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第一次阶段测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
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
活动。其内涵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信息通信产业部分,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二是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
所带来的生产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数字经济特色鲜明。首先中国的数字经济覆盖面更加广泛,
囊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其次,中国数字经济独有的政府支持和企业创新双
驱动模式效果显著,推动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此外,中国数字经济的市场应用较为广泛,
民众接受度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最后,不同于其他国家只有大企业参与数字经济创新,中国
不仅有大企业引领创新,各中小企业的创新参与度也很高,表现活跃。
(摘编自张莉《中国数字经济须正视挑战》)
材料二:
当下,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数字经济大
国。同时,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联合国《2019 年数字经济报告》显示,中
美两国是全球数字经济领跑国家。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 31.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为 34.8%。产业数字化效能也在不断提升,2018 年,产业数字化规模
为 24.9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27.6%。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崛起,网络零售额、移
动支付交易规模均位居全球首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轨迹。在抗击情过程中,数字经
济依托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型互联网平台优势,不仅为
疫情联防联控和复工复产作出贡献,更成为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让行
业、企业、政府、学术界甚至是个人都越来越意识到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摘编自高晓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材料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我国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的广度深度不
断扩展,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产业组织形态和实体经济形态不断重塑,数字经济已经成
为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但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中
面临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首先是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当前,数字经济在第三产业中发展较为超前,第一、二产
业相对滞后;在东南沿海发达省市数字经济发展较好,而西部省区市在规模和增速上都普遍
落后;在消费领域数字经济发展较快,而生产领域技术和资源投入仍然不足,创新、设计、
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的实质性变革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其次是融合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的能力不足,信息化投入的试错
成本和试错风险超出企业承受能力。新兴产业虽然发展快但体量尚小,平台经济、分享经济
等新模式新业态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有限。
再次是治理能力和制度建设滞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线下线上问题聚合交
错,市场运行更加复杂,线下不规范问题在线上被快速复制放大,一些新型经营不规范问题
持续涌现。现有监管框架条块化与属地化分割,而数字经济发展跨领域与跨地区特点突出,
传统监管已不能适应跨界融合发展需要。还有些新的业务领域存在制度空白,给行业发展带
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洪慧民《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4.下列关于“数字经济”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经济关键生产要素是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其重要载体是现代信息网络。
B.数字经济用以提升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
C.数字经济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其重要性已得到全社会一致认同。
D.数字经济在中国呈现出覆盖面更广、驱动模式独特、市场应用较广泛等鲜明特色。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政府支持和企业创新驱动下,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目前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已位居
世界前列。
B.我国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但当前也存在产业、地区等发展
不平衡现象。
C.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31.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产业数字化规模
居全球首位。
D.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带来一些弊端,如市场运行更加复杂,出现了新型经营
不规范问题。
6.根据材料三,谈谈如何发展我国数字经济。(6 分)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手法分析,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
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
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
概括。
【解答】(1)C.“其重要性已得到全社会一致认同”不正确,材料二原文为“行业、企业、政
府、学术界甚至是个人都越来越意识到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2)C.“产业数字化规模居全球首位”于文无据。
(3)作答本题,首先从材料三中找出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数字经济在第三产业中发展较为超前,第一、二产业相对
滞后;在东南沿海发达省市数字经济发展较好,而西部省区市在规模和增速上都普遍落后;
在消费领域数字经济发展较快,而生产领域技术和资源投入仍然不足,创新、设计、生产制
造等核心环节的实质性变革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其次是融合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的能力不足,信息化投入的试错成
本和试错风险超出企业承受能力。新兴产业虽然发展快但体量尚小,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
新模式新业态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有限”;
“再次是治理能力和制度建设滞后”、“现有监管框架条块化与属地化分割,而数字经济发展
跨领域与跨地区特点突出,传统监管已不能适应跨界融合发展需要。还有些新的业务领域存
在制度空白,给行业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上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答案:
(1)C
(2)C
(3)①加大投入,合理布局,促进各产业、各地区、各领域均衡发展。
②夯实融合发展基础,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
③加强制度建设,改革监管框架,提升治理能力。
【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
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
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
的选项。
第一次月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在国家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
求的长效机制后,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发展得到了高速增长,规模逐年书大,学生人群也开
始在消费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校园贷遂成为消费金融市场里面的新兴发展市场。自 2010
年到 2015 年,全国高校总数基本保持平稳,在 3600 家左右,而在校学生数量则呈现逐年缨
慢增长趋势。在 2015 年达到 2628 万,如果按每个学生每年消费 5000 元估算,校园贷可以
达到 1300 亿的消费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自身缺乏稳定收
入来源,又无独立经济能力,而消费需求旺盛的群体,在信用消费、提前消费的消费意识下,
分期贷款消费帮助一部分学生解决了高额一次付清和入不敷出的消费难题。
(摘编自《校园贷现状简要分析报告》)
材料二:
(摘自 4 互联网消费金融常见模式))
材料三:
“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近日,教育部相关人士在新闻发
布会上明确回应校园贷问题,明令禁止“校园网贷”,鼓励正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
额信用贷款,引发社会关注。
前不久,陕西 21 岁大学生小朱因无法偿还校园贷而跳江自杀,成为这一灰色金融形式
酿成的又一悲剧。而每一起因校园贷引发的不幸背后,都事关学子的前程和家庭的命运。“零
门槛”“无抵押”“高额度”等宣传遍布陷阱,让大学生一经借贷便深陷其中。这种病态模式和
恶劣影响,早已超出金融领域,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各家校园网贷平台野蛮扩张,乱
象愈演愈烈,一些平台对代理中介或借款方管理不力,相关部门的监管缺失,校园贷沦为“校
园害”。这乱象的背后,既有杜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命题。正如有人所言,
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网上借贷流行、
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
警示教育,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
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
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就会最
终迷失自我。
(摘编自人民日报:《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
材料四:
高考结束后,又将有一大批新人将走进大学校园,办一张信用卡,会是他们中很多人的
选择。而在监管机构严整“网络贷款机构校园贷”的当下,银行在阔别大学生借货市场数年后
再度回到校园。多家银行争相推出学生信用卡,发力学生市场。近年来,大学生数量逐年增
长,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 2695.8 万人,大学生消费市场总规模超过 6000
亿元。伴随着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的增长,在经历了不合规的“校园贷"退出之后,银行“正
规军"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中行的“中银 E 贷●校园贷”在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试点推出。在华中师范大学就读的大
三学生王磊(化名)说,目前尚未看到中国银行进校园推广,“不仅是我,至少我身边的同学都
没听说.”他说,目前对中行的校园贷产品还不了解,如果额度较高、利率较低又很安全,他
会使用。“此前我的手机、电脑都是通过分期的方式购买的。”
建行广东省分行的“金蜜蜂校园快贷”率先于广东高校试点。不过,多位中山大学、暨南
大学的在校学生对记者表示,目前还不了解这款产品,也没见到建行进校园推广,身边还没
人使用这款产品。
(摘编自钱江晚报《各大银行再度发力学生信用卡市场》)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3 分)
A.通过分析大学生分期消费金融模式可知,大学生分期平台实际上充当的是中介的角色,为
大学生消费者和互联网理财平台建立联系。
B.大学生分期平台将借款需求以未来应收账款的形式转让给互联网理财平台,由该平台提供
具体的理财产品,供投资者进行投资。
C.大学生分期平台将从互联网理财平台处获得的费金用于为大学生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
然后由商品、服务提供商给大学生消费者发出商品或提供服务。
D.大学生消费者在收货或者享受服务之后,通过一次还款或者分期付款的方式将本金以及利
息直接返还给投资者,使投资人获得收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在信用消费、提前消费的消费意识下,自身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又无独立经济能力的大学生
都会选择分期贷款消费的方式。
B.正规商业银行走进校园办理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因管理比“校园网贷”更加规范而得
到了大学生们的普遍认可。
C.材料三与材料四都涉及了网络贷款机构校园贷存在的重大问题,以及非法校园网贷因危害
学子被监管部门叫停的内容。
D.材料一与材料四都关注了大学生人数逐年增长以及大学生群体清费需求旺盛等现象,校园
逐渐成为消费金融新兴的发展市场。
6.解决非法校园贷有哪些途径?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
较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
误。
(3)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解答】(1)D.“将本金以及利息直接返还给投资者”错误,缺少了中间环节“互联网理财
平台”。从材料二图标可以得出答案。
(2)A.“都”以偏概全,原文为“分期贷款消费都助一部分学生解决了高额一次付清和入不
敷出的消费难题”。B.“普遍”错误,材料四最后两段表明了很多学生不了解银行的信贷产品。
C.材料四并没有提到“校园网贷”的危害。
(3)解决非法校园贷有哪些途径可以结合“一些平台对代理中介或借款方管理不力,相关部
门的监管缺失,校园贷沦为‘校园害’”“银行在阔别大学生借贷市场数年后再度回到校园。多
家银行争相推出学生信用卡,发力学生市场”“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金融常识这堂
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概括得出。
答案:
(1)D
(2)D
(3)①政府相关部门方面:相关部门加强对校园贷借贷机构的监管,积极整治非法校园贷;
②国有银行方面:正规信用卡业务走进校园,帮助更多有需求的大学生解决消费难题;
③大学生自身层面:努力学习金融知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点评】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方法一:语句摘录法。通过摘录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方法二:要点归纳法。
把揭示文段中心内容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归纳组织成句子即可。方法三:层意合并法。
先将文段分层归纳出层意。然后在层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
开学考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
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新模式下的城市形态;是新一代信
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建设智慧城市,对提升城市可持续发
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的提出者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
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六个核心系统如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
成。这些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
所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
为本,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
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摘编自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材料二 11 月 17 日,2017 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国家信息
中心主任程晓波致词时表示,伴随着数字化转型大潮席卷全球,一场围绕智慧城市的竞赛也
正在全球上演。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
是在模式创新方面不断深化。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从之前的起跑、跟跑,发展到目前的并跑阶
段,在未来有望实现领跑和超越。但是,还要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诸多挑战。发展
政策相对滞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网络安全隐患突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还有待提高。既要体现政府的智能作用,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更多地调动大
众参与积极性,还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体制活力,引入社会资本来推动智慧城
市的建设,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来突破瓶颈,为大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的服务,让大众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现实获得感。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程晓波还开出
了几个药方。
(摘编自《程晓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跟跑”发展到“并跑”阶段》)
材料三 本届(2016)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共有六大类一级指标,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
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及保障体系。根据一级指标得分率情况分析,“保障
体系”得分最高,整体情况良好;“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两类指标得分率都在 40%以上,
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建设水平相对较好;“智慧经济”“智慧民生”两类指标得分情况则明显偏低,
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该方面的建设还有明显不足。通过对 201 个样本城市的行政区
划对比,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数,并且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
著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
落后;而西北地区总体得分最低,需要加强开发。
(摘编自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