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考点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考点2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考点复习试题及答案 考点 2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下表为 1912—1920 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表。该表可以反 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营产业( ) 1912—1920 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 行业 项目 1912 年 1920 年 年平均增长率(%) 棉纱 棉纱产量指数 100.0 422.4 17.4 面粉 面粉产量指数 100.0 516.0 22.8 卷烟 资本额(万元) 137.8 168.0 36.7 A.发展速度已超过外来资本 B.深受国内民族主义运动影响 C.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得到独立、均衡的发展 2.据统计,1920 年中国市场交易的国内生产商品总值为 80.58 亿元, 其中农业产品 39. 09 亿元,手工制造业产品 29. 75 亿元,近代制造 工业产品 8. 83 亿元,矿冶业产品 2.91 亿元;进口的商品总值为 11. 88 亿元。这一统计结果说明当时( ) A.输华商品无法销售 B.政府重视工业发展 C.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D.传统产业仍居主导地位 3.在 1927 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税率只有 4%,1931年则提高至 10%,1933 年提高至 20%,到 1934 年更是达到 25%。中国 政府关税收入从 1928 年的 1. 34 亿元增至 1931 年的 3. 88 亿元。关 税收入的增加( ) A.促使近代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B.使列强商品输出遭到毁灭性打击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使中国近代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4.下表反映了 1913 年和 1936 年中国进出口格局的变化。据表可知 这一阶段中国( ) 进口(%) 出口(%)类别 1913 年 1936 年 变化 净比 1913 年 1936 年 变化净比 原料 5.3 13.4 +8.1 29.1 35.8 +6.7 成品(包括半成品) 67.1 66.5 -0.6 50.9 39.5 -11.4 A.近代工业发展比较迅速 B.仍以进口成品为主 C.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 D.国际市场得以拓展 5.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农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 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传统农业大幅衰退 B.近代产业转型加速 C.战争导致人口减少 D.工业化的缓慢推进 6.据资料统计,1937 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工厂 237 家,还包含一 些作坊式工厂。到 1940 年,西部地区工厂合计达 1354 家,仅重庆就 有 429 家。这说明了( ) A.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有利企业发展 B.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 C.西部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D.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作准备 7.下表为 1943 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 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推 知( ) 工业部门 国有经济 私营经济 水电工业 89% 11% 冶炼工业 90% 10% 机器制造业 73% 27% 化学工业 75% 25%饮食品工业 23% 77% 服饰品工业 8% 92% A.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 B.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 D.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 8.1949 年 5 月,《和平日报》报道兰州工业现状时说:“工业界危 机严重,已临破产边缘……若干工厂实际增资维持残余寿命,各货仍 继续下跌,产品销售不足成本的 5/10。”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 A.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B.日本掠夺造成残酷的经济损失 C.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D.政治腐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9.1915 年为反对日本逼迫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各地纷纷爆发了 抵制日货运动。在这次风潮中,中国的民族工业第一次打出“中国人 用中国货”的口号,数以百计的工厂涌现出来。它们生产中国货以替 代流行的日货。材料反映出这次抵制日货运动( ) A.是近代提倡国货运动的开端 B.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粉碎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阴谋 10.据中国海关统计:我国进口货物价值 1915 年比 1913 年减少 20. 3%,出口每年比 1913 年增加 14. 8%至 20. 5%。入超由每年 2 亿多海 关两减至约 3000 万海关两,1919 年更减至 1600 多万两。发生这一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 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C.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 D.民国政府鼓励大量出口 11.下图是 1905—1925 年中国从日本、英国、美国的进口额。对下 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一战改变了列强对华出口格局 B.日本对华出口优势明显 C.中国反帝运动造成贸易额起落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长期处于困境 12.20 世纪 20 年代,直皖、直奉、江浙等(军阀)争战不已,地方 割据对抗。各路军阀将工商企业视为动辄可得之财源,苛捐杂税滥征, 这直接造成(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B.中央政府的权力膨胀 C.工农运动高涨D.民主思想活跃 13.下图是 1926—1936 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图(单位:百分比。 轻工业包含纤维、食品等工业;重工业包含机器、金属等工业)。由 该图可以看出( ) A.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B.外国加强了对华资本输出 C.民族工业发展受挫 D.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14.下表反映了 1920—1936 年中国新式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 中所占比重的情况(单位:%)。据表可知( ) 年份 新式产业 传统产业 1920 7.37 92.63 1933 10.33 89.67 1936 13.37 86.63 A.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B.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 C.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D.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15.据统计,到 1940 年底,从东南沿海及其他地区内迁的厂矿约 448家,按行业分有机械工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工业等,内迁 技术工人达 12 182 人。民族企业内迁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在于( ) A.为国民政府官僚资本的膨胀奠定基础 B.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C.打击了日本经济侵略,加剧日本经济危机 D.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6.下表为中国煤炭生产情况统计表。表格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反映出 ( ) 1936 年 1942 年 全国总产量(万吨) 3990.3 6595.2 外资产量所占比例(全国 100%) 55.7 90.4 A.煤炭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B.外国对华直接掠夺加剧 C.中国重工业仍相对落后 D.外资控制中国经济命咏 17.据上海面粉工业同业公会的报告,“自 1948 年 6 月起,各厂次粉 壅积,资金呆滞,本会迭次电呈粮食部,请求准予自由转口,并推代 表晋京向部请愿。部以与行政院七月八日颁行调剂民食办法第十一条 之规定不符,未予批准”。由此可知( ) A.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通货膨胀 B.美国的商品涌人中国排挤了国货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挤压了民族企业D.战争环境加剧了民族企业的困难 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表格中列举的是中 国主要民营工业的发展速度,并没有外国资本的发展概况,所以不能 进行比较,故 A 项错误;时间是 1912—1920 年,此时中国通过辛亥 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再加 上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人民掀起了提倡国货反对洋货的爱国运动, 这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 B 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 在 1935 年由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故 C 项错误;表格中列举的民族 工业只限于轻工业,无法说明均衡,故 D 项错误。 2.D【解析】本题考查 1920 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材料中反映的是国 内生产的商品总值远远大于进口商品总值,但是并不意味着输华商品 无法销售,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国内生产商品总值及各生产 部门的产值情况,并不能体现出政府行为,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讲 述的是 1920 年当年的商品总值,并未反映数量的变化,无法体现发 展,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手工业和农业产品的产值在国内生产商品总 值中仍然占据较大比重,而且进口商品总值远低于国内商品,反映了 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 D 项正确。 3.C【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因素。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经济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故 A 项错误;关税的提高不利于列强商品输出,但并非毁灭性打击,故 B 项错误; 关税的提高,增加了外国商品出口的成本,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 一种保护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C 项正确;中国近代 经济结构趋于平衡是指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协调发展,这与材料的内 容不符,故 D 项错误。 4.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进出口结构。中国近代工业是指 1840—1949 年在中国设立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 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速度,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 信息可知,1913 年和 1936 年进口成品比重约在 65%以上,故 B 项正 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故排除 C 项;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进出口格局的变化,而不是进出口总量的变化,不 能说明中国国际市场得以拓展,故排除 D 项。 5.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特点。根据材料可知, 从 1887—1936 年农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虽然减少但仍然占 有 76%左右,说明农业并没有大幅衰退,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 1887—1936 年五十年间农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仅仅下降约 4%,仍然高达 76%左右,说明第一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故 B 项错误; 材料的就业人口比重不是人口总数,不能说明人口减少,故 C 项错误; 材料表明农业就业人口向其他产业转移缓慢,说明工业化的缓慢推进, 故 D 项正确。 6.D【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工业的发展。材抖体现了与 1937 年相比,1940 年西部地区工厂大量增多,这与抗日战争时期工厂企业内迁有关,并非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推动企业发展,故 A 项错误; 材料体现重庆的工厂增多,但不能说明重庆成为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 故排除 B 项;材料中企业内迁与抗日战争有关,并非西部开发的推动, 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企业内迁,说明国民政府意图通过企业内迁保留 经济实力与物质基础,为持久抗战作准备,故 D 项正确。 7.A【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的国家统制经济。从表格可知国有经 济在重工业比例中占绝对优势,这适应了抗战时期战争的需要,国家 实行统制经济,故 A 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国统区国有经济与私营经 济的比例,无法体现其他地区的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比例,因此无 法推知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故排除 B 项;材料中仅体现了 国统区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比例,不能体现出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 资本的压制导致所占比例小,故排除 C 项;材料无法反映国民经济结 构变化,故排除 D 项。 8.D【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1947 年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故排除 A 项;根据所学,1945 年日本已经 战败,故排除 B 项;根据所学,1946 年,国共内战爆发,故排除 C 项;根据材料“1949 年 5 月”“工业界危机严重,已临破产边缘”, 结合所学,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局主要是由于国民政府 发动内战、官僚资本挤压和亲美政策导致,故 D 项正确。 9.C【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的抵制日货运动。1915 年,中国的民 族工业第一次提出“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口号,这是近代提倡国货运 动的开端,但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 A 项;题干主要涉及日本一个国家,不能笼统地说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故排除 B 项; 在 1915 年,全国各地纷纷爆发抵制日货运动,于是“数以百计的工 厂涌现出来。它们生产中国货以替代流行的日货”,表明这一活动推 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 C 项正确;仅仅通过一次抵制日货运动,就 “粉碎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阴谋”的论断是不符合史实的,故 D 项错误。 10.A【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进口货物价值 1915 年比 1913 年减少 20. 3%,出口每年比 1913 年增加 14. 8%至 20. 5%,入超数额也在不断减少,说明此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 得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是一战爆发之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故 A 项正确;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并没有收回关税自主 权,故 B 项错误;中华民国建立之后,由于袁世凯及北洋军阅政府的 专制统治,孙中山先后多次发起维护民主共和的运动,国内政局动荡, 故 C 项错误;在这个阶段,民国政府并没有鼓励大量出口,故 D 项错 误。 抓住材料“1915 年”进口减少,出口增加,结合所学一战期间民族 工业发展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可知,A 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当 时史实。 11.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对华出口格局的变化。根据图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从英国的进口额呈现下降趋势,而从日本 的进口额呈现激增的趋势,中国从日本、英国、美国的进口额在一战 前后发生了很大变化,故 A 项正确;根据图示,1911 年以前,日本对华出口优势并不明显,故 B 项错误;对华出口额变化,因素众多, 并不仅是反帝运动所致,故 C 项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并非长期处于困境,故 D 项错误。 12.A【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材 料中地方军阀“苛捐杂税滥征”,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受阻,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地方割据对抗”,反映出中央政府 权力的衰弱,故 B 项错误;各路军阀对城市工商企业征收苛捐杂税, 与工农运动和民主思想活跃无直接关系,故 C、D 两项错误。 13.D【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仅从十年内 轻重工业进出口比例无法看出经济结构的改善,排除 A 项;材料反映 的是 1926—1936 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看不出外国对华资本输出 情况,故 B 项错误;根据商品结构图可知此时轻工业进口下降,而重 工业出口逐渐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故 C 项错误;这一时期轻工业进口下降,而重工业进出口逐渐增加, 说明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故 D 项正确。 14. C【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表格反映了 1920—1936 年中国新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加和传统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减少的情况,说明不了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和国内税收政策,故排除 A、B 两项;从此表中可以看出 1920—1936 年中国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很高,说明产业结构仍需 进一步优化,故 C 项正确;1920—1927 年,中国处于北洋政府的统 治下,故 D 项错误。15.B【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工业内迁。材料问的是民族企 业内迁对抗日战争的贡献,故 A 项错误;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保障符合材料的主旨,故 B 项正确;民族企业内迁无法打击日本经 济侵略,也无法加剧日本经济危机,故 C 项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期 间, 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日本侵略的阻碍,发展陷入困境,故 D 项错误。 16.B【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列强对华经济掠夺。材料反映的是外 资所占的比例,不是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 外资煤炭产量的增加,说明外国对华直接的原料掠夺增加,故 B 项正 确;材料只涉及中国的煤炭产量,不能说明中国重工业发展状况, 故 C 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煤炭产量,不能说外资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故 D 项错误。 17.D【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强调的 是 1948 年民族企业发展困难而非通货膨胀,故 A 项错误;1946 年 11 月《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后美国商品涌入中国,与材料中自 1948 年 6 月起的时间信息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企 业面临的重重困难而非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故 C 项错误;由材料 “1948 年 6 月起,各厂次粉壅积,资金呆滞”“调剂民食办法”可知 国内战争加剧了民族企业的困难,故 D 项正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