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卷· 1 / 14
2019 级 9 月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美食是文化中最容易理解和沟通的东西,知味赏味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往往
有人以为这种文化交流和传播不够“高大上”,但实际上却是非常有效与切实的传播手段,
会对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借鉴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的传播、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往往要从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着手,从人们容易理解
的角度出发。“跨文化"传播要重视其中现实存在的“文化折扣”现象。由于语境有别、生
活方式有异、期待视野不同,传播的内容往往面临着打折问题。有很多内容优质的文化产品,
由于这种折扣的损耗,往往形成理解上的障碍和认知方面的困难,需要经过很复杂的前因后
果阐释和解说才能为人们所理解。
因此,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创造都要充分关注到不同语境、不同人群的差异,有些可能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传播;有些可能要跨越不同人群,寻求更为广泛的传播,力求让文化
传播有效果、能落地。比如日本一些全球流行的卡通人物,如“口袋妖怪“,就由于易被接
受而在传播中广受欢迎,衍生出许许多多的产品,近期还产生了像《大侦探皮卡丘》这样相
当有影响力的影片。这可以说是个相当典型的跨文化传播例子。像皮卡丘这种人物,创作者
并不特别强调其日本特征,而是从很多共通的兴趣出发,通过人们易于接受的有趣形象,创
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化产品,反而获得了相当大的全球影响。这种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对我们应
有所启发。
(摘编自《跨文化传播不要忽视“文化折扣”问题》,有改动)
材料二:
网络红人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在 YouTube 上走红,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
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风
味。加之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呼之欲出。这让她拥有了几百万来
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粉丝,收获两千多万的点击率。
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偏向展现中
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这两种说法对文化传播的理解都过于狭隘。高二语文月考卷· 2 / 14
首先,李子柒的视频无疑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
趣的一面。这种大众文化传播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破除刻板印象有积极意义。其次,
李子柒的视频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中独特的物产为中心,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
介绍,让外界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认知,自然而然地跨越文化
障碍,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一种在新媒体平台上“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所具有的正面效
果。
另外,文化传播还要了解受众需求。传播往往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他
对什么感兴趣”。文化传播既要以我为主,也要对受众有深入理解。如果只是把“我的内容”
做单向传播,往往不会产生良好效果。
(摘编自《文化传播需要更多李子柒》,有改动)
材料三:
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了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文明。透过这些生动丰富的文
明形态,抓住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顺应文明发展规律,才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
的诸多困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特征。人类在不同地
区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不同文明形态。人们不仅要从
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资源,还要在个体生命活动基础上构建起种族、氏族、民族文化。历史
上,受技术条件、交通工具等限制,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长时段的缓慢过程,但这种交流
客观存在。
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 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
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使自身得以开
放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原来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文明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
不同文明的差异性逐渐表现出来,其互补性也会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文明的开放
程度和借鉴能力就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
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只有保持开放,通过交流对
话,积极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更好获得外部参照,在互鉴中清楚认知彼此优长、
探寻互补空间、促进自身发展,从而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必然途径。不同文明承载着不同的价值,文明共同
体也是价值共同体。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
慧和精神追求。不同文明既有各自特殊的价值也有共同的追求。比如,在当今世界,虽然霸
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
织,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我们应秉持
平等和相互尊重,加深对自身发展道路和其他国家发展道路差异性的认知,以团结、智慧、高二语文月考卷· 3 / 14
勇气促进交流互鉴,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走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交流互鉴应是平等的,
而不应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是单一的、单向的。强调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
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
的人认识到,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
其他国家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摘编自《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子柒的美食视频鲜活生动,降低了文化折扣,可为更多样式的文化传播打开空间。
B.美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虽然低端,但容易理解和沟通,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
C.文化传播既需要有高雅的内容和有深度的价值理念,也需要有具体可感的传播方式。
D.李子柒的视频让更多人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的、生动鲜活的认知。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本质所在,只要抓住它,就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B.文明要保持活力,不仅要做好自身传承,更重要的是善于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
C.具有各自特殊价值的不同文明,如果不能做到交流互鉴,就无法走出合作共赢之路。
D.若要让世界文明百花齐放,我们就要以平等的姿态,优先为其他文明发展创造条件。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必要性 一项是 (3 分)( )
A.一批中国网络影视作品被国际主流视频网站购买,并向全球观众推荐,中国网络文学在海
外掀起一阵“翻译热”。
B.山东各地以乡村儒学讲堂、社区儒学讲堂等为载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优秀传统文
化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C.敦煌研究院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互联网+"传播敦煌文化讲好“敦煌故事”,获得
来自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
D.中医药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近年来借助各类项目或平台走出了国门,使其国际
传播超越自发性阶段。高二语文月考卷· 4 / 14
4.材料二与材料三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对其论证方式和论证结构进行简要分析。(4分)
5.如何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作简要概括。(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河流的方向
陆梅
我是到建德才意识到眼前的新安江就是我曾在桐君山上眼望的富春江,也是二十多年前
在大学做毕业设计时和同学们登六和塔爬凤凰山,在山顶上看到的钱塘江。江面宽阔浩渺,
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但见江水独往来,真真的山高水长。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说的
是同一条江,它源头在皖赣交界山脉,流经安徽休宁、黄山、歙县及浙江淳安、建德、桐庐、
富阳、萧山……一路奔腾,最后汇入杭州湾,东流入海。
此行若不是去新安江水电站,不是因为一场台风急雨滞留在梅城街巷,可能我对这条河
流印象不会这么深切。在崇山峻岭间蜿蜒奔涌的江河太多了,每一段都锦峰秀岭,云海苍茫,
青山妩媚。而桐庐、富阳段的富春江,因为严子陵和黄公望,几乎成为中国山水的一个象征。
它是一条江,也是一个传统,是地理的,也是人文的。这个意象太强大了,多少后来者路经
此地,或潜隐于此,或由此走出,都试图以与古人对坐的心情来读懂一条江,来安放自己的
生命乃至时间和命运。富春江就是中国文人的乡愁,一再被现代人诠释。由此而丰盛的对山
水的书写,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山水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有一种寄放,是可以寄放我们
的性情和自在的精神故乡。
此刻我站在这条江上游,新安江畔。江水如蓝清澈,水面波光点点,若是雨后或早起时
间,还能梦幻般感受“白纱奇雾”景象。白纱也是白沙,建水电站前,这里有个渡口和小渔
村叫白沙渡。新安江水电站就架在这片山岭间。这个传说中“新安在天上”的水电站,并没
有我预想中波澜壮阔。站在它面前,我也感受不到“一滩又一滩,一滩高十丈”的视觉落差。
它大部分用于发电,兼及灌溉、防洪、航运、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效益。河流奔腾不息,
只为两岸子民。
我脑海里漫过一个个从唐宋走来的歌者,李白、刘长卿、孟浩然、杜牧、范仲淹、陆
游……他们都在这条江上留下过诗文,这些诗文成了今人礼赞这片山水最理想的范本。“野
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孟浩然的看见,“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是杜牧的看见,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是李太白的看见,说的都是新安江。我在三层甲板上仰看云天
时,友人脱口吟出伟大诗人的名章佳句。
一场急雨把我带到河流腹地,梅城就是新安江的腹地。我在桐庐桐君山上的那年原计划
访梅城,车开到钱塘江大桥时,一场大雾流沙般袭来,浓雾瞬间笼盖四野而改变行程,和她高二语文月考卷· 5 / 14
失之交臂,此刻却是一场大雨让我滞留梅城。我躲到屋檐下,一个转身,和一列玻璃柜子照
了面,黯然陈旧的一家烟纸店。晦暗柜子里躺着一包包纸烟和本地产牙膏肥皂蚊香电池风油
精之类日用品。旧门面旧杂货,店主打着赤膊坐在朝里的小板凳上看电视,小彩电正播着电
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也是上世纪产物——扑面都是七十年代照相馆里的彩色定妆照。时
间在这个小店里突然停顿下来,记忆被唤醒,我仿佛看到自己的童年。
我站在一段城墙上远看,梅城地形揽山抱水,汤汤新安江和南源支流兰江在城下汇合流
入富春江。这位置被称作“扼三江”,确然是新安江腹地。在老街上走过,一些亭台楼阁和
商贸的影子可见,城门码头牌坊和巷弄布局也可辨,都曾是水运繁华的见证。明明藏风得水
条件独特,梅城的时间却像是停摆在上世纪,为什么?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新安江水电站
建成,建德县城从梅城迁到白沙。叫白沙渡的小渔村发展成今天我看到的灯火璀璨的新安江
城,年轻人陆续在新城安家,梅城慢慢搬空。
可事情好像也没那么简单。府前街两边店门林立,一些新时尚正慢慢渗透着古城生活,
有的徽派老建筑门头已被修复。是不是要不了多久,这里又会重现一个新古城?我在欣赏古
城安静朴素、对老旧店铺感到亲切时,古城人是否真的安然于它的黯淡?如果我不是一个偶
经此地的过客,而是生活其中,会安然于落后时代,让生活继续保持小时候的样子吗?
梅城作为水运交通枢纽,担负过江船交织熙来攘往的码头重任。当河流不再是交通物流
要道时,河流被彻底解放,不堪重负的泥沙垃圾得以清理疏通,它变得清和轻,它重又焕发
活力。这是河流的重生。河流浩浩汤汤,从源头到海洋,大地万物生生不息,河流是见证者、
参与者和推动者。
河流的方向,终究还是家园的方向。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点明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严子陵、黄公望与富春江的渊源,说明富春江的与众不同——
它“几乎成为中国山水的一个象征”。
B.文章认为富春江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内
涵,照亮了中国古代传统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C.文章写“我”没有感受到眼前的新安江水电站具有传说中的“新安在天上”的磅礴气势,
内心产生巨大落差,不禁对此行感到深深的失望。
D.文章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水运物流逐渐衰落,河流经历了从水上商业之路
转向生态文明之路的“解放”“重生”的过程。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高二语文月考卷· 6 / 14
A.文章开头总体介绍新安江一富春江一钱塘江的源流关系,既展示了这条江宽阔浩渺、山高
水长的自然风貌,也为下文的叙写作了铺垫。
B.文章不仅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描写新安江,还介绍了新安江水电站在发电、灌溉、航运、
养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贡献,以此体现河流的伟大。
C.文章引用唐宋歌者的名章佳句,借助文学意象来描绘新安江的奇山秀水,进一步丰富了新
安江山水的审美意蕴和历史文化内涵。
D.文章有意将“我”二十多年前的新安江之行与现在的行程联系起来,通过跨越时空的讲述,
让读者更加全面地感知新安江山水的秀美。
8.本文写的是河流,却用大量篇幅描写古镇梅城,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
9.作者说:“河流的方向,终究还是家园的方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
倾听。扈跸乐安,朱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
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
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
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早辄上闻
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大同孤悬塞外,
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
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谦令石亨设伏空舍,遣数骑诱敌。敌以万骑来薄,副
总兵范广发火器,伏起齐击之。也先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炮死。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
应,战又不利,知终弗可得志,又闻勤王师且至,恐断其归路,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论功,
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谦
性故刚,视诸选耎①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又始终不主和议,虽上皇实以
是得还,不快也。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曹吉祥、徐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
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千户白
琦又请榜其罪,镂板示天下。一时希旨取宠者,率以谦为口实。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
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都督同知陈逵感谦
忠义,收遗骸殡之。逾年,归葬杭州。高二语文月考卷· 7 / 14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耎(ruǎn):软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
辄上闻/
B.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
辄上闻
C.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早/
辄上闻
D.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
上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超迁,迁是指古代调动官职,超迁是指超越一般的升迁过程,职位得到连续升迁。
C.勤王,指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蟒衣,明代创制的一种绣蟒的官服,明初只限于皇帝左右宦官及得宠亲信之人所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于谦口才出众,明察秋毫。在朱高煦投降一事中,他奉旨口列罪状,最终朱高煦伏法
认罪;在江西时,他昭雪冤屈的囚犯有数百人。
B.于谦正直为民,震慑一方。黄河水患,他主持修筑堤坝,设置亭长并督促加强维护;他没
收守边将官私自开垦的田地来供给边防用度;太行的盗贼迫于他的威望都隐匿起来。
C.于谦运筹帷,居功不傲。也先入侵,他命令石享设下埋伏,派遣骑兵诱敌深入,历时五天
打败也先;朝廷评定功绩,他以边疆不稳为由坚决推辞。
D.于谦含冤遇害,义感天地。他因石亨等人的诬陷而遇害,死之日,阴云聚集,天下人都认
为他冤枉;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殓他的尸体埋葬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高二语文月考卷· 8 / 14
(1)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
(2)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千户白琦又请榜其罪,镂板示天下。
14.《明史》称赞于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可是他最终却含冤而死,原因何在?请
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①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战乱让作者饱受磨难,家境贫困,故而开篇“何事居穷”的质问就带有强烈的愤慨,奠定
了本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干戈地”“礼乐风”形成鲜明对比,既点明书房主人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品格,
作者对此深感慰藉。
C.尾联是对弟侄的勉励之语,作为长辈,作者谆谆告诫弟侄年轻时要珍惜时光勤勉求学,为
将来奠定扎实的基础。
D.这首诗语言自然晓畅,通俗浅近,无一字难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寻味,其对弟侄的劝勉也
给读者深刻的启示。
16.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 在 《 永 遇 乐 • 京 口 北 固 亭 怀 古 》 中 写 到 宋 文 帝 刘 义 隆 因 为 行 事 草 率 , 最 终
“__________”,未能像西汉名将霍去病一样“__________”,建立伟业。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
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写归乡中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此表达作高二语文月考卷· 9 / 14
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5 分)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
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我端着杯子细细端详,
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一股香气微微
散开,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
这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正聊着,
老刘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 青壶、
白壶……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我
们村子现在都以茶为生。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旅游景点
呢。”视频里,老刘开心笑着,一脸的阳光……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黄金芽”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他们维持他们“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B.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C.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D.孩子们玩累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开始采集起“茅茅针”来。
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从语义
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崇尚学术的环境有助于加强学者的学术毅力。②不能排除个别人虽然在年轻时取得举
世瞩目的学术研究成果,但多数学术大家的高水平学术成果是年过半百才取得的。③能否几
十年坚持不懈地从事学术研究,对学术人才成长具有重要意义。④崇尚学术的环境也有助于
学者去除心中杂念、专心学术研究,愿意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⑤而这种
不计名利的学术投入,⑥是当今时代学术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高二语文月考卷· 10 / 14
个字。(5 分)
2020 年 6 月 23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
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的部署圆
满完成。交通运输部表示,北斗系统应用已扩展到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综合交
通运输领域。目前,全国已有超过 660 万辆道路营运车辆、5.1 万辆邮政快递运输车辆、1356
艘部系统公务船舶、8600 座水上助导航设施、300 架通用航空器应用了北斗系统。在国际海
事组织框架下,中国成功推动北斗系统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并持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
际民航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和国际标准体系,促进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应用。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近日,湖南耒阳考生钟芳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 676 分的成绩,名列湖南省 2020 年
高考文科第四名。钟芳蓉决定选择北大考古专业,在网上引起了热评。在部分网友看来,考
古是个冷门专业,毕业后很可能找不到工作。而另外一部分网友则认为,她完全有权利选择
自己喜欢的专业。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后悔。”钟芳蓉说,“确定自己的兴趣并坚定地选择了北大考古
专业,让我的成长有了更多的力量。”
这件事在某中学学生中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请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高二语文月考卷· 11 / 14
高二年级九月月考试题
语 文 答 案
1.B【解析】B 项,“美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虽然低端”表述不当,原文是“有人以为这种
文化交流和传播不够‘高大上’”,注意是“有人认为”。
2.C【解析】A 项,“只要……就”说法绝对,条件关系不当。原文是“透过这些生动丰富
的文明形态,抓住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顺应文明发展规律,才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
路上的诸多困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B 项,“更重要的是善于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于文无据,原文是“一方面,它通过
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资源转
化成自身养分,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二者是并列关系,因此“更重要的”表述不当;
D 项,“优先为其他文明发展创造条件”于文无据,原文说“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
生机,又要为其他国家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注意“既要……
又要……”。
3.B【解析】B 项,“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强大生命力”选项表述的角度是传统文化的延
续与传承,不能证明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必要性。
4.①材料二以驳论的论证方式,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证。②材料三以立论的论证方式,采
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证。(4分)
5.①内容上,展现文化意趣,符合受众需求;②形式上,关注文化差异,创新传播方式。③
原则上,秉持平等原则,尊重不同文明。(6 分)
6.C(“内心产生巨大落差”“感到深深的失望”有误)
7.D(“更加全面地感知新安江山水的秀美”有误)
8.①梅城位于河流的腹地,写梅城可以更加直观地揭示河流与家园的密切联系。②梅城是受
河流影响的典型样本,写梅城可以引发读者对河流及家园变迁的深入思考,进一步深化文章
主旨。(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河流奔腾不息,为两岸子民造福,家园因河而生。②河流是万物生生不息的见证者、
参与者和推动者,家园因河而变。③河流寄寓了中国文人的乡愁,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每
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D【解析】“轻骑”是“遍历所部”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B;“兴革”与“所
宜”组成所字词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11.B【解析】B 项,“职位得到连续升迁”错误,职位得到连续升迁指的是“累迁”,“超高二语文月考卷· 12 / 14
迁”指的是越级升迁。
12.C【解析】C 项,“历时五天打败也先”错误,原文“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
不利,知终弗可得志,又闻勤王师且至,恐断其归路,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可知,也先考
虑会谈无望,作战又不顺利,救援的军队马上就到了,才撤兵离去。
13.(1)大同孤立在塞外,巡行山西的官员不能按时到达,他上奏书建议另外设置御史管理
它。(按,巡行;别,另外;治,管理。)
(2)丁亥年,杀于谦于集市,没收他的家产。千户白琦又请求张榜公开他的罪过,镂刻于
板上宣示天下。(弃谦市,杀于谦于集市;籍,没收;榜,张榜公开。)
14. ①性格刚直,轻视怯懦的大臣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贵戚,遭人怨恨而被诬蔑。②于谦始
终不主张和议,太上皇因此不喜欢他。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考中永乐十九年进士。宜德初年,授官御史。上奏对答的时候,
言谈博雅流畅,皇帝为之倾听。他跟随皇帝征伐乐安,朱高煦出城投降,皇帝命令于谦口头
列数他的罪状。于谦言词郑重斩切,声色威严激烈。朱高煦伏在地上发抖,说罪该万死。皇
帝十分高兴。出京巡按江西,昭雪冤屈的囚犯数百人。上疏奏报陕西各处低级文武官吏是百
姓的祸害,诏命派遣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能够托付大任,正值增设各部右侍郎任直
省巡抚,于是亲手写上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升迁他任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于谦到达官所,轻装骑马全面视察所管辖的地方,邀请访问父老乡亲,审察当时情况所应当
创建和革除的,马上写好奏疏议论其事。一年共数次上书,稍有水灾早灾,就上报。河南靠
近黄河的地方,不时有河水冲击而决口。于谦命令加厚修筑堤坝,按里程设置亭,每亭有亭
长,责令督促统率修筑维护。大同孤立在塞外,巡行山西的官员不能按时到达,他上奏书建
议另外设置御史管理它。全部强取守边将官私自开垦的田地作为官田屯种,用它来资助边防
用度。他的威望和惠德到处传播,太行潜伏的盗贼都避开隐藏。任官九年后,升迁为左待郎,
享受二品官俸。
当初,也先入侵,以为京城能够在一天内攻下来。于谦命令石亭设下埋伏,腾空房舍,
派遺几名骑兵引诱敌人。敌人用一万多骑兵来进攻,副总兵范广发动火器,埋伏的士兵起身
一齐攻击敌人。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炮而死。相持了五天,也先约请他们会谈已
经不被答应,作战又不顺利,知道最后是不能如愿的,又听说救援国难的军队马上要到了,
害怕截断他的归路,于是挟持上皇从良乡往西方离去。评定功绩,加于谦任少保,总管军务。
于谦说:“四面边境战事很多,这是卿大夫的耻辱,哪里敢邀功请赏呢!”坚决推辞,皇帝
不答应。于谦性格本来就刚直,看到那些怯懦的大臣、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贵戚,内心颇轻
视他们,于是怨恨他的人更多。他又始终不主张和议,虽然太上皇确实是因此才得以返还,
却不喜欢他这样。景秦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已经迎接太上皇再次登上
皇位,宣告训谕大臣完毕,马上捉拿于谦和大学士王文关进监狱。诬陷于谦等人和黄竑合谋
奸邪,重新树立东宫。丁亥年,杀于谦于集市,没收他的家产。千户白琦又请求在榜上公开
他的罪过,镂刻铁板宣示天下。当时希望取得宠信的人,大多以于谦作为话柄。到登记没收
他的所有财产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正室的锁很坚固。打开一看,是皇上赐给
他的蟒衣、剑器。他死的那天,阴云从四处合聚,天下的人都认为他冤枉。都督同知陈逵为高二语文月考卷· 13 / 14
于谦的忠义所感动,收殓他的尸体埋葬了他。第二年,归葬在杭州。
15. A【解析】“开篇‘何事居穷’的质问就带有强烈的愤慨”错,首句“何事居穷道不穷”
意思是为什么你处境困窘却依然能潜心研究学问。这是对弟侄乱世之中坚持学习的赞美。
16. ①视听结合(或声色结合)。窗边绿竹摇曳影落书案,屋外泉声潺潺水入砚池,“竹影”
“泉声”视听结合,有声有色,描写了弟侄书房周围清幽的景致,让人感到这是一个读书的
清雅之所。②对比。清幽雅致的环境和纷乱的世道形成对比,衬托弟侄不为外物所扰、勤勉
求学的宁静美好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弟侄卓尔不群的形象。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作者
借书房周围清幽的环境赞美弟侄在乱世中静心好学、崇德尚礼的美好品格。
参考译文: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赏析:
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
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
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
其卓然的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
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
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
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
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若就其佳句来说,真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
接不暇。“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人砚池中”,写景诗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
晓畅。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的是杜荀鹤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
17.(1)赢得仓皇北顾;封狼居胥 。(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18.D【解析】A.表示讽刺。B.突出强调。C.表示特殊含义。D.特定称谓。
19.①使用对称句,句式工整;②文白结合,“沿溪行”有文言色彩,“又没多远”口语色
彩突出;③语气上轻松幽默;④使用短句,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⑤流水句,轻快流利。
(答出任意一点给 2 分,答出任意两点给 4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 ①原文用排比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②原文句子文学色彩更鲜明,更符合整个文段
语境;③原文从多个角度铺排,气势更盛;④原文句意更清晰。(答出任意一点给 2 分,答
出任意两点给 4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①应将“加强”改为“增强”。搭配不当,“加强……毅力”搭配不当。
②“虽然”要调到“不能”之前。语序不当,主语不同,关联词放在主语前,前句主语是
“不能排除个别人”,后句主语是“多数学术大家的高水平学术成果”,两个句子主语不同,高二语文月考卷· 14 / 14
“虽然”要调到“不能”之前;
③去掉“能否”或去掉“否”。搭配不当,“能否……具有重要意义”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去掉“能否”或去掉“否”。
④“愿意”前加上“学者们”或“学者”。成分残缺,“愿意”前缺主语,加上“学者们”
或“学者”。
22.①2020 年 6 月 23 日②我国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③北斗全球组网圆满
完成。④北斗系统应用已扩展到各个交通运输领域⑤其国际化应用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