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专题 03 收入与分配
【2020 年】
1.(2020·新课标 I)为发挥农业保险对支农惠农、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中央财政于 2007 年开始实施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截至 2019 年底,农业保险累计支付赔款 2400 多亿元,服务农户数从 0.5 亿户次
增至 1.8 亿户次,提供的风险保障从 0.1 万亿元增加到 3.6 万亿元。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发挥作用的
路径是( )
①获得财政补贴,降低成本支出
②增加生产投入,促进产业发展
③购买农业保险,支付保险费用
④转移灾害风险,稳定收入预期
A. ①→③→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③:中央财政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前提是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支付了相应保险
费用,才可享受相应的补贴政策。③排第一位,①排第二位。④:购买农业保险后,当风险发生时,能有
效规避风险,转移灾害风险预,稳定收入预期,④排第三位。②:当农户的收入预期向好的时候,农户将
进一步增加生产投入,即达到了“发挥农业保险对支农惠农、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②排第四位。故本题
选 C。
2.(2020·江苏卷)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 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
增加 1 万亿元,同时发行 1 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该举措是基于( )
A. 财政有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B. 财政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C. 财政赤字是提高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D. 财政赤字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答案】B
【解析】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安排财政赤字拟按 3.6%以上,以及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这与疫情以来我
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关。因此,该举措是基于财政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B 正确切题。材料中
举措主要是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并不涉及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A 不符合题意。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基本
形式,增加财政赤字不是提高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C 说法错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一般表现为财政
促进某一行业或者某一地区的发展,材料并未体现,D 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 B。
3.(2020·天津卷)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不利影响,某市发放了普惠型和红利型两种消费
2 / 20
券。普惠型消费券人人有份:红利型消费券只对低保、特困等四类救助对象发放。发放红利型消费券( )
A. 是完善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举措
B. 是政府运用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的手段
C.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稳定人民生活
D. 有利于实现消费升级,刺激经济增长
【答案】C
【解析】我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发放红利型消费券与完善我国的分配
制度无关,排除 A。发放红利型消费券是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刺激消费的手段,B 错误。红利型消费券只对低
保、特困等四类救助对象发放,其目的在于保障低保、特困等四类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稳定,与“实现消费
升级,刺激经济增长”无直接联系,C 正确,D 排除。故本题选 C。
4.(2020·浙江卷)下表为我国 2019 年前三季度分季度累计 GDP 与税收收入情况。
2019 年前三季度分季度累计 GDP 与税收收入(单位:亿元,%)
GDP 税收收入
季度
绝对数 增长率 绝对数 增长率
税收收入
占 GDP 的比重
2019 年第一季度 213432.8 6.4 46706 5.4 21.9
2019 年上半年 450933.1 6.3 92424 0.9 20.5
2019 年前三季度 697798.2 6.2 126970 -0.4 18.2
从上表数据中可以推断出,2019 年前三季度我国( )
①经济增速呈现下行趋势 ②推行了大规模减税政策
③实施了紧缩性财政政策 ④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降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GDP 是衡量一国经济的重要指标,由表格 GDP 增速可看出,我国 GDP 增速呈下降趋势
,表明我国经济增速呈下行趋势,①观点符合题意。②:在 GDP 小幅下降的情形下,税收增长率大幅下降
,且税收占 GDP 的比重大幅下降,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推行减税降费政策,使短期内我国税收收入下降,
但是却减轻了企业负担,助推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②观点符合题意。③:减税降费有
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不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③观点不符合题意。④
3 / 20
:减税降费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这一积极的财政政策为高质量发展
提力增效,④观点错误。故本题选 A。
【2019 年】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
自 2018 年 9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
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该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路径是
①激发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力
②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
③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放贷
④改变金融企业税收负担预期
⑤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A.①→②→④→③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⑤D.⑤→③→②→①
【答案】B
【解析】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等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这一政策会改变金融机构税收负担预期,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从而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
难,激发小微企业经营活力,其传导路径为④—③—②—①;该项政策是对金融机构免征增值税,不涉及
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⑤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B。
2.(2019·天津卷)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2019 年我国政府推出多项减税和降费措施,
全年有望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 2 万亿元,这意味着国家财政收入会大幅下降。为弥补财政缺口,
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国债发行量
B.增加企业上缴利润
C.压减公务招待等“三公”经费支出
D.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扩大股票发行规模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财政的相关知识。为弥补财政缺口,政府可通过压减公务招待等“三公”经费支出,C
项正确;减少国债发行量不利于弥补财政赤字,A 项错误,排除;国有企业才需要向国家上缴部分利润,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向国家上缴利润,B 项说法错误,排除;政府不发行股票,D 项中的“扩大股票发行规
模”说法错误,且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并不能实现弥补财政缺口的效果,排除。故本题选 C。
4 / 20
【2018 年】
1. (2018 年全国Ⅱ卷)某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进口国,2018 年 3 月该国决定将进口钢铁关税大幅度提
高至 25%。不考虑其他因素,短期内上调关税对该国钢铁制成品消费的影响路径是
①钢铁进口成本上升 ②国家关税收入增加
③钢铁制成品价格上涨 ④钢铁企业利润增加
⑤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⑥消费者的利益增加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关税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信息,该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进口国,2018 年 3 月该国
决定将进口钢铁关税大幅度提高至 25%,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国钢铁进口成本将上升,该国的钢
铁制成品成本增加,价格上涨,最终导致该国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增加,利益受损。A 的传导路径正确;B、
C、D 均不正确。故本题选 A。
2.(2018 年高考江苏卷政治 10)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最低工资应高
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2017 年,我国有 22 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如图 2 中(P 代表劳动力价格,Q 代表劳动力数量,D、S 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1、P2
分别表示变化前后的劳动力价格)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最低
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劳动力价格直
线 P1 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BCD 不符合 题意。答案为 A。
3.(2018 年高考海南卷政治 1)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5 / 20
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①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①中的企业布置是公有制还是
私有制,排除;②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公有制经济中职工收入中的工资和奖金是属于按劳分配,福利和社
会保障就不是按劳分配;③④正确。答案选 D。
4.(2018 年高考海南卷政治 8)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 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财力紧张
情况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下列可直接改善民生的财政举措是:
①全面实施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结构性减税政策
②设立国家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公共服务领域
③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等经费开支
④整合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 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知识。设问的关键是“直接改善”民生的财政举措,①结构性减税目的是减轻企
业的负担;③限制三公经费是减少国家财政支出,让政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两项都不是直接改善民生
的财政举措。它们可以间接的改善民生。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2017 年】
1(2017 年高考北京卷政治 35).图 13 反映了某国 1976 年~2016 年期间的经济运行情况,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6 / 20
A.凯恩斯主义可以解释时段一的经济困境
B.按照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在时段二应该加强政府管制
C.该国在时段三陷入了“滞胀”的困境
D.在时段三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图表看出,时段一居民消
费价格指数较高,适合采用紧缩性货币和财政政策,但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
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不适合题意;新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
最小化、市场自由化,故时段二应该加强政府管制错误,排除 B;时段三说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低,失业
率较高,此时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不是陷入“滞胀”的困境,C 错误,D 适合题意。
【2016 年】
1.(2016·高考上海卷·13)2016 年 4 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
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
是
A.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惯例要素分配
【解析】“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体现的
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具体而言是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的分配,故 C 符合题意;AB 项的分配方式在材料中
没有体现;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中不存在 D 项的分配方式,D 项不选,故选 C。
【答案】C
2.(2016·高考上海卷·14)作为生产要素,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是
A.使生产要素形成合力的要素 B.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实体要素
7 / 20
C.渗透于其他生产要素的要素 D.企业生产过程最活跃的要素
【解析】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要素能够有效整合其他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景,故 A 符合题意;实体要
素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不包括经营管理,B 项不选;企业家的经营管理不是渗透性要素,
C 说法错误;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D 项不选。故选 A。
【答案】A
3.(2016·高考上海卷·20)税收政策调整以后,征税对象发生改变的是
A.某高科技产品进口税由 10%减低为 3%
B.由向企业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征收增加考虑家庭赡养、抚养因素
D.同一货物多次进口,由按次征税改为汇总征税
【解析】征税对象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权禾仪务所指向的对象,即对什么征税。A 是税率的变化,税
率不是征税对象,A 不选;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是征税对象由营业额变成了增值额,征税对象发生了改变,故
B 符合题意,C 是征税范围的调整,D 是征税方式的变化,均与题意不符。故选 B。
【答案】B
4.(2016·高考全国Ⅲ文综政治·12)图 3 反映我国 2009~2015 年的宏观经济状况,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
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是
①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 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
③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 ④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
8 / 20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本题为曲线图题,横轴以 2009 年至 2015 年的时间为轴,纵轴,左边是以 GDP 的增长率为纵
轴,右边是以 PPI 的增长率为纵轴,财政的来源,有税、利、债、费,而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
根据图示,可从生产上入手,对于企业来说,降低税费,扶持企业创新,增加利润,另一个途径则是发行
国债,扩大财政支出。①④不适合题意;而②③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C.
【答案】C
【2015 年】
1.(2015·四川卷)S 国是政府主导特征明显的市场经济模式国家,其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低效、社会不
公问题突出,改革转型的呼声很高。如果借鉴其他市场经济模式,该国实施改革的可能取向是
①着力宏观调控,促使经济稳定增长②扩大市场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③完善分配制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④增强政府干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国家政府主导特征明显,借鉴其他市场经济模式,
就要扩大市场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同时题中国家社会不公问题突出,国家应该完善分配制度,提升
社会保障水平,故入选。①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该国政府主导特征明显,需要借鉴其他市场
经济模式,已经不能在着力宏观调控,也不能增强政府干预,而是要减少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充分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故本题选 C。
2.(2015·江苏卷)我国央行于 2015 年 2 月 5 日起全面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
点。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该政策对经济影响机制的是
A.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
B.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降低→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
C.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
D.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
【答案】D
【解析】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降低使得消
费者取得的存款利息减少,储户用于储蓄存款的资金减少,用于投资的资金会相应增加,进而会导致社会
总需求增加。故答案为 D,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3.(2015·福建卷)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近年来,某省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降与就业、医疗卫生、
9 / 20
住房保降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2014 年达到 75.6%。这些支出
①能够有效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②强化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③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④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降与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降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
比重逐年增长”说明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实行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③④
适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②是错误的;故本题选 D。
【2014 年】
4.(2014·四川卷)M 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 1000 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 T 公司,
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 850 斤大米(约 1400 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经营权的流转。①:题目中 M 村将 1000 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 T 公司,只是
使用权、经营权的流转,农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了 T 公司,①错误。②:在我国,土地归
国家所有,②错误。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属于非农业劳动收
入,③正确。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将土地充分利用,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④正确。故本题
选 D。
5.(2014·海南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
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下列举措中能够通过扩大财产权利而使农民增收的是
A.推进农民住房财产的抵押、担保和转让
B.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C.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D.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
10 / 20
【答案】A
【解析】通过扩大财产权利而使农民增收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而取得的收入,因此,推进农民住房财产
的抵押、担保和转让符合题意,应 A 入选。选项 B 属于按劳分配取得收益,故排除;选项 C 不是通过扩大
财产权利增加收益,故排除;农村土地所有权不属于农民,选项 D 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 A。
6.(2014·全国卷)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
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
重”的是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答案】D
【解析】D 项,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故 D
项正确;A、B、C 项,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属于
再分己政策,不属于初次分配,故 A、B、C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
7.(2014·北京卷)“自动稳定器”是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具有自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功能:在经济繁
荣时会自动抑制经济增长,在经济衰退时会自动促进经济增长。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是
A.税务总局实施部分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降低企业税负
B.因经济繁荣职工收入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进入更高等级
C.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D.中央银行为应对经济下行,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自动稳定器”是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具有自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功能:在经济繁
荣时会自动抑制经济增长,在经济衰退时会自动促进经济增长。中央银行的行为就体现了“自动稳定器”功能,
应对经济下行,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而 ABC 则是不可随便变化的,体现不出自动稳定期的功能,
所以本题选 B。
【2013 年】
1.(2013·天津卷)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 2020 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这一目
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
入倍增
11 / 20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难度中等。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促进收入分配
公平的根本措施应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水平,④排除;①②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措施,③
是实现收入分配倍增的原因,符合题意应入选。故答案选 A。
2.(2013·重庆卷)国家在餐饮行业推行刮奖发票,消费者就餐后索要发票应有中奖可能,若餐馆拒绝
开具发票,可向税务机关举报。关于刮奖发票,正确判断是
A.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B.对无需报账的就餐者可以不开具发票
C.提供刮奖发票可显著增强餐馆竞争力D.索要和提供餐饮发票利于减少税收流失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税收的有关知识点。A:发票是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推行刮奖
发票,主要是为了减少税收流失,并不是为了促进消费,A 不选。B:发票是消费者维权的凭据,B 说法不
恰当。C:提供刮奖发票,并不会显著增强餐馆的竞争力,C 不选。D:索要和提供餐饮发票利于减少税收
流失,D 正确切题。故本题选 D。
3.(2013·广东卷)在开放性经济中,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
压力。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答案】C
【解析】ABD 错误,C 正确,在开放型经济中,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建设支出增加,导致
生产扩张,总需求增加;由此对原材料的进口增加;进而导致进口成本上升,生产成本增加。因此,正确
的排序为③-④-①-②。故选:C。
4.[2013·北京卷] 下表是 2011 年北京市部分经济指标的年度增长率。
12 / 20
财政
收入
财政
支出
社会保障和
就业支出
城镇单位在岗
职工平均工资
个人
所得税
14.4% 12.5% 28.6% 15.5% 26.7%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出 2011 年北京市( )
A.财政收入高于财政支出,出现财政盈余[
B.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
C.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过快抑制了财政收入增长
D.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抑制了个人所得税增长
【答案】B
【解析】题干给出的是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率,从图表可以看出个人所得税增长率远远高于财政收入
的增长率,所以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上升,B 正确。由于图表给的只是增长率,无法判断财 政
收入与支出的关系,A 不选。财政支出不是抑制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C 错误。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有利于个
人所得税的增长,D 错误。
5.[2013·四川卷]S 市是我国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试点城市。截至 20 12 年底,该市共有 15.9 万户企业纳
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有九成企业税负减轻。2013 年 1 月,国务院决定选择交通运输业和 6 个现代服
务业在全国推广“营改增”。“营改增”的积极效应是( )
①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②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③促进第三产
业发展,有益经济结构调整 ④完善国家财税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约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和税收、经济结构调整的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审读材料,“营改增”使“九成企
业税负减轻”,说明它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但可能会减少财政收入,故①说法错
误,②正确。国务院推广“营改增”选择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因此国家这一措施有利
于调整经济结构,③符合题意。“营改增”属于税收改革,并不是国家财政支出,故④不符合题意。
6.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的重心已由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初步形成了支持价格、
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持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模式。回答 14~15 题。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我国农业补贴重心转变的目的在于( )
①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 ②优化农产品需求结构
③缩小农产品供需缺口 ④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
13 / 20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农业补贴转向生产者,可以排除②。在 A、B 中选择,农业补贴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
措施,而生产发展可以增加供给,故选①④,排除③。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支持价格是指一国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而对粮食等农产品所规定的最低收购
价格。我国某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如下图所示。该产品的支持价格和供给数量分别为( )
A.P0,Q0 B.P1,Q2 C.P1,Q4 D.P2,Q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分析图表可以看出,供给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化,需求与价格成
反方向变化。为了防止因价格过低,影响粮食的供给,国家支持的价格应该高于供求平衡点的价格,这样
才能有效保障供给,P1 点应该是该产品的支持价格,Q4 是供给数量。故选 C。
7.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 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安排财政赤字 1.2 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来源:学|科|网]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赤字的作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适度的财政
赤字能够增加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A 正确。B、C 与材料提到的适度财政赤字无关。D 适度的财政
赤字应该是增加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
【2012 年】
1.(2012·全国卷Ⅰ)2011 年 1 月。R 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 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
14 / 20
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 12 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故当选;②表述错误,是缩小差距而不是消除差距,故
排除;③符合题意,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故当选;④不符合题意,不是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而是
增加了城市管理支出,故排除。故选 B。
2.(2012·海南卷)201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
同时向各地方、各部门局面征求意见,并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直接听取公众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在
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审议和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说法的决定。
这一法律修改
①合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②表明全国人大拥有制定税法的最高权力
③完善了依法治国的制度安排④保护了公众对全国人大的监督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在个税法的修改过程中,既充分征求多方面的意见,也直接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体现了
立法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因此①项正确;个税法的修改最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说明全国人大及常委
会拥有立法权,故②项正确;这一法律的修改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系,而非制度安排,故③项错误;④项
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3. [2012·江苏卷] 如下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
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分配政策。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实际上就
15 / 20
是要减少低收入人数,增加中等收入人数,因此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增加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有利于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②③应选。①错在“各阶层收入”上。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题意无关,
④不选。
4. [2012·课标全国卷] 2011 年 1 月,R 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 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
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 12 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促进社会公平及统筹城乡发展的知识。该市采取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
制度,使外来人员可以和本市市民享受到同等的权利,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有利于协调城乡统
筹发展,①③符合题意。这一举措不会消除收入再分配差距,也不会减少城市管理支出,②④说法错误。
5. [2012·天津卷] 下图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对该图的正确
解读是( )
A.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
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
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点。材料中扶贫标准不断提高以及对应的扶
贫对象数量不断增加,体现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故选答案 C。
6. [2012·全国卷] 2011 年末,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试
点。之所以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是因为增值税( )
①不受企业盈亏影响 ②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③税源广且便于征收 ④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
为
16 / 20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掌握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特点。营业税的征收不受企业盈
亏的影响;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增值额,可以避免重复征税,且本环节缴纳增值税时需提供上一环节的增
值税纳税凭证,因而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由此可见①③属于营业税的特点,②④是增值税的特
点。
7. [2012·广东卷] 对下图解析正确的是( )
A.该省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
B.该省地区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
C.该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
D.该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
水平和分配政策。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长,故 A 表述错误。居民收入水平应与地区生产
总值保持同步增长,故 B 表述错误。大力发展经济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故 C 表述错误。财政收入
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故 D 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8.[2012·浙江卷] 2011 年,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 2 000 元提高到 3 500 元后,又大幅上调增值税和
营业税起征点,如月销售额和营业额的最高标准都由原先的 5 000 元提高到 20 000 元。国家提高税收起征
点的直接效果是( )
A.促进分配公平,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B.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C.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D.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的意义。题干中涉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和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上调,其直接效果是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C 正确。A 中“达
到财政收支平衡”,题干没有体现。题干没有涉及“企业生产效率”,故 B 错误。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有利
17 / 20
于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但这个属于间接效果,D 不选。
【2011 年】
1.(2011·海南卷)201 1 年 4 月 20 日,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在三亚的免税店试点实施,免税商品受
到热捧,销售收入大增。免税商品销售收入的提高,是因为
A.免税商品一般是处于买方市场的商品 B.免税商品一般是需求弹性较高的商品
C.免税商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D.免税商品一般是生活必需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免税政策的出台,会使免税商品有所下降,价格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一般来
说,价格下跌,需求增加,而免税商品受到热捧,销售收入大增,说明该商品的需求受价格影响较大,属
于需求弹性较高的商品,而不是生活必须品,故 B 正确,D 错误;AC 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B。
2.(2011·江苏卷)“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 9500 亿元。2011 年中央将继续
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北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 300 亿
元。这说明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③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选项“唯一形式”的表述错误。④选项错误,公民自觉纳税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
题目中,2017 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部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
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 800 亿元。这说明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故①③选项入选。选 B。
3. [2011·江苏卷] 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 x 代表收入差距,纵轴 y 代表效率,原点 O 表
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①在 x1 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18 / 20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从题干中图所示,可以
看出,在 x1 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正方向变化,故①表述不符合题意;适度的收入差距能提高效率,但
是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效率会降低,故②④表述符合题意,③表述不符合题意。
4.[2011·山东卷]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
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
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实行农产品
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
力,提高经济效率,①正确;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的比重是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径,②正确;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有时,国家为稳定社会秩序,对某种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政策,但国家调控是宏观的,不可能对所有的农产
品都这样做,③说法错误,排除;货币发行量是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能随意发行,排除④。
5. [2011·福建卷] 通货膨胀率一般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的物价涨幅,国际上通常把 CPI 涨
幅达到 3%作为警戒线。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A 点时,适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
B.从 B 点到 C 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C.从 C 点到 D 点,适宜扩大财政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D.在 E 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
【答案】B 【解析】 本题以“十一五”时期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跌幅度曲线图为背景,考查
19 / 20
考生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认识。CPI 涨幅超过 3%通常作为通货膨胀的警戒线,在 A 点时,CPI 涨幅控制在合
理的范围内,宜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从 B 点到 C 点,市场出现通货膨胀,宜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
和货币政策,B 项正确。从 C 点到 D 点,CPI 涨幅不断下滑,市场出现通货紧缩,需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
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宜扩大财政赤字,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在 E 点时,市场出现通货膨胀预期,
宜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的观点不对。
6. [2011·福建卷] “拉弗曲线”(见下图)描述了税率和税收的关系。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税收政策必须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②A 点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最佳税率选择
③确定税率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④税率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拉弗曲线”反映的是税率高低与政府税收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政府提高税
率,自然会使税收增加,但如果税率太高,纳税人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进而减少投资和工作
时间,这将导致税基的减少,政府的税收不但不会增加,反而有可能减少。相反减税会刺激劳动者的工作
热情和企业的投资动力,虽然税率下降,但税基的大幅度增加很可能增加政府的税收。所以税率的制定必
须综合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与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无关,排除③选①。从理论上说,当税率是零和税率是百分之百的时候,税收收入都等于零,所以④应选。
A 点是政府获取税收收入的最佳税率选择,但不是宏观调控的最佳选择。政府的宏观调控应根据客观的经
济形势对应采取积极、稳健或者从紧的财政政策,适度提高税率或者降低税率。
7.[2011·江苏卷] “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 9500 亿元。2011 年中央将继续加大
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北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 300 亿元。
这说明( )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③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
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财政与税收。题干主要讲述中央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 2011
年对西部和“少边穷”地区增加的投资,故①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②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④表述不正
20 / 20
确,效率优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
8. [2011·浙江卷] 2011 年 4 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 5.3%。为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
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是( )
A.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
B.增加国家税收,扩建公用设施
C.减少国家税收,减持外国国债
D.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具体运用,考查理解并运用教材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抑制通货膨胀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即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增加社会总供
给,即减少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据此,答案为 A;C、D 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当选;增加
税收用于公用设施建设,依然会起到刺激需求的作用,B 不当选。
9. [2011·浙江卷] 假如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 2000 元上调至 3000 元,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月收入 3000 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
B.月收入超过 3000 元的所有居民没有得到实惠
C.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
D.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个税起征点上
调至 3000 元,意味着收入在 3000 元以下的居民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A 错误;因为个税采取超额累进税
率,这一调整对收入在 3000 元以上的居民而言,意味着缴纳税款数量减少,B 错误;提高个税起征点,意
味着总体上居民所纳税款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答案 为 C;个税的调整
属国家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D 不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