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索情感暗线,探寻文本篇性——《秋天的怀念》片段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秋天的怀念》是作家史铁生所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入选统编本语文
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亲情”。
本设计围绕“好好儿活”拓展思维,沿着儿子不想“好好儿活”,母亲劝儿
子“好好儿活”,最后兄妹俩要“好好儿活”的情感之路,体味母亲的良苦用心,
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对母亲的愧疚,对母爱的怀念,表达了“我”的内心在
面对人生苦难的历程中逐步完成了由脆弱向坚强乐观、宁静豁达的转变。
二、教学目标
1.以“好好儿活”为线索,体味母亲的良苦用心,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
2.从对比中体会作者面对苦难时情感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导思:上一环节我们学习了文章“看花”的三个片段,了解了三次看花是
课文叙事的主线,有同学提出文中还含了一条情感暗线,即“过去的我”和“现
在的我”(板书)。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两个时间段的“我”。
2.请找出文中描写“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的段落。
明确:“过去的我”:第 1、3 自然段分别对应前两次看花。
“现在的我”:第 2、4、5、6、7 自然段对应第三次看花。
3.“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中有一处共同点。
明确:“好好儿活”(板书)
(二)生命之花的积蓄:精神世界的自我封闭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
儿子是怎么不好好儿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
大家听。
2.朗读: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
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
四周的墙壁。
②“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
劲!”
3.突然没有了双腿,作者这样做,你们怎样看?
明确:①能理解,痛苦②面对苦难,自暴自弃、绝望。
4.讨论:母亲呢?“我”自暴自弃,想轻生,母亲怎么做?(从文中找出相
关语句)
5.朗读: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②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③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
悄地出去了。
6.讨论:
①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明确:多次使用“悄悄地”。
②母亲为什么要“悄悄地”?母亲每次这样做的原因相同吗?
明确:指向的是“我”不理解母亲,动辄就发脾气,母亲想让“我”尽情发
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自行恢复平静和理智;指向的是在母亲心里,始终
放不下儿子,就算当时自己也已经病入膏肓,她仍然坚强地面对一切,丝毫不流
露出半点哀伤。传达的是母亲说出“敏感”字眼儿后的不安与自责。
③你还发现了什么?
明确:“偷偷地”一词凸显出“儿子的痛苦在母亲那里加重了无数倍”的状
态—— 心痛无助兼着惊恐不定、坐卧难宁,可以说儿子的每一次暴怒无常对母
亲来说都是一种折磨,母亲只能在屋外默默守护儿子,和屋内的儿子一起痛苦。
④史铁生为什么不直接写母亲流泪,而是写她眼睛红红的?明确:更有感染力,把母亲“当时”的小心无助,作者“此刻”的愧疚、心
疼交织在了一起,令人悲不能胜。母亲知道儿子已经很绝望了,不能再用悲伤的
情绪去影响他。作为母亲,只有坚强,才能给儿子以希望和鼓舞,她要用实际行
动去践行“好好活儿”。
⑤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明确:这几个叠词真切而传神的描写出母亲生怕自己的一点儿疏忽,就会触
碰到儿子的痛,要躲也是悄悄地躲,要听也是偷偷地听,想哭也只能忍着,这份
爱爱得小心翼翼、爱得如履薄冰。
⑥朗读:请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这三句话,读出母爱的深沉、母爱的小心翼翼。
7.探究:“我”当时理解到那份包容的爱了吗?
①可我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
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的睡不了觉。
②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
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母亲肝疼得整宿整宿的睡不着,“我”却不知;母亲大口大口地吐着
鲜血,“我”才得知母亲早已病重。“整宿整宿”“大口大口”这样带有“加重
﹑强调”意味的叠词出现,真可谓触目惊心,也出乎作者的意料。尤其是母亲临
终前艰难呼吸的时候、昏迷前还说了一句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这些都对史铁
生的灵魂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冲击,正是母亲一点一点坚持不懈的感染和催化,“我”
开始去尝试理解母亲的“好好儿活”。
8.朗读指导:这些句子又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和节奏?
9.再次朗读:“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0.分享:说说你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明确:母亲看到儿子如此的一蹶不振,内心十分痛苦,希望能唤起“我”内
心对生的渴望;她更希望母子俩能一起扛过这段黑暗的岁月,相依为命,直面人
生。
11.朗读:请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读出母爱的隐忍、伟大。
(三)生命之花的绽放:精神世界的感悟新生1.文章中多次提到看菊花,有何用意?
明确:①深化主题;②象征意义,赋予菊花深刻含义。
2.作者为何选择菊花这一意象?
明确:引申苏轼的“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
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这和史铁生的人生命运很像,史铁生本身也是一枝
残菊,但是母爱的光辉融化了自身所有的磨难,使他在母爱的感化中变成一枝生
命力顽强、无惧风雨的菊花。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
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
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3.朗读:请有感情地将这段文字朗读一遍。
4.这段文字仅是描写菊花的盛开吗?
明确:不是。菊花盛开同时象征着作者坚定的生活信念的怒放,还有自我生
命之花怒放的一种喻示。
5.何以见得?
明确:
①此处虽是写菊花红白紫交相辉映,但更多的却像是在写作者的精神世界:
“淡雅”展示了平淡的生活态度,“高洁”显露了有尊严、高贵的品格,“热烈
而深沉”表现了一种不屈服于苦难的激情,“泼泼洒洒”更是蕴含了一种气概与
神色。
②菊花一开始只是“我”和母亲口头约定的信物,最后却是见证了“我”成
长的象征物。“我”终于走出自己设下的精神桎梏,开始主动探索人生,思考命
运,迎接崭新的人生。
6.比较一下,这一处的“好好儿活”和第一段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与开头“好好儿活”的沉郁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隐藏于文字
背后的情与思,折射出作者心理和情感的变化:由暴怒无常最终至豁达宁静。
(四)升华意蕴——“好好儿活”1.启思:史铁生由于尿毒症,造成肾衰竭,经常发高烧,有好几次昏迷,但
他依然平静淡然的看待这一切,依然在——好好儿地活着,只不过他是用笔代替
他的双腿写出自己怎样“好好儿活”的。
2.引入“好好儿活”的资料:王又平在评论史铁生时说到,史铁生绝对是新
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不是通过作品传达思想,而是引导读者自己探索
生命的意义(范宁《著名作家史铁生魂归地坛》)。在母亲去世后(1977 年),
史铁生开始通过写作走出了绝望的深渊,开始探索生命的意义。从 1979 年创作
至 2010 年去世,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篇章(短篇小说 28 篇,中篇小说 6 篇,
长篇小说 2 篇,随笔散文 14 篇,其他 4 篇,电影剧本 2 部),成为享誉海内外
的优秀作家。
因此,我们对史铁生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
3.出示史铁生和世界长跑冠军刘易斯的合影。身体衰弱的史铁生虽然连站也
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着,跑得跟刘易斯一样快,甚至比刘易斯
还快,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贵。
4.小结: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好好活,但是怎么活,
活出什么样,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去践行。
四、作业布置
1.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课后交流阅读体
验;
2.周末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份早餐。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