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清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月考试题 含答案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清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月考试题 含答案解析

ID:459461

大小:7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北清班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 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 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这里所说的“意”, 同“情”结合,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附着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 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 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 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 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这里讲的物境,主要 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 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才能够描绘出泉石 云峰的形象。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 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因为写出了诗人心目中的山水之美, 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 “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 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 沉吟视听之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 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 可构成创作。“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 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 声,亦与心而徘徊。”“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 抒情。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写 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 《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 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 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 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 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 彩附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1.根据原文对意境的分析,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意境的一项是(3 分)(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诗句表现杜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丛菊两开”既描写菊花已经连续两年开放,又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的苦闷。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刻画了一个儒雅潇洒,镇定自若, 极富军事指挥才能的周瑜形象。 C.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该句写李清照思念丈夫,夜不能寐的孤寂, “凉”既指天气凉爽,也指词人内心凄凉。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表达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由 生活的向往,“池鱼”用池中的鱼来比喻身处官场的诗人自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介绍唐诗的诗论中提出了“意境”这一概念,这里所 说的“意”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 B.王昌龄所作的《诗格》认为,诗歌可分为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 曰意境。 C. 刘勰认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只要在视听范围中可接触到, 附着上情感,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D.无论是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色彩附着在景物上,还是在诗中写出景物本身具 有的情态只要写出了诗人的独特感受,都是有意境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认为《诗格》中提到的诗歌三境究其本质就是意境,因为三者都是抒 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 B. 物境既要看到山水之美又要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情境写出了“娱乐愁 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C.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提到的“写气”“属采”是指描写手法和对 象的问题,“写气”指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 D. 《人间词话》举“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闹”“弄” 二字例子说明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都是有意境的。 (二)传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奇绅鸿儒刘大鹏 郝 岱 一个普通的晚清文人,在国内“名不出乡里”,但在沈艾娣所著《梦醒子》 一书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一个农村绅士,何以被冠以“第一奇绅士”的2 美誉?刘大鹏究竟奇在何处? 刘大鹏并非是先知先觉的圣贤,聪明过人的天才。刘大鹏在日记中自述“生 而顽钝,年七令甫能言。”他七岁才会开口说话。七年不鸣,一呜惊人。童年刘 大鹏在私塾先生刘丽中门下读书 16 年,毕业后,他又先后在太原县桐封书院、 太原府崇修书院学习深造 10 年,仅读书就长达 26 年。在人生旅途的第一站,他 读书时间长达半辈,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可谓一奇。 刘大鹏在刘丽中、杨深秀(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等名师的精心培育下,刻 苦钻研,勤奋学习,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树立了如何做人做事的高尚道德理念, 确立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日后创业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大鹏完成学业后,就到大谷县南席村当了整整 21 年的私塾先生,后到太原县 女子学校任教十余年,他教书时间又占据了人生的半辈。 刘大鹛在世 85 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可谓一瞬间,他在有生之年既要教 书,又要种地,还要经营煤窑,忙里抽闲,用毛笔手抄洋洋 34 部巨著,亿万字 手稿。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能够熟练背诵的经典著作达六十多万字。刘大鹛超 人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非凡的创作天才,德高望重的思想品德,实乃奇人奇才 也。 刘大鹏 34 岁时开始记日记,直到临终前五日,连续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 日记真实客观地记叙了清末民初、抗战期间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教育、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等,可谓包罗万象,是中国这段历史的缩影,史料珍 贵,堪称百科全书,更被山西省图书馆誉为“镇馆之宝”。 刘大鹏的德才、廉洁名扬省城。阎锡山掌握山西军政大权后,急需人才为其 效力,曾多次派人请刘大鹏出山,先生屡屡婉言谢绝,不接受聘任。读书做官, 仕人之追求,刘大鹏却是送到嘴边的肉不吃,可谓奇也怪也。 在人生的旅适中,他一直努力拼搏,曾务农、务工(开煤窑)、经商(租赁 餐具、轿等业务)、教书、写书,走完了光辉的人生历程。 1915 年,58 岁的刘大鹏当选为山西省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省议会议 员选举大会。有些议员为了拉选票,纷纷向代表行贿或宴请。有参选议员对他行 贿,他以“不义之财不可取”的修身之道一一拒绝。世上哪有和钱财有仇有恨之 人,唯有刘大鹏既不贪财也不受贿,实属奇人也。 日寇占领太原县后,狂轰滥炸,烧、杀、抢、奸无恶不作。每当鬼子进村扫 荡,村民纷纷扶老携幼逃难时,刘大鹏却视死如归,独自一人留村,并上到屋顶, 指天骂日。有一年,日寇的一名军官久闻先生大名,恳请先生为其题写一副条幅, 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婉言谢绝,日本人无奈,只好灰溜溜地离开。1934 年,山 西遭受大旱,阎锡山政府的苛捐杂税却有增无减。刘大鹏看到广大民众生活在水 深火热中,愤怒至极,他以鲍伯平的化名上书南京中央政府,请求中央政府责令 阎锡山减免税收,收到预期效果。 这几则真实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刘大鹏爱国亲民的高尚情操和政治远见,不 贪生不怕死的气质和风度,可谓奇人奇事也。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 众心。 这是刘大鹛先生在 1897 年为晋祠同乐亭题写的一副楹联。2014 年 3 月,李 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西代表团讨论会上,谈到改善民生时,现 场吟诵多年前在晋祠看到的这副楹联。李克强总理日理万机,在众多的晋祠楹联 中,竟然熟记刘大鹏的这副楹联,先生的高尚品德和意境,引起总理的共鸣,飘 扬五洲四海,实乃奇事也。 (摘编自《文史月刊》2016 年第 10 期) 【相关链接】 ①刘大鹏,字友凤,号卧虎山人,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地方文化学家。著有 《晋祠志》《晋水志》等地方志,尤其是《退想斋日记》,二百多册,五十多万 正楷毛笔字,记述了近、现代中国和晋祠发生的重大变迁。 ②乡邦文献,关怀有缘,表扬潜德,著进连篇,天不应遗,杀青何年。晋水 潺潺,相与呜咽,千秋万祖,其视此锈。 ——刘友凤先生碑铭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刘大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晚清文人、农村绅士,尽管在国内知名度较小, 但在沈艾娣所著的《梦醒子》一书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 B.刘大鹏在“戊戌变法六君子”中的刘丽中、杨深秀等几位名师的培养下, 勤奋钻研,积累了渊博的知识,为日后创业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刘大鹏在世 85 年,从 34 岁开始连续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日记内容包罗 万象,堪称百科全书,是中国清末民初、抗战期间这段历史的缩影。 D.纵观刘大鹏一生,曾经务农、做工(开煤窑)、经商(租赁餐具、轿等 业务)、教书、写书,一生都在努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光辉的人生之路。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刘大鹏求学期间,不仅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同时也树立了如何做人做事的 高尚道德理念,并确立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刘大鹏五十一年的日记里,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天文 地理、人情世故等内容,内容详实,资料珍贵。 C.刘大鹏在 1897 年为晋祠同乐亭撰写了一副楹联,上下两联“同”“乐” 二字相互交替,表现了他与民同乐以及改善民生的进步思想。 D.刘大鹏一生著述丰富,对晋祠、晋水颇有研究,是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和地 方文化学家,五十多万字的笔记均用毛笔正楷书写。 E.刘大鹏的碑铭,用简洁凝练整齐的文字,高度概括了刘大鹏在教书育人、 写作方面的成就,表达了深切的缅怀之情。 6.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刘大鹏“奇”在何处?(5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十九大代表、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说:“我国大学办得好不好,就是要 看能否真正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能否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历史文化出 发,这是事关教育自信、文化自信的大问题。”3 在张异宾看来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最大标准,首先就是看人才培养质量,就 是看能否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谈及“双一流”建设,张异宾说过去一提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很多人就 想当然地认为要跟着西方走,从教学模型、课程、办学指标对照着西方大学来办, “而习总书记强调的文化自信的问题,恰恰可能被忽略”。南京大学这些年狠抓 的问题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在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原创性科研能力等多方面 走自己建设一流大学的道路。 “我是一名教师代表。”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张异宾有着浓厚的教书育 人情怀。张异宾说,按照教育部对“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南大的办学 实际,学校已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与定位。 (2017-10-25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本报北京 1 月 25 日讯(记者张晨)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 委今天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 简称《实施办法》),这意味着备受社会关注的“双一流”建设,有了明确建设 的“施工图”。据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介绍《实施办法》共分 七章二十九条,定位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操 作实施性文件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要求,坚持“以一流为目标、 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对遴选条件、遴选 程序、支持方式、管理方式、组织实施等做出具体规定。 《实施办法》强调,到 2020 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 2030 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 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 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 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据介绍,“双一流”建设每 5 年为一个建设周期,2016 年开始新一轮建设。 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为确保遴选程序公平公正,《实 施办法》明确,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将采取认定方式确定。 “双一流”建设将实施动态管理,对此,《实施办法》明确,要以学科为基 础,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办法,开展中期和期末评价,加大经费动态支持力 度,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建设实效。打破身份固化,建立建设高校及建设学 科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机制。 “《实施办法》操作性很强。”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告诉记者,在遴选方式 上,兼顾了效率和公平,采取认定方式,不单独组织申报和评审,简化了审核程 序避免重复评价,极大地减轻了高校负担;在管理举措上,提出加强过程管理, 实施动态监测,建立动态开放竞争以绩效评价为杠杆的开放竞争机制,有进有出 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及时跟踪指导,加大经费动态支持力度,形成激励 和约束机制,切实增强建设实效。 (《中国教育报》2017 年 1 月 26 日第 1 版) 7.下列关于高校建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南京大学立足校情按照教育部一流大学建设要求,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 大学的理念与定位。 B.作为一名教师代表,张异宾从学校的角度,强调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性。 C.双一流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 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D.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告诉记者,北大在遴选方式上,兼顾了效率和公平, 采取认定方式,减轻了学校负担。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5 分)( )( ) A.材料一侧重从学校角度谈人才培养和高校建设;材料二侧重从国家层面, 解读政策的“施工图”。 B.文章认为,一些大学领导想当然地认为要跟着西方走,盲目照搬,这可 能会忽略习主席强调的文化自信。 C.双一流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三部委联动,各司其职,使“双一流” 建设得以紧张有序地进行。 D.《实施办法》分步设计目标,一步一个脚印,5 年一个建设周期,有利于 动态数据监测,突出了实效性。 E.《实施办法》这张“施工图”,有总体目标也有短期规划,对高校“双一 流”建设的很多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 9.怎样才能办出高质量的大学?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1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 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其间。②牛山: 《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0﹒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 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 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4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 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 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11﹒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 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___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 ”。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在写了湖面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 光一泻千里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地描绘了月 光映照湖面的奇妙景象。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录渔人初进桃花源时所看到的老人和孩子 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3.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 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 细数 2017 的无锡搜房博客,有多少新锐博主在谈笑间指点江山,预见楼 市风云。 C.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写出了不少激浊扬清的好文章。 D.今日,幸福苑社区和万里学院团委邀请了经历过峥嵘岁月的老红军、老党 员,与社区的暑期学生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 少地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 及时跟上。 B.美国抛出的人权报告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捏造事实以及对中国人民 的恶毒诬蔑和深刻仇恨。 C.通过对变异和正常老鼠大脑及行为的比较,科学家就可以确定那些被破 坏的基因所具有的作用。 D.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加强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基础理论研究。 15.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3 分)( ) A.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 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 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 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 D.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 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①历史如潮,橘子洲上的江风吹落了多少春华秋实 ②当毛泽东临江作赋、踌躇满志的时候 ③物换星移,血雨腥风的史篇早已离我们远去 ④眼前只见欲一睹领袖风采的游人如织 ⑤谁会相信中国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个书生意气的青年手中 A.②⑤③④① B.②⑤①③④ C.①③④②⑤ D.③④①②⑤ 四、写作(60 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在“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可能丢性命”的战争年代。青年贺龙抛 弃高官厚禄、青年彭湃舍弃“乌鸦都飞不过”的万贯田产,皆因“信仰”而义无 反顾。 “上北大、拿冠军、打海盗”,每个想法都犹如一粒种子,先理到心底。再 悉心浇灌,最终开出绚烂的花来,一位名叫宋玺的 90 后退伍女兵用奋斗书写了 与众不同的青春。 觉醒的青年,正如鲁迅所说,“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 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即使处于痛苦、困厄之中,也能 潜心积蓄站起来的力量。 请从上述三则材料中提取两三个关键词,确定立意,以“我们(我)的青春 或我看青春”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题目自拟,文 体规范,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 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意境分析。“根据原文对意境的分析,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 不属于意境的”,需要理解意境的特点,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结合原文内容分析,诗句既描 写形象,又表达情感,二者合起来就构成意境。B 项,只描写周瑜形象,没有表达情感,因 此没有构成意境。 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 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 项,从原文中的“托名”可以看出,《诗格》非王昌龄所 作。 3.C【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 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 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 项,结合文本内容“又说:‘写气图貌,既随 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 意,是抒情。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写气’ 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分析可知,“写气”“属采”是指 描写对象和手法的问题。 4.B(从原文内容来看,“刘丽中”并非“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5.A、D(B 项,“内容详实”在原文中并未体现,原文只说“真实客观”;C 项,“改 善民生”的理念只是李克强总理在 2014 年 3 月相关会议上谈及的话题,对联中没有体现这 样的思想;E 项,碑铭中没有涉及“教书育人”的内容,理解错误) 6.①人生经历独特:七岁才说话,在私塾里读书十六年。②做学问的方式独特:手抄 了亿万字手稿,背诵经典著作六十多万字,连续记载了五十一年日记。③人格上的特立独行: 拒绝高官聘请,拒绝议员行贿宴请,冒着杀头风险,拒绝日本人的要求。(每点 2 分,3 点 全对给 5 分) 7.D【解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 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D 项,根据材料二中“‘《实施办 法》操作性很强。’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告诉记者,在遴选方式上……极大地减轻了高校负 担”可知,校长是在解读《实施办法》,而不是在讲北大的相关措施。 8. AE【解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 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B 项,“一些大学领导想当然地 认为”错误,根据材料一中“谈及‘双一流’建设……很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要着西方走, 从教学模型、课程到办学指标都对照着西方大学来办”可知,应是“以前很多人想当然总认 为”。C 项,“各司其职,使‘双一流’建设得以紧张有序地进行”错误,根据材料二中 “教育部、财政部……这意味着备受社会关注的‘双一’建设,有了明确的‘施工图’”可 知,文章只是表示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实施办法》使得“双一流”建设有了明确的“施工 图”。D 项,是“动态管理”而不是“动态数据监测”。 9. 【参考答案】①注重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②扎根中 国,依据校情走自己建设一流大学的道路,增强教育自信、文化自信。③按照《实施办 法》,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在遴选方式上兼顾效率和公平,采取认定方式,简化审核 程序;在管理举措上,加强过程管理,建立动态开放竞争机制,切实增强建设实效。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 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如何才能办出高质量的大学,注 意结合文章的句子“衡量高校办学质量,首先就是看人才培养质量,就是看能否培养一批一 批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南京大学这些年狠抓的问题就是要扎根中 国大地,在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原创性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走自己建设一流大学的道路” “2016 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对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为确保遴选 程序公平公正,《实施办法》明确,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将采取认定方 式确定”“在管理举措上,提出加强过程管理,实施动态监测,建立动态开放竞争、以绩效 评价为杠杆的开放竞争机制,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及时跟踪指导,加大 经费动态支持力度,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增强了建设实效”概括答题要点。 10﹒B(B 注意结合三句,四句表现的是诗人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 想。)(3 分) 11﹒①节日登临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一片翠微的美景,携客带酒登山, 欢度佳节的乐事。②暗含人世的忧苦。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③生命易 逝的悲伤。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④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 逢欢乐事,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知道古往今来 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12.(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3、A【解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 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 A 项,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 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指点江山:指批评国家大事。激浊扬 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艰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14.C【解析】(A“少数”与“普遍”相矛盾 B.“事实”后加“的内容”;D “加强” 与“水平”、“提高”与“研究”均不能搭配) 15.D【解析】,A 项“略尽绵薄之力”表示尽力,是谦辞,不可用于评价对方。B 项“殷 切期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C 项“莅临”特用于下级 对上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用在此处不合适。 16. B【解析】②⑤句回答毛主席诗句所提出的问题;①③④是感慨历史兴亡的文字,① 感慨历史,紧承上文,③④感慨物换星移。注意标点符号。 17.写作提示: 任务要求:1.要求提取两三个关键词,组成立意。2.有副标题的要求。 立意要求:三则材料的关键词有:青春、信仰、奋斗、觉醒、痛苦、困厄、积蓄、力量 等。可以组合的立意有:例如:青春就是有信仰,去奋斗;有信仰才可能有觉醒的青春;痛 苦面前唯有奋斗,才可实现梦想;以奋斗积蓄人生的力量等三个关键词形成的论点,其它言 之成理也可。 两个关键词的立意:比如:无奋斗不青春,觉醒是青春的关键变量,青春就是一场积蓄6 力量的战斗。青春有信仰,人生有力量等。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