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年级联合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 为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中产生的 O2 参与 c 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 b 在叶绿体基粒上进行
C. 水参与 c 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D. X 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基粒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将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H]
和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基粒,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
【详解】A、图中 a 是光反应,b 是暗反应,c 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a 中产生的 O2 参与 c 中第三阶段的
反应,A 错误;
B、b 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B 错误;
C、水参与 c 细胞呼吸中第二阶段的反应,C 正确;
D、X 代表的物质是 ATP,从叶绿体的基粒移向叶绿体的基质,用于暗反应,D 错误。
故选 C。
2. 下列属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共同表现是
A. 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B. 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C. 遗传物质和细胞功能发生改变 D. 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
性差异的过程。
2、癌细胞 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
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
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分化癌变时新陈代谢速度加快,A 错误;
B、细胞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不一定就是降低,B 错误;
C、细胞分化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 错误;
D、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时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改变,D 正确。
故选 D。
3. 科研人员对某细胞器进行研究时,发现其生物膜上能产生气体,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CO2
B. 产生气体过程消耗 ATP
C. 该细胞器一定具有双层膜
D. 影响气体产生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在线粒体基质,光合作用光反应在类囊体膜生成氧气,生成的
气体为氧气,A 错误;
B、产生气体过程为光反应过程,光反应生成 ATP,B 错误;
C、叶绿体有双层膜,C 正确;
D、影响光反应最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 错误。
故选 C。
4. 下列有关 RNA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的A. 有的 RNA 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tRNA、rRNA 和 mRNA 都是基因表达的终产物
C. 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信使 RNA 的种类相同
D. 信使 RNA 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转运 RNA 与之对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RNA 是核糖核酸的简称,有多种功能:①有少数酶是 RNA,即某些 RNA 有催化功能;②某些病毒的遗传
物质是 RNA;③rRNA 是核糖体的构成成分;④mRNA 携带着从 DNA 转录来的遗传信息;⑤tRNA 可携
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而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
正确;
B、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的产物是 RNA,包括 tRNA、rRNA 和 mRNA,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
B 错误;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 RNA 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信使 RNA
的种类不同,C 错误;
D、密码子共有 64 种,终止密码子有 3 种,不决定氨基酸,没有对应的 tRNA,D 错误。
故选 A。
5.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
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 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 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 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A 正确。
网织红细胞中含有和细胞转录形成的 mRNA 和核糖体,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 正确。
【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不同基因选择性表达,C 正确。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已经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D 错误。
6.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白化病患者由于细胞衰老,酪氨酸酶活性降低而头发变白
D. 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植株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
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
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
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的全能性表现在一个离体的细胞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详解】A、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如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A 错误;
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又导致细胞种类增加,B 错误;
C、白化病患者由于基因突变,不能产生酪氨酸酶,因而不能产生黑色素,进而导致头发变白,C 错误;
D、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植株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 正确。
故选 D。
7.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花药离体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
B. 衰老细胞中染色质收缩不影响 DNA 的复制和转录
C. 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 癌变的细胞不受基因控制,细胞周期变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花药离体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中要发生脱分化与再分化;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
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详解】A、花药离体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中要发生脱分化与再分化,会发生细胞分裂和分化,A 正确;
B、衰老细胞中由于染色质收缩,DNA 的解旋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其 DNA 的复制和转录会受到影响,B 错
误;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 错误;
D、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产生的,所以癌变的细胞受基因控制,由于癌细胞能无限增
殖,细胞周期变短,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 如图是细胞分裂各阶段的细胞核 DNA 和细胞质中 mRNA 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细胞从 a 阶段起始时即培养在用 3H 标记的胸苷培养液中,则 e 阶段时细胞核中含 3H 的 DNA 占核内
总 DNA 的 50%
B. 致癌因子在 b 阶段时发挥作用,可能会导致细胞癌变
C. c 阶段细胞核内 DNA 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为 1∶1
D. 杂交育种中基因重组发生在 d 至 e 阶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a 表示 G1 期,大量合成 RNA 和蛋白质的时期,为 S 其做物质准备;b 表示 S 期,此时进行 DNA
的复制;c 表示 G2 期,该时期是为分裂期做物质准备的。d 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e 表示有丝分
末期。
【详解】A、3H 标记的胸苷是合成 DNA 的原料,细胞从 a 时刻到 e 阶段 DNA 只复制一次,根据 DNA 半
保留复制特点,e 阶段时细胞核中全部 DNA 都含有 3H,A 错误;B、致癌因子能引发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导致癌变,基因突变发生在间期 DNA 复制的
时候,即 b 阶段,B 正确;
C、c 阶段表示 G2 期,DNA 已经完成复杂,此时细胞核内 DNA 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为 2:1,C 错误;
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 含量变化曲线图,D 错误。
故选 B。
9. 如图是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 Aa)体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乙、丙有两个染色体组,丁没有染色体组
B. 若 A 基因在 1 号染色体上,不突变情况下,a 基因在染色体 4 和 8 上
C. 雌性个体的卵巢含有这四种细胞,乙图表示次级卵母细胞
D. 甲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乙、丙均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
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甲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乙、丙有两个染色体组,丁有一个染色体组,A 错误;
B、A 和 a 是一对等位基因,应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若 A 基因在 1 号染色体上,则在不突变情况下,
a 基因在染色体 4 和 8 上,B 正确;
C、根据丙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雌性动物,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
裂,称为第一极体,C 错误;
D、甲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丙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乙、丁细胞均不含同源染色体,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10. 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时,胡萝卜素位于滤纸最上方,原因是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大B.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都含有镁元素
C.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高等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包括叶绿素 a 呈蓝绿色,
叶绿素 b 呈黄绿色;其组成元素有 C、H、O、N、Mg 等;由于在层析液中,叶绿素 a 比叶绿素 b 的溶解度
大,所以在滤纸条上叶绿素 a 比叶绿素 b 扩散得快;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吸收的绿光最少。明
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时,胡萝卜素位于滤纸最上方,原因是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
最大,A 正确;
B、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都含有镁元素,B 正确;
C、叶绿素 a 比叶绿素 b 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高,C 正确;
D、植物主要的吸收峰在蓝紫光区和红光区,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多,所以叶片呈现绿色,D 错误。
故选 D。
11. 如图甲、乙是同种生物两个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是减数分裂,乙是有丝分裂
B. 乙细胞所属动物的体细胞中有 4 条染色体
C. 甲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数目依次为 2、4、4
D. 甲细胞的亲代细胞基因型一定是 AaBb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图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乙图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以此分析答题.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是减数分裂图,乙是有丝分裂图,A 正确;B、减数第二分裂前期染色体减半,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该动物的体细胞中
有 4 条染色体,B 正确;
C、甲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数目依次为 2、4、4,C 正确;
D、甲细胞中已经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亲代细胞基因型可以有多种,可以是 AaBb、也可以是 AAbb、
Aabb、AABb,D 错误.
故选 D.
12. 对 DNA 分子的碱基进行数量分析,可以通过检测其中某种碱基的数目及其比例来推断其他碱基数目及
其比例。假如检测某 DNA 分子得知碱基 A 的数目为 x,其所占比例为 y,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 碱基总数量为 x/y
B. 碱基 C 的数目为
C. 嘌呤数与嘧啶数之比为 x/(1-y)
D. 碱基 G 的比例为(1-y)/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检测得知一个 DNA 分子中碱基 A 数目为 x,其占碱基总数量比例为 y,则与该碱基互补配对的碱基 T 数
目也为 x,占碱基数量比例为 y,另外两种碱基(G、C)的数目均(x/y−2x)÷2。据此答题。
【 详 解 】 根 据 题 意 知 , A=x , 则 T=x , 他 们 所 占 比 例 均 为 y , 则 碱 基 总 数 量 为 ,
,则 ;嘌呤数与嘧啶数之比为 1;碱基 G 的比例为 。
综上,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
对原则及其应用,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3. 如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 DNA 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的
( )0.5 1x y −
x
y
C+G A T 2x x xy y
= − − = − 1C G 12x y
= = −
1
2
2y−A. 图中 DNA 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 图中 DNA 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 真核生物 DNA 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 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 DNA 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 DNA 分子,DNA 分子是边解
旋边复制的过程。
【详解】A、由图可看出,此段 DNA 分子有三个复制起点,三个复制点复制的 DNA 片段的长度不同,因此复
制的起始时间不同,A 错误;
B、由图中的箭头方向可知,DNA 分子是双向复制的,且边解旋边复制,B 正确;
C、DNA 分子的复制首先要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进行解旋,C 正确;
D、真核细胞的 DNA 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D 正确。
故选 A。
【点睛】准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对真核细胞 DNA 分子复制的特点和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基
础。
14. 骡子是马(2n=64)和驴(2n=62)交配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骡子通常不育,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骡子体细胞中染色体不能正常地复制和平均分配
B. 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C. 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有部分染色体丢失
D. 骡子原始生殖细胞中有 2 个染色体组但无同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马和驴杂交后代骡子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紊乱,不能形成生殖细
胞,所以高度不育.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
【详解】A、马和驴都是二倍体,产生的生殖细胞中都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精卵细胞结合生成的骡子是
二倍体,能正常进行有丝分裂,A 错误;B、骡子能进行减数分裂,但是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联会紊乱,最终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B 错
误;
C、题干无法得出“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有部分染色体丢失”信息,C 错误;
D、骡子是二倍体,但一个染色体组来自马,一个染色体组来自驴,没有同源染色体,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生殖隔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
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5. 同一番茄地里有两株异常番茄,甲株所结果实均为果形异常,乙株只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其余的
正常。甲乙两株异常果实连续种植其自交后代中果形仍保持异常。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二者均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甲发生变异的时间比乙早
C. 甲株变异一定发生于减数分裂时期
D. 乙株变异一定发生于有丝分裂时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株是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的。突变越早,变异的细胞分裂得到的子细胞越多,突变越晚,变异
的细胞分裂得到的子细胞越少。甲株所结果实的果形全部异常,乙株上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可推出
甲发生的变异的时间比乙早。乙株只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其余的正常,可判断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具备了基因突变的低频率特征。
【详解】A、“甲、乙两株异常的果实连续种植几代后果形仍保持异常”说明这种形状可遗传,最可能的情况
就是基因突变,A 正确;
B、植株是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的。突变越早,变异的细胞分裂得到的子细胞越多,突变越晚,变
异的细胞分裂得到的子细胞越少。由“甲株所结果实的果形全部异常,乙株上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可推
出甲发生的变异的时间比乙早,B 正确;
C、甲株完全变异,其变异可能发生在亲本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也可能是受精卵分裂时变异,这两种情况
都能导致甲株完全变异,C 错误;
D、乙株只有决定一个果实的相关细胞发生变异,而其他细胞正常,则其变异一定发生在个体发育的某时期,
此时的细胞分裂方式一定是有丝分裂,D 正确。故选 C。
16. 如图甲、乙两个箱子中,放置了两种相同颜色的小球.若用此装置表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分
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箱子可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雌、雄配子
B. 从箱子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 甲、乙箱子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之比均为 1:1,且两箱子中小球总数一定要相等
D. 每次抓取的彩球一定要放回原桶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
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而
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
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
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
用两个小箱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箱子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
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甲、乙箱子可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两小箱子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A 正确;
B、从箱子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而不同小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
的随机结合,B 正确;
C、甲、乙箱子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一定要相等,即 A:a=1:1,但两箱子中小球总数不等,表示雌雄配
子数目不等,C 错误;
D、要随机抓取,且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并搅匀,再进行下一次抓取,抓取的次数应足够多,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
箱子、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该实验的操作过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明确
甲、乙小箱子中摸出的不同小球数量基本相等所表示的含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7. 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 DNA 或 RNA 的核苷酸序列中
B. 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 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答案】D
【解析】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因此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 DNA 或 RNA 的核苷酸序列中,A 正确;由
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 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
主要承担者,因此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 正确;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两条单链,
但其碱基序列互补,因而遗传信息不同,D 错误。
18. 对下列有关育种方法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培育无子西瓜利用了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B. 杂交育种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
C. 培养青霉素高产菌株过程中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D. 单倍体育种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无籽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出来的,这种变异是不可以遗传的。
2.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它是利用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产生不了正常的生殖细胞,从而不能
形成正常种子的原理制成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属于染色体变异,理论上是可以遗传的变异,而三倍体无法
进行有性生殖,但是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例如组织培养、扦插等。
【详解】A、西瓜是二倍体,培育出的无籽西瓜是三倍体,所以属于多倍体育种,利用的是染色体变异的原
理 ,A 错误;B、杂交育种是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B 错误;
C、培养青霉素高产菌株过程中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C 正确;
D、单倍体育种利用的是染色体变异的原理,D 错误。
故选 C。
19. 如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基因 1 不正常而缺乏酶 1 可能引起苯丙酮尿症
B. 由苯丙氨酸合成黑色素需要多个基因控制
C. 该图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D. 基因 2 突变而缺乏酶 2 将导致人患白化病
【答案】C
【解析】
【详解】A、基因 1 不正常,导致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可能引起苯丙酮尿症,A 正确;
B、由苯丙氨酸合成黑色素至少需要基因 1 和基因 2 控制,B 正确;
C、该图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C 错误;
D、基因 2 突变而缺乏酶 2 导致人不能合成黑色素,而患白化病,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与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0. 下列关于 mRNA 翻译形成多肽链的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种氨基酸只有一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
B. mRNA 所携带的信息就是遗传信息
C. mRNA 上的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 mRNA 上的 GGC 在人细胞中和猪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mRNA 翻译形成多肽链的过程中,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A 错误;
B、DNA 所携带的信息就是遗传信息,B 错误;C、mRNA 上的密码子中含有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C 错误;
D、密码子具有通用性,mRNA 上的 GGC 在人细胞中和猪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D 正确。
故选 D。
21. 在 tRNA 的反密码子中,通常含有一个被称为次黄嘌呤的碱基,它可以与 mRNA 中相应密码子对应位
置上的碱基 A 或 C 或 U 配对。据此分析,这种 tRNA 将可以( )
A. 导致蛋白质结构异常
B. 导致翻译过程出现差错
C. 导致基因突变
D. 消除部分基因突变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1.tRNA 的结构、特点和功能:(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2)种类:61
种(3 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 tRNA);(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 tRNA 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
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 tRNA 来转运;(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详解】A、题中的某种 tRNA 的改变并未引起 mRNA 的改变,故不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异常,A 错误;
B、翻译过程是以 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不会因为 tRNA 出现差错,B 错误;
C、这里基因是指 DNA 的一段序列,不会因为 tRNA 而改变,C 错误;
D、次黄嘌呤的碱基可以与 mRNA 中相应密码子对应位置上的碱基 A 或 C 或 U 配对,这样可以消除部分
基因突变的影响,D 正确。
故选 D。
22. 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种类多样性的唯一原因
B. 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C.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D.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配子具有多样的原因主要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
自由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多样的唯一原因,A 正确;
B、精子和卵细胞都是减数分裂形成的,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两者受精形成受精卵后,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B 正确;
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 正确;
D、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
子,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23. S 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 R 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 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 S 型菌与 R 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 R 型菌的 DNA 不能能使 S 型菌转化成 R 型菌
D. S 型菌的 DNA 用 DNA 酶水解后,仍然能使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包括 R 型细菌和 S 型细菌,其中 R 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无毒性,而 S 型细菌含有多
糖类的荚膜,有毒性。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
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详解】A、肺炎双球菌自身含有核糖体,能独立合成蛋白质,A 错误;
B、肺炎双球菌是单细胞生物,不会发生细胞分化,B 错误;
C、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体内转化实验都不能证实有 S 型菌转化成 R 型菌,C 正确;
D、S 型菌的 DNA 经 DNA 酶处理后失去其功能,不能使活的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D 错误。
故选 C。
24. 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基因突变都是由外界因素诱发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B. 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
C. 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一定是非同源染色体
D.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答案】C【解析】
【分析】
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3、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
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详解】A、基因突变也能自发产生,A 错误;
B、非同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 错误;
C、一个染色体组一定是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C 正确;
D、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即为二倍体,如由配子发育而来即为单倍体,
D 错误。
故选 C。
25. 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 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 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 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分析发现各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所以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不能互为等位
基因,A 错误;
B.从图中可以发现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个数越来越多,最终癌变,B 正确;
C.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不定向的,C 错误;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但是不一定传给子代个体,D 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 B。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名师点睛】学生对基因突变理解不清
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
(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
(3)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4)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
(5)多害少利性:有些基因突变,可使生物获得新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
26. 在人的体细胞核中,除一条 X 染色体外,其余的 X 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块,通常位于间
期细胞的核膜边缘,称为巴氏小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取女性的少许口腔黏膜细胞染色制片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到巴氏小体
B. 巴氏小体的形成是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C. 运动会上运动员的性别鉴定可采用观察巴氏小体的方法
D. 男性的体细胞核中出现巴氏小体,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题干可知,人的体细胞中,除一条 X 染色体外,其余的 X 染色体能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块称为巴氏
小体;正常女性体细胞核中有两条 X 染色体,有巴氏小体,这是正常的现象,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在
显微镜下观察到;而正常男性只有一条 X 染色体,不会出现巴氏小体;男性体细胞核中若出现巴氏小体,
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详解】A、由题干“人的体细胞中,除一条 X 染色体外,其余的 X 染色体能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块”
可知,正常情况下女性体内存在巴氏小体,取女性的少许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制片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到巴氏
小体,A 正确;
B、巴氏小体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 错误;
C、对参赛的运动员进行性别鉴定时可采用观察巴氏小体的方法,因为正常情况下,女性有巴氏小体,男性
没有,C 正确;
D、男性的体细胞核中出现巴氏小体,说明有两条 X 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D 正确。
故选 B。
27. 下图为基因型 AABb 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 此细胞只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 此细胞中基因 a 可来自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 此细胞分裂结束时最多生成两个成熟的生殖细胞
D. 此细胞随后的分裂过程中最多可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是位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可能是
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 错误。该动物的基因型是 AABb,而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a
基因,说明只能是基因突变,B 错误。此细胞分裂后最多能产生两个成熟的生殖细胞,即两个精细胞,C 正
确。此细胞随后的分裂过程中最多可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 错误。
28.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B.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C.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属于
假说内容
D. “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答案】A
【解析】
【分析】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
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详解】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是观察和分析的内容,属于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中的提
出问题阶段,A 错误;
B、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
检验,B 正确;C、“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
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C 正确;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是无法直接看到的,属于推理内容,D 正确。
故选 A。
29. 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 A 和 a 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 在变化过程中,P 点时 Aa 的基因型频率最小
C. Q 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D. 该种群基因库中 A 和 a 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将产生
【答案】C
【解析】
变异具有不定向性,环境变化对不定向的变异起选择作用,保留适应性的变异,淘汰不适应性的变异,A 错
误;P 点时 A 和 a 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 50%,但 Aa 的基因型频率不一定最小,B 错误;Q 点后 A 基因频率
增大,a 基因频率减小,说明 A 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C 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A 和 a
基因频率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一定产生产生新物种,D 错误。
30. 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 40 条染色体。用放射性 60Co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 X,
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 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 20 条染色体
C. 植株 X 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 放射性 60Co 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的全能性、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遗传规律和变异、进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
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详解】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花粉属于分化的植物细胞,A 正确。大豆植株体细胞含 40 条染色体,
其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 20 条染色体;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为 40 条,B
错误。纯合体自交后代全为纯合体,杂合体自交后代中会分离出一部分纯合体;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抗病
植株的比例应该逐代增加,C 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D 错误。
31. 图甲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
下,O2 吸收量和 CO2 释放量之间的关系。对下列图示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 L 点时,叶绿体中 ADP 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
B. 图乙中由纵轴、CO2 释放量和 O2 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表示无氧呼吸生成的 CO2 总量
C. 影响图甲中曲线上的 P 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
D. 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 O2 浓度应调节到图乙中 N 点对应的浓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中,P 点只进行呼吸作用,M 点为光补偿点,L 点为光饱和点。图乙进行细胞呼吸,当
氧气浓度为 0 时只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气浓度逐渐增大,无氧呼吸逐渐减弱,有氧呼吸逐渐增大,在 Q
点时无氧呼吸消失,图中 N 点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最少,是储存粮食或水果的最适
浓度。
【详解】A.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ADP 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A 错误;
B.图乙中二氧化碳释放量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二氧化碳释放总量,氧气吸收量等于有氧呼吸二氧化碳
释放量,由纵轴二氧化碳释放量和氧气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表示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总量,B 正确;
C.图甲中 P 点含义是呼吸作用速率,影响呼吸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C 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N 点对应的细胞呼吸最弱,有利于水果蔬菜的保存,D 正确。故选 A。
32. 等位基因 F、f 位于常染色体上,据调査,某兔种群中的雌兔基因型频率分别为:FF(30%)、Ff(60%)、
ff(10%),雄兔基因型频率分别为:FF(20%)、Ff(40%)、ff(40%)。假设该种群随机交配,则其子代
A. Ff 的基因型频率为 52%
B. 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
C. F 基因频率雌兔为 60%、雄兔为 40%
D. 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 据 题 意 分 析 可 知 : 雌 兔 中 F 基 因 的 频 率 为 30%+60%×1/2=60% 、 雄 兔 中 F 基 因 的 频 率 为
20%+40%×1/2=40%,雌兔中 f 基因频率为 60%×1/2+10%=40%、雄兔中 f 基因频率为 40%×1/2+40%=60%。生
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在亲代的雌兔中基因 F 的频率为 30%+1/2×60%=60%,f 的频率为 40%,在亲代的雄兔中基因 F 的
频率为 20%+1/2×40%=40%、f 的频率为 60%,则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中 FF 占 60%×40%=24%,Ff 占 60
%×60%+40%×40%=52%、ff 占 40%×60%=24%;子代中无论是雌雄,基因 F 的频率均为 24%
+1/2×52%=50%;子代中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也相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
因型频率的改变,综上分析,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3.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
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 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 36 或 72 条染色体
C. 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D. 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 错误。
幼苗丙是杂种植株,其体内含有 10+8=18 条染色体,秋水仙素处理后的丁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36 条),
丁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可观察到 72 条染色体,B 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C 错误。
戊是人工诱导形成的多倍体,与丁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是一个新物种,该新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长期
的地理隔离,D 错误。
34. 如图为某同学所绘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 a、b、c、d 时,单位时间内 CO2 和 O2 释放
量的变化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照强度为 a 时,该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
B. 光照强度为 b 时,该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光照强度为 c 时,所对应的柱状图是错误的
D. 光照强度为 d 时,该细胞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 8 个单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1)横坐标是光照强度,氧气的释放量=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2)a 点:只有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可能只进行呼吸作用,也可能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3)b 点:既不释放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4)c 点: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释放量相等,而植物的叶肉细胞不可能既释放二氧化碳释又释放氧气。
(5)d 点;氧气的释放量是 8,说明净光合作用强度是 8。
【详解】A、光照强度为 a 时,只有二氧化碳的释放,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足呼吸作用,或者没有光
合作用,A 错误;
B、光照强度为 b 时,既无二氧化碳的释放也无氧气的释放,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B 错误;
C、光照强度为 c 时,有二氧化碳释放说明呼吸作用强,有氧气释放说明光合作用强,自相矛盾,故图是错
误的,C 正确;
D、光照强度为 d 时,净光合作用速率为 8 个单位,总光合速率大于 8 个单位,D 错误。
故选 C。
35. 某种蛙的眼色有蓝眼(A__B__)、绿眼(A__bb、aabb)、紫眼(aaB__)三种。现有蓝眼蛙与紫眼蛙交配,F1仅有蓝眼和绿眼两种表现型,理论上 F1 中蓝眼蛙和绿眼蛙的比例为
A. 3∶1 B. 3∶2 C. 9∶7 D. 3∶3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意分析已知蛙的眼色蓝眼是双显性 A_B_,绿眼是 A_bb 或 aabb(必须含有 bb),紫眼是
aaB_.由于蓝眼蛙(A_B_)与紫眼蛙(aaB_)交配,F1 仅有蓝眼(A_B_)和绿眼(A_bb、aabb)两种表
现型,故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aaBb,所以 F1 蓝眼蛙为 AaB_,比例为 1×3/4=3/4;绿眼蛙为 Aabb,比例
为 1/4,即 F1 蓝眼蛙和绿眼蛙的比例为 3:1,A 正确。
故选 A。
【点睛】自由组合类遗传中的特例分析 9:3:3:1 的变形:
(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若组合方式是 16 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写出正常的分离比 9:3:3:1。
(3)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后代分离比为 9:7,则为 9:(3:3:1),即 7 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
若后代分离比为 9:6:1,则为 9:(3:3):1;若后代分离比为 15:1 则为(9:3:3):1 等。
36. 豌豆种群杂合子(Aa)作为亲本,连续自交,每代除去隐性个体,得到 F3 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 )
A. 3/4 B. 9/16 C. 2/5 D. 7/9
【答案】D
【解析】
【分析】
杂合体 Aa 连续自交 n 代,杂合体的比例为(1/2)n,纯合体的比例是 1-(1/2)n。
【详解】杂合子(Aa)作为亲本,连续自交,每代除去隐性个体,则 F1 中,AA:Aa=1:2,则 F2 中,AA:
Aa=(1/3+2/3×1/4):(2/3×2/4)=3:2,因此 F3 中,AA:Aa=(3/5+2/5×1/4):(2/5×2/4)=7:2,因此
纯合子 概率为 7/9,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37. 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 F1 再自交,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9∶15∶15∶2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B
【解析】
【分析】
的根据题意,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15:15:25,所以黄色:绿色=3:5,圆粒:皱粒=3:5。
【详解】可将两对基因分开单独研究每一对基因的遗传情况,由选项可知杂交组合为 Yy×Yy 或 Yy×yy。
若为 Yy×Yy,则 F1 为 ,自交子代 Y_为 ,即黄:绿=5:3(不符合,舍弃);
若为 Yy×yy 则 F1 为 ,自交子代 Y_为 ,即黄:绿=3:5(符合);同理可推断另一组杂
交组合为 Rr×rr,所以双亲为 YyRr×yyrr。
故选 B。
38. 雌雄异株植物女娄菜的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人用纯种阔叶和窄叶品系
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正交 阔叶♀×窄叶♂→50%阔叶♀、50%阔叶♂
反交 窄叶♀×阔叶♂→50%阔叶♀、50%窄叶♂
A. 依据正交的结果可判断阔叶为显性性状
B. 依据反交结果可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
C. 正、反交的结果中,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D. 让正交中的子代雌雄植株随机交配,其后代出现窄叶植株的概率为 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反交实验,且实验结果有雌雄之分,据此可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且
窄叶为隐性。
【详解】A、依据正交阔叶♀×窄叶♂→50%阔叶♀、50%阔叶♂的结果可判断阔叶为显性性状,A 正确;
B、分析反交实验可知,窄叶♀×阔叶♂→阔叶♀:窄叶♂=1:1,叶型在性别之间有差异,说明是伴性遗传,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B 正确;
C、分析正反交实验可知,正交实验中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是杂合子,反交实验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
型也是杂合子,所以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C 正确;
D、根据以上信息,实验 1 亲本基因型为(设基因为 A/a):XAXA×XaY,子代基因型为:XAXa、XAY,因
此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出现窄叶植株的概率是 1/4,D 错误。
故选 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基因的位置和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以及判断
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主要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39. 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有几项( )
①环境改变是物种起源的根本原因 ②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③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④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⑤器官因经常使用而发达 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A. 两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 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
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
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详解】①环境改变是物种起源的根本原因,不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①错误;
②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②正确;
③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③正确;
④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④正确;
⑤器官因经常使用而发达,属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⑤错误;
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⑥错误。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②③④,共三项,故选 B。
40. 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C. 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D. 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活动来进行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②过程分别是转录和翻译,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A 正确;
B、异常基因编码的血红蛋白组成的红细胞结构异常,形成异常基因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 正确;
C、白发的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产生黑色素减少,C 正确;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缺乏酪氨酸酶会导致黑色素无
法合成,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活动,D 错误。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41.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某种绿藻进行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多项研究。图 1 表示在两种二氧化碳浓度条
件下,绿藻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图 2 是表示将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 在保持一
定的 pH 值和温度的情况下,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下表中数据是在不同
温度下对绿藻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测量的结果,请分析回答: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 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 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在图 1 中的 a 点时,细胞中产生 ATP 的场所有_______。若由 b 点条件突然变为 c 点时,绿藻细胞中 C3
的含量________。
(2)据图 2 分析,该绿藻细胞的平均呼吸速率为_______微摩尔/分。在乙处光照一段时间后,溶解氧浓度
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若在图 2 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
是 a~g 中的_______。(3)据上表数据,若每天对绿藻进行 10 小时光照、14 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 25℃的条件下,绿藻能否
正常生活?_______,原因是_______。若一天中的光照与黑暗时间相同,则在______℃温度下,绿藻一天
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答案】 (1).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 减少 (3). 2.5 (4). 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
速率相等 (5). e (6). 能 (7). 10 小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大于 14 小时黑暗条件下消耗的有机物
(8). 20
【解析】
【分析】
分析图 1:图 1 表示在两种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绿藻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
分析图 2:0-4min 是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4min 开始给予光照,4-7min 植物光合作用逐
渐增强;7min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所以 7-9min 光合作用逐渐加强。
分析表格:光照下吸收 CO2 的量代表净光合速率;黑暗中释放 CO2 的量代表呼吸速率。
【详解】(1)在图 1 中的 a 点时,植物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细胞中产生 ATP 的场所有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由 b 点条件突然变为 c 点时,CO2 浓度降低,CO2 的固定速率减慢,形成的
C3 减少,而短时间内 C3 的还原反应不受影响,所以绿藻细胞中 C3 的含量减少。
(2)图 2 中,0-4min 是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这段时间内溶解氧减少 10μmol,可以计
算出该绿藻细胞的平均呼吸速率为 10μmol/4min=2.5μmol/min。由于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即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所以乙处光照一段时间后,溶解氧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若在图 2 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光合作用停止,即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且平均呼吸速率
为 2.5μmol/min,所以 4min 会消耗 10μmol 氧气,对应于图中曲线 e。
(3)在 25℃的条件下,绿藻净光合速率为 3.75mg/h,呼吸速率为 2.25mg/h,若每天对绿藻进行 10h 光照、
14h 黑暗,则绿藻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为 3.75×10-2.25×14=6mg,可见,10 h 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大于
14 h 黑暗条件下消耗的有机物,所以绿藻能正常生活。若一天中的光照与黑暗时间相同,则植物一昼夜积
累有机物的量=光照下吸收 CO2 的量×12-黑暗中释放 CO2 的量×12,代入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该植物在
20℃温度下,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
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解释和得出正确的结论;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
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计算能力。
42. (1)葫芦科中一种被称为喷瓜的植物,又称“铁炮瓜”,其性别类型由aD、a+、ad 三种基因决定,三
种基因关系如图 1 所示,其性别类型与基因型关系如表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性别类型 基因型
雄性植株 aDa+、aDad
两性植株(雌雄同株) a+a+、a+ad
雌性植株 adad
①由图 1 可知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②由表中信息可知,自然界中没有雄性纯合植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雄性植株与雌性植株杂交,后代中雄性植株∶两性植株=1∶1,则亲代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④喷瓜果皮深色(B)对浅色(b)为显性,若将雌雄同株的四倍体浅色喷瓜和雌雄同株的纯合二倍体深色喷瓜间
行种植,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
a.二倍体喷瓜和四倍体喷瓜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生殖隔离。
b.从细胞染色体组的角度预测:这些四倍体植株上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会有_______种类型。
c.这些植株发育成熟后,从其上结的果实的果皮颜色可以判断这些植株的类型。(提示:果皮由母本的组织
直接发育而来;对于自然不能结果的,可人为处理。)如果所结喷瓜果皮为________色,则该植株为三倍体;
如果所结喷瓜果皮为________色,则该植株为四倍体。
(2)图 2 为具有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①若Ⅱ7 为纯合子,Ⅲ10 与Ⅲ9 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②若乙病患者在人群中的概率为 1%,则Ⅱ7 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 不定向性 (2). 无基因型为 aD 的卵细胞 (3). aDa+ (4). 存在 (5). 2 (6). 深
(7). 浅 (8). 5/12 (9). 2/11
【解析】
【分析】
1、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喷瓜性别类型与基因型关系的分析,先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然后根据问题
涉及的具体内容综合解答。
2、分析图二:1 号和 2 号都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 号和 2
号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①由图 1 可知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②由题图 2 可知,雌雄同株的基因型是 a+a+、a+ad,雌性植株的基因型是 adad,都不能产生基因型为 aD 的卵
细胞,所以自然界中没有雄性纯合植株,雄株的基因型只能是 aDa+、aDad。
③由题意可知,雄性植株的基因型是 aD_,雌性植株的基因型是 adad,二者杂交,后代中雄性植株:两性植
株=1:1;由此推测亲本雄性植株的基因型是 aDa+。
④a.二倍体喷瓜和四倍体喷瓜是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b.由题意可知,雌雄同株的四倍体浅色喷瓜的基因型是 bbbb,雌雄同株的纯合二倍体深色喷瓜的基因型是
BB,二者间行种植,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从细胞染色体组的角度预测:这些四倍体植株上结的
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会有四倍体和三倍体两种类型。
c.由 b 分析可知,四倍体的基因型是 bbbb,表现为浅色;三倍体的基因型是 Bbb,表现为深色。
(2)①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9 号基因型是 aabb,
10 号基因型是 AaBb 的几率为 1/3,所以 III-10 与 III-9 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1/3×1/2)×1/2=
5/12。
②若乙病患者在人群中的概率为 1%,则 BB 为 81%,Bb 为 18%,因此 II-7 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 18%÷
(81%+18%)=2/11。【点睛】本题结合杂交实验图和系谱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
定律,能根据遗传实验判断显隐性和基因型与性状的关系,能根据系谱图判断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其
次再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相关概率。
43. 下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 3 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
(2)已知过程②的 α 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 54%,α 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
呤分别占 29%、19%,则与 α 链对应的 DNA 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
(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 8 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
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 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心肌细胞、精原细胞、神经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
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 DNA 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___(在“都相同”“都不
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核、线粒体 (2). 26% (3). T∥A 替换为 C∥G(A∥T 替换为 G∥C) (4).
心肌细胞、神经细胞 (5). 不完全相同 (6).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以 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 DNA 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是以 mRNA 为模板,进行的是翻译过程,
发生在核糖体上。
【详解】(1)②为 DNA 分子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人体线粒体中也可发生。
(2)α 链是 mRNA,其中 G 占 29%,则 U 占 54%-29%=25%,则其模板链中 C 占 29%、A 占 25%,已知模板链上 G 占 19%,故模板链上 T 占 27%,因(A+T)占模板链的百分比等于双链 DNA 中(A+T)占整个 DNA
分子的百分比,故 α 链对应的 DNA 双链区段中,A+T=25%+27%=52%,故 A=T=26%。
(3)若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合成的肽链中第 8 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 AUU、
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 ACU、ACC、ACA、ACG),即密码子上碱基 U 替换成碱基 C,根据
碱基互补配对可知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 T//A 替换为 C//G(A//T 替换为 G//C)。
(4)上述细胞中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及众多的细胞器,不能进行 DNA 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心肌
细胞可进行基因的表达,精原细胞可进行 DNA 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神经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只进
行基因的表达不进行 DNA 的复制,故能发生过程②转录、③翻译,而不能发生过程①DNA 复制的细胞是
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含有相同的 DNA,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转录时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内 3 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 的复制等知识,
首先要求考生识记 DNA 复制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
44. Ⅰ.现有 4 种(2、6、7、10 号)三体玉米,即第 2、6、7、10 号同源染色体分别多出一条.三体玉米减
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类配子,一类是 n+1 型(非常态),即配子含有两条该同源染色体;另一类是 n 型(常态),
即配子含有一条该同源染色体. n+1 型配子若为卵细胞可正常参与受精作用产生子代,若为花粉则不能参
与受精作用.已知玉米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现以纯合抗病普通玉米(BB)为父本,分别与上述 4 种三体
且感病的玉米(母本)杂交,从 F1 中选出三体植株作为父本,分别与感病普通玉米(bb)进行杂交,得出的 F2
的表现型及数目如表:
三体感病母本 2 号 6 号 7 号 10 号
抗病 239 325 191 402
F2
感病 217 317 183 793
请补充完整下列分析过程,以确定等位基因(B、b)位于哪号染色体上
(1)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是 bbb,F1 三体②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其产生的花粉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2:2:1;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等位基因(B、b)不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分析,依据表中实验结果,等位基因(B、b)位于________号同源染色体上。
Ⅱ.杂种优势泛指杂种品种即 F1(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越于其亲本品种(纯系)的现象。现
阶段,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均为杂合子
请回答:
(1)玉米的大粒杂种优势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1A2)控制,现将若干大粒玉米杂交种平分为甲、乙两组,
相同条件下隔离种植,甲组自然状态授粉,乙组人工控制自交授粉.若所有的种子均正常发育,第 3 年种
植时甲组和乙组杂种优势衰退率(小粒所占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
小穗性状.若大穗杂交种(B1B2C1C2)自交,F2 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为 1/2,则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bb (2). 抗病:感病=1:2 (3). bb (4). 抗病:感病=1:1 (5). 10 (6). 1/2
(7). 3/4 (8). 研究授粉方式对杂种优势衰退率的影响 (9).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
【解析】
【分析】
1、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是 bbb,若等位基因(B、b)不位于三体染
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为 bb,然后依据配子随机结合的方式求 F2 的基因型及表现型。
2、分析题意可知,杂种优势泛指杂种品种即 F1(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越于其亲本品种
(纯系)的现象,也就是只有杂合子才会表现出杂种优势,显性纯合或隐性纯合均表现为衰退。
【详解】Ⅰ.(1)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是 bbb,三体②的基因型为
Bbb,其产生的花粉种类及比例为:B:b:Bb:bb=l:2:2:1,与 bb 产生的 b 配子随机结合后,F2 的表现
型有抗病(B__):感病(bb 或 bbb)=1:2。
(2)若等位基因(B、b)不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为 bb,F1 基因型为 Bb,则 F2 基因型为
Bb 和 bb,二者比例为 1:1,即抗病:感病=1:1。(3)依据表格数据,可知只有 10 号染色体上抗病:感病=1:2,所以等位基因(B、b)位于 10 号同源染
色体上。
Ⅱ.(1)根据题意可知,只有杂合子才能表现杂种优势。甲组实验中自然状态授粉,进行的是随机交配,
因此不管种植多少年,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均为 1/4A1A1、1/2A1A2、1/4A2A2,只有 A1A2 表现为杂种优势,
因此衰退率为 1/2;乙组人工控制自交授粉,第 3 年种植时就是自交产生的子二代后代分别为 3/8A1A1、
1/4A1A2、3/8A2A2,则乙组杂种优势衰退率为 3/4。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授粉方式对杂种优势衰退率的影响。
(2)分析题意可知,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子一代中就
会出现 1/4 的衰退率;而大穗杂交种(B1B2C1C2)自交,F2 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为 1/2,则说明这两
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以及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
析能力以及运用遗传定律进行有关概率计算的能力,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