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汉书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汉书篇

ID:459594

大小:31.9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汉书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 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 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 固所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 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 六世,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 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 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 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 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 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 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①,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②而不厌,信 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 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 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 (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 (注):①抑抗:缩小与夸张。②亹亹:不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B.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C.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D.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尧是传说中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史记》记载其为“五帝”之一,是儒家推崇的圣明君主。 B.宾客是指古代同宗族出身的或投靠依附王侯贵族并为其效命的门客,文中指窦氏的族人。C.《汉书》是中国第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论是附在史传后面的评语,多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有时也是作者的讽喻或感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诗作文,长大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一家学说;刚成年就 向刘苍荐才并被接纳。 B.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官史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营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 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C.班固潜心著述,享誉当时,他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人们称赞他与司马迁都 具有优秀史官的才能。 D.班固治家无方,牵连被害。他疏于管教家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种兢而被其怀恨在心,后来遭到种兢挟 私报复,被害致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 (2)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晁错,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生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时,天下亡 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治《尚书》。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 人,以其辩得幸太子。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晁错上书论兵事。文帝嘉之。错复言守边备 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 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 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埂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因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 闻,乃先请,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诸侯讙哗。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公何为也?”错曰:“不 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后十余日,吴、 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会窦婴言袁盎,诏召入见。上问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方 今计,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于是上默然。后十余日,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劾奏错曰: “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臣 请论如法。”制日:“可。”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节选自《汉书·晁错传》)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 弃市/ B.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 弃市/ C.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 弃市/ D.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 弃市/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商:即申不害和商鞅,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法家主张循名责 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 刑名之学”。 B.尚书:又称“书”,与“诗、礼、易、春秋”合称“五经”。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 《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C.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史记》《汉书》均有记载。蒙恬“北筑长城”、霍去病“封狼居胥”、王 昭君“出塞和亲”都与匈奴有关。 D.景帝:即汉景帝刘启的庙号。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 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忠心耿耿,深受重用。在担任内史时,他提出“徙民实边”的积极防御策略,备御匈奴攻掠;主张 “重农贵粟”,以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 B.晁错公而忘私,奋不顾身。他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为汉朝的发展巩固和长治久安建言献策,即使父亲 从家乡前来劝告也不为所动。 C.晁错深谋远虑,进言削藩。担任御史大夫后,他再提剥夺诸侯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 吴、楚七国便以“诛错”为名发动叛乱。 D.晁错锐意改革,得罪权贵。他多次得到文帝和景帝称赞,但与丞相申屠嘉、外戚窦婴、大臣袁盎等人 关系并不融洽,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2)罢朝,因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固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 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 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义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问 仲舒曰:“越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越有三仁。桓公 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 如?’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 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 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 其比三王,犹珷玞之与美玉也。”王曰:“善。” 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 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 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 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 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节选自《汉书·董仲舒列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B.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C.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D.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儒家“五经”之一,孔子编订,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B.对策是西汉开始创立的一种选官方式,由君主就政事、经义等设问,应试者对答。 C.越王,越国国君。越国为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后齐、晋、吴、鲁,均为春秋五霸之一。 D.抑黜百家,董仲舒提出,汉武帝推行,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仲舒专心治学,不关心家庭产业。他足不出户,自己三年不窥室外园圃,以致有的学生竟然都没见 过他。B.董仲舒品行端正,受到世人敬重。他注重仪容举止,不合礼节的不做,两次为官都侍奉骄王,但是二 王都敬重他的品行,善待他。 C.董仲舒敢于直言,因此也遭人嫉恨。他批评公孙弘奉承谄媚,迎合世俗,公孙弘因此嫉恨他,举荐他 去给凶残蛮横的胶西王为相,欲借刀杀人。 D.董仲舒有治世之才,深为朝廷信任。即便去官在家,朝廷每遇重大问题,就派使者去他家向他征询意 见。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 (2)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固自永平中始受诏”的意思是班固自永平中开始接受诏令。 “受诏”中“受”作谓语,“诏”作“受”的宾语,“受诏”中间不能断开,应在“受诏”之后停顿,这样 就排除 B、D 项。“至建初中乃成”的意思是至建初年间才完成。“至建初中”作状语,“成”作谓语,所以 应在此句的前后停顿,所以排除 A 项。短句后疏通语意为:班固自永平中开始接受诏令,潜心钻研二十多 年,至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人非常推崇此书,学者们没有不朗读背诵它的。 2.B【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 项,“同宗族出身”和“指窦氏的族人”说法错误。 文中“窦氏宾客”的“宾客”指的是窦氏门客,而不是其族人。 3.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C 项,“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 是当时的“史臣”,而不是班固。 4.(1)北单于听说汉军出动,派遣使者到居延塞进行通好,想重行呼韩邪和亲的旧例,朝见天子,请 派大使。(2)班固感慨司马迁见识广博,却不能凭借智慧避免最残酷的刑罚。可是班固自己也身陷大罪, 可以说智力已经够了,但在行动上却不能恪守所明白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 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 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款”,到; “修”,实行;“故事”,先例、旧例。第二句关键点:“伤”,感慨;“博物洽闻”,见识广博;“然”,可 是、然而;“守”,恪守。 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作文章诵诗作赋。长大后,便博览古籍。他所掌握的学问不是向某一家某一 人学的,不拘泥于篇章字句的解释,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凭借天子至亲的身份担 任骠骑将军的职务辅佐朝政,招致贤才,广纳英雄。当时班固才二十岁,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 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父亲班彪去世后,班固回到故乡。班固认为班彪续写的前代历史不详细,就专心钻研,想完成班彪的 事业。不久有人给显宗上书,控告班固私自修改撰写国史,天子下诏给班固所在郡的郡守,将班固收捕到 京兆狱中,将他家的书全部取走。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吏拷问,自己不能申辩清楚,便疾行赶到 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显宗认为他是个奇才,便下诏让他到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 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同完成《世祖本纪》,升迁为校书郎。班固又创作了列传和载记二十八篇,献给 皇帝。皇帝就再次让他继续完成以前所写的书。班固认为汉朝承继帝尧的气运,以此建立帝王功业直至六 代,史臣便追溯他们的功德,私下里撰写本纪,编在百王的最后,排在秦始皇、项羽之列。太初之后,就 空缺不再记录,班固因而探寻史料撰写前记,汇集听说的内容,编撰了《汉书》。班固自永平中开始接受诏 令,潜心钻研二十多年,至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人非常推崇此书,学者们没有不朗读背诵它的。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命班固为中护军,参与军务。北单于听说汉军出动,派遣使者到 居延塞进行通好,想重行呼韩邪从前和亲的做法,朝见天子,请派大使。窦宪上书派遣班固代行中郎将的 事务,率数百骑兵与匈奴使者一起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匈奴所在地,班固听说他们 发生内乱,便带兵返回,等到窦宪失势时,班固首先获罪并被免官。班固不教诲他的儿子们,他的儿子多 不遵守法度,让官吏很以之为苦。当初,洛阳令种兢曾经出行,班固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官吏卒捶击 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门客都 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班固于是死在狱中,时年六十一岁。天子下诏谴 责种兢,把种兢作为主谋官吏来治罪。 评论说:司马迁和班固父子,他们所写的史书,大义要旨显著明白。评论的人都称道他们有优秀史官 的才能。司马迁文辞直率而叙事准确,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详尽。就像班固叙述事情,不毁誉过当,不随 波逐流,丰富而不杂乱,详细而有体例,使人读起来不知疲倦,他能够成就名声确实是应该的啊!班彪、班 固讽刺司马迁,认为他的是非认识与圣人非常不同。但是他们的评价意见常常否定为节气而死和公正刚直, 而不说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是一种美德,那么轻视仁爱正义,鄙视保持节操就更加厉害了。班固认为司马迁 见识广博,却不能凭借智慧避免最残酷的刑罚。可是班固自己也身陷大罪,可以说智力已经够了,却仍不 能自保。唉,古人所以反复慨叹,人能明察秋毫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和睫毛啊。 5.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 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 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晁错不称颂陛下德义诚信。想疏远群臣百姓,又想把城邑给吴,没有臣子之 礼,大逆无道。晁错应当受腰斩刑罚,父母妻子兄弟无论老少都应处死。臣请求按法论处。” “错不称陛 下德信”“德信”,并列关系词语,都是不称颂陛下的内容,之后断开,排除BD;“欲疏群臣百姓”“群臣 百姓”,并列关系词语,之后断开,排除A。 6.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D 项,“即汉景帝刘启的庙号”错误,“景帝”是谥号。“祖” “宗”是庙号。 7.A【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A 项,“在担任内史时”错误, 张冠李戴,“担任内史”是在汉景帝时,而“复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是在汉文帝时。 8.(1)晁错多次请求秘密谈论政事,景帝总是听从,宠幸超过了九卿,法令被修改的很多。 (2)退朝后,就生气地对长史说:“我应该先杀掉他再报告皇上,却先奏请,原本就错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本题,(1)“数”,多次;“间”,秘密,暗中;“辄”,总 是;“倾”,超过、胜过。(2)“谓”,对……说;“先斩以闻”,先斩后奏;“乃”,却;“固”,原本。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在轵县张恢先生那里学习申不害、商鞅的刑名学说,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晁 错为人严峻刚直苛刻。汉文帝时,朝廷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齐国有伏生,研究《尚书》。太常就 遣晁错到伏生那里学习《尚书》,回来后,趁机上书报告学习情况,称赞解说《尚书》。文帝下诏任命他担 任太子舍人。由于他的善辩得宠于太子。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晁错又论守边备塞,鼓励农耕,致力本业,当世的两件紧急要务。皇上听 从了他的建议,募民迁徙到边塞去。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 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才。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 好,袁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担任内史。晁错多次请求秘密谈论政事,景帝总 是听从,宠幸超过了九卿,法令被修改的很多。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但又无力加以伤害。趁机说晁错擅 自凿开庙的墙作门,请求把他交给廷尉处死。皇上说:“此不是庙墙,是庙外空地上的围墙,不牵扯到法 律。”丞相谢罪。退朝后,就生气地对长史说:“我应该先杀掉他再报告皇上,却先奏请,原本就错了。” 丞相于是发病死了。晁错因此更加显贵。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 属的封地,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 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 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后来 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当时窦婴正推荐袁盎,袁盎受诏入见。皇 上问袁盎说:“如今吴、楚反叛,你怎么看?” 袁盎回答说:“如今的计策,只有斩杀晁错,那么不会流 血就可以全都罢兵。”于是皇上默不作声。十几天后,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上奏弹劾晁错说:“晁 错不称颂陛下德义诚信。想疏远群臣百姓,又想把城邑给吴,没有臣子之礼,大逆无道。晁错应当受腰斩 刑罚,父母妻子兄弟无论老少都应处死。臣请求按法论处。”皇上批示:“可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 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被斩。 9.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夫”作句首发语词,引发议论,其前断开,排除 AB;“正其义不谋其利”与“明其道不计其功”是对称结构,在“正”前断开,排除 C。 10.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 项,鲁国不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 五霸是春秋时期五个被推为盟主的国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和越王 勾践; 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11.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项,“他足不出户,自己三年不窥室 外园圃,以致有的学生竟然都没见过他”强加因果,有些学生没见过他,是因为他坐在帷幕后面讲学,弟 子们先入学的对后入学的传授学业。 12.(1)所以在孔子的门徒里,(即使)尚未成年的儿童也羞于谈论五霸,因为五霸以欺诈武力为先以 仁义为后。 (2)董仲舒共计做过两国的相,都是辅佐骄横的诸侯王,他以身作则为下属做表率,多次上疏直言规 谏,制定教令颁行国中,他所在的江都、胶西两国国都均治理得很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是以,因此;羞,意动, 以……为羞;先、后,意动,以……为先,以……为后。(2)相,动词,做相;事,辅佐;率,做表率; 治,太平、安定、治理得好。 参考译文: 董仲舒,广川人。年轻时研究《春秋》,汉景帝时为博士。他在室内挂上帷幕,坐在帷幕后面讲学,弟 子们先入学的对后入学的传授学业,有的学生竟然没有见过他。董仲舒三年不看园圃,精心钻研学问到如 此的程度。他的进退仪容举止,不符合礼仪的不做,学士们都尊他为老师。汉武帝继承帝位以后,下令荐举贤良文学先后一百多位,董仲舒作为贤良回答皇帝的策问。 汉武帝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辅助易王。易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哥哥,平素很骄横,喜欢勇武。董仲 舒用礼义扶正易王,易王很敬重他。过了一段时间,易王问董仲舒说:“越王勾践和大夫泄庸、文种、范 蠡密谋攻打吴国,后来终于灭了吴国。孔子说殷纣王有三位仁人,我认为越王勾践也有三位仁人。春秋时 的齐桓公有疑难的事让管仲解答,我有疑问请您解说。”董仲舒回答说:“臣愚昧不能解答您提出的问题。 我听说春秋时鲁国国君鲁僖公问鲁国大夫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怎么样?’柳下惠说:‘不行。’他 回家后面有忧色,说:‘我听说攻伐别的国家不问有仁德的人,国君想攻打齐国为什么问我呢!柳下惠只 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感到羞愧,何况是设谋诈降来攻打吴国呢?由此说来,越国根本没有一位仁人。仁 人端正他的义却不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却不计较自己的功劳,所以在孔子的门徒里,即使是尚未成年的 儿童也羞于谈论五霸,因为五霸推崇欺诈武力不注重仁义。越王君臣不过是实行不正当的诈术罢了,所以 不值得孔子的门徒谈论。五霸比其他诸侯贤明,可是和三王相比,就好像似玉的石块和美玉相比一样啊。” 易王说:“讲得好。”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当时汉朝正用兵周边少数民族,公孙弘研究《公羊春秋》的水平不如董仲舒, 可是公孙弘迎合世俗,掌握大权,位至公卿。董仲舒认为公孙弘奉承谄媚,公孙弘嫉恨董仲舒。胶西王刘 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为人特别放纵,凶残蛮横,多次谋杀朝廷派去的二千石官。公孙弘就跟汉武帝说:“只 有董仲舒可以担任胶西王相。”胶西王刘端听说董仲舒是有名的儒家大师,待他还比较尊重。董仲舒害怕 时间长了会遭到不测之罪,就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了。董仲舒共计做过江都、胶西两国的相,都是辅 佐骄横的诸侯王,他以身作则为下属做表率,多次上疏直言规谏,制定教令颁行国中,他所在的江都、胶 西两国国都均治理得很好。到了去官归家后,他根本不管家庭产业,只是埋头诵读,专心著书。 董仲舒养病在家,朝廷如果讨论重大问题,就派使者和廷尉张汤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董仲舒的解答 都有根有据。从汉武帝刚刚即位,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先后做丞相,开始推崇儒学,到董仲舒对策, 推尊宣扬孔子,抑黜百家。设立管理学校的官吏,州郡举荐茂材孝廉,都是从董仲舒开始的。董仲舒老年 在家里寿终。后来他家迁往茂陵县,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凭学问做了大官。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