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高中生物高考失分要点汇总
警示一 有关“组成细胞化学元素含量、作用”
失分要记
(1)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而不是 C,组成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 C。
(2)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据元素的含量划分的。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
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警示二 有关“蛋白质相关计算”
失分要记
(1)在蛋白质的计算中,要特别注意题中设问的是“氨基酸的数量”还是“氨基酸的种类”。
(2)计算 O 和 H 的数量变化时,不要漏掉 H2O 中的 O、H 数值。
警示三 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失分要记
(1)脂肪与脂质:脂肪是脂质中的一类物质,脂质除包括脂肪外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等。
(2)蛋白质水解与变性:蛋白质水解是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肽键被破坏,得到多肽和氨基酸的过
程;蛋白质变性是在过酸、过碱、重金属、温度过高等条件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而肽键没有被破坏。
(3)水解产物与氧化产物:水解产物是在水解酶作用下,大分子有机物水解形成的小分子有机
物。氧化产物是有机物参与呼吸作用,氧化分解的产物。
警示四 有关“细胞膜结构与功能”
失分要记
(1)只有细胞膜的外侧存在糖蛋白,细胞器膜和细胞膜内侧不存在糖蛋白。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3)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中各组分的含量不同,这与细胞的功能有关,如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
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警示五 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
失分要记
(1)绝大多数原核生物、真菌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但其组成成分不同。
(2)中心体不能作为鉴定动植物细胞的依据,但可作为鉴定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
(3)真核生物: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哺乳动物成
熟的红细胞)。
(4)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含光合色素时,可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与有氧呼吸有
关的酶时,可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等)。
警示六 有关“分泌蛋白与细胞器的关系”
失分要记
(1)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结构:线粒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有关的具膜结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2)有活性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协作;核糖体是组成分泌蛋白的肽链
的合成场所,肽链需在内质网中盘曲、折叠形成特定空间结构,经高尔基体进行最后的“加工、
分类与包装”形成具“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再分泌到细胞外行使一定的功能。
警示七 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
失分要记
(1)核孔是蛋白质、RNA 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物质是通过核膜以跨膜运输方
式进出细胞核的,而不通过核孔。
(2)核孔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 DNA 不能通过
核孔进入细胞质。
(3)核仁参与 r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分布于染色体(染色质)上。
(4)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多,
核仁较大。
警示八 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失分要记(1)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是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其动力来自
于 ATP 或物质浓度差。
(2)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以被动运输方式进
出细胞。
(3)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
的物质运输方式,靠 ATP 提供动力。
警示九 有关“酶的组成及特性”
失分要记
(1)酶并非都是蛋白质,某些 RNA 也具有催化作用,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
苷酸。
(2)酶促反应速率不等同于酶活性。
①温度和 pH 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
(3)分析与酶有关曲线时首先要弄清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其次再分析影响该曲线的因
素有几个,一般情况下,曲线未达到饱和时,影响因素是横坐标的因素,达到饱和稳定状态后限
制因素是除横坐标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
警示十 有关“ATP 的结构及转化”
失分要记
(1)ATP 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高达 30.54 kJ/mol 的能量,所以
ATP 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但不可将两者等同起来。
(2)ATP 转化为 ADP 需 ATP 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
(3)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
可逆的。
警示十一 有关“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及方式”
失分要记
(1)细胞呼吸的场所及过程
①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②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不需要 O2,只有第三阶段需要 O2。
(2)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或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蛔虫等,线粒体
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一些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进行有氧呼吸。
警示十二 有关“光合作用的物质及变化”
失分要记
(1)光合作用中产生的[H]为 NADPH,呼吸作用中产生的[H]为 NADH,两种[H]不是同一种物质。
(2)光合作用光反应中产生的 ATP 只能被暗反应所利用,呼吸作用中产生的 ATP 可被除暗反应
外的各项生命活动所利用。
(3)CO2 中的 C 进入 C3 但不进入 C5,最后进入(CH2O),C5 中的 C 不进入(CH2O),可用放射性同
位素标记法证明。
警示十三 有关“净光合作用与真正光合作用”
失分要记
(1)光下并不是只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同时进行,如果有氧气释放,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
细胞呼吸强度;如果有二氧化碳释放,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
(2)对于密闭透明容器中的绿色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容器中二氧化碳或氧气的变化量反映
了植物体进行的呼吸作用;在光照下,容器中二氧化碳或氧气的变化量,是植物体净光合作用
的结果。
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警示十四 有关“影响光合、呼吸的因素”
失分要记
(1)影响光合、呼吸的主要因素
①温度改变时,细胞呼吸会受到影响;光合作用不管是光反应还是暗反应均会受影响,但主要
影响暗反应,因为参与暗反应的酶的种类和数量都比参与光反应的多。
②CO2 浓度很低时,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当 CO2 浓度大于某值时,光合作用才能进行。CO2 浓
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到光合作用。
(2)环境因素改变引发的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
植物的光(CO2)补偿点和光(CO2)饱和点受外界环境影响,当外界环境变化时,光(CO2)补偿点和光(CO2)饱和点都会发生相应变化,规律如下:
①若呼吸速率增加,CO2(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应左移。
②若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CO2(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应左移。
③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CO2(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相应向左移动
警示十五 有关“细胞周期”
失分要记
细胞周期的判定
①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如植物形成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动物皮肤生发
层细胞。
②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表皮细胞等没有细胞周期。
③发生减数分裂的细胞无细胞周期。
警示十六 有关“有丝分裂过程及物质结构的变化”
失分要记
(1)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始终都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它们既不配对,也不分开。
(2)染色单体并非分裂全过程都存在,它形成于间期,出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
(3)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用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纺锤体形成,无纺
锤丝牵引着丝点,复制后的染色体的着丝点照样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这就说明着
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所致。
(4)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是一个假想的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一真实结构,在
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警示十七 有关“减数分裂过程及变化”
失分要记
(1)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并非全相同: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相同的,
如男性体细胞中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X 染色体较大,Y 染色体较小。
(2)并非所有细胞分裂都存在四分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特有的现象,有丝分
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进行联会,不存在四分体。
(3)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没有先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
位基因也分离,与此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警示十八 有关“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
失分要记
(1)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核遗传物质完全相同,但由于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不同,因而转录
生成的 mRNA 及翻译生成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2)已分化的细胞都含有保持该物种遗传特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因而都具有全能性。
(3)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达需要一定的条件,即离体、无菌,一定的营养物质,植物激素等。未
脱离植物体的细胞,其全能性受到抑制,不能发育成完整的新个体。
(4)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难以表达,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容易表达,
但卵细胞的分化程度较高,其全能性也较容易表达。
警示十九 有关“细胞癌变、衰老、凋亡”
失分要记
(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并非只存在于癌细胞中,只不过在癌细胞
中两种基因已发生突变。
(2)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对机体有害。
(3)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并不总是同步的,在幼年个体中有衰老的细胞,老年个体中有新产生
的细胞,但细胞总体衰老会导致个体的衰老。
(4)细胞衰老和凋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都是有利的,细胞坏死对机体有害。
(5)细胞凋亡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但不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警示二十 有关“遗传物质的发现实验”
失分要记
(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和影响因素
①在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不要认为 DNA 也变性失活,DNA 在加热过
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开,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②转化的实质并不是基因发生突变,而是 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了 R 型细菌的 DNA 中,
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③在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 R 型细菌均转化成 S 型细菌,而是只有少部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原因是转化受 DNA 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影响。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标记误区35S(标记蛋白质)和 32P(标记 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
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方法不同
①前者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 和 35S);
②后者则采用直接分离法,即分离 S 型细菌的 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 R 型细菌混合培
养
警示二十一 有关“DNA 结构及复制的计算”
失分要记
(1)碱基计算
①不同生物的 DNA 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值不同。该比值
体现了不同生物 DNA 分子的特异性。
②若已知 A占双链的比例=c%,则A1/单链的比例无法确定,但最大值可求出为2c%,最小值为0。
(2)水解产物及氢键数目计算
①DNA 水解产物:初步水解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
②氢键数目计算:若碱基对为 n,则氢键数为 2n~3n;若已知 A 有 m 个,则氢键数为 3n-m。
(3)DNA 复制计算
在做 DNA 分子复制的计算题时,应看准是“含”还是“只含”,是“DNA 分子数”还是“链
数”
警示二十二 有关“基因的转录、翻译”
失分要记
(1)转录的产物有三种 RNA,但只有 mRNA 携带遗传信息,并且三种 RNA 都参与翻译过程,只是
分工不同。
(2)密码子的专一性和简并性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蛋白质结构及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3)翻译进程中核糖体沿着 mRNA 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但 mRNA 不移动。
(4)DNA 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5)解答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计算时,应看清是 DNA 上(或基因中)的碱基对数还是个数;是 mRNA
上密码子的个数还是碱基的个数;是合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个数还是种类。警示二十三 有关“中心法则五大过程”
失分要记
(1)需要解旋的过程及相关酶:DNA 复制(两条链都作为模板),需解旋酶解旋;转录(DNA 的一条
链作为模板),需 RNA 聚合酶解旋。
(2)高等动植物只有 DNA 复制、转录、翻译三条途径,但具体到不同细胞情况不尽相同,如根
尖分生区细胞等分裂旺盛的组织细胞中三条途径都有;但叶肉细胞等高度分化的细胞无 DNA
复制途径,只有转录和翻译两条途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信息传递。
(3)RNA 复制和逆转录只发生在 RNA 病毒中,是后来发现的,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完善。
(4)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上述五个过程都有;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场所有四个,即细
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警示二十四 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原理”
失分要记
(1)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基因型为 Aa 的杂合子产生雌配子有两种 A∶a=1∶1 或产生雄配子有两种 A∶a=1∶1,但雌雄
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
①F2 中 3∶1 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
比;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3)自交≠自由交配
①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 AA、Aa 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
Aa;
②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基因型为 AA、Aa 群体中自由交配是
指:AA×AA、Aa×Aa、AA♀×Aa♂、Aa♀×AA♂。
(4)鉴定纯合子、杂合子不一定都选测交法:
警示二十五 有关“两大遗传定律实验方法”
失分要记(1)看清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不需要分情况讨论直接写结果或结论,探
究性实验则需要分情况讨论。
(2)看清题目中给定的亲本情况,确定用自交还是测交。自交只需要一个亲本即可,而测交则需
要两个亲本。
(3)不能用分离定律的结果证明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为两对等位基因不管是分别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单独研究时都符合分离定律,都会出
现 3∶1 或 1∶1 这些比例,无法确定基因的位置,也就无法证明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警示二十六 有关“伴性遗传的发现及遗传特点”
失分要记
(1)萨顿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摩尔根的科学发现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摩尔根的发现又为
萨顿的假说提供了科学证据。
(2)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
①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有同型和异型两种。
②有些基因只存在于 X 或 Z 染色体上,Y 或 W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像 XbY 或 ZbW
的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表现。
③Y 或 W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携带的基因,在 X 或 Z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只限于在相
应性别的个体之间传递。
④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在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相联系。
(3)X、Y 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
①X1Y 中 X1 只能由父亲传给女儿,Y 则由父亲传给儿子;
②X2X3 中 X2、X3 任何一条都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
女儿,又可传给儿子;
③一对夫妇(X1Y×X2X3)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 X1,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
既可能为 X2,也可能为 X3,不一定相同。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植
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自交法较简单。
警示二十七 有关“人类遗传病、家族病、先天性疾病”失分要记
(1)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传染病。
(2)大多数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但有些遗传病可在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所
以,后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
(3)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白化病基因携带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
体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4)用集合的方式表示遗传病与两类疾病的关系如下:
警示二十八 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失分要记
(1)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
①无丝分裂、原核生物的二分裂及病毒 DNA 复制时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②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分裂间期,而是在各个时期都有。
(2)基因突变本质分析
①基因突变是 DNA 分子水平上基因内部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的改变,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并未
改变。
②基因突变≠DNA 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不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也可发生碱基对的改变。
b.有些病毒(如 SARS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RNA 中碱基的增添、缺失、替换引起病毒性状
变异,广义上也称基因突变。
③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一般比体细胞的突变率高,这是因为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对外界环
境变化更加敏感。
④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但却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3)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判别
①如果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
②如果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导致的。
警示二十九 有关“染色体变异及育种过程”
失分要记(1)染色体变异中的可育、不可育与可遗传界定
①单倍体并非都不育。二倍体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表现为高度不育;多倍体的配子如含有
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发育成的单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可育并能产生后代。
②“可遗传”≠可育。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二倍体的单倍体等均表现“不育”,但它们
均属于可遗传变异。
(2)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分析
①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等过程,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的
一个操作步骤。
②两种育种方式都出现了染色体加倍情况:单倍体育种操作对象是单倍体幼苗,通过植物组
织培养,得到的植株是纯合子;多倍体育种的操作对象是正常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警示三十 有关“育种方式”
失分要记
(1)杂交育种是最简捷的方法,而单倍体育种是最快获得纯合子的方法,可显著缩短育种年限。
(2)让染色体加倍可以用秋水仙素等进行处理,也可采用细胞融合的方法,且此方法能在两个
不同物种之间进行。
(3)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运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诱变
育种。
(4)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的方法,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
(5)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则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6)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类如马铃薯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警示三十一 有关“生物进化概念及过程”
失分要记
(1)生物进化概念分析
①物种与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
间存在地理隔离。
②突变与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③抗药个体不是农药诱导产生的: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
药仅杀灭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将抗药性个体选择出来。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分析
①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②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引
发生殖隔离,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警示三十二 有关“反射弧受损部位”
失分要记
反射弧受损的分析方法
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损,反射活
动都将不能完成。此类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损:由于神经冲动不能传到脊髓和大脑皮层,无感觉,效应器不能作出
反应。
(2)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神经冲动能传到脊髓并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有感觉,但
效应器不能作出反应。
(3)神经递质被阻断不能释放:神经冲动不能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不能作出反应。
警示三十三 有关“电流计偏转情况”
失分要记
(1)判断指针是否偏转及偏转的方向,要比较与电流计两极相连的神经膜电位情况:电位相同
——指针不偏转;电位不同——指针由正电位偏向负电位。
(2)判断指针偏转次数,要分析与电流计两极相连的神经
膜兴奋情况:两处神经膜都不兴奋——指针偏转 0 次;两处神经膜同步兴奋——指针偏转 0 次;
两处神经膜不同步兴奋——指针偏转 2 次;只有一处兴奋——指针偏转 1 次。
警示三十四 有关“突触传递过程及异常”
失分要记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
分解而失活或被重新吸收。(2)异常情况:
①若某种有毒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可能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②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
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警示三十五 有关“动物激素调节”
失分要记
(1)激素及其分泌腺体分析
①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
②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各种消化酶;又有内分泌腺——胰岛分泌调节血糖的
激素。
③体液调节并非激素调节:在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如 CO2、H+等
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属于体液调节。
(2)酶、神经递质、激素、载体及抗体
①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被降解,抗体发挥作用后,随时间推移也
逐渐被降解;而酶、载体发挥作用后仍具有活性。
②抗体、载体、部分激素是蛋白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
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氨基酸类和一氧化氮等。
警示三十六 有关“体温调节过程、机理”
失分要记
(1)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
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2)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只是增加散热量,不减少产热量,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寒冷条
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3)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
加。
(4)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
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当产热多于散热时,则体温升高;当产热少于散热时,则体温降低。
如果人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继续升高,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则产热就等于散热。
警示三十七 有关“血糖调节机理及过程”
失分要记
(1)血糖平衡的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通过体液调节发挥作用。
(2)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但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并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
有肾上腺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
(3)参与调节血糖稳定的糖原是肝糖原,肌糖原不会直接分解形成葡萄糖。
(4)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是通过有关神经实现的,并不是通过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
警示三十八 有关“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
失分要记
(1)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T 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部分体液免疫。
(3)T 细胞和 B 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4)由淋巴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分
化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对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来说,初次免疫只来自 B 细胞或 T 细胞的增殖分化;二次免疫不仅来
自 B 细胞或 T 细胞的增殖分化,而且记忆细胞可以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或效应 T 细胞。
(6)在再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
分泌的。
(7)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 细胞、记忆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抗原功能的
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8)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警示三十九 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及作用机理”
失分要记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
种成分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②根据抗原的种类:如果抗原只进入体液,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进入组织细胞内,则为细胞
免疫。
(2)免疫器官受损对免疫细胞及机体免疫的影响
①切除胸腺,T 细胞、记忆 T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几乎全部丧失,保留少部
分体液免疫。
②骨髓遭到破坏,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他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
失,但输入造血干细胞,细胞免疫恢复。
③若胸腺和骨髓都遭到破坏,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再输入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免疫并未恢复。
警示四十 有关“生长素及其两重性”
失分要记
(1)生长素的“低浓度”与“高浓度”是相对的,具体数值随植物种类及同一植物体内器官的
不同而不同,如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单子叶植物。而同一植物体中,根、芽、茎
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依次减弱,即茎的敏感度最低。此外,“分布多”不一定就是“高浓度”,
如幼苗横放时,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对根来说是高浓度,对茎来说却还在低浓度范围内。
(2)顶端优势对侧芽的抑制程度的理解
顶端优势现象中,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源源不断地往下运输,离顶芽越近的侧芽积累的生长
素越多,抑制作用越强;离顶芽越远的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越少,抑制作用越弱。
警示四十一 有关“植物激素性质及功能”
失分要记
(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机物,激素种类不同,化学本质不同。
(2)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素没有。
(3)植物激素具有远距离运输的特点,激素种类不同,运输的方式和方向不一定相同。
(4)植物激素具有调节功能,不参与植物体结构的形成,也不是植物的营养物质。
(5)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比用天然的生长素更有效,其原因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
物具有生长素的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警示四十二 有关“植物激素间的关系”
失分要记
(1)协同作用的激素①促进生长的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②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2)拮抗作用的激素
①器官脱落
②种子萌发
(3)生长素在浓度适宜时促进植物生长,同时诱导乙烯的合成,但当其浓度过高时,乙烯含量增
加到一定程度,使乙烯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超过了生长素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时,则开
始抑制植物的生长。
警示四十三 有关“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失分要记
(1)对“λ”的理解
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λ>1 时,种群密度增大;λ=1 时,种群密度
保持稳定;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