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语文讲义第十八讲 散文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京高考语文讲义第十八讲 散文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

ID:459734

大小:47.8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十八讲 散文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 高考散文阅读   (一)命题特点   1.命题材料。近年来现代文阅读命题所选材料突出体现以下特点:   (1)选文多为文化散文,有关历史人物的,有关名胜古迹的,有关文化传说的,十分 重视文化底蕴。   (2)选文多文笔优美,语言富于文采且风格别致。   2.命题角度   《考试大纲》中关于现代文阅读部分虽然设置了 9 项具体的考查目标,从近年来试卷 分析,现代文阅读命题的角度其实集中体现在以下 4 个方面:   (1)理解文章的主旨。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3)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命题原则   阅读是一种信息捕捉和提取的过程。   阅读考试本质上是一种对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的考查。   检查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   体现由语义理解、文本把握、综合分析到抽象概括的过程,构成由浅入深的系列。   4.选材范围   散文和小说是最为常见的选文类型   要把握散文和小说的特点进行阅读 散 文   1.写景散文――主旨在景人相通处。《碧云寺的秋色》   2.写人散文――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湿湿的想念》   3.写物散文――主旨即物人相通处。《一片树叶》   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夜雨诗意》   写景(物、事)是手段,是依托,抒情才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现 在议论抒情的文字当中。 小 说   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重点:塑造人物形象   鉴赏文学形象:一要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阅读题成为难点的几个原因   A.文本内容与学生背景知识有一定距离;   B.具有一定文化品味和文化含量(人生关照、历史反思、美学思考、自然感悟等)需 要一定科学、文化素养支撑;   C.文学语言形象含蓄,理解需要思维转换;   D.必要的文体知识欠缺;   E.解题经验不足,应试意识淡薄;   F.主观题型,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较低。   考点详解   提高散文阅读的备考效率,首先应明了高考散文阅读命题“考什么”、“怎么考”,2 进而才能明了“怎么办”。唯有如此,才能不陷入茫茫题海,难以自拔。   考点 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   (1)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我要尽力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   (2)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词语的指示义。   第二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    解题要领:词不离句,摸清来路,化虚为实   考点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理解抽象句   “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 文中的含意。   (2)理解结构句   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奖,假如有人把好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 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解题要领:牵一发而动全身   考点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筛选观点   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 合原文概括回答。   (2)筛选新知   作者说:“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文中这一“灵性”表现在哪些地 方?   解题要领:什么信息、哪里去找、怎样概括   考点 4:分析结构,把握思路   (1)把握层次思路   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2)分析思路安排   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2 分)   解题要领: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考点 5: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1)归纳段落要点   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两种美?   (2)归纳文章中心   简要概括作者对三种死亡所持的态度。   解题要领:确定范围、精心提炼   考点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海南杂忆》(茅盾)   16.作者认为,王佐诗的结尾“海外此美产,中原知味不”是“含泪微笑”式的。这是 为什么?      考点 7: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和想   可分为文内推断和文外推断。多为选择型题目。3   解题要领:有理有据、合理推断   考点 8: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鉴赏形象。   文中刻画的“左公柳”、“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特点?   (2)鉴赏语言。   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3)鉴赏表达技巧(修辞、表达、手法)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07 全 国卷三)   考点 9: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文章思想、评价作者观点、作品比较评价   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 “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 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解题要领:顾及全篇、尊重原作   解题思路   解题意识:主旨意识;语境意识;层次意识   思路意识、审题意识;赋分意识   解题步骤:第一步 整体把握文章        第二步 仔细研读试题        第三步 精心组织作答   精读文章   阅读的目的在于“看懂”(内容、思路与技巧)。高考用答题的形式,检查你是不是 真“懂”。   快速阅读,把握主旨   第一步,观全篇,重圈画。   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摄取各段大概意 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 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 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 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 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 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问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 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的着 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 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 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在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4 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有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 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 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 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 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 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 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 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 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 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 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 一叹成绝唱。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 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 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并没有做过什么留的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 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肮脏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为可知。有 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大成就、大 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 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 词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 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 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 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 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要求:   ①看题目,看文体;   ②边读边做记号:独立段,比喻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   ③把握各段大概意思,理清全文思路;   ④找出全文主旨句。往往在首尾用议论的方式点出。   研读试题   1.审题干   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显性信息和隐含信息提示。   题干既是一种限制,又是一种提示。   [例]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激 ”?   [第②段]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 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俞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 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的兴奋和感激?      [参考答案]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准确感应他的琴 声,领悟他的情思。5   评分标准为:   “俞伯牙”句 1 分,“钟子期”句 3 分,“感应”、“领悟”两点,答对一点给 1 分,答对两点给 3 分。   该题大多考生只答钟子期的表现(能感应琴声,领悟情思),而忽略了俞伯牙琴声的 特点这一要点。审题不清,因此 4 分的题只能得 3 分。   2.细筛选   学生失分主要是找不准,找不全。   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 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准确做到“解题定 位”。   如   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 草堂,草 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 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 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 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 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 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 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 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3.看赋分   一般情况,4 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 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   特别是当题干中有“从全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等提示 时,要认真把握住。    《绵绵土》   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 分)      答案:细柔、温暖、金黄色、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    《在山阴道上》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4 分)     答案:鲁迅的故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学生在解答这些题目时,不注意赋分,容易答不全,白丢分。   谨慎作答   现代文阅读多为主观题,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问题。谨慎地组织好语言,使 所答准确、全面、有条理,对于提高得分率非常重要。   认真练就“解题定句”的功夫。   1.扣题意   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   很多考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 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般不宜一 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 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6   2.巧提取   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 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   考生如果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那样的 回答距标准答案都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相距甚远。   3.化抽象   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 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 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忌用修辞、抒情、列举性语句来回答问题。   4.重条理   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这样,清晰明白,一目了然。   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按要点给分”,所 以表述要标明答题点。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 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 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 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 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 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问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 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的着 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 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 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在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 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有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 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 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 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 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 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 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 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 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 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 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 一叹成绝唱。7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 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 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并没有做过什么留的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 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肮脏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为可知。有 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大成就、大 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 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 词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 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 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 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 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16: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第 1 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 达有什么作用?     [答案]强化,强调,突出了对苏东坡的热爱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作者心目中 的重要地位。)      [答案] 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   17:第 6 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 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 环境”的具体含义。      [答案]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 怀。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 豪杰”的历史背景。   18: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第 7 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 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答案]阴差阳错主要表现在 6 个方面。1.一个文人却挂职去当了武官 2.落难遭贬却成 就了他的文学创作 3.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 4、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 5.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或胜 6.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却成了旅游胜地。   (2)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 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     [答案]原因: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 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 唱”的非凡能力。   19: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 字左右。     [答案]由于家庭的教育,青年时期的苏轼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8 才能。从小博览群书,使得苏轼接触到了各种思想。青年时期的苏轼,更多的受到儒家思 想的影响。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受尽了身体和心灵的摧残,终于幸免一死,被贬黄 州。也终于给我们留下了传诵千古、光照日月的赤壁诗文。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被贬时间最 长,被贬路程最远,也是最伟大的诗人。正是一次又一次的被贬,成就了这位伟大的诗 人。仕途的失意,命运的坎坷,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光荣的荆棘路 安徒生   从前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光荣的荆棘路:一个叫做布鲁德的猎人得到了无上的光荣 和尊严,但是他却长时期遇到极大的困难和冒着生命的危险。”我们大多数的人在小时已 经听到过这个故事,可能后来还读到过它,并且也想起自己没有被人歌诵过的“荆棘路” 和“极大的困难”。故事和真事没有什么很大的分界线。不过故事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经常 有一个愉快的结尾,而真事常常在今生没有结果,只好等到永恒的未来。   世界的历史象一个幻灯。它在现代的黑暗背景上,放映出明朗的片子,说明那些造福 人类的善人和天才的殉道者在怎样走着荆棘路。   这些光耀的图片把各个时代,各个国家都反映给我们看。每张片子只映几秒钟,但是 它却代表整个的一生——充满了斗争和胜利的一生。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些殉道者行列中的 人吧——除非这个世界本身遭到灭亡,这个行列是永远没有穷尽的。   我们现在来看看一个挤满了观众的圆形剧场吧。讽刺和幽默的语言象潮水一般地从阿 里斯托芬①的“云”喷射出来。雅典最了不起的一个人物,在人身和精神方面,都受到了 舞台上的嘲笑。他是保护人民反抗“三十僭主”②的战士。他名叫苏格拉底③,他在混战 中救援了阿尔西比亚得和生诺风,他的天才超过了古代的神仙。他本人就在场。他从观众 的凳子上站起来,走到前面去,让那些正在哄堂大笑的人可以看看,他本人和戏台上嘲笑 的那个对象究竟有什么相同之点。他站在他们面前,高高地站在他们面前。   你,多汁的,绿色的毒胡萝卜,雅典的阴影不是橄榄树而是你④!   七个城市国家⑤在彼此争辩,都说荷马是在自己城里出生的——这也就是说,在荷马 死了以后!请看看他活着的时候吧!他在这些城市里流浪,靠朗诵自己的诗篇过日子。他 一想起明天的生活,他的头发就变得灰白起来。他,这个伟大的先知者,是一个孤独的瞎 子。锐利的荆棘把这位诗中圣哲的衣服撕得稀烂。   但是他的歌仍然是活着的;通过这些歌,古代的英雄和神仙也获得了生命。   图画一幅接着一幅地从日出之国,从日落之国现出来。这些国家在空间和时间方面彼 此的距离很远,然而它们却有着同样的光荣的荆棘路。生满了刺的蓟只有在它装饰着坟墓 的时候,才开出第一朵花。   骆驼在棕榈树下面走过。它们满载着靛青和贵重的财宝。这些东西是这国家的君主送 给一个人的礼物——这个人是人民的欢乐,是国家的光荣。嫉妒和毁谤逼得他不得不从这 国家逃走,只有现在人们才发现他。这个骆驼队现在快要走到他避乱的那个小镇。人们抬 出一具可怜的尸体走出城门,骆驼队停下来了。这个死人就正是他们所要寻找的那个人: 费尔杜西⑥——光荣的荆棘路在这儿告一结束!   在葡萄牙的京城里,在王宫的大理石台阶上,坐着一个圆面孔、厚嘴唇、黑头发的非 洲黑人,他在向人求乞。他是卡蒙斯⑦的忠实的奴隶。如果没有他和他求乞得到的许多铜 板,他的主人——叙事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的作者——恐怕早就饿死了。   现在卡蒙斯的墓上立着一座贵重的纪念碑。   还有一幅图画!   铁栏杆后面站着一个人。他像死一样的惨白,长着一脸又长又乱的胡子。   “我发明了一件东西——一件许多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他说。“但是人们却把9 我放在这里关了二十多年!”   “他是谁呢?”   “一个疯子!”疯人院的看守说。“这些疯子的怪想头才多呢!他相信人们可以用蒸 汽推动东西!”   这人名叫萨洛蒙·得·高斯⑧,黎塞留⑨读不懂他的预言性的著作,因此他死在疯人 院里。   现在哥伦布出现了。街上的野孩子常常跟在他后面讥笑他,因为他想发现一个新世界 ——而且他也就居然发现了。欢乐的钟声迎接着他的胜利的归来,但嫉妒的钟敲得比这还 要响亮。他,这个发现新大陆的人,这个把美洲黄金的土地从海里捞起来的人,这个把一 切贡献给他的国王的人,所得到的酬报是一条铁链。他希望把这条链子放在他的棺材上, 让世人可以看到他的时代所给予他的评价⑩。   图画一幅接着一幅的出现,光荣的荆棘路真是没有尽头。   在黑暗中坐着一个人,他要量出月亮里山岳的高度。他探索星球与行星之间的太空。 他这个巨人懂得大自然的规律。他能感觉到地球在他的脚下转动。这人就是伽利略⑾。老 迈的他,又聋又瞎,坐在那儿,在尖锐的苦痛中和人间的轻视中挣扎。他几乎没有气力提 起他的一双脚:当人们不相信真理的时候,他在灵魂的极度痛苦中曾经在地上跺着这双 脚,高呼着:“但是地在转动呀!”   这儿有一个女子,她有一颗孩子的心,但是这颗心充满了热情和信念。她在一个战斗 的部队前面高举着旗帜;她为她的祖国带来胜利和解放。空中起了一片狂乐的声音,于是 柴堆烧起来了:大家在烧死一个巫婆——贞德⑿。是的,在接着的一个世纪中人们唾弃这 朵纯洁的百合花,但智慧的鬼才伏尔泰却歌颂“拉·比塞尔”⒀。   在微堡的宫殿里,丹麦的贵族烧毁了国王的法律。火焰升起来,把这个立法者和他的 时代都照亮了,同时也向那个黑暗的囚楼送进一点彩霞。他的头发斑白,腰也弯了;他坐 在那儿,用手指在石桌上刻出许多线条。他曾经统治过三个王国。他是一个民众爱戴的国 王;他是市民和农民的朋友:克利斯仙二世⒁。他是一个莽撞时代的一个有性格的莽撞 人。敌人写下他的历史。我们一方面不忘记他的血腥的罪过,一方面也要记住:他被囚禁 了二十七年。   有一艘船从丹麦开出去了。船上有一个人倚着桅杆站着,向汶岛作最后的一瞥。他是 杜却·布拉赫⒂。他把丹麦的名字提升到星球上去,但他所得到的报酬是讥笑和伤害。他 跑到国外去。他说:“处处都有天,我还要求什么别的东西呢?”他走了;我们这位最有 声望的人在国外得到了尊荣和自由。   “啊,解脱!只愿我身体中不可忍受的痛苦能够得到解脱!”好几世纪以来我们就听 到这个声音。这是一张什么画片呢?这是格里芬菲尔德⒃——丹麦的普洛米修士——被铁 链锁在木克荷尔姆石岛上的一幅图画。   我们现在来到美洲,来到一条大河的旁边。有一大群人集拢来,据说有一艘船可以在 坏天气中逆风行驶,因为它本身上具有抗拒风雨的力量。那个相信能够做到这件事的人名 叫罗伯特·富尔敦⒄。他的船开始航行,但是它忽然停下来了。观众大笑起来,并且还 “嘘”起来——连他自己的父亲也跟大家一起“嘘”起来:“自高自大!糊涂透顶!他现 在得到了报应!就该把这个疯子关起来才对!”   一根小钉子摇断了——刚才机器不能动就是因了它的缘故。轮子转动起来了,轮翼在 水中向前推进,船在开行!蒸汽机的杠杆把世界各国间的距离从钟头缩短成为分秒。   人类啊,当灵魂懂得了它的使命以后,你能体会到在这清醒的片刻中所感到的幸福 吗?在这片刻中,你在光荣的荆棘路上所得到的一切创伤——即使是你自己所造成的—— 也会痊愈,恢复健康、力量和愉快;嘈音变成谐声;人们可以在一个人身上看到上帝的仁10 慈,而这仁慈通过一个人普及到大众。   光荣的荆棘路看起来象环绕着地球的一条灿烂的光带。只有幸运的人才被送到这条带 上行走,才被指定为建筑那座联接上帝与人间的桥梁的、没有薪水的总工程师。   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许多世纪,同时在光荣的荆棘路的这个黑暗背景上,映 出许多明朗的图画,来鼓起我们的勇气,给予我们安慰,促进我们内心的平安。这条光荣 的荆棘路,跟童话不同,并不在这个人世间走到一个辉煌和快乐的终点,但是它却超越时 代,走向永恒。      2.用简明的语言分条概述文中四个人物的共同点。(4 分)   * 他们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   * 他们在现时都经受了种种.磨难、重重打击。   * 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都曾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 他们都是逝世后才被后人认识。   * 学生优秀答案:   * 在当时的人世间受嘲笑、嫉妒,轻视,孤独而又痛苦,人生坎坷;   * 拥有智慧、精神上很强大;   * 以各自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超越时代、光荣而走向永恒。    3.结合对加点词语的理解,阐释下面这句话的含义(4 分)   ★ 只有幸运的人才被送到这条带上行走,才被指定为建筑那座联接上帝与人间的桥梁 的没有薪水的总工程师。   ★ 那些走在光荣的荆棘路上为真理和正义而献身的先驱者是人类中最幸运的人,他们 不图名利,把仁慈、爱和真理带给人间。   学生优秀答案   “幸运的人”指苏格拉底等卓有成就、得到光荣与尊严的人,“联接上帝与人间的桥 梁”即为荆棘路,借此播撒上帝的仁慈、推动人间的发展,“没有薪水”即没有酬劳、没 有好处甚至反要遭人排斥与攻击。全句运用比喻手法,意思是:这一造福人类的善人与天 才的殉道者才能走在光荣的荆棘路上,不计世俗利益地做播撒仁慈、引领历史发展的高尚 的人。   4.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勾画历史人物,寥寥几笔便将人物事迹和精神展示给读者。 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 100 字左右的文字,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6 分)   评分标准:运用细节描写勾画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细节+事迹),4 分;答出了所 展示的精神,2 分。不必过于拘泥于字数。   ★ 盲人音乐家阿炳生于乱世,家境贫寒,靠乞讨为生,作为一个没有地位的街头艺 人,他又时常遭人轻视。但他把苦难的身世、坎坷的命运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融入一首首悲 愤而哀怨的乐曲,创作了一首首不可多得的传世名曲,如《二泉映月》《寒春》名曲等。 (评论性文字)   在一个挤满了观众的圆形剧场上,讽刺和幽默的语言像潮水一般地从阿里斯托芬的剧 本《云》中喷射出来。(背景)雅典最了不起的一个人物一一苏格拉底,在人身和精神方 面,都正在受着舞台上的嘲笑。他是保护人民反抗暴力和专制的战士,他是唤醒人们关注 自己灵魂的哲人,他的天才超过了古代的神仙。(评价)他本人就在场。他从观众的凳子 上站起来,走到前面去,让那些正在哄堂大笑的人看看,他本人和戏台上嘲笑的那个对象 究竟有什么相同之处。他站在他们面前,高高地站在他们面前(细节)。   * 富有表现力的细节。    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能引起人11 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   哭亡女苏菲 高兰   告诉我,孩子!在那个世界里,   你是否还是把手指放在嘴里,   呆望着别人的孩子吃着花生米?   望着别人的花衣服,你忧郁的低下头去?    我们不会忘,林琴南那沾满墨汁的羊毫软笔,为一个封闭的民族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 口;我们不会忘,陈独秀携着他的《新青年》在国家危难之际,为民主运动领航;我们更 不会忘,鲁迅横眉紧蹙,奋笔疾书的模样,那铿锵有力的文字,字字如剑,句句是刀,砍 在没落封建思想的命门,力挽国家未来的希望。书,这社会生命的养分,携着其中的知识 与思想,在百余年前,就真真切切地改变了原本固执与封闭的中国。在新的世纪,书所蕴 含的社会价值理应受到国人更多的重视。 学生作文《生命的养分》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 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 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 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 捏,转身走了。”   ★ 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 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 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 《阿 Q 正传》   细节描写手段技巧   ☆ 修辞方法   例: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 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 害革命者情景的。比喻生动形象,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人们却无动于衷,像看与自己毫 不相干的街头闹剧一样,令人痛心悲愤。而且作者那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 争的炽烈情怀,也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 炼字   例:听说丈夫要到队上去,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 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细节描写往往采用的词语多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描摹情形状态的形容词。   文学大师福楼拜教导他的学生莫泊桑时这样说:“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 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 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你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 能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去敷衍。”   ☆ 运用道具   例: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里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小说四次描写了军大 衣,这是作者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而精心设计的“道具”。   小说开头“巡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新的军大衣显然 体现出他上台不久,而这着装无疑成为他借以炫耀和吓人的工具。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到 处乱跑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于是马上来了个大转变:12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后来,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主人 时,忽又听得狗是“将军家的”,他又变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 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 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最后一次写大衣在小说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 将军家的狗并向首饰匠训斥一通之后,“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 条变色龙又恢复了他那耀武扬威的常态。如此反复描写,把这条沙皇走狗的性格刻画得入 木三分。      在濮水旁坐着一位老人,他的精神正在与蝴蝶翩翩共舞。当权力的诱饵摇晃在眼前 时,他摇了摇头,“持竿而不顾”。当整个社会都处在文化屈从权势的黑暗中时,唯有他 放着楚相不当,却偏要执着地做一棵孤独的树,看守着澄澈的心灵与清洁的精神。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