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智能汽车专题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智能汽车专题练

ID:459761

大小:6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智能汽车专题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 11 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提出到 2025 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 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 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 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近年来,“智能汽车”一直是极其热门却又停留在试验阶段的话题。而此次《智能汽车创新 发展战略》的发布,让消费者感到,智能汽车真的要来了。业内人士指出,区别于传统汽车 产业,智能汽车具备明显的本地属性,其发展路径与本国的产业特色有关,并受到政策法规、 标准体系、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智能汽车正加速驶来》,2020 年 3 月 3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业界普遍认为,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动辄以十亿美元起步、其实现周期长达 10 年甚至 更久,加之术业有专攻,“注定”自动驾驶汽车不是单个玩家可以轻松玩转的。 传统车企在汽车市场、整车制造、品牌影响力方面显然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但也需 要科技力量来参与这场创新变革。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正在把汽 车这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换为一个以机械为载体的电气产品、电子产品、移动智能终端; 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换成由软件定义的机械电子产品。重新定义的未来汽车正在重塑未 来出行。其中智能网联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互联网企业有极强的技术能力, 车企与互联网企业联合是赢得这场汽车革命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对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 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大规模量产,需要整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精细化制造及完善的 测试评价体系,必须借助车企的能力和平台来实现,最终也是通过实车走向用户。 在车企和科技企业大量投入的同时,想让自动驾驶技术真正从实验室走到人们的日常 生活中,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从 2017 年开始,我 国相继建立了 16 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测试区,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提供便利,深圳、北京 等城市也开放了部分道路用于自动驾驶路试。即便如此,与自动驾驶完成商业化落地需要的2 110 亿英里(约 177 亿公里)的测试里程相比,我国目前的测试能力依然远远不足。而且自动 驾驶汽车是跨界融合的产物,结合了传统汽车、信息技术、网络通信、交通、能源等的前沿 技术,对涉及其他领域的核心技术、测试标准、测试方法等方面的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 (摘编自《智能汽车进入国家顶层发展规划自动驾驶落地需多方合力》,2020 年 3 月 12 日《经济日报》) 材料三 智能驾驶领域也的确面临一系列制约发展的痛点。芯片如同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 负责将数据转化成知识,其效率直接决定了决策的好坏。“按照我们的统计,自动驾驶每往 上走一级,芯片算力就要翻一个数量级。而且,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行业内有着极高 的要求和标准。”地平线公司创始人余凯认为,技术是一切的根本,只有实现更低单位成本 下更高的算力,让算法和芯片架构尽可能契合,才能让车辆更“聪明”。除了芯片,操作系 统、传感器、高精地图等软硬件协同发力,才能实现最大效益。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正在 运用强化学习、模仿、生物学等手段,将人的社会阅历知识化,赋予车辆一些“知其然也知 其所以然”的能力,但目前仍处于非常基础的探索阶段。 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光有技术还不够。专家认为,想达到这个目标,起码要同 时满足 5 个条件——技术成熟、社会基础完善、法律法规同步、成本下降、社会接受度良好。 显然,每个条件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摘编自《智能驾驶“开”到哪儿了》,2020 年 6 月 7 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智能汽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智能汽车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它采用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 有自动驾驶功能。 B.与传统汽车产业不同,智能汽车本地属性明显,其发展路径与本国的产业特色有关, 受多种因素影响。 C.智能汽车是跨界融合的产物,其中融合了多种前沿技术,因此,对诸多方面的测试 提出了新的要求。 D.智能汽车有两个发动机,其中数字发动机是芯片,芯片的算力直接决定了车辆的质 量和“聪明”程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根据《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25 年我国将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 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3 B.汽车本是典型的机械产品,但“新四化”正在将其转换为一个以机械为载体的电气 产品、电子产品、移动智能终端,一个用软件操作的机械电子产品。 C.自 2017 年始,我国已建立了 16 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测试区,一些城市也开放了部 分道路用于自动驾驶路试,但测试能力依然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D.虽然近年来“智能汽车”一直是极其热门的话题,但它目前仍然处在试验阶段;要 想真正实现智能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如何推进智能汽车尽快实现市场化应用?请结合材料一、二概括说明。(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 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 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 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 概括。 【解答】(1)D.“智能汽车有两个发动机,其中数字发动机是芯片”不正确。材料三为 “芯片如同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这只是一种比喻说法。 (2)B.“用软件操作的机械电子产品”不正确,材料二为“由软件定义的机械电子产 品”。 (3)如何推进智能汽车尽快实现市场化应用可以结合“智能汽车进入国家顶层发展规划 自动驾驶落地需多方合力”“对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大规模量产, 需要整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精细化制造及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必须借助车企的能力 和平台来实现,最终也是通过实车走向用户”“从 2017 年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了 16 个国家 级的智能网联测试区,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提供便利,深圳、北京等城市也开放了部分道路 用于自动驾驶路试”概括得出。 答案: (1)D (2)B (3)①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②传统车企与互联网企业联合,建4 立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精细化制造及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③政府大力支持,为自动驾驶汽 车测试提供便利。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的概念于 20 世纪 70 年代被首次提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对自动驾驶 智能车的界定,是指具有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的安全、高效,节能、 舒适的汽车,它融合了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并通过深度学习实现车与车、路、人、云空间之 间的智能信息交换、共享,不仅能替代驾驶员的操作,而且能给乘客提供更优质体验与增值服 务,进而构建智能生活空间。也就是说,自动驾驶智能车必须能感知“周围发生了什么”,必 须清楚“它在哪儿”,必须知道“它应该去哪儿”。因此,要让智能车变为现实,需要有 GPS 定位系统、导航信息数据库、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实时道路信息,有车辆防碰系统,有紧急 报警系统以及无线通讯系统等。目前,全球公认的针对自动驾驶的分级标准将自动驾驶技术 区分为 10~15 共 6 个等级。由此,自动驾驶智能车也可梳理为 6 个级别,见表 1 所列。 表 1 自动驾驶智能车分级表 等级 自动程度 人工智能 人类 驾驶员 驾驶 操作 环境 监测 支援 系统 作用 域 L0 无自动化 提供示瞥式或需干 预的辅助信息 全程操 控 驾驶 员 驾驶 员 驾驶 员 无 L1 辅助驾驶 DA 依据环境感知信息 对转向或加速减速 中的一项操作进行 闭环控制 大部分 操控 驾驶 员/人 工智 能 驾驶 员 驾驶 员 部分 基于 电子 控制 单元 辅助 驾驶 部分自动 化 PA 依据环境感知信息 执行转向或加速减 速中的多项操作 部分操 控 人工 智能 驾驶 员 驾驶 员 部分 基于 车载 计算 L3 条件自动 化 CA 自动驾驶系统完成 绝大部分驾驶操作 系统请 求后干 预 人工 智能 人工 智能 驾驶 员 部分5 L4 高度自动 化 HA 自动驾驶系统完成 所有驾驶操作 限定条 件下干 预 人工 智能 人工 智能 人工 智能 部分 平台 自动 驾驶 L5 完全自动 化 FA 无人驾驶系统完成 所有环境下驾驶操 作 无需干 预 人工 智能 人工 智能 人工 智能 全程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了业内百余名专家,对智能网联客车发展做出 了规划,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2019 年开始普及 L2 级别自动驾驶,2020 年是 L3 级别自动驾 驶量产元年,目前已有一些龙头企业正在积极探索 L4 级別自动驾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精密仪器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 于真实驾驶环境的复杂性,自动驾驶仍然面临着诸如小目标难识别、被遮掩目标难检测、高 动态目标难预判等问题。2016 年 1 月,我国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发生的追尾事故,是国内 首例自动驾驶事故。2018 年 3 月 18 日,全球首例 L4 级别自动驾驶汽车事故发生于美国凤 凰城。近几年,特斯拉智能车先后数次被网络安全公司以“远程无物理接触”的方式侵入。 这些事例说明,即便技术上能实现突破,在“安全第一”的要求下,自动驾驶还需进行大量公 共道路测试。只有在开放道路不断测试中,才能为算法的改进与评估提供数据来源,而道路测 试又是自动驾驶智能车研发的关键环节,也是难点。综合来看,无人驾驶 L5 级别汽车大规模 上路可能需要 5~10 年,甚至更长时间。 (取材于王辉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5G 技术具有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四大特性。2019 年被称为“中国 5G 元年”,随着第一波浪潮的兴起,智能家居、智能安防、虚拟现实、无人 驾驶等行业将受到极大的推动,而其中效果最显著的将是无人驾驶。 目前,自动驾驶汽车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是自主感知,依靠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实现自动驾 驶,另一种则是车路协同,通过网络通信手段使车和车、车和路这些要素之间进行通信连接, 过去我们认为两条线是走不到一起的,现在我们认为未来大范围自动驾驶得靠车联网,小范 围靠感知,局部的感知就靠自主。 可以说,非 5G 网络环境下的无人驾驶都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无人驾驶依靠 的最核心技术是高精地图。高精度地图通过对周围静态的环境进行精确描述,来延伸传感器 的感知范围,以更为精细的尺度帮助汽车了解所处的位置、周围的环境状况、应该如何进行 下一步操作等定位决策问题。高精地图可以提供一幅雷达和视觉探测距离之外的特定物体 (移动的行人和车)信息,以及红绿灯、限速要求信息,基于此信息进行避障规划(包括车车博 弈,车人博弈等),基本可确保无人车在开放道路上的安全问题,不会发生任何形式的主动碰 撞以及交通违章等。这部分内容的通讯时延和高精地图的时时更新,需要超高速带宽。6 未来车联网会把无人驾驶汽车与广泛的道路系统、其它汽车、基础设施联系起来,以形 成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无人车全局路径规划。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自动驾驶系统将经历 4 个 研发阶段:第一是信息交互,道路能在智能车还未到达路口前就告知前方的相关路面情况; 第二是感知、预测与决策协同,能帮助智能车在复杂的环境当中做出决策;第三是控制协同, 形成智能道路与智能车的协同决策;第四是先进的车路协同系统继续向纵深探索发展。车联 网时代,车路协同技术一般是云端决策或者云端辅助决策,这对网络时延要求较高,部分场景 下要求达到 ms 级。信息的实时互通需要超高速传输和超高的可靠性、超低的时延。相对 4G 网络,5G 传输速率提升 100 倍,峰值传输速率达到 I0Ghit/s,端到端时延达到 ms 级。打个比 方,下载一部 1G 容量的电影通过 4G 网络需要至少 30 秒,通过 5G 网络只需要 0.8 秒。普通人 踩刹车的反应速度大约是 0.3-0.5 秒,而无人驾驶智能车在 5G 场景下的反应速度不超过 1 毫秒,这将是无人驾驶智能车最终取代人类驾驶的基础之一。 (取材于《人民交通》2019 年第 11 期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中国的民事主体有自然人和法人。只有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才能承担民事 责任。但是,无人驾驶汽车不能自然地成为责任主体,有两种民事责任主体可以承担责任:汽 车的制造商和车主。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谁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以及法律责任如 何分配?这与是否可以上市无人驾驶汽车或无人驾驶汽车上市后的前景有关。 “交通违法行为人”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责任主体。无人驾驶系统规划行驶路 线、速度等事宜。乘车人在行驶过程中没有进行操作,无人驾驶汽车的运行是按照车辆出厂 前输入的大数据和程序进行的,除了目的地,车辆行驶并未体现乘车人的意志。无人驾驶汽车 易受外界干扰,事故中乘车人的行为和造成的损害也并无因果关系。因此,交通事故的责任 主体是难以确定的。 无人驾驶汽车行驶过程会产生速度、路线、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数据。数据应当由乘车人 所有,生产商对该数据的使用要经过乘车人同意。虽然法律对隐私权有规定,但上述数据是否 属于隐私存在争议,法律对行车数据的保护就存在漏洞。当互联网被黑客攻击,个人和社会 利益会被重创。因此, 保障车辆运行中的网络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无人驾驶汽车虽有自动性,但技术不是完美的。刑法领城中,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的基础 是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主体方面,无人驾驶汽车是规划路线等事项的主体。主观方面,面 对突发事件时,无人驾驶汽车按既定程序处理。乘车人并没有故意或过失。客观方面,乘车 人未实施危害行为。综上,乘年人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由谁承担交通肇事罪是目前学 术界讨论的焦点。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折射出无人驾驶真正走向商业化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还需在热潮 之中“冷静下来”。我们强调技术进步对人类的作用,并不是一味赞美,也不是为所欲为。事 实上,身处于一个智能化时代,发展技术最可贵的品质应当是“审慎”,这种审慎要求技术 保持谦抑性格,在服务能力上不断优化提升,在处理与人的关系中始终保持一颗对生命的敬 畏之心。具体到让谁在法律和道德上承担结果是容易的、能操作的,难的是人类发明的技术 如何嵌入人类生活的伦理。 (取材于刘浩、王紫阳的相关文章)7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自动驾驶智能车需具备对路况 推理与决策能力,并且能够选择安全的行驶线路。 B. 现行自动驾驶技术在驾驶环境中,仅对于小目标和被遮掩目标无法作出准确判断。 C. L3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驾驶操作、环境监控和支援工作,都由人工智能完成。 D. 自动驾驶汽车发生的交通事故,接影响了无人驾驶 L5 级别汽车研制时间的推迟。 2.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高精度地图特点的一项是( ) A. 信息量大。 B. 可进行避障规划。 C. 尺度精细。 D. 需使用 5G 技术。 3. 材料中说“非 5G 网络环境下的无人驾驶都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请根据文章 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4. 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交通违法行为人”的理解和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责任主体。 B. 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 C. 在主观和客观方面均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D. 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其定义将会发生变化。 5. 中国发展无人驾驶,在未来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概括回答。 【答案】1. A 2. D 3. ①无人驾驶最核心的技术是高精地图,而通讯时延和高精地图的时时更新,需要超高速 带宽。5G 技术具有连续广域覆盖、低时延的特性,能够对通讯时延和高精地图的时时更新 提供必要的保障。②无人驾驶需依靠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无人车全局路径规划,其信息的实 时互通需要超高速传输和超高的可靠性、超低的时延。5G 技术传输速率高,且具有低时延、 高可靠的特性,能够实现无人车全局路径规划信息的实时互通。 4. C 5. ①技术层面:大力发展 5G 通信技术,为无人驾驶创造有利的网络环境;②安全层面:需 进行大量公共道路测试,通过不断地测试,保证无人驾驶在功能上安全无事故;同时也要加 强监管,营造安全的信息使用环境,保证无人驾驶的信息安全。③法律层面:在法律上继续 展开深入研究,明确无人驾驶交通违章、交通事故的法律判定,改进、修订《道路安全法》 等相关法律,使之与无人驾驶的发展相匹配。④技术与人的关系方面: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应 保持“审慎”、谦抑,保持对生命的敬畏,较好地嵌入人类生活伦理。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A 项,“自动驾驶智能车需具备对路况的推理与决策能力,并且能够选择安全的行驶线路” 理解正确,由材料一“也就是说,自动驾驶智能车必须能感知‘周围发生了什么’,必须清 楚‘它在哪儿’,必须知道‘它应该去哪儿’。”可知。 B 项,“仅对于小目标和被遮掩目标无法作出准确判断”理解错误,由材料一第三节“但由 于真实驾驶环境的复杂性,自动驾驶仍然面临着诸如小目标难识别、被遮掩目标难检测、高 动态目标难预判等问题。”可知,说法不全面,不仅对小目标,还有其他的问题。 C 项,“驾驶操作、环境监控和支援工作,都由人工智能完成”,说法错误,由表格可知 L3 在“自动驾驶系统完成绝大部分驾驶操作”。8 D 项,“直接影响了无人驾驶 L5 级别汽车研制时间的推迟”,“直接”理解错误,由材料一 最后一节“这些事例说明,即便技术上能实现突破,在“安全第一”的要求下,自动驾驶还 需进行大量公共道路测试……而道路测试又是自动驾驶智能车研发的关键环节,也是难 点。”可知,原文只是说关节点、难点,并不是说直接影响。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D 项,“需使用 5G 技术。”理解错误,由材料二第二节“目前,自动驾驶汽车有两条技术 路线,一是自主感知,依靠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实现自动驾驶,另一种则是车路协同,通过网 络通信手段使车和车、车和路这些要素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可知,并非所有的自动驾驶都需 要需使用 5G 技术。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 本题主要要求理解“非 5G 网络环境下的无人驾驶都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首先找 到该句话,在材料二第三节,因此理解二三段是重点:由“无人驾驶依靠的最核心技术是高 精地图……这部分内容的通讯时延和高精地图的时时更新,需要超高速带宽。”可得出第一 点:高精地图的时时更新需要 5G 技术,因为其具有连续广域覆盖、低时延的特性,能够保 障通讯时延和高精地图的时时更新;由材料二第四节“信息的实时互通需要超高速传输和超 高的可靠性、超低的时延。相对 4G 网络,5G 传输速率提升 100 倍,峰值传输速率达到 I0Ghit/s,端到端时延达到 ms 级……而无人驾驶智能车在 5G 场景下的反应速度不超过 1 毫 秒,这将是无人驾驶智能车最终取代人类驾驶的基础之一。”可以得出第二点:无人驾驶需 依靠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无人车全局路径规划,其信息的实时互通需要超高速传输和超高的 可靠性、超低的时延。5G 技术传输速率高,且具有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能够实现无人 车全局路径规划信息的实时互通。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 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C 项,“在主观和客观方面均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理解错误,由材料三第二节“‘交 通违法行为人’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责任主体……无人驾驶汽车的运行是按照车辆出厂 前输入的大数据和程序进行的,除了目的地,车辆行驶并未体现乘车人的意志”可知,主观 上并未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本题需要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出要点:三则材料是从不同的角度谈无人驾驶的,因此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来概括:材料一着重谈 5G 通信技术,因此学生可以概括和 5G 相关的内容即可; 材料二重点谈无人驾驶的安全问题,因此可以从保障安全的措施方面来概括,例如通过不断9 地测试,加强监管等;材料三重点谈法律的问题,可以从完善法律的层面来概括,比如改进、 修订《道路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最后可以谈谈自己对无人驾驶的态度,比如,我们应该冷 静、谦逊等。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 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 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 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 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 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