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语文 10 月模拟评估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
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
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歪曲”的。正是因为“歪曲”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
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
有些作品,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例如“在
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
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这时用感觉还原就文不对题了,应该使用的是情感逻辑还原。诗
的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斥感情色彩的,对任何事物都采取分析的态度。
按理性逻辑的高级形态,即辩证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把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
条件的东西是无理的,但是,这种不合理之理,恰恰又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
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 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可对艺术、审美情
感来说则是妙极了。因为无理了,超越了理性了,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理性的一个特点是全面性,
不能片面、绝对化,而情感的一个特点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过瘾。所以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
别才,非关理也。”
当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臧克家纪念鲁
迅的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按通常的逻辑来说是绝对不通的,
要避免这样的自相矛盾,就要把他省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有的人死了,因为他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
因而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很符合理性逻辑了,但却不是诗了。越是到现代派诗歌中,扭曲和程度越
大,现代派诗人甚至喊出“扭曲逻辑的脖子”的口号。在小说中,情节是一种因果,一个情感原因导致层
层放大的结果,按理性逻辑来说,理由必须充分,这叫充足理由律。可是在情感方面充足了,在理性方面
则不可能充足。说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反抗封建秩序,思想一致才爱她,理由这么清楚,却一点感情也没有
了。
在现代派小说中,恰恰有反逻辑因果的,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整个小说的情节的原因和结
果都是颠倒的,似乎是无理的。情节的发展好像和逻辑因果开玩笑,反因果性非常明显。种种荒谬的情节,
仔细研读,你会发现,在表面上绝对无理的情节中,包含着一种深邃的道理,当然,可能阐释的空间是多元的。余华之所以不写鼻子打歪了的痛苦,那是因为他要表现人生有一种特殊状态,是感觉不到痛苦的痛
苦,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痛苦不已,而在性命交关的大事上麻木不仁。这是人生的荒谬,但人们对之习以
为常,但没有痛感,相反乐在其中。这是现实的悲剧,然而在艺术上却是喜剧。
喜剧的超现实的荒诞,是一种扭曲的逻辑。
然而这样的歪曲逻辑,启发读者想起许多深刻的悖谬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哲学命题:为什么本来属
于你自己的东西被抢了你却感觉不到痛苦?为什么自己的一大车子东西被抢了而无动于衷,却把别人的一
个小背包抢走还沾沾自喜呢?缺乏自我保卫的自觉,未经启蒙的麻木、愚昧,从现实的功利来说,是悲剧,
从艺术哲学的高度来看,则是喜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最为荒谬的现象背后潜藏着深邃的睿智:没
有痛苦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
(摘编自孙绍振《批判与探寻:文本中心的突围和建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与科学家的冷静客观、追求共性是不同的,有时恰恰是相反的。
B.无理在文学艺术中的运用广泛,在赏析时过于理性,事事符合规则逻辑,反而无法鉴赏作品。
C.小说中的情节是一种因果,符合理性逻辑的“因果定律”,从理性逻辑的角度看理由必须充分。
D.超现实荒诞喜剧的特点是读者能在其表面绝对无理的情节中,思考其中包含着的深邃的道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以“情感逻辑”和“理性逻辑”为立论点,层层递进,得出前者优于后者的结论。
B.文章引用诗句,均是为了论证用情感逻辑还原作者写作目的要优于仅凭感觉还原的观点。
C.唐玄宗和杨贵妃死后化为比翼鸟,变为连理枝,不符合客观理性逻辑,却符合情感逻辑。
D.文章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论证手法,说明情感逻辑还原在文学艺术鉴赏中的重要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面对无理中的有理,如果不把理性逻辑与情感逻辑分别看待,就无法进行深人的分析。
B.人在接受理性教育时,应留意保持情感的活跃,不让它被优势强大的理性逻辑所吞没。
C.如果不理解现代派诗人提中的“扭断逻辑的脖子”的口号,就不能完全读懂现代派诗歌。
D.艺术欣赏和科学分析有着各自的追求与排斥,故而在分析文本时,二者不能同时运用。
【答案】
1.C 2.C 3.D
【解析】
1.C 项,“从理性逻辑的角度看理由必须充分”说法错误。小说遵循的是情感逻辑,情感逻辑的特点之一——即可以违反充足理由律。故选 C。
2.A 项,“前者优于后者的结论”说法错误。二者各有优劣点,在分析文本时要将二者分化出来,不能混
为一谈。B 项,“均是为了论证用情感逻辑还原作者写作目的要优于仅凭感觉还原的观点”说法错误。文中
并未将二者作对比,恰恰是因为感觉还原和逻辑还原的利弊的矛盾互补,使得作者的强烈情感得以全面展
示。D 项,“文章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论证手法”说法错误。文中没有使用比喻论证。故选 C。
3.D 项,“二者不能同时运用”说法错误。“缺乏自我保卫的自觉,未经启蒙的麻木、愚昧,从现实的功
利来说,是悲剧,丛艺术哲学的高度来看,则是喜剧”,可以同时运用,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而已。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4 月 24 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我国公开征集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任务标识发布。据国家航天
局消息,“天问系列”成为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天问一号”是其中第一次任务。这意味着,中国行星
探测已经形成整体概念,中国的目光已投向超越火星的更远行星。启动仪式透露,“天问一号”任务中的
火星车,即将启动全球征名。
“天问系列”成为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天问”取自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
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
无止境。以“揽星九天”为任务标识,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国际合作精神和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等多
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我国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
测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将深化中国人对火星乃至太阳系的科学认知。
(摘编自《“天问一号”今年将向火星进发》)
材料二:
自从航天技术问世以来,有潜力和基础的国家在太空探索方面都十分踊跃,对这种现象比较现实的解
释,是可以通过航天技术来发弹道导弹技术、军事情报和指挥能力、民用高技术产业等等,有效提升科学和
工业水平。
有人会问,美国宇航局公开了美国研发的三台火星漫游车获取的数据,为什么中国还要自己去发射一
台漫游车,为什么要迎难而上?
实际上,几乎没有哪个西方航天强国会把自己获取到的太空探索数据真正公开地展示给全世界研究者。如果我们到美国宇航局的网站上去寻找三台火星漫游车的探索成果,只能拿到一些零星数据,想要完整数
据包是没有入口的。美国宇航局虽然有公布一些炫酷的照片,但真正能够用来研究的数据,外界是很难拿
到的,必须通过某种机制的科研合作才能够拿到,最典型的是等价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独特数据和独特
能力来交换。
(摘编自《欧洲两次失利、印度日本观望中国为何坚持要做火星漫游车?》)
材料三: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于今年 7 月开启新的火星之旅,本周四,它终于官宣了此次出发
前往火星的新探测车名字“毅力号”。去年,NASA 举办了一场命名竞赛,邀请美国各地学生为这艘火星车命
名。弗吉尼亚州七年级学生亚历山大·马瑟最终摘得桂冠。马瑟表示,之前探测器都以人类所拥有的品质
如“好奇”“洞察”“机遇”来命名,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探索火星之路会遇到多少挫折,毅力将使我
们坚持到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负责科学任务的副局长托马斯.祖布琛指出,坚持不懈和好奇心是探索的
真谛。
据外媒报道,“毅力号”探测车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搜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曾经生活过的迹象,采取
样本以待未来送回地球,交给科学家分析。此外,它还会描绘火星的气候和地质特征,为人类未来登陆火
星做好铺垫。
据了解,“毅力号”将前往 Jezero 陨石坑,科学家们认为,数十亿年之前这一区域可能是一片河流三
角洲,具备宜居性。
(摘编自《美国新一代火星探测车正式命名为“毅力号”将前往 Jezero 陨石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发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和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中国对行星探测的目光已经投向更远。
B.想要获取西方航天大国有研究价值的大空探索数据是很难的,除非通过某种机制的科研合作,甚至用我
们自己独特的数据和能力来等价交换。
C.我国首次火星操测任务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是目前西方航
天大国都还没有能力解决的技术难题。
D.美国将于今年 7 月开启新的火星之旅,火星探测车已定名为“毅力号”。我国的“天问一号”今年也将
向火星进发,火星车名称尚未确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美两国都非常重视航天任务和航天器的命名,“天问”的命名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和对真理的追求,富有诗意和传统文化特色。
B.我国即将进行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汇聚了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精神和深空探测进人太空的能力等含义,
体现了中国的航天技术潜力和态度。
C.美国以前还曾发射过“好奇号”“洞察号”“机遇号”等火星探测器,它们主要执行搜索、采样等任务,
为人类未来可能向太空移民做好铺垫。
D.“毅力号”将前往 Jezero 陨石坑,是因为数十亿年之前这一区域可能是一片河流三角洲,具备宜居性,
可作人类登陆火星的最佳地点。
6.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火星探测任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4.C 5.D
6.①获取太空探索数据,深化中国人对火星乃至太阳系的科学认知;②通过发展航天技术来发展军事技术
能力、民用高技术产业等,有效提升科学和工业技术水平;③为未来登陆火星乃至移民太空做好铺垫。(每
点 1 分)
【解析】
4.C 项,“这是目前西方航天大国都还没有能力解决的技术难题”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说的是“我国计
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第一次”,三天任务的完
成是航天史上的第一次,不等于西方航天大国没有能力解决,选项曲解文本意思。故选 C。
5.D 项,“可作人类登陆火星的最佳地点”错误,这一判断于文无据。材料三最后一段只是说“‘毅力号’
将前往 Jezero 陨石坑,科学家们认为,数十亿年之前这一区域可能是一片河流三角洲,具备宜居性”,并没
有说“可作人类登陆火星的最佳地点”。故选D。
6.题干问的是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火星探测任务。材料二第二段说“为什么中国还要自己去发射一台漫游车,
为什么要迎难而上”,这提示了设题的区域,答案应该在上下文,如第一段“有潜力和基础的国家在太空探
索方面都十分踊跃,对这种现象比较现实的解释,是可以通过航天技术来发弹道导弹技术、军事情报和指挥
能力、民用高技术产业等等,有效提升科学和工业水平”,这说明我国开展火星探测任务是要通过发展航天
技术来发展军事技术能力、民用高技术产业等,有效提升科学和工业技术水平;如第三段“实际上,几乎
没有哪个西方航天强国会把自己获取到的太空探索数据真正公开地展示给全世界研究者。如果我们到美国
宇航局的网站上去寻找三台火星漫游车的探索成果,只能拿到一些零星数据,想要完整数据包是没有入口
的。美国宇航局虽然有公布一些炫酷的照片,但真正能够用来研究的数据,外界是很难拿到的,必须通过
某种机制的科研合作才能够拿到,最典型的是等价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独特数据和独特能力来交换”,由此可知,我国开展火星探测任务是要获取太空探索数据,深化中国人对火星乃至太阳系的科学认知。
除此之外,材料三中还提到“‘毅力号’探测车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搜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曾经生活过的
迹象,采取样本以待未来送回地球,交给科学家分析。此外,它还会描绘火星的气候和地质特征,为人类
未来登陆火星做好铺垫”,可见还要为未来登陆火星乃至移民太空做好铺垫。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街
沈从文
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
那里住着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
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是 5 个 10 个用绳子编成一连,背后一个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们的
腿,赶到别处去为军队搬运军火。他们为了“国家”应当忘了“妻子”。
大清早,各个人家从梦里醒来了。各个人家开了门,皆飞出一群鸡,跑出一些小猪。随后男女小孩子
出来站在门槛上撒尿,或蹲到门前撒尿。随后便是一个妇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尽头去提水。有狗
的人家,狗皆跟着主人身前身后摇着尾巴,也时时刻刻照规矩在人家墙基上抬起一只腿撒尿,又赶忙追到
主人前面去。这长街的早上并不寂寞。
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这一条街静静的像在午睡,什么地方柳树桐树上有新蝉单纯而又倦人的声音。
许多小小的屋里,湿而发霉的土地上,头发干枯脸儿瘦弱的孩子们,皆蹲在土地上或伏在母亲身边睡着了。
做母亲的全按照一个地方的风气,当街坐下,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织机,固定
在房角一柱上,一面伸出憔悴的手来,敏捷地把手中犬骨线板压着手织机的一-端,退着粗粗的棉线,一面
用一个棕叶刷子为孩子们拂着蚊蚋。带子成了,便用剪子修理那些边沿,等候每 5 天来一次的行贩,照行
贩所定的价钱,把已成的带子收去。
有时这些妇人把工作停顿下来,遥遥地谈着一切。最小的孩子饿哭了,就拉开衣的前襟,抓出枯瘪的
乳头,塞到那些小小的口里去。她们谈着手边的工作,谈着带子的价钱和棉纱的价钱,谈到麦子和盐,谈
到鸡的发瘟,猪的发瘟。
街上也常常有穿了红绸子大裤过身的女人,脸上抹胭脂擦粉,小小的髻子,光光的头发。到这时,小
孩子便大声喊着看新娘子。大家完全把工作放下,站到门前望着,望到看不见新娘子的背影时才重重地换
了一次呼吸,回到自己的工作凳子上去。长街在日里也仍然不寂寞。
街上有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寄来的。她们将听那些识字的人,念信内说到的一切。小孩子们同狗,也常常凑热闹,追随到那个人的家里去。但信中有时却说到
一个人死了的这类事,于是身为主人的妇人便伏在堂屋里哭泣,另外一些妇人便代为照料孩子,买豆腐,
买酒,买纸钱,于是不久大家都知道那家男人已死掉了。
街上到黄昏时节,常常有妇人手中拿了小小的笸箩,放了一些米,一个蛋,低低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
字,慢慢地从街这端走到另一端去。这是为不让小孩子夜哭发热,使他在家中安静的一种方法。长街上这
时节也不寂寞的。
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着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背了小孩子们到门前站定了
的女人们,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地唱着忧郁凄凉的歌,愉悦到心上的寂寞。
“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
远处山上全紫了,土城擂鼓起更了,低低的屋里,有小小油灯的光,可以画出屋中的一切轮廓,听到
筷子的声音,听到碗盏磕碰的声……但忽然间小孩子又哇地哭了。
爸爸没有回来。有些爸爸早已不在这世界上了,但并没有信来。有些临死时还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
托人带了信回来。得到信息哭了一整夜的妇人,到晚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人家
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的。
阴雨天的夜里,天上漆黑,街头无一个灯。狼在土城外山嘴上嚎着,用鼻子贴近地面,如一个人的哭
泣,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什么人家的孩子在梦里醒来,吓哭了,母亲便说:“莫哭,狼来了,
谁哭谁就被狼吃掉。”
卧在土城上高处木棚里老而残废的人,打着梆子。这里的人不需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
白半夜里醒来是什么时候。那梆子声音,只是告给长街上的人家,狼已爬进土城到长街,要他们小心一点
儿门户。
一到阴雨的夜里,这长街更不寂寞,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冬天若夜里落了雪,则早早
起身的人,开了门,便可看到狼的脚印,同糍粑一样印在雪里。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本文叙事按时间顺序,从第一天清早开始写到第二天早晨结束,这样安排便于表现女人们日复一日地处
于痛苦生活之中的情形。
B.文中写街上走过新媳妇、女人争着跑出来看信、唱“爸爸回来”的歌等内容表现了妇人失去丈夫后的孤
苦无依和艰辛生活中的乐观。
C.文中写孩子们见到女人烧纸钱的火光“也照例十分欢喜”,以不谙世事、无知孩童的欢天喜地,反衬了妇人们失去男人的无限悲哀。
D.本文以质朴的文字叙写街上普通人特别是女人自然真切的日常生活,在静静的叙述中呈现出淡淡的哀愁,
带给人们无言的哀戚。
8.文章结尾多次写到“狼”,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
9.文章第一段说长街“寂寞”,后文却写的是长街“不寂寞”,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
7.B
8.①表明长街夜晚的不寂寞,渲染悲凄阴森的气氛;②说明女人们生活的艰辛,与孩子相依为命的悲苦;③
象征世道混乱的土匪军阀,给百姓生活带来灾难。(每点 2 分)
9.①开头说长街“寂寞”,在于揭示长街“寂寞”的社会原因——土匪抓走成年男子,只剩下女人孩子,
同时奠定全文感伤的基调。②女人们承担思念丈夫与失去丈夫的痛苦,单独担起持家养子的重负,昼夜忙
碌,所以长街并“不寂寞”。③作者借“不寂寞”反衬“寂寞”,加重了感伤的色彩(使“寂寞”程度更重)。
(每点 2 分)
【解析】
7.B 项,“艰辛生活中的乐观”错。以长街的“不寂寞”反衬妇人们内心的寂寞、凄凉。故选 B。
8.本题,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多次写到“狼”的用意。从环境的角度来上看,“狼在土城外山嘴上
嚎着,用鼻子贴近地面,如一个人的哭泣,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表明长街夜晚的不寂寞,渲
染悲凄阴森的气氛;从人物形象的表现来看,结合“卧在土城上高处木棚里老而残废的人,打着梆子。这
里的人不需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白半夜里醒来是什么时候。那梆子声音,只是告给长街上
的人家,狼已爬进土城到长街,要他们小心一点儿门户”分析可知,野狼居然上街市,靠残废人打更防范,
烘托长街(男子远去,只剩老幼残妇)的萧条寂寞,说明女人们生活的艰辛,与孩子相依为命的悲苦;从一
个侧面控诉军阀混战(穷抓壮丁)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9.此题题目是“文章第一段说长街‘寂寞’,后文却写的是长街‘不寂寞’,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内
容简要分析”,属于向内挖掘的类型,答题时,注意观点明确,分析透彻。首先找出文中关于长街“寂寞”
和“不寂寞”的内容,然后从文章行为结构、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等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文章开头“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这里直接点出自己所写的对象“长街”,并赋予它应有
的情绪色彩“寂寞”,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奠定了全文的叙事、抒情基调。然后交代了长街上的成
年男人都被抓走,只剩下女人和孩子。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写了长街从早晨到夜晚的“热闹”(不寂寞):孩子们无知的吵闹和女人们辛勤的劳动,艰难维持生活、维系家庭的不完整的生活状态,使这条长长的街
看起来生机勃勃。然而背后却是无尽的悲哀、无尽的寂寞、无尽的思念。女人们想念丈夫,渴望再见到他
们。小城表面“热闹”其实寂寞的生活场景的刻画,反映了军阀混战下的人们的生活痛苦,表达了作者对
于没有了“男人”的妇人们的深切同情。根据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具体作答时要先点明自己的观点,
即不矛盾,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组织答案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
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
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
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谕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
爱之至,无异于己。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谕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
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
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
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
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
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
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
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
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
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
临/诛及三族/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
临/诛及三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丁忧,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袁昂极重亲情,从兄袁彖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为他着期服守丧。
B.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
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
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
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
【答案】
10.D 11.B 12.B
13.(1)袁昂悲号恸哭甚至哭到吐血,昏过去又苏醒过来,换上丧服,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守丧。
(2)我脱去布衣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
【解析】
10. “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是并列结构,排除 AB;“根本”“枝叶”也是并列结构,排除
C;故选 D。
11.B 项,“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错误。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考
核、升降,武官由兵部掌管,科举由礼部掌管。故选 B。
12.B 项,“因此”有误。文中没有提到王俭赏识袁昂的原因。故选 B。
13.(1)“绝”:断,这里指晕过去; “制服”:丧服;“庐”:名词作动词,建造房屋居住;“次”:旁边;“庐于墓次”:状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于墓次庐”,意思是:在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
(2)“释褐”:脱掉布衣,指做官;“期”:期望,料想;“全”:使动,使……保全;
【参考译文】
袁昂,陈郡阳夏人。他十五岁时,父亲袁抃去世。袁昂悲号恸哭甚至哭到吐血,昏过去又苏醒过来,
换上丧服,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守丧。后来,他和堂兄袁彖一同拜见堂叔司徒袁粲,袁粲对袁彖说:“袁
昂幼年丧父却能表现得这样,因此知道他以后会得到爵位名号是有原因的。”齐朝初年,起初做王俭镇军
府功曹史。王俭当时任京尹,曾经在后堂单独引见袁昂,对袁昂说:“你以后一定会位居于此。”多次升
迁后任秘书丞,黄门侍郎。后来他遇到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服未脱,堂兄袁彖去世。袁昂幼时父亲离世,
他被袁彖抚养长大,于是他为袁彖制期服服丧。有人觉得奇怪而问他,袁昂致信晓谕他说:“从父亲去世
以来三十多年了,从兄对我怜爱之极,无异于己出。此恩此爱,终身不忘。”服丧期满,袁昂被任命为右
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年,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独有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梁高祖亲
自写信晓谕他说:“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福,进则远离灾
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达,诛灭三族。”袁昂回信说:“拿别人的俸禄,
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视这个做法。”
之后建康城被平定,昂自缚其身到宫阙,高祖宽免他不再追问他的罪责了。天监二年,高祖任命袁昂为后
军临川王参军事。袁昂敬奉书函谢绝说:“臣是东国低贱之人,学问和品行无可取的地方,您推恩及罪人,
对于臣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恩泽,冒昧乞求辞谢。”高祖没有同意。六年,高祖征召他任吏部尚书,袁昂多
次上表辞让,被调任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在朐山打败魏军,高祖下诏命袁昂暂代皇帝
持节,前往犒劳军队。普通三年,袁昂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赐给鼓吹的仪仗,并赐护卫三十人。五
年,他进升为左光禄大夫,增护卫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袁昂去世,时年八十岁。当初,袁昂在临终时上
疏说,不愿接受官职追赠和谥号,并告诫儿子们不得为他立墓志铭。又说:“我脱去布衣去做官,不期望
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因此盖棺,无愧于乡人了。”朝廷给予谥号
穆正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逢故人
(唐)杜牧
年年不相见,相见却成悲。
教我泪如霰,嗟君发似丝。正伤携手处,况值落花时。
莫惜今宵醉,人间忽忽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上句言不见之久,下句叙相见之情;相见“成悲”看似反常却真实。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写诗人悲伤之态,又揭示诗人悲伤之由。
C.颈联进一步描述与故人相逢后的情景,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
D.尾联既是劝慰故人亦是自劝,珍惜相逢时美好时光,今宵不惜一醉方休。
15.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之“悲”有哪些。(6 分)
【答案】
14.C
15.①一别多年,不能相见的悲伤;②白发如丝,容颜已老的悲叹;③暮春时节,落花飘零的悲凉;④时
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哀。(每点 2 分)
【解析】
14. C 项,“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解读有误,结合诗歌颈联中的情感是悲伤而不是惊喜。故
选 C。
15.题目明确要求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之“悲”有哪些。认真阅读诗歌筛选整理即可。诗中“年年不相见,
相见却成悲”,写了分别后多年不见的悲伤;“教我泪如霰,嗟君发似丝”,采用互文,写了白发如丝不禁
泪如雨下,悲叹年华易逝容颜易老;“况值落花时” 时值暮春,写了落花飘零的一种伤春之悲;“莫惜今
宵醉,人间忽忽期”,悲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行路形象地论述了
积累的重要性。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角
度,对秦统治者残民自肥的行径作了有力抨击。
(3)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自问自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心志高远、
志趣高洁。
【答案】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解析】
解答时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跬、至、奢、念、尔”等字。
三、语言基础与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毛笔——“文房四宝”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文化的发展,毛笔被赋予很多 。
毛笔虽然是一种书写工具,但是它所衍生出来的毛笔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体现在
了“用笔之道”上。“用笔之道”便是“做人之道”,简单来讲,就是外柔内刚。毛笔的毛很软,蘸上墨后
则要写出力度,要 ,这就叫以柔克刚。毛笔的毛是个柔软的东西,写出来的字却很有风骨,这是中国
人的一种美学。把那么多柔软的毛集中在一起,体现了君子 的文化理念。每个人 可以提出不同
的意见,但是都朝着相同的目标努力前进,彼此尊重,形成合力。那么在我们书写的过程当中,就得把握
住中锋,用笔一定不散,这就是智慧的中华民族。
1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毛笔——‘文房四宝’之一”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吱——前面一个紧急刹车,我自行车的前轱辘差点顶住了那辆车的尾灯。
C.一首优美而真挚的小诗可能长久地波动人们的心弦——只要人们的心中还存有诗意。
D.“娘娘!”——这种叫法,是我们地方上对年龄长于自己母亲的女人的昵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内涵 入木三分 和而不同 都
B.内含 入木三分 和而不同 虽然
C.内涵 大笔如椽 同而不和 都
D.内含 大笔如椽 同而不和 虽然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那么我们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就得把握住中锋,用笔一定不散,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智慧。
B.所以在我们书写的过程当中,就得把握住中锋,用笔一定不散,这就是智慧的中华民族。
C.那么我们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就得把握住中锋,用笔一定不能让它散,这就是智慧的中华民族。
D.所以我们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就得把握住中锋,用笔一定不能让它散,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智慧。
【答案】
17.D 18.A 19.D
【解析】17.“毛笔”属于“文房四宝”之一,题干中的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A 项,前面说“你”,后面说
“鲁贵”,转变话题;B 项,声音的延长;C 项,强调被引出的下文。D 项,“这种叫法……昵称”对“娘
娘”的解释说明。故选 D。
18.内涵:一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二指内在的涵养。强调逻
辑外延。内含: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内容;含蓄。偏客观内在。结合“毛笔被赋予很多”分析,
选用“内涵”。入木三分:书法极有笔力,也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深刻。大笔如椽:记录大事的手
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辞。结合“毛笔”“力度”分析,主要讲书法有笔力等,选用“入木三分”。和而
不同:和睦相处,不盲目苟同。同而不和:惯于迎合别人,但内心不抱友善的态度。结合“把那么多柔软
的毛集中在一起”分析,体现的是“和而不同”观念。都:起强调作用。虽然: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
乙事并不因此成立。用在上半句,表示让步,下半句说出正面意思,常用“可是”“但是”“却是”等词
呼应。结合“每个人”“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分析,此处主要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提不提的意见,选用
“都”。故选A。
19.根据句意“都朝着相同的目标努力前进,彼此尊重,形成合力”“在我们书写的过程当中”分析,应
为因果关系,排除 A 项、C 项。B 项,滥用介词主语残缺,“这”指代用笔的方法,与“中华民族”搭配
不当。故选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6 分)
有关研究表明,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适度饮用咖啡,如每天喝 2—4 杯,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喝咖啡
除了提高预期寿命外,①________,如经常喝咖啡的人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肝癌的几率就相对较小。不
仅如此,运动营养专家认为,②_____。在健身之前半小时喝一杯咖啡,能帮助人们在运动中维持专注力,
提高运动耐力,有利于运动健身。③___?《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中建议的标准是:健康成年人每
天摄入不超过 210—400 毫克咖啡因即可。
【答案】
①还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②喝咖啡对运动还有促进作用 ③每天喝咖啡的标准是多少呢
【解析】
第一处根据“喝咖啡除了提高预期寿命外”,填入喝咖啡的作用,即“还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第二处
根据“不仅如此,运动营养专家认为”,填入喝咖啡对运动的作用,即“喝咖啡对运动还有促进作用”;第
三处根据“《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中建议的标准是: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不超过 210—400 毫克咖
啡因即可”,填入每天喝多少咖啡,即“每天喝咖啡的标准是多少呢”。注意字数限制。21.请对下面的文段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字。(5 分)
2020 年 3 月,上海市各影院积极组织复工前防疫演练,以最佳状态面向观众,为观众创造安全、安心
的观影环境。为复工,各影院工作人员已经准备了许久。据浦东的一位影院经理回想,他们从疫情发生以
来启动各项防疫措施,当时甚至没想到电影院会关门。疫情严重的春节期间,也想着复工应该是很快的事
情,为了保证节后开业,影院顶着高价抢购口罩、消毒液和体温枪。各区主管部门、各院线、行业协会目
前也在加强指导和巡查,密切关注电影院疫情防控及复工经营情况。
【答案】
2020 年 3 月上海影院积极组织复工防疫演练。有影院自疫情发生便准备防疫措施。各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电
影院疫情防控及复工经营情况。
【解析】
这是一段新闻类材料,通过对文段的阅读及理解,可以分析出文段一共说了三层意思:第一层也就是第一
句话,此句概括性极强,是总起句,其意思是说“2020 年 3 月,上海各影院为复影作防疫演练”;第二层是
第二、三句话,属于事实典例,举例说明防疫演练的一些具体做法;第三层是最后一句话,是说与影院相
关联的其他部门为此采取的措施。划分好文段的层次,然后提炼各层的要点,再分别连缀成单句即可。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9 年 6 月 6 日下午,南京 33 路公交车上人多拥挤,一名男性乘客上车时大喊被门夹了。驾驶员王师傅
道歉后,没想到男子一路都在责骂。为了乘客的安全,王师傅一直克制更没想到的是,几站后,一名中学生给
王师傅递来一张小纸条……
王师傅称,他至今还保留着这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爷爷,您是好司机,赞!!!”
王师傅说:“拿到纸条我感到心里暖暖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后来,调取车上监控发现,当时只是人多拥挤,车门并没有夹到这名男子。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理智中学”)同学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
有我”,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例文】
关于“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有我”倡议书
全校学生朋友们:大家好!
鲁迅先生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细细品味这话,或许你会陷入沉思。诚然,
你曾感叹过人间的冷漠,但我肯定,你也曾被这个世界温暖的爱过。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些来自陌生人的温暖驱走寒冷,让坚固的心灵有那么一丝生动。经济在不断
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精神上呢?“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拜金,认
为金钱是一切,有钱能使鬼推磨。其中这种心灵的扭曲可以理解,一味穷过,所以不想再穷!只是经济高
速发展的代价却是心与心的距离渐渐遥远。来自陌生人的感动或许能成为一剂良药,这种平凡的感动背后
所能够感受到的是那颗真挚而又贴近的心。
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买票要证,上网要证,住店旅游要证。宝岛台湾,仅一海峡之隔,
我们却发现基本不需要出示证件。这不仅仅是制度的宽松,更是心与心之间的靠近。据我所知,台湾的医
患关系相当融洽。这些鲜明的对比的背后,是一群陌生人的功劳——义工。陌生人一种每个人都在扮演的
角色。温暖的发送者与承担者。温暖就像是知识,我和你分享,我们就能够得到双倍的感动。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今社会所需的正是良言的温暖。北京地铁站口有人倒下,行人
却无动于衷,最重要的是宝贵的救援时间也就过去了,可以说正是陌生人的冷漠加剧了社会的不正之风气。
我又不认识他,他摔倒了关我什么事。正是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样的心态,
导致社会人与人的冷漠。
用温暖去感化心灵,用温暖去唤醒良知,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让原本纯洁变得浑浊,我们无从知
晓。但重要的是现在,现在我们需要陌生人的温暖——一种融化心灵坚冰的温暖。
用温暖去坚定信念,用温暖去开创共同美好的未来。享受、珍惜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学生朋友们,让我们信守倡议,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坚持自尊、自律、自强,努力弘扬社会文
明,自觉远离冷漠,追求温暖、健康的新生活,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倡议人:陈小小
xx 年 x 月 x 日
【审题】
材料主要讲南京 33 路公交车上人多拥挤,一名男性乘客上车时大喊被门夹了。驾驶员王师傅道歉后,没想
到男子一路都在责骂。一名中学生给王师傅递来一张小纸条,安慰王师傅。后来发现车门并没有夹到这名
男子。引发人们的思考。写作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须符合倡议书的格式要求。如:标题可以为“关于……
的倡议书”;下面第一行为称呼语,要顶格写;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结尾要有署名和日期等。二是从内容
看,要以“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有我”为主题,同时结合材料内容体现对事件的“认识与思考”,并且针对如何“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有我”提出希望与建议。
【参考立意】常怀一颗温暖、善良的心;宽容与理解;将心比心,多一点理解;放宽心态,生活就会多些
平和与快乐;做一个宽容、善良的人;社会文明建设靠大家等。
常怀感恩之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