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语文 10 月模拟评估卷(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按照高标准建设的要求,聚焦全国百强镇提档(dǎng)进位,深入推进织里镇国家新型城镇(zhèn)化、
标准化试点,加快童装上市企业园等项目建设。
B.热气氤(yīng)氲的米线、汁水四溢的灌汤包……一名主播在镜头前大块朵颐,这就是“吃播”。但火
爆的“吃播”背后,也存在着不容小觑(qù)的浪费现象。
C.邱锦仙根据经验,提出使用由淀粉糨糊和化学糨糊混(hùn)合起来的混合糨糊进行修补,这样既能保
证合适的黏(nián)度,又不会留下糨糊的痕迹。
D.《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的家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浓缩了其一生修生养性的哲理思考,也
表达了对儿子的谆(zhūn)谆教诲(huì)与深厚期望。
【答案】C
【解析】
A 项,“档”注音错误,应该读“dàng”。B 项,“氤”注音错误,应该读“yīn”,“大块朵颐”的“块”
应该写作“快”。D 项,“修生养性”的“生”应该写作“身”。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甲]“九•一八”事变后,在民众的愤怒面前,尴尬的中国外交官陷入了举步维艰、如履薄冰、右为难
的境地。民众反对谈判,外交官却又必须运用外交手段。首当其冲的是向当时的国际组织——国联陈述中
国发生的一切,向国联提出中国的抗议,从而希望四联能够出西干涉。[乙]但是,他们面对的却是咄咄逼
人,随心所欲甚至不把国联放在眼里的日本;面对的是国联中各有利益考虑,备有心思盘算的西方到强。
更重要的是,他们身后站立的是一个孱弱无力的政府,一个内乱不休的国家。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的外
交官们的确有他们的苦衷,要与民众真正有所沟通,何其艰难。
中国外交无所作为,指望国际干预终成泡影。中国民众特别是南京的大学生们愤怒了! [丙]他们冲向
外交部,冲向那位“该死”的“他”——外交部长王正廷。“部长被打” ,这是 1931 年《时代》报道外
交部长王正廷被打一事的标题。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当其冲 B.咄咄逼人 C.从而 D.孱弱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 B.乙 C.丙【答案】2.A 3.B
【解析】
2.A 项,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选文将其理解为“首先、最先做某事”,使用错误。B 项,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C 项,从而:表示结果或
进一步的行动。D 项,孱弱:懦弱。故选 A。
3.B 项,“他们面对的却是咄咄逼人,随心所欲甚至不把国联放在眼里的日本;面对的是国联中各有利益
考虑”,逗号,分号使用错误,逗号改顿号,分号改为逗号,即“但是,他们面对的却是咄咄逼人、随心所
欲甚至不把国联放在眼里的日本,面对的是国联中各有利益考虑,备有心思盘算的西方到强”。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为了使紫砂壶更方便于拿取和携带,苏东坡将壶把加长提高,增强了紫砂壶的空间造型之美妙与视觉张
力之气派,从而诞生了紫砂壶的经典款式“东坡提梁壶”。
B.冯友兰的哲学思考与抗战实践结合紧密,表现出较强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对中华民族的哲学
智慧、对造就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充满信心。
C.部分教学软件虽然具有全员摄像的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要求学生打开摄像头,但学生到底看的
是不是教学界面依然难以知晓,所以观看率不等于学习率。
D.该通知不仅聚焦了塑料制品的使用环节,还关注了生产、回收、处置等环节,体现出对塑料制品全生命
周期管理的系统性,有利于形成治理塑料污染的长效机制。
【答案】D
【解析】
A 项,动宾不搭配。“增强”与“美妙”和“气派”动宾不搭配,可将“增强”改为“彰显”。B 项,结构
混乱。该句前面的主语部分是“冯友兰的哲学思考与抗战实践结合紧密”,而后面“对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
对造就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充满信心”的主语应该是冯友兰,故可在第一个“对”前加“他”,
指代“冯友兰”。C 项,语序不当。这个句子前面的主语是“教学软件”,后面的主语是“学生”,前后主语
不同,那么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故将“虽然”放到“部分教学软件”之前。故选 D。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字。(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声响全无是死,不是静;所以但丁说,在地狱里,连太阳都是静悄悄的。寂
静可以说是听觉方面的透明状态,正好像空明可以说是视觉方面的静穆。______________,比如使道德家
听见了良心的微语,使诗人们听见了幕色移动的潜息或青草萌芽的幽响。你愈听得见喧,________________。唯其人类如此善闹,所以人类相聚而寂不作声,反欠自然。例如开会前的五分钟静默,
又如亲人好友,久别重逢,执手无言。这种寂静像怀着胎,充满了未发出的声音的隐动。
【答案】寂静并非声响全无 寂静能使人听见平常听不到的声息 你愈听不清声音
【解析】
第一空,后文“声响全无是死,不是静”是对前文的解释,故前文应填写“寂静并非声响全无”;第二空,
由前文“寂静可以说是……”可知,本空主语为“寂静”,后文“比如……”是举例子,是对第二空的解释
说明,由“使道德家听见了良心的微语,使诗人们听见了幕色移动的潜息或青草萌芽的幽响”可知,此处
应填写“寂静能使人听见平常听不到的声息”;第三空,由前文“你愈听得见喧”可知,此处句式为“你
愈……”,由“例如开会前的五分钟静默,又如亲人好友,久别重逢,执手无言”和“这种寂静像怀着胎,
充满了未发出的声音的隐动”可知,越是安静越能听到声音,结合句式故此处填写“你愈听不清声音”。
6.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题目。(6 分)
(1)为图 1 或图 2 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 10 个字。选择图 ,标题:
(2)分别简要分析图 1、图 2 的创意。
图 1:
图 2:
【答案】(1)1 休想出来(或:2 防控疫情,反对聚集)
(2)图 1:由拿着注射器无死角防疫、抗“疫”的医生组成特殊的华容道,禁止病毒通行,再用“禁止通
过”四字点明主题。简洁凝练,号召有力。图 2:用戴口罩、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风雪中垂钓的图片,搭配柳宗元《江雪》一诗的内容,并将
题目改为“防疫”,再加上反对聚集的标志,表明了疫情当前,推崇独处反对聚集的主题。
【解析】
(1)答题时要审清题干要求“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准确把握画面内容,能看出图片 1 中的人物是医
生,拿着注射器。上方第一行中间的图形代表病毒。图片 2 中主体对象是坐在船上垂钓的人,戴着斗笠穿
着蓑衣,一下便可想到柳宗元《江雪》一诗。理解图片寓意,并用文字简明、准确地拟写标题。注意字数
要求“不超过 10 个字”。
(2)解答此题,一要观察全面,不可遗漏画面的信息,如图 2 中配有禁止符号的“聚”;二要准确理解画
面的寓意,如图 1“华容道”的新旧含义。理解“华容道“禁止”“通过”等词语的字面意思,以及深层含
义。熟悉华容道相关的故事:据《资治通鉴》注释中说“从此道可至华容也”。华容道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
地名,相传当年曹操曾经败走此地。由于当时的华容道是一片沼泽,所以曹操大军要割草填地,不少士兵
更惨被活埋,惨烈非常。在今天,华容道是一个和历史有关系的益智游戏。
二、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小题。(10 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农业、畜牧业等生产发展过程中,长期观察天文、气象与农业生产生
活的智慧结晶,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都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反映季节变化的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降水及与水的凝聚物相关的有雨水、
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物候和农作物生长状况的有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
二十四节气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部分长江流城的特定地理气候与农耕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只有这个
纬度的地区才有四季分明的气象条件,并且这循环往复的自然天象、物候是可以被人重复观察并记录的;
中国人强调要不误农时,人们只有长期定居在一个特定的地区,才有可能不断地观察和积累与其生产、生
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物候现象,来更好地指导生产,而华夏民族很早便进入了较发达的农耕文明社会。
(摘编自刘迎秋《说说二十四节气》,《文史知识》)
材料二
当下,人们对节气的认知逐渐淡薄是有原因的。中国长期以农立国,人们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农业生产
来认识和利用节气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农业生产,进入第二、第三产业。这
些产业依赖更精细的时间制度,和季节、时令转变的关系相对疏离。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认为时间的变化是阴阳互相作用的结果,人在天地间要循
时而动,顺应阴阳变化,促成阴阳调和。因此,天象、物候、人事就被统一组织到一个严密的时间秩序中,
时间就被划分为依次出现的不同段落。每个段落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属性,成为国家政令和社会成员活
动的根本依据,要求人的活动和时间特性保持高度一致。近代以来,西方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宇宙观逐
渐取代了中国传统宇宙观。
此外,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公元纪年代替了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的传统历法,成为官方历法。
(摘编自张勃《二十四节气及其保护》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虽有减弱,却始终在延续。无论清明的踏青、扫墓,还是冬至的团聚、
祭祀,都在提醒人们在繁忙工作之余,应有适当的舒缓与休憩,适时地关注家人、朋友以及更宽广的世界。
一些地方性浓郁的传统节令仪式,则是人与自然神灵的交流过程,以顺应四季有序,万物有时。北京一些
医院开创性地推出“三伏贴”“三九贴”,这种治疗方式的时间依据正是夏至和冬至这两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这种长期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发挥影响的特征,同相关学术界及社会上大都把非遗与“濒
危性”直接对应起来的认识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但这恰恰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内涵,即一种
传统文化究竟能否被看作“非遗”,能否列入代表名录,同它是否处于濒危状态并没有必然联系;最关键的,
反而是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活态传承:它必须是一种活着的遗产,与活着的人的生活实践密不可分。
(摘编自《每个人都是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人》,《参考消息》
7.下列对材料中“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二十四节气是在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一种时间制度,它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流
域的季节特征和鲜明的气象条件为基础而确立的。
B.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得益于合适的自然环境和发达的农业文明,更离不开人为的划分,它需要人们在长期
生产实践中观察和积累相关的自然物候现象。
C.二十四节气把时间的流转直接和自然的变化规律关联,每个节气都有特定的文化含义,随着现代社会城
市化进程加快,这些含义离人们生活越来越远。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文化独特的遗产,虽随社会变迁影响力趋于减弱,但仍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
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获得国际认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二十四节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生产和时间之间的联系,但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对
时间精细度有更高的要求,节气与社会逐渐走向疏离。B.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蕴含在节气文化中,认为应将时间设置成不同节气,人们要依据节气而动,顺应阴阳
变化,这与西方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观念不同。
C.“三伏贴”“三九贴”的推出,说明我们在延续节气传统的基础上,也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再创造”,
以便让它更好地融入当下生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D.在评判二十四节气这类传统文化是否属于“非遗”时,不能将之与濒危性直接联系起来,而应关注它在
现实生活中的活态性,它必须回归日常生活和生产。
9.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二十四节气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4 分)
(1)传统社会:
(2)现代社会:
【答案】7.C 8.B
9.(1)传统社会:①作为官方历法的一部分,用以记录时间。②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依据,方便人们
掌握农事经验,指导农业生产。③作为国家政令和社会成员活动的根本依据,指导社会生活。(答出两点 4
分,每点 1 分)
(2)现代社会:①提醒人们劳逸结合,适时关注家人、朋友和更宽广的世界。②推动人与自然神灵的交流,
以顺应自然万物的时序。③催生新的治疗方式。(答出两点 4 分,每点 1 分)
【解析】
7.A 项,扩大范围,“长江流域的季节特征”错。材料一第二段是“部分长江流域”,而非“长江流域”。B
项,曲解文意。“得益于合适的自然环境和发达的农业文明,更离不开人为的划分”错。作为二十四节气
形成的三个原因,“合适的自然环境”“发达的农业文明”“人为的划分”是并列关系,不存在主次关系,
但是该选项说的是“更离不开人为的划分”。D 项,强加因果,“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获
得国际认可”。材料一只是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农业、畜牧业等生产发展过程中,长期观察
天文、气象与农业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可见,并没有说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获得国际认是因
为选项说的内容,这前后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故选 C。
8.B 项,曲解文意,“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蕴含在节气文化中,认为应将时间设置成不同节气”错。根据材
料二第二段“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认为时间的变化是阴阳互相作用的结果,人在天
地间要循时而动,顺应阴阳变化,促成阴阳调和”可知,“将时间设置成不同节气”并非中国传统宇宙观
的内容。故选 B。
9.材料一、材料二主要谈的是二十四节气对传统社会的影响。根据“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公元纪年代替了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的传统历法,成为官方历法”概括为:二十四节气作为官方历法的一部分,用以记录
时间。根据“二十四节气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部分长江流城的特定地理气候与农耕文明相结合的产
物”“人们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农业生产来认识和利用节气的”概括为:二十四节气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时
间依据,方便人们掌握农事经验,指导农业生产。根据“每个段落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属性,成为国家
政令和社会成员活动的根本依据,要求人的活动和时间特性保持高度一致”概括为:二十四节气作为国家
政令和社会成员活动的根本依据,指导社会生活。材料三则主要说的是二十四节气对现代社会的作用。根
据“无论清明的踏青、扫墓,还是冬至的团聚、祭祀,都在提醒人们在繁忙工作之余,应有适当的舒缓与
休憩,适时地关注家人、朋友以及更宽广的世界”概括为:二十四节气提醒人们劳逸结合,适时关注家人、
朋友和更宽广的世界。根据“一些地方性浓郁的传统节令仪式,则是人与自然神灵的交流过程,以顺应四
季有序,万物有时”概括为:二十四节气推动人与自然神灵的交流,以顺应自然万物的时序。根据“一些
地方性浓郁的传统节令仪式万物有时。北京一些医院开创性地推出“三伏贴”“三九贴”,这种治疗方式的
时间依据正是夏至和冬至这两个节气”概括为:二十四节气催生新的治疗方式。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0-13 题。(20 分)
取钱
老舍
我告诉你,二哥,中国人是伟大的。就拿银行说吧,二哥,中国最小的银行也比外国的好,不冤你。
那年我上外国,我亲眼见,洋鬼子再学一百年也赶不上中国人。洋鬼子不够派。好比这么说吧,二哥,
我在外国拿着张十镑钱的支票去兑现钱。一进银行的门,就是柜台,柜台上没有亮亮的黄铜栏杆,也没有
大小的铜牌。二哥你看,这和油盐店有什么分别?不够派儿。再说人吧,柜台里站着好几个,都那么光梳
头,净洗脸的,脸上还笑着;这多下贱!把支票交给他们谁也行,谁也是先问你早安或午安;太不够派儿
了!拿过支票就那么看一眼,紧跟着就问:“怎么拿?先生!”还是笑着。哪道买卖人呢?!叫“先生”
还不够,必得还笑,洋鬼子脾气!我就说了,二哥:“四个一镑的单张,五镑的一张,一镑零的;零的要
票子和钱两样。”要按理说,二哥,十镑钱要这一套罗哩罗嗦,你讨厌不,假若哥你是银行的伙计?你猜
怎么样,二哥,洋鬼子笑得更下贱了,好像这样麻烦是应当应分。喝,登时从柜台下面抽出簿子来,刷刷
的就写:写完,又一伸手,钱是钱,票子是票子,没有一眨眼的工夫,都给我数出来了;紧跟着便是:“请
点一点,先生!”又是一个“先生”,下贱,不懂得买卖规矩!点完了钱,我反倒愣住了,好像忘了点什么。
对了,我并没忘了什么,是奇怪洋鬼子干事——况且是堂堂的大银行——为什么这样快?赶丧哪?真他妈
的!
二哥,还是中国的银行,多么有派儿!我不是说昨几个去取钱吗?早八点就去了,因为现在天儿热,银行八点就开门;抓个早儿,省得大晌午的劳动人家,不是吗?到了银行,人家真开了门,我就心里说,
二哥:大热的天,说什么时候开门就什么时候开门,真叫不容易。其实人家要愣不开一天,不是谁也管不
了吗?一边赞叹,我一边就往里走。喝,大电扇忽忽的吹着,人家已经都各按部位坐得稳稳当当,吸着烟
卷,按着铃要茶水,太好了,活像一群皇上,太够派儿了。我就过去了,极慢的把支票放在柜台上。没人
搭理我,当然的。有一位看了我一眼,我很高兴;大热的天,看我一眼,不容易。二哥,我一过去就预备
好了:先用左腿金鸡独立的站着,为是站乏了好换腿。左腿立了有十分钟,我很高兴我的腿确是有了劲。
支持到十二分钟不能不换腿了,于是就来个右金鸡独立。右腿也不弱,我更高兴了,嗨,爽性来个猴啃桃
吧,我就头朝下,顺着柜台倒站了几分钟。
翻过身来,大家还没动静,我又翻了十来个跟头,打了些旋风脚,补上了两套拳。拳练完了,我出了
点汗,很痛快。又站了会儿,一边喘气,一边欣赏大家的派头——真稳!很想给他们喝个彩。八点四十分,
过来一位,脸上要下雨,眉毛上满是黑云,看了我一眼,我很难过,大热的天,来给人家添麻烦。他看了
支票一眼,又看了我一眼,好像断定我和支票像亲哥儿俩不像。我很想把脑门子上签个字。他连大气没出
把支票拿了走,扔给我一面小铜牌。我直说:“不忙,不忙!今天要不合适,我明天再来;明天立秋。”
我是真怕把他气死,大热的天。他还是没理我,真够派儿,使我肃然起敬!
拿着铜牌,我坐在椅子上,往放钱的那边看了一下。放钱的先生——一位像屈原的中年人——刚按铃
要鸡丝面。我一想:工友传达到厨房,厨子还得上街买鸡,凑巧了鸡也许还没长成个儿;即使顺当的买着
鸡,面也许还没磨好,说不定,这碗鸡丝面得等三天三夜。放钱的先生当然在吃面之前决不会放钱;大热
的天, 腹里没食怎能办事。我觉得太对不起人了,二哥!心中一懊悔,我有点发困,靠着椅子就睡了。睡
得挺好,没蚊子也没臭虫,到底是银行里!一闭眼就睡了五十多分钟;我的身体,二哥,是不错了!吃得
饱,睡得着!
大概有十点左右吧,鸡丝面来了!我偷偷地看人家吃面。他吃得可不慢。我觉得对不起人。为兑我这
张支票再逼得人家噎死,不人道!二哥,咱们都是善心人哪。他吃完了面,按铃要手巾把,然后点上火纸,
咕噜开小水烟袋。这时候,二哥。等取钱的已有了六七位,我们彼此对看,眼中都带出对不起人的神气。
十点半,放钱的先生立起来伸了伸腰。然后捧着小水烟袋和同事的低声闲谈起来。十一点半,他居然拿起
笔来写账,看支票。我直要过去劝告他不必着急。大热的天,为几个取钱的得点病才合不着。到十二点,
我决定回家,明天再来。我刚要走,放钱的先生喊:“一号!”
我真不愿过去,这个人使我失望!才等了四点钟就放钱,派儿不到家!可是,他到底没使我失望。我
一过去,他没说什么,只指了指支票的背面,原来我忘了在背后签字,他没等我拔下自来水笔来,说了句:
“明天再说吧。”这才是我所希望的!本来吗,人家是一点关门;我补签上字,再等四点钟,不就是下午四点了吗,大热的天,二哥,人家能到时候不关门?我收起支票来,想说几句极合适的客气话,可是他喊
了“二号”;我不能再耽误人家的工夫,决定回家好好的写封道歉的信!二哥,你得开开眼去,太够派儿!
(载一九三四年十月一日《论语》第五十期,有删节)
10.简析文章第二段划线句“取钱”的细节。(4 分)
11.“八点”“八点四十”“十点左右”等表示时间的词在文中不断出现,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 分)
12.多种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试举例分析。(6 分)
13.文章写了“我”取钱的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 分)
【答案】
10.用动作描写,通过“抽”“写”“神”“数”等动作,表现了外国银行职员熟练迅速的高效率;用语
言描写,通过“请”“先生”等语言,表现他们对顾客的礼貌热情。
11.①时间词前后照应,表明时间推移、事件推进;②时间词连缀情节,形成一条线索,使行文思路更加
顺畅清晰;③说明“我”等待时间的漫长;④让读者产生等待的焦急的心理;⑤突出当时国内银行工作效
率的低下。(每点 1 分,答出 4 点 4 分)
12.①同样是取钱,外国银行和国内银行的做法截然不同,鲜明的对照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产生了讽刺幽
默的效果。②“我”眼见的事实与“我”的评断形成了的巨大的冲突,由此产生的喜剧效果。③“我”用
支票换铜牌时等待的过程中,左右脚独立、倒立、打拳等动作描写,运用的夸张的手法,与所处的情境极
不协调,这种荒诞离奇的处理增加幽默感。④通篇运用反语,比如外国银行工作人员的热情敬业被说成“下
贱”,对国内银行的拖拉反倒是不停的赞美,该表扬的批评,该批评的表扬,既讽刺又幽默。⑤“有派
儿”“够派儿”等同一意思的句子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写出三点即可,每点 2 分)
13.①描写国内国外银行的不同环境、工作人员的不同态度,通过重实用与重排场、热情服务与冷漠怠慢
的对比,批判国内银行的傲慢、落后、低效。(或“描写‘我’在国内国外银行的不同遭遇,通过取钱速度
的快慢对比,批判国内银行的傲慢、落后、低效”)②描写“我”对国内国外银行的不同评价,突出“我”
言行的荒唐,嘲讽“我”的愚昧。③以“我”的言行及国内银行的做法,折射旧中国的现状,批判部分人
落后的思想以及以银行业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变化的缓慢。(每点 2 分)
【解析】
10.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
解句意。(3)指出手法,分析句子。(4)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
和作用。
“抽出”“刷刷的就写”“写完,又一伸手”“数出来”运用动作描写,再加上“登时”副词的使用,表现了外国银行职员熟练迅速的高效率;“请点一点,先生!”是语言描写,“请”“先生”等敬辞的使用,
表现了国外银行工作人员对顾客的礼貌热情。
11.此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分析句子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
解句意。(2)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从环境、读者效果、情节、主旨等角度
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内容上,“八点”“八点四十”“十点左右”“十一点半”“到十二点,我决定回
家,明天再来”写出了“我”取钱时时间的推移,说明“我”等待时间的漫长;情节上,由“早八点就去
了”“大概有十点左右吧,鸡丝面来了!我偷偷地看人家吃面”“八点四十分,过来一位,脸上要下雨,
眉毛上满是黑云,看了我一眼,我很难过,大热的天,来给人家添麻烦”可知,这些表时间的词,逐步交
代了故事的发展情况,连缀情节,构成了行文线索。效果上,“我”为了取钱,从早八点等到十二点,腿
都站酸了,拳都打完了,钱却没取到,只感觉到了时间的推移,让读者产生等待的焦急的心理,突出当时
国内银行工作效率的低下。
1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风格的能力。鉴赏作品语言是高考阅读题中常见的考点。要解答好此类题,
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度,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指出特点+结合文本分析+作用。第 2 段写外国银行效
率高、工作人员态度好,5-7 段写在中国银行等了一晌,却没有取到钱,对比鲜明,产生了讽刺幽默的效果。
第一段说“二哥,中国人是伟大的。就拿银行说吧,二哥,中国最小的银行也比外国的好,不冤你”,下文
却说“大电扇忽忽的吹着,人家已经都各按部位坐得稳稳当当,吸着烟卷,按着铃要茶水,太好了,活像
一群皇上,太够派儿了”“他连大气没出把支票拿了走,扔给我一面小铜牌”“十点半,放钱的先生立起
来伸了伸腰。然后捧着小水烟袋和同事的低声闲谈起来。十一点半,他居然拿起笔来写账,看支票”,“我”
眼见的事实与“我”的评断形成了的巨大的冲突,由此产生的喜剧效果。夸张手法的运用:“二哥,我一
过去就预备好了:先用左腿金鸡独立的站着,为是站乏了好换腿。左腿立了有十分钟,我很高兴我的腿确
是有了劲。支持到十二分钟不能不换腿了,于是就来个右金鸡独立。右腿也不弱,我更高兴了,嗨,爽性
来个猴啃桃吧,我就头朝下,顺着柜台倒站了几分钟”运用夸张的动作描写,写“我”在等待取钱过程中
百无聊赖,只好在银行里金鸡独立、猴啃桃,这种荒诞离奇的处理增加幽默感。反语手法:“还是笑着。
哪道买卖人呢?!叫‘先生’还不够,必得还笑,洋鬼子脾气”“又是一个‘先生’,下贱,不懂得买卖规
矩”写“我”面对外国银行工作人员的热情敬业的态度;“抓个早儿,省得大晌午的劳动人家”“大热的
天,说什么时候开门就什么时候开门,真叫不容易”“一边赞叹,我一边就往里走”“又站了会儿,一边
喘气,一边欣赏大家的派头——真稳!很想给他们喝个彩”等句子写“我”在中国银行取钱的过程,对国
内银行的拖拉反倒是不停的赞美,该表扬的批评,该批评的表扬,既讽刺又幽默。同一意思的句子重复多
次:“真够派儿”“太够派儿”这类讽刺语句多次出现,表达对国内银行拖拉、不作为的讽刺,产生喜剧效果。
13.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和把握主旨的能力。文本主题需要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情节发展,把握时
代背景和环境描写,理解小说标题和整体思想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要扣住“我”取钱的过程分析文本主
旨。①国外:“一进银行的门,就是柜台,柜台上没有亮亮的黄铜栏杆,也没有大小的铜牌。二哥你看,
这和油盐店有什么分别?不够派儿。再说人吧,柜台里站着好几个,都那么光梳头,净洗脸的,脸上还笑
着”“喝,登时从柜台下面抽出簿子来,刷刷的就写:写完,又一伸手,钱是钱,票子是票子,没有一眨
眼的工夫,都给我数出来了;紧跟着便是:‘请点一点,先生!’”;国内“喝,大电扇忽忽的吹着,人家
已经都各按部位坐得稳稳当当,吸着烟卷,按着铃要茶水,太好了,活像一群皇上,太够派儿了”“我一
过去,他没说什么,只指了指支票的背面,原来我忘了在背后签字,他没等我拔下自来水笔来,说了句:‘明
天再说吧’”,两相对比,批判国内银行的傲慢、落后、低效。②我的评价:国外——“还是笑着。哪道买
卖人呢?!叫‘先生’还不够,必得还笑,洋鬼子脾气”“太不够派儿了”“又是一个‘先生’,下贱,不
懂得买卖规矩”;国内——“大热的天,说什么时候开门就什么时候开门,真叫不容易”“一边赞叹,我一
边就往里走”“真够派儿,使我肃然起敬”,通过“我”的言行,突出“我”言行的荒唐,嘲讽“我”的愚
昧。③对重实用与重排场、热情服务的外国银行不认同,却赞成冷漠怠慢、没有效率的国内银行,从而折
射处旧中国的现状,批判部分人落后的思想以及以银行业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变化的缓慢。
三、古诗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答罗整庵少宰书(节选)
(明)王阳明
某顿首启:昨承教及《大学》,拨舟匆匆,未能奉答。晓来江行稍暇,复取手教而读之。恐至赣后人事
复纷沓,先具其略以请。
来教云;“见道固难,而体道尤难。道诚未易明,而学诚不可不讲:恐未可安于所见而遂以为极则
也。”
幸甚幸甚!何以得闻斯言乎?其敢自以为极则而安之乎?正思就天下之道以讲明之耳。而数年以来,
闻其说而非笑之者有矣,诟訾之者有矣,置之不足较量辨议之者有矣,其肯遂以教我乎?其肯遂以教我,
而反复晓谕,恻然惟恐不及救正之乎?然则天下之爱我者,固莫有如执事之心深且至矣,感激当何如哉!
夫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孔子以为忧而世之学者稍能传习训诂即皆自以为知学不复有所谓讲学之求可悲矣 夫
道必体而后见,非已见道而后加体道之功也:道必学而后明,非外讲学而复有所谓明道之事也。然世之讲
学者有二,有讲之以身心者,有讲之以口耳者。讲之以口耳,揣摸测度,求之影响者也:讲之以身心,行著 习察,实有诸己者也。知此,则知孔门之学矣。
来教谓某“《大学》古本之复,以人之为学但当求之于内,而程、朱‘格物’之说不免求之于外,遂
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所补之传。”
非敢然也。学岂有内外乎?《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朱子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在某
则谓其本无脱误,悉从其旧而已矣。失在于过信孔子则有之,非故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传也。夫学贵得之
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
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且旧本之传数千载矣,今读其文词,即明白而可通,
论其工夫,又易简而可人:亦何所按据而断其此段之必在于彼,彼段之必在于此,与此之如何而缺,彼之
如何而补?而遂改正补缉之,无乃重于背朱而轻于叛孔已乎?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先具其略以请 请;请教
B.遂以为极则也 极:尽头
C.诟訾之者有矣 訾:非议
D.不敢以为是也 是:正确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其敢自以为极则而安之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B.以人之为学但当求之于内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亦何所按据而断其此段之必在于彼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对罗整庵来信中提出的“见道固难,而体道尤难”的观点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大道必然要体会
才能认知﹐并不是先看到大道,再去体会道的功夫。
B.作者认为世上讲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用身心讲学,一种是用口耳讲学。前者重在把握事物本质,后者
重在揣摩和猜测﹐作者对这两种人都予以肯定。
C.罗整庵以为做学问只应向内求索,而不应像程、朱这般向外求索,作者否定了这一看法,指出做学问贵
在有得于心,内外不能割裂。
D.作者在这封信中多用敬辞,语气和缓,语意谦恭,讲究立言的得体,但也不掩论辩的锋芒,对罗整庵来
信中提出的观点谈了自己的看法,体现出其思想独立的精神。
17.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夫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孔子以为忧而世之学者稍能传习训诂即皆自以为知学不复有所谓讲学之求可悲矣!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然则天下之爱我者固莫有如执事之心深且至矣,感激当何如哉!
(2)无乃重于背朱而轻于叛孔已乎?
【答案】14.B 15.A 16.B
17.夫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孔子以为忧/而世之学者稍能传习训诂/即皆自以为知学/不复有所谓讲学之求/
可悲矣!
18.(1)然而,天下关心爱护我的人中,没有谁像您--样,用心深切(或“悉心指教”),我该怎样感激呢!
(2)这恐怕是对违背朱嘉十分在意,却对违背孔子毫不在意吧?
【解析】
14.B 项,“遂以为极则也”翻译为“而把自己的观点看成为学问的最高标准了”故“极”翻译为“至,最
高的”。故选B。
15.A 项,语气词,表反问,难道;B 项,连词,因为/连词,来;C 项,副词,相当于“是”副词/却;D
项,助词,与“按据”组成所字结构/助词,“为……所”表被动。故选 A。
16.B 项,“作者对这两种人都予以肯定”理解有误。由第三段“讲之以口耳,揣摸测度,求之影响者也:
讲之以身心,行著习察,实有诸己者也”可知,作者肯定的是“用身心讲学”的人。故选 B。
17. “夫”为句首发语词,“德之不修”“学之不讲”结构一致,字数相等,故在“修”之后断开;“而”
连词表转折,“孔子以为忧”翻译为“孔子也感到忧虑”故在“而”之前断开;主语为“训诂”作“传习”
宾语,二者联系紧密,故应在其后断开;“以为”翻译为“认为”,“知学”作其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故
在其后断开;“不复有所谓讲学之求”为承前省略,主谓宾结构完整,故在其后断开。具体断句为:夫德
之不修/学之不讲/孔子以为忧/而世之学者稍能传习训诂/即皆自以为知学/不复有所谓讲学之求/可悲矣!
原句翻译为:所谓“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孔子也深感忧虑。但今天的学者稍稍能够读经,略懂一点训诂,
就自以为能够知道学问了,不再对学问讲求探索,这真可悲!
18.(1)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执事,对对方的敬称,翻译为“您”;何如,怎么办。
(2)无乃……乎,表揣测的语气,翻译为“恐怕……吧?”;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看重;轻,形容词
的意动用法,看。
【参考译文】
阳明顿首谨启:昨天承蒙教诲《大学》,因乘船匆匆,未能及时作答。今早,在船上稍有空闲,又把您
的信取出拜读了一遍。恐怕到江西后事务繁多,先在此简单回复,并请您指教。来信写道:“认识道固然困难,而体会道就会更为困难的。道的确不容易明白,但是,学问也确实不
能不讲。恐怕不能安于自己的见闻而把自己的观点看成为学问的最高标准了。”
荣幸之至!我从哪里能听闻到这样的教诲呢?我怎敢自以为达到最高标准而心安理得呢?我正想接近
天下的大道加以讲明呢。多少年来,听到我的学说,非议嘲笑的人有,辱骂的人有,不屑一顾甚至懒得辩
论的人也有。他们哪里愿意教导我呢?他们哪里愿意一再开导我使我明白,心存恻隐之心只怕不能够补救
我的为学之偏呢?然而,天下关心爱护我的人中,没有谁象您一样,对我指导得如此的深切周到我该如何
感激是好。所谓“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孔子也深感忧虑。但今天的学者稍稍能够读经,略懂一点训诂,
就自以为能够知道学问了,不再对学问讲求探索,这真可悲!大道必须体察后才有所见,并非见大道后才
下体察大道的功夫。大道必须通过学习才能理解,并非在讲求学问之外还有其他明道之事然而,世上讲学
的人有两种:其一用身心来讲学,其二用口耳来讲学。用口耳讲学的,揣摩和猜测,讲的尽是捕风捉影、
似是而非的内容。用身心讲学的,所言所行,的确是自己具备的东西。能够知道这些,也就通晓孔子的学
说了。
您来信说我“之所以要恢复《大学》的旧本主要是由于我认为人的学问只该在内心探求,而程、朱格
物的观点不免要到心外去探求。因而我就否定了朱熹所分的章节,删减了他所增补的传。”
我不敢这样做。学问,难道有内外之分吗?《大学》的旧本亦是孔子相传的旧本,朱熹怀疑它有遗漏
错误之处而重新加以改正补充,在我看来,《大学》旧本并未有遗漏错误之处,就全部根据旧本罢了。我或
许有过分信任孔子的过失,并非有意否决朱熹重分章节的作法,并删削他增补的传。学问最贵在心中有所
获得如果求之于心而认为是错误的,即便是孔子的言论,我也不敢说它是正确的,何况是那些比不上孔子
的人?我在心里认为是正确的,即便是平常人的言论,我也不敢认为是错误的,何况还是出自孔子之口呢?
况且《大学》旧本已继承流传了几千年,如今读其文字,十分明白通畅;论其功夫,又简易而可行。又凭
借什么来肯定这段必须在那里,而那段必须在这里呢?这里是否缺少了什么,而那里又需要补充什么呢?
并且,随即加以改正并适当补充您是不是把背离朱熹看得过重,而把违逆孔子看得过轻呢?
……
哎!您对我的开导启迪,可以说是诚恳而又周详了。爱护我的人,哪又能象您这样对我好的呢!虽然
我很愚笨,难道能不知道感恩、敬佩吗?但是我不敢就舍弃自己心中真诚的想法而轻易听从接受您的教诲,
正因为不敢辜负您的厚爱,也想以此回报您一二。待得秋天过后我向东返家时,一定前去拜访您,以满足
(完成)我当面请教的心愿,万望您能够不吝赐教!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19-20 题。(8 分)
酒泉子(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9.第一首表达了___________情感 ;第二首表达了____________情感。(2 分)
20.这两首词在描写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9.思念杭州,寄托了词人的“归隐”(出世)的思想 对观潮盛况和弄潮儿勇敢无畏精神的赞叹。
20.第一首:①多感官描写。“渔舟”“笛声”“白鸟”,采用视听结合,描绘西湖雅致的秋景。②动静结
合。“渔舟”“芦花”为静景,“忽惊起的白鸟”为动静,动静结合,画面具有情味;③白描。写景全用
白描,用笔淡炼,选景高洁,画面清闲,寄托词人的“归隐湖上”的思想。第二首:①夸张。“来疑沧海
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运用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②写弄潮儿运用白描。描写弄潮儿弄潮的动作,表现他们的英勇无畏、身手不凡。③上片第二句的“争”、
“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
甚为密切。(每点 1 分)
【解析】
19.先看第一首。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先写西湖光景,后写忆者之情。词上片以“忆”领出回忆中的西湖
美景,从现实中脱开,转入回忆;下片以“思”收束全篇,“别来”二字将思路从回忆拉到现实,“闲整
钓鱼竿”不仅应上片之“钓鱼舟”,而且以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神情,衬托忆西湖忆得不能忍耐、
亟想归隐湖上的念头,词之下片,营造出钓翁渔隐出没的寥阔苍茫的背景,以景寓情,寄托了词人的“出
尘”思想。由此可知,这首诗歌主要表达对杭州的思念,以及对归隐的渴望。再看第二首。这首也分上下
两片。上片以“忆”领出回忆的内容,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
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
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由此可见作者对观潮盛况以及
弄潮儿勇敢无畏的念念不忘,表达对此的赞叹之情。
20.题干问的是这两首词在描写上的特色。首先要到词中找到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写景,也可以是写人,然后分析描写方面的特点:如借助感官描写,从动静结合角度描写,从虚实结合角度描写,从空间角度描
写,各种修辞以及白描手法。先看第一首。这首词回忆西湖美景,表达归隐之情,上片和下片都有精彩的
描写。如上片,写到秋高气爽的时节,凭栏远眺,西湖水如明镜,孤山景色清爽,几只渔船悠然自得,这
些都是眼中所见之景,且重点突出静;而下片笛声依约则是从听觉角度入手,如果说上片重点突出静的话,
下片的依约的笛声和惊起的白鸟则重点突出动态美。结合起来,考生可以从感官角度和动静角度分析。除
此之外,上片中,词人先写风物——三三两两的钓鱼舟,后写背景——岛屿,这些都属于白描,而下片中
芦花丛中传来依约的笛声,惊动了白鸟从水里飞起,用“忽惊起”状白鸟(即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
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所以还可以从白描的角度赏析。再看第二首。这
首诗歌主要回忆观潮画面,词人重点对观潮的场面以及弄潮儿的表现进行描写。上片是描写观潮盛况,表
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这两句是回忆观潮的人: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
钱塘江边踮起脚尖,伸长鼻子,争看江面潮水上涨。说“满郭”(全城),虽是夸张之词,但有现实生活做
依据,倾城而出是对这种传统观潮盛况的真实写照。“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
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
两句是说,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惊险生动,有声有色。真是
天下壮观,人间奇迹!不能不令人钦佩作者的想象力,既大胆、又确切。经他这么夸张的韵味,纵使从来
没有观过潮的人,也觉得心动神摇,意气风发。这是夸张的修辞。下片描写弄潮儿。“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立”“把”都是弄潮儿的动作,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
目惊心,表现出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
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
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论语•颜渊》)
注:①輗:牛车辕前面与车横木相接的插销。②軏:马车辕前面与车横木相接的插销。
21.两则材料分别从 和 的角度阐明了“信”的重要性。(2 分)
22.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但孔子却说“去食”取信,两者是否矛盾?试作分析。(4 分)
【答案】
21.修身 治国
22.不矛盾。 “民以食为天”是从个体生存角度出发的,强调食物的重要性。 “去食”取信是从治国理政的角度出发的,强调取信于民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解析】
21.孔子认为,执政者能够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诚信既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为政
者取信于民的基础。为政者在百姓面前应当信守承诺,不能朝令夕改,否则所有的规定都会成为废纸,不
会产生任何作用。倘若得不到人民大众的信任,再有才华的官员,也办不成任何事情。只有以诚信立身,
才能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取信于人,才能处理好政府与民众,以及民众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才是一
个好的执政者。所以两则材料分别从修身治国的角度阐明了“信”的重要性。
22. “民以食为天”和孔子说的“去食”取信不矛盾。根据“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行之
以忠”,孔子认为政治应具备“食”“兵”“信”“忠”等要素,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去掉军备、粮食,但是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人都难逃一死,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强调了人民
信任的重要性。要取得人民信任,统治者要以身作则,态度端正。现代社会信用依然是成功的法宝。为官
从政,要取信于民,因为所有政策和措施都要人民执行,如果人民不信任,工作就无法展开。
【参考译文】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
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
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众的
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
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饭疏食,饮水,____,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论语》)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摄提贞于孟陬兮,_________________。 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屈原《离骚》)
(3)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___? 宁赴湘流,______。(《楚辞》)
(4)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答案】曲肱而枕之 于我如浮云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惟庚寅吾以降 肇赐余
以嘉名 受物之汶汶者乎 葬于江鱼之腹中 扪参历井仰胁息 畏途巉岩不可攀 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
默写时要注意理解句子含义,从而揣摩字形写法。注意“肱、麋、匏、肇、汶、巉、频烦”等字。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骄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周国平
骄傲源于内,是对自我的一种直接的欣赏。——叔本华
骄傲是只拦路虎,常挡在成功的道路中间。——冰心
你骄傲过吗?骄傲带给你什么?你又如何看待骄傲?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抒发情感,
也可以发表见解。角度自选,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要求:①不少于 600 字;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拒绝骄傲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是韩愈对当时认为“位卑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士大夫之族所感叹的。是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而促使士大夫之族“惑
而不从师”的原因是什么呢?是骄傲,是其无法放下身段与之求学的傲心,是一颗被骄傲所覆盖的住了的
愚昧的心。
骄傲,乃成功之绊脚石。从古至今,成功者之于无数也,而这成功的后面有哪位成功者不是一步一个
脚印积累的呢?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奋斗而发明的“照明灯”,那时,照明灯的发
明,甚至照亮了整个人类,可其却不以为然,爱迪生认为还可以有人类更方便,可以把黑夜照得更清晰的
灯,于是仍然不时地研究。继之的是后面更多的发明家,他们更多的不是一味的骄傲,而是想更多地创造,
于是出现了今天华丽缤纷的大都市。然而如果就在爱迪生发明的“照明灯”之后人们就一味地骄傲而不想
更多的创造,那么今天人们大概依然停留在那个“照明灯”时代。
骄傲,乃理想之阻航者。“江郎才尽”的故事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而牛顿的发现了引力定律之后
科学生涯也走到了极点。而这一切又是什么导致的呢?其中骄傲也是逃脱不过的,江郎在追求到了自己想
要认为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之后,便再也没有写过出色的作品,而牛顿也一样;其实不然,因为真理是没
有终点的,正如理想一样可以有达到更高的。可骄傲促使了他们没有飞向更高的彼岸。
面对成功,骄傲不得。一个年青的政党,始终坚持着信念,守护自我,走过八十多载的漫漫征途。总
想着,湘江怒潮,浪遏飞舟,挥斥方遒,中流砥柱;常听说,四渡赤水,突破乌江,翻越岷山,力挽狂澜。面对这些辉煌的成就,共产党并没有因此而狂妄自大,轻视敌人,而是用信念,智慧,理性思维挽救了苏
维埃红色政权与累卵危难之间,燃起了革命的燎原大火,奠定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沧桑正道,筑成了唱雄
鸡天下白的石破天惊。
成功者,戒骄戒傲。或许这句话是所有取得一点成绩的同学都会对自己说的。但是也犹可见很多的同
学仍然会为一点成绩而骄傲自大,最后导致飞得越高摔得越痛的后果已经屡见不鲜。
因此,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才济济,一山还有一山高的社会了,我们应该在骄傲的窗口前写上拒
绝二字。
【审题】
本题是一道名言警句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写出对“骄傲”的认识和思考。
本材料有三则名言,周国平的名言说的是骄傲与才能之间的关系,叔本华的名言说的是骄傲与自我的关系,
冰心的名言用比喻的手法,形象说明骄傲阻碍成功。周国平、叔本华的名言肯定了骄傲,冰心的名言否定
了骄傲。考生可以从肯定、否定两个角度选择其一立意,进行写作,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
要写出对骄傲的认识和思考,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见解。
【参考立意】
(1)欲想骄傲,先要增长才干。
(2)骄傲是对自己能力和成绩的肯定,骄傲一下又何妨。
(3)骄傲使人落后,阻碍成功。
(4)骄而不傲方是智者本色。
(5)选择骄傲地活着,活出自我。
【参考素材】
(1)我骄傲,因为我有我的理想。即使从前因为背包很满而丢掉了许多理想,既使想要征服世界的心已经
被世界征服,即使从前高举的拳头已慢慢僵硬。而今我将重拾我的梦想,继承前人的衣帛。谁说桃子就不
能砸出一个新的牛顿?又是谁说我不能推翻亚时士多德?只要有梦想,便值得骄傲地追。
(2)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当时诸葛亮跟刘备聊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滔滔不绝,若不是诸葛
亮这时候的骄傲,刘备怎么可能三请诸葛亮。骄傲者眼光高远,拿着望远镜,去发现远处的风景,他的字
典只有成功,因为它底气十足,他无视可见的诱惑,以及困难,一路波折,一路风尘。他看到了当初只能
在远处欣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