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七单元检测题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铜仁中考)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
样或图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C )
2.(广州中考)煤和燃油的燃烧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下列排放物能形成酸雨的
是( A )
A.SO2、NO2 B.CO、CO2 C.烟尘 D.未充分燃烧的汽油
3.(杭州中考)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鹊”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
箭发动机用液态氧作助燃剂,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C )
A.甲烷是化合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液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B )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 B.电器起火应立即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灭火 D.发现火情应及时拨打 119
5.下列对环境友好的是( B )
A.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B.大力增加绿地面积
C.生活垃圾随意丢弃 D.大量使用燃油车代步
6.(邵阳中考)2019 年 3 月 30 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
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
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D )
A.隔绝空气或氧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7.(盐城中考)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8.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C )
A.柴禾是可燃物 B.散热的速度快
C.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9.(台州中考)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C )2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10.在下列五种物质中,可能造成雾霾的是( B )
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③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 ④
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A.②④ B.①②⑤ C.③⑤ D.①③④
11.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D.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燃料燃烧
获得的
12.页岩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相同。下列关于页岩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不可再生能源
C.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D.加压使它液化,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13.(宜昌中考)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绝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 Na2CO3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4.(日照中考)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如下:
①通入 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 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 O2 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 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 a 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 N2 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 b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15.(德州中考)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
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水,开始时会发
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6 个小题,共 37 分)
16.(3 分)(湘西中考)2019 年 3 月 30 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2019 年 4 月 15 日,法3
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
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清除可燃物__;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__;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__隔绝氧气__。
17.(6 分)我国首次在南海试采可燃冰(主要成分含有甲烷水合物)获得成功,对促进能
源安全保障、优化结构都具有重大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的化学式是__CH4__。
(2)可燃冰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热__能。
(3)甲烷不充分燃烧会生成__CO__、CO2 和水,要使其充分燃烧,你的做法是__增大氧
气的浓度__。
(4)可燃冰__属于__(填“属于”或“不属于”)新能源,目前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
能源还有__太阳能__(填一种即可)。
18.(9 分)(威海中考)利用燃料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
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__热__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
人们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丙烯(C3H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2C3H6+9O2 =====点燃
6CO2+6H2O__。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与丙烯燃烧两个过程的主要区
别:__丙烯液化是分子间的间隙变小,是物理变化;丙烯燃烧是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是
化学变化__。
(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CuO+C =====高温
2Cu+CO2↑__,铜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迈入青铜器时
代。
(3)在大棚中燃烧沼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CDE__。
A.参加反应的 与 的质量比为 16∶32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E.生成的 可作气肥
(4)结合上述事例,谈谈燃烧的价值:__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作取暖、做饭__。
19.(6 分)利用所学习的有关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年 1 月份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
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4
毒身亡。
材料二 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 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
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
能起阻燃作用。
①请说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__可燃性__。
②点燃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__B__(填字母)。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③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__氢氧化镁受热分解成氧化镁,
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__。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Mg(OH)2 =====△
MgO+
H2O__。
(2)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发
生爆炸称为闪爆。下列物质可能会发生“闪爆”的是__AD__(填字母)。
A.CH4 B.CO2 C.N2 D.面粉
20.(6 分)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建造空间站
的能力。
(1)空间站里的氧气主要来自电解水。电解水时,氧气在电极的__正__极产生。产生的
氢气与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4H2+CO2 =====催化剂
CH4+2H2O__。
(2)为了能将沉重的空间站各舱段送上太空,“长征五号”的箭芯采用液氢作燃料,主要
是因为氢气燃烧具有__热值高、产物无污染__的优点。
(3)“长征五号”的助推器用液氧、煤油作推进剂。
①航天煤油可由优质石油分离而来,这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沸点__不同进行分离的;
②我国适合炼制航天煤油的石油非常少,目前已经实现通过煤的液化制取优质航天煤油。
煤液化制煤油发生的是__化学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1.(7 分)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
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物理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步骤③中,SO2 进一步氧化得到 X,X 为硫的另一种氧化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6 价,X 的化学式为__SO3__。
(3)经过进一步净化,含较多杂质的水煤气转化为合成气(CO 和 H2 的混合气体),步骤④5
中生成的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H 2 =====催化剂
CH3OH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化合反应__。
(4)循环气的主要成分是__一氧化碳、氢气__和少量未完全分离出去的甲醇。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液化”流程的优点:__原料全部转化为产
品或实现“零排放”,不对环境造成污染__。
三、实验探究题(共 9 分)
22.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图一
图二
图三
(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
点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可燃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不污染空气,更环保__。欲使图二
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擦干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
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氧气__。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
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 O2
和另一种物质(NaOH),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2O2+2H2O===4NaOH+O2↑__,该反应是__
放热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
有成功的原因是__滴水过多降低了温度,使温度达不到脱脂棉的着火点__。
四、计算题(共 9 分)
23.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
2CO2+3H2O =====光照
C2H5OH+3O 2,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 968
gCO2。
(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多少?
(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 48.4 g CO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 CO2 相当于__20__
棵树吸收的 CO2。
解:设生成乙醇的质量为 x。
2CO2+3H2O =====光照
C2H5OH+3O2
88 46
968 g x
Error!=
968 g
x x=506 g
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 48.4 g CO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 CO2 相当于
968 g
48.4 g=
20 棵树吸收的 CO2
答:(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 506 g。
(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 48.4 g CO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 CO2 相当于 20 棵
树吸收的 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