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慧城市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建设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城
市管理与运行效率,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
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引擎,一经提出就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如今,“智慧”概念
已渗透到城市的各个领域,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社区等,不断提高着城
市居民的幸福感。
实际上,智慧城市这一概念问世时间尚短,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发展方
向还需要深入研究。针对我国城市发展现状,可以探索一种智慧城市建设新模式——超时空
发展模式。它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冲破地域阻隔,跨越时间局限,打造一种不受时间和
空间限制的虚拟生活模式,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运行效率。在超时空发展模式中,通
讯代替交通成为城市运行系统的枢纽,居民既可减少出行,又可摆脱地域束缚,学习、工作
和生活变得非常方便。同时,通讯技术与空间信息技术的结合与发展,会让城市物流由物质
资料实体流动向信息化流动转变,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城市
物流发展水平。
(摘编自文丰安、葛南南《智慧城市建设新理念》)
材料二: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推进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
新、手段创新,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这在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体
现。比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子公司承担了浙江省际疫情检查站点的软件部署及现场设备搭
建任务,平均每天监测车辆 3000 多台、9000 余人次,发挥了智慧检查站助力疫情防控的作
用。又如,“杭州办事服务”APP 第一时间上线“防控疫情”板块,让疫情公开透明。再如,
江苏苏州吴中区运用智慧城市“大脑”,为人民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提供线上平台,
使得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政务服务,减少了人口聚集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智慧城市可以通过城市“大脑”实现公共数据集中汇聚,建立健全跨部门数据共享流通
机制,既高效调动资源,又优化政府治理。从当下看,通过系统建设智慧城市,可以有效降
低人员聚集,避免人工传递数据而产生的错误、延迟等问题,也可以提前研判预警、有效防
控疫情;从长远看,则可以全面促进城市治理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就此而言,各地政2
府不妨立足当前,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助力疫情防控;更着眼长远,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政
府治理升级、经济结构优化。
(摘编自钟山《“智慧城市”建设助力疫情防控》)
材料三:
目前,全球 16 项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均出自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其中 4 项标准被 16 个
联合国机构共同组建的“合作共建可持续智慧城市全球举措”(U4SSC)所采用,成为迪拜、
新加坡等 40 多个试点城市的评估标准。
据介绍,这 16 项国际标准,涵盖技术框架、城市综合管理、水管理等多项智慧城市建
设的重要内容。从城市的人居环境、政府公共服务和办事效率、经济等 3 个方面进行考量,
涉及城市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水电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
设、就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标准,“更符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标准体现了中国在新兴领域国际标准化的发展实力,以及在国际竞争中弯道
超车的雄心,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作为央企,应该在这个领域起到和自身地位
相称的作用。”牵头制定这 16 项国际标准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室主任桑梓
勤博士说,智慧城市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发展转型过程的战略重点,是从
“通信专家”成为“信息化专家”的内在需求,“智慧城市是国家新常态中经济转型的核心
重点,汇集了所有经济领域和技术领域的迫切需求和最新成果”。
(摘编自胡琼之、张华《全球 16 个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均出自武汉》)
1.下列不属于“智慧城市”概念被渗透利用的一项是(3 分)
A.对城市交通信号灯进行信息化改造升级,有效减缓了城市交通拥堵。
B.教育部门借助即时通讯平台组织网上教学,在抗疫期间实现了停课不停学。
C.小区服务人员通过电话逐户查询在家隔离居民的健康信息,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D.居民使用能记录电能消耗、即时传送信息、便于监控和自动缴费的电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管理与运行效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我国制定相关国际
标准时既关照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也考虑了全球共享。
B.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借此实现城市公共数据的汇集、共享、
流动,当前智慧城市中通讯已成为城市运行系统的枢纽。
C.疫情信息的有效传递、沟通、公布,对疫情防控起到了较好作用,从长远看,城市管3
理水平提升和数字经济发展有赖于智慧城市建设。
D.制定出新领域的国际标准,体现了我国相关方面的实力和抱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制定的 16 项智慧城市国际标准体现了中国贡献,促进了经济发展。
3.请结合材料,概括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6 分)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手法分析,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
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
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
概括。
【解答】(1)C.电话查询属于传统信息手段,没使用智慧信息技术。
(2)B.材料一中“通讯代替交通成为城市运行系统的枢纽”属于未来“超时空发展模式”
阶段。
(3)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可以结合“渗透到城市的各个领域,如智慧交通、智慧
医疗、智慧环保、智慧社区等,不断提高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
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推进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提高城市科学
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智慧城市建设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
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与运行效率,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
加美好的城市生活”“全球 16 项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均出自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4 项标
准被 16 个联合国机构共同组建的‘合作共建可持续智慧城市全球举措’(U4SSC)所采用,
成为迪拜、新加坡等 40 多个试点城市的评估标准”概括得出。
答案:
(1)C
(2)B
(3)①“智慧”概念已渗透到城市的各个领域,不断提高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感,②智慧城
市建设推动了城市治理创新,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③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提高了疫情防控的
效率。④制定了诸多智慧城市国际标准,部分被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共享。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
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4
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
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了诸
多挑战。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近日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启动或
在建的智慧城市达 1000 多个;从在建设数量来看,中国以 500 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已
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德勤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
为积极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
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
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传统的智慧城市要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
方向发展,必须要具备实时化、普遍化、开放化、智能化、自主化以及融合化六大关键要素,
还要涵盖智能经济、智能出行、智能环境、智能生活以及智能教育这六大领域,使得城市更
加融合与一体化,进行更高效的相互协作,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二: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
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的人创造更美好的
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空间数字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
空间,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二是信息技术改变城市生活。信息与人们工作、学习和
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如智能缴费、
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社区、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从而更加方便快捷、运转高效。
三是智能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城市治理主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及时为市民
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可以实时感测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理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包
容性发展。5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材料三: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高
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
备。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
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
资源浪费。由于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最终可能只是购买了一批过时的设备和
终端产品。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
等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
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
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然而,
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
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
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过去十几年间,智慧城市计划在全球相继启动,这是为了缓解全球城市化的推进给城市
带来诸多挑战的压力。
B. 德勤近日发布的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在建数量居全球首位,并已形成
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
C.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处理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自
动满足城市各种需要。
D. 智慧城市建设对技术和大数据高度依赖,因而普遍面临技术安全、用户信息安全、居民
信息壁垒等多种风险。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六大关键要素,涵盖六大领域,才能朝着“超级智慧城市”的方
向发展,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B. 智慧城市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城市,进而为城中人创造更美好生
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
C. 智慧城市中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6
能运行,方便快捷、运转高效。
D. 某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理想预期还存在距离,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又缺乏城
市居民参与,没有真正以人为本。
6. 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4. C
5. D
6 材料一侧重介绍智慧城市的产生背景及现状,突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及目标;
材料二着重阐释智慧城市的概念、实质及其三个基本特点;材料三侧重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在
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
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
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 项,“从而自动满足城市各
种需求”不正确,原文为“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并不等于“自动满足城市各种
需求”。故选 C。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
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
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
题干的选项。D 项,“没有真正以人为本”曲解文意,原文为“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
的新型城镇化”。故选 D。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
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
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
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材料一,结合“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7
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
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
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目
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 1000 多个,从在建设数量来看,中国以 500 个试点城市
居于首位,并已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分析概括,侧重介绍智慧城市的产生背景及现
状,突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及目标。材料二,结合“智慧城市就是……智能响
应”“其实质”“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等分析概括,着重阐释智慧城市的概念、实
质及其三个基本特点。材料三,结合“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
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智慧城市建
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等分析概括,侧重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在
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