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校园欺凌专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校园欺凌专练

ID:460158

大小:3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校园欺凌专练 《铲除校园欺凌滋生的土壤》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法治意识、学习法律知识的最佳时期。但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欺凌 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问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 有将近 2.5 亿儿童和青少年因各种原因遭受欺凌,呈现高发态势。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 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行为。“校 园欺凌”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财产权、名誉权等人身权利,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校园欺凌”的存在破坏 了学校正常的教学治安秩序,严重影响学校周边治安环境,也影响了学生(包括施暴者和旁 观者)的健康成长。 造成“校园欺凌”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当 今各种文化交织、价值追求多元、思想思潮多变的大环境下,青少年很难辨别是非,容易被 不良文化、不良生活方式影响。部分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逐渐扭曲了自己 的成长轨迹。长此以往,便会滋生恶意,逐渐衍生出以强欺弱、助纣为虐等不良观念。第二, 父母教育缺位。家庭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部分家长忙于工作, 对孩子疏于管理,或者溺爱孩子,不能及时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更有甚者,有些家 长不仅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还会教唆孩子“不吃亏”“以牙还牙,以狠斗狠”,误导孩 子成长。第三,学校法治教育缺位。部分学校和老师过分注重青少年的学业成绩,轻视法治 教育,且法治教育资源有限,缺乏生动有效的教育形式,导致不少青少年法制意识薄弱,不 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校园拒绝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学校必须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一要坚持正面教 育。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启迪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二要加强校园文化特别是法治文化建设。全方位、立体化地弘扬优秀传统文 化和革命文化,用先进文化抵制和取代不良文化,增强学生的自身抵抗力。同时,要将相关 法律基本知识纳入到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法制故事等方式,潜移 默化影响青少年的是非观。三要培养和凝聚校园正义力量,注重发现和团结有正义感、敢仗 义直言、见义勇为的优秀学生。四要建立预警机制。设置学校巡逻队、信息员,安装报警电 话和必要的防范装备,及时上报欺凌信息,以便校方及时回应、及时制止,最大限度降低欺2 凌的伤害度。五要对“欺凌”者依法依规进行惩戒。情节轻微的由学校对欺凌者批评教育; 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心造成明显伤害的可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 的学生子以训诚;屡教不改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将实施欺凌的学生转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 教育;涉嫌违法犯罪的,按照相关法律严格惩处。各方携手,共同努力,一定能肃清和铲除 滋生“校园欺凌”的土壤,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平安、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校园环境。 (节选自王静江《铲除校园欺凌滋生的土壤》) 1.以下行为不属于“校园欺凌"现象的一项是(3 分) A.以暴力恐吓的方式,在其他同学不情愿的情况下借用他的篮球和书籍。 B.与同学因小事产生争执,进而升级为口角和殴斗,冲动之下将同学打伤。 C.利用自身的优势,拉拢一批同学,以孤立、排挤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 D.在网络论坛或社交群中以匿名方式,频繁骚扰、诋毁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按校园欺凌的含义、危害、成因、预防措施依次展开,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B.第二段中作者逐一列举 了四种法律法规的名称,意在强调校园欺凌是违法行为。 C.分析校园欺凌存在的原因时,文章按从校外到校内、由次要到主要的顺序展开。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五项措施的顺序,隐含了作者预防为主、辅以惩戒的立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报告显示校园欺凌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我国呈现高发态势。 B.校园欺凌对受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危害巨大,因此需要全社会加强重视、携手铲除。 C.学校可以利用典型案例分析、讲述法制故事等更生动的方式,让法治教育人脑入心。 D.校园拒绝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学校和司法机关要对校园欺凌的实施者严加惩处。 答 1. B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核心概念的理解。原文对校园欺凌定义中特别强调“蓄意”,B 项 并无蓄意,不是欺凌。A 以暴力方式侵犯他人财产权;C 以自身的优势(武力、财力、智力等) 建立小团伙,对他人施加精神暴力,造成他人精神损害;D 利用网络,用语言方式侵害他人 名誉权。 2. C [解析]“由次要到主要"有误,三者中社会影响最大、家庭次之,学校第三, 应该是由 主到次。 3. C [解析]A“在我国星现高发态势”有误,原文是在全球范围呈高发态势。B 选项表述不3 全面,原文特别强调校园欺凌“影响了学生(包括施暴者和旁观者)的健康成长”,选项片面 强调了对于受害者的危害。D“严加惩处”不当,原文强调应依据情节和危害程度“依法依 规进行惩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 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 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2022 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 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 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 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 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 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 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 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 材料二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 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 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 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 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 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 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 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 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4 材料三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 (Tell them to 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美国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school bullying”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 材料四 被掴耳光,身心俱伤,“情绪稳定”从何说起?相伴童年应是温煦和友爱,而不 是暴力与欺侮,校园霸凌屡禁不止,病灶究竟在哪里?“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 用一生治愈”,依法惩处施害者,更应呵护受害者,对他们进行心理援助,别流于轻飘飘的 形式。 《少年的你》把校园霸凌话题带入公众视野。相比剧情,现实更残酷。校园角落里的暴 力,可谓不少人的童年噩梦,甚至是一生难走出的牢笼。小孩子无知无畏,社会不能听之任 之。“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少年意气固然可贵,面对校园霸凌,更要有零容忍的态度、 切实有力的行动。社会学家李银河也发微博推荐说,《少年的你》没有板起脸来“上课” , 有个好故事,有可信的人物关系,演员有上佳的表演,特别赞扬易烊千玺是一个演技派好演 员。李银河还表示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孩子。 (摘编自《人民日报:把校园霸凌带入公众视野》)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 了社会的高度关注。5 B.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 要原因之一。 C.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时, 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或随之出现逃避、辍学甚至精神等问题。 D.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完全无用,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 霸凌者变本加厉。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 分析;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B.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 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材料三的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 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D.材料四中人民日报认为《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 我们的孩子。 6.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6 分) 答: 4.D(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 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 “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D 项 表述过于绝对,“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错误,原文说“用口头 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并不是“完全不适用”。故选 D。) 5.D(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 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 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 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D 项张冠李戴,李银河的观点变成 了人民日报的观点。故选 D。) 6.①老师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要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②学校要加强对 校园欺凌的监督和管束。③政府要出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④相关部门和学校之6 间职责分工要明确。⑤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⑥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 要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⑦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 (答出 3 点给满分。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观全文, 筛选相关信息归纳答案。根据材料一“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 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材料三的表格可以归纳出老师要重视校 园欺凌事件并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根据材料一女同学被人起侮辱性绰号一事,可归纳出学校 要加强监督和管束。根据材料一“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可 归纳出要点三。根据材料一“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材料二“更多教育 主体的协同”“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可归纳出要点四和要点六。根据材料二 “父母难辞其咎”,可归纳出要点五。根据材料三,还可归纳出要点七。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