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省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题

ID:460162

大小:105.0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绝密★启用前 2020-2021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 语文 考生注意: 1.签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 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签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以食为天”,普通民众对饮食一直都非常重视。对于传统儒家礼乐文化而言,“夫礼之初,始诸 饮食”(《礼记》)。然而,这种历时悠久、约定俗成的历史传统是否就说明了中国饮食的共食制已经拥 有了最大的正当性呢? 最早的史前氏族文化阶段,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只能通过共同劳作来求得生存,劳动生产的成果并 不丰富,生产资料实行严格的平均分配制度,可谓是“天下为一家,而无私织私耕,共寒而寒,共饥其饥”。 采集的食物也是共同所有,食物通过加工后,按照人数平分,然后各自进餐。这种饮食模式持续时间十分 漫长,即便是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集体生活形式开始向家庭生活过渡,氏族内部出现阶级分化和贫富差 距,也没有被改变。 等到商周时期,中国人开始席地而坐,凭组案而食,人各一份,分食制成为非常厚重的一种饮食传统。 这种饮食方式一直延续到唐中期,普通民众恐怕也是如此,《后汉书·逸民传》@中所记录的孟光与梁鸿 夫妻俩“举案齐眉”的典故,可谓是对平民日常生活饮食方式的一个侧面写照。 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逐渐融合,也带来了饮食风俗的变化,高桌大椅的出现,促使大 家开始围桌而坐,有了“共食”的那种气氛而已。实际上,在一些晚唐五代的上流阶层饮宴场合中,基于 长幼尊卑、主客有别的观念,还是会在筵席中实行分餐制,是否“经济”反而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 南唐《韩熙载夜宴图》里面就保留了一幅生动的古代饮宴的分食“现场”。 到了唐末宋初,食材的多元化、烹饪样式的多变极大地丰富了宋代餐桌的菜色,教坊酒楼、勾栏瓦舍 等公共饮食空间的出现,促使饮食文化走向商业化,这是中国民众饮食文化的一次重要改革。美食开始从 豪门贵族走向街头百姓,从琳琅满目的维宴到贴近民众的茶楼酒肆,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百姓的饮食活动。 而且,不管是何种饮食情境,但凡是有客人上门,“好客”的中国人常会以丰盛的菜肴来款待客人,席间 主人还会“劝菜”,既是主人害怕客人因为过于谦逊而吃不到美食的缘故,也是主人表达视乎远客为自己 人,并不见外的一种情感流露,通过“共食”这一中式饮食风俗习惯,主客之间的距离一下就被拉近了。 2 总体上而言,无论是日常的家庭饮路运是社交性的公共宴饮,中国饮食方式从分食制逐渐变成以共食 制为主,并且由此产生了一些与之相匹配的然食习俗。“共食制”不仅仅只是一种基于经济的考虑来合力 分享丰富美食,更是一种“平等“姿态的体现,正是有这一层传统文化的人情底色,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 共食制仍然符合多数普通民众的饮食就餐观念。在当代公共生活中,饮食风俗也将在现代卫生与身体观念 的影响下,通过民众的传习与接受,不断潜移默化,从而形成一套契合当代中国人的饮食实践模式。 (摘编白林海聪《分餐与共食一一关于中国近代以来的汉族饮食风俗变革考论》)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饮食是中国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民众的生存,也是传统儒家礼乐文化的根基。 B.史前氏族文化阶段人类共同劳作,实行分食制;商周时席地而坐和魏晋南北朝时围桌而坐,却是共 食制。 C.唐末宋初,我国饮食文化走向商业化的改革与餐桌菜色的非富、公共饮食空间的出现有关。 D.在现代生活中,无论是日常家庭饮膳还是社交性公共宴饮,中国人都会选择共食的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肯定饮食的作用并按历史顺序来论述我国饮食方式从分食制向共食制的演变过程。 B.文章多次引用文献资料都是为了论证古代中国人的饮食方式是分食制,增强文章说服力。 C.文章从历史发展、共食优点等方面回答了中国传统的共食制是否具有正当性的问题。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问题,再以史实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并补充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同民族间的融合可以带来饮食习俗的变化,比如中国人的饮食方式由分食变成共食就是这种变化 的结果。 B.晚唐五代虽已出现高桌大椅,但“当时上流阶层的筵席中仍有分餐制,这与他们的地位、身份不同 有关。 C.共食制成为中国人主要的饮食方式.有历史演变过程的选择,有基于经济的考虑,也体现了人与人的 “平等”。 D.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当下,共食之余提倡使用“公筷”,情感与卫生并重,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折中 方案 (二)实用类文不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月15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见》),宣布自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启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简称“强基汁划” “强基计划”着跟于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充分发挥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正向作用。 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要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统筹。在具体资源配备上,强调3个“一流” 和1个“化先”,即“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和“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对学业 3 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在培养 模式上,《意见》既出了可单独编班、小班化、导师制等横向上的具体方案,又提出了探索纵向上“本硕 博衔接”培养,要求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允许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 学科交叉培养。在科教协同育人方面,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公关大平 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综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1月15日) 材料二: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自主招生让一部分有专长的学生获得深造的机 会,成为优秀人才,但自主招生也出现诸如“掐尖”大战,招生学科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 有些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问题,受到诟病。对高校来说,解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 平人才紧缺问题,需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一体化、创新性设计。实施“强 基计划”,正是立基于此。 与以往自主招生选拔的定位不同,“强基计划”展现了新时代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精”与“准”, 更精准聚焦回家重大战略需求,正是力求从综合实力和基础学科相对较强的高水平大学人才选拔入手,采 取系统化培养方式,破解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体现高校人才选拔培养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同心同向。 (摘编自《“强基计划”为国家重大战略输送更多人才》,《人民日报》2020年1月16日) 材料三: “强基计划”作为一项高考改革政策,必将双向发力,推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协同,形成教育 改革的合力。 “强基计划”向下连接着中学教育阶段,作为中学教学效果的新的评价机制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 配机制,“强基计划”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 将发拆强有力的指挥棒作用,引导中学更加重视学生成长过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升学导向 上,中学要适应“强基计划“施行的新的录取规则,就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加大力度开展学科 竞赛的培训活动,尤其是教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主动对接大学“强基计划”的培养目标,让学校成为 大学其中“某一特色”的生源基地;尽快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强基计划”向上衔接高等教育阶段,与加快“双一流”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加强科技创 新等改革政策相衔接,引导大学深入探索创新型、战略型人才培养方式。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各展 所长、竞相发布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方案,形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振奋人心的景象。比如,清华大 学精准对接“强基计划”,新成立致理、未央、探微、行健、日新五大实体书院,作为该计划的人才培养 单位,负责人才培养和管理。对“强基计划”学生,北京大学提出全面落实导师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 开展多渠道国际交流,实施全面素质培养等措施,改革创新力度引人瞩目。 4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7月13日) 4.下列对“强基计划”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强基计划”是我国教育部2020年推出的立足基础学科的招生改革计划和人才培养机制。 B.“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在选拔定位、培养方式上有所不同,避免了自主招生出现的弊端。“强基 计划”是一项事关中学和高校的高考改革政策,要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积极作用。 D.“强基计划”在36所高校试点,有利于促进“双一流”建设和高校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校在实施“强基计划”时,要在具体资源配备、培养模式、科教协同育人等方面,注意加强对拔 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统筹。 B.中学未来的发展,需要改变评价学生的机制,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以便加强学科竞赛培训,成为 大学“某一特色”的生源基地。 C.“强基计划”可以把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双一流”建设、科研创新等贯通衔接起来,聚焦国家 重大战略需求。 D.清华大学成立五大实体书院、北京大学全面落实导师制等培养方案,是大学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 战路型人才的一种方式。 6.我国实施“强基计划”有哪些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陆来的大喜讯 [美]海明威 接连吹了三天南风,王棕树灰色的树干在狂风里弓着腰,长长的棕叶更是给吹得倒弯着身子,好像已 经脱离了树干,在前边另成了一行似的。风愈吹愈猛,暗绿的叶柄拼命嘶叫了一阵,终于纷纷被风扼杀了。 芒果树的枝桠也都在大风中一阵战栗,啪嗒断了。风里带来的热气烤得芒果花枯焦粉碎,连花梗也干瘪了。 大风日夜不停整整刮了五天,等到风息,王棕树的叶子已有半数死僵僵吊在树干上了,还青的芒果不 是掉在地上,就是死在树上,花蔫了,花梗也枯了。今年芒果的收成算是完蛋了,其他的作物也都一样。 挂出去的电话跟大陆接通了,他先叫了一声:“喂,辛普森医生,”接着就听见对方那条破哑嗓子说 道:“惠勒先生吗?哎呀,先生,你那位哥儿今天可真叫我们大家都吓了一大跳。一点不假。我们照例在 电休克治疗前给他用喷妥撒钠,我早就注意到这孩子对喷妥撒钠有异乎寻常的耐药力。他以前从来没有弄 过麻醉剂的玩意儿?” “据我知道没有弄过。” “真没有弄过?可也是,天下的事难说。反正他今天的表演我算是领教了。弄得我们五个人倒像小娃 娃一样傻了眼。真的,五个大人都变成娃娃了。治疗只好延期。是啊,他对电休克这样害怕是不正常的, 5 完全没有理由可以解释,所以我才给他用了喷妥撒钠,不过今天是不能做这个治疗了。别急,依我看今天 倒有个可喜的迹象。他今天一点都没有顶牛,惠勒先生。这样的好现象以前还真不曾有过。这孩子果然进 步了,惠勒先生。我还夸他呢。对,我当时对他说来着:’斯蒂芬,我倒不知道你还这样懂事呢。‘他眼 前的情况包你会满意、会夸奖的。今天他事后就写了封信给我,写得可逗了,可有意思了。我这就把信给 你寄去。我以前寄给你的信你没有收到?对了,对了,一定是发信有了点耽搁。我的秘书老是手头的事情 一大堆,这种情况甭说你是理解的,惠勒先生,我是个忙人啦。是啊,他不肯接受治疗的时候骂起人来确 实难听到极点,不过事后向我赔礼道歉,倒大有绅士的风度。你真该来看看这孩子现在的模样呢,惠勒先 生。他现在注意自己的仪容了。简直就是一位标准的时髦青年大学生。” “那治疗的事怎么办?” “喂,会给他治疗的。首先喷妥撒纳的用量得加大一倍。他的耐药力着实惊人哪。我不说你也清楚, 目前这一系列的治疗是他自己要求增加的。这看起来好像有点’自虐狂‘的味道。连他自己的信里也隐隐 然有这么种意思。不过我倒有点不以为然。依我看这孩子是对现实渐渐开始明白了。我这就把信给你寄去。 这孩子的情况包管会使你感到欢欣鼓舞的,惠勒先生。” “你们那边天气怎么样?” “什么?喔,是说天气呀。这个嘛,我看可以说是每年这个季节的一大特点吧,只是今年未免过分了 点。是啊,是同常年不完全一样。说实在的今年的天气是有点儿邪门。你有事只管来电话好了,惠勒先生。 这孩子有进步了,我还有什么可着急、可担心的呢。他的信我这就给你寄去。信写得挺漂亮的,我看也未 尝不可以这么说吧。是啊,惠勒先生。不不,惠勒先生。惠勒先生,依我看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根本没 有什么可担心的。你想跟他通话?我替你把电话转到医院里去。不过恐怕还是明天通话比较好些。做完了 治疗他难免会有些累。还是明天比较好些。你说他今天没有做治疗?对对,一点不错,惠勒先生。我是觉 得这孩子现在体力比较差,怕干不了这样费力气的事。对对。治疗要到明天才做。我得加大喷妥撒纳的用 量才行。这一系列治疗可是他自己要求增加的。你就后天给他打电话好了。后天他不做治疗,而且也休息 过了。对,惠勒先生,是这样。你用不到焦急。依我看他能有这样的进步,已是好得不能再好了。今天是 星期二。你星期四跟他通电话吧。星期四什么时候都行。” 星期四南风又大了起来。反正现在风对树木再也造不成多大伤害了。棕榈树焦黄枯死的叶柄大不了给 吹折了,芒果树未死花梗上的一二朵残花大不了给烤蔫了。只是杨树叶子都给吹得发了黄,扬起的尘土和 刮落的树叶撒得游泳池里满池都是。 在他家里打杂的小伙子是他儿子的同龄人,两人在一起长大的时候还是朋友。这时小伙子走进来说: “给斯蒂维打去的电话接通了。” “嗨,爸爸,”传来了斯蒂芬沙哑的嗓音。“我很好,爸爸,真的很好。从来没有这么痛快的。真的, 那劳什子现在都给赶跑了。痛快得你没法想象。我现在对眼前的一切真的又都清清楚楚了。辛普森医生吗? 6 喔,他挺不错的。说真的我信得过他。他是个好人哪,爸爸。说真的我对他很有信心。他比一般医生气易 近人。他现在要给我额外增加几次治疗。大家都好吗?那好。你问天气吗?好,还可以。治疗没有遇到什 么困难。没有。一点都没有。一切都很好。很高兴你也一切都好。这一回我算是真的明白过来了。好吧, 我们犯不上浪费电话费了。向大家问好。再见了,爸爸。咱们回头见。” “斯蒂维问你好呢,”惠勒先生对打杂的小伙子说—— 小伙子想起了当年,愉快地笑了。 “多谢他。他好吗?” “好,”惠勒先生说。“他说一切都好。”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两处描写狂风摧残树木的景象,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暗示出惠勒先生内心的优虑,也为下文电 话中询问天气情况作了铺垫。 B.辛普森医生在电话情高不透楚是否寄了信、斯蒂芬哪一天治疗,又一味考斯蒂芬来取说惠勒先生; 说明他是一个虚伪圆滑的人。 C.文意以惠勒先生和打杂小伙子的对话结尾,说明了斯蒂芬和小伙子关系的友好,也表现出惠勒先生 获知斯蒂芬治疗情况后心情的好转。 D.小说语言简洁却富有张力,详写惠勒先生与辛普森医生的通话,充分展示出惠勒先生对儿子病情的 担忧,更突出父爱的深沉。 8.小说中的斯蒂芬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9.小说以“两次电话”来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l3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 则接遏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 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属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馅 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届平之作《离骚》,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 汤武,以刺世事。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 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长子顷襄王 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人君 7 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令 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 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 见放为?”屈原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 之赋,其辞曰:“伯乐既残兮,骥将焉程兮?知死不可让今,愿勿爱兮。”于是怀石遂自沉泪罗以死。 (节选白《史记·出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涉泡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平既嫉之/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怀王以不知 忠臣之分/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屈平既嫉之/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怀王/以不知 忠原之分/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C.屈平既嫉之/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怀王/以不知 忠臣之分/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D.屈平既嫉之/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怀王以不知 忠臣之分/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表现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B.汤武即商汤和周武玉。商汤推翻夏禹后建立商王朝;周武王推翻商纣后建立周王朝。 C.令尹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最高宫衔,辅佐楚国国君,掌握全国的政治、军事大权。 D.伯乐,本指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后来指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屈原才华卓著,处理政事娴熟。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担任左徒,谋划国事;接待宾客,应酬诸候, 内政外交都处理得很好。 B.屈原受到诬陷,忧思而作《离骚》。他被上官大夫诋毁,而遭到怀王疏远;他痛心楚王听言不能明察,邪 恶不正的人陷害好人,方正的人不被容纳,心生忧思,写下了《离骚》。 C.屈原虽有远见,却被怀王忽视。他认为秦国是虎狼,不可信任,反对怀王联姻,但怀王听从了子兰的意 见,同意与秦联姻,结果怀王被秦扣留。 D.屈原坚守清白,以死表明心志。他不满楚国的现状,为了保持高洁的品质,宁愿选择葬身鱼腹,也不愿 沾染尘世的污垢,最后自沉泪罗江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译文: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8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木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②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茄是海边。 山腹雨睛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③巧伺游人影,飓母④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无和十年诗人被贬柳州,此诗作干诗人赴任柳州刺史途中。②瘴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气, 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③射工: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④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 一种云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扣报题。表现“江行”所见:江上雾气弥漫,远处云水相接,黄茆漫山遍野。“南去”点出船行方向, “望尽”表现视野开阔。 B.颔联从变化的角度写景:雨后初晴,山腰里云气飘浮,深潭日照蒸气升腾,景象变幻莫测。表现事物的 动态。 C.颈联直接描写艰险的自然环境,射工正阴险地窥伺诗人一行,飓风惊扰着诗人所乘舟船。其中“巧伺” “偏惊“暗用拟人修辞 D.这首诗中前三联写出了诗人岭南江行的忧惧,虚实结合,曲折地反映出当地的荒凉落后和自己处境的险 悲。 15.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 屈 原 《 离 骚 》 中 严 厉 指 斥 世 俗 中 人 投 机 取 巧 、 违 背 规 则 的 诗 句 是 “ , ”。 (2)白居易《观刘麦》中“ , ”两句,写出农忙时节村 妇儿童去送饭的场景。 (3)苏轼《赤壁赋》中写幽怨凄切、婉转悠长的箫声竞达到“ , ”的效 果,感人至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2000 多年前,张骞 ,走过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600 多年前, 郑和扬帆远航,穿越 ,闯荡出连接东西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揭开了 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联通世界文明,成为人类航海史上一座永载史册的丰碑。 9 今天是属于海洋的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以海洋为载体的经济、技 术、文化交流合作日益紧密、我国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九成以上国际贸易货物业通 过海运完成。因为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高强,世界各地大约 100 多万海洋渔业船员在内的中国航海人,每天 都在扬帆远航。 今年 7 月 11 日是我国第 16 个航海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中国航海日活动以的线上活动形式 开展:全国各地在常态化我情防控情况下, 开展航海日活动,首在推动中国与全球 海运界更高层次、更多维度的交流合作,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宵衣肝食 沧海桑田 多姿多彩 因地制宜 B.华路蓝缕 惊涛骇浪 灵活多样 因地制宜 C.笨路蓝缕 沧海桑田 灵活多样 因势利导 D.宵衣旰食 惊涛骇浪 多姿多彩 因势利导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价当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富强,世界各地 100 多万海洋渔业船员在内的中国航海人,每天都在扬帆远航、 B.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富强,世界各地 100 多万海洋渔业船员在内的中国航海人,每天都在场帆远航、 C.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富强,包括 100 多万海洋渔业船员在内的中国航海人,每天都杨帆远航在世界 各地、 D.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富强,大约 100 多万海洋渔业船员在内的中国航海人,每天都杨帆远航在世界 各地、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当代青年应该牢记习总书记“奋斗的青春是最美的青春”的寄语。 B.美国政府对抗议种族歧视的游行采取武力驱离,是“民主”吗? C.从太空中看,地球就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晶球”。 D.2020 年 7 月,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兴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① ,《论语》中伦理关系的价值取向,在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 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② 。柏找图的《理想国》 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若《论语》讨论的仁 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③ , 经典的世界性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21.请对下而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清流畅,不超过 80 个字。(5 分) 2020 年 5 月 8 日 12 时 21 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控制我国新一代我人飞船试验船完成返回制动, 10 进入返回轨道。13 时 33 分,服务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13 时 49 分,试验船返回舱安全着陆。搜救分队第 一时间发现目标并到达东风着陆场开展处混,经现场确认,舱体结构完好。试验船于 5 月 5 日 18 时 00 分, 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在轨飞行 2 天 19 小时,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新一代 载人飞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群伞回收及部分重复使用等关键技术,试验船飞行验证的成功实施将 为研制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实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答: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班级将举行有关学习的班会,选出了以下三句名言作为班级的标语: 三国政治家谐荡亮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北家文学家欧阳修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 以读书为本”;清代散文家对开的“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诸葛亮、欧阳修和刘开的三句名言,你对哪句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综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2020-2021 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 语文·答案 (1-5 题,7 题,10~12 题,14 题,17~19 题,每小题 3 分) 1.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师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 A.“也是传统儒家礼乐文化的根基”曲解原文,“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是说礼乐文化是从饮食 开始的,并非“根基”。B.“商周时席地而坐和魏晋南北朝时围桌而坐,却是共食制”说法错误,根据原文, 商周时期“人各一份”,魏晋南北朝固桌而坐,只是有“共食”氛围而已。D.说法绝对化,原文是“共食制 仍然符合多数普通民众的饮食就餐观念”。 2.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 “文章多次引用文献资科都是为了论证古代中国人的饮食方式是分食制”说法不当,文章开头 引用“民以食为天”是强调饮食的重要性。 3.答案 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思路点拨 “中国人的饮食方式由分食变成共食就是这种变化的结果”说法不当,民族间的融合并不必然 导致“共食”,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虽有民族间融合,但还是分食制。 4.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11 思路点拨 “避免了自主招生出现的弊端”于文无据,“强基计划”刚推出,是否能避免还未知。 5.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师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拔 “以便加强学科竞赛培训”逻辑关系错误,结合原文,“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与“加强学科竞 赛培训”是并列的措施。 6.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探究丈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答案①“强基计划”着眼于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向作用。② “强基计划”这样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可以解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平人才紧缺问题。③“强 基计划”推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协同,形成教育改革的合力。(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 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7.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思路点拨 “又一味夸赞斯蒂芬来取悦惠勒先生,说明他是一个虚伪圆滑的人”理解有误,从原文看,辛 普森医生是在宽慰惠勒先生,通过后面斯蒂芬的通话内容可知,辛普森医生是一个好人。 8.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答案①斯蒂芬因害怕电休克而不接受治疗,还骂人,体现了他的任性、不理智。②知错能改,骂人后会赔 礼道歉。③懂事有礼。懂得感恩父亲和辛普森医生,宽慰父亲。(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萎赏作品构思和探究作品创作意图的能力。 答案①(情节安排上)情节设置巧妙,有问有答,相互照应,结构紧凑。②(内容上)通过电话的内容可 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斯蒂芬治病的过程。③(人物形象上)通过“两次电话” 的情节来连接人物,通过言行展示出不同人物的个性,也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④(艺术效果上)这样的情 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答秦 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11.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思路点拨应是“商汤推翻夏桀后建立商王朝”。 12.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客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思路点拨 不是赞同或反对联姻的问题,而是联姻后怀王去不去秦国会面的问题。 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答案(1)屈原坚持正确的道路,率直行事,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侍奉他的着主,而喜好进谗言的小人 却从中挑拨离间,可以说是因窘到了极点了。(关键词“事”“间”“穷”的翻译各 1 分,大意 2 分) (2)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缓步悲吟。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消瘦不堪。(关键词“被”“颜色” “形容”的翻译各 1 分,大意 2 分) 12 参考译文 屈原,名平,他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明了国家兴盛衰亡的道理,撞长辞令。 入朝就与楚怀王讨论园家大事,用来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付诸候。楚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 虽原职位相等,和他争宠而嫉妒屈原的才能,于是上官大夫进评言说:“大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有 不知道的,每一次法令发布后,屈平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别人都做不出来’呢。”楚怀王很生 气,就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大王听言不能明察,谗言、诸媚蒙蔽了圣明,邪恶不正的人陷害好人,方正 的人不能被容纳,因此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屈原坚持正确的道路,率直行事,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 来待奉他的君主,而喜好进谗言的小人却从中挑拨离间可以说是图容到了极点了。诚实反而被怀疑,忠信 反而被诽诱,怎么能没有怨气呢?屈原写《离骚》,上古称颂帝喾,近代谈到齐桓公,中间还精述了商汤和 周武王,用来讽刺世事。当时秦昭王与楚国结为姻亲,想要和楚怀王会面。屈平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 国家,不可轻信,不如不去。”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秦王的欢心!”楚怀 王终于前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断绝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楚怀王,强求楚国让土地。楚怀王的长 子顷案王继位,用他的弟弟子兰扭任令尹。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楚怀王到秦国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已经 痛恨这件事,希望国君能醒悟过来,习俗也能得到改正。国君无论明智还是愚笨,贤能还是不贤,没有不 想求得息臣来为自己效力,选拔贤才来辖佐自己的。楚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自己客死在秦国,为 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令尹子兰听到这些情况后非常愤怒,结果让上官大夫命顷哀王说虽 原的坏话,顿襄王发怒放远了屈原。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缓步虑吟。脸色憔掉形体客貌消瘦不 堪。渔父看见他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什么原因来到这里?”屈原说:“世人都是混浊的而只有 我是清白的,众人都昏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所谓圣人,不能固执地对待事物而要 和世俗一同变化。(你)为什么要怀抱美玉般的道德却让自己被流放呢?”屈原说:“我宁可投入长流的大 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怎么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案受世俗的污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赋 中写道:“伯乐已经死了,骏马怎么驰骋?知死不可避啊,生命不顾惜。”于是抱着石头自沉汨罗江而死。 14.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路点拨 “直接描写艰险的自然环境,射工正阴险地窥伺诗人一行,飓风惊扰着诗人所乘舟船”理解错 误,这一联应是想象,并非实景。 15.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答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面临的困境有清醒认识,但依然保持积极心态的心境。(3 分)诗人不想坐待时光 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内为治理地方有所建树。(3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 给分) 16.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识记、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案(1)固时俗之工巧兮 俪规矩而改错(2)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 妇(每空 1 分) 13 17.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义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思路点拨 宵衣肝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领帝王勤于政事。路蓝缕:驾者简陋的柴 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 变化很大。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尖锐激烈的斗争等,也形容海浪汹涌的可怕情景。多姿多彩:形 容颜色、形态多样。灵活多样:采取的方式很多,结合实际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 制定适宜的办法。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标的方向加以引导。 18.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思路点拨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介词使用不当,应把“因为”改为“为了”;二是语意重复,“大约” 和“多”不能连用,去掉一个;三是“世界各地”语序不当,应放在句子最后。 19.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 思路点拨 文中“一带一路”和 D 项“天问一号”引号都是特定称谓。 20.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贫、准确和仿用句式的能力。 答案①还表现于它超越时代的价值②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意义③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每点 2 分,意思 对即可) 21.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答案(①2020 年 5 月 8 日,②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③在东风着陆场安全者陆,④试验船飞行验证 的成功,⑤为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及实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每点 1 分,意思对即 可) 22.写作提示 (l)选择诸葛亮的名言,要围绕“学”“才”“志”的关系来谈,“学”是“才”的基础和保障,“才”是“学” 的目标和结果;“志”是“学”的引导和支撑,“学”也成就和提升“志”。可全面谈,也可侧重其中一方 面谈“学与才”或“学与志”的关系。 (2)选择欧阳修的名言,要围绕“立身”“立学”“读书”的关系来谈,“立学”是“立身”的保障,“立身” 是“立学”的追求;“读书”是“立学”的基础,“立学”是“读书”的结果。可全面谈,也可侧重其中一 方面谈“立身与立学”或“立学与读书”的关系。 (3)选择刘开的名言,要围绕“学”“疑”“问”“识”的关系来谈,可以谈把握“学”致“疑”、“疑”须 “问”、“问”广“识”的学习规律,也可重点谈“学”与“问”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