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1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2021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ID:460170

大小:99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 巴中市零诊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太祖取婺州,召见濂。以李善长荐,除江 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首用文学受知,恒侍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 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已,论赏赉,复曰:“得 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将焉用之。”太祖悉称善。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 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学士。 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 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甘露屡降,帝问灾祥之故。对曰:“受命不于天, 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春秋》书异不书祥,为是故也。”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从容言曰: “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帝称善者良久。 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暑“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 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候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 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 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 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 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自少至老未尝一月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 文者,后先相踵。卒于夔,年七十二。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B.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C.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D.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代男子 20 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 15 岁及笄或许嫁时取字。社会交往中以示尊重而称呼。 B. 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为历代儒家学子核心研习的书经。 C. 翰林院学士,明代的翰林学士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D.休符,不祥的征兆。典出《东观汉记•丁鸿传》“柴祭之日,白气上升,与燎烟合,黄鹄群翔,所谓神人 以和答响之休符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濂聪敏好学,记忆力强,通晓《五经》,因文学才华而受到明太祖的赏识重用。 B. 宋濂通悉经史,善于讽劝。常引据经典礼法而讲解,辅侍太祖,太祖称赞,教导太子,太子虚心接受。 C. 宋濂性情诚恳,言行谨慎。长期在宫中为官,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不泄露宫中情况。 D. 宋濂诚实向善,为人仗义。如实回答太祖关于酒宴的问话,结交贤良大臣,为朋辈罪责敢于犯颜直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将焉用之。 (2)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得天下以得人心为根本,如果人心不稳固,尽管有许多的玉帛财富,又有什么用呢? (2)(宋濂)从未说过一句假话,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始终如一,他岂(不)只是君子,还真可以说 是贤人了。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宋濂)从少到老,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对学问无所不通。宋濂文风淳厚而飘逸,可与古 代作者媲美。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其中,“书卷”是“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B 项;“于学无所不通”中“于学”是状语,“无 所不通”是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 项;“为文醇深演迤”中“醇深”和“演迤”是并列词语,都是“为 文”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项;“与古作者并”中“并”是“媲美”之意,是句子的谓语,而“屡 推”是下个句子的谓语,中间必须断开,排除 D 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 项,“休符,不祥的征兆”错,休符是吉祥的征兆。《东观汉记·丁鸿传》:“柴祭之日,白气上升,与 燎烟合,黄鵠羣翔,所谓神人以和答响之休符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 义熙 十五年城 上有密云细雨,五色昭彰,人相与谓之庆云,休符当出。”《明史·宋濂传》:“受命不於天,於其人;休 符不於祥,於其仁。”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 项,“为人仗义”依据不足,“为朋辈罪责敢于犯颜直谏”分析错误。茹太素上万言书一事,说明他忠诚 正直。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本题关键词有:(1)本,根本;固,稳固;充牣,充满;焉用,有什么用。(2)未尝,未曾;伪,假;诮, 讥讽;短,短处;抑,还、或者。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 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 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宋濂,字景濂,幼时聪敏,记忆力强,就学于闻人梦吉,精通《五经》。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婺州后, 召见宋濂。由于李善长的举荐,被授任江南儒学提举,奉命讲授太子经,不久又改撰起居注。宋濂开始以 文学特长受到朱元璋的赏识,随侍朱元璋左右,作为顾问。 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左氏传》,宋濂进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如果能遵照施行, 则赏罚公正适中,天下便可平定!”不久,朝廷论功行赏,宋濂又说“:得天下以得人心为本,如果人心 不稳固,尽管有许多的玉帛财富,又有什么用呢?”太祖认为他所说的全都有理。洪武二年(1369),太祖 下诏修撰《元史》,宋濂被任命为总裁官。当年八月史书撰成,宋濂被授任翰林院学士。 宋濂担任太子之师十余年,太子的一言一行,宋濂都要以礼法来劝导,使其归于正道;而有关政教及 前代兴亡之事,宋濂必定会拱手说:“应当是这样,而不应当是那样。”每当这时,皇太子都非常严肃虚 心地接受,而且对宋濂言必称师父。后来当上天屡降甘露时,太祖又问其中是否意味着有灾异或祥瑞,宋 濂回答说:“天子不是受命于天,而是受命于人,美德的基础并不是祥瑞,而是仁义。《春秋》只记灾异, 不记祥瑞,就是这个道理。”太祖到方丘祭祀,感到心绪不宁,宋濂举止得体态度诚恳地说道:“养心莫 过于少欲,能够择善而行,那么便可以心境清静,身体平安。”太祖听后连连称赞有道理。 宋濂性情诚恳谨慎,长期在宫中为官,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他的住室,题名为“温树”,如果有客人 问起宫中情况,宋濂便将“温树”两字指给他看。有一次宋濂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太祖悄悄派人暗中 观察。第二天,太祖便问宋濂昨天喝酒没有,请了哪几位客人,吃些什么。宋濂一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 “说得对,你没有欺骗我。”太祖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并说: “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我了解他们,而对那些不善之人,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 祖大怒,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这是不敬,是诽谤,是违法。”太祖问宋濂, 宋濂回答:“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 茹太素的上书,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若不是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上书言事的人了。”于是太祖又当场称赞宋濂说:“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其 次是贤人,再次为君子。宋景濂为朕效力十九年,从未说过一句假话,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始终如一, 他岂只是君子,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 (宋濂)从少到老,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对学问无所不通。宋濂文风淳厚而飘逸,可与古代作者媲 美。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的,接踵而至。宋濂逝于夔州,终年七十二岁。 阆中中学 9 月月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迪字复古,深厚有器局。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兖州。代归,会唃厮啰[注]叛,帝忧关中, 召对长春殿,进右谏议大夫。徙陕西都转运使,入为翰林学士。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 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又言:“陛下东封时,敕所过毋伐木除道,即驿舍或州治为行宫,裁令加 涂塈而已。及幸汾、毫,土木之役,过往时几百倍。今蝗旱之灾,殆天意所以儆陛下也。”帝深然之。他 日,又召对龙图阁,徐谓迪曰:“曹玮在秦州,屡请益兵,未及遣,遽辞州事,第怯耳。谁可代玮者?” 迪对曰:“玮知厮欲入寇,且窥关中,故请益兵为备,非怯也。且玮有谋略,诸将皆非其比,何可代?今 关右兵多,可分兵赴玮。”未久,唃厮啰果犯边。复召迪问曰:“玮此举胜乎?”对曰:“必胜。”居数 日,奏至,果大胜。帝曰:“卿何以知玮必胜?”迪曰:“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 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劳也臣用此知其胜”帝益重之,自是欲大用矣。除太子太傅,迪辞以 太宗时未尝立保傅,止兼太子宾客。寇准罢,帝欲相迪,迪固辞。初,真宗不豫,寇准议皇太子总军国事, 迪赞其策,丁谓以为不便,迪力争不已,自此不协。谓又欲引林特为枢密副使,迪进曰“宰相丁谓罔上弄 权,私林特而嫉寇准。特子杀人,事寝不治,准无罪罢斥,臣愿与谓俱罢,付御史台劾正”帝怒,出迪知 郓州。谓败,起为秘书监。久之,改户部尚书。请老,以太子太傅致仕。薨,年七十七。赠司空,谥文定。 (节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注】唃斯啰,清人译作嘉勒斯赉,唃斯啰政权的创建者。原名欺南凌温,吐蕃王朝赞普后裔,宋代青唐 吐蕃首领。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劳也/臣用此知 其胜/ B. 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劳也/臣用此知 其胜/ C. 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劳也/臣用此知 其胜/ D. 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劳也/臣用此知 其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图阁,跟文中提及的“长春殿”一样,都是帝王闲暇时召见心腹近臣聊解心事、私下决议人事任免的 场所。 B.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 宗”。 C. 请老,古代官吏供职到一定年龄后请求退休的一种说法。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乞身、告老、移病、致 仕等。 D. 谥,人死之后,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人对历史人物进行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用以褒贬善 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迪心忧百姓,敢于直言进谏。面对连年蝗旱灾害,李迪提出打开内藏库赈济灾民,同时直言指出 蝗旱灾害是上天对皇帝大兴土木的惩戒。 B. 李迪熟知军务,能够预知战局。李迪了解秦州军务,赞赏守将曹玮有谋略。后来敌军进犯秦州,李迪预 言曹玮必胜,捷报传来,果如其言。 C. 李迪谦恭有节,数辞高官要职。皇帝想任用其为太子太傅,以太宗时未曾设立太保太傅为由推辞。皇帝 想任用其为宰相,他也坚决推辞。 D. 李迪爱憎分明,敢同权臣相斗。李迪认为宰相丁谓欺骗皇帝玩弄权术,偏袒林特而嫉恨寇准。因此请求 与丁谓一同罢免,交由御史台审查。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玮在秦州,屡请益兵,未及遣,遽辞州事,第怯耳。 (2)迪赞其策,丁谓以为不便,迪力争不已,自此不协。 【答案】10. C 11. A 12. A 13. (1)曹玮在秦州,多次请求增加兵力,还没有派遣,就急忙请辞秦州职务,只是胆怯罢了。(2)李迪 赞同他的建议,丁谓认为不合适,李迪据理力争不停,从此二人不和。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 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 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 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唃厮啰兵远来”句意是:唃厮哕兵远道而来。主语是“唃厮啰兵”,谓语是“远来”。语句完整, 单独成句,所以应在“远来”后停顿,这样就排除 A、B 项。“以某日下秦州会食”句意是:要在某日一天 内攻下秦州聚餐。其中“会食”是说攻下秦州聚餐,所以“下秦州会食”中间不能断开,这样就排除 D 项。 断句后,要疏通语意,语意流畅,合乎原文意思才是正确。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 A 项,句中对“闲暇时召见心腹近臣聊解心事、私下决议人事任免的场所”的功能解说有错。从文中内容可 以推断,“闲暇”“私下”等解说不合实情。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 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 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 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A 项,“打开内藏库赈济灾民”错,原文为“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意思是李迪打开内藏府 来解决国家开支,从而宽减赋税,并非直接赈济灾民。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 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屡”,屡次,多次;“益 兵”,增加兵力;“遽”,急忙;“第”,只是。第二句关键点:“赞其策”,赞同他的建议;“以为不便”, 认为不合适;“已”,停止;“不协”,不和。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 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 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 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 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为人厚重,有才识度量。参加科举为进士第一名,授官担任将作监丞,兖州通判。交 职回朝,恰逢唃厮哕反叛,皇帝担忧关中形势,召他在长春殿应对,提拔他担任右谏议大夫。(后)调任陕 西都转运使,入朝担任翰林学士。当时连年蝗旱灾害,(皇帝)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李迪请求打开内 藏库来解决国家费用,从而使赋敛宽松,百姓不再劳苦了。又说道:“陛下东封泰山时,敕令沿途各地不 要砍伐树木修筑道路,就把驿站或州署治所当作行宫,只下令加以粉饰罢了。等到驾临汾州、亳州,兴建 土木的工役,超过以往几百倍。如今发生蝗旱之灾,大概是天意用来惩戒陛下的。”皇帝认为他说得很对。 后来,又召他龙图阁应对,(皇帝)缓缓地对李迪说:“曹玮在秦州,多次请求增加兵力,还没有派遣,就 急忙请辞秦州职务,只是胆怯罢了。谁可以代替曹玮?”李迪回答说:“曹玮知道唃厮哕想要入侵并且窥 视关中,所以请求增加兵力作为防备,不是因为胆怯。并且曹玮有谋略,诸将都比不上他,怎么可以代替 呢?现在关右士兵数量多,可以分些兵力增援曹玮。”没过多久,唃厮哆果然侵略边境。(皇帝)又召李迪 问道:“曹玮这次行动能胜利吗?”(李迪)国答道:“必定取胜。”过了几天,奏报送到,果然大胜。皇 帝说:“你怎么知道一定曹玮能取胜?”李迪说:“唃厮哕兵远道而来,派遣间谍声称要在某日一天内攻 下秦州聚餐,想要以此激怒曹玮。曹玮按兵不动,坐等敌兵到来,这是以逸待劳。我因此知道他会取胜。” 皇帝更加看重李迪,从此想要重用他。皇帝任命他担任太子太傅,李迪以太宗时未曾设立太保太傅为由推 辞了,只是兼任了太子宾客。寇准罢相后,皇帝想要李迪担任宰相,李迪坚决推辞。当初,宋真宗身体不 适,寇准建议皇太子总领军国大事李迪赞同他的建议,丁谓认为不合适,李迪据理力争不停,从此二人不 和。丁谓又想要引荐林特担任枢密副使,李迪进言说:“宰相丁谓欺骗皇上,玩弄权术,偏袒林特而嫉恨 寇准。林特的儿子杀人,此事被搁置不处理,寇准无罪却遭罢斥,我希望和丁谓一同被罢免,交付御史台 审理。”皇帝发怒,命李迪离京担任郓州知州。丁谓倒台后,(李迪)被起用担任秘书监。过了很久,改任 户部尚书。请求告老还乡,以太子太傅身份退休。去世时,享年七十七岁。赠爵司空,谥号文定。 射洪中学第一次月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毛士龙,字伯高,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杭州推官。熹宗即位,擢刑科给事中,首劾姚宗文 阅视乖张。杨涟去国,抗疏请留。天启改元,正月疏论“三案”,力言孙慎行、杨涟等有功社稷,而魏浚辈 丑正害直之罪。帝是之。 是年五月,魏进忠用事。进忠广开告密,诬天津废将陈天爵交通李承芳,逮其一家五十余人,下诏狱。 士龙即劾锦衣骆思恭及诬告者罪,请究治妖言奸党并主使逆徒,进忠益憾。 至九月,士龙劾顺天府丞邵辅忠奸贪,希孔、允成亦劾之,辅忠大惧。刘朝等因诱以超擢,令攻士龙。 辅忠遂讦士龙官杭州时盗库纳妓,进忠从中下其疏。尚书周嘉谟等言两人所讦,皆风闻,请宽贷。进忠不 从,削士龙籍,辅忠落职闲住。进忠后易名忠贤,显盗国柄,恨士龙未已。四年冬,令其私人张讷劾之, 再命削籍。明年三月入之汪文言狱词,谓纳李三才贿三千,谋起南京吏部,下抚按提讯追赃,遣戍平阳卫。 已而辅忠起用,骤迁兵部侍郎。六年十二月,御史刘徽复摭辅忠前奏,劾士龙纳访犯万金,下法司逮治。 士龙知忠贤必杀己,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士龙乃潜至家,载妻子浮太 湖以免。 庄烈帝嗣位,忠贤伏诛。朝士为士龙称冤,诏尽赦其罪。士龙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帝怜之,命 复官致仕。竟不召用。至崇祯十四年,里人周延儒再相,始起漕储副使,督苏、松诸郡粮。明年冬,入为 太仆少卿。又明年春,擢左佥都御史。时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惠世扬皆未至,士龙独掌院事。帝尝 语辅臣:“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①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 惩。”士龙闻,劾逮福建巡按李嗣京。十月谢病归。国变后卒。 注:①纛 dào: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 惩。 B. 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 惩。 C. 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 惩。 D. 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 惩。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新皇帝即位或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 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可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可称为“改元”。 B.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 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C. 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如吏部尚书,是吏部的长官。 D. 嗣位,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长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毛士龙敢做敢为,敢于弹劾为官不正的官员,他曾弹劾姚宗文、骆思恭、邵辅忠、李嗣京等多名官员。 B. 毛士龙因得罪权贵,被魏进忠及其党羽诬陷削籍,差点被杀害。后来毛士龙被重新任用,担任过左佥 都御史。 C. 魏忠贤掌握朝政大权,广开告密,诬陷朝廷重臣,遭到毛士龙的反对。后来,魏忠贤被判死罪。 D. 毛士龙、杨涟都是有功之臣。毛士龙经历过几位皇帝的统治,被重用过,也被冷落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5 分) ▲ ▲ (2) 士龙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帝怜之,命复官致仕。(5 分) ▲ ▲ (一)文言文阅读 10. C 11. D 12. C 13. (1)(毛士龙)在夜晚翻墙逃跑,他的小妾也不知道,认为是官员杀害了他,披散着头发在路上哭泣。 (2)毛士龙到朝廷感谢皇上的恩惠,并且陈述了自己被诬陷的缘故。皇上可怜他,命令恢复他的官职退休。 【10 题详解】 “近高牙大纛”,是说“声势显赫”;“富可敌国”是固定词语。可以排除 AB 和 D 项; “气凌巡抚”是对“御史巡方”气势的描绘。另外,“且”引出后文“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也可以排除 B 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以前御史出巡四方,就像皇帝秘密在民间探访。声势显赫,气势胜过巡抚,而且在公 署前后都通过各种渠道纳贿,每次奉命出使,富可敌国,应该加重惩处”。故选 C。 【11 题详解】 D 项,“嗣的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长子”错误,嗣的本义应该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故选 D。 【12 题详解】 C 项,魏忠贤“诬陷朝廷重臣,遭到毛士龙的反对”错误,由原文“魏进忠用事。进忠广开告密,诬天津废 将陈天爵交通李承芳,逮其一家五十余人,下诏狱。士龙即劾锦衣骆思恭及诬告者罪,请究治妖言奸党并 主使逆徒,进忠益憾”可知,魏忠贤诬陷的是废将陈天爵,陈天爵不是朝廷重臣。 故选 C。 【13 题详解】 第一句中,“(毛士龙)夜中逾墙遁”是省略句,“逾墙”应理解为“翻墙”,“有司”应理解为“官员”,“被” 通“披”,“号泣于道”是状语后置句。 第二句中,“诣阙”应理解为“到朝廷”;“被陷”应理解为“被诬陷”;“故”应理解为“缘故”;“致仕” 应理解为“退休”。 参考译文: 毛士龙,字伯高,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被授予杭州推官。熹宗即位以后,提升为刑科给事 中,毛士龙第一个弹劾姚宗文处理事情偏执。杨涟离开朝廷,毛士龙向皇帝上书直言请求朝廷留下杨涟。 天启年改元,正月毛士龙上疏论“三案”,极力陈述孙慎行、杨涟等有功于国家,揭露魏浚等人丑化谋害正 直的大臣的罪名。皇帝肯定了他的意见。 这年五月,魏进忠掌权。魏进忠鼓励告密,诬陷天津废将陈天爵勾结李承芳,逮捕他们一家五十多人, 投入诏狱。毛士龙立即弹劾锦衣骆思恭以及诬告的人的罪名,请求彻查妖言奸党和主使的逆徒,魏进忠更 加震惊。 到了九月,毛士龙弹劾顺天府丞邵辅忠奸邪贪婪,希孔、允成也劾他,邵辅忠非常害怕。刘朝等人趁 机用破格提拔来引诱他,让他攻击毛士龙。邵辅忠于是攻击毛士龙在杭州做官时偷盗库银私纳娼妓,魏进 忠从中下发了他的奏章。尚书周嘉谟等人议论两人所攻击的事情,都是传闻,请求宽恕他们。魏进忠不答 应,削去了毛士龙的官籍,邵辅忠罢官闲居。魏进忠后来改名魏忠贤,掌握兵权,仍然痛恨毛士龙。天启 四年冬天,魏忠贤命令他的党羽张讷弹劾毛士龙,又一次命令削去了毛士龙的官籍。第二年三月又呈上了 汪文言的供词,说毛士龙收取了李三才贿赂的三千两银子,图谋起用南京吏部,皇上下诏让抚按官员审讯 追赃毛士龙,把他放逐到平阳。不久邵辅忠得到起用,突然升任兵部侍郎。天启六年十二月,御史刘徽又 提起邵辅忠以前攻击毛士龙的奏章,弹劾毛士龙收取密令侦查缉捕的罪犯很多钱财,让司法部门逮捕治罪。 毛士龙知道魏忠贤一定要杀自己,(毛士龙)在夜晚翻墙逃跑,他的小妾也不知道,认为是官员杀害了他, 披散着头发在路上哭泣。毛士龙于是偷偷回家,带着妻子儿女在太湖一带乘船避难。 庄烈皇帝继位之后,魏忠贤被杀。朝廷的官员为毛士龙伸冤,皇帝下诏令赦免了他的全部罪名。毛士 龙到朝廷感谢皇上的恩惠,并且陈述了自己被诬陷的缘故。皇上可怜他,命令恢复他的官职退休。最终没 有被召用。到崇祯十四年,同乡周延儒再一次做首辅,才被起用为漕储副使,督办苏、松各郡的粮食。第 二年冬天,入朝做太仆少卿。下一年的春天,提升为左佥都御史。当时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惠世扬 都没有到位,毛士龙一个人执掌院事。皇帝曾经对辅臣说:“以前御史出巡四方,就像皇帝秘密在民间探 访。声势显赫,气势胜过巡抚,而且在公署前后都通过各种渠道纳贿,每次奉命出使,富可敌国,应该加 重惩处。”毛士龙听说后,弹劾逮捕福建巡按李嗣京。这一年十月托病还乡。国家灭亡后去世。 射洪中学补习班第一次月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世吏二千石,为北州旧姓。父武,晋王掾、上谷太守。逖少孤,兄弟六人。 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 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与司 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逖、 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 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寻征军谘祭酒,居丹徒之京口。逖以 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遭残贼,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然则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 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 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 余人而后进。李头之讨樊雅也,力战有勋。逖时获雅骏马,头甚欲之而不敢言,逖知其意,遂与之。头感 逖恩遇,每叹曰:“若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 尽为晋土。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醊, 百姓感悦。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 德诏进逖为镇西将军。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 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其后逖病甚。俄卒于雍丘,时年五十六。豫州士女若丧考妣, 谯梁百姓为之立祠。册赠车骑将军。 (节选《晋书•祖逖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的 A. 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 德/ B. 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 德/ C. 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 德/ D. 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 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千石,是汉朝官秩,又为地方级官员郡守(太守)的通称,后来刺史升格为牧。 B. 戎是古代对西方部族的称呼,称北方部族狄,称东方部族为夷,称南方部族为蛮。 C. “阴”,指山水的北面;“阳”与之相反。江阴、襄阳等地名仍保留了这个意思。 D. 考妣,古时原指健在或已故的父母。今仅存留于墓碑之上。如“先考”、“先妣”。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逖出身名门,才学优异。他生于官宦之家,却放荡不羁;少年时代就博览群书,涉猎古今,常到京师 活动,世人都称赞他有济世之才。 B. 祖逖胸怀大志,颇有雄图。他早年闻鸡而起舞,信誓耿耿;后来力劝晋元帝北伐而受到任用,招兵买马, 于中流击楫,矢志中原大业。 C. 祖逖善解人意,礼贤下士。他送骏马给李头,李头感恩戴德,流露出以死相报的意愿;即便是对关系疏 远或下等仆役也能以礼相待。 D. 祖逖生活俭朴,听任互市。他自己很节省,却致力于资助他人,自己没有积蓄私财;他允许与胡人互市, 这使得官方、私家都富足,兵强马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 (2)然则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 【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每到农家,总是以兄长 名义拿出粮食布帛来救济贫困人家,乡中父老族中宗亲因此特别看重他。 (2)这样那么各郡国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或许国家的耻辱就可以洗雪了,希望大王您考虑这件事。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耆老”是“中坐流涕曰”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耆”前断句,排除选项 AC;“死将何恨”的意 思是“死也没有遗憾了”,“死”跟后面的内容关系紧密,所以“死”前断句,“故”是“因此”的意思, 的 一般用在句首,所以“故”前断句,排除选项 B。 故选 D。 句子翻译:他曾经置酒邀请父老,父老们在席上感慨流涕说:“我辈老了,没想到再次得到父母般的关怀, 死也没有遗憾了。”祖逖就是这样深得人心。因此刘琨在给亲朋故旧的书信中,极力赞颂祖逖的威望德行。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 项,“阴,指山水的北面”错误,“阴”应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故选 C 。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 项,“少年时代就博览群书,涉猎古今,常到京师活动,世人都称赞他有济世之才”错误,由原文“年十 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可知,祖逖年十四五犹未知书,后来才博览书记;由原文“后乃博览书记, 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可知,称赞他有济世之才的不是所有世人,而是到京师后见 到过他的人。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辄:总是。周:救济。贫乏:形容词活用名词,贫困人家。以是:因此。 (2)然则:这样那么。庶几:表示希望的语气词,或许可以。雪:名词活用动词,洗雪,洗掉。图:考虑。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 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 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 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 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 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 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家中代代为官吏,食禄二千石,为北方幽州之地的名门显族。父亲祖武, 任过晋王掾、上谷太守。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兄弟共有六人。他性格豪爽倜傥,不注重修饰仪表。不拘 细节,十四、五岁时还不知道用心读书,他的兄长都为之担忧。然而祖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慷慨大方具 有节操风范,每到农家,总是以兄长的名义拿出粮食布帛来救济贫困人家,乡中父老族中宗亲因此特别看 重他。后来他就博览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常到京师活动,见过他的人都说他具有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 才能。祖逖与司空刘琨同时担任司州主簿,两人关系非常亲密,晚上同榻共被而眠。半夜时分听到荒野外 鸡鸣之声,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后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于是起床习舞剑艺。祖逖、刘琨都有英 迈之气度,每谈及天下之事,常半夜披衣起坐,相互勉励说:“要是四海鼎沸天下有事,四方豪杰并起, 我们率兵在中原相遇,应该互相退让一步啊。”后来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 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 共同分享,又加上能谋划布置,所以不管老少都服从他的安排,推举他为一行人的头领。到达泗口时,元 帝迎之而任他为徐州刺史,不久又任为军谘祭酒,停留在丹徒县的京口。祖逖看到社稷倾覆,山河沦丧, 常怀振兴朝廷、恢复故土的壮志。当时皇帝刚刚在江南站稳脚跟,无暇北伐,祖逖向皇帝进言道:“晋王 室的动乱,并非是君王无道导致下面的叛乱,而是由于诸藩王争夺权利,自相诛杀,遂使北方的夷狄有了 可乘之机,致使他们得以横行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人人都有奋击抗敌之志。大王您如 果能派遣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这样那么各郡国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 的,或许国家的耻辱就可以洗雪了,希望大王您考虑这件事。”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领豫州刺史, 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于是祖逖就带领着先前 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 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祖逖屯兵江阴,发 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李头在讨伐樊雅的战斗中,奋力作战立有功勋。祖逖 当时缴获了樊雅的骏马,李头非常喜欢这匹骏马,但不敢对祖逖说,祖逖知道了李头的心愿,就把这匹马 送给了他。李头很感激祖逖的恩遇,常常感叹地说:“要是能够得这样的人为主,我就是死也无遗恨。” 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 地。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 农耕打柴。他又收葬露于野外的尸骨,并为之祭奠,百姓们感戴恩德。他曾经置酒邀请父老,父老们在席 上感慨流涕说:“我辈老了,没想到再次得到父母般的关怀,死也没有遗憾了。”祖逖就是这样深得人心。 因此刘琨在给亲朋故旧的书信中,极力赞颂祖逖的威望德行。朝廷下诏任祖逖为镇西将军。石勒不敢出兵 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 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那以后祖逖身患重病。不久死 于雍丘,终年五十六岁。豫州人民悲伤得如同死了父母一样,谯梁之地的百姓为祖逖建了祠堂。朝廷册立 追赠为车骑将军。 成都七中 9 月月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马燧,字洵美。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 嗣为援,诏燧与准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 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 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 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 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 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狡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 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 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 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含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 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 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 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 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 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 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 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B.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 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C.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 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D.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 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跟官职的调动有关。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建中:年号。中国封建社会里明清皇帝每人只有一个年号,其他朝代皇帝有多个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 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 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 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 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13.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每题 5 分) (1)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准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5 分) 答: 。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5 分) 答: 。 10.B(“破永平将杜如江等”及驻扎在汴州邻近的是田悦。“距”在文中的意思是距离。) 11.D(年号自汉武帝建元年间始有,汉武帝之前的皇帝没用年号。一般说来,明清时期的皇帝一人只有一个 年号,但明英宗有两个年号。) 12.A(“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不正确。原文中说田悦打败杜如江,并乘胜进逼汴州。所以“缺乏战 斗力”的说法不成立。). 13.(1)个灵耀不接受任命,拉魏博田承嗣作为援助,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李忠臣讨伐李灵耀,军队驻扎 在郑地。(得分点:不拜,不接受任命;引,“召引、拉;次:驻扎。) (2)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米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得分点: 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田.....窘;固:本来;逮:达到、及,“不逮”比不上、不及。“吾不逮远矣”翻译的 时候语序要调整,可翻译为“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参考译文: 马燧,字洵美。大历年间,汴州将领李灵耀反叛,皇帝追求息事宁人,就授任李灵耀为汴宋节度留后。 李灵耀不接受任命,拉魏博田承嗣作为援助,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李忠臣讨伐李灵耀,军队驻扎在郑 地。李灵耀多多张挂旗帜来进攻官军,李忠臣的军队溃败西逃。马燧军队屯驻在荥泽,郑人看到后很震惊。 李忠臣将要撤回,马燧制止了他,李忠臣才回来收拾逃散的士兵,重振军威。李忠臣从汴南行进,马燧从 汴北行进,在西梁固打败叛贼。李灵耀率领精兵八千人,号称“饿狼军”,马燧孤军作战打败他们,进军到 浚仪。这时,河阳兵是诸军中最强的,田悦率两万兵援助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将领杜如江等,乘胜进军 到离 汴州三十里处屯驻。李忠臣会合各路军队作战失利,马燧出奇兵攻击敌军,田悦单人匹马逃走,汴州平定。 马燧调任河东节度留后,晋升节度使。太原自鲍防失败后,兵力弱小,马燧招募仆役,得到几千人,都补 充为骑兵,教授他们战斗,他们几个月后成了精兵。制造铠甲一定按长短分三种规格,使士兵穿着合体, 以便快速前进。制造战车,蒙上狻猊图案,在车后安有戟,行军时用来装运兵器,宿营时就作为营阵,遇 到险阻时就用来阻挡敌军冲击。兵器锐利军需完备。过了一年,开辟广场,排列三万军队进行检阅,威震 北方。建中二年,入朝京师,封为幽国公,返回军中。李怀光在河中反叛,皇帝下诏任命马燧为河东保宁、 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堿、骆元光会合兵力讨伐他。当时国内发生蝗灾,军队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朝 中很多大臣请求赦免李怀光,皇帝犹豫不决。马燧认为“李怀光图谋叛逆为时已久,反复无常不能信任。 河中在京城附近郊外,放过他有损国威,无法向天下交代”,于是离开军队入朝,主动向天子进言说:“如果 能得到三十日粮食,足以平定河中。”皇帝同意。贼将徐廷光驻守长春宫城。马燧考虑长春攻不下,那么李 怀光就会固守,长期攻城伤亡必多,于是挺身来到城下会见徐廷光。徐廷光畏惧马燧的威名,在城上拜见。 马燧看见他的内心已经屈服,慢慢说道:“我从朝廷来,你可以面向西边接收诏命。”徐廷光拜了两拜。马燧 说:“公等北方将士,从安禄山以来,功高天下,为什么抛弃这些做灭族的行径呢?如果听我的话,不仅能 免除灾祸,还可实现富贵。”徐廷光没有回答,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 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徐廷光感动哭泣,全军都流泪,当即率领军队投降。马燧率领几个 人马进入长春宫城,众人大喊道:“我们又成为朝廷的人了!”浑瑊也自认为比不上他,感叹说:“曾经 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9 月月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 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 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 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 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 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亦不报。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 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 陛下威福以十计,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 耶!”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 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 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 视事。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 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B.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C.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D.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人,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意为 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倭,指元末到明中叶多次在我国东南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倭”字起初并没有贬义,在日文中同 “大和”的发音相同。 C.贡市,指外国或异族商人随贡使到指定地点进行的贸易。在中国古代,还有“互市”,即中央王朝与外 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 D.少保,官名,明清少保皆为从一品。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 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温纯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在广东广海卫抗倭斗争中,总兵刘焘谎报战绩,温纯上奏章弹劾刘焘犯下欺 君之罪。 B.温纯忠于职守,为民言事。在担任左都御史后,温纯极力反对矿税使和部分官员乱政行为,认为小人牟利 害国。 C.温纯行事执着,耿介忠贞。在他首倡请求免除矿税的建议未被批准的情况下,温纯组织了殿前集体跪请 的行动。 D.温纯廉洁奉公,官声远播。温纯曾经多次主持南北的考察重任,并圆满完成任务,整肃百官的风纪而为 人称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5 分) (2)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5 分) 10. C 11. A “会试”错,应为“殿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12.C “在他首倡请求免除矿税的建议未被批准的情况下”错,结合“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 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分析,是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并非是温纯首倡提议。 13. (1)温纯认为这事会使边防松弛,对中原不利,他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托病回家。 “以为”,认为;“驰”,使动,使……松弛;“中国”,中原(古今异义词);“利”,对……有利;“出”, 出京任官职;“引疾”,托病辞官。 (2)温纯非常愤慨,上疏彻底揭发于永清与他人(或姚文蔚)相互勾结的情况,言语侵犯到首辅沈一贯 “不胜”,受不住,禁不住;“尽”,彻底,全;“发”,揭发;“交构”,互相勾结;“侵”,侵犯。 参考译文: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职担任兵科都给事中。倭寇攻陷广东广海卫, 大规模屠杀抢劫后撤离。总兵刘焘却上报用战争击退敌人,温纯弹劾刘焘欺骗蒙蔽。当时正征调刘焘督察 京城军队,于是搁置没有追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皇帝下令准许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温纯进言事情没有 了结,不应当仓促让其子继承爵位。宦官陈洪请求加封他的父母,温纯坚持不同意。谏官李已、石星受到 指责,温纯上疏解救他们。俺答请求设立贡市,高拱裁定意见同意这件事。温纯认为这事会使边防松弛, 对中原不利,他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后托病回家。后又征召担任左都御史。矿税使被派往各地,有关官 员逮捕了很多人,温纯极力论述这件事的害处,请求全部释放,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宦官们更加强横, 所到之处就抢劫,奸污妇女。各地品行不良的人纷纷起来进言谋利之法,皇帝都高兴地采纳了,远近之人 都惊骇震动。温纯说:“好处归这些小人,坏处留给国家。请求把这些坏人全部逮捕,交给我等依法处置, 并且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也没有得到批复。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皇帝全部搁置不察看。 温纯等人担忧害怕,不知怎样才好,于是首先提出各位大臣跪伏宫殿前哭泣请求。皇帝震惊发怒,追问是 谁发起的,回答说:“都御史臣温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 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广东李凤等人因矿税激发百姓生事,温纯又直言:“税使私下玩弄陛下 刑赏权力以十人计算,跟随着依靠税使声势的以百人计算。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 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些危害成千上万百姓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御史于永清担任陕西按察使时贪 污,害怕温纯检举上奏,跟都给事中姚文蔚勾结而倾轧温纯。温纯非常愤慨,上疏彻底揭发于永清与他人 (或姚文蔚)相互勾结的情况,言语侵犯到首辅沈一贯。沈一贯等人上疏辩解。皇帝为此批下于永清、姚 文蔚两人的奏疏,而温纯弹劾的奏疏留住没有批复。温纯更加愤慨, 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 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就跟沈一贯相抵触。温纯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 九个月。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温纯廉洁奉公。五次主持南 北政务考察,整顿清理全部得当。端庄百官,振兴风纪,当时称为名臣。 去世,赠官少保。天启初年,追赠谥号恭毅。 白塔中学第一次月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于仲文,字次武。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九岁,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太祖问曰:“闻 儿好读书,书有何事?”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其后就博士李祥受《周 易》《三礼》,略通大义。及长,倜傥有大志,当时号为名公子。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 为丞相,尉迟迥作乱,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 众。迥又遣宇文胄、宇文成复攻仲文。贼势逾盛,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 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檀让拥众数万, 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 百级。檀让以余众屯城武,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 飨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其妻子在 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 士。”金乡人谓为信然。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以为檀让,乃出迎谒。 仲文执之,遂取金乡。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 簿,于狱中上书。书曰:“当群凶问鼎之际,黎元乏主之辰,臣叔翼总驭燕、赵,南邻群寇,北捍旄 头,内外安抚,得免罪戾。伏愿下降云雨之施,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不胜区区之 至。”上览表,俱释之。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B.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C.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D.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髫龀,儿童七八岁。髫,指小儿下垂的短发;龀,指小孩子换牙。 B.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成为专通一经、教授生徒的官职。 C.黎元,文中指百姓。古代“黔首”“豪右”“黎庶”均指百姓。 D.起家,文中指于仲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初步踏上仕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于仲文少年聪慧,深得太祖赏识。他从小沉迷读书,认为读书能帮助父亲、侍奉君王,行忠尽孝, 周太祖非常赞叹。 B.于仲文坚守大义,不与叛军为伍。他拒绝了尉迟迥的引诱,多次受到攻击,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死 战得以脱身,到达京师。 C.于仲文精于谋略,多次获得胜利。他趁檀让懈怠,攻取城武;夺取金乡,斩杀徐善净;俘获檀让, 平定黄河以南。 D.于仲文勇于自辩,获得皇帝宽宥。他主动向皇帝上书,力陈自己的叔父于翼在动乱的时局中立下了 功劳,最终和叔父一起被释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5 分) (2)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5 分) (3)(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4) 10.B “仲文”做“伪北”的主语,不能断开,故“仲文”前断句,排除选项 C、D。根据文意 是“使檀让的军队大败”,所以“大败让军”中间不能断开,故“让军”后断句,排除选项 A。 (5)11.C “豪右”指百姓错误,“豪右”指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贫贱者居住之地称 为“闾左”。 (6)12.C 选项“斩杀徐善净”错误,原文“仲文执之,遂取金乡。”只是说于仲文捉拿住徐善净, 于是夺取了金乡。并没有说斩杀他。 (7)13.(1)(于仲文)冲破包围逃走,被贼人追赶,边战斗边逃跑,跟随他战死的骑兵有十之七八。 (8)(得分点:溃:冲破。遁:逃走。且……且……:一边……一边……。所从骑死者:跟随他战死 的骑兵。十七八:十之七八。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9)(2)不久,他的叔父、太尉于翼因事犯罪被关进监狱,于仲文也被官吏收押,他在狱中上书。 (10)(得分点:未几:不久。坐:因……犯(获)罪。下狱:被关进监狱。为……所:被。簿:收押。 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1) (12)参考译文: (13)于仲文,字次武,幼年就聪明灵活,小时候上学,就沉迷书中而不知疲倦。于仲文九岁时,曾 经在云阳宫拜见周太祖,太祖问他:“听说你爱读书,书中都讲些什么事?”于仲文答道:“帮助父亲,侍奉 君主,只是些忠孝之事罢了。”太祖非常赞叹。于仲文后来跟随博士李祥学习《周易》、《三礼》,大概知晓 书中的要义。等到长大之后,胸怀大志,气度超凡,被当时的人称为名公子。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做官,担 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时,尉迟迥发动叛乱,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 拒绝了他。尉迟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尉迟 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宇文成进攻于仲文。贼人的势力更加旺盛,于仲文估计自己支撑不住,就扔下 妻子儿女,率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池西门,冲破包围逃走,被贼人追赶,边战斗边逃跑,跟随他战死 的骑兵有十之七八。于仲文仅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 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部队从左右两 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败,活捉了五千多人,斩杀了七百人。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于 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 杀牛犒劳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尉 迟迥的部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 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认为 真的这样。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迟迥的旗帜,兼程前进。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 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于仲文捉拿住他,于是夺取了金乡。俘获了擅让。用囚车把他送 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不久,他的叔父、太尉于翼因事犯罪被关进监狱,于仲文也被官吏收押, 他在狱中上书。书中说:“正是群雄图谋夺取政权的时候,百姓缺乏主君的时候,我的叔叔太尉于翼一起抵 御燕、赵两国,南面和群贼相邻,北面捍卫外族入侵者,内外一起安顿抚慰,应该免了他的罪过,我希望 陛下能降云雨的恩施,记录下这小小的功劳,那么死灰都会再次复燃,枯骨都能长肉,我不胜感激。”皇上 看了他的奏表,一起释放了他和他叔叔。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