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
泉州市质量监测(一)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刘宗周,,字起东,山阴人。父坡,母章氏妊五月而坡亡。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
宗周太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休孱甚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万历二十九年,宗周
成进士。天启元年,起仪制主事。疏言:“魏进忠导皇上驰射戏剧。势将指鹿为马,生杀予
夺,制国家大命。”进忠者,魏忠贤也,大怒,停宗周俸半年。累迁光禄丞、尚宝、太仆少
卿,移疾归。崇祯元年冬,召为顺天府尹。辞,不许。明年九月入都,上疏曰:“陛下励精
求治,宵旰扉宁。然程效太急,不免见小利而速近功,何以致唐虞之治?”帝以为迂阔,然叹
其忠。未几,都城被兵,帝不视朝,章奏多留中不报。米价腾跃,请罢九门税,修贾区以处
贫民,为粥以养老疾,严行保甲之法,人心稍安。为京尹,政令一新,挫豪家尤力。阉人言
事辄不应,或相诟谇,宗周治事自如。武清候苍头殴诸生,宗周拯之,枷武清门外。居一载,
谢病归,都人为罢市。八年七月,内阁缺人。诏所司敦趋,宗周回辞,不许。明年正月入都。
时太仆缺马价,有诏愿捐者听。又议罢明年朝覲。宗周以输赀、免觐为大辱国。帝虽不悦,
心善其忠。其秋,三疏请告去。归二年而京师陷。宗周徒步荷戈,诣杭州,责巡抚黄呜骏发
丧讨贼。呜骏诚以镇静,宗周勃然。问师期,则曰:“甲仗未具。”宗周叹曰:“嗟乎,是乌
足与有为哉!”乃与故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召苏义旅。将发,而福王监国于南京,起宗周故
官。明年五月,南都亡。六月,杭州亦失守。宋周方食,推案恸哭,自是遂不食。绝食二十
三日。闰六月八日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明史●刘宗周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体孱甚/
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B.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体孱甚/
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C.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体孱甚/
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D.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体孱甚/
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年,原来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后来也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B.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唐虞之治即指禅让传贤。
C.朝覲,指古代诸侯或臣下朝见君主,其中春见称为“朝”,秋见称作“覲”。
D.监国,通常指太子留守代管国事,文中指福王正式即位之前代行处理国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宗周疾恶不阿,无畏权贵。刘宗周奏劾魏忠贤引导皇帝骑马射猎、游戏作乐,势必擅权
乱国;武清侯的家奴殴打秀才,刘宗周将其鞭打后上枷示众。
B.刘宗周守正事君,直言敢谏。刘宗周上疏劝谏皇帝不要急功近利,后又认为捐输银两、停
止朝见礼会有辱国体,皇帝虽然不高兴,但肯定了他的忠心。
C.刘宗周惠政恤民,深得众心。就任顺天府尹时,刘宗周因粮价飞涨请免九门税收,并施
行多项惠民政策;居官一年后告病归乡时,京城百姓为此罢市。
D.刘宗周赤心报国,尽忠殉节。京师陷落,刘宗周扛着矛戈前往杭州,后与熊汝霖等招募义
军准备征伐;杭州沦陷后,刘宗周推案大哭,最终绝食殉国。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详成现代汉语。(8 分)
(1)未几,都城被兵,帝不视朝, 章奏多留中不报。
(2)阉人言事辄不应,或相诟谇,宗周治事自如。
14.对于刘宗周有关出兵时间的询问,黄鸣骏作何回应?刘宗周又作何感叹?请简要说明。(2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0. (3 分) C
11. (3 分) B
12. (3 分) B
13. (8 分)
(1) (4 分)没过多久,京城遭受战乱,皇帝不临朝听政,表章奏疏多留在皇帝处不批复。
译对大意给 3 分;“被兵” 译对给 1 分。
(2) (4 分) 宦官来商量事情总不理睬,有时对他加以辱骂,宗周治理政事一如既往。
译对大意给 3 分:“诟谇”译对给 1 分。
14.(2 分)
(第一问)说武器还没备齐.
(第二问)感叹不值得与黄呜骏一起做事。
答对一问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
刘宗周,字起东,山阴人。父亲名坡,母亲章氏怀孕五个月时刘坡死去。等到生下宗周,家
庭非常贫困,就把他带到娘家抚育,后来因为宗周的祖父年老有病,宗周便回来侍奉他,劈
柴打水,端药送粥。可是宗周的身体很单薄,母亲经常为他担忧操心而不能释怀,于是就得
了病。万历二十九年,宗周中了进士。天启元年,宗周起用为仪制主事。上疏说:“魏进忠
引导皇上驰马射猎游戏作乐。这样势必会指鹿为马,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控制国家的命
脉。”进忠,即魏忠贤,大为恼怒,停发宗周的俸禄半年。屡次迁任光禄丞、尚宝、太仆少
卿,上书称病回家。崇祯元年冬季,宗周被召回任顺天府尹。推辞未得准许。次年九月进入
京师,上疏说:“陛下振奋精神想把国家治好,早晚不得安宁。然而考核成效太过急躁,不
免只看到小的利益而快速求得近期的功效,怎么能达到唐、虞治国的境界呢?”皇帝认为迂
腐,然而赞叹他的忠心。没过多久,京城遭受战乱,皇帝不临朝听政,表章奏疏多留在皇帝
处不批复。米价急剧上涨,请罢免京城九门的税收,修复存放货物的房屋来安顿贫民,煮粥
来养活老人病人,严格执行保甲法,人心稍为安定。宗周任京城的行政长官,政令全部更新,
打击豪门尤其出力。宦官来商量事情总不理睬,有时对他加以辱骂,宗周治理政事一如既往。
武清侯的家奴殴打秀才,宗周鞭答他,在武清门外上枷示众。居官一年,因病辞职回家,京
城的人为此罢市。八年七月,内阁缺人。诏令有关部门敦促他赶来,宗周坚决推辞,未得准
许。次年正月入都。当时太仆寺缺少马价银,有诏令愿捐银的任凭他们。又议论停止明年诸
侯秋天朝见天子的礼仪。宗周认为捐输银两,停止朝见礼大大地玷辱了国体。皇帝虽然不高
兴,心中却赞扬他忠正。那年秋天,宗周上了三道奏疏请假离去。宗周回家二年而京师陷落。
宗周步行扛着矛戈,去往杭州,要求巡抚黄鸣骏举办国丧征讨贼寇。鸣骏以镇静相告诚,宗
周勃然大怒。宗周问出师日期,则回答说:“武器没有齐全。”宗周叹息说:“哎, 哪里
值得与这样的人一起有所作为啊!”于是与原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招募义军。即将出发,
福王在南京代理国政,起用宗周为原官。第二年五月,南都沦亡。六月,杭州也失守。宗周
正在吃饭,推开桌案恸哭,从此就不进食。绝食二十三天,闰六月八日死,年六十有八。
福建省名校第一次联测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法行
荀子
公输不能加于绳墨,圣人不能加于礼。礼者,众人法而不知,圣人法而知之。
曾子曰:“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己至而呼天。内人之疏而外
人之亲,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远乎!刑己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诗曰:‘涓涓源
水,不雝①不塞。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曾子病,曾元持足,曾子曰:“元!志之!吾语汝。夫鱼鳖鼋鼍犹以渊为浅而堀其中,
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及其得也必以饵。故君子能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由至
矣。”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王民)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王民)之多
邪?”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
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
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王民)之雕雕,不
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
曾子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
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
哉!”
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
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②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
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
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注】①雝,通“壅”,阻塞。②檃栝(yīn guā),矫正竹木的工具。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
是以杂也/
B. 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
是以杂也/
C. 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
是以杂也/
D. 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
以杂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输,在文中指公输盘。复姓公输,名盘,鲁国人,能造奇巧器械,民间称鲁班。
B. 诗,指《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
C. 南郭惠子,在文中指住在南郭地方的、一个名叫惠子的先生。南郭,即南边的外城。
D.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后因以特指孔子。在文中指孔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荀子认为,“法行”就是值得效法的行为准则,遵循“礼制”,不超越“礼制”,全文引
用几位圣人的言论来论证这个观点。
B. 文中引用曾子的言论来论述做事要合乎常理,务求根本,早作准备;不贪财害义;要加
是
强主观修养,不怨天尤人。
C. 文中借南郭惠子与子贡的对话来论述君子只要做到身心端正,就不怕求学的人身份多么
混杂和学习时的来去自由。
D. 文中引用孔子的言论来论述君子要像珍视宝玉那样重视道德修养,明白恕道,并提
出三种思考:要早学习,早育人,早施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已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
(2)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14. 请简要概括孔子提出的三种恕道及意义。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怪怨别人就会陷入困厄,怪怨上天说明自己没有见识。过失在于自己却去责备别
人,这不是太迂腐了吗?”
(2)因此君子年少时就考虑到长大后的事,就会努力学习;老年考虑到死后,就会教育后
人;富有的时候考虑到贫穷,就会施舍。
14. 恕道:①侍奉君主②报答父母③尊重兄长。意义:明白和掌握了三种恕道的做法,身心
就可以端正了。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从句式上来看,“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句式一样,是说君子对于这两种人
的态度,所以要在“欲”前面分别断开,排除 A、D;“多”为形容词,修饰“病人”,中间
不能断开,要在“人”后断开,排除 C。整句话的翻译为:子贡说:“君子身心端正,来求
学的人都不拒绝,想离去的也不阻止。况且,就像良医的门前多病人,矫形器的旁边多弯曲
的木头一样,所以夫子的弟子才这么杂啊。”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
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
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南郭,即南边的外城”是错误的。“南郭”理解有误,南郭为中国的一个复姓,以
居住地方位名称为氏。
【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
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 项,“三种思考:要早学习,早育人,早施舍”理解有误,应为“老年时教育人,富足时
施舍人。”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穷”,陷入困厄;“反”,责备;“迂”,迂腐。第二句的得分
点:“是故”,因此;“教”,教育后人;“施”,施舍。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找到关
键性语句,然后对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整合。
由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
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
矣。’”可知,孔子提出的三种恕道。第一种恕道,就是对待君主的态度,要侍奉君主;第
二种恕道,就是对待父母的态度,要报答父母;第三种恕道,是对待兄长的态度,要尊重兄
长。这样做的意义是“可以端身”,即明白和掌握了三种恕道的做法,身心就可以端正了。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
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
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
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公输班不能超越墨线的规则,圣人不能超越礼制。礼制,众人遵循它,却不明白它,圣
人遵循它,而且能理解它。
曾子说:“不要不亲近家人而亲近外人,不要自己不好而怨恨别人,不要遭受刑罚才呼
喊上天。不亲近家人而亲近外人,这不是违背常理吗?自己不好而怨恨别人,不是舍近求远
了吗?遭受到刑罚时才呼喊上天,不是后悔已经晚了吗?《诗经》上说:‘细流的水源,不
加堵塞就不断绝。车毂已经全破碎,才加上大车辐。事情已经失败了,这才深深长叹。’这
样做有什么用呢?”
曾子病得很严重,他的儿子曾元抱着他的脚。曾子说:“元,你记住!我告诉你。鱼鳖
鼋鼍以为深潭还太浅,就在那里面打洞安身;鹰鸢以为山岭太低,就在那上面筑巢栖息;但
是,它们还是被人捕获,这一定是为诱饵所诱。所以,如果君子能不贪财害义,那么就不会
有什么耻辱了。”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珍视宝玉而轻视珉石呢?因为宝玉少而珉石多吗?”孔子说:
“唉!赐啊!这是什么话啊!君子怎么会因为多了就轻视它,少了就重视它呢?宝玉,君子
用来比拟人的德操。玉温润而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它坚硬而有条纹,好比君子的智慧;
它刚强而不屈,好比君子的义,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行为;它即使被折断也不弯
曲,好比君子的勇;它的美丽与瑕疵表露在外面,好比君子的诚实;敲击它,声音清越远扬,
戛然而止,好比君子的言辞。所以,即使珉石带着彩色花纹,也比不上宝玉那样洁白明亮。
《诗经》上说:‘我真想念君子,性情温和得就像宝玉。’说的就是这道理。
曾子说:“与人交游,却不被对方所喜爱,这必定是由于自己缺乏仁爱;与人交往而不
被对方所尊敬,这必定是由于自己不忠厚;接近财物,而不被对方所信任,这必定是由于自
己没有信用。这三者的原因都在自己身上,怎么能怪怨别人?自己不努力,只会怪怨别人就
会陷入困厄;怪怨上天,说明自己没有见识。过失在于自己却反而去责备别人,这不是太不
迂腐了吗?”
南郭惠子问子贡说:“先生的弟子,人员怎么那样混杂呢?”子贡说:“君子身心端正,
来求学的人都不拒绝,想离去的也不阻止。况且,就像良医的门前多病人,矫形器的旁边多
弯曲的木头一样,所以夫子的弟子才这么杂啊。”
孔子说:“君子要有三种恕道:有了君主不能去侍奉,有了臣子却要他们听使唤,这不
能宽恕;有了父母不能好好报答,有了子女却要求他们孝顺,这不能宽恕,有了哥哥不能尊
重,有了弟弟却要求他们听话,这不能宽恕。读书人明白了这三种恕道,身心就可以端正
了。”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思考,是不可以不考虑的:少年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没有才能,
老年时候不能教育人,死后就没人思念;富足的时候不施舍,贫穷了就没有人帮助。因此君
子年少时就考虑到长大后的事,就会努力学习,老年考虑到死后,就会教育后人,富有的时
候考虑到贫穷,就会施舍。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
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
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
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
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
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童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
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
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高宗即位,检校
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日:“朕昔在东
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
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
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
叹息良久日:“为狱者不当如此耶!”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
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有删改)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
知名
B. 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
知名
C. 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
知名
D. 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
知名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再迁,指两次升官职。《琵琶行(并序)》中“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则指降职。
B.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
意。
C. 卿,古时君王对亲近大臣的称呼,也被用作高级官员的尊称,如前文中的“大理卿”。
D. 永徽,唐高宗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位皇帝在位时只用一个年号。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临为官宽容,体恤囚犯。他曾恳请县令放囚犯们归家耕种,囚犯们感念唐临,全都按
时回到狱中。
B. 唐临崇尚节俭,淡泊寡欲。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不置办房产,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讲究吃穿
用度。
C. 唐临简在帝心,深受重用。唐高宗认为他执法公正不偏,符合自己的心意,所以任命他
为大理卿。
D. 唐临仕途顺遂,但终遭贬。他历经多次升迁官至尚书,晚年却因事被贬为潮州刺史,任
上去世。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童误将余衣,惧未敢进。
(2)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21. 唐临曾让人煮药,为什么最后却又告诉那人自己那天不宜吃药?请简要说明。
【答案】17. C 18. D 19. C
20. (1)他曾想要哀悼丧事,让家仆自己回家取白衫,家仆误拿了别的衣服,害怕不敢拿出
来。 (2)高宗又曾亲自审查死刑囚犯罪状,以前大理卿所判处的犯人高声喊冤,唐临判处的
犯人唯独不说话。
21. 唐临待人宽容大度:①下人煮药出错,他暗中发现后,没有追究宣扬那个人的过失。②
借口天气阴沉昏暗,说自己不适合吃药,就让那人把药扔掉。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令”是“临”的谓语,故不能断开,排除 BD;“至时”,
意思是到约定的时间,不能断开,排除 A。
本句译为:县令因而请求他暂代县令,唐临主持政事,召集囚犯全让他们回家耕种,和他们
约定,让他们按时回到关押的地方。囚犯们都感激宽恕恩惠,到约定时间全都聚集到监狱,
唐临因此知名。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D 项,“一位皇帝在位时只用一个年号”错误,一位皇帝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
C 项,“唐高宗认为他执法公正不偏,符合自己的心意”错。是因为高宗做太子时,唐临就
侍奉他,做皇帝后,唐临又担任侍奉的职位,凭昔日的忠诚,所以高宗又授予唐临重任。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得分点:“吊丧”,哀悼丧事;“将”,拿;“余衣”,别的衣服;“进”,拿出。
第二句得分点:“录”,审查;“断”,判处、审理;“入”,使进入,引申为“判处”。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唐临曾让人煮药,最后却又告诉那人自己那天不宜吃药,是因为唐临待人宽容大度。唐临“令
人煮药”,但是那人却“失制”,而唐临“潜知其故”,也就是下人煮药出错,他暗中发现了
事情原委,但是唐临却对下人说:“天气阴沉昏暗,我不适合吃药,那就扔了它吧。”文中
赞扬唐临说“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所以,唐临没有追究宣扬那个人的过失,反而
说不宜吃药,是因为他的宽容大度。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
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
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
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瑾的孙子。他的先人从北海迁徙到关中。他的伯父唐令则,
在开皇末年担任左庶子,因谄媚,曲意迎合太子李勇获罪而被杀。唐临年轻时与兄唐皎都有
很好的名声。出任万泉县丞。万泉县有轻罪囚犯十几人,恰逢春末下了及时雨,唐临禀告县
令请求放出他们,县令不允许。唐临说:“您如果有所疑虑,我自己承受这个罪责。”县令
因而请求他暂代县令,唐临主持政事,召集囚犯全让他们回家耕种,和他们约定,让他们按
时回到关押的地方。囚犯们都感激宽恕恩惠,到约定时间全都聚集到监狱,唐临因此知名。
两次提升后任侍御史,奉命出使岭外,审查交州刺史李道彦等处置的申诉冤案关押的三千多
人。多次升迁后任黄门侍郎,再封给他银青光禄大夫。他生活节俭少私欲,不建宅第,衣服
用品很简朴,在待人上很宽容。一次,他曾想要哀悼丧事,让家仆自己回家取白衫,家仆误
拿了别的衣服,害怕不敢拿出来。唐临了解了此事,让人把他叫来对他说道:“今日感觉呼
吸不顺,不适合哀悼哭泣,先前让你取白衫,暂且不取了。”又一次,他曾让人煮药,加工
上出了错,他暗中了解了缘故,对那人说:“天气阴沉昏暗,我不适合吃药,那就扔了它
吧。”终究没有宣扬那个人的过失,他的宽恕到了如此地步。唐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
侍郎。那年,升为大理卿。高宗曾向唐临询问在监狱关押的犯人数,唐临回答皇帝问话符合
皇帝意思,皇帝高兴地说:“我以前做太子时,你就侍奉我,我现在做皇帝,你又担任侍奉
的职位,凭昔日的忠诚,所以我又授予你如此重任。治国重要的事在于刑法,执法过严就伤
害人,执法过宽就使惩罚犯罪失误,务必让执法公正不偏,符合我的心意啊。”高宗又曾亲
自审查死刑囚犯罪状,以前大理卿所判处的犯人高声喊冤,唐临判处的犯人唯独不说话。皇
帝奇怪地问这个情况,囚犯说:“罪行确实是自己犯的,唐大理卿判处的刑罚,已经不感冤
屈,不是滥用刑罚,这是我没有想法的原因。”皇帝感叹很久说:“审理案件的官员不应当
如此吗?”永徽元年,唐临任御史大夫。不久升任刑部尚书,再封给他金紫光禄大夫,又担
任过兵部、度支、吏部尚书。显庆四年,因犯罪被贬为潮州刺史,死在他的任职上,终年六
十岁。
一、选择题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窃计欲亡走燕(私自、私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顶着东西)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 君子生非异也(通“性”,性格)
B. 因厚赂单于(赠送礼物)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长寿)
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
C. 士大夫之族(类)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同“弆”,收藏)
阴知奸党名姓(暗中) 蒙故业,因遗策(继承)
D. 会论虞常 (议论) 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
振长策而御宇内(驾驭、统治)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
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
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
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A 项,“君子生非异也”,“生”解释为通“性”,资质、禀赋。句意:君子 资质秉性跟一
般人没什么不同。
B 项,“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寿”解释为向人敬酒或献礼。句意:请你们用秦国的
咸阳向赵王献礼。
D 项,“会论虞常”,“论”解释为判罪。句意:一起来审处虞常。
故选 C。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①然而不王者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囊括四海之意
④吾从而师之 ⑤于是相如前进缶 ⑥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⑧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A. ①③⑥⑦ B. ②④⑥⑧ C. ①④⑤⑦ D.
②③⑤⑧
【答案】C
【解析】
的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
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
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
然而:古义,这样(做了)却;今义,转折连词,然而。
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古今同义。
从而:古义,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
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前进:古义,走上前去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亲密地接近;关系密切。
特征:古义,特地征召;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礼节:人对人表示尊重的各种形式,包括动作形式和语言形式。古今同义。
排除③⑧。
故选 C。
3. 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舍相如广成传 ②北收要害之郡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④不耻相师 ⑤空以身膏草野 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⑦剑斩虞常已 ⑧且庸人尚羞之 ⑨七十者衣帛食肉
A. ①⑨/②⑦/③/④⑧/⑤⑥ B. 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
C. ①⑤/②⑦/③⑥/④⑧/⑨ D. ①②/③⑧/⑤⑨/④⑥/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
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①“舍相如广成传”是说“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舍”:名词活用为动词,安排
住宿。⑨“七十者衣帛食肉”是说“七十岁的老人穿上好衣服吃上肉”,“衣”:名词活用
为动词,穿。②“北收要害之郡”是说“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北”:向北,名词
活用为状语。⑦“剑斩虞常已”是说“用剑斩杀了虞常以后”,“剑”:用剑,名词活用为
状语。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是说“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
精神境界”,“善”:善行,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④“不耻相师”是说“不以向他人拜师为
耻”,“耻”:以……为耻,形容词意动用法。⑧“且庸人尚羞之”是说“连平庸的人都觉
得羞耻”,“羞”:以……为羞。形容词意动用法。⑤“空以身膏草野”是说“白白地用身
体给草地做肥料”,“膏”:使……滋润肥美,形容词使动用法。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
首”是说“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愚”:使……愚昧,形容词
使动用法。
故选 A。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衡因上疏陈事
C.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何谓相坐
D. 使之然也 徒慕君之高义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
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A 项,“乃”,就,副词;竟,副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 项,“因”,趁着,介词;于是,连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 项,“何”,为什么,代词;什么,代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 项,“也”,表判断语气,助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故选 D。
5. 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拘于时 ②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④子卿尚复谁为乎 ⑤验之以事 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⑦非我也,岁也 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⑨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A. ①⑥/②⑧/③④/⑤⑨/⑦ B. ①③⑤/②⑥/⑦/④⑧/⑨
C. ①③⑤/②⑦/④⑨/⑥/⑧ D. ①⑥/②④/③⑤/⑦⑨/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
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①被动句,“于”表被动。
“不拘于时”意思是:不受耻于从师的时俗限制。
②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即谋单于,以何复加?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意思是: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
③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抗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意思是:贬谪戍守的队伍,无法和当初那些战国群雄九国
的军队抗衡。
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子卿尚复为谁乎?
“子卿尚复谁为乎”意思是: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⑤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验之以事。
“验之以事”意思是:用事实来验证它。
⑥被动句,“见”被动句标志。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意思是: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⑦判断句,“……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岁也”意思是: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因为年岁不好。
⑧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利无爪牙,强筋骨。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意思是: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⑨判断句,“……也“表判断。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意思是: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
故选 D。
6.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仆:倒下
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精英:优秀人才
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第:但,只
B.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可怜:可惜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处境困难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愆:延误
C. 暧暧远人村 暧暧:昏暗、模糊的样子
而足下厕其间 厕:夹杂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违背,差失
D. 木直中绳 中:合乎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感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平时要广泛积累常见实词的意义,尤其
是课本中出现实词。作答时,考生要依据实词的本义,并结合语境、语法来判断实词在句子
中的正确意义。与语境中的意义和所需词性相符的解释才是正确的解释。
A 项,“精英”在这里指金玉珠宝等物。
B 项,“可怜”在这里的意思是“可爱”。
D 项,“谢”在这里的意思是“告诉、告诫”。
故选 C。
7.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①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②偭规矩而改错
B.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②长乐王回深父
C. ①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②君子生非异也
D. 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②即冈峦之体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文言实词的通假的能力。
A 项,“卒”通“猝”,突然;“错”通“措”,施行;
B 项,“畔”通“叛”,背叛;“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C 项,“说”通“脱”,解脱;“生”通“性”,资质,天赋;
D 项,没有通假字。
故选 D。
8.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皆竹楼之所助也
B. 师不必贤于弟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童子何知,躬逢盛饯
D. 手执《周易》一卷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特殊文言句式的考查。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
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被动句、省略句。句式的判断可以借助一些标志性词语,
如者也表判断,代词作宾语常前置,为、见可表被动,介宾结构常后置等。但最终的确定还
是要通过翻译。
A 项,均为判断句,“也”表判断。
B 项,均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师不于弟子必贤/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C 项,分别为省略句,正常语序为“今班行中无与(之)比者”;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
为“童子知何,躬逢盛饯”。
D 项,均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手执一卷《周易》/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故选 C。
9. 下列句子中,“谢”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蔷薇花谢即归来 凋谢
B. 阿母谢媒人 谢绝
C. 鲁君疑之,谢吴起 辞谢
D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辞别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C 项,“谢”,辞退。
故选 C。
10. 下列句子中,“顾”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行不顾细谨 考虑
B. 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 顾念
C.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拜访
D.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顾惜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B 项,“顾”,只是。
故选 B。
11. 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和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连词,并列
B.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何况
C.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名词,通能,才能
D.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连词,表修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D 项,错误。“而”,连词,表因果。
故选 D。
12. 以下句式类型与例句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且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 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C.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 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例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且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救我也。
C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D.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故选 B。
13. 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商(殷)
代曰庠,周代曰序。
B. “序八州而朝同列”中的“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等八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
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C. “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
“有司”。
D. “上书乞骸骨”中的“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
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课内文言文化常识 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
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
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
A 项,“庠序”出自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商(殷)代曰庠,周代曰序”表述错误,
应为“商(殷)代曰序,周代曰庠”;
B 项,“八州”出自必修三《过秦论》,选项表述正确;
C 项,“有司”出自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选项表述正确;
D 项,“乞骸骨”出自必修四《苏武传》,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 A。
14.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滕王阁序》中说:“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唐永徽年始,官员每 10 天休息一天,称
为“旬休”,分为上旬、中旬、下旬,当时也叫上浣、中浣、下浣。
B. “结发同枕席”指初成年就结为夫妻。古时男子到了 18 岁、女子到了 16 岁时,要把头
发扎结起来,表示已经成年。
的
C. “回朕车以复路兮”中的“朕”指“我”。古时朕用作自称,最初并无贵贱之分,自秦始
皇起专用为皇帝的自称
D. 范仲淹曾“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其中“前行员外郎”指吏部员外郎。唐宋时六部
分为前行、中行、后行三等,吏部为前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
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
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
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B 项,“古时男子到了 18 岁、女子到了 16 岁时,要把头发扎结起来,表示已经成年”错误,
应是男子 20 岁,女子 15 岁。
故选 B
15.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
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
B.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句话评价的
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C. 隋以后,中央常设司法机关包括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大理寺职责是司法行政、刑部
负责审判,御史台是监察。
D. 古时朝廷对官吏有严格的考课制度,考核政绩最差的称“课殿”,最好的称“课最”,考
核结果是任免官吏的重要依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 项,“大理寺职责是司法行政、刑部负责审判”错误。大理寺职责是审判、刑部是司法行
政。
故选 C。
16.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请老,指官吏因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官员正常退休称“致仕”“致政”“休政”
等。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 项,“姻亲,……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错,姻亲与血亲不同,不是
血亲的一部分。
故选 B。
永安三中 9 月月考
(一)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本题共 5 小题,11 分)
10.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3 分)( )
A. 刑人如恐不胜 (胜:受得起)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被动关系)
B.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过错)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C. 群贤毕至 (毕:结束) 信可乐也(信:实在)
D. 夫晋,何厌之有(厌:满足)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11. 下列句子,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 分)( )
A.悟言一室之内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张良出,要项伯 足以极视听之娱
C.秦王还柱而走 距关,毋内诸侯
D.令将军与臣有郤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12.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④夫晋,何厌之有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群臣侍殿上者 ⑦沛公安在 ⑧沛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⑨大王来何操 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①/②⑤/③⑥/④⑦⑨/⑧⑩B.①/②⑤⑩/③⑥⑧/④⑦⑨
C.①②/⑤⑩/③⑥/④⑦⑨/⑧D.①④/②⑤⑩/③⑥/⑦⑨/⑧
13.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①越国以鄙远 ②既东封郑 ③此其志不在小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常以身翼蔽沛公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此亡秦之续耳 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⑩
箕踞以骂
A.①②/③⑥/④⑤⑦/⑧⑨/⑩B.①②③/⑥④⑦/⑤⑩/⑧/⑨
C.①⑥⑨/②③/④⑦/⑤⑩/ ⑧D.①③/②⑥/④⑦/⑤⑩/⑧/⑨
14. 下列各项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其:以其无礼于晋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B.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用亡郑以陪邻
C.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而:夜缒而出/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
项羽之东王彭城也,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
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
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渡河,
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会玉宝器,目之,欲杀平。平恐,乃解表裸而佐
刺船。船人知其无有,乃止。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日乃拜平
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其明年,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汉王大怒
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封平以户牖乡。于是
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
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
“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
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 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荚得闻。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
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
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
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
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中蕊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
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B.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
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C.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
陈平奇讨/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D.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
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秦,项羽将陕西的关中一带一分为三,分封给原秦朝的三位降将,因以称之。
B.河,秦汉前,“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两者以外河流通常称“川”“水”。
C.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警卫在中,车夫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
D.剖符,封建帝王封赏有功者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以作为凭证。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平跟随项羽,也曾得到垂青。他跟随项羽人奖攻破泰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
平定殷王反叛后,项羽任命陈平为都尉,并赏给他黄金二十镒。
B.陈平逃离项营,遇险机智自保。他横渡黄河时,看到船夫对他图谋不轨,就解开衣服赤
身露体地帮助船夫撑船,这样船夫知道他身上无钱才没有下手。
C.陈平知恩图报,荣贵不忘故人。刘邦封他为户牖侯,他辞谢说若没有魏无知,自己就不
能入朝为官,于是就将封爵让给了魏无知,皇帝为此称赞了他。
D.陈平富有智谋,处事谦虚谨慎。孝文帝时,他认为太尉周勃在诛灭吕氏宗族的事情上功
劳居多,于是托病引退,想把右丞相的尊位让给周勃。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5 分)
(2)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5 分)
10.D 11.B 12.A
【解析】
试题分析:①介词结构后置句,②⑤被动句,③⑥定语后置句,④⑦⑨宾语前置句,⑧⑩判
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3.D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③形做动,②⑥使动,④⑦名词做动词,⑤⑩名词做状语,⑧动词做名词⑨形
意动。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4.C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
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A 项的“其”分
别译为代词,代指郑国国君;代词,自己的;商量语气,还是,副词。B 项“焉”, 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哪里;怎么。C 项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项“而”分别
译为修饰连词;转折连词;并列关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5、D 【解析】原文标点为: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
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16、C【解析】古代乘车,尊者在左,驾车者在中,一人在为陪坐,称“参乘”或“车右”。
17、C 【解析】魏无知是另外得到的封赏,而不是陈平将爵位让给魏无知。
18、(1)陈平害怕被杀,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项王,自已单身拿着宝
剑抄小路逃走。(“使使”间“杖”各 1 分,句意 2 分)
(2)汉王大怒,斥骂韩信,陈平踩汉王的脚,汉王也有所悟,于是优厚地款待齐王使者,
并派张子房立即封韩信为齐王。(“蹑”“遇”“卒”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项羽攻占土地到黄河边上,陈平前往投奔项羽,跟随项
羽入关攻破泰国,项羽赐他为卿并赐予相应的爵位。项羽东归,在彭城称王.汉王回军平定
三秦向东进军,殷王反叛楚国。项羽于是封陈平为信武君,让他率领魏王咎留在楚国的部下
前往。击败并降服了殷王而凯旋。项王派项悍任命陈平为都尉,赏给他赏金二十镒。过了不
久,汉王又攻下殷地。项王大怒,准备杀掉前次平定殷地的将领们。陈平害怕被杀,便封好
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项王,自己单身拿着宝剑抄小路逃走。陈平横渡费河,
船夫见他一个美男子单身独行,怀疑他是逃亡的将领,腰中定当藏有金玉宝器。就盯着陈平,
打算杀痒他。陈平很害怕,就解开衣服赤身露体地帮助船夫撑船。船夫知道他身上一无所有,
才没有下手。陈平于是到修武投降汉军.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他进去。汉王当天就
任命陈平为都尉,让他做参乘,主管护军。第二年,淮阴侯韩信打败了齐国,自立为齐王,
派使者把这件事禀报给汉王。汉王大怒,斥骂韩信。陈平踩汉王的脚,汉王也有所悟,于是
优厚地款待齐王使者,并派张子房立即封韩信为齐王。汉王粑户牖乡封给陈平。当时与陈平
剖符,世代相传而不断绝,封为户牖侯。陈平辞谢说:。这不是我的功劳。”皇上说:“我采
用了先生的计谋,克敌制胜,这不是功劳是什幺呢?”陈平说:“如果没有魏无知,我怎么能
被提升呢?”皇上说:“像先生您这样可以说是不忘本了。”于是又赏赐了魏无知。第二年,陈
平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从高帝在代地攻打谋反的韩王信。匆忙行军到了平城,被匈奴围困,
七天吃不上饭。高帝采用了陈平的妙计,派人到单于的阏氏那里去疏通。才得以解围。高帝
脱身以后,陈平的计策始终秘而不宣,世间没人得知内情。孝文帝即位后.认为太尉周勃亲
自率兵诛灭吕氏宗族,功劳多,陈平想把右丞相的尊位让给周勃,于是托病引退。孝文帝刚
刚即位,觉得陈平病得奇怪,就去探问他。陈平说:“高祖时期,周勃的功劳不如我陈平。
到诛灭吕氏宗族时。我的功劳也就不如周勃了。我愿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周勃。”太史公说:
丞相陈平年轻的时候,原本喜欢黄帝、老子的学说。当他在砧板上分割祭肉的时候,他的志
向本来已经很远大了。他颠沛忙乱于楚魏之间,最终归附高帝。他常常想出妙计,解救纷繁
的危难,消除国家的祸患。到了吕后执政时期,诸事多有变故,但陈平最终能自免于祸,安
定汉室,保持荣耀的名望终身,被称为贤相,难道不是善始善终吗!假若没有才智和谋略。
谁能做到这一步呢?
月考(一)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
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
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
余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太祖征徐州,
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太祖讨邈、
布于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洪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余县,皆拔之。
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天子都许,拜洪谏议大夫。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
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
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候。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
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
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选自《三国志·曹洪传》,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B.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C.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D.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字,表字,人的别名。古人出生后,在命名的同时往往还要命字。
B.从弟,同族的伯伯或叔叔的儿子中年纪比自己小的人,即堂弟。
C.文帝,后人写史,一般用谥号或庙号称帝王;“文帝”中的“文”即是谥号。
D.薨,古代用来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用来称有爵位的大官之死。
1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曹洪识大体。在太祖失去马的时候,他认为太祖比自己更重要,主动把自己的马让给太
祖骑,自己步行跟随。
B.曹洪善用人脉资源。他凭借与扬州刺史的交情,亲自带领家兵到扬州,在那一带招募到
士兵数千人。
C.曹洪屡建奇功。太祖攻打徐州时,他冲在前面,率先占领东平、范县;在太祖打败吕布
后,他又转攻他地,接连攻克十多个县。
D.曹洪家本性吝啬。文帝年少曾假装向他借钱,以此考验他,但是曹洪不答应,文帝因此
对他怀恨在心。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汉文帝要处死曹洪时,卞太后为何极力替他求情?请简要说明。(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
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
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曹洪家里富裕但本性吝啬。文帝年轻时向他借钱没能满足,常常恨他,
于是借曹洪的门客犯法之机,把曹洪关进大牢并判处死刑。
句中,“假求”意思是借东西,这里指借钱。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项。“不称”是“假求”
的结果,“常恨之”的原因是“向他借钱没能满足”,因此,“不称”应与上句相连,与下
句断开。排除 CD 两项。所以选 B 项。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
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
确积累。A 项。,“古人出生后,在命名的同时往往还要命字”解说错误,古人到成人时才
有字。所以选 A 项。
1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
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
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 项。“文帝年少曾假装向他借钱,以此考验他”分析错误,文帝年
轻时向他借钱是真的缺钱,不是假装借钱。原文表述为“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所
以选 D 项。
12.【答案】
(1)扬州刺史陈温向来与曹洪交好,曹洪带着自己的一千多家兵,到陈温那里招募士兵。
(2)当时正赶上大饥荒,曹洪率兵在前面,率先占领了东平、范县,征集粮食来接济大军。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
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与……善”,与……交好;“将”,带领;“就”,靠近。(关键字每译对一处 1 分,
句意通顺 1 分)
(2)“将”,率领;“据”,占领;“以”,目的连词,来。(关键字每译对一处 1 分,句意
通顺 1 分)
13.【答案】①危急时刻,为太祖让战马。②利用与陈温的交情,为太祖招募士兵。③饥荒
时,征集粮食,接济大军。④攻城略地,多次立功。(每点 1 分,答三点给满分,意思相近
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
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汉文帝要处死曹洪时,卞太后极力为他求情的原因,结合文本分析如下:
①“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危急时刻,为太祖让战马。
②“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利用与陈温的交情,为太祖招
募士兵。
③“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 饥荒时,征集粮食,接济
大军。
④曹洪跟随太祖,攻城略地,多次立功。
【参考译文】
曹洪字子廉,是太祖的堂弟。太祖率领义军讨伐董卓,大军行至荥阳,被董卓部将徐荣
打败。太祖失去了战马,敌兵追赶得很急,曹洪下马,把自己的战马给太祖,太祖推辞不要。
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可以没有您。”曹洪就步行跟从太祖来到汴水岸边,
水太深不能过河,曹洪就沿着河边找到了船只,与太祖一同渡过汴河,逃回谯郡。扬州刺史
陈温向来与曹洪交好,曹洪带着自己的一千多家兵,到陈温那里招募士兵,招到庐江两千上
甲兵,向东到丹杨又招到几千人,与太祖在龙亢会合。太祖征讨徐州,张邈背叛太祖,把整
个兖州拱手献给了吕布。当时正赶上大饥荒,曹洪率兵在前面,率先占领了东平、范县,征
集粮食来接济大军。太祖在濮阳一带征讨张邈、吕布,吕布败逃,曹洪于是占领了东阿一带,
转而攻打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等十多个县,把它们全部攻打下来了。曹洪因为
前后的功劳被授予鹰扬校尉一职,又升迁为扬武中郎将。天子迁都许昌,授予曹洪谏议大夫
的官职。曹洪单独带兵征讨刘表,在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打败了刘表派出的独立作战的
将领,有战功,迁升为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文帝即位,曹洪担任卫将军,又升迁为骠骑
将军,晋封为野王侯,增加食邑一千户,加上以前的共两千一百户,加位特进;后来又改封
为都阳侯。
当初,曹洪家里富裕但本性吝啬。文帝年轻时向他借钱没能满足,常常恨他,于是借曹
洪的门客犯法之机,把曹洪关进大牢并判处死刑。众大臣一同营救没能成功。卞太后对郭皇
后说:“如果曹洪今天被处死,我明天就让皇帝废除你这个皇后。”于是皇后多次哭着向皇
上求情,曹洪才得以免去官职、削去爵位和封地(而不死)。曹洪是先帝的有功之臣,当时
很多人对此感到不满。明帝即位,授予曹洪后将军之职,又改封为乐城侯,食邑一千户,加
位特进,又授予骠骑将军之职。太和六年去世。
福清西山学校 9 月月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芋老人传
周 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
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
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
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
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
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
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
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
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
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
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剌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
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
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
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B.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
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C.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
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D.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
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文中的意思指豪门贵族的身份。
B.井臼,水井和石臼,文中是汲水和舂米的意思,泛指操持家务。
C.妾媵,媵是指古代随嫁,亦指随嫁的人;妾是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
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芋老人与老伴度日,儿子不在身边。其为人善良,乐于助人,能急人之困,文中帮助
了一位书生。
B.芋老人帮助的那个书生后来官至相国,恩惠老人,并让郡县的官员帮老人孩子摆脱了
打工的困境。
C.芋老人用村南贫困夫妻、同学甲乙的故事来影射一些人地位身份变了,内心也就变异
了,忘了本。
D.芋老人乡野粗鄙之人,竟能通明大道理。所以宰相优厚的赏赐了他,并派人送他回家,
老人名声显扬。
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1)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C 解析 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
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知道对方是刚
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
11.A 解析 文中意思应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
12.B 解析 “并让郡县的官员帮老人孩子摆脱了打工的困境”错。
13.5 分(1)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赏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
列食物,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炼珍”“张筳”“列鼎”“尚……乎”各 1 分,句
意 1 分)
5 分(2)“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
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嗟夫”“缙绅”“士大夫”“野老鄙夫”各 1
分,句意 1 分)
【翻译】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
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
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
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
人又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
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由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
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
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
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
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
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又放
下手中的筷子,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
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
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国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
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赏赐的膳食,经常
摆设酒席,陈列食物,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国您的改变仅
仅止于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
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
后,就宠爱其它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
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享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
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
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
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
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
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
这些还说的过去。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
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
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
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这么
说来,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
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歉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
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结尾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
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
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
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吧!难道他真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吗?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
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
子。”
龙岩市第一单元过关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人也。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
研席。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
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
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
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
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
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
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
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
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
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
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
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
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
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
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
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
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刘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
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
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
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
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同年,指年龄相同,在文中是指在科举考试时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
B.假节,是指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以威慑一方。
C.纲纪,在文中是指对汉魏晋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
D.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的僚属,多称从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
绝迹;太安年间,主持平定了张昌叛乱。
B.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
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
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刘弘待人诚恳,信任重用人才。他选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称赞;有人诋毁
陶侃,陶侃送来人质,他将人质送回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4 分)
(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4 分)
14.当代年轻人可以从刘弘身上汲取哪些优秀品格?(3 分)
10.B(正确的标点应当是: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
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推断时先从虚词入手
“夫”“若”“则”“安”各领起一个分句;再看句式特征,“统天下者,宜与天下
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为对偶,据此便可正确断句)
11.A(同年,指同时,年岁相同,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A 项“在文
中是指在科举考试时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有误,根据出处《晋书·刘弘传》,可
知刘弘为东晋人,当时科举制并未出现。文中的同年是“年岁相同”的意思)
12.C(“脱下外衣,摘下帽子”曲解文意,刘弘是拿出并托人转交给老兵皮衣和
厚帽子,并不是当时脱下来给他)
13.(1)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
用度都有丰余。(4 分,“劝”“课”“省”每点 1 分,大意 1 分)
(2)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
交给他。(4 分,“寇”“引”“委”每点 1 分,大意 1 分)
14.(1)坦荡无私,处事公正细致(2)有格局,有大局观(3)关爱他人,对他
人真诚以待(3 分,每点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