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语淡而味终不薄”评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附练习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诗歌鉴赏——“语淡而味终不薄”评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附练习及答案) 伤春悲秋的诗歌讲的多了,仿佛秋天总是那么悲悲切切,凄清萧索。其实,除了 悲秋之外,在晴空万里的秋天是很适合登高的。古人登高除了兴致所至之外,常兼怀 远之意,因为登高之博见仿佛能缩短两地相思之人的距离,给怀远之人些许的宽慰。 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便是一首登高怀远的诗作。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临秋登高,心怀旧友,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登兰山寄张五》。此诗当中 孟浩然兴由清秋发,登高而望,看云卷云舒,以隐逸之乐自慰,临远之时又心念旧友, 可惜忆友友不至,仰首望飞鸿,念友之心随雁而去。鸿雁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诗人登高 目力之所限,将心中之情托鸿雁以达。然愁终因薄暮而起,日暮之时,宿鸟归飞,更 是亲友相聚之期。此刻,念友之心即使随鸿雁而去,又怎奈山长水阔,流岚已生。远 眺这轻霭薄雾之中,平林漠漠,又细若荠菜丛生,沙洲静卧,宛如缺月,会面之期又 待何时,想来重阳便是佳期,到时载酒而来,定与君共醉。 孟浩然的诗总是“语淡而味终不薄”言有尽而意无穷,该诗念友之心情切,盼友之 心真挚,思念期盼之中多少是有些落寞的。这首诗中“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化用 晋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两句,诗人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自言“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 品味。可是自言欢欣之人多未必真的欢欣,诗人看村人归家,沙畔行歇,友人不至,自己仕隐两失,拳拳思念当中又怎无落寞之情。 孟浩然与那位和他齐名的王维不同,王维的一生收获了仕途的名望和隐逸山水田 园的乐趣,而孟浩然出仕未曾如愿,归隐又饱受生命落空的无奈。人生如此,诗当如 是。 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 1、2 两题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歌。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5 分) A.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友人张五的,首联“隐者自恰悦”就表现了作者对于张五隐逸 生活的向往之情。 B.诗人登高而望,看北雁南飞,逐渐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表达了作 者在这种黄昏中生发出的淡淡愁绪。 C.“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诗人 对张五的思念。 D.这首诗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 暮景色。 2.有人评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结合“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四句,说说这几句诗是如何体现“言浅意深”的。(6 分)参考答案 1. A.【解析】A 从题目“登兰山”以及首句“北山白云里”就可以知道,作者是自己 登上兰山,思念友人有感而发作此诗,故“隐者”也是指诗人自己。 2. “言浅”在这里体现为语言平淡,不极力描摹,简练地勾勒出从山上四下远眺的 场面。“意深”是说意境悠远。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 景象,情景交融,在一幅日暮归家的图景中寄托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