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语淡而味终不薄”评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附练习及答案)
伤春悲秋的诗歌讲的多了,仿佛秋天总是那么悲悲切切,凄清萧索。其实,除了
悲秋之外,在晴空万里的秋天是很适合登高的。古人登高除了兴致所至之外,常兼怀
远之意,因为登高之博见仿佛能缩短两地相思之人的距离,给怀远之人些许的宽慰。
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便是一首登高怀远的诗作。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临秋登高,心怀旧友,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登兰山寄张五》。此诗当中
孟浩然兴由清秋发,登高而望,看云卷云舒,以隐逸之乐自慰,临远之时又心念旧友,
可惜忆友友不至,仰首望飞鸿,念友之心随雁而去。鸿雁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诗人登高
目力之所限,将心中之情托鸿雁以达。然愁终因薄暮而起,日暮之时,宿鸟归飞,更
是亲友相聚之期。此刻,念友之心即使随鸿雁而去,又怎奈山长水阔,流岚已生。远
眺这轻霭薄雾之中,平林漠漠,又细若荠菜丛生,沙洲静卧,宛如缺月,会面之期又
待何时,想来重阳便是佳期,到时载酒而来,定与君共醉。
孟浩然的诗总是“语淡而味终不薄”言有尽而意无穷,该诗念友之心情切,盼友之
心真挚,思念期盼之中多少是有些落寞的。这首诗中“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化用
晋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两句,诗人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自言“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
品味。可是自言欢欣之人多未必真的欢欣,诗人看村人归家,沙畔行歇,友人不至,自己仕隐两失,拳拳思念当中又怎无落寞之情。
孟浩然与那位和他齐名的王维不同,王维的一生收获了仕途的名望和隐逸山水田
园的乐趣,而孟浩然出仕未曾如愿,归隐又饱受生命落空的无奈。人生如此,诗当如
是。
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 1、2 两题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歌。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5 分)
A.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友人张五的,首联“隐者自恰悦”就表现了作者对于张五隐逸
生活的向往之情。
B.诗人登高而望,看北雁南飞,逐渐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表达了作
者在这种黄昏中生发出的淡淡愁绪。
C.“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诗人
对张五的思念。
D.这首诗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
暮景色。
2.有人评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结合“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四句,说说这几句诗是如何体现“言浅意深”的。(6 分)参考答案
1. A.【解析】A 从题目“登兰山”以及首句“北山白云里”就可以知道,作者是自己
登上兰山,思念友人有感而发作此诗,故“隐者”也是指诗人自己。
2. “言浅”在这里体现为语言平淡,不极力描摹,简练地勾勒出从山上四下远眺的
场面。“意深”是说意境悠远。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
景象,情景交融,在一幅日暮归家的图景中寄托了诗人高雅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