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下)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下)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

ID:460344

大小:1.07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下)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理综物理试题 1. 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位置-时间(x-t)图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1 时刻,甲的速度为零,乙的速度不为零 B. t2 时刻,甲、乙速度可能相同 C. t2 时刻,甲、乙相遇 D. t3 时刻,乙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在 t1 时刻,乙的瞬间速度为零,甲的速度不为零,A 错误; BC.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在 t2 时刻,甲和乙的位置坐标相同,是相遇,但是速度不同,方向不同, B 错误 C 正确; D.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在 t3 时刻,乙的位置坐标为零,但是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D 错误。 故选 C。 2. 篮球运动员在某次运球时,篮球落地速度为 5m/s,方向竖直向下,篮球与地面接触后的反弹速度为落地 速度的 0.8 倍,球与地面的作用时间为 0.1s,篮球的质量为 650g,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根据以上信息 可得,地面对球的平均弹力为(  ) A. 58.5N B. 65N C. 38N D. 31.5N 【答案】B 【解析】 【详解】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由动量定理 解得 x t− x t− x t− '( ) ( )N mg t mv mv− = − − ' 0.65 (0.8 5 5)= N+0.65 10N=65N0.1 mv mvN mgt + × × += + × 故选 B。 3. 在某行星表面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一小物块从倾角为 37°的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 t,已知斜 面长度为 L,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该行星的半径为 R,引力常量为 G,sin37°=0.6,cos37°=0.8。 则(  ) A. 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B. 该行星的密度为 C. 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D. 该行星卫星的最小周期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设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物块沿斜面下滑,则 根据 解得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A 错误; B.在行星表面,根据 解得行星的质量 行星的体积 行星的密度 解得 2 5L t 2 15 2 L RGtπ 2 5RL t 5 5 t R L π g sin37 cos37mg mg maµ°− ° = 21 2L at= 2 10Lg t = 2 MmG mgR = G gRM 2 = 34 3 RV π= M V ρ = B 正确; C.设卫星的质量为 ,根据 解得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C 错误; D.在行星表面附近运行时,周期最小,根据 解得 D 错误。 故选 B。 4. 一小物块由倾斜传送带顶端静止释放,如图所示,第一次传送带静止,物块从顶端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 t1,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Q1;第二次传送带以速度 v 做逆时针转动,物块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从顶端到底端的 时间为 t2,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Q2;第三次传送带以速度 v 顺时针转动,物块从顶端到底端所用时间为 t3, 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Q3。则(  ) A. t1=t3>t2;Q1<Q2=Q3 B. t1<t2<t3;Q1≤Q2<Q3 C. t1=t3>t2;Q1≤Q2<Q3 D. t1<t2<t3;Q1<Q2=Q3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一次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2 15 2 L RGt ρ π= 'm 2 ' 'vm m gR = 2 10RLv gR t = = ' 2 ' 2 2 4MmG m RR T π= 10 5 t RLT L π= 1 sin cos sin cosmg mga g gm θ µ θ θ µ θ−= = − 第二次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第三次物块 加速度大小为 由公式 可得 由题意可知,三次物块的位移相等,且 ,则 第一次物块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 ,则物块与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为 第二次物块与传送到间的相对位移为 第三次物块与传送到间的相对位移为 产生的热量为 由于第一次物块到达传送带底端的速度满足 所以 Q1≤Q2<Q3 故选 C。 5. 如图所示,半径为 R 的圆形区域内存在一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P 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点,PA 为直径。 大量比荷( )相同、带电性相同的粒子,以相同的速率在纸面内从 P 点沿不同的方向射入磁场。已知粒 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半径 r>R;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入射方向与 PA 夹角为 45°,这个最长时 间为 t0。则(  ) 的 2 sin + cos sin + cosmg mga g gm θ µ θ θ µ θ= = 3 sin cos sin cosmg mga g gm θ µ θ θ µ θ−= = − 21 2x at= 2xt a = 1 3 2a a a= < 1 3 2t t t= > 1v 1 1 12 vx t∆ = 2 2 2 2 2 2 vt vtx vt∆ = − = 3 3 3 3 3+ 2 2 vt vtx vt∆ = = Q f x= ∆ 1v v≤ q m A. 粒子飞出磁场时的动能一定相等 B. 粒子运动的轨迹半径 C. 从 PA 圆弧中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D. 从 PA 圆弧中点射出的粒子,进入磁场的方向与 PA 夹角为 30°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粒子比荷( )相同,质量 m 不一定相同,入射速率相同,入射动能 不一定相同。又因为 洛伦兹力不做功,粒子射出磁场时动能不变。所以,粒子飞出磁场时的动能也不一定相等。故 A 错误; B.由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运动轨迹半径 运动周期 2r R= 0 2 3t t= q m 2 k 1 2E mv= 2vqvB m r = mvr qB = 2 2=r mT v qB π π= 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过程中转过圆心角 ,所用的时间为 可见,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与速度无关,转过的圆心角越大,时间越长。因此,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 子,从 P 点射入,A 点射出,入射方向与 PA 夹角为 45°,根据对称性,射出磁场时速度方向与 PA 夹角为 135°,分别做两个速度的垂线段,相交得到粒子运动轨迹的圆心 O1。如图所示,粒子运动的轨迹半径 。故 B 错误; C.从 PA 圆弧中点射出的粒子,如图所示,圆心是 O2,由于比荷相等,每个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 都相等 , 可得 所以 , , 所以 , 由此可得 故 C 正确; D.如图所示, , , 则 所以,从 PA 圆弧中点射出的粒子,进入磁场的方向与 PA 夹角为 15°。故 D 错误。 故选 C。 θ = mt qBθ θ⋅ 2r R= mvr qB = 1 2 2PB BO R= = 2 1 2 2PO O O r R= = = 2 2 1 30PO B BO O∠ = ∠ = ° 2 1 60 3PO O π∠ = ° = 1 90 2PO A π∠ = ° = = mt qBθ θ⋅ 3 mt qB π= ⋅ 0 2 mt qB π= ⋅ 0 2 3t t= 2PC PO⊥ 2 30CPB PO B∠ = ∠ = ° 45OPB∠ = ° 15OPC∠ = ° 6.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 A、B 两物体紧贴在匀速转动的圆筒的竖直内壁上,随圆筒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线速度 vA=vB B. 角速度 ωA=ωB C. 它们受到的合力 FA 合=FB 合 D. 它们受到的摩擦力 FfA=FfB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物体 A、B 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由 v=rω 知,A 转动的半径较大,则 A 的线速度较大, 故 A 错误,B 正确; CD.物体 A、B 做圆周运动靠弹力即合力提供向心力,由 N=mrω2 知,A 的半径大,则 竖直方向上,重力和静摩擦力平衡,重力相等,则摩擦力相等,即 故 C 错误,D 正确。 故选 BD。 7. 如图所示为一竖直放置的半圆环 ABCD,半径为 R,AD 为水平直径,O 为圆心,C 为最低点。现从 A 点 以水平速度 抛出一小球甲,从 B 点以水平速度 抛出小球乙,两球都能直接到达 C 点,BO 连线与竖直 方向夹角为 α。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 BAF F>合 合 fA fBF F= 1v 2v 2 1 1 cosv v α= + 2 1 1 cosv v α= − 2 cosR g α D. 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 【答案】AD 【解析】 【详解】对甲球有 解得 , 对乙球有 解得 , AB.由于 , ,则 故 A 正确,B 错误; CD.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 故 C 错误,D 正确。 故选 AD。 8. 如图所示,物体 P、Q 用轻绳连接后跨过定滑轮,物体 P 放在倾角为 的长木板上,用手按住 P,使 P、Q 处于静止状态。P 的质量 m,Q 离地面的高度为 H,现由静止释放 P。若 Q 的质量为 m,Q 落地后 P 还能再上升的最大距离为 s1;若 Q 的质量为 2m,Q 落地后 P 还能再上升的最大距离为 s2。已知 Q 落地后不 2 (1 1 cos )R g α− − 1 1R v t= 2 1 1 2R gt= 1 2Rt g = 1 2 gRv = 2 2sinR v tα = 2 2 1(1 cos ) 2R gtα− = 2 2 (1 cos )Rt g α−= 2 sin = 1 cos22 (1 cos ) R gRv R g α α α = ⋅ + − 1 2 gRv = 2 = 1 cos2 gRv α⋅ + 2 1 1 cosv v α= + 1 2 2 2 (1 cos ) 2 (1 1 cos )R R Rt t t g g g α α−∆ = − = − = − − 37° 反弹,不计滑轮处的摩擦,sin =0.6。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长木板光滑,则 s2 等于 B 若长木板粗糙,则 s2 小于 C. 若长木板粗糙,到 Q 落地前瞬间,两次运动过程中 P、Q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相同 D. 若长木板粗糙,直到稳定时,P、Q 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 P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AC 【解析】 【详解】A.若长木板光滑,若 Q 的质量为 m,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P 上升过程中有 解得 同理若 Q 的质量为 2m,有 P 上升过程中有 解得 则 s2 等于 ,故 A 正确; B.若长木板粗糙,若 Q 的质量为 m,则有 P 上升过程中有 . 37° 1 7 3 s 1 7 3 s 2 1 1sin37 22mgH mgH mv°− = × 2 1 1 10 sin372 mv mgs °− = − 1 3 Hs = 2 2 12 sin37 32mgH mgH mv°− = × 2 2 2 10 sin372 mv mgs °− = − 2 7 9s H= 1 7 3 s 2 1 1sin37 2 +2 sin37 HmgH mgH mv f° °− = × ⋅ 若 Q 的质量为 2m,则有 P 上升过程中有 联立解得 故 B 错误; C.若长木板粗糙,到 Q 落地前瞬间,两次运动过程中 P、Q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都为 P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即 为 ,故 C 正确; D.由能量守恒可知,若长木板粗糙,直到稳定时,P、Q 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 P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 系统增加的动能,故 D 错误。 故选 AC。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 须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9. 在探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关系时,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一遮光条的小车,通过 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砂桶连接,调整木板的倾角,使小车沿木板匀速下滑。取下砂桶,由木板上端释放小 车,小车经过甲、乙光电门的时间分别是 t1、t2,已知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 s,遮光条的宽度是 d。小车和 遮光条总质量为 M,砂桶总质量为 m。滑轮的质量和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__mm。 (2)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得到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和小车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2 1 1 1 10 sin372 mv mgs fs°− = − − 2 1 12 sin37 3 +2 sin37 HmgH mgH mv f° °− = × ⋅ 2 2 2 2 10 sin372 mv mgs fs°− = − − 2 1 7 5 5 9 71 5 5 6 mgH fHs s mgH fH − = > − sin37 Hf °⋅ 【答案】 (1). 3.2 (2). 【解析】 【详解】(1)[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为 3mm+0.1mm×2=3.2mm。 (2)[2]小车经过两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 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为 mg,则合外力功为 mgs,则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得到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 和小车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式为 10. 一待测电阻阻值约为 500Ω,为了较准确测量该电阻的阻值,某同学从实验室找来了下列器材: 电流表 A1(量程 0~40mA、内阻 r1=10Ω) 电流表 A2(量程 0~50mA、内阻约 10Ω) 滑动变阻器 R(阻值范围 0~500Ω) 定值电阻 R0(阻值 R0=100Ω) 电源 E(电动势 5V) 开关、导线若干 (1)实验中要求操作方便,在方框内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_________; (2)用 I1、I2 分别表示电流表 A1、A2 的示数,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____(用已知字母表示); (3)从设计原理看,其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 2 2 2 2 1 1 ( )2 d dmgs M t t = − 1 1 dv t = 2 2 dv t = 2 2 2 2 2 1 2 2 2 1 1 1 1 ( )2 2 2 d dmgs Mv Mv M t t = − = − 【答案】 (1). (2). (3). 相等 【解析】 【详解】(1)[1]由于没有电压表,故将 A1 与定值电阻 R0 串联当作电压表用,由于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已知, 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阻值与待测电阻值差不多,应用限流式,原理图如图所示 (2)[2]由电路图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3)[3]从设计原理看待测电阻两端电压为其真实电压,电流也为其真实电流,则其测量值与真实值相等 11. 两足够长金属板 P、Q 竖直放置,间距为 2d。两金属板正中间有一竖直放置的金属网 G,P、Q、G 的 尺寸相同。G 接地,P、Q 的电势均为 φ(φ>0)。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q>0)的小球自 G 的左侧距离为 l 的位置由静止释放,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小球穿过 G 时不与之接触。 (1)求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穿过 G 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大小; (2)求小球第一次与第二次穿过 G 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答案】(1) ;(2) 【解析】 1 1 0 2 1 ( ) x I r RR I I += − 1 0 1 2 1 ( ) x I R rR I I += − mgdl qϕ 8mgdlh qϕ∆ = 【详解】(1)小球所受电场力为 所受合力方向即运动方向,设竖直方向位移为 h,则有 得 (2)小球水平方向先为 P、G 之间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在 G、Q 之间以相同加速度先匀减速至零,再反 向匀加速。设 P、G 间运动时间为 t,则 G、Q 间运动时间应为 2t ,而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由第一次 则总下落位移为 两次穿过 G 的位置间距为 代入第(1)问 h 值,得 12. 如图,长木板 A 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物体 B(可视为质点)静止在长板上的中点,A 通过跨过光滑 定滑轮的轻绳与物体 C 连接,C 的下面通过轻绳连接物体 D。A 长 L=8m,A、B、C、D 质量均为 m=1kg, B 与 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0.4,所有轻绳均不可伸长,木板到定滑轮足够远,D 离地面足够高。将 A 从 静止开始释放,同时 B 以 v=6m/s 的初速度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求: (1)A 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B 在 A 上滑行的过程中距离 A 右端的最小距离; (3)若 B 在 A 上滑行 t=0.8s 时,C 和 D 间的轻绳突然断裂,求 B 在 A 上滑行的整个过程中,系统产生的内 能。 【答案】(1)8m/s2;(2)2 5m;(3)6.56J. F qE q d ϕ= = qE l mg h = mg mgdlh lqE qϕ= = 21 2h gt= 21 (3 ) 92h g t h= =总 8h h h h∆ = − =总 8mgdlh qϕ∆ = 【解析】 【详解】(1)木板 A 开始运动时,对 A 对 C、D 有 解得 aA=8m/s2 (2)木板 A 开始运动时,对 B 解得 aB=-4m/s2 设经过时间 t1 二者速度相等 v1=v+aBt1=aAt1 代入数据解 t1=0.5s,v1=4m/s 此后,假设物体 A、B 相对静止,对 ABCD 有 2mg=4ma 对 B f=ma 解得 f=5N>μmg=4N 故假设不成立,B 开始相对 A 向左滑动,此时 B 距 A 右端的距离最小 (3)0.5s~0.8s,B 开始相对 A 向左滑动,B 的加速度 ACD 的加速度 AT mg maµ+ = A2 2mg T ma− = Bmg maµ− = 1 B 12 v vx t += 1 A 12 vx t= min B A( ) 2.5m2 Ls x x= − − = 24m/sBa gµ′ = = 2 A 2 16 m/s3 3 mg mga m µ−′ = = 0.8s 时,B 的速度 A 的速度 CD 间细绳断开后,B 的加速度 AC 加速度 设 CD 间细绳断开后再经过 t2 时间 AB 速度相等,大小为 v2 解得 t2=0.4s,v2=6.8m/s 此后 AB 相对静止,一起向右运动,0.5s 前 B 相对 A 的运动路程 0.5s 后 B 相对 A 的运动路程 系统产生的内能 1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 开始,经历 a→b→c→a 三个过程回到原状态,其 p-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 A. a→b 的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 B. b→c 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小于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C. a→b→c→a 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在数值上等于△abc 的面积 D. b→c→a 过程中,容器内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先减小后增加 E. c→a 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容器壁单位面积受到的气体分子撞击次数逐渐增加 的 B1 1 B 1( ) 5.2m/sv v a t t′= + − = A1 1 A 1( ) 5.6m/sv v a t t′= + − = 2 B 4m/sa gµ′′ = = 2 A 3m/s2 mg mga m µ−′′ = = 2 A1 A 2 B1 B 2v v a t v a t′′ ′′= + = + 1 B As x x∆ = − 1 A1 2 A1 1 2 2 1 2 1 2= ( ) ( )2 2 2 v v v v v vs t t t t t t + + +∆ − + − − + 1 2( ) 6.56JQ mg s sµ= ∆ + ∆ = 【答案】ADE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 的过程中,气体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则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气体体 积不变,A 正确; B.由图可知, 的过程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 知,气体压强减小,气体体积增大,气体 对外做功,温度不变,则气体内能不变,气体吸收热量,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气体对外做的功得 B 错误; C. 过程中, 是等容变化,气体体积不变,对外不做功; 是等压变化,气体 温度降低,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 是等温变化,压强减小,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 温度不变,气体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对外做的功等于气体吸收热量,在数值上不等于 Δabc 的面积;C 错误; D. 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先增大后减小,气体分子数不变,所以容器内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先减 小后增加,D 正确; E. 的过程中,气体是等压变化,温度降低,体积减小,分子的密度逐渐增大,单位时间内容器壁单 位面积受到的气体分子撞击次数逐渐增加,E 正确。 故选 ADE。 14. 如图,圆柱形气缸竖直放置,气缸上端的塞子将容器密闭,内有两个质量均为 m 的活塞将容器分成体 积均为 V 的 A、B、C 三个气室。A、B 间活塞和气缸顶端导热良好,其余部分均绝热。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活塞的截面积为 S,C 内气体和环境温度均为 270K,A 气室内气体的压强大小为 ,大气压强为 。 (i)拔去容器上端的塞子,求活塞稳定后 B 气室的体积 VB; (ii)拔去塞子后,对 C 内气体缓慢加热,求 AB 间活塞刚移动到气缸顶端时,C 内气体的温度。 a b→ b c→ PV C= 0Q W+ = Q W= − a b c a→ → → a b→ c a→ b c→ b c a→ → c a→ AP S mg= 0 2mgP S = 【答案】(i) ;(ii)840K 【解析】 【详解】(i)拔去塞子待活塞稳定后,B 室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 解得 (ii)拔去塞子后,对 C 室气体缓慢加热,B内气体压强、温度、体积均不变。对 C 室中气体,根据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 解得 15. 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 t=2s 时的波形图,图(b)为介质中平衡位置在 x=2.5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 P 是平衡位置为 x=1m 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速为 0.5m/s B 2 3V V= B B BP V P V′= B A 2mg mgP P S S = + = B 0 3mg mgP P S S ′ = + = B 2 3V V= C C C C P V P V T T ′= C A 2 3mg mgP P S S = + = C 0 2 4mg mgP P S S ′ = + = C B 73 3 VV V V= − = C 840KT = B. 波的传播方向向左 C. 0~1.5s,P 运动的路程为 6cm D. 3s~5s,P 振动方向发生变化 E. t=9s 时,P 的加速度恰好为零 【答案】ADE 【解析】 【详解】A.由图(a)可知该简谐横波波长为 2m,由图(b)知周期为 4s,则波速为 故 A 正确; B.根据图(b)的振动图象可知,在 x=2.5m 处的质点在 t=2s 时振动方向向下,由同侧法可知该波向右传 播,故 B 错误; C.由波的平移法可知,0 时刻 P 质点位移波谷,从此位置开始经过 1.5s 即八分之三周期,则 P 运动的路程 大于 6cm,故 C 错误; D.t=2s 时 P 质点位于波峰,经过四分之一周期即 1s 后,P 质点向下运动到平衡位置,再经过 1s,P 质点 向下运动位于波谷,接着反向向上振动,故 D 正确; E.从图(a)所示再经过 7s,即经过 ,质点 P 恰好向上经过平衡位置,则此时的加速度为 0,故 E 正确。 故选 ADE。 16. 如图所示,一块玻璃砖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 , 。一束单色光从 BC 边上的 M 点射入玻璃砖,BM∶MC=1∶3。入射光与 BC 边的夹角 ,光线垂直于 AC 边射出玻璃砖,出射点 为 N 点(图中未标出),已知 AB 边的长度为 L,求: (i)玻璃砖对该单色光 折射率,并判断是否有光线从 AB 边射出(写出必要的分析过程); (ii)出射点 N 与 A 点的距离。 【答案】(i) ,没有光线射出;(ii) 【解析】 【详解】(i)做出光路图,由图可知,在 M 点折射角为 的 0.5m/sv T λ= = 314T ABC 90B = ∠ 30C∠ =  30θ =  3 1 8 L 30° 由折射定律 在 AB 边上 E 点反射角为 ,全反射临界角 而 在 AB 边会发生全反射,没有光线射出 (ii)根据几何关系 在直角三角形 BEM 中 则 sin 60 3sin30n °= =° 60° 1 3sin 3C n = = 3sin60 sin2 C° = > 3 3BC AB L= = 1 3 4 4BM BC L= = 33 4BE BM L= = 1 4AE AB BE L= − = 1 1 2 8AN AE L=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