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题型】语用新题型训练:原句 vs 改句(二)解析版
6.(2021 届广东省新高考第一次统一联合考试)
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
峰冲击,一座座堤坝高垒,一排排人墙坚持。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 跳入这
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以前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
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但
河口人已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们站在这坚固的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
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
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
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随着镲、随着吼叫,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
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
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飞驰而下的黄河,浩浩汤
汤,又流到了天上。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歪,不停地起伏、斜
歪、狂喊,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
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答案:19. ①“匍匐、跳、蹲、搅”这几个动词的使用,准确的描绘了黄河口的人们
敲锣打鼓时的动作和状态,富有力量美和感染力;②“左边歪、右边歪”重复,强调了人
们舞动鼓槌时的动态美;③“不停地……不停地……不停地……”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
强调了人们动作的连续,渲染了黄河口锣鼓的威力,这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与黄河一路奔波,
浩浩汤汤奔流入海的壮观景致相一致;④短句的使用,使得此处韵律感非常强,读起来有
气势,朗朗上口。如果换成修改后的语段,则不能突出这几个方面的效果,所以修改的语
段不如原文表达效果好。
【得分点思考方向精准对接】:词语的运用效果;修辞手法(反复和排比)的运用效
果;短句的使用效果。
7.(百师联盟 2021 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新高考卷)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
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
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
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 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
烦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答案:20. ①句式结构不同:改句是一个单句,结构简单,“笑与泪”与“幸福与烦忧”
有重复之感;原句为整句,与整个文段整齐句式相吻合,前后搭配也更合理。②强调内容不
同:改句重点落在“人人都有”;原句将“生命与生活”“笑与泪、幸福与烦忧”对举,更
能强调“苦和乐并存”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引人深思。③语气节奏不同:改句语气平
淡,节奏感不强;原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与文段风格一致。(每条 2 分,答出任意两条
即可)
【得分点思考方向精准对接】:句式结构,强调内容,语气节奏、语言风格与语境相
符。
8.(2021 届最新语文模拟卷)
啊!这宝贵的土地,不事稼穑的剥削阶级只知道想方设法地掠夺它,把它作为榨取劳
动者血汗的工具;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劳动者,才真正对它怀着强烈的感情,把它看作
命根子,把它当成哺育自己的母亲。几个世纪以来,那些当年被逼迫得走投无路的破产中
国农民,飘流到海外去谋生的当儿,身上就常常怀着一撮家乡的泥土。那时,闽粤沿海港
口上,一艘艘白粉髹腹朱砂油头,头部两旁画上两个鱼眼睛似的小圈的红头船, 乘着信风,
把一批批失掉了土地的农民送到海外各地。当时离井别乡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从井
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做“乡井土”。直到现在,海外华
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试想想,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
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剥削阶级只知道掠夺它用来压榨劳动者,劳动者
才对它感情深厚。”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答案:19.①原文有大量修饰成分,表达意思更完整充分。②原文运用比喻修辞,更形象地写出了劳动者对土地的感情。③原文情感充沛,与抒情性语境更为符合。(4 分,答出①②
两点各 1 分,答出第③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得分点思考方向精准对接】:修饰语的效果,修辞手法,感情表达与语境相符。
9.(湖南省 2021 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
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
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歘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
只是梧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
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
来一看,满地梧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我的小学校
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
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
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写字了而已。不过我
们都很喜欢用梧桐叶柄来磨墨,好像这样磨出的墨写出字来特别的好。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
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
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
20.画线句子有语病,比较下列两种修改,你认为哪种更好--些?简述理由。(5 分)
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20. (示例一)第一种更好。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意思是梧桐叶落尽不
是一下子的现象,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一种表达从已是深秋,再到叶干、籽熟,才大批落
叶,符合文意。第二种表达先说落叶,再说过程,不恰当。
(示例二)第二种更好。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叶早)”,修改后的句子先
强调梧桐落叶,延续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的话题,语义紧密;后用三个分句
“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语言简练,节奏从容,一气呵成,将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
深沉。
(做出选择 1 分,理由陈述 4 分,理由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个是“我的印象”是一个名词性短语,与后文不搭,应改成“据
我的印象”;第二处是后面的部分缺少逻辑关系,可以改成第一种,强调“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的结果,前面三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表示时间;也可以改成第二种,强调“梧
桐大批地落叶”时,“树叶”和“梧桐籽”的状态。言之成理即可。)
【得分点思考方向精准对接】:句内结构调整,强调的重点不同;与上文的衔接紧密
度。
10.(江苏省百校 2021 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
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前就
止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
回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
沙怎么能越过?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①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抗旱
力强,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成长;二是能自卫,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
刺,动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树常被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
或在地边护田。三是它能抗盐碱。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
因为有这些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
我才发现沙枣树是乔木,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
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业队长是一个近 60 岁的老人,20
多年来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上深而密的皱纹,古铜色的脸膛,粗大的双手,我一
下就想到,他不就是一株成年的沙枣树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它把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却长出了红色的枝
条与绿色的叶子。”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9.①“枝”“叶”两个短句句式工整,节奏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②三个分
句,一长两短,错落有致,句式灵活;③盐碱土的白与枝叶的红绿对比鲜明,突出沙枣的
勃勃生机。
【得分点思考方向精准对接】:句式长短句效果不同;强调重点不同(原句强调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