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1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辽宁省2021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ID:460544

大小:26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诗词鉴赏专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 2021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引 洪 适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 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 本。 B. “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 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 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 活的旷放无拘。 D. “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 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 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15. 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 《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案】14. B 15. 《江雪》中展现的是一个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不向世俗妥协的渔翁 形象,是一个明显地带有某种政治色彩的隐士。而本词中的渔夫却是一个真渔人,他生活贫 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只要没有“人世多离别”,一家人能聚首在一起,纵使“衣百结”,也 是快乐与满足的。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内容的理解。 B 项,“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壮志难酬”错误,从词中来看,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 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 也成为“虚设”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从”,“任从”的意 思,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结合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来看,这是对“巨鱼 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对 于巨鱼漏网,渔人委心任运,超然物外,并没有壮志难酬的无奈。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诗词内容,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题属于比较阅读,就意象“渔夫”命题,其实就是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需要结合诗词的 情感分析。先看《江雪》中的渔翁形象。这首诗歌先给人物设定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即千山 万径,人鸟绝迹的情境,这样的图景中,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这样的环境纯洁而寂静,一 尘不染,万籁无声;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 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 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 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所以 这首诗歌展现的是一个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不向世俗妥协的渔翁形象,是一个隐士。再看 这首词。这首词也给人物设定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即“子月”(即农历十一月),在这样的环 境之下,展现了渔家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情趣。词的上片,写渔人顶烈风,涉寒水,捕鱼落空, 既展现了渔人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也可以看出渔人的旷达:“谋自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 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下片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描写渔 人的生活,“昨夜”、“今宵”两句,描绘了渔人少有的闲适生活图景。“醉眠”、“独钓”是写渔 人自己的有代表性的生活内容:“昨夜”、“今宵”和“西浦月”、“南溪雪”,是通过时间与场景 的迅速变换来表现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妻子一船衣百结”则转写渔人全家的经济生活状况。 “衣百结”三字浓缩了渔家的窘迫困顿,种种艰辛,但结句则再转一笔,写渔人家庭生活中“贫 也乐”的精神,虽穷困但团聚,自有其天伦之乐,而没有、也不知有人世间的那种离别之苦。 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这首词中的渔夫是一个真渔人,他生活贫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 辽宁省 2021 届高三上学期测评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15~16 题。 和梅花百咏(三十) 于谦 劲气棱棱傲雪神,乾坤生意①自通真。 香同桂子还离俗,清比梨花不殢人②。 铁干摩空经岁月,冰魄入梦隔音尘。 等闲漏泄阳和信,地北天南无限春。 [注]①生意:生命力、生长发育的活力。②殢人:殢,泥、引逗、恋昵之意;“殢人”软柔缠 人之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出句,由虚入笔,写梅花威严正直,凌然傲雪的品格。 B.首联对句,写梅花充满生机,与天地的生命力息息相通。 C.颔联出句,与桂花比较,从嗅觉写梅花超凡脱俗的特点。 D.颔联对句,运用典故,从视觉写梅花清而不殢,突出其高洁。 16.请简析颈联的写景技巧和尾联表达的思想内容。(6 分) 辽宁省辽阳市 2021 届高三 9 月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惜春 杜牧 春半年已除,其余强为有。 即此醉残花,便同尝腊酒。 怅望送春杯,殷勤扫花帚。 谁为驻东流,年年长在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暗含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之意,所以春天过了一半就意味着一年就过去了。 B.颔联将对着凋零的花朵而醉与饮腊月酒进行比较,相同点是一个时段将完了。 C.颈联写诗人放下酒杯,殷勤拿起扫帚把一地残花打扫干净,惆怅中有几分快乐。 D.古代许多惜春诗大发“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悲伤之情,这首诗的格调有所不同。 16.请联系全诗,对尾联做简要赏析。(6 分) 15.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有几分快乐” 分析不正确,诗中无据。 16.在惜春、送春的基础上,诗人在尾联突发奇想(或反问):谁能挽住逝去的春天(或时 间),让它年年都能长留不去?表达了诗人珍惜青春、愿人生永远如春花般美丽的积极的人 生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题目“惜春”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对春天 逝去了一半的惋惜,-层是对春天的珍惜。前六句是表达第一层意思,尾联是表达第二层意 思。“东流”是以流水比喻已逝的春天或时间。诗人是用反问表达肯定的意思,挽留住春天, 愿人生永远如春花般美丽。 [评分细则:意思对即可;准确解读尾联内容 3 分,领悟其思想内涵 3 分] 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育明高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李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 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 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杰民,周雅何曾专美。 注释: 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 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 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 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作者指出晋师击败前秦的两个条件,即地利和人 的谋划。 B.“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 分严厉。 C.“夜闻数声鸣鹤”,运用了风声鹤唳的典故,写前秦军队溃败,非常惊慌,听到鹤鸣都以为 是晋师追来。 D.作者借古讽今,写东晋“淝水之战”,成功击退前秦,以此讽谕南宋统治者要坚定抗金信心, 抵御外辱。 16.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为什么这样说,请分析。(6 分) 15. B (“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有误。“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颐指”在这 里是形容谢安神情淡定,从容指挥的样子) 16. (6 分) (1)此词所写“淝水之战”这段历史对南宋朝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2 分)。 (2)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 成功击退敌人侵略(2 分)。 (3)作者借古讽今,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发挥地理优势,任用抗金人才,从而以弱胜强打 败金兵(2 分)。 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育明高中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江上 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这首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时所作。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 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点明了时令,突出风雨凄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 B.颔联“永夜”表明了深秋时节白天、黑夜的时长变化,“揽貂裘”则表现了天气的寒冷。 C.“频看镜”“独倚楼”等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年事已高,却功业未成的无奈。 D.时局危急的背景下,诗人年老体衰,漂泊江上,但报效国家的信念却没有因此而改变。 16.“高风下木叶”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15.B(对诗句的理解表面化,“永夜”暗示诗人因忧虑国事难以入眠,因而感觉夜长。根据注 释,“揽貂裘”喻指渴望为国效力。) 16.①与“永夜揽貂裘”构成对仗,合乎律诗领联对仗的要求; ②承接首联,通过描写落叶纷飞飘零的场景,具体表现秋天凄凉、萧瑟的景象,为后面的抒 情营造氛围; ③落叶纷飞飘零的场景寓意时局动荡不定,由此引发作者强烈的报国之情。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得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 2021 届高三语文 9 月联考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出塞 皇甫冉 吹角出塞门,前瞻即胡地。 三军尽回首,皆洒望乡泪。 转念关山长,行看风景异。 由来征戍客,负得轻生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的首句写吹起了嘹亮的号角,军队浩浩荡荡开出塞门的场景。 B.第二句承接首句,“胡地”点明军队要去的地方,预示战斗即将来临。 C.颈联写征人欣赏异域风景,由此触发了征人要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D.尾联议论,表达了征人难以掌握自己的生命,无尽的悲愁催人泪下。 16.有人说本诗的颔联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 何处吹芦管,夜征人尽望乡”中的“一夜征人尽望乡”句在形象塑造和情感抒发上有异曲同工 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十八中学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伤春①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②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1129 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1130 年春,金兵又攻破明 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该诗作于此时。②甘泉,宫名,秦始皇筑的 行官,汉武帝时有所增筑。③向延阁,名子諲,当时做长沙太守。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的第二句,写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以汉朝之事比况金兵逼近京都,用典贴切, 形象化,与第一句形成因果关系。 B.三、四句中“初怪”与“岂知”互相呼应,句法灵活,“穷海看飞龙”是指皇帝逃到偏远的海 上。 C.颈联化用诗句,对仗贴切、工整,紧扣题目“伤春”,写诗人白发如霜,对处处烟花燃放 的景象都无心欣赏。 D.尾联落笔有力,写出了向子诬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抵挡金兵的入侵,“犬羊”一词是 对金人的蔑称。 15.这首诗雄浑沉郁,深得杜甫同类题材诗歌的神韵,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 了哪些感情。(6 分) 14.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形象,鉴赏作品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路点拨 错在“烟花燃放”,此处“烟花”指春日美丽的景物。 15.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表达了诗人对宋朝统治者败逃行为的讽刺,对国势日衰的忧愤。首联、颔联写敌人步步进 逼、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诗人对此痛心疾首。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流落(客居)异乡,年 华已老,不能为国解忧的感伤。颈联化用诗句,扣题写“伤春”,写出诗人白发如霜,漂泊异 地,因国家动荡,虽正值春光美好,也尽是“孤臣”的无力、伤感。③表达了诗人对抗金行为 的歌颂,意在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尾联赞扬抗金将领向子诬的勇敢行为,与朝廷当权者败 逃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每点 2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