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 2021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初举进士,得学究出身;再试,中甲科。知华州郑县,转运使
檄州运米五万输长安,郑独当三万。时贻书使者曰:“会三万斛之费,以车则千五百乘,以
卒则五万夫,县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户耳。 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
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华、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发而夕至矣。”使者从其
言。
陆师闵干秦、蜀茶马,辟为属。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
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为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华州诸生有触忌讳者,教
授欲上之,曰:“是间言语,皆臣子所不忍闻。”时即火其书,曰:“臣子不忍闻,而令君
父闻乎?”
张商英罢相,言者指时为党,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举河东常平。岁饥,
发公粟以振民。童贯经略北方,每访以边事,辄不答。还为大晟典乐,擢中书舍人、给事中。
内侍何谪监衡州酒,犹领节度使,时奏夺之。
召为工部员外郎,改礼部,兼辟雍司业。大观兴算学,议以黄帝为先师。时言:“今祠
祀圣祖,祝板书臣名,而释奠孔子,但列中祀。数学,六艺之一耳,当以何礼事之?”乃止。
迁太仆少卿。 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蔡攸闻之,以告
王黼,黼怒,斥为腐儒。时求去,以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俄提举上清太平宫。西归,遇其里
人赵雍,为言:“取燕必召祸。吾老,得不遭其变,幸矣。”累岁而卒,年七十八。
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节选自《宋史•吴时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
达
B.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
达
C.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
达
D.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
达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究,古代是读书人的泛称,文中指吴时第一次应举进士,考取了学究。“学究”是科
举中的科目名,后来一般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
B. 斛,原是古代量器,后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C. 文中的“六艺”和韩愈的《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中的“六艺”意思相同。
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
D. 教授,文中的“教授”是学官名,在宋代是指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时宽宏大量,大力提倡言论自由。他担任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时,华州有
的诸生写文章触犯了忌讳,吴时对当地教授写信举报此事非常恼火。
B. 吴时办事灵活,所提建议利国利民。他进士及第后任职华州郑县,接到运送粮食到长安
的指示,他建议“移兵于华”以节省运费,转运使听从了他的建议。
C. 吴时狷介耿直,不惧怕跟权势结怨。童贯经略北方时常以边防事务问他,他总是不回答;
宦官何谪监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取消了他节度使之职。
D. 吴时学识渊博,撰写文章倚马可待。他写文章很敏捷,从来不打草稿,下笔就能写成,
京师两个学府里的人称他为“立地书橱”。“立地书橱”这个成语即源于此。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
(2)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
【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古代打仗时就背着粮食去供养军队,没有战争时就移动军队以便得到粮食,如果
能够把军队调到华州,那么前面所说 费用就能够免掉。
(2)又因为上朝入对时论及夺取燕州之事,吴时说:“祖宗盟誓的血迹还没有干,改变必
定会招致祸乱。”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
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意思是“章楶想推荐吴时
为御史,吴时极力辞绝.徽宗求直言,远方的臣子上奏章,封口标识大多不能遵照格式,有
关部门都退了回去,吴时提出建议,使奏章得以呈达”。
“力”为副词,“极力”的意思,修饰“辞”,其后不可断,排除 CB。
“封识”为名词,“封口标识”的意思,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 A。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韩愈的《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中的‘六艺’意思相同。是指礼、
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错误,《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
《易》《春秋》。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
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A 项,“吴时宽宏大量,大力提倡言论自由”错误,该说法夸大其辞;“吴时对当地教授写
信举报此事非常恼火”的理解也有误,“火其书”的意思是烧了举报信。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 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
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第一句中,
“古者”,古代;“则”,就;“赢粮”,背着粮食;“以”,来;“就食”,得到粮食;
“诚”,如果;“于”,到;“免”,免掉。第二句中,“因”,因为;“进”,上朝;“及”,
涉及;“盟血”,盟誓的血;“渝”,改变;“速”,招致。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
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
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
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
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
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
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
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
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
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
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
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
的
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
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
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
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
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参考译文: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第一次应举进士,考取学究出身;第二次参加考试,考中进士
甲科.担任华州郑县知县,转运使通知州运五万斛米送到长安,郑县独自承担三万斛。吴时
给转运使写信说:“计算三万斛的费用,用车需要一千五百辆,用士卒运就需要五万人,县
内的百姓可供使役的只有二百五十八户。古代打仗时就背着粮食去供养军队,没有战争时就
移动军队以便得到粮食,如果能够把军队调到华州,那么前面所说的费用就能够免掉。华州、
雍州相距一百六十里,一旦想用,军队早上出发晚上就可到达了。”转运使听从了他的话。
陆师闵经管秦、蜀茶马事,征召吴时为属下。章楶想推荐吴时为御史,吴时极力辞
绝.徽宗求直言,远方的臣子上奏章,封口标识大多不能遵照格式,有关部门都退了回去,
吴时提出建议,使奏章得以呈达。吴时担任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华州的学生有
触犯忌讳的,教授想上报,说:“这中间所说的话,都是我不忍心听到的。”吴时立即烧了
他的信,说:“你不忍心听到,却让君主听到吗?”
张商英被罢相,言官指责吴时是他的同党,出京担任耀州知县,又贬他担任鼎州通判;
没有赴任,提举河东常平司。荒年,发放官库粮赈济百姓。童贯经略北方,常以边防的事务
问他,他总是不回答。还朝担任大晟府典乐,擢升为中书舍人、给事中。宦官何谪监衡州酒
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而取消他节度使之职。
吴时被召为工部员外郎,后改任礼部员外郎,兼任辟雍司业。大观时兴起算学,议论把
黄帝作为先师。吴时说:“现在春祭圣祖,祝板上写上大臣的名字,而祭奠孔子,仅列中祭。
数学,只不过是六艺之一罢了,应当用什么礼对待呢?”于是停止。升为太仆少卿。又因为
上朝入对时论及夺取燕州之事,吴时说:“祖宗盟誓的血迹还没有干,改变必定会招致祸
乱。”蔡攸听到之后,告诉了王黼,王黼很生气,斥责他是腐儒。吴时请求离朝,以徽猷阁
待制兼侍读,不久提举上清太平宫。回去时,碰到了乡人赵雍,对他说:“攻取燕州必定招
来祸患,我老了,能够不遭受灾变,很幸运。”几年后去世,年七十八岁。
吴时写文章很敏捷,从不打草稿,下笔就写成, 京师两个学府(国子监与太学)里的
人把他看作“立地书橱”。
辽宁省 2021 届高三上学期测评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
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
“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
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
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原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
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汉九年,高帝徙叔孙通为太子太傅。汉十二年,高祖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叔孙通谏上
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
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
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適而立少,臣原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帝曰:“公
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高帝
曰:“吾听公言。”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
高帝崩,孝惠即位,乃谓叔孙生曰:“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徙为太常,定宗庙
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箸也。
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陛下
何自筑复道?高寝衣冠月出游高庙,高庙,汉太祖,奈何令后世子孙乘宗庙道上行哉?”孝
惠帝大惧,曰:“急坏之。”叔孙生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知之,今坏此,则
示有过举。原陛下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广多宗庙,大孝之本也。”上乃诏有司立原
庙。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B.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C.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D.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五帝,远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有黄帝、颛顼、帝喾、舜、禹,被后世追尊为帝。
B.太子太傅,古官职名,即太子的老师;商周始置,汉沿置,秩二千石,职次于太常。
C.崩,驾崩,帝王之死:崩的等级最高,诸侯王妃子们死叫薨,再低一点的则叫殁。
D.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叔孙通通守变之道,及时制定朝廷仪礼。汉朝初建期间,群臣在朝廷上率性无礼,高帝担
忧,叔孙通结合古代和秦朝的礼仪,制定了新礼节。
B.叔孙通知稳定之理,力谏高帝不易太子。汉十二年,高帝打算让如意代替太子,叔孙通为
维护政权稳定,进谏力阻,终于使高帝放弃了初衷。
C 叔孙通识宗法之体,受命制定宗庙仪法。孝惠帝即位,大臣们不熟悉先帝俊园和宗庙的仪
礼,叔孙通受孝惠帝之命,制定了宗庙的仪礼法规。
D.叔孙通守为臣之本,阻止孝惠帝自筑复道。为出行方便,孝惠帝欲建复道因其在宗庙通道
之上,叔孙通竭力阻止,最终孝惠帝只得作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4 分)
(2)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人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4 分)
14.叔孙通是从哪几个方面劝阻高帝放弃以如意易太子的打算的?请简要归纳。(3 分)
辽宁省辽阳市 2021 届高三 9 月联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阎毗,榆林盛乐人也。祖进,魏本郡太守。父庆,周上柱国、宁州总管。毗七岁,袭爵
石保县公,邑千户。及长,仪貌矜严,颇好经史。受《汉书》于萧该,略通大旨。能篆书,
工草隶,尤善画,为当时之妙。周武帝见而悦之,命尚清都公主。宣帝即位,拜仪同三司,
授千牛左右。高祖受禅,以技艺侍东宫,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
之于上。寻拜车骑,宿卫东宫。上尝遣高颎大阅于龙台泽,诸军部伍多不齐整,唯毗一军,
法制肃然。颎言之于上,特蒙赐帛。俄兼太子宗卫率长史,寻加上仪同。太子服玩之物多毗
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炀帝嗣位,盛修军器,以毗性
巧,谙练旧事,诏典其职。寻授朝请郎。毗立议,举辂车舆,多所增损,语在《舆服志》。
擢拜起部郎。帝尝大备法驾,嫌属车太多,顾谓毗曰:“开皇之曰,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
得。今八十一乘。朕欲减之,从何为可?”毗对曰:“今宪章往古,大驾[注]依秦,法驾依
汉,小驾依宋,以为差等。”帝曰:“何用秦法乎?大驾宜三十六,法驾宜用十二,小驾除
之。”长城之役,毗总其事。及帝有事恒岳,诏毗营立坛场。寻转殿内丞,从幸张掖郡。高
昌王朝于行所,诏毗持节迎劳,遂将护入东都。寻以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将兴辽东
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毗督其役。明年,兼领右翊卫长史,营建临朔宫。
及征辽东,以本官领武贲郎将,典宿卫。 时众军围辽东城,帝令毗诣城下宣谕,贼弓弩乱
发,所乘马中流矢,毗颜色不变,辞气抑扬,卒事而去。从帝征辽东,会杨玄感作逆,帝班
师,兵部侍斛斯政奔辽东,帝令毗率骑二千追之,不及。政据高丽柏崖城,毗攻之二日,有
诏征还。从至高阳,暴卒,时年五十。帝甚悼惜之,赠殿内监。
(选自《隋书·阎毗传》,有删改)
[注了“大驾”“法驾”“小驾”都是天子出行的不同等级的车驾。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B.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C.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D.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篆书,书体。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和草书等,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
B.受禅,新皇帝接受旧帝禅让的帝位。一般指同一朝代父亲把帝位主动让给儿子。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高丽,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王朝。我国习惯上多沿用来指称朝鲜或关于朝鲜的事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阎毗爱好读书,多才多艺。他出身官员家庭,长大后喜欢经史,从师学习《汉书》;他擅
长草书、隶书,尤其善于绘画,是当时的妙手。
B.阎毗治军有方,获得赏赐。他负责太子的警卫工作,大阅兵时大多队伍不整齐,只有他的
队伍严肃认真,皇帝得知这个情况后,特别给他赏赐。
C.阎毗深受信任,奉命平叛。朝廷让他负责一些重要事务,如总管长城劳役、营造坛场等;
他奉命率军追赶逃叛的杨玄感和斛斯政,没有结果。
D.阎毗临危不惧,完成使命。朝廷军队围攻辽东城,皇帝派他去宣读诏令,敌人发乱箭,击
中他所乘的马,他毫无惧色,完成使命后才离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4 分)
(2)盛修军器,以毗性巧,谙练旧事,诏典其职。(4 分)
14.隋炀帝对天子车驾的属车持什么态度?最后怎么处理?请简要分析。(3 分)
10.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太子服玩之物,
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l1.B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一般指同一朝代父亲把帝位
主动让给儿子”错,一般指王朝换代帝位更换。
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他奉命率军追赶逃叛的杨玄感和
斛斯政”错,他追赶的叛军没有杨玄感。
13.(1)多次拿装饰华丽的物品向皇太子索取欢心,因此很受亲近优待,太子经常在皇上面前
称赞他。
(2)大力整治军用器具,因为阎毗心思灵巧,熟悉以前的典章制度,下诏让他担任他以前的
职位(或下诏恢复他的职位)。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数”意为“多次”;
“见”表被动;“每”意为“经常”;“取悦于皇太子”状语后置句。第(2)小题的关键点:
“盛”意为“大力”;“以”意为“因为”;“谙”意为“熟悉”;“典”意为“担任”“掌
管”。
[评分细则:每小题关键点每处 1 分,意思翻译准确即可]
14.隋炀帝要削减属车,想找依据,听完阎毗的分析后,决定不按以前的制度,皇帝各个等
级的车驾都减少或不用属车。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隋炀帝对属车的态度体现在文中他与阎毗关于皇帝
属车的问答之中。隋炀帝嫌皇帝的属车太多,阎毗认为,按以前的制度应是这个规格,隋炀
帝认为不必依照以前的制度,坚持自己的观点。
[评分细则:“决定不按以前的制度”1 分;“减少或不用属车”2 分]
[参考译文]
阎毗,榆林盛乐人。祖父阎进,后魏本郡太守。父亲阎庆,周上柱国、宁州总管。阎毗七岁
时,继承爵位石保县公,封邑一千户。等到长大,外表庄重严肃,很喜欢经史。向萧该学习
了《汉书》,通晓大要。能写篆书,擅长草书和隶书,尤其善于绘画,是当时的妙手。周武
帝见到阎毗,很喜欢他,命娶清都公主为妻。周宣帝即位,拜授仪同三司,任千牛左右。高
祖受禅,阎毗凭借才艺侍候太子,多次拿装饰华丽的物品向皇太子索取欢心,因此很受亲近
优待,太子经常在皇上面前称赞他。不久拜任车骑,担任太子的警卫。皇上曾经派高颎在龙
台泽进行大阅军,各军队伍多不整齐,只有阎毗一军,法令制度严肃认真。高颎把这些告诉
了皇上,阎毗特别受到丝帛赏赐。不久兼任太子宗卫率长史,不久升任上仪同。太子服饰器
用玩赏的物品,多是阎毗购置。等到太子被罢免,阁毗判罪杖打一百棍,和妻子儿女都被发
配为官府的奴婢。两年后,赦免释放为平民。炀帝继位,大力整治军用器具,因为阎毗心思
灵巧,熟悉以前的典章制度,下诏让他担任他以前的职位。不久拜任朝请郎。阎毗建议,帝
王的车舆、车轿等,多有增加或减少,事见《舆服志》。提升为起部郎。皇帝曾经大力装备
天子车驾,嫌从行的侍从车辆太多,回头对阎毗说:“开皇时期,出行的侍从车有十二辆,
事情也就办了。现在侍从车八十一辆。我想减少它,依据什么才能行呢?”间毗回答说:
“现在制度依照从前(皇帝出行,车辆规模有三种),大驾依照秦朝,法驾依照汉朝,小驾
依照宋制,以此为等差。”皇帝说:“哪里用得上秦朝的制度呢?大驾适合三十六辆,法驾
适合用十二乘,小驾去掉它不用。”长城的劳役,阎毗总管事务。等到皇帝在恒岳祭祀,下
令阎毗营造举行祭祀大典的坛场。不久改任殿内丞,跟从皇上到张掖郡。高昌王在皇上巡行
地朝拜,诏令阎毗举着符节迎接慰劳,就准备护送他们进入东都。不久因守母丧离开职位。
不到一年,命令派他就职治事。皇帝准备发动辽东战役,从洛口开水渠,到达涿郡,用作运
粮的水路。阎毗总督这次劳役。第二年,兼任右翊卫长史,营造临朔宫。等到征战辽东,以
现任官职兼任武贵郎将,主管皇上的侍卫工作。当时各路军队围攻辽东城,皇帝命令阎毗到
城下宣读诏令,敌人的弓箭乱放,阎毗所乘坐的马中了流箭,阎毗脸色不变,语气高低有节
奏,完成这事才离开。跟从炀帝征战辽东,遇上杨玄感造反,皇帝回师,兵部侍郎斛斯政逃
奔辽东,炀帝命令阎毗率领二千骑兵追赶他,没赶上。斛斯政占据高丽的柏崖城,阎毗攻打
了两天,诏令阎毗回师。跟从皇帝到高阳,突然去世,时年五十岁。皇帝对阎毗的死深感哀
悼痛惜,赏给殿内监的官位。
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育明高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邵晔,字日华,其先京兆人。唐末丧乱,曾祖岳挈族之荆南谒高季兴,不见礼,遂之湖
南。晔幼嗜学,耻从辟署。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改大理评事、知
蓬州录事参军。时太子中舍杨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为劫盗,悉置于
死,狱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
狱按验。既而捕获正盗,道丰等遂得释,全坐削藉为民。晔代还引对,太宗谓曰:“尔能活
吾平民,深可嘉也。”赐钱五万,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景德中,假光禄卿,充交阯安抚国
信使。会黎桓死,其子龙钺嗣立,兄龙全率兵劫库财而去,其弟龙廷杀钺自立,龙廷兄明护
率扶兰砦兵攻战。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
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廷主军事。初,诏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礼
物改赐新帅。晔上言:“怀抚外夷,当示诚信,不若俟龙廷贡奉,别加封爵而宠赐之。”真
宗甚嘉纳。使还,改兵部员外郎,赐金紫。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
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
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
王钦若、赵安仁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毕,超拜刑部郎中。四
年,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
俄遘疾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宋史·邵晔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
/颇详控制之要/
B.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
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C.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
颇详控制之要/
D.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
/颇详控制之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日华,邵晔的字。古人名与字在意义上形成关联,“晔”意思是光明灿烂,与日华相符。
B.岭表,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表,“外”的意思,指方位上的“北”,岭表就是岭北的意
思。
C.三司,古代的官署制度,历代有所不同。宋代的“三司”是指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
D.封禅,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典礼:“封”“禅”分别为祭天、祭
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邵晔志在科举,拒绝征聘委任。他幼年就爱好学习,以到官署做官为耻,凭借考中进上走
上仕途,担任过邵阳主簿、大理评事、蓬州录事参军等一系列职务。
B.邵晔明察案情,深得皇帝嘉许。太子中舍杨全任蓬州知州时制造冤狱,邵晔洞察其情,劝
他进行核实,后来真正盗贼落网,被枉者获释,宋太宗对此赞许。
C.邵晔安抚交陆,谨慎处理边事。他出任交阯安抚国信使时,恰逢交阯内部发生事变,他将
有关情况禀告皇上,皇上充分放权,邵晔恰当地处理了交阯事变。
D.邵晔上勤国务,亦能下优民事。他任充州知州,建议皇上封禅泰山,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任广州知州,主持开凿内濠,使海外船舶靠岸时避免飓风之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
(2)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
14.邵晔因何事受到皇帝的处理?又是因为什么得到皇帝的宽恕?处理结果怎样?(3 分)
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本题句意为:当初邵晔受命出使时,借得官钱八十
万,用于购买私人拜会所用的物品,等到为安抚时,已偿还了其中的一半,余下的都下诏令
加以免除。他曾经进献《宜州山川》等四图,颇为详细地述说了守备的要领
11.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 项,“表指方位上的
‘北’,岭表就是岭北的意思”表述有误。表,指的是方位“南”, 岭表是岭南的意思。
12.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 项,“以到官署做官为
耻”曲解文意,根据文本“晔幼嗜学,耻从辟署”可知,应为“以被官府征聘做官为耻”。
13. (1)杨全并不采纳,传讯张道丰等伏法,(他们)哀号呼喊不服判决,再次被关进牢狱查验
案情。(2)邵晔致信安南,晓以朝廷的声威盛德,使其迅速确定首领。
14. 邵晔因自己举荐的季随贪赃枉法而受到皇帝处理,他因为又不远千里出使的功绩,得到
皇帝的宽恕,最终只被停止任职。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概括的能力。根据文本“坐所举季随犯赃,晔
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可知,邵晔因自己举荐的季随贪赃枉法而受到皇
帝处理,他因为不远千里出使的功绩,得到皇帝的宽恕,最终只被停止任职。
【翻译】
邵晔字日华,年幼好学,耻于接受征聘委任,太平兴国八年,考取进士,始入仕途,被
任命为邵阳主簿,知蓬州录事参军。当时太子中舍杨全担任知州,其人性格 www.sLKJ.oRG
粗鲁愚昧,州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陷为强盗,全部为死罪,已经判罪定案,邵晔发现他们冤
枉,于是不签署文书,禀告杨全应当核查事实。杨全不以为然,传讯张道丰等伏法,他们哀
号呼喊不服判决,再次将其打入牢狱审查案情。不久捕获到真正的强盗,张道丰等人于是得
以释放,杨全获罪削官为民。邵晔由外任调回朝廷。皇帝召见他问话,太宗对他说:“你能
救活我的百姓,确实值得嘉奖。”赐钱五万,下诏书晓谕天下要以杨全之事为戒。任命邵晔
为光禄寺丞,出任广南采访刑狱。历任太常丞、江南转运副使,改任监察御史。以母亲年迈
请求回去奉养,得任朗州知州。入朝兼三司磨勘司之职,改任工部员外郎、淮南转运使。
景德年间,代理光禄卿,担任交趾安抚国信使。恰逢黎桓死,他的儿子龙钺继承父位,
其兄龙全率兵抢劫仓库的财物后离去,其弟龙廷杀死龙钺后自立,龙廷兄明护率领扶栏寨兵
攻打。邵晔驻扎岭表,将此事上奏,改为缘海安抚使,允准自主行事制定方略。邵晔致信安
南,晓以朝廷的声威盛德,使其迅速确定首领。明护等人立即听命,奉龙廷主持军事。当初,
皇帝诏令邵晔待事变结束后,就以原打算赐黎桓的礼物改赐新的首领。邵晔上言道:“怀柔
安抚外夷,应当示以诚信,不如等龙廷贡奉后,别加封爵以宠幸恩赐他。”真宗对此极为赞
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出使返回后,改任兵部员外郎,赏赐金印紫绶。当初邵晔受命出使时,
借得官钱八十万,用于购买私人拜会所用的物品,等到为安抚时,已偿还了其中的一半,余
下的都诏令加以免除。曾经进献《邕州至交州水陆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为详细地
述说了守备的要领。
不久兼任三司三勾院之职,由于所举荐季随贪赃枉法而获罪,邵晔被判削去一官,皇帝
因其不远千里出使的功绩,只令他停任。大中祥符初年,起用为兖州知州,上表奏请东封泰
山,皇帝以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了他。等到派遣王钦若筹划封禅一事时,仍兼州事,就任命
邵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完毕,提拔任命为刑部郎中,又兼任三勾院,出任为淮南制置发
运使。大中祥符四年,改任右谏议大夫、广州知州。广州城濒临大海,每逢海外的船只到岸,
常苦于飓风的袭击,邵晔开凿内濠使船只通过,飓风再不能损坏船只。不久因病去世,时年
六十三岁。
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育明高中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
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谢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
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履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
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
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
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
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
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
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二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
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 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候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
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关。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
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
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
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
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
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
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
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
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
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14.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3
分)
10.D
11.A (亭长职责是维持地方治安)
12.C(“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错,原文“群臣皆莫敢言”)
13 (1)萧何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
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2)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居我
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
14.因为他认为刘邦让萧何守在关中,没有什么需要冒危险的事却给萧何卫队,从最近韩信
造反的事看刘邦是在怀疑萧何,给他卫队并不是宠信他的表现。
萧相国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
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
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
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
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
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
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
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
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
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
宫殿、县邑,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
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汉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
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
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
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现在萧何
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
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
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
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
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
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
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汉十一年,陈豨谋反,皇上亲自统率军队去平乱,来到邯郸。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
用萧何的计谋诛灭了韩信。皇上听到已经诛灭韩信的信息,派使者授予萧何相国之职,增加
封邑五千户,命令五百士兵和一个都尉作为相国的卫士。很多人都来向萧何祝贺,惟独陈平
替萧何忧虑。召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开始了。希望你能辞让封邑,不接受护卫之卒,拿
出全部的私家财物资助军用。”萧何听从了召平的计谋,皇上高兴。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 2021 届高三语文 9 月联考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宋湜,字持正,京兆长安人。曾祖择,牟平令。祖赞,万年令。父温故,晋天福中进士,
至左补阙;弟温舒,亦进士,至职方员外郎,兄弟皆有时名。湜幼警悟,早孤,与兄泌励志
笃学,事母以孝闻。温舒典耀州,湜侍行,代作笺奏,词敏而丽。温舒拊背曰:“此儿真国
器,恨吾兄不及见也。”太平兴国五年进士,释褐将作监丞、通判梓州榷盐院,就迁右赞善
大夫。宋准荐其文,拜著作郎、直史馆,赐绯。雍熙三年,以右补阙知制诰,与王化基、李
沆并命,仍赐白金五百两、钱五十万。加户部员外郎,与苏易简同知贡举,俄判刑部,赐金
紫。淳化二年,道安讼大理断狱不当,湜坐累,降均州团练副使。时母老,湜留其室奉养。
移汝州,与王禹偁并召入,为礼部员外郎、直昭文馆。五年,以职方员外郎再知制诰、判集
贤院,知银壹、通进。至道元年,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三班。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
丁内艰,起复。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枢密介胃
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驻跸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
继以疾亟闻明年正月,真宗临视,许以先归,赐衾褥,曰:“此朕尝御者,虽故暗,亦足御
道途之寒。”又遣内侍护送供帐,至澶州,卒,年五十一。废朝,赠吏部侍郎。真宗再幸河
朔,追悼之,加赠刑部尚书,谥曰忠定。湜风貌秀整,有酝藉,器识冲远,好学,美文辞,
善谈论饮谑,晓音律,妙于奕棋。笔法遒媚,书帖之出,人多传效。喜引重后进有名者,又
好趋人之急,当世士流,翕然宗仰之。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宋湜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驻跸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向相继/以疾亟闻/
B.驻跸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
C.驻跸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
D.驻跸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称为进土出身。
B.赐绯,皇上赐给绯色的官服。唐代五品、四品官服绯,后世的服绯品级不尽相同。
C.翰林学士,皇帝文学侍从官,与集贤院学士分司起草诏书及应承皇帝的各种文字。
D.赠,常指朝廷给已经去世的官员或者他的父祖追封官爵。文中指为宋湜追封官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湜家世显赫。宋湜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与叔父都是进士,且都担任了朝廷的
高官,在当时都十分有名望。
B.宋湜很有才华。宋湜跟随叔父宋温舒时,代作公文奏章,因成文快而辞句华丽,赢得叔父
宋准以及同僚们一致好评。
C.宋湜富有孝心。宋湜年少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以孝闻名;母亲年老时,宋湜自己在外任
职,留下妻子在家奉养母亲。
D.宋湜深受宠信。真宗皇帝十分看重宋湜,他在北巡时让宋湜和王显分押后阵;宋湜去世后,
真宗皇帝暂时停止了朝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淳化二年,道安讼大理断狱不当,湜坐累,降均州团练副使。(4 分)
(2)喜引重后进有名者,又好趋人之急,当世士流,翕然宗仰之。(4 分)
14.太医把宋湜病情上奏后,真宗皇帝是如何待他的?(3 分)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十八中学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古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
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
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
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即回
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
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
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
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
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
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
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
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
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四年,以疾
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延佑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
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元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
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B.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
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C.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
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D.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
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
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
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
C.“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
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D.“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
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梁曾擅长外交,成绩卓著。他两次出使安南,以言辞平息战事,成功说服安南国的
世子陈日燇入朝请罪,从而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B.梁曾事君忠勤,深得信任。皇帝为表彰其出使安南之功,解衣赐之,这引发了阿里
的不满,但皇帝怒斥了阿里,肯定了梁曾的功劳。
C.梁曾为官清廉,不贪钱财。安南送给梁曾许多贵重礼物,梁曾拒不接受,这让他后
来得以在皇帝面前坦然应对说他接受安南财物的谗言。
D.梁曾恪守礼制,不肯苟且。梁曾出使安南,坚持要从中门入城;他还建议按照礼制
施行居丧制度,他自己因服丧未满,拒绝到潭州赴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
(2)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
10D(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
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
11D(“丁内艰”指母亲去世。)
12A(安南国入朝请罪的人物错误。)
13(1)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就)要征收蚕丝,
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
(边鄙,边疆地区;岁,每年;赋:征收;苦,感到困苦、痛苦。每点 1 分,句意
1 分。共 5 分。)
(2)(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
(就)写成法令。
(补出主语,莫:通“暮”,夜晚;鞫,审问;是,认为正确;著,写。每点 1 分,
共 5 分。)
【参考译文】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因考核及格而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任同
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第二年被授予南阳府知府。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
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就)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梁曾请求折算成布匹来
交纳,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
三十年正月梁曾到达安南。其国都有三座门,中间的叫阳明门,左边的叫日新门,
右边的叫云会门。陪臣在郊外迎接梁曾等人,将从进日新门进入。梁曾特别生气地说:“奉
皇帝命令而来,不从中门进入,这是我有辱君命。”立即回到驿馆。不久,该国又打开云会
门请梁曾进去,梁曾又坚持不进,后来才从阳明门迎诏进城。梁曾要求陈日燇亲自出来迎诏,
讲明元朝重右的礼节。用书信的形式和陈日燇多次交流,详细地宣布天子的威德,劝告他们
的国君入朝。世子陈日燇深为感动佩服。三月,让安南国相陶子奇等随梁曾到朝廷请罪。并
献上万寿颂、金册表章、土产,还拿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送给梁曾作为礼物,梁
曾拒不接受,将原物交还陶子奇。八月回京师入宫见帝,献上与陈日燇往来议事的记载。皇
帝非常高兴,解下自己的衣服赐给他,右丞相阿里认为这样不对,皇帝生气地说:“梁曾两
次出使外国,用言辞平息了战争,你怎么敢这样呢?”有人进谗言说梁曾接受安南贿赂,皇
帝用这件事来询问梁曾,曾回答说:“安南把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赠送给我,我没
接受,还给陶子奇了。”他于是乘驿站的车马赶回淮安上任。他到任后在淮安兴办学校,整
肃风俗,河南行省有疑难的事,都委托曾商议。
大德元年,(梁曾)被授予杭州路总管,(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
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写成法令。四年,母亲去世,归家守孝。在这之前,守孝
的制度没有施行,他上奏按礼实施守孝制度。七年授潭州路总管,因服丧期未满没赴任。不
久召回京师,因为母亲灵柩尚未下葬而推辞,扶灵柩北上。四年因病辞官归乡,皇帝下令赏
赐药物,慰问关怀很周到。延祐元年,回至汴梁,因病不再复职,居住在淮南,闭门不与宾
客交往,每天以读书史为乐。至治二年逝世,享年八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