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
阶段验收高二学年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共 5 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
效。
3.网上作答时,必须将答案在 APP 里填涂。
第 I 卷(共 53 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中华文字始祖”仓颉是何人?汉字是不是他创造的?传世文献中有明确记载,《吕氏春秋·君守》:
“仓颉作书。”《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论衡·骨相》:“仓颉四目,
为黄帝史。”
②根据这些记载,我们就可以肯定汉字是仓颉所造吗?不能。古往今来,无论是《淮南子》所记载的
类似神话的猜想,还是今人依据大量考古资料所做的科学探索,都不能视为给出明确答案。可见汉字起源
问题之复杂。
③古人不是独对汉字的创造者有过追溯,对上古时期一系列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创造发明者
都有过追溯,正如《吕氏舂秋·君守》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
夏鲧作城。”不过,仓颉与其他五人一样,未必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若把他当作历史上应该存在过的对该事
件起过重要作用的某个或某类人的象征符号,倒是客观得多。
④古书中有关仓颉的材料,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前列这两条:“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和
“仓颉四目,为黄帝史”。两条材料均极为简略。“天雨粟”“鬼夜哭”“仓颉四目”几乎无异于神话传说,
不能当真;“仓颉作书”“为黄帝史”倒是可以拨开迷雾找寻历史上的蛛丝马迹。
⑤仓颉“为黄帝史”这一传说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就是汉字的创造者与史官有关。甲骨文、金文中
均有很多“史”的记载,史官作为早期负责文字记录事务的人,是当时识字水平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他
们对文字的整理、传承、改造和规范自然作出过重要贡献。
⑥然而,作为记录汉语的成系统的书写符号,汉字不可能是某个人在某个时间苦思冥想而独创出来的。
文字的发明之于仓颉,与制礼作乐之于周公、造纸术之于蔡伦等历史上其他重大事件一样,都是集众多前
人智慧于一身,或者进行系统整理,或者加以改进提升,于是因逐渐普及而广为人知。这正如《荀子》所
记载的:“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一也。好乐者众矣,而夔
独传者,一也;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一也。”鲁迅先生《门外文谈》中这段文字也很可取:“但在社
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
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
⑦至于汉字是否产生于“黄帝”时期,依然是学术史上的未解之谜。根据现有考古材料可以沿着这样
的思路去追溯:距今三千年的甲骨文是完全成熟的文字,以此为起点往前推,我们可以看到四千年前的山
西襄汾陶寺陶壶上与甲骨文字形十分接近的朱书文字,可以看到五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尊上与甲骨
文和早期金文也很接近的图形符号,可以看到七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的甲骨刻画符号……这些材料中
除陶寺陶壶朱书等个别外,大多还不能确认为汉字,甚至不能确认它们与汉字有直接的渊源关系。然而,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不同时代的刻画,一定对成熟的甲骨文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摘编自陈双新、祝天瑞《“仓颉作书”新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淮南子》《吕氏春秋》等中华传世文献中都有关于仓颉造字的记载,但是作者却对此持怀疑态度。
B.汉字起源问题十分复杂,无论是古代典籍的记载,还是今人的科学研究,都不能给出令人一致认同的答
案。
C.早期的史官文化程度很高,有负责用文字记录事物,所以汉字的创造者和史官发生关联是大概率的事情。
D.从考古发现来看,汉字在距今 3000 年时已经成熟,但汉字的起源却可以由此上溯到 4000 年前甚至更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逐层推进的论证思路,先质疑,再从中找到肯定因素,最后顺势提出自己的主张。
B.文章大量引用经典文献记载,并加以分析,这种论证方法的使用和本文论证的话题有关。
C.作者引用鲁迅的文字,证明了《荀子》中“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说法。
D.文章论证了汉字之所以创造,是因为集众人智慧,再有人系统整理加工,绝非一人之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否定《淮南子》和《论衡》中关于仓颉的说法,是因为二书中的记载材料极为简略,且接近神话传
说。
B.古人对上古时期的一些重要创造发明者做了记录,只是这些人物是否真实存在,尚待考古考据的进一步
证明。
C.早期的史官是当时识字水平最高的一批人,所以改造文字和规范文字自然也成为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
D.汉字是否产生与黄帝时期,目前尚无定论,由此不难看出,关于黄帝时期的历史记载也都是难以考证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 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 4~6 题。(13 分)
喜剧之王
贾淑玲
约翰站在舞台上。
“哦,看在上帝的分上,你们对我总是那么热情。”约翰看着台下无数只挥舞的手臂,边想边脱下他的
礼帽,绅士地给大家鞠了一躬。
约翰扫视了一圈,每一张脸都洋溢着微笑。这想必就是喜剧之王的魅力吧,他虽然什么都没做,人们
看到他,就已经不由自主地笑了。
他右手握着手杖,敲击了两下舞台,扬了一下眉毛,耸耸肩,露出他的招牌微笑,算是和观众打了招
呼。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没错,他天生就不会说话,只能以这种方式和观众互动。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的肢体语言和面部
表情丰富到你难以想象的地步,若是他开口说话,反而显得有些多余。
“上帝,我保证,这将是一个美好的夜晚。”约翰边想边开始了他的表演。他把礼帽向空中一抛,脚分
成外八字,像鸭子一样,快速地移动,脖子一伸,嘴角夸张地上扬,眼珠乱转,最后礼帽又稳稳地扣到他
的头上,礼帽仿佛变成千斤重,把他一点一点压下去,直到他坐到台上,脖子全部塞进身体里。他那滑稽
的表情,人们看了哄堂大笑。
约翰继续表演着,他看到人们笑得前仰后合。
“哦,宝贝们,看你们多幸福!”约翰努力回忆自己什么时候这样笑过,可他怎么也没想起来,仿佛
那已经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儿了。“该死,我竟然想不起来了!”约翰边想边做着后翻的动作。
约翰会笑,他每天都在笑,各种各样的笑。他的笑被每一个人熟悉,他的笑感染着每一个人。只是人
们并不知道,他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在镜子前练习了多少次,他砸坏了多少面镜子。当然这些并不
是人们关心的,人们只关心舞台上的约翰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快乐。
“约翰,爱你,太棒了!”台下掌声雷动。
约翰早就习惯了这些,他忽然看到前排一个金发姑娘,很特别。特别之处是因为大家都在笑,只有她
在哭,这显得很不协调。
约翰一边表演一边注视着她,她流泪的眼睛像两条隧道。
“不愉快的都统统见鬼去吧,宝贝,今晚笑一笑。”约翰对着金发姑娘努力表演,可那个金发姑娘哭得
更伤心了。约翰看着她,不可救药地掉进那两条隧道里。
约翰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不知为什么离家出走,从他们的生活里永远消失了。母亲带着他,日子过
得很艰难。他好久都没看到母亲笑了,他想让母亲再笑一次。他走到正在洗衣服的母亲面前,单脚站立,
摇摆着对着母亲做鬼脸。他只想让母亲笑一次,哪怕只有一次。母亲用湿漉漉的手摸着他的脸,就那样一
直看着他,没有笑,最后却哭了……
约翰的思绪被人们的笑声拉了回来,金发姑娘依然在哭。
约翰突然觉得,所有人都在笑时,姑娘的眼泪多么特别,多么珍贵。约翰有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他
不管姑娘为什么哭,他甚至可以忽略掉让她伤心的原因,而固执地认为姑娘看到了他的心,为他而哭。
约翰也想放肆地哭一回。
“该死,笑可以控制,哭怎么就不行。”约翰觉得眼泪马上就要掉下来了。一个喜剧之王突然在台上哭
可不是聪明的做法,何况他希望今晚自已的表演能画上完美的句号。
他无声地大笑着,眼珠夸张地转动,滑稽地拿着手杖,对着自己的头部敲打了一下,然后做出假装滑
倒的样子,坐在台上泪流不止……全场沸腾了。
他肆无忌惮滑稽地哭着,台下肆无忌惮开心地笑着。
夜里,住在约翰家附近的人们都听到了一声枪响。第二天,约翰的别墅周围拉起了警戒线。
人们都在议论着是谁杀了他们喜欢的约翰,剥夺了他们的快乐。他们觉得约翰的死和他们每个人都息
息相关。
经过鉴定,约翰属于自杀。人们不敢相信,那么幽默的人怎么可能自杀呢。追悼会上,司仪说:“约
翰曾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快乐,他一定不希望看到我们流泪,我们要用笑为他送别。
大厅响起了约翰表演时的欢快乐曲,所有的人都笑着,像在开一场盛大的庆典。
媒体进一步披露,约翰,重度抑郁症,单亲家庭。约翰留下一封信:“看在上帝的分上原谅我,我的
笑和我的心情无关,那只是一场又一场表演。如果我曾带给你快乐,请用眼泪为我送行吧。”
可是没有人能哭出来,一直笑着送约翰到墓地。埋了约翰,到处还是人们的各种笑声。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本通过对主人公约翰自身肢体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了他的喜剧表演才能。
B.“笑”是线索,使得情节集中紧凑,不同情境下的“笑”,不同程度的“笑”,呈现主人公心理与命运的
变化。
C.约翰的那封信让我们知道了他的生存境况,为之前相关情节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原因支撑。
D.文本最后一句的“还是”流露出无奈的心绪,与契诃夫《装在套与子里的人》最后一段的主题表达相似。
5.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金发姑娘这一角色的作用。(5 分)
6.文本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44 分)
(一)课内文言文(共 12 分)
7.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 苟有能反是者 如或知尔 罔薜荔兮为帷
B.既然已,勿动勿虑 燕坐于华堂之上 籍柔覆温之躯 室十有二楹
C.序天伦之乐事 荡荡空中景 今夫膏粱之子 覆之以茆
D.不知醉醇饫肥之肠 冥然兀坐 梏竹之笋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①径须沽(通酤,买或卖,语境是卖)取对君酌 ②须(需要)行即骑访名山
B.①列(通裂,分裂)缺霹雳 ②呼儿将(请)出换美酒
C.①则拊石而和(随着唱)之 ②危(端正)樯独夜舟
D.①启陨箨以蓺(种植)粟菽 ②其莳(种植)也若子
9.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①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②内立法度 ③因自度此曲
B.①殆有神护者 ②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③思而不学则殆
C.①会须一饮三百杯 ②径须沽取对君酌 ③人生得意须尽欢
D.①轩东故尝为厨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今公子故过之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且放白鹿青崖间 ②且何谓阁子也 ③烹羊宰牛且为乐
B.①大王来何操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 ③梏矢何参差
C.①大母过余日 ②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③无乃尔是过与
D.①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②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③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 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刘岳,字昭辅,洛阳人也。唐民部尚书政会之八代孙,崇龟、崇望其诸父也。岳名家子,好学,敏于
文辞,善谈论。举进士,事梁为左拾遗。唐庄宗时,贬均州司马。唐庄宗龙驭,明宗践祚。唐明宗时,为
吏部侍郎。故事吏部文武官告身皆输朱胶纸轴钱然后给其品高者则赐之贫者不能输钱往往但得敕牒而无告
身 五代之乱,因以为常,官卑者无复给告身,中书但录其制辞,编为敕甲。岳建言,以谓“制辞或任其材
能,或褒其功行,或申以训诫,而受官者既不给告身,皆不知受命之所以然,非王言所以告诏也。请一切
赐之。”由是百官皆赐告身,自岳始也。宰相冯道世本田家,状貌质野,朝士多笑其陋。道旦入朝,兵部侍
郎任赞与岳在其后,道行数反顾,赞问岳:“道反顾何为?”岳日:“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
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故岳举以诮道。道闻之大怒,徙岳秘书监。其后李愚为相,迁岳太常卿。
初,郑余庆尝采唐士庶吉凶书疏之式,杂以当时家人之礼,为《书仪》两卷。明宗见其起复、冥昏之制,
叹日:“儒者所以隆孝悌而敦风俗,无金革之事,起复可乎?婚,吉礼也,用于死者可乎?”乃诏岳选文
学通知古今之士,共删定之。岳与太常博士段颛、田敏等增损其书,而其事皆当时家人女子传习所见,往
往转失愈不可究其本末。其婚礼亲迎,有女坐婿鞍合髻之说,尤为不经。至其久也,又益讹谬,其类甚多。
公卿之家,颇遵用之。岳卒于官,年五十六,赠吏部尚书。呜呼,明宗武君,出于夷狄,而不通文字,乃
能有意使民知礼。而岳等皆当时儒者,卒无所发明,但因其书增损而已。其后世士庶吉凶,皆取岳书以为
法,可胜叹哉!
1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故事/吏部文武官告身/皆输朱胶纸轴钱/然后给其品/高者则赐之/贫者不能输钱/往往但得敕牒而无告身/
B.故事/吏部文武官告身/皆输朱胶纸轴钱然后给/其品高者则赐之/贫者不能输钱/往往但得敕牒而无告身/
C.故事/吏部文武官告身/皆输朱胶纸轴钱/然后给其品/高者则赐之/贫者不能输钱/往往但得/敕牒而无告身/
D.故事/吏部文武官告身/皆输朱胶纸轴钱然后给/其品高者则赐之/贫者不能输钱/往往但得/敕牒而无告身/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左拾遗是唐武则天设置的官,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等,诗圣曾担任过此职。
B.龙驭即天子车驾,还可指“皇帝”“君临天下”等,语境委婉称“帝王去世”。
C.吏部尚书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等事务,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
D.夷狄常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古代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之说。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岳出身名门,先后侍奉两朝。他的先祖刘政会及两位叔父崇龟、崇望都曾身居要职,而他在五代时期
出仕后梁与后唐两朝,并担任多种官职。
B.刘岳善于言辞,敢于直言劝谏。他喜欢读书学习,文辞敏捷,善于谈论。他曾建议唐明宗不论贫富,给
所有被任命的官员发任命状,让臣子知道君王的意图。
C.刘岳喜好戏弄,为人偶有轻慢。因宰相冯道世代农家,出身贫寒,相貌质朴粗野,--次上朝走路经常回头
看,刘岳以丢了“《兔园册》”嘲讽冯道没有才学。
D.刘岳治学严谨,勤勉增损礼书。明宗有意让百姓知礼,命刘岳等人共同删定《书仪》,刘岳将《书仪》中
许多谬误纠正,成为公卿及后代人们礼仪的典范。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儒者所以隆孝悌而敦风俗,无金革之事,起复可乎?(5 分)
(2)而岳等皆当时儒者,卒无所发明,但因其书增损而已。(5 分)
第 2 卷(共 97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房兵曹胡马
杜甫[注]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杜甫在洛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首联点题,交代胡马产地,出身不凡;对句写马神峻轮廓。
B.“批”和“入”两字分别写双耳直竖,风入四蹄,均用夸张手法。
C.诗的五、六两句承接上联,表现诗人想要与这良马同生共死。
D.诗人以传神之笔,借马喻人,抒写自己的抱负和英勇的气概。
16.《汇编唐诗十集》评“《房兵曹胡马》,咏物诗最雄浑者。”请从“胡马”入手,结合全诗进行分析。(4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 1 分,6 分)
(1)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书愤》)
(2)霓为衣兮风为马,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______。(《登岳阳楼》)
(4) ,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箜篌引》
(5)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6)________;______。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
1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阴阴夏木啭黄鹂(zhuàn) 树头初日挂铜钲(zhēng) 茹啖其草木之荑实(yí)
B.解鞍少驻初程(shǎo) 天时怼兮威灵怒(duì) 吴楚东南坼(tuò)
C.捣衣砧上拂还来(zhān) 红藕香残玉簟秋(diàn) 蒸藜炊黍饷东菑(zī)
D.钗擘黄金合分钿(bò) 渔阳鼙鼓动地来(pí) 吞声踯躅不敢言(zhú)
1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字形有一处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迷花倚石忽已瞑 青冥浩荡不见底 常使英雄泪满襟 因之以饥馑
B.渌水荡漾清猿啼 鬓云欲度香腮雪 夜雨闻铃肠断声 九嶷缤兮并迎
C.早岁哪知世事艰 身向榆关那畔行 唯求则非邦也与 惟有饮者留其名
D.懒起画蛾眉 宛转娥眉马前死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丘峦崩摧
2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老师要帮助学生抗拒外界的种种诱惑,否则无论如何用心的教,也难有成效,必将一傅众咻。
B.心理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战国时代《内经》一书中,就有了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
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系统总结。
C.人应具备两种美德,一是对他人先意承志,事事替别人着想,二是对自己慎独谨行,做到表里不一。
D.近期,美国一直在向委内瑞拉周边部署大量军舰,然而此次美国海军的调兵行为,让其在前线的主力战
舰遭受了一次无安之灾。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
(1)最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东方小巴黎”哈尔滨也发生了
的变化。
(2)人们在原始森林碰到五彩斑斓的毒蛇往往 ,万一被咬,基本凶多吉少。
(3)有些奸商惯用 的手段,把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加工后以次充好、鱼目混珠在市场销售。
A.日新月异 举无遗策 偷天换日
B.日新月异 束手无策 移花接木
C.一日千里 束手无策 偷天换日
D.一日千里 举无遺策 移花接木
2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高考“三模”在即,教师一定要精心完成教学工作,科学制定规划,帮助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
的心态迎接考试。
B.科学发展观是在吸取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包括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
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C.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
的。
D.建设部拟定了未来十年期间我国将建成城市住宅 20 亿平方米,届时,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 15
平方米。
2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
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B.目前我国有不少地方农村户籍远比城市户籍含金量高,不能一股脑地取消农村户口,农转非农户口还是
应该尊重农民意愿。
C.印尼火山学家斯万蒂卡认为,默拉皮火山可能在长时期内多次小规模喷发。按照他的说法,尽管无法排
除大规模喷发的可能,但它可能长期“缓慢喷发”。
D.对这种不愿消费的心理,各国商家只好开展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法国春天百货推出各种优惠卡让顾客
凭卡享受折扣,美国的一些商家索性 24 小时营业。
2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将作大匠,官名,历代名称不一,职能大致相同,掌管宫室、宗庙修建等。
B.紫金鱼袋,一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自唐始,一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
C.庚子,庚子年。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
D.元年,特用来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如贞观元年、康熙元年。
2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即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
更、五鼓,或称五夜。如《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
B.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衡山、南岳恒山。如《梦游天母吟留
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C.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
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D.骖,古代战车由四马驾驭,中间两匹马驾辕叫“服”,辕外两匹马助力叫“骖”。一说服左边的马叫“骖”,
服右边的马叫“腓”。
26.哈市某中学准备在本市报刊上刊登一则邀请函,其中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4 分)
邀请函
本校第六届艺术节将于 2020 年 5 月 25 日至 6 月 15 日隆重举行。我们向本市教育系统的各位领导和教
师们,以及一贯鼎力支持我们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发出诚挚邀请。
艺术节期间,您会看到师生们优美的舞蹈,聆听师生们精彩的演唱。我们也希望您能登台表演,一展
才艺,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们学校的发展提出美芹之献。
2020 年 5 月 11 日
哈尔滨市第 XX 中学校
27.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4 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一些地区,当地工作人员挂上了防疫宣传语横幅,以
接地气的形式呼吁居民们做好防疫工作。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省小钱不戴口罩,花大钱卧床治病”“今天沾一口野味,明天
去地府相会”“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辈,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
徒”“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1)你是否赞同这些标语,说说理由。(2 分)
(2)请拟写一条疫情防控的标语。(2 分)
四、写作(60 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东方神童”魏永康,2 岁就掌握 1000 多个汉字,4 岁就已经自学完成了初中课程,8 岁魏永康考上了
当地最好的一所高中,13 岁他已经是湘潭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了,17 岁他以总分第二名的绝对好成绩考入中
科大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正当大家都对他寄予厚望,结果却因到北京读书后,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后
来被中科院劝退回家。
不久前,网上有个热帖,说一对 90 后小夫妻结婚三年厨房只用过一次,最终离婚散场,你嫌我不会做
饭,我嫌你连个灯泡都不会换;你不理家务,我沉迷游戏,最后一拍两散。
这两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篇评论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发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少于 800 字。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
期中考试高二学年语文学科试卷答案
1-3ACB
4.D
5.①对比。她的“哭”与众人的“笑”,形成鲜明的反差,正是小女孩的“哭”,让约翰认识到自己的真实处
境。②加速情节转折,引起后文回忆性文字,为主人公约翰命运的转变提供合理依据。③反常、戏剧性矛
盾,揭示主人公真实的生存困境,发人深思,使作品主题更为深刻。(1 分)
6.①运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有效表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1 分)②(补叙:交代后面情节发展的原因,
使情节发生转折。(2 分)③结尾留白:有悲剧色彩,引发读者的无尽思考。对比:哭与笑的强烈反差,有
助于揭示主题。(2 分)
7-13BACBBCD
14.(1)译:儒生是用来鼓励孝悌而敦厚风俗的,而且没有战事,为父母守丧没有满期就召任职务可以吗?
(所以、隆孝悌而敦风俗、金革、起复、句意各 1 分)
(2)译:但刘岳等人都是当时的儒生,结果无所阐明,只是沿袭那本书加以增删罢了。(皆、卒、发明、
因、句意各 1 分)
15.C
16.(1)一匹嶙峋耸峙、两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用夸张的手法)的胡马让人感受到它的雄姿与威猛,
亦见诗之豪放。(1 分)
(2)颈联运用想象(虚写)的手法,写胡马纵横驰骋,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受
人信赖。是一个忠实的、侠义的朋友。(1 分)
(3)尾联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希望友人骑着胡马能够英勇杀敌,保卫祖国,为国立功;同时借胡马表
达自己壮阔胸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2 分)
18-25DCCBBAAB
26.“各位”和“们”;聆听改听到;美芹之献改宝贵意见;时间放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