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5 古代诗歌鉴赏
一、(2021·甘肃省武威市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过关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下列 1-2 题。
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①无言语,从此谯周②是老臣。
【注】①象床宝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②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
怂恿下,后主降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铁马”“云雕”“柳营”写出蜀军飞速北进、直逼长安、威震中原的气势。
B.“天清杀气”,既点出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
C.“妖星照渭滨”暗写诸葛亮去世。相传诸葛亮死时,有大星坠落渭水之南。
D.诸葛亮之死让昏庸的后主醒悟过来,但北伐中原的大业依然没有取得成功。
2.本诗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1.【答案】D
【解析】“诸葛亮之死让昏庸的后主醒悟过来,但北伐中原的大业依然没有取得成功”理
解错误。“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蕴含着无穷感慨,诸葛亮的忠诚,唤不醒昏
庸的蜀后主,“不由人”包含着对蜀国灭亡的无奈与遗憾。
2.①诸葛亮祠庙的摆设默默无语,表达对诸葛亮死去的痛惜。②诸葛亮逝后,谯周却成为重
臣,表达对统治者的讽刺。③谯周的卑劣、后主的昏庸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形成对比,表达
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追怀。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
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象床宝帐无
言语”意思为“诸葛亮祠庙里的摆设默默无语”,表达了诸葛亮死后,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像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
去的,表达对诸葛亮死去的痛惜。“从此谯周是老臣”意思为“诸葛亮逝后,谯周成为重
臣”,“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用在这里,讽刺性很
强。诗人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
周的卑劣了。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尾联采用了对比的
手法,诗人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对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
对昏庸的蜀后主和卑劣的谯周的讽刺。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
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爱戴和缅怀。
二、(202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
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
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表达了打了胜仗的自豪感。
C.颈联“疾风雷”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赦令会迅速颁布到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
民。
D.本诗和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快意。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 分)
1.【答案】C
【解析】“颈联‘疾风雷’运用拟人手法”说法错误。应是比喻。2.①运用了想象(或虚写)。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
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含蓄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快意。
②用了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
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三、(2021·湖北省黄冈市高三 9 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终南东溪中作
岑参
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注]。
[注]沧洲:业处用“沧洲”典故代指归隐。《全唐诗典故辞典):“‘沧洲'原指水边,由于隐者往往中意于
彼,后因以‘沧洲’代指隐士的居处,井常用以表现归隐之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景色优美如画,溪水清碧胜过绿草,从烂漫的山花下面潺潺流淌而过。
B.颔联承上,续写水中沙平能够洗足,溪水清浅无法行船流露出怜爱之情。
C.颈联叙事.朝朝暮暮清洗药材,年复一年溪边钓鱼,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
D.本诗语言不事雕琢,纯用白描手法,风格清丽俊逸,诗意盎然,耐人寻味。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1.【答案】C
【解析】“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不对。联系全诗,可知诗人对这种生活是热爱的,没有
厌倦之意,也不觉得这样的日子单调,更多的是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惬意。而且,将诗中的“朝与暮”“春复秋”理解为“ 朝朝暮暮”“年复一年”也不够妥帖。
2.①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3 分)。②诗人欣赏终南东溪景色,认为兴致来
时,当随意而往,更希望弃官不做,长期隐居于此。诗人借用“ 沧洲”典故,真切地表现自
己的归隐之思(3 分)。
【解析】诗的五六句是说:每天早晚来回可清洗采来的药材,每年春秋往复能静心去钓鱼。
古时隐士往往修心修身,追求长生,所以服食药饵;又追求宁静,往往垂钓。这两句渲染平
居的惬意和闲暇。七八句转向议论,借用“ 沧州”典故,表明自己的兴趣向来听从自己所
向往的,依然希望能在这溪水边风景如画的地方隐居。从这里可以看出,隐居就是为了远离
红尘,求得宽心舒适,称心合意。
四、(2021·湖北省荆州市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①王禹偶: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②如
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③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词寓情于景,因情绘景,风格清丽,感情质朴,一改宋初词坛的艳冶风气,在
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词境。
B.起首“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先抑后扬,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然而
却无损于它的秀丽景色。
C.词的上阕着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承上阕写景而来,视
角由低而高,转写空中。
D.词中交替运用比喻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人,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
读来令人心旷神怡。2.“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包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试分析。(6 分)
1.【答案】D
【解析】应是比拟和衬托手法。
2.①凌云壮志的豪情:下阕中,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
男儿一生的事业,应当有凌云壮志,抒发了自己想建功立业、实现伟大抱负的愿望。②知音难
觅的孤独:王禹偁屡受贬谪,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
“征鸿”-样展翅高飞,感受到知音难觅的抑郁和客居异乡的孤独。③壮志难酬的苦闷:词人
目送雁去,想起自己的抱负志向,不由得思潮翻滚,发出了“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的喟叹,含蓄而凝练地表达了自己报国济民的远大抱负和无人理解、屡遭贬谪的怅然苦闷心
情。(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五、(2021·湖南省顶级名校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①
有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
明河③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④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张孝祥: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 年)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
次年因谗落职,由桂林北归,途经岳阳,故有《过洞庭》之作。②青草:湖名,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③明
河:银河。④岭表:指从五岭至海南之间的广东、广西地域,即岭南地区。岭表经年,指词人在广南西路任
经略安抚使的时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B.“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相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
交相融合。C.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胸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
前途坎坷。
D.这首词,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风格柔美细腻,有婉约之词风。
2.苏轼《赤壁赋》中有这样的句子:“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本词和这一段苏文
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中思想感
情的异同。(6 分)
1.【答案】D
【解析】应该是风格壮美,有豪放词风。
2.①相同: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都有自由飘逸之感,均沉醉于自然美景
之中。(2 分)②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表达了
对表里如一的品格的自信;(2 分)而苏文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
立、超然物外的思想。(2 分)
六、(2021·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三第一次诊断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
题济渎①
[宋]文彦博
导沇②灵源祀典尊,湛然凝碧浸云根。
远朝沧海殊无碍,横贯黄河自不浑。
一派平流滋稼穑,四时精享荐蘋蘩③。
未尝轻作波涛险,惟有沾濡及物恩。
[注]①1073 年冬,文彦博奉旨前往济渎庙求雪,作此诗。济渎,济水;济渎庙,为祭祀济渎神之所。②
沇,音 yǎn,济水的别称。③蘋蘩,两种可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此处泛指祭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句交代济水源头,“灵”字饱含崇敬之情,“尊”字则突出了济渎庙特殊的地位。
B.次句诗人视线由近及远,济水清澈,而一个“浸”字写出深山云起之处的烟波浩渺。
C.后面三联重在写景,诗人在对沧海、黄河、波涛等描写中,表达对济水的由衷赞叹。
D.诗人奉旨前往祭祀求雪,有感而发,既在题咏济渎,也在抒写自身的一片赤诚丹心。
2.结合全诗,归纳济渎的品格。(6 分)
1.【答案】C
【解析】“重在写景”及“对沧海、黄河、波涛等描写”错。
2.①远赴大海,无惧阻碍的百折不挠之坚韧精神;②横贯黄河,依旧清澈的扬清远浊之高洁
品质;③滋养稼穡,润泽千里的仁爱天下之博大情怀;④不作险波,未尝泛滥的温文尔雅之
柔性涵养。评分建议:共 6 分,每点 2 分,答到其中任意 3 点即可。
七、(2021·江苏省扬州市重点高中高三 10 月阶段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
官舍竹
【宋】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宋淳化二年(991 年),王禹偁因徐铉雪诬,抗疏论道来为其辩解,结果受到小人的讥谤,被贬
为商州团练副使,作此诗。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采用了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出了竹子潇洒、清荫、耐寒的特点,表现了
诗人清高不俗、贞洁不渝的品格。B.首联从问是谁种下的竹子起笔,引出自己感慨:闲来无事以竹子陪伴自己吟诗,自
己可称得上是一名闲官了。
C.颔联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对竹子展开了联想:春日,桃李争宠,竹子却静静独守坚
贞,它要直待冰雪岁寒日,才向人们昭示并证实自己不渝的操守。
D.尾联中作者猜测自己可能还会再贬别处,但趁着今年冬天还可以看看雪中竹子的身
影聊以自慰,表现了作者不以贬谪为意的豁达心境。
2.说说作者在颈联“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内容。(6 分)
1.【答案】B
【解析】称,在这里是与什么相称的意思
2.①对于竹子的喜爱,竹声涛涛,竹影摇曳都有意趣。(2 分)②自己情趣高雅,抚琴弈
棋格调不俗。(2 分)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使在贬谪之中也自得其乐。(2 分)
八、(2021·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
菩萨蛮·送曹军之庄所
辛弃疾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麴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注】:①一灯传:源于佛教以灯能照暗,以法传人,如同传灯。
②萤雪:车胤囊萤,孙康映雪。指学习刻苦。 ③麴 qū生:指酒。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上阕前两句,词人感慨光阴易逝,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表达对友人的劝勉之意。
B. “一灯传”是说儒家精义薪火相传,体现了作者深谙文化传承精义,深通求学之道。
C. 下阕“西窗约”运用典故,表达作者希望友人不畏仕途险恶,早日与其相聚的愿望。 D. 下阕最后两句借用“沙岸”“片帆”“雁”等典型意象,点明送别之意,含蓄蕴藉。
2.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认为君子应“德才兼备”,本词也有劝勉友人曹君成为“德才
兼备”的君子之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与手法的理解与赏析。C 项,“希望友人不畏仕
途险恶,早日与其相聚的愿望”错,应该为告诫友人不要贪杯,不辜负亲友期望。
2.①珍惜时间,立志建功立业。 ②继承儒家精义,努力学成本领。③修身洁行,
不辜负家人期望。 (每点 2 分,概括 1 分,结合诗句分析 1 分。具体诗句分析参照
下面的划线处诗歌赏析)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是送曹君之庄所,即去他的田庄或别墅的。全词洋溢着作者对
年轻后进的关爱之情。开头二句劝其及早求取功名。薛能说:“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
故故生”,发出人生易老的慨叹。此处与之同意,言人间岁月不管愿意与否,它都要堂而皇
之地逝去,时不我与,“劝君快上青云路”,求取功名,置于青云之上。开门见山,点出题
旨,表达了作者对曹君的关爱之情。如何才能“快上青云路”呢?(答案第一点参考诗句分
析:上阙前两句写人间岁月易逝,时不我与,要趁早求取功名,置于青云直上,表达出了
“惜时及早求取功名”之意。)
接下去二句指出要刻苦学习。作者认为,儒家思想的精义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儒学大师承
传下来的,它们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要真正掌握它并不容易,必须下
苦工夫才能学到手。作者还认为“学窥圣处文章古,诗到穷时风味苦。”这就是说“学窥圣
处”便可写出好文章,当然也就可以从政了。“工夫萤雪边”五字,使用古代苦读的典故,
劝其下工夫学习,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答案第二点参考诗句分析:上阙后两句指出,儒家思想的精义代代承传,要掌握不易,
须像古人一样下苦功夫才能学到,体现出要“继承儒家精义,刻苦学习”。)
下阙前二句劝其不要辜负家人的期望。其中前一句劝其不要贪杯。麴生,这里指酒。言
贪杯好饮,虽然能满足口腹之欲,如果因饮酒耽误了读书,会贻误终身,自酿苦酒,那风味
可够受的。后一句写家人的期望。西窗,这里指妇人的居室,言不要辜负了家人待月西窗,
望其成名的殷勤之意。(答案第三点参考诗句分析:下阙前两句劝其不要饮酒贪杯误读书,不要辜负家人待月
西窗,体现出“修身洁行,望其成名的殷勤之意”。
结尾二句讽其来书。言其乘小舟离沙岸而去,不要不寄书哟!可谓语重心长!
九、(2021·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2 题。
归家
[宋]李若水
半载长安客意寒,一鞭归兴旧家山。妻孥问我成何事,买得虚名满世间。
归家
[元]王冕
我母本强健,今年说眼昏。顾怜为客问我子,尤喜读书孙。
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诗中第二句中“一鞭”运用借代手法,表达作者快马加鞭匆匆归家的急切之心。
B.李诗后两句一问一答,概括了自己“半载长安”客居生活的复杂心情,有自嘲之味。
C.王诗前四句叙写本来强健的母亲突然说眼睛不好要我归家,其实是想念在外的子孙,饶
有趣味。
D.王诗后四句用反衬的手法,写到家乡虽然贫寒破旧但人们风俗淳朴,自在快乐。
2.两首诗都题为《归家》,但在诗歌体裁和思想情感上颇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 分)
1.【答案】D
【解析】王诗后四句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达旦的畅欢,说着以前的农
事,太平的乡村人们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觉也不用关门。“反衬”手法和“贫寒破旧”表
述错误。
2.诗歌体裁:李诗属于七言绝句,王诗属于五言律诗(2 分,答对 1 点得 1 分)
思想情感:李诗表达了自己在外面漂泊的孤凄之感,表达自己仅仅赢得一点虚名实则壮志未
酬的郁闷和遗憾之情(2 分);王诗表达的是归家之后和亲人团聚的欢乐和看到乡邻和乐、
民风淳朴的欣慰之情(2 分)。十、(2021·辽宁省兴城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
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寒意愈深,是诗人心境的流露。
B.颔联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
别有意味。
C.颈联由动景而至于静景。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
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叫人感到一阵寒冷。
D.诗歌中间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把春
寒真切地刻画出来。
2.这首诗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1.【答案】C
【解析】颈联由静景而至于动景。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
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叫人感到一阵寒冷。“亚”通“压”,低低地垂挂着。
“片”,不能理解为大雨,它准确地描绘出春雨的特点。
2.尾联以作者的态度收束,是说:我从来不曾辜负春光的良辰美景,可是这回却因多病体弱,
不能外出寻春了。“病”字一语双关,既写了身体状况,也写出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春寒和
风雨败了诗人的游兴,托物寄意,表达了诗人此时因人生经历和改革处于低潮而感情凄苦、
心情悲凉的深意。十一、(2021·宁夏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2 题。
嗅 梅
无尽藏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首诗中“尽日”交代了寻春心情的急切和行动的持久,“踏遍陇头云”用夸张
手法表现出寻春的艰辛。
B.第一首诗“笑”字意味丰厚,既有对自己艰苦寻春而不见春的暗笑,也有对归来后
感受到春就在身边的自得。
C.第二首诗情感富有变化:诗人因寻春不得而惋惜和遗憾,因看到大林寺桃花盛开而
惊异,因发现春景尚在而欣喜。
D.两首诗语言华丽,构思精巧,立意新颖,既富有情趣,又包含深刻哲理,读来耐人
寻味,感觉耳目一新。
2.两首诗蕴含的哲理有何异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 分)
1.【答案】D
【解析】D 项,“两首诗语言华丽”错误,由第一首诗“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春
在枝头已十分”和第二首诗“芳菲尽”“桃花始盛开”“不知转入此中来”等语句可知,两
首诗写“花”和人的活动用语自然朴实,明白如话,所以应为“语言朴素”。
2.相同哲理:有些东西苦苦追寻未必能得到,却往往于不经意时能够获得。
不同哲理:第一首:美好的东西往往就在身边,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或:
人们历经千辛万苦、梦寐以求的东西往往是原本拥有而未加珍惜的) 第二首:人生难免遭
遇挫折与失败,只要理想信念不倒,就可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或:事物千差万别,我们必
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刀切)
十二、(2021·安徽省阜阳市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本教材反馈测试)阅读下面这首
诗,完成 1~2 题。欲与元八卜邻①,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②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③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卜邻:选择做邻居。②墙东:出自《后汉书·逸民传》,指隐居之地。③绿杨:出自《南史·陆
慧晓传》;“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闻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
1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联直抒胸臆,诗人与元八志趣相投,都渴望隐逸,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
B. 颈联直述与反问,暂时外出尚且期待良侣偕行;长期定居,又怎可不择佳邻?
C. 尾联由喜转悲,即使与好友为邻,可常与好友见面,自己还是难免孤独终身。
D. 全诗语言平白浅切,生动自然,与他惯常“老妪能解”的诗歌风格如出一辙。
2. 颔联有怎样的表达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分)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C 项,“尾联由喜转悲,
即使与好友为邻,可常与好友见面,自己还是难免孤独终身”错误,尾联“可独”的意思是
“哪里只是”,整联的意思是“我们成为邻居了,哪里只是我们两人总能见面,我们的子孙
也能长久和睦相处,两家可以世代友好”,可知情感是喜悦的,“尾联由喜转悲”“自己还
是难免孤独终身”理解错误。
2. ①“三径”化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典故,形象地写出居所环境之清幽和友人之
高雅。“绿杨”用典突出强调居住环境树木掩映,景色优美。②“好同”“宜作”用拟人手
法,借景物的交相辉映描写与友人成为邻居后相处和谐融洽的情景。③诗人想象与好友比邻
而居的美好画面,明月在天,杨柳依依,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流露出对未来生活的美
好憧憬,充分表达了友情的美好可贵。十三、(2021·安徽省黄山第一中学高三 10 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巨鱼纵大壑① 钱起
巨鱼纵大壑,遂性似乘时。
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
龙摅②回地轴,鲲化想天池。
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
倾危嗟幕燕③,隐晦诮泥龟④。
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
[注]①本诗是钱起为应试而作。②龙摅:指龙飞腾上天③幕燕:筑巢在帷幕上的燕子,比喻处境极安全。④
泥龟:出自《庄子》,“吾将曳尾于涂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巨鱼遨游于大壑与天空,其势如同飞腾的龙,又像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
B.巨鱼不被理解,暂且偷安的燕子嗟叹它的危险,曳尾泥涂的龟讥讽它的不遇。
C.诗歌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以营造宏大雄浑的意境,表现出刚健豪迈的诗风。
D.最后两句点明巨鱼腾跃蕴含的意义,“逢明主”与前面的“乘时”遥相呼应。
2.全诗描绘了巨鱼怎样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 分)
1.【答案】B
【解析】诗句“倾危嗟幕燕,隐晦诮泥龟”的意思是:在乱世中,巨鱼嗟叹幕燕的苟且偷
安;于不遇时,巨鱼讥讽泥龟的消极归隐。
2.①大展雄风,志向远大,特立独行。②渴望知遇于明主,施展才华谋略,昂扬自信。(6
分,每点 3 分)
十四、(2021·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晚泊浔阳望庐山①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③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本诗是孟浩然出仕不第,漫游东南时所作。浔阳,现在江西九江。香炉峰,庐山的主峰。②远公:
东晋时的高僧惠远。③东林精舍:东林,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僧人所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颔联中的“始”字呼应首联中的“名山都未逢”,也侧面写出了诗人漫游之久。
B. 颈联诗人借高僧惠远点明庐山绝弃尘俗,令人始终心怀向往。
C. 尾联诗人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展现自己泊船浔阳的所见所闻,照应题目晚泊。
D. 本诗前两联重在抒情,稍带叙事,落笔空灵;后两联以情带景,可谓寓情于景。
2. 后人评价此诗说“诗人的感情一波三折”,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 分)
1.【答案】D
【解析】D 项,“前两联重在抒情”错误,本诗前两联重在叙事,稍带抒情。《晚泊浔阳
望庐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律。此诗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
下半首以情带景,以空灵之笔来写内在的情感。
2. ①首联写诗人在东南一带漫游了很长时间,想寻访名山大川,寄情山水,却始终不遇,
此时诗人的心情带有一种失落感。②颔联一个“始”字流露出诗人对庐山向往已久终得见到
的喜悦之情;颈联借对山中高士的仰慕与怀念,流露出浓厚的隐逸思想。③尾联写诗人虽已快
到远公的栖息之所,但物是人非,先前的喜悦又被淡淡的惆怅笼罩,何去何从,诗人感到矛
盾和迷茫。
十五、(2021·山东省潍坊高密市等三县市高三 10 月过程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 1~2 题。
横吹曲辞·出塞
刘驾
朔风不开花,四气多作雪。
北人尚冻死,况我本南越。古来犬羊地,巡狩无遗辙。
九土耕不尽,武皇犹征伐。
中天有高阁注,图画何时歇。
坐恐塞上山,低于沙中骨。
[注]高阁,在诗中指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楼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头四句写塞外北风凛冽,四季多雪,出征的南方将士难以适应这种苦寒的气候。
B.诗人认为塞外自古就荒凉偏僻,是犬羊遍布之地,从不属于历代帝王的管辖范围。
C.“画图何时歇”一句通过反问语气表达了对武皇征伐的斥责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D.最后两句运用反语,写出因长期征战,无数将士葬身疆场,尸骨累累,令人心寒。
2.简要分析“武皇犹征伐”与“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的异同。(6 分)
1.【答案】D
【解析】“最后两句运用反语”错误,是夸张与对比。
2.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唐玄宗贪心不足、穷兵黩武行为的愤恨;都表达了对出征将士的
同情及对牺牲将士的悲悯。
不同:《兵车行》还表达了对老百姓深受连年征战之苦的同情。
十六、(2021·山西省永济市高三上学期 10 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
德祐二年岁旦
郑思肖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注】德祐,南宋恭帝年号。德祜二年,公元 1276 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收复中原的忠肝义胆,但无力去实现,“空”字表达了诗人极复杂的心情。
B.诗人住在距京城不远处,了解到了当政者对国家危亡、百姓痛苦的明确态度。
C.诗中表现沦陷百姓愿望的方式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相同。
D.本诗前半部分叙述眼前危局,后半部分溯原因论后果,层层递进,脉落清晰。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复杂的情感。 (6 分)
1.【答案】B
【解析】由颈联可知诗人远离朝廷。
2.①报国无门的惆怅:一心中国梦,只能空垂泪;②忧国忧民的急切:抬头见京城,百姓思
汉旗;③对当政者不作为的失望:天意高难问,百姓在苦海。(每点中情感和分析各 1 分)
十七、(2021·福建省泉州市重点高中高三 10 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①
刘长卿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
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②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
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注】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刘长卿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鄂渚〕在今湖北鄂州。
②〔楚客〕客居他乡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借蔡文姬交代了胡琴弹奏的内容。颔联通过联想和想象,写出蔡文姬在匈奴
生活的孤独。
B.颈联虚实结合,作者沉醉在音乐中,眼前似乎看到了边境上衰草随风摇动,天空
中乌云弥漫。C.全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来描写音乐,这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主要运用侧面描
写有所不同。
D.本诗融音乐与历史于一体,既是一首描写音乐的佳作,同时也兼具咏史诗的特点,
构思新奇。
2.尾联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和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6 分)
1.【答案】 C
【解析】“全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来描写音乐”分析错误,全诗主要运用的是侧面描写,
主要是写诗人听胡琴的感受。如:“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等,与李贺的《李凭箜
篌引》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相同
2. ①表现手法: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刘诗尾联描写了两种景象:一个是
漂泊的诗人,一个是战马的出塞。前者是诗人自身实景,后者是诗人的想象。杜诗也描
写了两种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前者
是诗人的想象,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
②情感:两首诗都写出了诗人自身漂泊之苦,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刘长卿由音乐想到
蔡文姬因国家战乱而漂泊异乡,再到对自身漂泊的感伤,进而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
担忧。杜甫身在洞庭,内心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
忧民的志诚之心。(每点 3 分,相同点 1 分,分析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十八、(2021·河北省张家口市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 10 月月考)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完成
1~2 题。
赠刘司户蕡①
李商隐
江风扬浪动云根②,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③。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④西隔九重门。
【注】①唐宣宗大中元年(846 年),诗人奉命出使南郡。次年正月南返时,与被贬七年,又被贬去柳州
的刘蕡在长沙一带相遇,诗人写此诗相赠。②云根:指江边山石。③翻:以旧曲制作新词。④《帝王世纪》
说:“黄帝时,凤凰止帝东园,或巢于阿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以慷慨苍凉的雄浑声调和高昂挺拔的沉郁气势表达情感。诗在愤激之中,寓有深
讽;景语之中,渗透情语。
B.诗歌首联写景,江风卷起巨浪,拍击着岸边山石;舟船飘荡,桅杆摇晃,满天布满重重
乌云。这里诗人通过想象中的湘江惊涛骇浪的景象,暗喻时政。
C.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刘蕡比作刚刚要施展雄图伟略就很快夭折了的北国鸿燕(刘是燕
人)。
D.颈联用典,“汉廷急诏”,借用了贾谊遭贬三年后又被召回长安的故事,“楚路高歌”,借
用了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故事。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1.【答案】B
【解析】“诗人通过想象中的湘江惊涛骇浪的景”,结合注释“江风卷起惊涛骇浪,拍击
着两岸悬崖峭壁,危舟飘荡,桅杆摇晃满天布满重重乌云”可知,诗人是真的在长沙,因而
不是“想象中的湘江惊涛骇浪的景象”,应为“实景”。故选 B。
2.①与朋友重逢的喜悦。“万里相逢欢复泣”表现了两人之间真挚深切的友谊。②对好友遭
贬的同情。颔联表现刘蕡的坎坷遭际,字里行间充满同情;③对时局的担忧。首联借景抒情,
借写江间风浪隐喻晚唐王朝政局动荡不安的现状,抒发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④对黑暗现
实的愤懑。“汉廷急诏谁先入”同贾谊一样有抱负有才华的刘蒉却没能有被急诏征回的命运,
“凤巢西隔九重门”借贤臣遭贬,备受排斥,表现唐王朝政治腐朽,个人失意的愤激。
白话译文:
江风卷起惊涛骇浪,拍击着两岸悬崖峭壁,危舟飘荡,桅杆摇晃满天布满重重乌云。已经象
北国的鸿燕,刚想起~飞就被摧抑,又象。悲愤的骚客,远眨天涯难归惊魂。哪里会有汉廷
的急诏,把你提前召回,只能象接舆那样,佯狂楚路高歌抒情。万里他乡与你相逢,既喜悦又悲伤,恨只恨凤凰巢在僻野,遥遥远隔九重门。
诗歌鉴赏:
诗一开头即显雄伟气魄,境界开阔。“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描绘的既是
两人相逢之地风浪蔽天、日昏舟危的景象,更渗透着诗人对时代政治环境的深切感受。江风
浩浩,浊浪奔腾,看似“云根”一般的岸边山石和系船石墩受到浪花一阵阵的冲击,船上的
高高桅杆,在江风中摇摇晃晃,显得景色分外惨淡。浊浪、危舟、昏天的景象正是晚唐动荡
险恶的局势的象征。
接下来的两联把表现刘蒉的坎坷遭遇和抒发对刘蒉的深切同情紧密结合起来,“已断”
句将刘蒉比作有万里翱翔之志的北国鸿雁,刚刚振翅就被狂风摧折,以此喻指刘蒉刚要在政
治上奋飞高举即遭恶势力摧抑和扼杀的遭际。“更惊”句把刘蒉比作受谗而被流放的屈原,
因为遭受诬陷,远贬南荒,难归乡土。前一个“已”字,后一个“更”字,紧凑有力地把刘
蒉以“对策”触怒小人和后来横遭贬谪--其生平遭际中的两件大事--联结起来。而且通过沉
痛愤慨的笔调,表现出诗人对刘羡之不平遭遇的扼腕叹息。颈联又借用历史人物进一步抒写
对刘蒉的敬仰和同情。贾谊被贬三年,终于被汉文帝召回长安,拜为梁怀王太傅,可是同贾
谊一样有抱负有才华的刘蒉却没能有被急诏征回的命运。接舆不满现实,曾编成歌词,嬉笑
怒骂地批判当世,刘蒉也像接舆一样,批评朝廷,写出了一篇在当时士人和朝官中引起强烈
反响的“对策”。“谁先入”是对刘蒉“不得入”的同情和不平;“高歌”是刘蒉欲力抗王
朝危亡而大声疾呼的勇敢选择,这一句饱含着诗人对他的不畏险恶、追求高洁情操的赞赏和
敬仰。
尾联上句“万里相逢欢复泣”是对友人相逢时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的写照。两位挚友在
远离家乡、远离帝京的地方不期而遇,其兴奋和喜悦之情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这又是两个同
具匡世济国之心和忧时愤世之感的文人朋友,他们的这次重逢,恰恰同在他们患难之时:一
个是因罪被贬;一个是因为受到腐朽势力的长期排挤而万里投荒,大体相同的坎坷命运和对
国运的忧切,又使他们不得不泣。“欢”不过是知音意外相逢时那一刹那间的快事,“泣”
则是长期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情怀的抒发。这其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嗟叹,更多的是为国运
难扶的悲泣,这一点在末句中的“凤巢西隔九重门”中已经表现得很显豁了。“凤巢”是贤
者的象征,凤巢被拒之九重门之外,其济国匡世之才志备受排挤,不为君王所接纳反而流贬
远地,朝中奸臣当道,君王被蒙蔽视听,臧否不明,晚唐王朝正如“重碇危樯白日昏”般岌
岌可危。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学杜甫的一个卓越的殿军。他的这首赠友之作能够将对朋友的同情、对同事的忧虑和对宦官黑暗势力的愤恨很好地融为一体,在深沉凝重之中饱含哀怆愤激,其
风格深厚蕴藉,酷似杜诗而又有诗人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表现手法。
十九、(202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 10 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
菊花。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
了诗人的欣羡之情。
B. 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
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 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
“将”,景色融合自然。
D. 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
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
2. 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 《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
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1.【答案】C
的【解析】“颈联虚写”错。颈联从上文的忆想回到现实,是实写。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
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也是作者的所见之景。
2.①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
(2 分)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
(2 分)②章法结构: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
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2 分)
【详解】
本诗一开首以雨后蝉鸣起兴。秋高气爽,雨过天晴,再加病愈登亭,十分畅快。连枝上
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二句由“听”转向“见”: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
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这一句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
怀乡情重,思归心切,不曾有一日忘怀。本诗意象众多,首联写清蝉、颈联写斜阳、暮鸦、
衰草,尾联写秋风,这些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首联写急风、高天,颔联写无边
落木、不尽长江,这些意象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意境。从章法结构上来讲:两者都是写景加抒
情,但是安排的位置不同,本诗首联颈联写景,颈联尾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
动自然,不呆板拘滞;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先写景后抒情,采用惯常
方式,层次清晰。
二十、(2021·江西省新余市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 题。
始闻秋风①
[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 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它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
就是诗人,此处的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
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操。
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
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
结构严谨。
2.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B.“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操”理解
有误,诗人并无此意。“看黄菊”“听玄蝉”的作用是形象而准确地点明时令,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2.①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
边,营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②颔联诗人感叹衰老。
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怅惘。③后两联诗人精神又转
为振作。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
精神品格。
二十一、(2021·辽宁省大连市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 1~2 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李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
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
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杰民,周雅何曾专美。
注释:①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
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
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
③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作者指出晋师击败前秦的两个条件,即地利和
人的谋划。
B.“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
十分严厉。
C.“夜闻数声鸣鹤”,运用了风声鹤唳的典故,写前秦军队溃败,非常惊慌,听到鹤鸣都以
为是晋师追来。
D.作者借古讽今,写东晋“淝水之战”,成功击退前秦,以此讽谕南宋统治者要坚定抗金信
心,抵御外辱。
2.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为什么这样说,请分析。(6 分)
1.【答案】B
【解析】“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有误。“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颐指”在这里是形容谢安神情淡定,从容指挥的样子。
2. ①此词所写“淝水之战”这段历史对南宋朝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2 分)。②词中写东
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敌人侵
略(2 分)。③作者借古讽今,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发挥地理优势,任用抗金人才,从而以弱
胜强打败金兵(2 分)。
二十二、(2021·四川省成都市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 10 月阶段性测试)阅读下面诗歌,完
成 1~2 小题。
帐 夜①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
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从梦醒起笔,绕开梦本身写眼前实景,虚中写实,表达了诗人处境难耐又无可奈何的
愁苦。
B.颔联“夜夜笳”与“落月斜”呼应,既点明“夜”的题意,也暗示诗人夜夜有笳声、难以
成眠
的原因。
C.颈联“几通”言时间之漫长、来使之稀少,“南国”“北庭”言路途之遥远、生活环境之
迥异。
D.尾联“五月边城未著花”,既交代了“春衣空相寄”的缘由,又烘托诗人所住之地的苦寒
荒凉。
2.有人评价此诗“孤独哀怨中含温馨”,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说法的依据。(6 分)
1.【答案】A
【解析】 A 项,“虚中写实”错。写眼前景为实,写梦中事与情为虚,实中写虚,以实写
虚,虚实 对照鲜明。故选 A。
2.①“孤独哀怨”指作者被流放边地之愁苦无奈。“孤客”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
“尚天涯” 表达作者漂泊异乡的羁旅之苦;“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人老”表达自己青春易逝的感伤;“风云不断”“空”写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妻
子白白寄来了春装,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任意3点3分)②
“温馨”是指亲人对自己的牵挂,给自己寄来春衣,而自己又因边城苦寒穿不上春衣而生出
对妻子一番心意的怜惜之意。(2 分)③整首诗以愁苦无奈之情为基调,又不失人间温情,
故此诗“孤独哀怨中含温馨”。(1 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
分析作者的心 情;其次根据诗歌的内容,具体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①孤独哀怨情感的体
现:首联中“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一句,通过典型的意象描写,如“落月”
“孤客”“尚天涯”等,交代了诗人客居他乡,抒发了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风云不断北
庭沙”一句描绘了边地的苦寒,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的忧愁与无奈。②温馨情感的体现:诗
中“春衣少妇空相寄 ,五月边城未著花”一句的意思是:妻子给自己寄来春衣,而自己又
因边城苦寒穿不上春衣而生怜惜之意。所以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刻画了一个游子思乡的形
象。
二十三、(2021·浙江省五校高三上学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8 分)
晚归山居 刘 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某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深秋时节,诗人行于郊外,霜天空阔,树叶稀疏,渲染了 的气氛。领联中
“频忆”和“独寻”分别表达了诗人 和孤寂惆怅的思想感情。(2 分)
2.赏析后两联的艺术手法。(6 分)
1.冷寂或寂寥(“凄清”亦可给分) 思念故园 (意思对即可,每空 1 分)
2.①以声衬静(衬托、反衬) ,晚钟的声音悠远而渺茫,从茫茫雾霭中传来,以有声衬无
声,描绘出 傍晚时分山中的宁静寂寥。(或视听结合,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随云水而动,从听觉角度表现钟声悠远而微茫,以此感受到了山中景色的宁静寂寥。)
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茫茫的雾霭,稀疏的叶片,黯淡的山影,渺茫的钟声,清
冷的 月色等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孤独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③叠词、拟人。“娟娟”形容月光柔美,又与后文的“清光”呼应,诗人使用叠词,平添音
韵美 画面感。西林月不惜清光,运用拟人手法,诗人虽独处郊野,却见美好的山月,不吝
惜清辉,洒向竹扉。“娟娟” “不惜”表现出诗人虽孤寂思家,内心也有对山居恬淡美好
生活的喜爱之情。(每点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