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 无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 无答案

ID:460960

大小:81.4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万州二中高二(上)10 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 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 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 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 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 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 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 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 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 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 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 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 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 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 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 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 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 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 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 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 13000 亿斤。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 年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上。国内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之一,也是对世 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虽然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仍然无法完全 做到自给自足。国际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于旭波说。我 国耕地占全球近 10%、淡水资源占 6%,却要养活全球近 20%的人口,资源与人口完全不对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正由“吃得饱” 向“吃得好”转变,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来适当调剂余缺。 增强保障粮食安全应该植根于国内粮食供应基础之上。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每年在 4 亿 吨左右,仅占我国年消费量的三分之二。此外,当前我国粮食个别品种供求矛盾突出,大豆 对外依赖程度超过 80%,优质粮食供给成为“短板”。 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从中长期看,无论中国还是全球,粮食安全都隐患不少, 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扩大贸易流通,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提升整体 粮食安全水平。 (刘慧《我国筑牢粮食安全屏障》,选自《经济日报》2019 年 1 月) 材料二: “到 2020 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18.65 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 15.46 亿 亩,确保建成 8 亿亩,力争建成 10 亿亩高标准农田。”1 月 24 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土 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解读《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时说。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严格实施耕地的数量保护,既要‘少占’,也要‘补足’。就 是说要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同时要拓展补充耕地渠道。”对于加强保护耕地质量,余欣荣 说:“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耕地 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论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关 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王立彬《“农地农用”原则碰不得》,选自《光明日报》2018 年 9 月) 材料三: 《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显示,近 5 年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约 束加剧的情况下,科技对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不断加大,粮食产量自 2013 年以来连 续 5 年都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上。在品种上,2012 年以来我国选育推广了超级稻、节水抗旱 小麦等一大批稳产高产新品种;在技术上,面向全国发布推广了粮食稳产增产、农业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储运保鲜等先进实用的技术;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 生育期作业机械已基本形成规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 2012 年的 53.5%提高到 2017 年 的 57.5%。 数据显示,2014—2017 年,全球农业领域论文总发文量排名前 5 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 国、英国、巴西和印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指出,中国是 2014—2017 年全球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但授权率仅为 13.2%,在二十二个国家中排名第九。 中国发明人主要申请地区仍在本国,国外专利布局量相对较低,技术创新主体主要由高校和 科研机构组成,农业企业表现极弱。 (摘编自杨舒《专家解读》)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8 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 13000 亿斤,国内粮食市场基本稳定。但我国人口众多、     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粮食仍无法完全做到自给自足。 B.老百姓对粮食消费的需求不断升级,我国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国际贸易     是调剂余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C.从 2013 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多年连续增产且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上,有力地稳    定了我国粮食市场,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D.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升,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主   要表现在品种、技术和农业机械方面。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到 2020 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18.65 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 15.46  亿亩,这是国家对耕地保护的要求。 B.“少占”意味着强化对建设占用耕地的管控;“补足”则意在治理退化耕地,修复 污染耕地和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 C.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都不及全球的十分之一,人口却近全球五分之一。人多地少的 基 本国情决定了必须首先把耕地保护好。 D.尽管我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多,但质量方面仍有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结构需调 整,要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实力。 6.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如何才能保障我国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霞光灿烂的早晨 陈忠实 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饲养员恒老八准定在五点钟醒来。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 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 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他昨晚睡在 这里,是队长派他看守一时来不及挪走的农具草料。 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他又钻进被窝,却怎么也不能再次入睡…… 编上了号码的纸块儿,盖着队长的私人印章,揉成一团,掺杂在许多空白纸块揉成的纸团当中,一同放到碗里,摇啊搅啊。队长端着碗,走到每一个农户的户主面前,由他们随意 拣出一只来……队里给牲畜核了价,价钱比牲畜交易市场的行情低得多了,而且是三年还清。 这样的美事,谁不想抓到手一匹马或一头牛哩!八老汉早在心里祈愿,要是能抓到那头母牛 就好了。可惜,这牛到了杨三家里,明年准定生出一头小牛犊,人家的小院里,该是怎样一 种生气勃勃的气派……他嫉妒起杨三来了。 杨恒老汉为公社整整喂了十九年牲畜了。十九年来,他睡在塬坡上的这间饲养棚里。无 数个日日夜夜,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牛马的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灌 进鼻孔,渗透进衣裤的布眼儿……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 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 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山野里传来一声声沉重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 响。一听见别人干活,恒老八躺不住了。他拉开门栓,一股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让他打个 寒颤。从村庄通到塬坡上来的小路上,有人躬着腰,推着独轮小车,前头有婆娘肩头挂着绳 拽着。那是杨云山嘛!狗东西,杨庄第一号懒民,混工分专家,刚一包产到户,天不明就推 粪上坡了。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他想笑骂那小子几句,想想又没有 开口。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么?回,赶紧回 去。 恒老八下了坡,刚到村口,老伴迎面走来:“人家都给麦地上粪哩,你倒好,睡到这时 光!” “八叔——”玉琴跑着喊着,挡在当面,“我那头黄牛,不吃草咧,你去给看看——” 不等老八开口,八婶转过身来:“各家种各家的地,过各家的日月了。他给你家去看牛 病,谁给他记工分?” “你这人——”老八瞪起眼,盯着老伴。这样的话,居然能说得出口来,还说她贤明哩! “嗨呀!我说笑话嘛!”八婶勉强笑笑,算是圆了场,转身走了。 牛只是夜里受了凉,没什么大碍。八老汉给牛扎了针,又叮嘱了几句。婆媳二人要留他 吃饭,挽留不住,说着感恩戴德的话,送到门口。他在饲养室里多少次治好牛马的小伤小病, 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如今却受到这样的款待,真是叫八老汉感慨系之。 老远就看见公社郑书记站在自家门口的粪堆前,帮老伴敲碎冻结的粪疙瘩,还笑着说着 什么。郑书记一大早到村里来,有啥事呢? “老杨,听说你舍不得那些牛马,还落了泪?”郑书记哈哈笑着,“是吗?” 老八咧着嘴,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信哩!你为那些四条腿熬费过心血,有感情哩!”郑书记蹲下来,掏出烟袋。“分了 牲畜后,现在好多三十来岁的年轻社员不会喂牲畜。问题很普遍。我今日来,想请你到咱公 社广播站,讲讲牛马经。” “我说不了话……”老八着实慌了。 “好多人要求请你讲哩!”郑书记说,“我还得找队长,要帮社员安排好牲畜棚圈。一言 为定,明天晚上到公社来,我在广播站等你。讲一小时两块,按教授级付款!” 太阳已经升到碧蓝的天际,雾气已经散尽,冬日的阳光,温暖灿烂,街道里的柴禾堆, 一家一户的土打围墙,红的或蓝的房瓦,光秃秃的树枝,都沐浴在一片灿烂的晨光里。 “跟你商量一件事。”恒老八对着扑出灶堂的火焰点着旱烟,给老伴说,“咱得买牛。庄稼人不养牛,抓摸啥呢?一年务育一头牛犊,两年就翻身了。现时处处包产到户,牛价月月 涨。我没旁的本事,喂牛嘛,嗨嗨……” 老伴端出一碗荷包蛋,放到老八面前,五十多岁的老妇人,居然嗔声媚气地说: “吃吧!吃得精神大了,再满村跑着去给人家看牛看马……” 老八却像小孩一样笑眯了眼睛。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写了夜深难眠的恒老八对抓阉场景、饲养员生涯的回忆,以复杂纷乱的内心    活动,暗示了乡村变革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B.恒老八多年饲养牛马,又为离开牲畜而流泪,也十分渴望抓到母牛,最后打算自己买牛,    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 C.小说对郑书记着墨不多,但从他请恒老八讲" 牛马经" 、要帮社员安排牲畜棚圈等细    节, 可以看出他是个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 D.八婶" 嗔声媚气" 的语气包含着微妙的情感,表面上嗔怪丈夫去帮人" 看牛看马" , 在心里她肯定丈夫的专长,也十分认可他的想法。 8.乡村的变革使恒老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9.小说在叙述中穿插了环境描写,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其写作特色。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高仁厚,初事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碹为营使。黄巢陷京师,天子出居成都。先是,京师 有不肖子,持梃剽闾里,号“闲子”。京兆尹始视事,辄杀尤者以怖其余。巢入京师,人多避 难宝鸡,闲子掠之,吏不能制。仁厚素知状,下约入邑闾纵击。军入,闲子聚观嗤侮,于是 杀数千人,自是闾里乃安。会邛州贼阡能众数万略诸县,列壁数十,涪州刺史韩秀升等乱峡 中,诸将不能定。仁厚督兵四讨,屯永安。阡能遣谍者入军中,吏执以献,谍自言父母妻子 囚于贼,约不得军虚实且死。仁厚哀之,曰:“为我报贼,明日我且战,有能释甲迎我者, 署背曰‘归顺’,皆得复农矣。”纵谍去。贼设伏诈降,仁厚遣将不持兵入谕其众,皆真降。 仁厚还,天子御楼劳军。敬碹与仁厚谋曰:“秀升未禽,公能破贼,当以东川待公。”仁厚许 之。仁厚使游军逼贼,久不战,则夜以千卒持短刀、强弩直薄营,火而噪之。秀升率舟兵救 火,仁厚遣人鹜没凿舟,皆沉,众惧,多溃。秀升斩溃兵,众怒,执秀升以降。仁厚槛车送 行在,斩于市。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初隶神策军,闻敬碹以仁厚代己,有望言,移檄言敬碹十 罪,杀监军田绘,遣兵攻绵州,不克。帝乃下诏削官爵。敬碹即表仁厚为东川节度留后,率 兵二万讨之。师立遣大将张士安、郑君雄守鹿头关。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 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伏发击走之。师立自督士,十战皆北。仁 厚约城中斩首恶者赏,君雄呼于军曰:“天子所讨,反者耳,吾等何与?”乃与士安哗而进, 以仁厚书示师立曰:“请以死谢众。”自沉于池死。君雄悉诛其家,献首天子。诏拜剑南东川 节度使。乾宁中,追赠司徒。 (节选自《新唐书 .高仁厚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 栅门列炬/ 贼不敢进/   B.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 栅门列炬/ 贼不敢进/   C.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 栅门列炬/ 贼不敢进/   D.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 栅门列炬/ 贼不敢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闾里指乡里、民间,“闾左”泛指百姓.《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形容房屋遍地。 B.刺史在文中指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中“刺史”指益州刺    史荣。 C.行在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在文中具体指皇帝避乱的成都。 D.移檄在文中指的是发布檄文,檄是指古代官方或民间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仁厚惩恶制暴,维护社会安宁。百姓到宝鸡避难,遭到不良子弟抢掠,官吏不能制止, 他约定在军队进城时可击杀不良子弟,以维护社会的秩序。 B.仁厚仁善待敌,真诚劝敌归降。他审问探听情报的间谍,得知间谍的家人被叛军绑 架,十分同情;敌人设伏诈降时,他也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劝降。 C.仁厚善于用兵,作战足智多谋。他派士兵骚扰韩秀升的军队,久不交战,却在夜里 袭击韩秀升军营,在韩秀升率舟兵救火时,派人凿沉敌人的船只。 D.仁厚平叛有方,重在惩治首恶。杨师立发动叛乱,他率军讨伐,多次取胜,并许诺 斩杀首恶的人受到奖赏,得到郑君雄等响应,迫使师立投池自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京兆尹始视事,辄杀尤者以怖其余。(5 分) (2)有能释甲迎我者,署背曰“归顺”,皆得复农矣。(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简卢陟[注]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余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注]卢陟:人名,韦应物的外甥。作者做此诗时,安史之乱余波未平,又有节度使反叛, 不久后蜀之乱又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简,即书简,作书信之意。本诗是诗人写给他外甥卢陟的,全诗简朴而高古,平淡却情 深。 B.诗人起笔以“阳春白雪”喻外甥之才,曲高和寡,难遇知音,表达了对外甥的认同与宽 慰。 C.颔联中,作者讲述了自己曾在军旅中恓惶不安,在淮海边流落失意的经历,只为自伤身 世。 D.颈联笔锋一转,着力描绘暮春之景,看朝雨春树,听山鸟啼鸣,超然旷达,别有一番境 界。 15.诗歌尾联被称为“治愈系”经典名句,请结合“风尘”一词的含义,赏析尾联表达的情    感。(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2 分) (1)《观沧海》中表现水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而海中景物突兀鲜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 尽之意见于言外”,流传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月亮时圆 时缺,“___________”。 ( 5 ) 屈 原 在 《 离 骚 》 中 借 前 贤 能 够 坚 守 正 道 来 勉 励 自 己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 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 《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 5G 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各级政府对“新基建”布局已久,高度重视。2020 年, 关注的“新基建”首次被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范畴,“新基建”对经济 发展、人类进步的作用 。在抗疫期间,“新基建”正当其时,助力抗疫情、稳增长。 在后疫情时代,( )。一是智慧城市对传统城市的加速代替。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应 链、应急备灾、信息溯源等在内的智慧城市将会全面数据化,人们生活将会更加便捷。二是 无人配送迎来发展契机。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不仅有助于快递业 更好发展,还能够满足“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天上飞的送货无人机与地上跑的送货机 器人正重构物流生态, ,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波及 倍受 显而易见 毋庸置疑 B.波及 备受 举足轻重 不容置喙 C.涉及 倍受 举足轻重 不容置喙 D.涉及 备受 显而易见 毋庸置疑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技术的更迭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将更加关注“新基建”相关产业 B.我们将更加关注“新基建”相关产业,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因技术更迭而改变 C.“新基建”相关产业将更加受到关注,技术的更迭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D.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因技术更迭而改变,“新基建”相关产业将更加受到关注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不仅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 求,还有助于快递业更好发展。 B.无人配送以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为载体,不仅有助于快递业更好发展,还满足 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 C.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不仅有助于快递业更好发展,而且满 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 D.无人配送以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为载体,不仅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 求,还有助于快递业更好发展。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研究显示,正常状态下,人的眼睛每分钟眨动 15-20 次,医学上称之为瞬目反应。每次完 整的瞬目过程中,上、下眼睑闭合,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地分布在角膜和结膜表面, 以保持他们的湿润,并使眼球得到 0.2 秒的休息,所以 ① 。但是,现在的电子屏幕 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刺激,导致双眼无法实现完全的眨眼,每分钟眨眼次数至少减少一半。 电子屏幕源源不断地跳出新的刺激点,眼球就会不自主地被吸引过去,在这个过程中, ② , 完整瞬目的次数明显减少,这就会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泪液蒸发增多。所以, ③ ,眼睛持续睁着,会影响眼睛的健康,我们的眼睛会更容易患干眼症,进而诱发更多 的眼部疾病。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人类探索星空的脚步从未停歇。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一次次仰望星空,一步步接近宇宙和 科学的奥义,探查未知世界的秘密,思索人类的未来。 1915 年,爱因斯坦以其天才的想象力预言了“ 黑洞 ”的存在,当时人们认为黑洞吞噬 一切。 2016 年,霍金说 : “黑洞不是永久的监狱。 如果你觉得陷入了黑洞,不要放弃,有路 可逃。” 2019 年 4 月 10 日,由全球 200 多位科研人员参与完成的首张黑洞照片发布,中国科学家 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悟、联想与思考?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