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省 2021 届高三毕业班联合测评(一)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
文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
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
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秋》
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
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
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
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茨化,而“岁旦”之日
的礼仪则不断増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
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
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
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
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
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
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
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
要有以下方面:
2
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
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
说:“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
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
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
符号象征。
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
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
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
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
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
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
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
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
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代范望所注《太玄经·差》中提到的“春节”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
正月初一,而是节气“立春”。
B. 从《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这
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C. 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
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D. 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
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重点从“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面对
“春节”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
3
B. 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
“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
C. 第三段指出“爆竹”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方
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
D. 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郊祭”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
礼俗蕴含着“感恩”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
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B.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
的“籍国”仪式则逐渐消亡。
C. 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
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
D. 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
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和高科技为核心内容的新兴产业,被视为 21
世纪创意经济中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作为一种构建和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的手段,文化
创意产业自诞生伊始,就是构建全新国家形象、刺激国家经济升级的重要力量。2018 年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创意产业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对文化或文化因素进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包含
文化产品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生产活动。第二,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
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
活动。”
(摘编自陈小龙《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文化形象的国际传播》)
材料二:
4
【注】上市公司,基本上代表了一个产业最为先进的生产力,同时也是反映一个产
业发展状况最为灵敏的“晴雨表”。
(摘编自臧志彭等《三次爆发式增长,文化创意产业进“稳定期”》)
材料三:
光影流动、视觉上还原立体空间。走进“清明上河图 3.0”数字艺术展,一幅近 5
米高、30 余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巨幅动态高清投影呈现在眼前,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繁
华的汴京,一观“两岸风烟天下无”的人文盛景。
作为 2019 广州文交会开幕系列活动的“清明,上河图 3.0”数字艺术展·广州展 5
日启动,通过全新的数字科技与艺术语言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解读《清明上河图》,
吸引了不少媒体的目光。
据介绍,此次文交会希望通过“文化科技融合”的主线,聚合高端要素,推动粤港
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合作、人文交流、文化传播等,搭建全国性的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
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重点在于走向跨界融合的创意经济,其中,以科
技创新为根本的创意产业是核心。在 5G 发展的背景下,打破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鸿
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双轮驱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插上新的翅膀。
(摘编自黄垚《科技赋能粤港澳大湾区文创产业发展》)
材料四:
2019 年 6 月 11 日,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发改委公布《关于大坊村一期建设项目建
议书的批复》:“原则同意建设大坊村一期。”
5
“希望明天就开始建设。”作为项目合作方之一,荷兰文化遗产专家、荷兰文化遗
产和市场研究院院长贺江柏对这个项目有些迫不及待。作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员,
贺江柏在打造传统文化创意发展项目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荷兰创意村,位于金溪县秀谷镇。荷兰创意村项目是由金溪县、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和荷兰文化遗产和市场研究院三方共同打造的古村落项目。该项目将借助荷兰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经验,以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活化利用为目的,引入荷兰创意文化,打造
“荷兰创意村”,使这里成为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交融的地方。据了解,中荷两国已签
署了文化谅解备忘录,涉及电影、创意产业、博物馆等领域的合作。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本身就是一座亟待开采的文
化宝库,我们应深入“挖掘,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跨越文明之间的边界,达到文化价值
与产业价值的统一。我们需要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摘编自谈冕等《荷兰创意村落地江西大坊》)
4. 下列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第一层面产业的一项是
A. 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
B.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玩具类特许商品销售。
C. 传统金属工艺创新人才培养。
D. 文化交流活动和娱乐所用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创意产业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国家文化战
略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创意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B.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和美国相比在数量上差距较大,2007 年增长迅猛,增长
率有起伏变化,但自 2012 年始,增长率一直高于美国。
C.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经 1950-1959 年的缓慢发展,1960 年开始明显增长,1999 年达到
最高值,2000 年开始下降,2010 年有企稳势头。
D.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着眼于发展创意经济,融合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
呈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的特色。
6. 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应如何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十三推磨(节选)
陈忠实
李十三和他的夫人运动在磨道上。两块足有一尺多厚的圆形石质磨盘,合丝卡缝地
叠摞在一起,上扇有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孔眼,倒在上扇的麦粒,通过这只孔眼溜下去,
在转动着的上扇和固定着的下扇之间反复压磨,再从磨口里流出来。上扇磨石半腰上捆
绑一根结实的粗木杠子,通常是用牲口套绳和它连接起来,有骡马的富户套骡马拽磨,
速度是最快的了;一般农户就用自养的犍牛或母牛拽磨,也很悠闲;穷到连一条狗都养
不起的人家,就只好发动全家大小上套,不是拽而是推着磨盘转动了。人说“拽犁推磨
打土坯”是乡村农活里头三道最硬茬的活儿,通常都是那些膀宽腰圆的汉子才敢下手的,
再就是那些穷得养不起牲口也请不起帮手的人,才自己出手硬撑死扛。年届六十二岁的
李十三,现在把木杠抱在怀里,双臂从木杠下边倒钩上来反抓住木杠,那木杠就横在他
的胸腹交界的地方,身体自然前倾,双腿自然后蹬,这样才能使上力鼓上劲,把几百斤
重的磨盘推动起来旋转起来。他的位置在磨杠的梢头一端,俗称外套,是最鼓得上力的
位置,如果用双套牲口拽磨,这位置通常是套犍牛或二马子的。他的夫人贴着磨道的内
套位置,把磨杠也是横夯在胸腹交界处,只是推磨的胳膊使力的架势略有差异,她的右
手从磨杠上边弯过去,把木杠搂到怀里,左手时不时拨拉一下磨扇顶上的麦子,等得磨
缝里研磨溜出的细碎的麦子在磨盘上成堆的时候,她就用小木簸箕揽了。离开磨道,走
到箩柜跟前,揭开木盖,把磨碎的麦子倒入箩柜里的金丝箩子,再盖上木盖,然后扳动
摇把儿,箩子就在箩柜里咣当咣当响起来,这是磨面这种农活的象征性声响。
“你也歇一下下儿。”
李十三听见夫人关爱的声音,瞅一眼摇着拐把的夫人的脸,那瘦削的肩膀摆动着。
他抬起一只胳膊用袖头抹一抹额上脸上的汗水,不仅没有停歇下来,反倒哼唱起来了:
“娘……的……儿——”一句戏词没唱完,似乎气都堵得拔不出来,便哑了声,喘着气,
一个人推着磨扇缓缓地转动,又禁不住自嘲起来:“老婆子哎!你说我本该是当县官的
7
材料,咋的就落脚到磨道里当牛做马使唤?还算不上个快马,连个蔫牛也不抵……哎!
怕是祖上先人把香插错了香炉……”
“命……”夫人停住摇把,从箩柜里取出箩子,把箩过的碎麦皮倒进斗里,几步走
过来,又回到磨道里她的套路上,习惯性地抱住磨杠推起来,又重复一遍,“命。”
李十三似接似拒的口吻,沉吟一声:“命……”
李十三推着石磨。要把一斗麦子的面粉磨光箩尽,不知要转几百上千个圈圈,称得
“路漫漫其修远兮”了。他的求官之路,类如这磨道。他十九岁考中秀才,令家人喜不
自禁,也令乡邻羡慕;二十年后的三十九岁省试里考中举人,虽说费时长了点儿,却在
陕西全省排在前二十名,离北京的距离却近了;再苦读十三年后到五十二岁上,他拉着
骡子驮着干粮满腹经纶进北京会试去了。此时嘉庆刚主政四年,由纪昀任主考官,录取
完规定的正编名额后,又拟录了六十四名作为候补备用的人。李十三的名字在这个候补
名单里。按嘉庆的考制,拟录的人按县级官制待遇,却不发饷银,只是虚名罢了。等得
牛年马月有了县官空缺,点到你的名字上,就可以走马上任做实质性的县官领取县级官
饷了。李十三深知这其中的空间很大很深,猫腻狗骚都使得上却看不见。恰是在对这个
“拟录”等待的深度畏惧发生的时候,失望同时并生了,做官的欲望就在那一刻断灭。
是他的性情使他发生了这个人生的重大转折,凭学识凭本事争不到手的光宗耀祖的官衔,
拿银子换来就等于给祖坟上泼了狗尿。
他依着渭河北部高原民间流行的小戏碗碗腔的种种板路曲谱,写起戏本来了。第一
本名叫《春秋配》,交给田舍娃的皮影班社,得了田舍娃的好嗓子,也得了他双手绝巧
的“耍杆子”的技艺,这个戏一炮打响,演遍了渭北的大村小庄……他现在迷在写戏的
巨大兴趣之中,已有八本大戏两本小戏供那些皮影班社轮番演出……现在,他和夫人合
抱一根木杠,在磨道里转圈圈,把田舍娃昨日晌午送来的麦子磨成白面,就不再操心锅
里没面煮的事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 5 段中,李十三重复了一遍夫人的话“命……”,暗指他内心一直有当官的念头,
写戏本是不得已而为之。
B. 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推磨时依然哼唱着戏词,作者以这种强烈反差的笔触表现出
李十三对民间艺术的痴迷。
8
C. 李十三虽然有很多作品走红,但生活依然拮据,唯一得到的物质实惠就是田舍娃送来
的麦子。
D. 本文沉郁、慷慨、简劲传神地刻画了中国民间的风骨与正义。
8. 小说的主人公李十三是一位写戏本的民间艺人,但作者在文中并未详写他是如何编写
戏本、却将大量笔墨运用在“推磨”的细节描写上,这样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
9. 经证实,李十三原型生于一七四八年,是陕西地方戏剧碗碗腔剧本的第一位剧作家。
作者将李十三的故事写成小说,有何现实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临川烈武王道规,字道则,武帝少弟也。倜傥有大志,预谋诛桓玄。时桓弘镇广陵,
以为征虏中兵参军。武帝克京城,道规亦以其日与刘毅、孟昶斩弘。玄败走,道规与刘
毅、何无忌追破之。无忌欲乘胜追玄直造江陵。道规曰:“诸桓世居西楚,群小皆为竭
力;桓振勇冠三军。且可顿兵养锐,徐以计策摩之,不忧不克也。”无忌不从,果为振
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自
居其末。累迁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善于刑政,士庶畏而爱之。卢循寇逼建邺道规
遠玉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苟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而桓谦自长
安入蜀,谯纵以谦为荆州刺史,与其大将谯道福俱寇荆州。道规乃会将士告之日:“吾
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去者不禁。”因夜开城门。众咸惮服,莫有去者。雍州刺史鲁宗
之自襄阳来赴,或谓宗之未可测。道规乃单车迎之,众咸感悦。众议欲使檀道济、到彦
之共击荀林等。道规日:“非吾自行不决。”乃使宗之居守,委以心腹,率诸将大败谦,
斩之。谘议刘遵追荀林,斩之巴陵。初,谦至枝江,江陵士庶皆与谦书,言城内虚实。
道规一皆焚烧,众乃大安。徐道覆奄至破冢,鲁宗之已还襄阳,人情大震。或传循已克
都,遣道覆上为刺史。江汉士庶感其焚书之恩,无复二志。道规使刘遵为游军,自拒道
覆。前驱失利,道规壮气愈厉,遵自外橫击,大破之。初使遵为游军,众咸言不宜割见
力,置无用之地。及破道覆,果得游军之力,众乃服焉。道规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仪
同三司,改授豫州,以疾不拜。义熙八年薨于都,赠司徒,谥日烈武,进封南郡公。
(节选自《宋书·刘道规传》
9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
道覆已克建邺/
B. 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
道覆已克建邺/
C. 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
道覆已克建邺/
D. 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
道覆已克建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陵,又名荆州,是“七省通衢”之地,具有独特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B. 元功,即首功,原指战时凭斩获敌方首级多少论功的制度,后指战时立下最大功劳者。
C. 单车,中国古代战斗用的马车,以马匹数量命名,如文中“ 单车”即驾一匹马的
战车。
D. 薨,古代对诸侯、封王的贵族亡故委婉的描述,也可用于大官,文中即指刘道规去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道规卓有大志,屡建奇功。自参与讨伐桓玄的谋划后,作为武帝军中重要将领,他
还在平定桓玄之乱和卢循之乱的战斗中,作了关键性的贡献。
B. 刘道规领军有方,布置得当。在追击桓玄时,他指出应当先看清形势再制订战略;在
征伐徐道覆时,他将鲁宗之当作心腹来委托,使后方得到了安定。
C. 刘道规管治有道,深孚众望。他任荆州刺史时,刑罚得当、政令清明,深得当地百姓
敬畏和拥戴;后来又在江陵焚书安众,使江汉士庶无复二心。
D. 刘道规有勇有谋,战功赫赫。在力破徐道覆战役中,他先以壮气激励因失利而低沉的
军心;后又在战前巧设的游军协助下,内外合击,一举破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可顿兵养锐,徐以计策縻之,不忧不克也。
(2)“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去者不禁。”因夜开城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泛舟
刘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金代诗人。北宋宣政年间(1111-1125)
登进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金任职。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②传
邮:朝廷文书。③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耐的金吏。④尧封:尧之都,禹之
封,指中原地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表达了向往自由之情,再用南朝词客之典,写出了身不由己的
身世漂泊之感,饱含怆楚沉痛之绪。
B. 颔联顺承首联,连用“扰扰”“区区”两个叠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金人州县府衙
为职时整日不堪烦扰、难捱难耐之情。
C. 尾联诗人举杯邀月虽含孤清之绪,但用“逸民”一词则将其回到中原故土得以暂时摆
脱金人府衙烦嚣的欣愉之情传达出来。
D. 全诗一路写来,眼前景、身历事、心中情融合无间,虚实相应,情景交融,意蕴深沉,
格律谨严,堪称金人七律中的佳品。
15. 颈联“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艺术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表达的为官之悔、归隐之志如出一辙。
2《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雁阵
11
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又颇得“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
第 II 卷表达题(8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过喀什的人,一眼便能认出这是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它是这座城市的标志。
这是一个做礼拜的日子。黎明时分,( )。艾提尕尔清真寺距今已有几百
年的历史。但几个世纪以来,这种声音从没有改变过。
喀什,有着 的历史。帕来尔高原,从喀什向西 100 多公里,是中国
最西端,也是通往欧洲和西亚的唯一陆路通道,这里平均海拔在 3 600 米,地势险要,
在历史上它曾阻挡了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进的铁骑,使其只能在印度次大陆
。东汉时期,它又限制了班超出征的步履,将这位古代将军的梦想禁锢
在了塔克拉玛干周边地区。然而,自然条件的险恶并不能阻挡住文明的往来,汉武帝时
期,张骞出使西域,其副使甘英就曾跨越这片高原,将文明的信号首次以政府间外交的
形式传递到了波斯湾一代,唐朝的时候,玄奘法师历经 ,从这里走上了印度
次大陆。
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衰败,当时被称为疏勒的喀什一度为吐蕃人占领,但是很快就
被中亚新崛起的喀拉汗王朝兼并,喀什成了喀拉汗国的两个首都之一。在博格拉哈拉汗
统治时期,喀拉汗王朝通过中亚萨曼王朝而皈依了伊斯兰教,从而使喀拉汗国成为了第
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国度。随着喀拉汗王朝向东扩张,导致具有千年文明史的讲
印欧语系语言的于阗人皈依伊斯兰教,开启了塔里木盆地突厥化、伊斯兰化的历史巨潮。
几个世纪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喀什这个曾经在丝绸之路上 的城
市也渐渐归于平静。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波澜起伏 横行无忌 千辛万苦 显赫一时
B. 波澜壮阔 横征暴敛 艰苦卓绝 炙手可热
C. 波澜壮阔 横行无忌 千辛万苦 炙手可热
D. 波澜起伏 横征暴敛 艰苦卓绝 显赫一时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12
A. 帕米尔高原,从喀什向西 100 多公里的中国最西端,也是通往西亚和欧洲的唯一陆路
通道。
B. 从喀什向西 100 多公里便是中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也是通往欧洲和西亚的唯一陆
路通道。
C. 从喀什向西 100 多公里便是中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也是通往西亚和欧洲的唯一陆
路通道。
D. 帕米尔高原、从喀什向西 100 多公里的中国最西端,也是通往欧洲和西亚的唯一陆路
通道。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阿訇便开始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登上高耸的穆那
B. 登上高耸的穆那,阿訇便开始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
C. 阿訇开始登上高耸的穆那,便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
D. 阿訇便登上高耸的穆那,开始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
20.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不超过 50 字。
新华社北京 3 月 5 日电(记者彭茜)“我们正在一边飞行一边造飞机。”在日前召开
的一场新冠病毒疫苗研讨会上,美国梅奥诊所疫苗研究部主任、《疫苗》周刊主编格雷
戈里·波伦如此形容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急迫性与高风险。随着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
人们对有效疫苗更加翘首以盼。然而,不管需求多么迫切,出于安全考虑,新冠病毒疫
苗研发还是“不得不慢”,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研发疫苗首先要对病
毒本身足够了解,才能“有的放矢”。除了对病毒的了解有待加强,提高疫苗制备技术
也颇具挑战。此外,疫苗研发出来后,能否规模化生产、保存和运输便利性等多种因素,
也都直接影响人们最终接种上疫苗的“时间表”。
21. 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
容,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
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13
22.写作(60 分)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2001 年、2002 年,我们出生,成为标准的“00 后”一代。十几年来,我们经历了
很多;
2008 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夏季奥运会;
2010 年,中国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7 年,高中学段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
2019 年,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盛典;
2020 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
经历了很多国家大事,我们身为中国人而骄傲自豪:经历了很多身边小事,让我们
不断去体验尝试。经历的越多,成长就越快;磨砺的越多,肩上的责任也就越重。
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
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
四川省 2021 届高三毕业班联合测评(一)
语文答案
14
1. D 2. B 3. C
4. A 5. B
6. ①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相结合,促进产业腾飞;②不断深入挖掘我国丰富的文化资
源,打造国际知名品牌;③与更多的优秀国际创意产业人才合作,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快速发展。
7. A
8. 因为要吃一碗面, 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要与夫人一同劳苦推磨,体现了生活境况
的落魄;但在推磨时,他却依然能够得意心形地陶醉于磨道中,又间接体现出李十三对
戏本创作的痴迷,对艺术的纯粹追求。因此,推磨的细节越具体,越与其戏本创作状态
形成反差,因此,即使不着大量笔墨正面描写戏本创作过程,也能使读者感受到李十三
保持着的文字的敏感神经,感受到民间艺术创作的无限吸引力及民间艺人的“工匠精
神”。另外,戏本创作也如“推磨”,需要长久的坚持。同时,对“推磨”的细节描写
也照应了小说题目。
9. ①李十三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传承传统曲艺、尊重传统艺人的态度不能变。②尤
其是当今时代,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文化产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一
些传统曲艺失去了市场甚至濒临灭绝,令人担忧中国文化的传承。③作者借小说呼吁我
们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能传递民族的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现实
意义。
10. B 11. C 12. D
13. (1)我们最好暂且安顿军队,养精蓄锐,慢慢用计策来牵制他们,不必担心不能打败
他们。
(2)“我们从东边来的文官和武将足以成就大事,想要走的人,我不制止。”于是晚上
打开城门。
14. A
15. ①移情入景。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鹭为对象,描绘了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
融以“看不厌”和“自相亲”之感,抒发了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②对比映
衬。此联紧承颔联,与之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捱难耐之情形成鲜明对比,
15
凸显了诗人暂回故国时的轻松喜悦之情。③对仗工整。“入眼”对“傍船”,“青山”
对“白鹭”,“看不厌”对“自相亲”,词性协合,色调和谐,音韵优美。
17. A 18. C 19. D
20. 新冠病毒疫苗需求迫切,但研发“不得不慢”,因为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
流程。
21. (1)“府上”修改为“寒舍”;(2)“令尊”修改为“家父”;(3)“抛砖引玉”修
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或“删掉”);(4)“务必”修改为“删掉”;(5)
“恭候”修改为“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