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引发了观众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热烈讨论,“融梗”一词
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所谓“融梗”,通常是指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汇集各方创意,在作品
人物设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有的创作者倾向于用“借鉴”来解释
这种行为,有的批评者则指责其实质为抄袭。“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是否应该受到法律
惩戒?这些疑问集中凸显网络文学生产传播过程中有关原创与模仿的界定难题。
“原创”是著作权制度的核心概念,和这一概念相连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形象:基于
灵感和生命体验,从无到有地进行创作,通过消耗自己的智力劳动,创造独一无二的精神产
品。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作家”和“原创”的认识,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类型文学写
作时受到挑战。网络文学生产从发展之初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仿和借用,这种现象不能简
单理解为法律保护不够到位,在更深层面上是与网络类型文学生产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类型的决定作用。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的典型特征,包括穿越、玄幻、修仙在内
的几十种大类型,不计其数的小类型,是网络文学 20 年发展的重要收获。类型绝大多数并
非由单个作者独立创造,而是由初始设定出发,经由大量写作者前后相继,才得以陆续展开。
再如,读者前所未有的参与性。网络作家的工作通常不再是“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而
是归属于一个复杂的交流网络。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大量互动,读者反馈至关重要,读者对
创作的参与性也大大增强,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实现类型的创造、更新和进化。在这
样一种创作机制之下,“套路”和“梗”的反复使用常难以避免。
对于类型化的网络文学创作,“融梗”只是关于写作资源使用的经验式描述,本身并不
具备道德或法律上的贬义,但这不意味着,抄袭是可以容忍的。《少年的你》和其他网络文
学影视改编作品所引发的抄袭与否的讨论,恰恰提醒我们,网络文学绝不是著作权的法外之
地,必须找到一条既能保护写作者合法权益又能保持网络文学创作活力的道路。
(摘编自储卉娟《网络文学:既要秩序也要活力》)
材料二:
网络小说的类型化现象日益受到关注,人们经常把它归结为资本驱动下的商业性产物,
或是通俗流行文化的一种表征,而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缘由、网络小说的创造性
则被漠视。
类型化的网络小说,在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下不断成型,其发生发展的根本缘由在于人
类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类型小说对人类的情感需求做出分门别类的回应与安置。读
者缺少或向往某种情感体验,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或“类型电
影”,在幻想中代入、融合故事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心理的补偿、平衡与满足,产生
愉悦感,恢复积极的心态。
有些小说类型中的情感体验似乎与快感体验相对立,比如惊悚、恐怖小说,它们通向恐
惧、紧张、焦虑等情绪体验。这些负面情绪,人皆厌恶,但惊悚、恐怖小说却很流行,它不
仅说明人们对每一种情感体验的顽固寻求,更能体现小说类型发生发展的原因。太平岁月,
人对危险的警觉水平下降,所以会本能地从文艺作品中寻找恐怖刺激的情景,寻求紧张体验,
得到生存经验的补偿,这些紧张感、焦虑感、恐惧感获得释放之后,读者会为自己现实的安
全处境感到松弛愉悦,这种心理需要就刺激了相关类型小说、电影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小说的类型不断被发明、扩展、更新,以创造人类情感体验的新
天地,比如科幻、侦探、推理、悬疑等都是晚近的发明,而有数百年发展史的武侠、历史、
玄幻则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每种小说类型,都聚集着大量为之着迷的读者。我们必须强
调,优秀的网络小说受到追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类型定势之后,总是呈现出的作者个人的
独创性。人类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具有与生俱来、永难满足的本能,而情感体验的情景、方
法却永远在求新求变。
玄幻小说是网络小说中成绩最为显著的部分,这种类型的兴起受到了西方玄幻小说、好
菜坞电影的启示,并且在寻求“想象的本土化”这一动机支配下,链接了中国古代神话、历
史文化典籍、明清小说等资源。在作者与读者求新求变的欲望推动下,玄幻小说呈现出强烈
的个性化面貌,既有《恶魔法则》《佣兵天下》等创造性地运用西方玄幻小说的魔法、龙、
精灵、天使与魔鬼等元素,也有《盘龙》《神墓》等混合了东方神魔小说与西方玄幻小说诸
种神力元素,更有《间客》打通了玄幻小说与科幻小说的类型界线,另开小说类型的局面。
这些小说,创造了独特的生命、社会文明与宇宙景观,具有文本价值的独一性,丰富了人类
的想象力,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摘编自康桥《网络小说的类型化与独创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电影《少年的你》引发了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讨论,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不是
抄袭,不应该受到法律惩戒。
B. 网络小说的创作过程离不开作者和读者的交流互动,网络小说类型化的产生发展也
离不开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
C. 人类对包括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在内的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是网络小说
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原因。
D. 网络小说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既有与人类新的情感体验相适应的晚近的发明,又
有在原有类型基础上的创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网络小说难以避免反复使用“套路”和“梗”,这导致网络小说创新性不足,网络文
学创作活力逐渐丧失。
B. 人们如果不缺少某种类型的生命情感体验,就不会通过阅读某种类型化的网络小说
来获得类似的情感体验。
C. 玄幻小说的成就启示作者,网络小说创作既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资源,又要从西方
文学作品中获得借鉴。
D. 网络小说类型化虽然能满足读者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但也阻碍着网络小说
独创性作品的产生。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 “悬念巧妙设置,故事环环相扣,情节紧张曲折,主人公充满个性魅力,是网络小
说吸引读者的常用方式。”
B. “现实生活中缺失获取情感体验的机会,生命体就驱动人们创造或进入艺术情境,
在想象中形成情感经验。”
C. “大多读者不关心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完成从无到有的创造,而是聚焦于作者是否完
成既有类型的接续和延展。”
D. “必须正视网络文学特殊的生产机制和阅读机制,探索一种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从而保护和激发创造性。”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 分)
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如何实现网络小说写作的创新。(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6~9 题。
同里之思
张抗抗
春天去了周庄,仍是意犹未尽,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小镇。同里不去,它就像
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夏天的荷花时节,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果然让我喜欢:周庄小镇上有闻名的双
桥,而同里竟有太平、吉利、长庆三桥,三曲九折相贯相联,似给人以三思而行的警示;周
庄小镇有精美的私家花园沈厅、张厅,而同里镇上也有嘉荫堂、崇本堂、陈去病故居那些庄
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
何况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用古老的桥连接起来又分割开去。桥下是舟,河
边是树。舟船在水里摇曳,绿树在风中摇曳,那一棵棵苍绿碧翠的杨柳桂花女贞玉兰树的叶
尖上,终日飘动着细腻柔曼的温情。
何况,同里镇临河傍岸的小街上,没有那么多杂乱的店铺,便少了许多嘈杂的商业气味,
自然多了几分幽谧与清静,河边洗涤的农妇与屋前饮茶的男子,都有一种同里人才有的从容
与悠闲。
更何况,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已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
入影视的那座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退职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
而思过”之意。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六相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
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于是他就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一座
花园,以备晚年享用。不料园子尚未完工,慈禧让他去镇压捻军,他因不愿对捻军赶尽杀绝
而触怒慈禧。眼看将招来杀身之祸,他在好友左宗棠、彭玉麟的教导帮助下,对慈禧巧以应
对,不作辩解,使慈禧有火难发。最后慈禧问他:今后怎么办?他答:退而思过,进而报国。
慈禧默允,一场风波就此结束。任兰生总算免去性命之忧,罢职还乡。归家后,果真将花园
取名为“退思园”,以此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
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
“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
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
味的别样庭园。
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
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柯”的喜庆,夏有“菰雨生
凉”的悠闲;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辛
台”,抚琴听乐的“三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岂不辜负了园内美景?任老前
辈早有准备,在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
一批批嘉宾。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园内的楼台亭
阁上处处留有祈福求爵的痕迹,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若是有如此优裕的日子可过,退下来未必真能思过了;若是真的思出有过,这建园所收
敛所耗费的钱财,想必是应“退”还凤阳去才是了。从“望月楼”袭来的凉气中,我无法得
知任老先生在园中的那些岁月,究竟在“思”些什么?
任兰生在退思园安居两年后,因西北回民起义,经左宗棠力荐,如愿“平反”,被慈禧
重新起用,后在镇压回民的战斗中死于沙场。当年的捻军之难并未能让任老先生心灰意冷,
从此隐退田园;当年的任道台仍是固守着他对朝廷的忠义,固守着他的功名利禄,当他享受
着退思园的时候,他便愈发不能放弃天下的“富土”了。那原本只是一种策略一种计策的“退
思”,却成为一个黑色的玩笑——退思后的任兰生,退至其退思之前的位置,甚至更远?
好一个“退思园”。遥远的历史和不远的文革以至当下,有着何等惊人的相似之处呵。
退思园确是发人深思。
相传“同里”的地名,早年为“富土”,只因太湖鱼米之乡,甲富一方,时有盗贼骚扰,
遂将竖排的“富土”两字,重新分割组合,成为“同里”,倒也顺理成章。似乎只有如此富
裕的土地,才能产生如此精美的园林,以及藏富匿民、瞒天过海、含蓄绕弯的心思。
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尔的“退思园”,为
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
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
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
所以,退思园仍是令人难忘的,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他安逸俗艳
的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写了同里的石桥、园林、湖水、舟船、居民,多角度表现了同里质朴、静谧、
从容的独特气韵。
B. 文章第⑧段中加点词语“滴水不漏”,是指退思园主将退休生活安排得非常细致、周
密,无懈可击。
C. 文章开篇从同里质朴秀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写到从容悠闲的文化气质,层层推进,为
下文写退思园蓄势。
D. 作者颇费笔墨写退思园,写建园缘起、庭院布局、退思生活,为下文写任兰生进而
报国的壮怀作铺垫。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段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同里”比作“波浪中的小船”,形象地写出作者心中对于
同里的向往和挂念。
B. 文章开头将周庄古镇和同里小镇进行对比,写出了周庄虽然名气稍胜一筹,但实质
上却比不上同里的美。
C. 文章条理清晰,作者先是向往“退思园”,后来游览“退思园”,最后产生了关于“退
思”的诸多思考。
D. 文章结尾既是独创的,也是具有诗性的,同时也会引发游人的思考与想象,去感受
这思辨意味的小镇。
8. 说说同里“质朴而秀美”的特点表现在哪两方面?请简要分析。(4 分)
9. 文章题目叫“同里之思”,同里究竟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甲)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
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架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
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
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
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玉安石传》有删改)
(乙)
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
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
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
际,而祸乱极矣” 。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
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
亦安石之不幸也。
(明·张溥《宋史论》节选)
(丙)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
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
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
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清·梁启超《王荆公》节选)
[注]①二帝三王: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②三代:夏商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
其乐生之心
B.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
其乐生之心
C.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
其乐生之心
D.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
其乐生之心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熙宁”,宋神宗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每一位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
用一个年号。
B. “三司”,古代官职名。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专掌国家的财赋,都
由朝廷重要的大臣掌管。
C. “领”,兼任,指以本官兼较低职,同样意思的还有“判”,而“摄”指暂时兼任比
本官高的职务。
D. “荆公”是对王安石的尊称,因他曾被封为荆国公。古代对平辈或长辈也可称“字”
表尊敬,如“王介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王安石思维敏捷,志向远大。他写文章下笔如飞,文章精妙让人叹服;立有改变世
事、风俗的志向。
B. 王安石刚愎自用,固执已见。遇事不管对与错,他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宰相时,
因为旱灾,被罢免官职。
C. 乙文中韩琦曾明确指出王安石不可担任宰相,神宗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明代张溥认
为这是宋氏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D. 甲文主要通过叙述人物言行来突出王安石的特点,乙文主要引用朱熹之言来褒贬他,
而丙文用克林威尔做类比来评价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2)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14. 朱熹和梁启超分别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
作。②黄华:菊花。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
了诗人的欣羡之情。
B. 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
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 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
“将”,景色融合自然。
D. 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
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
16. 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 《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
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
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李白《蜀道难》中,刻画行人小心的动作、惶恐的表情的句子是
“ ,
”。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两句,
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不得还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① 。这种变动不居的特性正是谋事
要“生于虑”的深刻背景。正所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充满了先人智慧的这句谚语,
告诚人们不要忘却了远景期待,而只盯着眼前的事物。孔子一再警醒世人,“虑之不远,其
忧即至”。荀子说得也很通俗:“先事虑事,先患虑患 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
② ,豫则祸不生 虽然今天的时空环境同先贤们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但是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并无二致。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要想掌握推动事物发
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未雨绸缪。对于改革开放来讲,更是如此。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
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特别是当前我们所处
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
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种关键时刻,更应有超强的远见意识,能对未来的发展态
势洞若观火,而不能“临时抱佛脚”,更不能寅吃卯粮。唯有怀以深谋远虑的洞察,才能在
纷繁复杂的世事万物中站稳脚跟 求得先机。
18. 下列在文中方框内所填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19. 有人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这句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诚人们不要只盯
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从表达上看,修改后的句子比原句更胜一筹,请简要
赏析。(4 分)
20. 请在文中①②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21.下面文段是对一则公告的转述,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
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严密、连贯。(4 分)
市场监管总局 25 日发布公告,①要求加强口罩、消毒杀菌用品、抗病毒药品及相关医
疗器械等防疫用品的市场价格,②保护正常的防疫用品市场价格秩序。③捏造、散布涨价信
息,④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的防疫用品,⑤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⑥串通涨价以及其他违
反价格法律法规的行为,⑦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都要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⑧对典型案例要
及时予以曝光。
22.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40 个字。(5
分)
针对东北当时鼠疫的烈性传染,伍连德发明了一种更加有效的针对性的口罩——“伍氏
口罩”,它用双层纱布缝制而成,能够相对有效地防止飞沫的传染,达到了隔离病毒的作用。
伍氏口罩制造简单,使用方便,经过不断地推广,被当时东北疫区的医护人员纷纷使用。最
终实践证明,这种口罩能够降低鼠疫扩散过程中的死亡率和传染率。“伍氏口罩”由此一战
成名,受到世界各地医界人士好评。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芬奇
我这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孙中山
拂晓时分,晨光照亮周遭的一切,一边慢跑一边听着鸟叫,是一种快乐;薄暮夜
读,沉浸在书的海洋,让思维徜徉,也是一大乐事。
——村上春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
一篇文章。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1.A (A 项,“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不是抄袭,不应该受到法律惩戒”无中生有,原文材料
一说“‘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是否应该受到法律惩戒?这些疑问集中凸显网络文学生产
传播过程中有关原创与模仿的界定难题”,并没有说“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不是抄袭,不应该
受到法律惩戒”。)
2.C(A 项,“网络小说难以避免反复使用‘套路’和‘梗’,这导致网络小说创新性不足,
网络文学创作活力逐渐丧失”错误,材料一说“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的典型特征……在这样
一种创作机制之下,‘套路’和‘梗’的反复使用常难以避免”,但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抄袭”
无法容忍,需要保护写作者合法权益,并没有指出是“套路”和“梗”“导致网络小说创新
性不足,网络文学创作活力逐渐丧失”,选项无中生有。B 项,“人们如果不缺少某种类型的
生命情感体验,就不会通过阅读某种类型化的网络小说来获得类似的情感体验”错误,材料
二说“读者缺少或向往某种情感体验,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或
‘类型电影’,在幻想中代入、融合故事主人公的情感体验”,如果“不缺少”,还可能会因
为“向往”而阅读类型化网络小说,获得情感体验。D 项,“但也阻碍着网络小说独创性作
品的产生”无中生有,材料二说“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小说的类型不断被发明、扩展、更
新,以创造人类情感体验的新天地……优秀的网络小说受到追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类型定
势之后,总是呈现出的作者个人的独创性。人类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具有与生俱来、永难满
足的本能,而情感体验的情景、方法却永远在求新求变”。可见,类型并未阻碍独创性作品
的诞生,相反正被独创性发明、扩展、更新着。)
3. B(材料二的观点是“类型化的网络小说……发生发展的根本缘由在于人类对各种生命情
感的内在需求”以及“网络小说的创造性”“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A 项,是网络小说吸引
读者的方式,与材料二的观点无关;B 项,是阅读者之所以会沉浸于虚拟故事中获取情感经
验的原因,符合材料二的论述;C 项,是读者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关注重点在“完成既有类型
的接续和延展”,不符合材料二中读者“缺少或向往某种情感体验,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
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的特点;D 项,是保护网络文学的方式,与材料二的“肯定”网
络文学的价值不一致。)
4. 采用总分结构,(1 分)开篇提出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缘由、网络小说的创造
性受到漠视,(1 分)接着阐述了网络小说类型化的根本缘由在于人类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
在需求,(1 分)最后阐述应充分肯定网络小说的独创性。(1 分)(每个要点 1 分,共 4 分。)
5. ①重视读者的反馈,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②在情感体验的情景、方法上求创新;③
创造性地运用中西方小说元素;④打通小说的类型界线,开辟小说类型的新局面。(每点 2
分,答对任意 3 点得 6 分。)
6. D(D 项,“为下文写任兰生进而报国的壮怀作铺垫”理解错误。下文并非在写任兰生进
而报国的壮怀,原文提到“固守着他对朝廷的忠义,固守着他的功名利禄”,这不属于报国
的壮怀。)
7. B(B 项,“周庄虽然名气稍胜一筹,但实质上却比不上同里的美”错误。第二段虽把周庄
和同里作了比较,但没有说周庄的美比不上同里,名气稍胜一筹。)
8. ①自然环境: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城里的一花一草灵秀动
人。②人文环境:深宅大院庄重古朴,园林小筑精巧玲珑;城里人生活从容悠闲,没有多少
商业世俗气。(每点 2 分,答对 2 点 4 分。)
(解析:根据文章第二段至第四段,可以找出“质朴而秀美”的特点,再从自然环境和
人文环境两个方面概括分析。“同里竟有太平、吉利、长庆三桥,三曲九折相贯相联” “五
湖环绕,江河湖汊用古老的桥连接起来又分割开去。桥下是舟,河边是树。舟船在水里摇曳,
绿树在风中摇曳,那一棵棵苍绿碧翠的杨柳桂花女贞玉兰树的叶尖上,终日飘动着细腻柔曼
的温情”。由此可概括出“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城里的一花一
草灵秀动人”的自然环境。“同里镇上也有嘉荫堂、崇本堂、陈去病故居那些庄重古朴的深
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同里镇临河镑岸的小街上,多了几分幽谧与清静,河边
洗涤的农妇与屋前饮荼的男子,都有一种同里人才有的从容与悠闲。” 由此可分析出“深宅
大院庄重古朴,园林小筑精巧玲珑;城里人生活从容悠闲,没有多少商业世俗气”的人文环
境。)
9. ①退而思过强于退而拒思、顽固不化;②退而思过,不如进而检省;③含蓄绕弯、以退
为进不失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智慧;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古至今,含蓄绕弯、 以
退为进的人不在少数。(每点 2 分,答对任意 3 点得 6 分。)
(解析:①由“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可分析出“退而思过强于退而拒思、顽
固不化”;②由“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可分析出
“退而思过,不如进而检省”;③由“捻军之难并未能让任老先生心灰意冷,从此隐退田园;
当年的任道台仍是固守着他对朝廷的忠义,固守着他的功名利禄,当他享受着退思园的时候,
他便愈发不能放弃天下的‘富土’了;那原本只是一种策略一种计策的‘退思’”可分析出
“含蓄绕弯、以退为进不失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智慧”;④由“遥远的历史和不远的文革以
至当下,有着何等惊人的相似之处呵。退思园确是发人深思”可分析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
似——从古至今,含蓄绕弯、 以退为进的人不在少数”。)
10.D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而王安石竟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的
事务,任用凶邪小人,排挤忠良正直之士,狂躁冒进,致使天下的人,忧愁不安丧失了安居
乐业的平和心态。”“先务”的意思是首要的事务,“引用凶邪”属于动宾短语,所以应在“务”
和“引”之间断开,排除 AC;“使天下之人”,意思是致使天下的人,属于动宾短语,所以
应在“使”前断开,排除 B。)
11.A (A 项,每位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12. B (B 项,“因为旱灾,被罢免官职”错误,原文“久之,以旱引去”,可知旱灾时,王
安石是自己引退。)
13. (1)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征召他,
他都不肯就职。(“俄”,不久;“终”,一直到,直到;“起”,就职。大意 1 分。)
(2)最终导致众多奸邪小人相继为虐(继续做暴虐的事情),贻害社会(灾害流传天下),到了
崇宁,宣和年间,祸乱达到了极点。(“卒”,最终;“嗣”,相继,继续;“流毒”,贻害,
灾害。大意 1 分。)
14. ①朱熹肯定王安石 文章、品行、才干,赞扬他以崇尚道德、经世济民为己任,而否定
他在变法中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事务以及用人不当造成恶果的做法。
(2 分)②梁启超高度赞美王安石,认为他是盖世英杰,有杰出的才能,并为他遭受世人的
诟骂和误解叫屈。(1 分)(共 3 分)
15. C (“颈联虚写”错。颈联从上文的忆想回到现实,是实写。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
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也是作者的所见之景。)
16. ①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
境;(2 分)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
(2 分)②章法结构: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
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2 分)
【详解】
本诗一开首以雨后蝉鸣起兴。秋高气爽,雨过天晴,再加病愈登亭,十分畅快。连枝上
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二句由“听”转向“见”: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
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这一句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
怀乡情重,思归心切,不曾有一日忘怀。本诗意象众多,首联写清蝉、颈联写斜阳、暮鸦、
衰草,尾联写秋风,这些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首联写急风、高天,颔联写无边
落木、不尽长江,这些意象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意境。从章法结构上来讲:两者都是写景加抒
情,但是安排的位置不同,本诗首联颈联写景,颈联尾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
动自然,不呆板拘滞;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先写景后抒情,采用惯常
方式,层次清晰。
17.(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8. C (第一处,后引用为不完全引用,此处可不填,也可填逗号,但不能填冒号。第二处
前的句子为总说,其后几句是对前两句的分说,此处应用句号隔开。根据第三处前的冒号和
引用的句子可知此处为完全引用,其句号应在引号内。第四处前后都是动词性短语,故此处
用逗号,不能用顿号。)
的
19. ①“这句谚语”指代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故用“这句谚语”承接前文,
与前文衔接更紧密。②结合后文可知,侧重于强调“要看得长远”,顺承后文内容。因此,
修改后的句子与前后文联系更紧密,表达也更准确。(每点 2 分,共 4 分。)
20. ①而是在发展变化 ②先患虑患谓之豫(每点 2 分,共 4 分)
(第一空,依据后文“这种变动”,代词出现,近指前文,所以空内应是“变化”“变动”
之意,根据前句“不是一成不变”,说明空内和前边构成“不是……而是……”这种结构,
据此,①空句子可以补写为“而是在发展变化”;②空,从句式对称结构考虑,位置和“先
事虑事谓之接”对应,意思为“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加以考虑,叫做‘应接’”,所以②空从结
构上应和其对应,再结合语境内容 “先患虑患”“豫则祸不生”,②空应为“先患虑患谓之
豫”。)
21.①在“价格”后加“监管”;②“保护”改为“维护”;③在“捏造”前加“对”(或:对
于);⑤“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改为“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每点 1 分,共 4 分。)
22.能有效隔离病毒、制造简单、使用方便的伍氏口罩在东北防控鼠疫中一战成名。(要点 4
分,句意通顺连贯 1 分。)
23.作文立意分析:
【材料分析】
就作文材料看,三个人的话,达•芬奇强调运动对生命的意义——生命
的源泉;孙中山的话强调的是读书对一个人的价值——不读书,不能够生
活;村上春树的话分别强调了运动与读书在生命中所发挥的作用——晨光
里跑步是快乐,薄暮中夜读是乐事。
三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相对独立的,但是从深层语义上分析,三个人
的话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运动”对身体和精神的意义,它们都在强
调“运动”在一个人的生活和生命中所发挥的作用。
从材料的深层意义理解,不论是强身健体的运动,还是“开卷有益”的
精神攀爬,它们都属于广义的“运动”,都是肌体的活动,只不过有的是
生理性的,有的是思想性的罢了。因此,从写作的完整性角度看,把两个
方面融合在一起写作更加切合主题。
参考译文:
(甲)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
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
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
向。
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征召他,他都不
肯就职。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
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得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
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
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
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
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
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朝廷内外
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
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
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其八年。
(乙)
史作者评论:朱熹曾评论王安石“以文章、节操品行享誉一世,更突出的是以崇尚道德、
经世济民为己任。承蒙宋神宗恩遇,官至宰相位,世人才有机会得以景仰他的才干作为,本
来,社会或许可以重新见到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时期的那种强盛。而王安
石竟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的事务,任用凶邪小人,排挤忠良正直之士,
狂躁冒进,致使天下的人,忧愁不安丧失了安居乐业的平和心态。最终导致众多奸邪小人相
继为虐,贻害社会(毒害流传天下),到了崇宁,宣和年间,祸乱达到了极点。”这种观点是
社会共识。当时宋神宗打算任命宰相时,问过韩琦:“王安石怎么样?”韩琦回答说:“安石
当翰林学士则才学有余,而担任宰相身处辅弼的地位则不可。”神宗没有听取这个意见,还
是用王安石为相。悲哀啊!这虽然是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本人的不幸呀。
(丙)
如果是在夏商周三代之后寻求完美的人,差不多只有王安石能够担当这个盛名。悠悠千
年,偶尔产生一个伟人,这是国家历史上的荣光,国内百姓应该买丝线为他绣像或者给他铸
像来祭祀他。距离王安石死到现在,将近千年了,在这千年之中,国民怎样看待你,我每次
读宋史,都要放下书悲痛万分。凭借世间少有的杰出才能,却蒙受世人的诟骂,时代变迁,
罪名却没有洗雪,在西方有克林威尔,而在我国有王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