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与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与解析

ID:461016

大小:140.79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安徽省 2021 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诗十九首》(以下简称《古诗》)是古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其意义不仅在于标 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更在于诗歌精神的拓进:将中国诗歌精神推向 了最本质的深度,即对人的生存、生活之关注与关怀,体现了中国文学对人及其命运 的探索与追问、对大地苍生的悲悯情怀。《古诗》对人的现实存在、生活状态没有任 何回避与粉饰。在《古诗》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一般感伤哀怨诗所没有的诗歌精神。 诗歌的意义并不在于功利的教化,或是成就经国之大业,而在于悲悯。这对中外诗歌 来说都是普适的,是共同的诗歌精神。东汉直至魏晋,战乱频仍,社会动荡,民不聊 生,“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古诗》以怨而不怒的 态度揭示人们的栖居状态,正是要让人们勇于直面无法回避的死亡、离乱、孤独、悲 观、绝望等人世之悲;而诗歌的写作者也对人世间的这些悲苦怀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 感,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旁观者自居。这种悲悯情怀是凄凉人世间的一抹温柔,是灰 暗生活中的一道光亮。 在混乱的时代,人的生命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死亡”成为《古诗》中悲苦的深源。“生 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死亡 是人之存在的最根本困境,可是人又渴望永恒。愿之不得而生忧,所以人在现实人世 中常感到悲苦。《古诗》的时代,因羁旅天涯、交通阻隔等客观因素,人世间的常态 是离散,不是团聚。“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同心而离 居,忧伤以终老”,挥之不去的孤独与离愁,是诗歌要让人直面的又一个悲观现实。孤 独并不以空间为限,它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处境,更是心灵的寂寞无人知:“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稀。”其实,心灵悲苦,在现代社会仍然是一个生存困境。即使交通、通信的 问题解决了,为什么心灵的孤独仍难解脱?因为人在本质上就是孤独的。优秀的诗歌 总是直面人类存在的悲苦本质,并以各自的方式关怀现实,表达悲悯。 既然谁都无法走出死亡与孤独这样的生存困境,那么何不转而赋予生活以意义呢!所 以,《古诗》在揭示人世之悲的同时,也给予人们以现实关怀。“服食求神仙,多为药 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饮美酒、着华服这类行乐之举,是在看透了存在之 悲境后,一种无奈的现实关怀,一种“及时行乐”的存在意识。“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 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时间无法停留,也无法逆流,但是却可以珍惜。与时 间同行,便能在流驶中找到现实生活的意义。另外,《古诗》佚名的作者们深味现实 人世之悲苦,但总能在离乱悲苦之余,给人以期待和宽慰:“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 饭。”同时含蓄地表达出人们最渴望并努力寻求的现实关怀——人之相知,找到知音, 达成心灵的理解与共鸣:“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 《古诗》正是以其形象的语言、比兴的手法、含蓄的风格以及深含悲悯的诗歌精神, 对后世抒情诗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虽有别于现代,语境或有 别于西方,然而其中表现的悲悯情怀却是所有诗歌的共同精神,是现代的,也是世界 的。 (摘编自张炳文《悲悯:诗意的现代解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诗十九首》透露着浓重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主要来自死亡、离乱以及无人 理解。 B.《古诗十九首》并不回避现实的悲苦,但也没有为人们指明疏解这些悲苦问题的 路径。 C.《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及时行乐”意识是在看透存在之悲后的一种无奈的现实 关怀。 D.“悲悯”具有普适性,它既是中外诗歌的共同精神,也是古今诗歌不可或缺的一种 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古诗十九首》的价值意义作为立论前提,并由此引出论证的中心。 B.文章本论部分从“死亡”与“孤独”两方面论证中心观点,论证思路清晰。 C.文章以现代视角来解读《古诗十九首》,通过大量引用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D.结尾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古诗》的影响及价值作了总结,使首尾一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诗人对人世悲苦视而不见,其作品也很难传达出中国诗歌精神中的悲悯情怀。 B.《观刈麦》中,结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尤其能够体现诗歌的悲悯情怀。 C.《古诗十九首》中的悲悯情怀对诗歌精神作了纵深开拓,因此它能超越一般哀怨诗。 D.在古代.因为离散是常态,所以,诗歌中必然会有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和离愁情绪。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大数据技术是 21 世纪最具时代标志的技术之ー。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 行动纲要》中提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 征的数据集合”。简单的说,大数据就是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数据能够及时地进行筛 选、分析,并最终归纳、整理出我们需要的资讯。 大数据对各行各业都有着重要影响,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时代,没有大数据分 析,教育就是在玩概念。在人类社会的动态博弈中,教育的需求是长期的、动态的。 将大数据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里,能够让我们在教育或者被教育的过程中,更清晰更准 确更迅速,甚至能提前“预知”成功。 基于大数据的精确学情诊断、个性化学习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大大提升了教育 品质,也帮助了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大数据的到来, 学生在一个课堂中的需求与态度,经由大数据的处理变得可视,这也为教研活动提供 了更鲜活的素材。 大数据的渗入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基于大数据,可以精细刻画学生 特点、洞察学生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学习结果。通过对学习者学 习背景和过程相关的各种数据测量、收集和分析,从海量学生相关的数据中归纳分析 各自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行为,进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此外,大数据可以在保障教育规模的情况下实现差异化,一方面可以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达成更大的教育规 模。比如 MOOC 平台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实体教室的限制,课程受众面极广,能同时满足 数十万学习者学习需求。由此可见,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深远重大。 大数据与教育相结合是大势所趋。 (摘编自《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2019-03-20 搜狐新闻) 材料三: 大数据主要在四个方面对教育产生了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 对数据价值的认识。大数据与传统数据最核心的区别体现在信息采集的方 式以及对数据的应用上。传统数据的采集方式相对来说只能够彰显出学生的群体水平, 而非个人在同学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别为多少,他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 等等。 (二) 方便教师更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大数据让教师能够更方便获得每一个学 生在学校中的真实信息,例如:在不同考试中的错误对比分析情况,有利于开展个性化 教育。另外,也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整体学习情况选择最合理、最能让全体学生接 受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 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高效学习。学生借助“大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自 己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育领域的大数据与当下发展 得如火如荼的在线教育密不可分,当前的教育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 期中期末考试评分等等。大数据帮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判断事物的可行性和利弊性, 详尽地展现了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无法察觉到的深层学习状态,进而有条件为每个学生 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 (四)增强教师责任心和强化师德建设。因为在大数据平台下,教师之间的竞争 更加明显和强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素养来应对这种竞争。例如: 在大数据面前,教师教书授业的好坏,对他个人影响甚微;不认真备课、授课的老师, 事业将会停滞不前。 (摘编自百度文库《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 材料四: 新型冠状病毒成了 2020 年飞出来的一只黑天鹅!那么,这只黑天鹅会对中国经济 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还是以非典做一个对比,2003 年的非典,中国 GDP 水平 12 万亿人 民币,但是 17 年后的今天,中国 GDP 总量水平已经 100 万亿,也就是说:中国现在整 体的抗风险能力,已经是当年的近 10 倍! 但是,不可否认,这只“黑天鹅”在很多方面“促进”了我们生活的变化。 比如“线上购物”对“线下购物”的加速替代。尽管大家早就形成了线上购物的 习惯,但是经历这次疫情之后,这个习惯还会被深度发掘,比如买菜,之前我们还是 习惯去莱场,但是现在,很多人习惯于在网上买菜了。如果仅从购物方面来讲,未来 的购物一定绝大部分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即便是线下场景产生的交易,也会在线上进 行,就好比你去商超买东西,手机当场就可以下单,然后很快送到你家里。 再如“线上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加速代替。经历这次疫情,很多人习惯了在 家里学习,传统的学习/培训机构必须加速转型。就像互联网改变了产品的流通路径一 样,互联网同样也改变了知识传播的路径,以前知识传播只有在教室才能发生,每个 老师只能面对几十个最多上百个人授课。而现在一个老师可以在线上跟上万人乃至几 十万人授课,而且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包括落后山区(只要有网络)。这就是线 上教育的核心优势,它使优势的教育资源平民化,而这一点恰恰是解决我国教育问题 的核心。 4.下列关于“大数据与教育”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教育需要数据分析,引入数据分析的教育可以是清晰、准确的教育,因而也肯 定是成功的教育。 B.数据可以为教学服务,为学情诊断、学习分析提供支持,有利于教师精确洞察 学生需求、引导学习。 C.大数据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需求与态度变得可视,帮助教师选择最适合的教学 模式,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D.数据影响教育的规模,优质课程资源的受众面增大,教育规模扩大;而因材施 教缩小了教育规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数据能够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数据及时地进行筛选、分析、归纳、整理,体 现出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的主要特征。 B.根据数据统计可知,教育培训、医疗、影视动漫是某地网民当前最关心的三个 话题,这是大数据带来的便利,借此能了解特定人群的需求状况。 C.对比 2003 年与 2020 年 GDP 水平,可知我国现在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这 说明“黑天鹅”不可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D.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很多,2020 年初的疫情使得我们对互联网依赖性凸显,线 上购物、在线教育分别对线下购物、传统教育产生了冲击。 6.请简要概括,大数据时代对教师教学产生哪些影响。(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小学教师 [法]巴比塞 天气很热,可以听见苍蝇在飞。除了苍蝇嗡嗡地叫之外,还有一种有节奏的、单 调的嘈杂的低语声传到墙外。这是一所小学。这所小学的内部和世界上所有的小学内 部一样:一排排黑色的小书桌,许多个小脑袋也是黑的(在桌子的方形上露着小脑袋的 圆形);在这些中间,一个男子好似巨人一样出现在那儿:那是小学教师。 像世界上所有的小学教师一样,他施展着出奇的技巧和耐心,以吸引和集中三十个 小脑袋的注意力,并要把现实世界的广阔形象往这些小脑袋里面灌输一部分。 这位小学教师名叫巴多梅罗·佐里。他是一个安详、淳朴而又温和的人,全村人都 说他认真仔细。在村子这狭小的圈子里,他那严格守时的习惯人人称颂。要是万一他 上课迟到,人们就会下这样一个结论:那一定是时钟跑快了。 他在思想上也像在生活上一样以严正的态度要求自己。他的一些主张并非是大家都 欢迎的,特别是那些有关于团结与合作的主张。所以有些人说他是一个赤色分子。有 些人在他们内心里,在他们那可怜的奴隶的内心里感到奇怪:一个人竟然同时又是赤 色分子,又这样诚实。但就是这些人也不禁对巴多梅罗·佐里肃然起敬。 卡瓦达的两位重要人物,两位穿黑袍的人,神甫和他的助理,他们却别有看法。他 们挑不出一点可以攻击小学教师的地方——除了他对于自由以及大众福利的魔鬼般的 见解之外——因此就越发怀恨他。 神甫和神甫助理监视着小学校——这是塑造下一代的车间。假如要想掌握未来,就 应当先把学校抓在自己手里。” 神甫和他的影子——神甫助理对这个过于诚实、过于独立自主的小学教师怀有不共 戴天之仇——特别是由于小学教师得到大家的同情,他的危险性也就愈大。然而因为 在他的行为和言论中找不到一点真正具有破坏性的东西,那就得想别的办法来整他了。 在今天这个不幸的西班牙,教士们有权闯进学校,监视教学活动。 我说的那天,正在上着课,门忽然开了,阴暗的课堂里显出一小块亮光。两个穿黑 袍的人就从那块亮光中走了进来。接着,他们便站在那里,听起课来。 佐里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他正在向小儒昂尼托提问,这孩子挺胆怯,也许是没有 好好听讲,结结巴巴地说:“正义……平等……” 神甫向前跨了两大步,蓦地站在孩子面前,怒气冲冲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儒昂尼托被问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班上最好的学生,十四岁的路易士想显示一 下他刚才好好听讲了,并且记住了教员的话,便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背了一通:“神甫 大人,人是平等的。” “岂有此理!”那穿黑袍的人大声喊道。他一边往前冲,一边把拳头一直伸到这好 学生的鼻子底下。“岂有此理!这是违反教义的。上帝从没有说过人是平等的,而且 圣·保罗倒是以上帝的名义说过人是不平等的!”他叫喊着。鬓角上暴起一根青筋,嘴 角流出一些唾沫。这时,指手划脚的神甫助理,把双臂向天举起。 小学教师平静地、坚定地走过去说:“神甫先生,请允许我……” 教士怒吼道:“允许你什么!允许你撒谎,并且教这些孩子们也撒谎吗?孩子们,你 们听我说:你们的老师对你们撒谎!” “住嘴!”小学教师说。他脸色变得很苍白,目不转睛,双手有点发抖。 可是对方咆哮得更凶了。 小学教师倒退了两步,脸色比方才越发惨白了,眼睛瞪得更大了。孩子们站了起来, 骚动起来了。小学教师感到自己完蛋了,结结巴巴地说:“你是个卑鄙的家伙。” 他刚喃喃地说出这句话来,神甫助理就向他扑去,抓住他的双臂。同时,神甫举起 手来就要打他。 可是枪声响了两下。神甫摔在地上,神甫助理也倒下去了。 神色凶猛的小学教师从自己的疯狂行动中惊醒过来,又开了第三枪,倒在两个教士 身旁。 1926 年,一位敢于对孩子们讲正义的小学教师就这样死去了。 (王尚民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在写小学教师时用“一个男子好似巨人一样出现在那儿”,既表现出他和坐在 教室里的小学生比身材高大,也暗含其人格高大的意思。 B.神父和他的助理之所以怀恨小学教师,与小学教师有不共戴天之仇,是小学教师对 于自由和大众福利的见解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对二人形成了威胁。 C.“鬓角上暴起一根青筋,嘴角流出一些唾沫”,这里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出神 父在面对一个十四岁的小学生回答问题后气急败坏的神情。 D.小说在刻画主人公时既有正面描写,如佐里在课堂上的讲课,面对教士蛮横态度时 的神情;也有侧面烘托,如他万一上课迟到时村民的态度。 8.小说的前半部分以介绍人物为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9.如何理解小说结尾“1926 年,一位敢于对孩子们讲正义的小学教师就这样死去了” 这句话?请结合作品分析其含意。(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 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起麾盖,策马 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 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 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 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羽尝为 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 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 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羽率众 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 羽又斩将军庞德。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 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曹公遣徐晃救 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 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追谥羽曰壮缪侯。子兴嗣弱冠为侍中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 兴庶子彝续封。 (选自《三国 志·关羽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子兴嗣/弱冠为侍中/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 子彝续封 B.子兴嗣弱冠/为侍中/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 子彝续封 C.子兴嗣/弱冠为侍中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 子彝续封 D.子兴嗣/弱冠为侍中/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 子彝续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先主,文中指刘备。蜀国是刘备建立的,《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出仕时是刘禅 在位,所以他在该书中称刘备为先主。 B.太守,又称郡守,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的地方行 政官,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 C.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汉以前一般指现在湖北省长江以 南部分和湖南省、江西省一带。 D.弱冠,泛指男子十八左右的年纪。十八岁体犹未壮,所以说“弱”;十八岁行冠礼, 以示成人,所以说“冠”。 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关羽心存旧情,竭忠尽义。他身陷曹营时,即便受到曹公赏识和厚待,也仍然不忘 先主主旧情,不忘跟先主同生共死的誓言,最终奔袁绍军中寻找先主。 B.关羽知恩图报,淡泊钱财。他为了报答曹公的厚遇,而主动请缨,解了白马之围。 他离开时,把曹公所有的赏赐封存起来留下,还留了一封辞行信。 C.关公武艺高强,骁勇善战。他曾于千军万马中斩杀袁绍的大将颜良,也曾于樊城斩 杀曹公的将军庞德,曹公为避其锋锐,甚至想迁离许都。 D.关羽意志坚强,定力卓绝。他曾经被流箭射中,箭穿透了左臂,毒入骨头,割肉刮 毒时,他跟没事人一样,跟将士们饮酒聊天,谈笑自如。 1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 (2)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①,暮上河阳桥②。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③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④。 [注]①东门营: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由洛阳 往蓟门,须出东门。这句点明征兵的地点。②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 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③悲笳:静营之号。④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是一首描写部伍生活的五言古体诗,从本诗题目可以看出,杜甫的“后出塞”诗 共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B.开头两句交待新兵入伍的时间、地点及出征的去向,一“朝”一“暮”,反映出军 旅生活特有的紧张多变的气氛。 C.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勾勒出军旅生活的多重画面,创设苍凉悲壮的氛围,以悲笳 阵阵,表达战士们反战思乡之情。 D.这首诗的结尾两句借历史典故,表达新兵初入军营的好奇和对统兵将领的称赞,也 暗含作者对朝廷黩武开边的讽意。 15.这首诗勾画出哪几幅军旅生活的图景,各突出了军队的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陶渊明“ , ”两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 则可把握。 (2)在《滕王阁序》中,王勃表达自己身处困境仍能保持开朗乐观的句子是:“ , ”。 (3)荀子在《劝学》中用“ , ”来论述成日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 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 的“中国梦”,它关乎着中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 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 梦想没有________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________、坚韧不拔是中华 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 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一百多年来,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无数中华儿女 ________ , 不 屈 不 挠 , 誓 死 抗 争 , 终 于 建 立 了 新 中 国 。 面 对 新 中 国 成 立 之 初 的 ________,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高歌前行…… 梦想虽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   ),全国各族人民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奋 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奋斗。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它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 B.它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 C.它关乎着中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 D.它关乎着中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期待。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中国梦”的实现有现实的基础,有梦想的指引 B.我们要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坚定的信心 C.“中国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D.“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困难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前赴后继 百废待兴 B.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前仆后继 百废俱兴 C.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前赴后继 百废俱兴 D.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前仆后继 百废待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字。(6 分) 今天的快餐文化与数十年前的快餐文化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是① 。视频的 直观、形象和快速,是文字和图片都不能比拟的。但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 信息,其实并不成功。由文字到图片,由图片转到视频,的确是便捷了,② 。 人类通过阅读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已数千年,而视频成为媒介主流的历史不过 数十年而已,不论是从人类的认知习惯,还是就历史积累而言,③ 。如果仅仅 用视频作为媒介而远离文字,那就意味着放弃了一座宝库,这对于我们传承文明、创 新文化是极为不利的。 ① 。② 。③ 。 21.下面是某中学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写成一段文字介绍,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60 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998 年,抗洪救险,我们友爱相助,齐退浩洋; 2003 年,抗击非典,我们友爱相助,同抗疫潮; 2008 年,汶川地震,我们友爱相助,并赴国难; 2020 年,新冠肺炎,我们友爱相助,共克时艰。 “友爱相助”,简单的词汇,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蕴藏着磅礴的力量,助我们走向 成功。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设想你将作为 2021 届高三的学生代表,在新高三誓师大会上 做演讲,请你讲讲自己对“友爱相助”的思考和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立意;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1.C 【解析】A 项,“孤独感主要来自死亡”理解错误。“死亡”是“悲苦”的深层根源, 但不是“孤独”的。B 项,变肯定为否定,原文倒数第二段“及时行乐”“珍惜时间”“寻求 知音”等都是讲具体的路径和方式。D 项,“不可或缺”表达过于绝对。 2.B 【解析】对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错误。本论部分应该是从“直面悲苦”和“现实关 怀”两方面来论证中心观点的。 3.D 【解析】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而且“必然会有”的说法太绝对,原文是说《古 诗》的时代,孤独与离愁是诗人们要直面的现实。 4.B(A “因而也肯定是成功的教育”错,原文是“也可以是‘预知’成功的教育”。 C“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错,原文仅指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成绩能否 提高,受“教” “学”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D “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教学,无论教育规模大小,都应因材施教。选项中“因材施教缩小了教育规模” 曲解文意。) 5.C(“不可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说法过于绝对,不正确。) 6. ①方便教师更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②能够帮助教师 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③増强教 师责任心和强化师徳建设,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素养。(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7.B(B 项,“对于自由和大众福利的见解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对二人形成了威胁”的 说法于文无据。从原文中看,小学教师得到大家的同情是指其为人行事,而“他的一 些主张并非是大家都欢迎的”。) 8.①使读者对小说的主人公佐里的思想倾向、性格特点、工作态度等有了比较充分的 认识;②对小学教师佐里和神父及其助理的关系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③为后文小学教 师和神父及其助理之间发生直接冲突、读者理解小学教师杀人和自杀行为做了铺垫。 (一点 2 分) 9.①作者交代“1926 年”这一时间,暗示出这是一个以小学教师佐里为代表的新思想 和以神父及其助理为代表的旧思想的斗争的年代;②作者肯定了小说的主人公佐里是 “一位敢于对孩子们讲正义的小学教师”,点明了小说的主旨;③对小学教师“就这 样死去了”充满同情,也是对一切为团结、合作、自由、正义、平等等献身者表达了 同情之心。(一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10.A【解析】B 第一处断错,因为"嗣"是“继承(爵位)”的意思,应该在其后 断;C 第二处断错,因为“弱冠为侍中数岁”逻辑不通,应在“侍中”后断;D 第六 处断错,因为“虎贲中郎将”是固定官职,其间不能断开。 11.D【解析】“十八”均应是“二十”。 12.B【解析】关羽受曹操派遣,并未主动请缨。 13.(1)秋天,连绵大雨,(导致)汉水泛滥,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淹没了。 (“霖雨”,翻译为“连绵大雨”或“大雨不停”1分;“督”,翻译为“率领”1 分;“没”,翻译出被动语气,即“被淹没”的1分;准确译出句意2分) (2)可以派人去游说孙权偷袭关羽的后方,答应(事成之后)割让长江以南的地区来 封给孙权,那么樊城之围自然就解除了。 (“劝”,翻译为“游说”或“劝说”1分;“蹑”,翻译为“偷袭”或“袭击”(由 ““追踪,追随”的义项引申而来)1分;“许”翻译为“答应”1分;准确译出句 意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逃亡避仇到涿郡。刘备在家乡涿郡涿县招兵买马时,关 羽与 张飞共同帮他抵御外人的欺辱。后来刘备当了平原相,就把关羽和张飞任命为别部司 马,分 别带领军队。 建安五年,曹操带兵东征,刘备大败,投奔袁绍。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 偏 将军,对待他非常好。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让张辽和 关羽作 先锋阻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的将军旌旗和伞盖,便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斩 杀颜良, 割下颜良首级回到营中,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能够阻挡他的,于是解了白马之围。曹 操当即 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当初,曹操非常佩服关羽的为人,但是通过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发现他似乎没有长久 留 在自己手下的意思,便对张辽说:“你试着凭私人感情去问问他的真实想法。”不久 张辽就 尝试着问了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已接受了 刘将军 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共死,不能违背这誓言。我终将不能留下,但无论如何,我必 当立功 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等到关羽 杀了颜 良之后,曹操便知道关羽一定会离开,于是特别加给他一些赏赐。但是关羽把所有的 赏赐都 封存起来,留下不带走,然后写了一封信向曹操辞行,奔袁绍军中寻找刘备去了。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贯穿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每逢阴天下雨,骨头 常 常疼痛,医生说:“箭头上有毒,毒素渗入骨头里了,应当割开手臂到受伤处,刮去 骨头上 的毒,然后这种病痛才能消除。”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开刀。当时关羽正好请了众 将领一 起宴饮,手臂上的血往下流,滴满了一盘子,但关羽却切肉饮酒,谈笑自若。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带兵去樊县攻打曹仁。曹操派于禁援助曹仁。秋天,连绵大雨, 导 致汉水泛滥,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淹没了。最后于禁向关羽投降,关羽又斩了魏将 庞德。 曹操甚至跟群臣商议要将都城从许昌迁走,以回避关羽的锋芒,但司马懿、蒋济认为 关羽一 时得志,孙权一定不高兴。可以派人去游说孙权偷袭关羽的后方,答应事成之后割让 长江以 南的地区来封给孙权,那么樊城之围自然就解除了。曹操接受了这个建议。曹操派遣 徐晃救 援曹仁,关羽无法取胜,便带领军队撤回。可这时孙权已经占据江陵,俘虏了关羽手 下将士 的妻子儿女,关羽的部队因此溃散。孙权又派将领追击他,终于在临沮把关羽和他儿 子关平 都斩杀了。 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关羽的儿子关兴继承了他的爵位。关兴二十岁就做了侍中,几 年后去世。关兴死后,他的儿子关统继承了爵位,娶了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关统 死后,没有嫡子,就让关兴的庶子关彝继承了爵位。 14.(3 分)C(“悲笳”是静营之号) 15.(6 分)①暮野行军图,(1 分)体现军势(行军)的凛然庄严;(1 分)②沙地宿营 图,(1 分)体现军容的壮阔整肃;(1 分)③月夜静营图,(1 分)体现军纪的森严。 (1 分) 【赏析】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 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首句交待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 东门营,当指设在洛阳城东门附近的军营。河阳桥,横跨黄河的浮桥,在河南孟县, 是当时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开拔了。一“朝” 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中特有的紧张多变的气氛。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显然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落日”是 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诗 经·小雅·车攻》就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句。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 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落日西照,将旗猎猎, 战马长鸣,朔风萧萧。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这不是一幅有声有色 的暮野行军图吗?表现出一种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其中“马鸣风萧萧”一句的“风” 字尤妙,一字之加,“觉全局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天色已暮,落日西沉,自然该是宿营的时候了,“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两句 便描写了沙地宿营的图景:在平坦的沙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帐幕,那 些行伍中的首领,正在各自招集自己属下的士卒。这里,不仅展示出千军万马的壮阔 气势,而且显见这支部队的整备有素。 入夜后,沙地上的军营又呈现出另一派景象和气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描画了一幅形象的月夜宿营图: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因 军令森严,万幕无声,荒漠的边地显得那么沉寂。忽而,数声悲咽的笳声(静营之号) 划破夜空,使出征的战士肃然而生凄惨之感。 至此,这位新兵不禁慨然兴问:“借问大将谁?”──统帅这支军队的大将是谁 呢?但因为时当静营之后,他也慑于军令的森严,不敢向旁人发问,只是自己心里揣 测道:“恐是霍嫖姚”──大概是象西汉嫖姚校尉霍去病那样治军有方、韬略过人的 将领吧!以霍去病比领兵将领,一个“恐”字,语意双涵,既有赞美其治军严整,令 行禁止之意,也暗寓其如霍去病勤远开边之意。 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在起二句作了必要的交待之后,依次 画出了日暮、傍黑、月夜三幅军旅生活的图景。三幅画都用速写的画法,粗笔勾勒出 威严雄壮的军容气势。而且,三幅画面都以边地旷野为背景,通过选取各具典型特征 的景物,分别描摹了出征大军的三个场面:暮野行军图体现军势的凛然和庄严;沙地 宿营图体现军容的壮阔和整肃;月夜静营图体现军纪的森严和气氛的悲壮。 最后用新兵不可自抑的叹问和想象收尾。全诗层次井然,步步相生;写景叙意,有 声有色。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境、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 古不可得”(《杜诗镜铨》卷三引)。 16、略 17、【答案】B[例句搭配不当,一是“关乎着”与后面两个宾语不能都搭配,二是“中国 人民对”与后面的搭配不恰当并且也容易产生错误理解。A 项“关乎着”与后面两个宾语 不能都搭配。C 项前一个“中国人民对”也与后面的搭配不恰当,“关乎着”与后面两个 宾语不能都搭配。D 项前一个“中国人民对”也与后面的搭配不恰当。] 18、【答案】C [注意上下文对选项所给句子的暗示与限制,以及语句情感表达的语 气效果。相比之下,C 项承上启下,既照应前面重点“但高于现实”,又引出下面 “……奋斗”;A 项只承接前面,且没突出重点“但高于现实”;B 项连接了后面,但没 承接前面,且没突出重点“但高于现实”;D 项只承接前面“但高于现实”,衔接后面不 明显。] 19、【答案】D[注意上下文,第一个空注意前面的“梦想”,应用“坚定不移”;第二个 空后面是“精神”,应用“自强不息”;第三个空后面是“誓死”,应用“前仆后继”,第四 个空前面是“成立之初”,应用“百废待兴”。坚贞不屈:坚定而有尊严,绝不向邪恶势 力屈服。强调人的精神品质。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自己 的想法。生生不息: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 懈。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得英勇壮烈。侧重不怕牺 牲。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侧重 不断跟上。百废待兴: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百废俱兴:许多已经荒废了的 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20、1、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 2、但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 3、视频 都是不能与文字相提并论的。 21、学校若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负责人应第一时间做好临时应急防护 工作,同时迅速上报给学校领导并请求医疗救援,要求相关班级班主任老师联系学生 家长,学校领导应马上向疾控中心报告,并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医疗救援,与家长联 系等工作。应急处理完毕,等待疾控中心派专家评估处理结果后,学校领导需进行善 后处理,安抚学生情绪。 22、答案:按照高考作文阅卷要求阅卷。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