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ID:461072

大小:142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海口四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毋不敬!”这句类似咒语的箴言,是《礼记》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敬的本义,不是对 待别人的态度,而是对待自己的要求,是自己端正自己,让自己警醒起来。所以,“毋不敬” 这句话的第一要义是不要不敬重自己。 一般认为,敬与不敬,是关涉孝与不孝、诚与不诚、君子与小人的问题。但古人之所以对 敬这个问题特别重视,根本原因在于,敬与不敬,不只是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而首先是关乎 自身究竟是人还是畜生的问题,这才是古代人与现代人对待敬的最大不同。在《礼记》中,子 路引用孔子的话说:“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孔子如此强 调敬在祭礼中的主导作用,其实具有某种警示世人的意味。人们不禁要反问:如果在参加祭礼 的时候缺乏敬畏之心,乃至玩世不恭,那会怎么样呢?历史的教训是:不能敬者,败以取祸! 这就不只是关乎是人还是畜生的道义问题,而且是关乎生死的生命问题!《左传》中有“国之 大事,在祀与戎”这个典故,讲的就是“失敬弃命”的生死故事。故事的主角成肃公在出征前 依照常规参加例行祭祀,在社庙接受脤肉的时候,漫不经心,态度举止失礼,不幸被在场的刘 康公言中:“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成子这样失敬,无异于放弃自己的性命啊! 他此去大概回不来了吧?果然,成肃公后来死在了战地。这个故事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对于 古人来说,祭祀不敬的因果报应之事经常发生。这正如现代社会的交通事故,每天都会以惨不 忍睹的画面提醒人们:小心上路,谨慎驾驶,注意安全。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但又时常抱有侥 幸。怎样避免成子失敬之祸,无论对于古人还是今人,都是一个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 面对的人生课题。 怎样才能做到敬呢?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修己”,孟子给出的答案是“存心”。这两位圣人 都强调,要做到敬必须发自内心而自警。而《礼记》的回答却略有不同:“礼乐不可斯须去 身。”初看起来,这个回答似乎有点偏题,但实际上说的正是敬的根本。敬,不是一时表演出 来的礼貌,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礼乐常态。《礼记》针对恒敬的人生难题——要做到一时的敬 易,要保持一贯的敬难——从礼和乐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有效的治难办法:一是致乐以治心, 用音乐加强人的内在修养,让人安下心来;二是致礼以治躬,用礼来端正外貌,使之庄重恭敬 起来。庄重恭敬,人就有威严。心里只要有一点点不平和,有一小会儿不愉悦,鄙俗狡诈之心 就会乘虚而入,马上就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外表上只要有一点点不庄重,有一小会儿不恭敬, 轻率怠慢之心就会随之而来。 一言以蔽之,做人要敬。用礼和乐来加强自我修养是一门人生的基本课程,君子和小人概 莫能外,古人和今人一样道理。 (摘编自刘建华《从箴言“毋不敬”说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礼记》的第一句话“毋不敬”的意思是对自己要敬重,而非对别人敬重。 B.古人认为,敬与不敬是衡量一个人孝或者不孝、诚或者不诚的最重要标准。 C.我们对待敬,应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要做到敬,必须发自内心而自警。 D.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君子还是小人,在人生中都要用礼和乐加强自我修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毋不敬”的要义谈起,接着探讨敬与不敬的问题以及做到敬的方法。 B.文章以成子“失敬弃命”的生死故事为例,从反面论证了祭礼中敬的重要性。 C.文章不仅论证了敬在中国古代的内涵,同时关注了当代人对敬的认识和看法。 D.文章引用《礼记》中的“礼乐不可斯须去身”,旨在论证古代人为什么要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认为,在祭祀中,心存敬意比祭礼形式更重要,并希望以此来警示世人:不能敬的人, 可能会招来祸患。 B.与孔子、孟子注重一时之敬不同,《礼记》更重视一贯之敬并提出了治难的方法:致乐以治 心,致礼以治躬。 C.心存敬意,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心怀不敬的人,则有可能沦为畜生,或 者遭遇丧身之祸。 D.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神态是紧密关联的,心里的不愉快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外表的不恭 敬也会影响内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新华社北京 5 月 28 日电 共和国法治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2020 年 5 月 28 日下 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 2879 票赞成、2 票反对、5 票弃权,高 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热烈的掌声,在万人大礼堂久久回荡。5 年磨一剑, 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 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重庆,嘉陵江畔,歌乐山下。近百岁高龄的法学家金平,清晰记得自己亲历的新中国三次 民法起草工作。“第一次是 1954 年,第二次是 1962 年,第三次是 1979 年。”金平说,“必须承 认,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法治深入人心,民法典才具备成功编纂的条件。”中 国民事法律的前进脚步从未停歇。改革开放以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民事单行法律 相继出台,民事法律规范体系逐渐完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要靠民法制度 调整关系、维护秩序;社会生活风清气正,需要民法制度立规明矩、激浊扬清;法治建设劈波 斩浪,离不开民法制度夯实基础、与时俱进。 2014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无疑是我们国家民法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节点。”白发苍 苍的金平回想彼时,仍难掩激动,“只有这个时代,才能诞生我们自己的民法典。”根据编纂民 法典的指导思想,立法机关确立了“编纂式立法”这一重要理念: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 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不是简单的“麻袋装土豆”,而是对已经不适应现 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规定。 源于风车水磨时代的《法国民法典》,因其对现代民法制度的“启蒙”而著称。来自工业 化社会初期的《德国民法典》,以其逻辑严谨、体系周密而传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 中国民法典如何呼应时代,为人类法治文明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回溯到 2015 年 3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结合我国民事法 律体系现状,一开始就明确了“两步走”的规划。首先制定民法总则,调整民事活动必须遵循 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等重要内容,属于大的创新。然后对其他现行民事法律进行整合修订, 编纂民法典各分编。“创新”与“整合”协调搭配,让民法典在最大程度保持民事法律制度连 续、稳定的前提下,体现立法的前瞻性和开放性,有效回应时代要求。 2017 年 3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总则,民法典编纂顺利迈出第一步。 2018 年 8 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亮相。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典各分 编草案多次进行拆分审议。编纂民法典,寻求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基本规范的广泛共识,必须 扑下身子,倾听民声。全国人大常委会 10 次审议,10 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 次组织全国 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一场广泛而热烈的 “民法典大讨论”,成为法治中国的靓丽风景。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代表工作广纳民意,2019 年办理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涉及民法典编 纂的议案 32 件;选取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夫妻共同债务等重点问题,专程奔赴有代表性的 地方调研;针对物业纠纷等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走访小区、居委会……立法工作者深入基 层,广泛吸纳各方意见,让立法理念与社会发展同步,法律条文与百姓期盼同频。 2019 年 12 月,由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体”而来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展 现在世人眼前。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进行了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大家认 为,草案符合我国国情,反映了人民意愿,体现了民法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和民事活动的内在 规律。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又作了 100 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 40 余处:禁止物业公司 用断水、断电等方式催交物业费;明确公安等机关对高空抛物坠物的调查责任…… 一部民法典,映射一个国家的立法水平。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 愿的民法典,必将助推“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征程 上树起又一座法治丰碑。 (有删改) 4.下列对这则新闻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经过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的努力,承载着中国亿万人民梦想的民法典历尽艰难终于诞生。 B.时代在革新,经济发展、社会风气、法治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对当下民法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C.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明确了“两步走”规划,其目的是通过大的创新来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 D.开展民法典大讨论,立法工作者深入一线广纳民意,这是民法典能反映人民意愿的重要保障。 5.下列对这则新闻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闻导语中写到民法典表决通过的具体票数与大礼堂的热烈掌声,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与现 场感。 B.新闻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先交代民法典通过的事实,后回溯其诞生历程,内容的重要性逐层 递增。 C.新闻的叙述点面结合,既重点采访了法学家金平,也记录了众多立法工作者在立法过程中的 付出。 D.这则新闻反映了我国的立法水平不断提高,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法治建设的高度自信与美好 愿景。 6.为了民法典的诞生,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7~9 题。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 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 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 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 “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 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 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芥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 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 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 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 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 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 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 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 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直上者 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 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 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 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 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 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 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沉重是自找的。 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 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 翔了两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铮 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 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 无法轻盈。 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那是许多年前的一首老歌。一首老歌诉说着我们对飞翔的梦想, 而一双绑缚着沉重黄金的翅膀,是怎么也飞不起来的啊! 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选自《散文》2008 年第 3 期)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题目“庄子的翅膀”作者用借代的手法,使题目有吸引力,更加生动形象表现庄子思想的 特点。 B.作者第一段详细描写了自己的“沉重”感受,是为了与超脱的庄子“轻盈”的生活构成对 比,突出下文“庄子的翅膀”对于现代人生活的重大意义。 C.第二段中,作者写庄子生活的时代:一是为了作对比,突出庄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毫无生 命尊严、人命低于草芥的时代;二是为了在结构上为下文写庄子的翅膀做铺垫,以突出庄子的 翅膀是被时代逼出来的。 D.文章第十段写到庄子的散文用意是:进一步说明庄子思想的伟大和历史影响的深远,与我 被欲望所绑缚而无法自拔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 8.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庄子的翅膀”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对他有何评价?(4 分) 9.第⑨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沉重是自找的”?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7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19 分)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见粱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 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 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 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 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 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 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 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 之圈方七十里,刍荛④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 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 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 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 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梁惠王:魏惠王。因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②梃(tǐng):木棒。③耨 (nòu):锄草。④刍荛(chú ráo):割草打柴。 10.下列对文中画曲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B.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C.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D.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庶人”也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 B.“文王”姓姬,名昌,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 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C.“弑”在封建时代称君杀臣、父母杀子。如“放弑其君则残之”。 D 文中的“纣”是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又称纣王,因残暴无道,最终导致商朝灭亡。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 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 不要使百姓活活地饿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 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外来之敌。 D.周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百姓觉得小;齐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孟 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13. 文言文翻译(10 分) (1)请把以下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5 分) (2)请把以下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5 分) (二)古诗鉴赏(9 分)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 岑 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 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落入叛军手中,逃出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汉代名将霍去 病曾任嫖姚校尉。此处借指李光弼,点题“再归河阳幕府”。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胡尘”借指叛军,此处“误落胡尘里”是说裴判官不幸落入叛军手中。 C.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 D.全诗充满了对守节不移、忠义报国之人的赞美之情,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15.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用意。(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9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 ) 在 《 论 语 》 中 , 孔 子 认 为 君 子 之 道 主 要 有 三 个 方 面 , 这 三 个 方 面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 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 。 (5)《春江花月夜》用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 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 我没有站成院里的一棵树,却成了飞出屋檐的一只鸟;我没有循着血脉的方向举高老屋的 身躯,却让他佝偻在故乡的烟雨里。作为故乡第一个从考卷里拔出泥腿子成为城里人的我,有 些时候真说不清,我是一枚悬挂在老屋胸前的金灿灿的勋章呢,还是沉甸甸的十字架?我越走 越热闹,老屋却越来越冷清。 (① )。日常生活细节都 在门槛上,踩过了谁的足迹,谁的多少足迹,看不清了, 也许世上有些东西其深刻就在于它的模糊。多少日子,走出门槛是灿烂的太阳,(② )。门 槛是快乐的起点,是温馨的终点。从儿时的爬进爬出到少年的不经意间,门槛告诉我,那个风 流少年可以仗剑远行了。 年年亲近老屋是把父亲送来的吊瓠子吃得 的时候。老屋院子不大,这植物能够落户 小院,也算得上一份福气了,并且有院墙扶持。她也争气,春来一个劲疯长,清晨秧上都噙着 感恩的泪珠,夏来缀一身白花挂一枝丰稔,撑出阴凉,帮鸡们、鸭们赶走苦夏。这时,老屋含 笑不语。看到自己的孩子们如此融融洽洽,世上还有比这更幸福的 吗?当然,更多的是 寂寞。雨在 地下,风在沉思默想地走。老屋是浅睡低眠了,抑或在浅唱低吟呢?这时的 老屋融入细密而无痕的烟雨之中,小雨成了天地之间我和他最晶亮的一条线索。 17.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 分) A.比喻、拟人、设问 B.拟人、排比、设问 C.借代、排比、反问 D.比喻、借代、反问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镌刻 回肠荡气 际遇 意味深长 B.铭刻 扣人心弦 机遇 不绝如缕 C.镌刻 回肠荡气 机遇 不绝如缕 D.铭刻 扣人心弦 际遇 意味深长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3 分) 在 9 月 29 日结束的 2019 年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以 3∶0 击败阿 根廷队,取得 11 连胜,以全胜战绩成功卫冕,夺得史上第五个世界杯冠军。在颁奖典礼上, 本届世界杯最佳阵容揭晓,中国队共有 4 人入选,分别是最佳主攻朱婷、最佳副攻颜妮、最佳 二传丁霞、最佳自由人王梦洁。 21.有甲乙丙丁四人分别借用古诗句,概括以下漫画的情境,你认为概括得最贴切的是谁?请 说明理由。(6 分) 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乙: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丙: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丁:老干岂争众草芳,亭亭独立凌青苍。 答: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白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孙中山先生说:“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 知名主持人罗振宇有言: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 “我辈”二字跨越时空,包蕴着当仁不让的责任感,更昭示着一种责无旁贷的主场感。无 论何时,我辈都是一群令人心生敬佩的人,而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辈”。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套作、抄袭。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D D 项,源于最后一段,是对“用礼和乐来加强自我修养是一门人生的基本课程,君子和小 人概莫能外,古人和今人一样道理”的转述,正确。 A 项,据第一段“敬的本义,不是对待别人的态度......‘毋不敬’这句话的第一要义是 不要不敬重自己”和第二段“不只是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而首先是关乎自身究竟是人还 是畜生的问题”,可见,在本义和第一要义上,“‘毋不敬’的意思是对自己要敬重”, 但不是说“而非对别人敬重”。错误。 B 项,源于第二段,由“一般认为,敬与不敬,是关涉孝与不孝......但古人之所以对敬这 个问题特别重视......这才是古代人与现代人对待敬的最大不同”可知,“古人认为”和 “最重要标准”均与原文意不同。错误。 C 项,据第三段“怎样避免成子失敬之祸,无论对于古人还是今人,都是一个不得不战战 兢兢、如履薄冰地面对的人生课题”可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是为避免“失敬之祸” 的态度,而非对待敬的态度。错误。 2. D D 项,第三段,“礼乐不可斯须去身”是《礼记》对“怎样才能做到敬?”的回答,并非 “旨在论证古代人为什么要敬”。错误。 A 项,是对全文论证思路的概括,正确。 B 项,第二段,考查事例论证中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正确。 C 项,涉及论证内容和论证视野,文中一二段论述中国古代关于“敬”的内涵,第二段首 尾提到了今人的认识,正确。 3. B B 项,第三段,“与孔子、孟子注重一时之敬”无中生有,原文“敬,不是一时表演出来 的礼貌,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礼乐常态”也并非将孔孟与《礼记》进行比较。错误。 A 项,第二段,据“‘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而且是关乎生死的生命问题”可 知,A 项正确。 C 项,第二段,据“根本原因在于,敬与不敬,不只是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而首先是关乎 自身究竟是人还是畜生的问题”和“不能敬者,败以取祸!这就不只是关乎是人还是畜生 的道义问题,而且是关乎生死的生命问题”可知 C 项正确,“可能”“或者”表述也严谨。 D 项,第三段,据“心里只要有一点点不平和......外表上只要有一点点不庄重,有一小 会儿不恭敬,轻率怠慢之心就会随之而来”可知,D 项正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 C C 项,第五段,据“首先制定民法总则,调整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 等重要内容,属于大的创新。然后对其他现行民事法律进行整合修订,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可知,除“大的创新”还有“整合”,并非“全新”;此外,“全新”也与第三段“对现行 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等表述不符。 A 第一段,是正确的概括。 B 第二段,是对“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要靠民法制度调整关系、维护秩序;社会生活风清 气正,需要民法制度立规明矩、激浊扬清;法治建设劈波斩浪,离不开民法制度夯实基础、 与时俱进”的概括,正确。 D 项,第六七段,是对这两段文意的概括分析,正确。 5. B B 项,是对这则新闻材料结构方式的分析。这则新闻采取了常用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并 且“先交代民法典通过的事实,后回溯其诞生历程”,但倒金字塔式新闻内容的重要性并 非“逐层递增”,而是开头部分最重要。错误。 A 项,是对这则新闻导语内容和特征的分析,正确。 C 项,考察这则新闻点面结合的叙述特征,证据分析和结论均正确。 D 项,是对这则新闻价值和意义的阐述,通过新闻全文叙述语句,尤其是结尾段,可充 分看出作者立场与态度,正确。 6. (6 分)) (1)提出两步走规划。 (2)制定并通过民法总则。 (3)对各分编草案进行拆分审议。 (4)倾听民声,通过代表工作广纳民意。 (5)根据各方面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 (6)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一点一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7、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艺术特色。选项中 A 比喻的修辞,而非借代。 8、“庄子的翅膀”含义是庄子摆脱名利等束缚的彻底(或自由)的思想。 评价:①它使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自信。②因为它,庄子珍爱生命;坚守人格尊严、 精神吞吐宇宙。③因为它,庄子保全了自己,让世人吃惊仰望。(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题干问的是“结合全文说说标题‘庄子的翅膀’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对他有何评 价?”,答题关键词“含义是什么”“ 评价”,由文章第二节中“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 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可以推测含义。 9、【答案】(1)我们不像庄子懂得在名利上舍弃。(见第⑤段)(2)我们生活的时代让人被金 钱和无尽的欲望所束缚。(见第⑧段)(3)这种选择更多的是源于自己的内心。(见第⑩段)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含义可以着重 分析关键词语,联系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0.B“曰”后需要停顿,所以排除 C、D 项;“往而征之” 的主语应该是“王”,所以排除 A 项。 11.C“弑”在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 12.C“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 外来之敌”错,这是秦、楚君主的行为, 而非梁惠王的行为。 13.(1)作为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事却不免做出类似于率领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 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为:作为;于率兽而食人:类似于率领野兽去吃人的 事情;恶:哪里,怎么;每个点 1 分,句意 2 分) (2)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 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弘毅:志向远 大、意志坚定;仁以为:把仁作为;已:停止;每个点 1 分,句意 2 分) 14.C 。“主动请缨出使,深人敌营不辱使命”错误,诗中有“误落胡尘里”,注释也有“在 洛阳落入叛军手中”; 15.(6 分,每条 2 分) (1)颈联描写了裴判官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 策马奔驰的画面。(2 分)(2)这样写渲染了裴判官出行时环境的恶劣,(2 分)烘托了裴判官 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爱国者形象。(2 分)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9 分) 16. (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17.D(选文中没有排比、设问手法) 18.A 19.①最难忘的当属老屋的门槛②跨进门槛是温柔的月光(4 分,每句 2 分) 20. ①2019 年 9 月 29 日;②中国女排以全胜战绩夺得第五个世界杯冠军;③中国队 4 人 入选本届世界杯最佳阵容 21.丙概括得最贴切。从漫画看,一个人站在山顶处,极目远眺,看尽山下的景色;还有 一批人处在山腰处,浮云遮蔽了他们的视线,所看景色有限。综合其意旨,此图恰好暗合丙借 用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句的情境。(得分点:准确判断 2 分,理由成立, 且文字通顺 4 分。) 参考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 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 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 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 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 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 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 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 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梁惠王说:“我愿意高兴地听您指教!”孟子说:“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差别。”(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 区别吗?”(惠王)说:“也没有什么差别。”(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 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 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 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理 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允 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魏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 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 秦国;南边又(以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所欺侮。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 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孟子回答道:“在任何方圆百里的小国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推行王道,大王如果肯对百姓 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 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 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因为)他们 (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他们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各自 逃散,他们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它,有谁能跟王较量呢?有道是:‘实行 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 齐宣王问道:“(听说)周文王有一个七十里见方的捕猎场,真的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问:“真有那么大吗?”(孟子)说:“可百姓 还嫌它太小呢!”(宣王)说:“我的捕猎场才四十里见方,可百姓还觉得太大,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文王的捕猎场七十里见方,割草砍柴的人可以随便去,捕禽猎兽的人也可以随便 去,是与百姓共享的公用猎物场所.百姓嫌它小,不是很合理吗?我刚到达(齐国的)边境时,问 清国家的重大禁令以后,才敢入境.我听说在国都的郊野有四十里见方的捕猎场,(如果有谁) 杀死了场地里的麋鹿,就跟杀死了人同等判刑,那么,这四十里见方的捕猎场所,简直就成了国 家设置的陷阱.百姓觉得它太大,不也同样合乎情理吗?”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讨伐君主纣,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传言中 有这样的事。”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孟子说:“杀害仁德之士的人被称 作贼子,杀害义士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为匹夫。只听过诛杀匹夫纣,没听说 过这是弑君一类的事情。” 诗歌解读: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 岑参(约 715 年—770 年)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 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 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之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 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判官: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均置判官,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助处 理政事。河阳幕府治所在今河南孟县南:指河阳李光弼幕府。这首诗题称“河阳幕府”,应作 于河阳陷落前。又写冬景,且称“东郊未解围”,据《旧唐书·肃宗纪》推断,此诗当作于乾 元元年(758)冬,时岑参在长安任右补阙武则天时置,其职为对皇帝进行规谏,并举荐人才。 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北宋时改为左、右司谏。南宋及元、明沿设,但时设时罢。 低一级的称左、右拾遗,合称“遗补”。自贼中:指洛阳陷落后沦入叛军营中,后逃出。安史之 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要重回李光弼的河阳幕府。 首联: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东郊:特指唐朝东都洛阳王城以东的郊外。周灭商后,迁殷民于此。《书·君陈》:“周 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孔颖达疏:“周公迁殷顽民指殷代遗民中坚决不服从周朝统 治的人,是一群“亡国者”,他们表面上臣服周朝,骨子里仍不和周朝一条心,时刻都有复辟 的可能。于成周。顽民既迁,周公亲自监之。周公既没,成王命其臣名君陈代周公监之,分 别居处,正此东郊成周之邑。”后来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汉·班固《西都赋》:“东 郊则有通沟大漕。”南朝·梁·沈约《宿东园》:“陈王斗鸡道,安仁采樵路。东郊岂异昔, 聊可闲余步。”解围:解除敌军的包围,指史思明军对河阳幕府的围困。唐·李嘉佑《题灵台 县东山村主人》:“贫妻白发输残税,余寇黄河未解围。”忠义:(1)指忠贞义烈。《后汉 书·桓典传》:“献帝即位,三公奏典前与何进谋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着。”唐·崔融 《西征军行遇风》:“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2)指忠臣义士。《后汉书·臧洪传》: “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这一联指史思明自洛阳引兵围攻河阳之危还没有解除,朝中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的人 非常稀少。以险恶的军事环境衬托裴判官的品节之高。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 中却罕有忠义报国之士。 颔联: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胡尘:(1)胡地的尘沙。北周·庾信《王昭君》:“朝辞汉阙去,夕见胡尘飞。”明·梁 辰鱼《拟出塞》:“有崎岖北污胡尘,哀笳倚拍,家山何处。”(2)胡人兵马扬起的沙尘。比 喻胡兵的凶焰。唐·白居易《法曲》:“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宋·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此处指史思明的叛 军。汉节:(1)汉天子所授予的符节。《史记·吴王濞列传》:“臣非敢求有所将,愿得王一 汉节,必有以报王。”宋·曾巩《庭桧呈蒋颖叔》:“汉节从来纵真赏,谢庭兰玉载芳音。”(2) 指持节的使者。明·谢榛《送谢给事封蜀》:“使星巴蜀外,汉节夜郎西。”此处用汉节这一 典故,为以唐喻汉。 这一联写裴判官误入叛军之手,突出唐军的危急形势,“胡尘”借指叛军攻势凶猛;用汉 代苏武矢志不降匈奴的典故,称颂裴判官能在变乱之际保持节操,忠于大唐朝廷。“能”字与 首联“稀”字隔空相应,彰显裴判官的忠义形象。 颈联: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卷帘山:是指眼前有很多座大山,大山的山脚处往外延伸,就像是打了褶皱的窗帘一样, 层层排在一起。风水学上又叫卷帘格局,这种形态决定生气是否纳入通畅。如果坟墓前的案 山呈现卷帘形,那么后代定会贵压千官,富甲千里。对酒:面对着酒。魏·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北史·李孝贞传》:“每暇日,辄引宾客,弦歌对酒,终日为 欢。”上马:起程,出发。明·刘基《晨诣祥符寺》:“上马鸡始鸣,入寺钟未歇。”粘衣: 润湿衣服。 这一联转写实景实情,描写裴判官行前与诗人举杯痛饮,帘外是一望无际的群山,但裴 判官不顾雪大路远,策马奔驰,渐行渐远,直至苍茫茫雪原尽头的画面。渲染了裴判官出行时 环境的恶劣,烘托了裴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敌的英勇将士形象。 尾联: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 却向:裴判官本是李光弼部下,这是再次回到河阳幕府,故“却向”此处为“返回”之 义,唐·李白《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唐·元稹《紫 踯躅》:“可怜今夜宿青山,何年却向青山宿。”嫖姚:本指“劲疾”的样子,元·傅若金 《题张齐公祠》:“总说霁云能慷慨,兼闻去病最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人称霍嫖姚,唐·杜甫《后出塞》:“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清·侯方域《为司徒公与 宁南侯书》:“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生平审处,岂后嫖姚。”此处借指李光弼,“嫖姚幕” 则指李光弼河阳幕府。翩翩:既可以是“行动轻快迅疾”的样子,唐·王昌龄《从军行》: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元·麻革《短歌行送秦人薛微之》:“翩翩有客来,老面黑于 铁。”也可以形容风度优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 也。”此处的“翩翩”兼有两种所指。 这一联借用汉代名将霍去病抗击匈奴的典故,写裴判官归心似箭,义无反顾投入平定史 思明叛军主力李光弼幕府,极尽赞美、钦羡之情。以写动作戛然而止,余味无穷,画面感极 其强烈。 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借“胡尘”写叛军 攻势凶猛,突出了裴判官落入敌军时的危急形势。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 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