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渊明专练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陶渊明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①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②寄邓林③,功竟在身后。
[ 注] ①虞渊:即禹谷,神话中日入之处。②馀迹:此指夸父之遗愿。③邓林:
桃林。夸父道渴 而死,弃其杖,化为桃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
A. 第二句“乃”字暗示作者的态度,欲扬先抑,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B. 第六句讲夸父把黄河水饮尽仍未解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合情合理。
C. 本诗风格慷慨豪放,不同于《饮酒·结庐在人境》田园牧歌式的吟唱。
D. 本诗把神话情节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16. 《大荒北经》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对于夸父追日,陶渊明持怎样
的观点态度?请结合全诗分析。(6 分)
15.A “欲扬先抑”错。诗人是说夸父产生的一个宏伟的志愿,竟然要同太阳赛
跑!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胜惊叹的情感,有力地肯定了夸父创造奇迹的英雄气
概。
16.①作者不认为夸父不自量力。全诗表达的是对夸父逐日和那些功竟身后的人
的赞美。(2 分)
②第一、二句赞其志,夸父有宏大的志向,敢于与太阳赛跑;(1 分)2
③三至六句赞其力,夸父具有和太阳赛跑、饮尽河水的能力;(1 分)
④最后两句赞其功,夸父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1 分)
给分建议:第一条 2 分,2、3、4 条答出一条 1 分,两条 3 分,三条 4 分。
饮酒(其十七)
[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1】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注]【1】萧艾:艾蒿,指杂草。
1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行行失故路:人走着走着,往往会迷失最初的方向。
B.任道或能通:顺应内心的想法,或许能将路走通达。
C.觉悟当念还:觉悟到走错方向,应及时地回到旧路。
D.鸟尽废良弓:鸟打尽弓会废弃,英雄已无用武之地。
17.古人诗词中常会托物言志,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此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原《橘颂》)
B.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陶渊明《饮酒(其
八)》)
C.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陈子昂《感遇(其
二)》)
D.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18.唐朝韩愈曾作《幽兰操》一歌,其中有四句:“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
而佩,于兰何伤。”请你谈一谈韩诗与陶诗前四句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 分)3
答案:
三、诗歌鉴赏、默写
16.D
17.D
18.相同点:陶渊明和韩愈在诗中都通过兰花来喻指君子的高贵品格,表达了自
己内心对高洁品性的坚守。(2 分)
不同点:韩愈诗中所表达的是君子的才华不会因无人赏识而减弱半分。即使没有
明君赏识也没有关系,君子依然会坚守自己的道德操行。(2 分)而陶渊明诗则
用清风比喻明主(或明时),萧艾比喻无能小人,表达了君子之德要有明君赏识,
才能从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或君子要在明时出仕才会有所作为,从平庸之辈中
脱颖而出)(2 分)。
乞食
陶渊明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4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到陶渊明力耕自食的田园生活,不仅有怡然自适的美好,
也有断炊乞粮的辛酸。
B.“驱”字写饥饿如长鞭加身,迫使他出门求食以果腹。“行行”写诗人茫然求
食。平实的字眼非常有表现力,将诗人乞食的窘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C.善解人意的主人不必诗人多言,即慷慨赠粮,还殷勤挽留诗人坐下相谈,畅饮,
一直到日暮时分。
D.诗歌最后引用典故,诗人表明自己将来如有机会,一定会像韩信回报漂母那样,
回报主人的赐饭之恩。
15.结合诗歌,分析其中所表现的诗人形象。(6 分)
答案:
14.D 诗歌最后几句的意思是感谢主人像漂母那样急人所难,慷慨赐饭,而
惭愧自己没有韩信那样的才能无法回报,只有到阴间再报答主人了。
15.诗歌表现了一位处境窘迫、质朴真诚、感恩图报的诗人形象。
①处境窘迫:诗人因饥饿无粮而出门乞食,处境窘迫,行动踌躇,内心煎熬。
②质朴真诚:虽是乞食,但是因为爱洒,有酒即“倾”杯,真是“质性自然”。
③感恩图报:末四句对主人表示感激之情,而又直言自己无韩信之才,至性真情,
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