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 跨文化现象专题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 跨文化现象专题练

ID:461095

大小:5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跨文化现象专题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跨文化研究成为显学,是与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分不开的。在汉语的解读中,“跨” 有超越、凌驾的意思。因此,跨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便是谁的文化在跨越谁的文化?换言之, 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跨文化现象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众所周知,儒家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而佛教文化却是 从印度来的外来文化。但在唐初和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儒家文化反而退为其次,这其中大约有 两个原因:一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不一定对以汉族为主的儒家文化感兴趣,出于政权的自尊,他 们更倾向于选择另一种文化如佛教来作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借以排斥或压制儒家文化。否则, 他们对人口众多且一向以文明悠久自傲的汉族就缺乏自信,没有心理上的优势。二是战争的大环境 有利于佛教的传播。南北朝时期,政权对峙,战火频仍,人民痛苦不堪,甚至连一些封建君王也厌 恶无休止的战乱。为了求得心灵的平衡和安稳,人们便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佛教文化。因为佛教中 的忍让思想、来世思想和色空观念,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于和平的。 然而,儒家文化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他文化难以比拟 的包容性。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文化虽然一度凌驾于儒家文化之上,但最终还是从主流位置上退了 下来。佛教能够彻底中国化,显然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宽宏包容。在中国的许多著名寺庙,儒、释、 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的一 个注释。 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格局是:儒家文化为主,佛教文化和道家文化为辅,三家各展所长,共同 维持着封建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念体系。不过,这种千年之久的思想文化格局,在近代社会的中外文 化碰撞中遭遇了差不多是粉身碎骨的结果。伴随着资本扩张而闯进中国的西方文化,表现出一种凌 驾于人的咄咄逼人态势。在西方文化的挤压下,中国文化节节退让。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 店”的口号。而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说,无异于呼唤中国文化的新生。 中国历史上的跨文化和不同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状况表明,首先,中国本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和凝聚力,它不容易被外来文化吃掉或消灭;相反,由于拥有强大的包容性,外来文化最终反而 被中国本土文化纳入自己的体系和框架之内,逐渐被同化。其次,外来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 发芽、结果,是因为中国社会产生了某种文化需求。如果没有这种文化需求,外来文化只不过是中 国文化大门之外的一位匆匆过客而已。再者,中国本土文化也曾跨过别国文化,即曾给东亚地区和 世界的文明与进步带来过积极而重大的影响。这个历史过程,既可以说是跨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 不同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最后,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外来文化的刺激。古代佛教文化、近代西方文 化都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都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没有外来文 化的刺激,中国文化的脉搏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有力。 如果说过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一定的国家和民族还有相当的 选择权和自主权的话,那么,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其选择性和自主性的空间已愈来愈小。一方面,这是由于我们当下所处的变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要复杂得多、深刻得多、宽泛得 多,高新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在范围、速度、强度、种类等方面都达到了以往历 史上未曾有过的高度和规模;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科技优势所带来的话语霸 权,大肆推销、宣扬和传播西方主流文化及其价值观念,贬损甚至摧残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 力图使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是失语就是被边缘化。 (摘编自尹韵公《跨文化现象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是跨文化电影的经典案例:取材本土故事,定位全球市场,尝试开拓 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路径,且在海外取得较高的票房成绩。其跨文化传播策略和中国形象的塑造 手段对今后中国故事的跨文化讲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比其他类型题材的电影,独特的民族电影往往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性格、意识形态和 精神。武侠电影是中国独有的电影类型,具有较强的表现中国文化内涵、构建中国文化身份的能力。 武侠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包含与中国文化形象紧密相连的特定符号,如道教、服饰、 京剧、武术等。《卧虎藏龙》巧妙且充分地利用中国武侠文化提供的文化道具,强调影片的文化身 份认同。例如,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习俗中的孝道、男权社会、严苛的等级制度等纷纷出现在影片的 讨论之列。《卧虎藏龙》通过视觉形象表现了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景观:新疆的广阔沙漠、河北的 苍岩山、浙江的竹林以及成都的古代宅邸,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增加了影片的视觉吸引力,直观地呈 现出影片画面中的民族性,进而间接传达出隐含其中的特殊含义。 (摘编自李佳琪《电影(卧虎藏龙)与(长城)的跨文化现象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今跨文化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文化的交流、碰撞 与融合。 B.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文化曾凌驾于儒家文化之上,是因为儒家文化具有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 包容性。 C.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说,证明当时社会产生了新的文 化需求。 D.所有跨文化电影中,武侠电影是中国独有的电影类型,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性格、意识形态 和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表明:外来的佛教文化已 中国化。 B.跨文化现象,可能使本土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失语或者边缘化,也可能促进本土文化的丰富 与发展。 C.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具备经济、科技优势的国家文化,在跨文化交流融合中,往往更具备输 出优势。 D.《卧虎藏龙》在海外取得较高的票房成绩,表明:传播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用好武侠元素。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没有涉及跨文化现象的是(3 分) A.电影《长城》 B.神话“夸父追日” C.《六祖坛经》 D.戴望舒《雨巷》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跨文化武侠电影”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能力。A 项,根据材料一“跨文化研究中的一个 重要命题便是谁的文化在跨越谁的文化?换言之,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交流、碰 撞与融合?”可知“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只是跨文 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B 项,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唐初和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与少数民 族入主中原及当时战争大环境有关;另: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可知,儒家文化具有其他文化难以比拟 的包容性,体现之一是佛教的彻底中国化。B 项是强加因果。C 项,根据材料一第四段,“打倒孔 家店”是西方文化冲击下对儒家文化的质疑,郭沫若“凤凰涅槃”说呼唤中国文化的新生;二者都折射 出西方文化思潮冲击下,中国文化求新求变的内在文化需求。D 项,“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性格、 意识形态和精神”说法过于绝对,与原文逻辑不符,原文为“往往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性格、 意识形态和精神”。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A 项由原文“佛教能够彻底中国 化,显然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宽宏包容。在中国的许多著名寺庙,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 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的一个注释。”可知“儒、释、 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即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包容吸纳, 也从侧面反映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变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元素和平共处,彻底融入中国 传统文化,已彻底中国化。B 项,根据原文“力图使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 是失语就是被边缘化”“古代佛教文化、近代西方文化都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 作用”可知无误。C 项,根据原文“高新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在范围、速度、强度、 种类等方面都达到了以往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高度和规模;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 科技优势所带来的话语霸权,大肆推销、宣扬和传播西方主流文化及其价值观念,贬损甚至摧残发 展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可知无误。D 项,根据材料二可知,武侠文化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类 符号,武侠电影也只是中国跨文化电影中的一类,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传播中国文化的途经都需要使 用武侠元素。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跨文化现象”是指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 合现象,所以本题是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判断选项所涉是否涉及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A 项,由材料二选文文题可知。B 项,是中国本土神话故事,与文化交流成果无关。C 项,《坛经》 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体现。D 项,戴望舒《雨巷》象征主义抒情的技巧的运用,有十九世纪末法国 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影响。4.【答案】①跨文化武侠电影是中国独有的武侠电影的一个类型,②取材中国武侠故事,包含中国 文化特定符号;③定位全球市场,④旨在借中国武侠的独特吸引力,来跨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表现 中国文化内涵,构建中国文化身份。(每点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下定义时应注意其“类属”和“特征”。首先应明确跨文 化武侠电影的类属。然后根据材料二梳理出它的一般特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武侠元素是该 类电影的核心 2、跨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是该类电影的创作目的。 5.【答案】文章首先指出跨文化研究在全球化进程背景下的重要研究命题:谁的文化在跨越谁的文 化?(2 分)接着以中国为例,分析中国的儒家文化:回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 与交融的历史,并分析总结出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强、富于包容性、在外来文化刺激中丰富发展的 观点;(2 分)最后文章分析现状,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跨文化现象中本土文化面临的严 峻形势。(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行文脉络”其实就是各段段落大意的有机组合。考生 在概括大意时应明确每个段落的“核心话题”,在整理各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同类相合,异类相加, 整合信息,可得出答题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美食是文化中最容易理解和沟通的东西,知味赏味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往往有人以 为这种文化交流和传播不够“高大上”,但实际上却是非常有效与切实的传播手段,会对文化的相 互理解与借鉴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的传播、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往往要从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着手,从人们容易理解的角度 出发。“跨文化"传播要重视其中现实存在的“文化折扣”现象。由于语境有别、生活方式有异、 期待视野不同,传播的内容往往面临着打折问题。有很多内容优质的文化产品,由于这种折扣的损 耗,往往形成理解上的障碍和认知方面的困难,需要经过很复杂的前因后果阐释和解说才能为人们 所理解。 因此,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创造都要充分关注到不同语境、不同人群的差异,有些可能要有针 对性地进行精准传播;有些可能要跨越不同人群,寻求更为广泛的传播,力求让文化传播有效果、 能落地。比如日本一些全球流行的卡通人物,如“口袋妖怪“,就由于易被接受而在传播中广受欢 迎,衍生出许许多多的产品,近期还产生了像《大侦探皮卡丘》这样相当有影响力的影片。这可以 说是个相当典型的跨文化传播例子。像皮卡丘这种人物,创作者并不特别强调其日本特征,而是从 很多共通的兴趣出发,通过人们易于接受的有趣形象,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化产品,反而获得了相 当大的全球影响。这种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对我们应有所启发。 (摘编自《跨文化传播不要忽视“文化折扣”问题》,有改动) 材料二: 网络红人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在 YouTube 上走红,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风味。加之低沉悠扬 的传统曲风,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呼之欲出。这让她拥有了几百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粉丝, 收获两千多万的点击率。 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 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这两种说法对文化传播的理解都过于狭隘。首先,李子 柒的视频无疑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这种大 众文化传播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破除刻板印象有积极意义。其次,李子柒的视频以中国传 统乡村生活及其中独特的物产为中心,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让外界对中国人的生活 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认知,自然而然地跨越文化障碍,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一种在新 媒体平台上“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所具有的正面效果。 另外,文化传播还要了解受众需求。传播往往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他对什么 感兴趣”。文化传播既要以我为主,也要对受众有深入理解。如果只是把“我的内容”做单向传播, 往往不会产生良好效果。 (摘编自《文化传播需要更多李子柒》,有改动) 材料三: 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了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文明。透过这些生动丰富的文明形态, 抓住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顺应文明发展规律,才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诸多困惑,推 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特征。人类在不同地区耕耘 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不同文明形态。人们不仅要从自然界获取各 种物质资源,还要在个体生命活动基础上构建起种族、氏族、民族文化。历史上,受技术条件、交 通工具等限制,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长时段的缓慢过程,但这种交流客观存在。 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 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身得 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随着 时间推移,原来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文明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明的差异性逐 渐表现出来,其互补性也会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文明的开放程度和借鉴能力就成为影响 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 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只有保持开放,通过交流对话,积极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 更好获得外部参照,在互鉴中清楚认知彼此优长、探寻互补空间、促进自身发展,从而保持旺盛生 命活力。 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必然途径。不同文明承载着不同的价值,文明共同体也是 价值共同体。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不同文明既有各自特殊的价值也有共同的追求。比如,在当今世界,虽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 存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 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我们应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加深对自身发展道 路和其他国家发展道路差异性的认知,以团结、智慧、勇气促进交流互鉴,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走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交流互鉴应是平等的,而不应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是单一的、单向的。 强调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 难性的。 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 识到,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 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其他国家文明发展创 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摘编自《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子柒的美食视频鲜活生动,降低了文化折扣,可为更多样式的文化传播打开空间。 B.美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虽然低端,但容易理解和沟通,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 C.文化传播既需要有高雅的内容和有深度的价值理念,也需要有具体可感的传播方式。 D.李子柒的视频让更多人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的、生动鲜活的认知。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本质所在,只要抓住它,就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B.文明要保持活力,不仅要做好自身传承,更重要的是善于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 C.具有各自特殊价值的不同文明,如果不能做到交流互鉴,就无法走出合作共赢之路。 D.若要让世界文明百花齐放,我们就要以平等的姿态,优先为其他文明发展创造条件。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必要性 一项是 (3 分)( ) A.一批中国网络影视作品被国际主流视频网站购买,并向全球观众推荐,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掀起 一阵“翻译热”。 B.山东各地以乡村儒学讲堂、社区儒学讲堂等为载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 出强大生命力。 C.敦煌研究院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互联网+"传播敦煌文化讲好“敦煌故事”,获得来自了海 内外的广泛认可。 D.中医药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近年来借助各类项目或平台走出了国门,使其国际传播超 越自发性阶段。 4.材料二与材料三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对其论证方式和论证结构进行简要分析。(4分) 5.如何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作简要概括。(6 分) 1.B【解析】B 项,“美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虽然低端”表述不当,原文是“有人以为这种文化交流 和传播不够‘高大上’”,注意是“有人认为”。 2.C【解析】A 项,“只要……就”说法绝对,条件关系不当。原文是“透过这些生动丰富的文明形 态,抓住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顺应文明发展规律,才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诸多困惑, 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B 项,“更重要的是善于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于文无据,原文是“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 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二者是并列关系,因此“更重要的”表述不当; D 项,“优先为其他文明发展创造条件”于文无据,原文说“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 又要为其他国家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注意“既要……又要……”。 3.B【解析】B 项,“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强大生命力”选项表述的角度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不能证明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必要性。 4.①材料二以驳论的论证方式,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证。②材料三以立论的论证方式,采用层进 式结构展开论证。(4分) 5.①内容上,展现文化意趣,符合受众需求;②形式上,关注文化差异,创新传播方式。③原则上, 秉持平等原则,尊重不同文明。(6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