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同步课时练习 第三十一课 赤壁赋
【基础知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 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
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卒:到底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到……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思,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哀吾生之.须臾③而不知其.所止④方其.破荆州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④击空明..兮溯流光⑤顺流而东.也⑥
舞.幽壑之潜蛟⑦下.江陵⑧侣.鱼虾而友.麋鹿⑨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A.①⑤⑦/②③/④/⑥/⑧/⑨
B.①③/②④/⑥⑦/⑤/⑨/⑧
C.①③/②⑤⑦/④/⑥/⑧/⑨
D.①③⑤/②/④/⑧/⑥⑨/⑦
4.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客有吹洞箫者 B.而今安在哉
C.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D.徘徊于斗牛之间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
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文本阅读】
一、阅读《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
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
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
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匏樽以相属. 属:同“嘱”,嘱咐。 B.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享用。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 D.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曾:竟,简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游于.是乎始
B.何为其然.也 輮使之然.也。
C.哀吾生之.须臾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耳得之而.为声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3.下面对《赤壁赋》主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暗示了时间不会停止流逝,超脱只能是暂时的,及时在大自然中行
乐是忘怀人生苦闷的正途。
C.《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它既有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
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
D.文中客的观点和感情可看做苏轼的日常感受和苦恼,而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时的领
悟,这一切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发的。 4.翻译下列句子。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阅读苏轼《赤壁赋》节选部分,完成后面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
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
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
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请分条具体说明这一段中“客”因何而悲。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________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
3.“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往事。
4.作者列举那一段往事的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
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
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
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
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
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
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项是(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C.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2.对加点的实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击空明兮溯流光③倚歌而和之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A.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靠着④细丝
B.①越过②顺水而下③靠着④一条
C.①越过②逆流而上③循④细丝
D.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循④一条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既望,农历十六。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明白畅达、汪洋恣肆,其词豪迈奔
放,开豪放派一代词风。
C.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曾两次游览三国魏吴大战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
赋》。
D.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借景抒情的同时,抒发了关于人生的感叹。一方面他感叹人生苦短,现实苦
闷;另一方面,又能从苦闷中摆脱出来,表现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4.翻译下列句子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
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
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
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
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
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
视之,不见其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薄:迫,逼近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横:跨越,横渡
C.履巉岩,披.蒙茸 披:覆盖在肩背上
D.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寤:觉,醒
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月相名,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为十六日或十七日),地球上看见的月亮呈圆形,这种月相叫“望”。
因而“望”亦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七月既望”即七月十五日。
B.“冯夷”,也作“冰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即“河伯”,后泛指水神。传说河伯是鱼尾人身,
头发是银白色的,眼睛和鳞片是流光溢彩的琉璃色。
C.“道士”,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的通称。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创始人是张道陵。道教以“道”
作为追求目标,吸收道家老庄思想,形成自己的神仙崇拜与信仰。 D.“孤鹤”在古诗文中常喻指闲散自在、无拘无束、来去自如、不求名利、孤特高洁之人。“鹤”在中国的
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与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关系。
3.下列对文章和《赤壁赋》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
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B.《赤壁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赤壁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赤壁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赤壁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赤壁赋》借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纵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思想情绪和生活态度;
《后赤壁赋》略显虚无缥缈,更多流露出遗弃尘世的思想。
4.翻译下面句子。
(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4)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主立齐王景遂为皇太弟。徙燕王景达为齐王,领诸道兵马元帅。
景遂尝与宫僚燕集,赞善大夫张易有所规谏,景遂方与客传玩玉杯,弗之顾。易怒曰:“殿下重.宝而轻
士。”取玉杯抵地碎之,众皆失色。景遂敛容谢.之,待易益厚。
景达性刚直。唐主与宗室近臣饮,冯延巳辈极倾谄之态,或乘酒喧笑。景达屡诃责之,复极言谏唐主,
以不宜亲近佞臣。尝宴东宫,延巳阳.醉,抚景达背曰:“尔不可忘我!”景达大怒,拂衣入禁中白.唐主,请斩
之。唐主谕解,乃止。张易谓景达曰:“群小交构,祸福所系。殿下力未能去,数面折之,使彼惧而为备,
何所不至!”自是每游宴,景达多辞疾不预。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殿下重.宝而轻士( ) (2)景遂敛容谢.之( )
(3)延巳阳.醉( ) (4)拂衣入禁中白.唐主( )
2.下列与“数面折之”中“面”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B.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C.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D.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4.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取玉杯抵地碎之,众皆失色。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
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
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
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
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
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
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史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分
然。轼曰:“普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间公道其详,岂今日
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
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待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说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
安于朝延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
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
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
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
心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
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
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
经”。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
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
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最终保全了徐
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已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
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杂说
欧阳修
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见星有殒者。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
声益急。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__ 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抑.其
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
以然而不能自止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之者,精气之聚尔。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
人之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其精.气不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
著而为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气。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
之,死也臭腐而弃之。而惑者方日:“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日一岁而一周。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迟
有速,有逆有顺。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劳.,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是何
为哉?夫四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一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
重矣。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故日“自强不息”,又日“死而后已”者,
其知所任矣。然则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吾于是乎有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视天与月星行.度 行:运行
B.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 抑:抑制
C.其精气不夺.于物 夺:改变
D.其动而不劳. 劳:疲倦
2.下列虚词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故 B.亦 C.以 D.然
3.作者认为,人“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请根据文意解说这里“精气”的含义。
4.请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从“日月天星”的运行中得到生命感悟的。
5.本文虽是论说文,但和《赤壁赋》一样都是由景物描写引发议论,揭示人生哲理的。细读第一段,说说
此处景物描写有何特色,在文中有何作用?
【片段写作】
1.(文化传承与理解)《赤壁赋》为人们如何面对挫折、打击,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现在,你最要好的
同学得了重病,严重影响了学业,他(她)很消沉,请你用《赤壁赋》里揭示的人生道理写一段话,鼓励
他(她)走出人生的阴影,振作起来。250 字左右。 2.微写作:《赤壁赋》第一段,苏轼写与朋友夜游赤壁的情景。假如你是吹洞箫的那位朋友,请用现代散文
改写第一段。2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要知道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
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D
项,“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意思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有”,“适”的意思是“享有”。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①凌万顷之茫然,译为:越过那
茫茫万顷的江面。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哀吾生之须臾,译为:哀叹我们生命短暂。之,助词,用
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③而不知其所止,译为: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其,代词,
它,指“一苇”;④方其破荆州,译为:当曹操夺取荆州。其,代词,他,指曹孟德。由以上分析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故选 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译为:向
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望见武昌。西,名词作状语,向西;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清之上,译为:何况我和你
在江边捕鱼打柴。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译为:月明星稀,乌鹊向南飞。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④击空明兮溯流光,译为: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
而上。空明,月光下的清波,形容词用作名词;⑤顺流而东也,译为:顺长江东下的时候。东,名词用作动
词,向东流;⑥舞幽壑之潜蛟,译为: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⑦下江陵,译为:攻占江陵。下,名词用作动词,攻占;⑧侣鱼虾而友麋鹿,译为: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
友。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⑨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译为:整衣端坐问客
人说。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由以上分析①③是名词作状语,②⑤⑦是名词用作动词,④是形容词用
作名词,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⑧是名词的意动用法,⑨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故选 C。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古代特殊句式的能力。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为状语后置,译为
“与客人在赤壁下坐船游玩”;A 项是定语后置,译为“有会吹洞箫的客人”;B 项是宾语前置,译为“然而
现在又在哪里呢?”C 项是判断句, 译为“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D 项是状语后置,译为
“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故选 D。
5.【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C 项,唐宋八大家中没有司马光,应是曾巩。解答此道题目,需要
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
【文本阅读】
一、【答案】1.A 2.B 3.B
4.( 1)月亮时圆时缺,但月亮自身终究没有增加或减损。(盈虚,卒,消长)(2)巫医乐师工匠这些人,君
子鄙视他们(不屑一提),现在士大夫的智慧(认识)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这真是奇怪啊!(不齿,乃,其)
(要点需翻译正确)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嘱,劝酒。对于课内重要的实词,平时学习就应落
实好注释。
2.本题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 均为代词,这样。A 前句为介词,表被动;后句为介词,
从。C 前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句为宾语前置的标志。D 前句表承接,后句表转折。对于材
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3.本题考查“超脱只能是暂时的,及时在大自然中行乐是忘怀人生苦闷的正途”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不符。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盈虚”解释为时圆时缺,“卒”解释为最终,“消
长”解释为增加或减损;第二句时注意“不齿”解释为不屑一提,“乃”解释为竟然,“其”为加强语气的副
词。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二、【答案】1.(1)由古代英雄人物与当世等闲之辈的对比而生悲。(联想到历史人物一代英雄如曹操的声
威壮举的“而今安在哉而想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等闲之辈,与一世之雄相比就更不在话下了。
悲苦和怨艾就从这古今历史人物的对比中产生了。)( 2)由宇宙之永恒与人生之须臾短暂对比而生悲。在无
穷的宇宙之中,人生不过是短暂的瞬间,太渺小了。这是悲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3)由现实与愿望的对比
而生悲。正因为古人长逝,宇宙无穷,作者就不得不从幻想中去寻求寄托,和飞升的仙人同游太空,跟天上
的明月永久存在。然而,这是不能实现的,“知不可乎骤得”,清醒地看到现实和愿望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因而就“托遗响于悲风”。
2.三国 《短歌行》
3.“赤壁之战”概括内容
4.由古今对比而生悲,由曹操的不可一世写兴亡之悲,起到反衬作用。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
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请分
条具体说明这一段中“客”因何而悲。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客悲痛的原因是:古今人物的对比的忧伤和
悲痛;人生短暂的苦闷和彷徨;现实和理想的落差的悲痛。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
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
的含义作答。此题属于对曹操作品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考生只要按照答题空的要求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古代事件的识记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
自己识记的事件进行作答即可。本题题干问的是赤壁大战中的事件及人物,考生注意本篇散文中题目本身就
是“赤壁赋”,所以介绍赤壁大战的场面是必然的,考生在作答的时候就找准了答题的出发点了,这样就能
很好的作答本题了。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写作技巧的赏读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注意结合题干的要求作答,在作答的时候
要注意引用和理解原文内容,然后结合对内容的分析和手法的把握进行作答本题。本题题干问的是:作者列
举那一段往事的写作目的是。作者写赤壁大战的往事,是为了将古事和今事进行对比,同时也将英雄人物和
今人对比,抒发了英雄时代和影响人物随着时间流逝而湮没的悲伤和苦痛之情。 三、【答案】1.B 2.C 3.C
4.(1)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2)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
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3)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
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
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
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①③④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②⑦⑧中的“之”
用在主谓之间,不译;⑤助词,舒缓语气,不译。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
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
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
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重点考核古今异义。“凌”意为“越过”,“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而上,“倚”意为“循
着”,“缕”意为“细的丝线”。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
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
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
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两次游”不恰当,应是“常常游”,另外与《前赤壁赋》同期的作品是《念奴娇 赤
壁怀古》,《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三个月后的作品。
4.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
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
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
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拓展阅读】
一、【答案】1.C 2.A 3.A
4.(1)所以现在详细说明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或许会原谅我。(2)心里想到哪里,梦也就做到哪里。
(意有所至,梦也同往)(3)不通晓句读,不解除迷惑,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4)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
【解析】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C 项,解释错误,“履巉岩,披蒙茸”意思是:踏着
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披,拨开,分开。故选 C。
2.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A 项,“‘七月既望’即七月十五日”解说错误,“七月既望”为七月十六
日。故选 A。
3.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 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与“‘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的动态美”分析错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是动静结合。故选 A。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①具,详细;道,说出;冀,
希望。②意,心里;极,到;趣,同“趋”。③师,从师学习;不,同“否”,指不从师学习。“句读之不知”
宾语前置句。④既,已经;没,去世;殊俗,边远地区;“余威震于殊俗”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
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
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
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
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
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
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
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
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
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
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
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
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
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
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二、【答案】1.(1)以……为重,看重(2)向……认错(3)佯装,假装(4)禀报,告诉
2.D
3.(张易)拿过玉杯扔到地上摔碎了它,大家都改变了脸色。
【解析】1.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
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本题中的四个实词,除“重”外,其它 3 个都是教学基本要求规定掌握的 300 实词,而且所考查的义项都是
学生在课文中学习过的。所以难度停留在“识记与理解”的程度上,只要搞好教材复习就可以应对了。
2.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
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在文言
文中,一个名词居于动词前,如果不是主谓关系,就要考虑是否存在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数面折之”
的“面”就是这样,这里是“当面”的意思。选择枝中用法与之相同的只有 D 项“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
的“舟”字,也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这里是“乘船”的意思。A 项的“病”是使动用法,B 项的“友”
是意动用法,C 项里的“刃”是“名词用作一般动词”。这 4 个句子都出自于重要篇目,应该难度不大。故
选 D。
3.本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
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翻译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首先是“信”,忠实于作者的原意,所以得将难字难词解释准确,这里包括词类活用与虚词,比如这里的“抵
地”、“碎之”,用本义来解释分别是“推到地上”和“使玉杯粉碎”。其次是“达”,与上下文保持文气的通
畅,需要考虑句式的特殊性,比如这里的主语省略,“(张易)拿过玉杯……”,应补出来。然后是“雅”,通
过调整词句,保证表达的现代化与书面化。
三、【答案】1.C 2.C 3.A 4.( 1)苏轼问母亲:“苏轼如果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
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2)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
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经史”为名词,作“通”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
A;第一个“见”为名词,“想法”的意思,作“有”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 B;“是书”是“这本书”的意
思,作“见”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 D。句子翻译为: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
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
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
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故选 C。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本题中,C 项,“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错误。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故选 C。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答这类题目,学生应回到文章中去,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分
析概括。本题中,A 项,“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理解错误。文中说“闻者始哗不厌,久乃
信服”,意思是“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
信服了欧阳修的话”,对“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的“厌”理解错误,应为“满足”。故选 A。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中,(1)请:请允许,表示敬辞;若:表示假设,如果;顾:表示反
问,难道;为:动词,做。(2)浑涵:博大深沉;雄:形容词作动词,称雄;鲜:少;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
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苏轼请问母亲:“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
允许呢?” 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陆贽的文集。
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
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
严重,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
就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但是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诗人)
说:“我的文章比这个人要逊色一大截啊!”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
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苏轼)调到徐州任知州。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泛滥于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后洪水汇集到徐
州城下。暴涨的洪水 没有被及时疏导,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城里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苏
轼说:“富人们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池。”
于是,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苏轼拜访守卫徐州城的军队,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危害到
徐州城,事态非常紧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士兵头目说:“您太守大人尚且不
躲避洪水和污泥,我们都是小人,理应为您效命。”于是带领手下人拿着畚锸等走出军营,修筑起东南长堤。
开始从戏马台筑起,尾部连接到城墙。大雨白天晚上下个不停,城墙仅有三版没有淹没到洪水里。苏轼在城
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
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
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
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
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
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
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
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在常州去世,享年 66 岁。
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
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
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
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四、【答案】1.B 2.D
3.“精气”是指人不为利益、欲望等外物所改变的品格(人格、操守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及利国利民
的担当精神。(意思对即可) 4.作者从“日月天星”各自一刻不停地运转,担负平衡四季、使万物生长的重任,悟得人之君子应学而不
止(自强不息、死而后已),以担当使万世太平、为众生谋福利的重任。(意思对即可)
5.此处景物描写简洁传神,不加藻饰,写出景物的特色,引起下文由蚯蚓和陨石生发的感悟,是文章必不
可少的组成部分。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
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
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
一进行排除。此题 B 项“抑”,结合“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分析,“抑制”错误,应该译为抑或。句意:
抑或是它们的欲求容易得到满足而自得其乐呢。故选 B。
2.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
助判断。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
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D 项,结合“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等分析,此题
横线处应是转折关系,应该用“然”。句意:然而它们(仍会)把头探出穴外鸣叫,像在悲号又像在呼唤。
故选 D。
3.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也是考查考生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做此题,需要结
合上下文寻找答案。要在语境中理解词语。无论何种词语,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
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精气”,结合“其精气不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
发而为事业,著而为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分析,他们的精气若不被外物改变,便会积聚于
内成为思想,表现于外成就功业,写在纸上成为文章,灿然光耀于百世之前而又能受到百世之后人们的仰
慕,不像星星的精气会随着它们的陨落而消亡,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述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重点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这是解答的关
键。文章第四段“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劳,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一
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重矣”描述了“日月天星”不辞辛苦而作出的贡献,
由此发出“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的感慨,“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就是“君子”要担当的重任。
5.此题考查考生体会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也考查考生体会严谨、有序的文章结构的能力。《赤壁赋》
以月夜泛舟开篇,把握初秋月下赤壁江景的特点,抓住“水”与“月”这两个意象,描写了眼前月色笼水、水波含月的美景,令人进入一个物我两忘、悠然自得的人间仙境。在水与月的净化中真实的情感得以更加清新
而自然地呈现。客的悲伤因月、水而起,苏子的人生感悟也由水月引发,文章的主题由此生发出来。
此文的景物描写自然,不饰辞藻,但语言精当凝练,能突出景物的特点,从而引出下文的抒情议论,使文章
结构严谨。
【参考译文】
夏天的六月,暑雨过后, 我(欧阳子为作者自称)坐在树间,仰望天空与月亮、星星的运行,看到有星
星陨落。夜已深,露水滴落,听到草丛间蚯蚓鸣叫之声更加急促了。耳闻目睹这一切,我的内心有所触动,
于是写下了这篇《杂说》。
蚯蚓吃泥土、喝泉水,它们的生活简单而又容易满足。然而它们(仍会)把头探出穴外鸣叫,像在悲号
又像在呼唤,似在长啸又似在歌唱,(难道)它们也有欲求吗?抑或是它们的欲求容易得到满足而自得其乐
呢?或是为自己鄙陋的生命感到痛苦而悲叹自己的不幸呢?再或是喜欢自己的声音而得意地鸣叫给同伴听
呢?又或是它因节气的变化而气血运动,既不明白自己为何而鸣又不能停止鸣叫呢?它为什么会如此聒噪
不止啊! 我对此深有感触。
流星陨落到地上,腥臭粗糙的殒石,变成了丑陋的石头。它们在天上灿然闪耀时能得到万物的景仰,是
因为精气凝聚在身的缘故;等到它们跌落到地上,连破砖碎瓦都不如。人死后,骨肉发臭腐烂,成为蝼蚁的
食物而已。人比万物高贵的地方,也是在于精气。他们的精气若不被外物改变,便会积聚于内成为思想,表
现于外成就功业,写在纸上成为文章,灿然光耀于百世之前而又能受到百世之后人们的仰慕,不像星星的精
气会随着它们的陨落而消亡。这岂不是很可贵吗?但是若活着的时候被利益、欲望冲昏了头脑、耗尽了心
血,死后便同样会发臭腐烂而被丢弃。然而糊涂的人说:“)然而糊涂的人说:“满足(自己的)利益、欲望,
以此来厚待自己。”我对此深有感触。
天从东向西运行,日、月、五星都从西向东运行。太阳一年转一圈。月亮比太阳快,一月转一圈。天又
比月亮快,一天转一圈。星星有慢有快,有逆行的有顺行的。这四者,各自运行自己的而似并无商量,它们
运转而不疲倦,运行而不停止,自古而今,一刻不曾停息。这是为什么呢?这四者,相互依赖而形成昼夜、
四季、寒暑。(如果)停息一刻,则四季不能平衡,万物不能生长,所以它们的责任重大。人群之中有君子,
他们肩负的责任也是很重的。(要)担当使万世太平、为众生谋福利的重任,所以(君子)说“自强不息”,
又说“死而后已”,(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啊。既然如此,那么君子的学习,难道可以有一天懈怠吗?
我对此深有感触。 【片段写作】
1.【参考例文】
×××,听说你生了重病,很是挂念。不能继续学习,应该很着急。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
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我们都喜欢苏轼,喜欢他身处逆境而
不消极颓废,豁达开朗,超然物外。他的《赤壁赋》中对山水风景的热情赞美,对历史英雄的倾慕向往,对
理想的追求,使我们看到了生与死、取与舍、有限与无限、渺小与伟大的辩证统一关系。困难与坎坷虽无穷
尽,但是只要有开朗乐观的心态,辽阔旷达的胸襟,何畏之有?暂时的挫折,不会击垮坚强的你,不会绊住
你进取的脚步。朋友,愿你振作起来,早日战胜病魔,重返校园,我们一起拼搏,再造辉煌!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要审题,明确答题的要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写作。作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赤壁赋》里揭示了什么
样的人生道理。这要求考生详细的掌握《赤壁赋》的内容,并对作者情感变化有深刻的体悟,然后联系到
自己同学的遭遇,能明白他的处境和感受,并从中找到他与苏轼遭遇的相似之处,最后以苏轼面对困境所
表现出的乐观、豁达开朗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来开导自己好友,鼓励他走出人生的阴影。
2.【参考例文】
苏轼与我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明月”诗
里“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
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漂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随性而至,并不
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写作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
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
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首先明确要求“苏轼写与朋友
夜游赤壁的情景”;“假如你是吹洞箫的那位朋友”,把自己代入其中;写成现代散文,200 字左右。当时苏
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地方官吏钦慕他的为人与俊才,非但不加管束,还常常任他在管区内纵情游山
观水,而情豪兴逸的苏东坡则每游一地必有诗文纪盛。《赤壁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
明月一轮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送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大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
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
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变”与“不变”的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点好似一剂“愀然”的灵丹妙药,使客人
终于“喜而笑”。了解苏轼创作赤壁赋的背景,非常重要。完成这道题目,要结合翻译,把苏轼夜游赤壁,
心情愉悦的情感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