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2021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语文试题( 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西省2020-2021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语文试题( 有答案)

ID:461169

大小:12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二 语 文 (2020.10) 一、现代文阅读(1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类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到了宋代又有了新的表现和探索,这较好地 体现在诗和词这两种当时最为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中。在宋代诗词中,一方面有围绕人类善待野生动物的方 式方法进行的细致描写,另一方面还贯穿着一些具有强烈人文意识的独到理念。 善待野生动物的前提是准确认识和深刻理解野生动物的天然禀性和各种“不得不然”的行为,也就是 野生动物在自然规律作用下展现的各种特点和功能。 首先,客观地理解野生动物的本能需求和“向善”可能性。梅尧臣《猛虎行》写老虎“猛气吞赤豹, 雄威蹑封狼”“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而且代老虎言:“食人既我分,安得为不祥?”“而欲我无杀, 奈何饥馁肠?”这是肯定猛虎食用其他动物(包括人)是来自自然的本性和基本的生理需要,是上天赋予 它的“权力”和无可改移的生物本性。这一理念在五代僧齐己《猛虎行》中早有论述:“横行不怕日月明, 皇天产尔为生狞。”黄庭坚《观道二篇》言:“圣人用仁心,恻伤路傍儿。虎狼舐吻血,自哺胃与肌。同在 天地间,六凿相识知。父母临万物,大道甚坦夷。百年修不善,一日许知非。虎狼有悛心,还与圣人齐。” 这里一方面肯定虎狼和圣人一样有自己的本性,另一方面又肯定了虎狼有“改过迁善”的可能性。应该说, 这里既包含着道家“齐万物”的思想意味,又承接儒家仁爱的思想主旨。 其次,肯定野生动物的现实价值和审美价值。野生动物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可以辩证地理解,既表现 出明显的负面价值,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正面功能。黎廷瑞《听山中谈虎赋二章》讲到当时有个地方“千 百群”的野猪祸害庄稼,以至于百姓“终岁举室空辛勤”,但“近日南山老虎至,野彘畏之俱远避。遂令一 枕得安眠,犬豕时时亦遭噬。呜呼,犬豕所噬能几何,野彘不去为害多”。也就是说,老虎来了之后虽然经 常吃百姓的猪狗,但把成群结队的野猪赶跑了,这样庄稼保住了,百姓认为这是合算的。这里诗人肯定了 猛虎“有功有过”“功大于过”的现实价值。部分野生动物还有较大的审美价值,因而得到诗人词人的欣赏 和喜爱。范仲淹非常喜欢鹤的仪态和声音,写有“八变奇姿已过人”“独爱九皋嘹唳好,声声天地为之清” 的称赞诗句。欧阳修非常喜欢鸟类,其《啼鸟》言:“鸟言我岂解尔意,绵蛮但爱声可听”“黄鹂颜色已可 爱,舌端哑咤如娇婴”。野禽给诗人带来的愉悦跃然纸上。现实价值和审美价值是野生动物得到善待的重要 原因。 最后,肯定野生动物有类似人类的知觉和情感。两宋人士拥有细致精微、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他们 从心理的角度来理解动物,通过诗词细致地描写了野生动物的亲子之情、两性之情,等等。南宋林同写有 《禽兽昆虫之孝十首》,展现的是动物的亲子之情,其中大部分是野生动物。李石《蜂蚁》写到一个小蜂被 十个蚂蚁抬走:“蜂母正凭怒,有虿无敢作。相视母子心,如被蛇豕虐。蚁行蜂母随,众力岂易拨。”这是 作者亲眼观 察到的动物活动细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虫类的母子之情。南宋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说:“差池 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说:“共斜入、 红楼深处。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这二位婉约派词人显然是把双飞燕子描写成“腻在一起”的夫 妻,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有趣传统。肯定野生动物的心理特性和类于、通于人类的情感,这为善待野生 动物提供了情感前提。 (摘编自刘东超《宋代诗词中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只要能认识、理解动物的天性和各种“不得不然”的行动,就能做到善待动物。 B.梅尧臣《猛虎行》“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肠”指出了动物向善的可能性。 C.野生动物对人类的价值正负面均有,宋代人认为,正负面的价值不相上下。 D.两宋人士从心理角度理解动物,诗词细腻地描写了野生动物类似人类的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文章从理解野生动物本能需求、价值、知觉和情感三方面层层深入展开论述。 B.文章引用范仲淹和欧阳修的诗句,意在证明部分野生动物有较大的审美价值。 C.文章论述宋代诗词中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给现代人做了很好的提示。 D.文章引用大量宋代文人的诗词句子,既照应了题目,也增强了自身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相比较过去的历史,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宋代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 B.“虎狼有悛心,还与圣人齐”,这其实是黄庭坚对虎狼等野生动物的善意的理解。 C.宋代士人肯定野生动物有现实价值和审美价值,其实是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的。 D.因为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有趣传统,史达祖、吴文英才“有趣”地描写燕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玉米 侯发山 早晨四五点,天空的脸还没洗干净,老贵就已经挑着一担水到了地头。他不敢歇息,提着水桶来到田 里。玉米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他看了看,都比昨天多了一片,昨天是四片的,今天五片;昨天五片的, 今天六片……他把水瓢对准玉米的根部,缓慢地浇着——如果浇得快了,水流就会把玉米根部那儿的土浇 跑了;如果浇得过猛,容易把土溅起来糊到玉米的叶子上。水遇到土壤,转瞬即逝,还是留下了湿漉漉的 蛛丝马迹。水流的“嗞嗞”的声音,在老贵听起来,是那么的美妙,那么的入耳。 水塘距离玉米地不远,老贵差不多挑了三四十担水,等到 7584 棵玉米全部浇完,日头刚好爬到东山 嘴那儿了。老贵一屁股蹲到地头,手掌胡乱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掏出旱烟袋,挖了一锅烟,点上火,很 享受地嗞溜起来。给玉米浇水,就得趁日头睡觉那会儿,要不,日头晒着,再去浇水,玉米会受不了。 五年前当地政府分地的时候,老贵抢先要了这块地。这里是中越边境,当年的战争曾遗留下大量的地 雷,部队排除雷后再把土地交给政府。其实不用抢,这年头根本没人愿意种地。政府把其他几块没有人要 的地都种上了树。这块地有九分六厘,老贵用脚步丈量了无数次。他接管后,有人劝他种果树,他说还是 庄稼顺手,他种了一辈子的庄稼,有经验;有人让他种药材,说药材值钱,他说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要 那也没有用。有了这块地,老贵就把原先的责任田转让给了邻居。他说土埋到脖子那儿了,顾不了那么多。 也是,老伴病逝多年,他今年 58,人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这块地到手后,老贵拿上䦆头深耕了一遍, 捡出里面的石头什么的,然后施一遍农家肥,当年就种上了玉米。 有了水分的滋润,玉米苗在日头的照射下,尽情地舒展着身子,茁壮,精神。看着一棵棵玉米苗,老 贵的脸上溢满了笑容,那眼神,那表情,好像那些玉米苗就是他的孩子。日头越爬越高了,空气中有着明 显的燥热。老贵喜欢这样的天气,有墒,玉米就长得格外快。老贵下意识地抽了一下鼻子,似乎闻到了玉 米成熟的馨香。 这时候,二宝带着大全过来了。这两人老贵不陌生。二宝是村主任,大全也是本村人,如今在城里盖 房子,是个大老板。 二宝说:“贵叔,跟您商量个事。” 大全掏出一支烟递过去,老贵下意识地接过。 “就是这块地的事。”二宝迟疑了一下,说出了口。 老贵盯着大全:“你也想要?” 大全点点头。 “没门!”老贵把手里那根纸烟甩了。去年,村里有人要用这块地当墓地,给多少补偿老贵都没答应。 大全又掏出一支烟递过去,说:“贵叔,你要多少补偿都中。” 老贵没有接大全手里的烟,指着地里的玉米,说:“你得先问问它们答应不答应!” 二宝说:“贵叔,若是玉米知道,也会答应的。” “二宝你啥意思?”老贵一时给搞糊涂了。 二宝说:“贵叔,我知道您对这块地的感情,但你也得想想村里那些孩子们,跑到十几里外的镇里上 学,刮风下雨,孩子不受罪?一年要穿坏好几双鞋子呢。” 老贵梗了一下脖子,说:“我不是把每年卖玉米的钱都捐给了那些孩子们,让他们买鞋……” 大全有点哭笑不得,说:“贵叔,我在村里建个小学岂不更好?” “啥?建学校?”老贵懵了。 “人家大全要无偿给村里建个小学,就打算在这块地上建!”二宝补充道。 “真的?”老贵似乎不相信。 几乎同时,二宝和大全点了点头。 那些玉米苗随风摆动,不知道是拒绝还是同意。老贵一脸的难色,不知道该怎样和它们交流。 大全说:“贵叔,不急,等您收了这季玉米再说。” 这还差不多。老贵的脸像雨后的彩虹,亮丽而有色彩。 一年后,一个崭新的学校建成了,学校的名字就叫“玉米小学”。老贵的儿子叫玉米,是一名军人,早 在六年前因为排查学校这块地上的雷时,发生了意外。 (原载《山西文学》2019 年第 11 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老贵不愿出让玉米地,是基于对土地的热爱、对教育的支持、对儿子的怀念,最终老贵支持了建设新小 学的计划。 B.小说通过丰富的人物对话,把二宝、大全与老贵对立起来,使情节发展更加波澜起伏,使老贵形象更加 鲜明突出。 C.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老贵这样一位支持教育的农民形象,注重从小人物身上体现大时代,让人感受到新时 代背景下农民的新思想。 D.小说以“玉米”为题,立片言以居要,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既揭示文本的内容又暗示主题,有写实 的一面又有象征的一面。 5.小说中老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6.小说结尾写老贵儿子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2 分) (一)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人。幼孤,兄鞠之。年十四,补郡主簿。及长,伟容貌,涉知书传。大业中, 为齐州司户参军,历侍御史,晋阳宫副监。唐公雅与厚及留守太原契分愈密至蒲酒通昼夜秦王与刘文静方 建大计未敢白公以寂最厚善乃出私钱数百万饷龙山令高斌廉俾与寂博阳不胜,寂得进多,大喜,日滋昵。 太宗以情告之,许诺。寂尝以宫人侍唐公,恐事发诛,闲饮酣,乃白秦王将举兵状,因言:“今盗遍天下, 城阖外即战场,虽徇小节,犹不脱死。若举义师,不特免祸,且就大功。”唐公然所计。唐公欲先取京师, 恐通① 掎其后,犹豫未决,寂说曰:“今通据蒲关,未下而西,我腹背支敌,败之符也。不若破通而后趋 京师。”秦王曰:“不然。兵尚权,权利于速。今乘机度河以夺其心。且关中群盗处处屯结,疑力相杖,易 以招怀,抚而有之,众附兵强,何向不克?通自守贼耳,庸能患我?一失其机,胜负未可计也。”唐公两从 之,留兵围蒲,而遣秦王入关。隋帝禅位,公固让,寂开陈符命以劝,又督太常具仪、撰日。唐公即位, 曰:“使我至此者,公也。”拜尚书右仆射,赐服玩不赀,诏尚食日给御膳,视朝必引与同坐。浮屠法雅坐 妖言,辞连寂,坐免官,削封邑半,归故郡。寂请留京师,帝让曰:“公勋不称位,徒以恩泽居第一。武 德之政,间或弛紊,职公为之。令归扫坟墓,尚何辞?”寂遂归。未几,汾阴狂男子谓寂奴曰:“公有天 分。”监奴白寂,寂惶惧,遣监奴杀所言者。奴盗寂封邑钱百万,寂捕急,遂上变。帝怒,欲杀之。议者多 请贷,乃放静州。会山羌反,或言劫寂为主。帝曰:“国家于寂有恩,必不尔。”既而寂率家僮破贼。帝念 寂功,诏入朝,会卒,年六十。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 【注】①通:屈突通,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隋末唐初大将。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唐公雅与厚/及留守太原/契分愈密/至蒲酒/通昼夜/秦王与刘文静方建大计/未敢白/公以寂最厚善/乃出私钱 数百万饷龙山令高斌廉/俾与寂博/ B.唐公雅与厚/及留守太原/契分愈密/至蒲酒通昼夜/秦王与刘文静方建大计/未敢白公/以寂最厚善/乃出私钱数 百万饷龙山令高斌廉/俾与寂博/ C.唐公雅与厚/及留守太原/契分愈密/至蒲酒/通昼夜/秦王与刘文静方建大计/未敢白/公以寂最厚善/乃出私钱 数百万/饷龙山令高斌廉俾与寂博/ D.唐公雅与厚/及留守太原/契分愈密/至蒲酒/通昼夜/秦王与刘文静方建大计/未敢白公/以寂最厚善/乃出私钱 数百万饷/龙山令高斌廉/俾与寂博/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字”又称“表字”,中国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男子有字,女子无字。 B.“主簿”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唐宋时也设置主簿之官。 C.“禅位”指在位君主生前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分为“内禅”和“外禅”两种。 D.“封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诸侯、功臣作为世禄的封地,又称“采邑”“食邑”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裴寂幼年不幸,积极进取。他早年丧父,靠兄长抚养。年少时就担任地方官员,长大后热爱学习,曾在 大业年间执掌重要职务,后来还到宫里任职。 B.裴寂交好唐公,关心时局。裴寂与唐公关系非常密切,他选择合适的时机将秦王起兵的意图告诉唐公, 为唐公出谋划策。 C.唐公善听建议,虑事周全。他综合了裴寂和秦王的建议,留下兵力包围蒲关,而派遣秦王入关。 D.唐公知恩图报,用人不疑。唐公在裴寂帮助下登上皇位并肯定其功劳;他认为山羌造反时裴寂不会背叛 朝廷,结果不出他预料,可见他一直信任裴寂。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虽徇 小节,犹不脱死。若举义师,不特免祸,且就大功。 (2)抚而有之,众附兵强,何向不克?通自守贼耳,庸能患我? (3)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1~12 题。 和董传留别① 苏轼 粗缯大布裏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② 。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③新湿字如鸦。 【注】①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与朋友董传话别写下此诗。②择婿车:据《唐摭言》卷三载, 朝廷为考中的进士在曲江设宴,公卿家都在这一天从进士中挑选女婿,车马填塞了道路。③诏黄:即诏书, 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首联诗人赞美友人虽粗布裹身,生活清贫,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 精神风骨。 B.颔联中“厌伴”“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他不愿再过烹瓠叶的日子,决定随从举子参加科举考试。 C.董传是一个失意的读书人,诗中“粗缯大布”“烹瓠叶”“囊空不办”等词语表明了董传生活的贫困。 D.本诗巧于用典,“寻春马”“择婿车”两个典故暗含了苏轼对友人的担忧,希望他登科后不要被浮华扰乱 心志。 1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仍 可把握。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寄 托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3)身临暮色绚丽、野鸭高飞、天阔水远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想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的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 政所持信也”,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的点。秦以前,官、私印都 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职能扩大,成为证明当权者权力的法物。印章和 政治仪礼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_____,解印绶辞归,此举正意味着权力的卸除。 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 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大热的时代,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 论更是_____,成为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 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等,_____。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_____,这两 种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 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 ),已显露其“出蓝”之势。 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俯拾即是 因而 B.韬光养晦 应接不暇 不一而足 然而 C.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不一而足 然而 D.韬光养晦 应接不暇 俯拾即是 因而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B.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C.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D.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 B.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 C.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 D.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 17.下面是在湖北武汉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5 个字。(4 分) 四、写作(4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 分) 屈原因正道直行被流放,披发行吟于泽畔,渔父看见后,问他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举世皆浊 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因此被放逐。”渔父劝他说:“既然举世皆浊,何不随波逐流、推波助澜呢? 既然众人皆醉,何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呢?”屈原反问道:“我怎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 染呢?又怎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怀石投江而死。汉代的贾谊认为,不论到哪 里都可以辅佐君主,又何必留恋楚国呢?就像凤凰在千仞高空翱翔,看到有德的国君才降落下来,看到危 险的小人就远走高飞。 上述材料中,屈原、渔父和贾谊三个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2020.10 ) 1.D(A 选项表述过于绝对。B 选项是论证“猛虎食用其他动物(包括人)是来自自然的本性和基本的生理 需要”。 C 选项,文中并未提及宋代人认为野生动物的正负面价值不相上下。) 2.A(文章论述野生动物本能需求、价值、知觉和情感三方面并非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3.D(史达祖、吴文英对燕子的生动描写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有趣传统,二者并非因果关系。) 4.B(小说写老贵与二宝、大全的对话,让老贵误解二人买地的意图,最终点明真相,并非是对立。) 5.①热爱土地,勤劳细心,恬然自安。老贵选择没人愿意种的地,并把先前的田地转让给邻居,过着精心耕 种、恬淡自适的生活。 ②支持教育,顾全大局。老贵平日将卖玉米的钱捐给孩子们上学用,最后同意在自己物质财富的来源上建 学校,都反映了他在教育上的付出。 ③重视亲情。老贵照顾土地上的庄稼就像是在照顾自己的儿子,像是在同儿子交流,这是他精神的寄托。 (每点 2 分,答出 2 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①使情节更加完整,照应前文。小说的结尾既补叙了老贵儿子玉米因排雷而意外牺牲的情况,又照应了前 文老贵抢要这块中越边境无人要的土地并执意种植玉米的情节。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老贵儿子的事情使读者明白了老贵的倔强,重新认识了老贵。 ③丰富了小说主题。老贵儿子的事情让读者看到两代人以国为重的人生选择。 (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B 8.A(“女子无字”错误,女子许嫁后举行笄礼时取字。) 9.D(“可见他一直信任裴寂”错误。山羌造反之前裴寂的家奴上告裴寂谋反,唐公就想杀掉裴寂,在参议 者大多请求宽免裴寂的情况下,还是将他流放到了静州。这说明唐公并非一直信任裴寂。) 10.(1)即使曲从小节,还是不免于死。如果发起义军,不但可以免除灾祸,而且还能成就大的功业。(虽: 即使;徇:曲从;不特:不但;大意 1 分) (2)安抚后拥有他们,众人归附兵力强盛,什么地方不能攻下?屈突通是自守之贼罢了,难道能危害到我 们?(克:攻下;庸:难道;患:危害;大意 1 分) (3)小孩满屋,盛粮食的器皿里没有余粮,所赖以维持生活的,没有经营生计的本领。(幼稚:小孩;生 生:维持生活;术:经营生计的本领;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 裴寂,字玄真,是蒲州桑泉人。幼年丧父,兄长抚养他成人。十四岁时,补授郡主簿。长大后,身材魁伟, 涉猎典籍。大业年间,任齐州司户参军,历任侍御史,晋阳宫副监等职。唐公李渊平素和他交好,到留守 太原时,更加情投意合,以至于博弈饮酒通宵达旦。秦王李世民和刘文静正筹划起事,不敢告诉李渊,因 裴寂与唐公关系最密切,李世民拿出数百万私钱给龙山令高斌廉,让他和裴寂赌博,(高斌廉)假装赌输, 裴寂赢了很多钱,非常高兴,关系一天比一天密切。(趁着裴寂高兴)秦王把实情告诉他,裴寂答应帮他 (劝说李渊)。裴寂曾派晋阳宫中的人侍奉唐公,怕事情泄露被杀,闲暇时两人饮酒喝至半醉时,就告诉唐 公秦王将要起兵的情况,顺势劝说:“现在盗贼遍布天下,城门外就是战场,即使曲从小节,还是不免于 死。如果发起义军,不但可以免除灾祸,而且还能成就大的功业。”唐公认为他的计策很对。唐公打算先夺 取京城,但怕屈突通在背后夹击,犹豫不决,裴寂劝说:“现在屈突通占据蒲关,还未攻下就西进,我军 腹背受敌,这是失败之计。不如打败屈突通后直奔京城。”秦王说:“不是这样。用兵的关键在于随机应变, 随机应变的关键在于神速。现在趁机渡黄河夺取他的军心。况且关中群盗到处囤结,虚张兵力相互对抗, 容易招降,安抚后拥有他们,众人归附兵力强盛,什么地方不能攻下?屈突通是自守之贼罢了,难道能危 害到我们?一旦 失掉机会,胜负就不可测了。”唐公对两个意见都采纳,留下兵力包围蒲关,而派遣秦王入关。隋帝禅让帝 位,唐公坚决辞让,裴寂开导并用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来劝他,又督促太常准备仪礼、选择吉日。唐 公即位后,(夸奖)说:“让我达到这一步的人是你啊。”授官尚书右仆射,赏赐服饰和玩赏的物品无数, 下诏尚食官每天供给御膳,临朝听政时必定引裴寂与他同坐。僧人法雅因散布邪说获罪,供词牵连到裴寂, 裴寂因此获罪被免官,被削去一半封邑,放归故里。裴寂请求留在京城,皇帝责备道:“你的功绩与职位 不相称,只凭借朝廷恩宠而官居第一。武修德备的朝政,有时松懈紊乱,这都是你在职所造成的。现在让 你回乡扫祭祖坟,还有什么推辞的?”裴寂于是回乡。不久,汾阴一个狂妄的男子对裴寂的家奴说:“裴 公有天子之运。”家奴告诉了裴寂,裴寂惶恐害怕,派家奴杀了说这话的人。后来家奴盗窃裴寂封邑中的数 百万钱,裴寂紧急捉捕,家奴于是上奏说裴寂谋反。皇帝大怒,想要杀裴寂。参议者大多请求宽免,于是 将他流放到静州。适逢山羌叛乱,有人说山羌劫持裴寂担任首领。皇帝说:“朝廷对裴寂有恩,他一定不 会反叛。”不久,裴寂率领私家奴仆打败了叛贼。皇帝念及裴寂的功劳,下诏召他入朝,而裴寂恰好在这时 去世,享年六十岁。 11.D(“寻春马”暗用孟郊《登科后》的典故,结合注释②“择婿车”典故的解释,颈联二句是说,你虽 然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却有机会被那“择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安慰 与鼓励,并无担忧之情,亦无“希望他登科后不要被浮华扰乱心志”之意。) 12.①意为登科后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放榜诏书上黑字如鸦,写着你的名字。(3 分)②承接颈联,再次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和鼓励,他希望董传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扬眉吐气。(3 分) 13.(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4.C(功成身退:大功告成后自行隐退,不愿再做官或复出。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后文 有“权力的卸除”,故第一处应选“功成身退”。应接不暇:原形容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多形容来人或 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根据前文“名家竞起,流派争衡”, 第二处应指印学理论接连出现,应选“层出不穷”。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 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第三 处在列举印章丰富的品类之后,应选“不一而足”。因而:表示结果。然而:表示转折。第四处前后两句话 是转折关系,应选“然而”。) 15.C(文中画横线句子共有三处语病:关联词搭配不当,“无论是……还是……都……”为一个整体,排除 B、D 两项。语序不当,应是先“外形”,然后“印文、章法”,据此排除 A、D 两项。“蕴含”应搭配 “着”,“呈现”应搭配“出”,故排除 A、B 两项。) 16.B(选项提供的句子有两个对象,一个是“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一个是“篆刻家、书画家的 优秀印作”。前文说今天印章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而“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正体 现了“加强”“扩展”,这与前文最衔接,排除 A、D 两项。“已显露其‘出蓝’之势”是从整体上来说明 当今印章的特点的,与之相对应的也应该是曾经的某一时期,而不是具体的印章作品,故前面应接“对秦 汉范型来说”,排除 C 项。) 17.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徽由“五角星”“和平鸽”“彩带”“7”等元素共同构成。①“五角星”突出军 队和军人特征,七颗“五角星”寓意世界各国军人在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下,齐聚江城武汉,共庆和平盛会。②上方第一颗星的一角呈现“和平鸽”造型,寓意中国将通过本次军 运盛会,向国际社会传递和平发展的理念。③“彩带”造型,既象征中国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愿 景,又形似武汉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的自然地貌,凸显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和地域文化特色。④彩带呈“7” 字型,象征武汉将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每点 2 分,答出 2 点即可) 18.参照 2020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写作本题,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材料内涵,准确把握材料中三个人的思想观点。屈原正道直行 被流放,虽处于困厄之中,但他为了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高洁的品质,宁可死去也不愿与污浊的世俗同 流合污,体现出洁身自好、为追求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渔父是作为与屈原对立的形象存在的。面对污 浊的现实,他主张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思想。汉代的贾谊则主张只 要能辅佐君主建功立业,不必拘泥于楚国,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体现出一种趋利避害 的智慧。相对来说,比屈原灵活变通,比渔父积极有为。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发掘其思 想观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写作过程中,要能够对人物的思想观点进行辩证地评析, 体现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