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2021高一语文第一次阶段性诊断检测试题( 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2020-2021高一语文第一次阶段性诊断检测试题( 有答案)

ID:461187

大小:49.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山东省 2020-2021 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性诊断检测试题 2020.10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 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 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 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 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 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 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 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 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 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 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 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 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 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 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 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 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 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 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 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 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 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 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 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 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 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 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一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 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 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 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 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 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 《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 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 识的来源。 2 (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 不可践行。 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中国人的世界观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 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 C.“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家国天下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 起来,相互依存。 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 当务之急。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 识和担当精神。 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 拓的进取精神。 C.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 都是有局限的。 D.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 相联系的观点。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 分) A.“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B.“治大国若烹小鲜” 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D.“大河无水小河干 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4 分) 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 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 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 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 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 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 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 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 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 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 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 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 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 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 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 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 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 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诘: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 3 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 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 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 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 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 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 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 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 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有 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建华在与老黄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按常规出牌;老黄作交代,他也要反着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刘建 华不满我们将其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B.“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蛊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 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刘建华回家过年,说初十回来,初十那天果然回来了;最后也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这些优秀品质 是作者予以充分肯定的。 D.小说赞美了刘建华这一类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优秀品质,也展示了他们的缺点,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群体的复杂 情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 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小说开篇对主角刘建华眼睛的描写,着力突出了其“亮”和“尖刻”,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为写下文 他与我们发生冲突做了铺垫。 C.本文善于运用质朴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凝练隽永的语言风格体现 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D.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 疑虑、甚至怨恨等复杂的心理。 8.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9.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 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 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卒私相与 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 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 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 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 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 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 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 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 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 不大出游。数年,叔以官卒。太史公曰:孔子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B.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4 C.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D.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迁,文中意为升官、一般指官职的调动,有贵右贱左之说,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B.赭衣,在古代只有囚犯才穿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后来借用为囚犯的代称。 C.景帝,这是用谥号来指称帝王,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庙号、年号、封号等来指称。 D.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禄”,地位不同,称呼也就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田叔为人率直,清廉公正。他以严谨廉洁为追求,喜欢与有名望的人交游,被层层推荐给赵王张敖,任职郎 中,因德行突出而得到赵王看重。 B.田叔忠诚侠义,不惧死亡。高祖傲慢无礼,赵王臣属阴谋刺杀却被发觉,赵王被逮捕时,田叔甘冒罪及三族 的威胁,装扮成家奴追随赵王。 C.田叔为官有才,善于理事。他被赵王张敖推荐给高祖时,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 诸侯国相,施政才能被皇帝赞赏。 D.田叔处事圆通,柔中带刚。田叔刻意公开袒护鲁王,从而使鲁王羞愧而自愿偿还百姓;又故意不在馆舍休息, 以此来讽劝鲁王不要大肆游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4 分) (2)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4 分) 14.田叔替景帝调查袁盎被刺杀的事情,景帝为什么称他“大贤”而任命他为国相? (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 2 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晚桃花 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③来折一枝。 【注】①亚,通“压”。②校,通“较”,比较,较为。③白侍郎:白居易时为刑部侍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勾画出桃花灼灼盛开、绰约动人的形象,以及它遮没于竹松间的生活环境。 B.颔联写因为斜日临照和作者忙中偷闲,才发现了幽僻处的桃花,突出了偶然性。 C.颈联“寒地生财”“贫女嫁迟”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出深刻的讽喻,发人思考。 D.尾联是说春天将尽,没有人怜惜桃花,即便作者也是随手攀折一枝,无意顾惜。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2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 ?道出雄 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 是: , ? (3)《归园田居》描写炊烟渐起、山村景色朦胧的句子是 , 。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接表现诗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诗句是 , ? (5)《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6)“ , 。”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三、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 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 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 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就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 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 5 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 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 苟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_____,才 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剧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 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21.文学短评的写作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下面文章是对《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评论,请在横线上补写观 点性的语句。(4 分) 《水浒》的人物描写,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试举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为例。这三个人在落草以前, 都是军官,都有一身好武艺,这是他们相同之处;他们三个本来都是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要落草的,然而终于 落草了,可是各人落草的原因又颇不相同。高衙内想霸占林冲的老婆,于是林冲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沧州,而对这 样的压迫陷害,林冲只是逆来顺受,所以在野猪林内,鲁达要杀那两个该死的解差,反被林冲动止;到了沧州以后, 林冲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高衙内又派人来害他性命,他才杀人报仇,走上了落草的路。杨志呢,第一次为了失 陷花石钢而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个泼皮,因此充军,不料因祸得福,又在梁中书门下做了军官, 终于又因失陷了生辰纲,只得亡命江湖,落草了事。只有鲁达,他的遭遇却是“主动”的。最初为了仗义救人,军 官做不成了,做了和尚,后来又为了仗义救人,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因此,(甲)。不但如此,《水浒》 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杨志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果 是赔尽小心,依然落得一场空。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结果被逼得无处容身。只有鲁达,一无顾虑,敢作敢为, 也就不曾吃过亏。《水浒》就是这样通过了绚烂的形象使我们对于这三个人发生了不同的感情。 不但如此,《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身于不同的阶层。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 五侯杨令公之孙”,所以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林冲出自枪棒教师 家庭,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技术人员,他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非被逼到走投无路,下不来决心。至于鲁达, 无亲无故,一条光棍,也没有产业,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匠出身而由行伍提升的军官。《水》并没叙述这三人的出身, 但是在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时,处处都打扣紧了他们的阶级成分。因此,我们可以说,(乙)是《水浒人物描写的最 大一个特点。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有人说:“空白就是一无所有。”有人说:“空白意味着很多可能。”有人说:“给自己留点空白,会使心灵更 畅快地呼吸。当你春风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痛苦时,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室 息心灵。” 你对“空白”是怎么理解的?请联系你学习、生活中的人、事、物,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中心明确,正能量充足。③结构清晰,卷面整洁。④不得少于 800 字。③不 得抄袭或套作。 参考答案 1.C(A“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错,原文为“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B 原文是“使得中国人的价 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D 不合文意,“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 并行不悖,“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 2.D(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侧重强调证明的是将“天下”和“公”联系在一起,尚未谈及 “太平”。) 6 3.B(“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比喻的说法,只是强调了“治国”这一方面,不能用来说明“家”“国”二者之 间的关系。) 4.(4 分)①先指明“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分别运用引证法和 例证法加以分析论证;(2 分)②后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其现实意义, 提出时代要求。(2 分) 5.(6 分)①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② 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 量;③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每点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B(“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错,原文只说“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 要不走,他走”,并没有交代老黄真的走了。) 7.D(应该是疑虑、厌倦、欣赏等心理,没有怨恨。) 8.(6 分)①技术精湛、认真敬业。根据文中的“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 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可见其技术精湛、认真敬业; 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根据文中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 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 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可见其热爱生活、讲求条理; ③执拗狭隘,狡黠尖刻。根据“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 软了”“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 们的教训”可见其执拗狭隘,狡黠尖刻。(要点 1 分,分析准确 1 分,只要从文中举出一个例证即可) 9.(6 分)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在叙事中夹杂着“我”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在 塑造人物的同时表达“我”的看法。③结尾的“纪念”印证了开头他给“我”的“尖刻”的感觉,使人物隐伏的性 格变得清晰具体。(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D 解析:根据人名断句“相”“王”等 11.C 解析:帝王没有封号,封号是指帝王封授给别人的称号。 12.C 解析:因为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田叔等十余人“尽拜为郡守、诸侯相”,田叔被任命为汉中守。并非 田叔“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相”。后来田叔被景帝拜为鲁相,是因为调查梁孝王杀袁盎一事。 13.(8分)(1)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竟是如此对待您,请求您准许我们造反(或“臣等请求造反”)。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事”“遇”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鲁王听了后很惭愧,就把内库钱财拿出来,让田叔偿还他们。 (译出大意给2分.关键词“大”、“发”各1分)。 14.(2分)因为田叔查清了案件的事实,认定了梁王有罪责;(1分)又给皇帝处理此案提供了周全妥当的建议,使 皇帝不会陷入维护国法和不使太后悲戚的两难境地。(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田叔为人正直苛刻,并以此自得,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 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任职几年,他峻切刚直清廉公平,赵王虽赏识他,却没 有来得及提升他。恰逢陈豨在代地谋反,汉七年(前200),高祖前去诛讨,途径赵国,赵王张敖亲端食盘献食, 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当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王张敖说: “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对待您竟是如此,我们要求造反。”赵王臣下就私下里互相谋划弑杀皇上。恰好 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命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这时汉朝又下诏书说:“赵国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 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头发,颈上带着刑具,假称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 到了长安。赵王张敖得以释放出狱,就进言推荐田叔等十多人。皇上全部召见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朝中的大臣 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田叔做汉中郡守十多年。几年后,梁孝王 派人暗杀从前吴国丞相袁盎,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 告。汉景帝说:“梁王有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吗?”回答说:“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皇帝说:“有罪证吗?” 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皇帝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如不伏法被处死,这是汉朝的 刑法不能实行啊;如果他伏法而死,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这又是您的忧虑啊!”汉景帝非常赏识他,让他 做了鲁国的丞相。田叔刚刚到任,多位百姓主动找他,状告鲁王夺取财务的事情。田叔抓住为首的二十个人,每人 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手心二十,对他们发怒说:“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怎么敢毁谤君主呢!”鲁王听 说后,非常惭愧,从内库中拿出钱来让国相偿还他们。田叔说:“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 而国相做好事。国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于是鲁王就尽数偿还给百姓。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 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鲁王。鲁王多次派人请他去休息,他 终究不肯去休息,说:“我们鲁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能独自到馆舍中呢!”鲁王因为这个缘故不再大举出外游猎。 7 几年后,田叔在鲁国国相的任上死去。太史公说:孔子用称赞口气说“住到这个国家一定参与它的政务”,这样的 话说的也是田叔吧! 15.D(“作者也随手攀折一枝,无意顾惜”错,在此折花是惜花的表现)(3分) 16.(6 分)①对迟开桃花的喜爱和怜惜之情②表达了对家世贫寒而不被赏识任用的人才的惋惜和不平:③委地劝 谏当权者应随时、深入地发现人才。(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7.(12 分)(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4)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8.C 试题分析:语段围绕“戏曲的传承创新”展开论述,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后面紧跟“创新精神的缺失” 衔接最好。 19.C 试题分析:寿终正寝:旧时指老死在家中,泛指事物的消亡。正寝:旧时住宅的正屋。人死后,一般停灵在 正屋正中的房间。无疾而终:没有病而去世,指老年人自然死亡;比喻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终止,含不了了之的意 思。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册永远流传。名噪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博采众长:广泛地 采纳各家的长处。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容纳进去。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 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20.B 试题分析:A、D 两项成分残缺。“戏曲的创新”“令人眼花缭乱”,而不是“戏曲的创新眼花乱”。C 项 表述不完整。 21.(4 分)(甲)《水浒传》是从这三个人不同的遭遇中刻划三个人的性格 (乙)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22.参照 2020 年高考阅卷标准评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