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全能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全能卷(含答案)

ID:461254

大小:371.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全能卷(含答案) 班级 姓名 完成情况 第十课 《岳阳楼记》要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概括 《岳阳楼记》1046 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 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课文第一段,简要记叙作记的缘由、背景,为后文埋下 伏笔。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 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第三、四段分别描写阴晦和晴朗时的景色.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或 悲或 喜的感情。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 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 般的 竞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第五段的议论,点明 了文章的主旨。 二、文体常识。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 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 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作者作品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范文2 正公集》传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 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 四、字音字形 滕(ténɡ)谪(zhé)守 日星隐曜(yào) 浩浩汤汤(shānɡ) 淫雨(yín) 薄雾冥冥(bó mínɡ) 偕(xié) 樯倾楫摧(qiánɡ jí) 岸芷(zhǐ) 汀(tīng)兰 心旷神怡(yí) 宠辱xié( 偕 )忘 朝huī( 晖 ) 薄暮míng míng( 冥冥 ) 皓( hào )月 属(zhǔ)予作文 樯倾楫摧( qiáng qīng jí cuī) 五.词语汇总 (一)通假字 1.百废具兴(通“俱”,都、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二)一词多义。 1.和: 政通人和(和乐 形容词) 春和景明(和煦 形容词) 2.通: 政通人和(顺利 形容词) 北通巫峡(通向 动词) 3.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动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名词) 4. 空: 浊浪排空(天空 名词) 长烟一空(消散 动词) 5.一: 一碧万顷(一 数量词) 3 长烟一空(全、都 副词) 6.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动词)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副词) 此乐何极(穷尽 动词) 7.会: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聚集,动词) 会宾客大宴 (适逢,副词) 8.国: 去国怀乡 国都,名词 死国可乎 国家,名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名词  9.或: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副词 或以为亡 有人,代词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副词 10.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连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连词) (四)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微斯人(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3.去国怀乡 (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4.春和景明 (古义:日光;今义:景致,风景) (五)词类活用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名词作动词,做郡的长官 2. 百废具兴 形容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4 3. 北通巫峡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名词作状语,在…… 之后 (六)流传至今的成语: 百废待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政通人和。 六、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也”表示判断。) 2. 省略句 属予作文以记之 (省略了主语“滕子京”,即“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3. 倒装句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其上”为后置状语,应在“刻”字的前面,即“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为前置宾语,应在“与”的后面,即“微斯人,吾与谁归”。) 七、名句集锦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八、文章主旨 《岳阳楼记》通过对迁客骚人登岳阳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第十一课 《醉翁亭记》要点梳理 一、课文要点概括 庆历五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本文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5 第二年。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 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他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 和诗酒之中。 全文四个自然段。以“醉”“乐”二字提挚全篇。“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醉”“乐” 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十分清楚。 第 1 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 趣的心情。(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第 2 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 使人感到乐趣无穷。(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 3 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 情。(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第 4 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 篇《醉翁亭记》。(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二、文体常识。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 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 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作者作品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 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 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6 四、字音字形 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 潺潺(chán) 僧(sēng) 辄(zhé) 晦明(huì) 霏(fēi) 瞑(míng) 伛偻(yǔ lǚ) 携(xié) 洌(liè) 肴(yáo) 蔌(sù) 觥筹(gōng chóu) 阴翳(yì) 弈(yì) 酿泉(niàng) 翼然(yì) 岩穴(xuè) 朝暮(zhāo mù) 酣(hān) 颓然(tuí) 五.词语汇总 (一)古今异义 ①意 古义:情趣。例:醉翁之意不在酒。 今义:意思或愿望。 ②去 古义:离开。例:游人去而禽鸟类也。 今义:到、往。 ③射 古义: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例: 射者中 今义: 射箭。 (二)一词多义。 ①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趣) ②名 名之者谁(命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③秀 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 ④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7 每有会意(意旨) 此中有真意(心思) ⑤高 而年又最高(大) 风霜高洁(高爽) ⑥宴 太守宴也(宴请) 宴酣之乐(宴会) ⑦出 水落而石出者(显露)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出来) ⑧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归聚) ⑨乎 在乎山水之间也(于) 颓然乎其间者(在) ⑩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    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三)词类活用 ①名之者谁 (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③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④杂然而前陈者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8 ⑤翼然临于泉上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⑥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作动词,称呼) (四)流传至今的成语: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本义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六、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望之蔚然而神秀者,琅琊也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也”表示判断。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山间之四时也。 ……滁人游也……太守宴也……苍颜白发……太守醉也。 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2.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 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 3.倒装句9 (1)定语后置: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状语后置: 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③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即“于两峰之间泻出者”。“于两峰之间”为后置状语,应在“泻出”的前面) 七、名句集锦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八、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的叙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精练而 流畅自然的语言叙情结合,体现了欧阳修在被贬之后寄情山水以遣愁绪的旷达胸襟,同时抒发了作者对于 自然风光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第十二课 《湖心亭看雪》要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概括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 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文章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做到了景有含情,情景交融,情事10 交融。作者在写景、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湖、山、人共同构成 了极具艺术境界的画面。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 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 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 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二、作者作品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他的小品 文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 湖梦寻》《石匮书》《史阙》《夜航船》等。 张岱,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 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 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三、文体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制,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点有三:一 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 其在明代。晚明小品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核心为“性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相对, 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四、字音字形     崇祯(zhēn)  更(gēng)定   毳(cuì)衣  雾凇(sōng)    沆(hàng)砀(dàng)  一芥(jiè)  铺毡(zhān) 喃(nán)喃   五.词语汇总11 (一)古今异义 ①白 古义:杯。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今义:白色。 ②更 古义: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例:是日更定也。 今义:更加。 (二)一词多义。 ①是 是日更定(这)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②更: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 gēng)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 gèng) ③白:上下一白(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④大:见余大喜(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与“小”相对) ⑤余: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⑥一:上下一白(全 副词) 余拏一小舟(一只 数词) (三)词类活用 ①大雪三日(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②是金陵人,客此(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③拥毳衣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12 ④与余舟一芥(小草,这里名词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六、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是金陵人 (用“是”做判断动词,表判断。) 2.省略句 见余大喜 (省略主语“他们”,指湖心亭上“铺毡对坐”的人。) 3.倒装句 更有痴似相公者 (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中正常语序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七、名句集锦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 八、文章主旨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 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第十三课 《诗词三首》要点梳理 一、课文要点概括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 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规律,富有哲理,同时诗人在逆境中仍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值得我们 敬佩和学习。 2.公元 742 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 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13 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满怀愤 慨写下了此篇。全诗抒写了诗人深感仕途艰难,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强烈的苦闷、抑郁 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充满积极的浪漫主义情调。 3.《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 失意,与弟苏辙也已多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 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表达了 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文体常识。 1. 律诗:通常的律诗为 8 句。超过 8 句 (10 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 8 句完篇的律诗,每 2 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 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 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 2.宋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词,又称长短句、乐府、近体乐府、诗余”。 词,萌发 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 最初的词都可以配合音乐来唱。 “词”按字数一般分为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 到 90 字)和长调(91 字以上)三种。 一首词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不可以没有词牌。词牌是词谱的名称。词谱的数目繁多,到清代康熙时期,总 数应在一千以上,如《如梦令》、《西江月》、《蝶恋花》、《念奴娇》等。 词的单位量词称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 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宋词主要有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与豪放。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婉约派”以“李清照”“柳永”“秦观”为代表。14 三、作者作品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 客”。他关心人民疾苦,主张政治革新。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刚健豪宕,雄浑老苍,有“诗 豪”之称。散文长于说理,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 集》传世。 3.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 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 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有《东坡全集》等。 四、字音字形 闻笛赋(fù)  烂柯(kē)  金 zūn( 樽 ) 投 zhù( 箸 ) 歧(qǐ)路 绮(qǐ)户 宫 què( 阙 ) chán( 婵 )娟 五.词语汇总 (一)通假字 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馐”,(味美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二)古今异义 今安在 古义:哪里。 今义:安全,平安。 (三)词类活用 病树前头万木春(名词作动词,争春) 怀旧空吟闻笛赋(形容词作名词,老朋友) 六、特殊句式15 省略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句前省略主语“月儿” ) 七、名句集锦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文章主旨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本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 想感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2.《行路难》全诗抒写了诗人深感仕途艰难,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强烈的苦闷、抑郁 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充满积极的浪漫主义情调。 3.《水调歌头》 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 情怀作结。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复习检测】60 分 一、积累·运用(34 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9 分) 在我们的家园中,草木皆有意,山水都含情。看那巍 é 山峦,汤汤河水,看那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看那清风贤坐,白云高卧,看那绿涛如浪,百草争艳……无一不给人以美的 xūn 陶。看那雄鹰搏击蓝天, 海燕笑傲苍海,感觉勇敢者的奋斗;看那大雪中挺拔的青松,严寒中怒放的蜡梅,体味坚强者的抗争;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自然给人类以心灵的启迪。 (1)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巍 é(  )  xūn(  )陶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 搏击(  )  挺拔(  ) (3)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 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4)请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上文构成排比。(3 分)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 分)(  )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云归而岩穴暝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去国怀乡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惟长堤一痕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壮丽景象) B.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C.连月不开(开放)17 D.是日更定矣(这)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么会有所不同呢?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就告辞(离开了)。 7.古诗文默写。(10 分) (1)《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的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 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醉 翁 亭 记 》 中 表 达 做 某 件 事 的 用 意 不 在 事 情 本 身 , 而 是 另 有 目 的 的 意 思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弟皆分散,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4)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8 (5)__________________,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二、阅读·理解(26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_______________,后四句________________,两者形 成鲜明的对比。(2 分) 9.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长精神” 三字。(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 分) 折杨柳① 杨巨源② 水边杨柳曲尘丝③,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19 [注] 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②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③曲尘丝:指颜色 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0.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 分)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江沱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①以楗②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以 富饶。今成都二水,此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湟,与江并 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 在焉。久茀③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 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④,不为塘埭⑤以居水,故陂湖潢⑥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 悉知储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⑦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 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20 (选自《成都文类》,有删改) [注] ①堋(péng):分水的堤坝。②楗(jiàn):遏制、堵塞。③茀(fú):草多。④渎(dú):沟渠。⑤埭 (dài):堵水的土堤。⑥陂(bēi)、潢(huáng):积水的池塘。⑦蹲鸱(chī):植物名,俗称芋头。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江沱自岷而别(离开) B.而阔沟以导之(使……宽阔) C.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耸立) D.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美景) 1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似?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21 1.(1)峨 熏 (2)bó bá (3)贤—闲 苍—沧 (4)示例:看那雨后灿烂的彩虹 秋霜染红的枫叶 领悟磨难中人的成熟 2.[解析] C A 项,“羞”同“馐”,“直”同“值”;B 项,“具”同“俱”;D 项,“属”同“嘱”。 3.[解析] D A 项,“微”,古义是“如果没有”,今义是“细小,轻微”;B 项,“国”,古义是“国 都”,今义是“国家”;C 项,“意”,古义是“意趣、情趣”,今义是“心愿,意向”;D 项,“痕”的古今 义都是“痕迹”。 4.[解析] C “开”的意思是“天气放晴”。 5.[解析] D 正确的朗读停顿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解析] A 正确的翻译应为“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7.(1)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3)无家问死生  (4)怜君何事到天涯  (5)知汝远来应有意  (6)槲叶落山路 8.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9.“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意对即可) 10.[解析] 本题考查感悟诗人情感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感悟诗人的情感,从以下几点入手:①标题; ②诗风;③诗歌中的意象,借助意象,感受诗人情感;④诗后注释,据此了解诗歌背景,弄清写作目的, 揣摩诗人情感。此题需要借助“杨柳”“春风”等喻送别的意象来感知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22 [答案] 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11.拟人:诗人将“春风”当作人来写,使本来无情的春风,看上去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 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 感。 12.[解析] A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A 项,“别”意为“分流”。 13.(1)春秋两季的早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 (2)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 14.[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理解。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意图不同。两文尽管都提到 因重修而记之,但选文主要是写合江亭水利之便带给蜀地的“美丽风光”“游览之乐”和“物产丰饶”,以 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表现的是游览美景之趣。而《岳阳楼记》则主要写作者的政治抱负,借迁客骚人登楼 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分析议论,表现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对好友滕子京的劝勉之意。 [答案] 不相似。《岳阳楼记》重在抒怀。作者借对岳阳楼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人生感怀,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本文重在说理。作者叙述整治合 江亭之事,并通过对合江亭美景的描写表现整治成效,进而提出重视储水的观点。 [参考译文] 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分水的堤坝来遏制、堵塞大水,后来挖宽 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汉的土地,蜀郡因此富饶。现在成都二水,是长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 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江以前沿着南湟,与长江并流向东。 唐人高骈最初开凿新渠时,从成都府北面经过,然而仍然在原来的沟渠汇合。原来的沟渠,是合江旧 亭(的地址)。(这是)唐代人宴请送别的地方,名人题的诗都在那里。很久以来(这个地方)杂草丛生,没人 治理,我开始让人修缮它,作为船只(停留)、官员办事的场所。向下观赏水面,波澜壮阔,水面开阔,可23 以看到数里远(的地方)。东山苍翠的山脚,烟雾缭绕的树林和竹子排列、耸立在(合江亭)前面。水流声高 低起伏,鸥鸟上下翻飞。商船、渔船在水面上错落穿行。春秋两季的早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 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 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灌溉仰仗官渠,不是塘边的土堤来储水,因此池塘水波 荡漾的景致比其他地方少。如果能知道储水的好处,那么蒲草鱼类、菱角、芡实的丰富多产,一定不会少 了蹲鸱的帮助。古人大多用一些事作为遮掩,使百姓得到土地的收获,又会有观赏游玩的乐趣,难道不好 吗?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