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第一部分 阅 读(52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一) 默写(8 分)
1. 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3.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
4.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 阅读诗歌,完成第 5——7 题(6 分)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 这首律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他的号是
居士。 (2 分)
6.“大荒”指的是 (2 分)
7.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送
别的地点、人物及诗人从楚地而来。B.颔联写景,其中“随”、“入”以游动的视角
写出了作者渡过荆门后看到的壮阔景象。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巧妙地
融进了作者初见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
叹,含蓄的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8 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8.从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紧扣景物特征进行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_______。(2 分)
9.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
了“ ”之美。(每方框填一字) (2 分)
10.两文都表达了热爱山水,为自然所陶醉的情感,细细品味,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所不同。请分别体会这两文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4 题(10 分)
顾炎武不释卷
凡先生①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②,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
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③中发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
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注释:①先生:指顾炎武,明清之间的学者。②厄塞:险要之处。③坊肆:街市
客店。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4 分)
(1)顾炎武不释卷( ) (2)无足留意( )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偶尔有什么被忘记了,就马上在旅馆打开书熟练地复习它。
B 偶尔有什么被忘记了,就马上回旅馆发现书中熟悉而重复的东西。
C 偶尔有什么被忘记了,就马上回旅馆打开书籍仔细认真地复习。
D 偶尔有什么被忘记了,就马上在旅馆发现书中熟悉而重复的东西。
13. 顾 炎 武 外 出 游 要 “ 以 二 马 三 骡 载 书 自 随 ” 的 原 因 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14 . 上 文 表 现 了 顾 炎 武
的品质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9 题(10 分)
回忆我的母亲 (节选)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
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
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
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③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
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
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
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④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
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
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⑤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
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
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
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⑥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
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
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
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
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
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
穿不烂。
⑦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
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
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
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
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
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zhóuli 相处都很
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
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
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
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
⑧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
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
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
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
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
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⑨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5.根据拼音写词语 zhóuli (1 分)
16.“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这句话中的“劳碌”一词能不能换成“劳累”?
试辨析。
17.《朱母钟太夫人传略》中对朱母评价到:“人们接近她就像接近温暖的太阳光一
样。”请结合上文内容具体解说此句评价。(3 分)
18 . 对文章第⑤段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用对比的写法表现母亲因家庭人口众多而终日劳碌着。
B.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母亲对劳碌的农家生活感到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
C.交代写作背景,告诉读者“我”参加劳动是迫于家境不得已而为之 。
D.运用侧面描写,从“我”的表现衬托母亲的勤劳及其对“我”的影响。
19.分析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 2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20—23 题(10 分)
黎族最后的船形屋部落(节选)
①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有着三四千年的历史,而俄查村,则是海南至
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形态最原始的黎族村落。
②俄查村位于海南省东方市东南面。走进村子,你会发现村里有许多特
别的
茅草屋。这种茅草屋的平面是纵长方形,竹木构架,用藤条捆扎成形,
拱形的人字屋顶盖着厚厚的茅草或葵叶,几乎是一直延伸到地面,从远
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因此被称为“船形屋”。船形屋是黎族的代
表性建筑,不仅是黎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也是他们的文化符号和精神
家园。
③关于船形屋的历史,有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大禹统治天下的时候,
南海有一个名为俚国的小国,国王的女儿丹雅公主先后招了 3 个驸马,
但全都死了,相师传言她是扫帚星下凡,在家家破,在国国亡,一时间
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百姓纷纷请求处死丹雅公主。国王不忍下手,
便准备了一只无舵无桨的小船和一些酒食,还有一把山刀和 3 斤谷种,
把丹雅公主放到了船上。船在海上漂了很久,历经劫难,终于在一个荒
岛岸边搁浅。丹雅公主决定在这个荒岛定居下来。
为了躲避风雨和防御野兽的侵袭,她竖起几根木桩,然后把小船倒扣在
木桩上当屋顶,后来船板烂了,她便割下茅草盖顶,这就是后来俄查村
船形屋的雏形。
④后来据俄查村的村民说,他们之所以世代居住在船形屋,其实是为了
感念先祖。黎族的祖先从大陆沿海乘木船漂洋过海来到这里,靠岸后,
由于地处荒凉,没有人烟,便只好将船翻过来,再往倒扣的船底铺草,
用木桩支撑起来当房屋住。
后人为了纪念祖先的万里迁徙,便模仿船的样子建造自己的房屋,经过
不断改良,后来形成了俄查村今天的船形屋。
⑤俄查村的船形屋两边成圆拱造型,有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
构则
起到了防湿、防雨的作用。船形屋由前廊和居室两部分组成,屋内不隔
间,屋子的中间立有 3 根高大的柱子,黎语称为“戈额”,象征男人;
屋子的两边立有 6 根矮柱子,黎语叫“戈定”,象征女人,这代表一个
家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的。有意思的是,房屋一般不设窗户,据说
开窗会有“恶鬼”进入屋内,作祟人畜,引起疾病。
⑥除了居住用的船形屋,几乎每户俄查村人都会另外搭建一座小型的船
形屋
作为谷仓,专门用来存放稻谷。黎族谷仓的建造颇为讲究,尤其是木材,
多选用防虫蛀的坡垒、子京等珍贵木材,甚至还有整个框架都是用花梨
木制成的。谷仓有大有小,大的谷仓往往在底部放置一层平整的大石块,
然后压上一层结实的木条,再用编织的竹片铺设在木材上面,最后还要
用新鲜牛粪与草木灰搅拌涂于仓底,以防虫蛀。黎家人的谷仓不会开窗
户,只留两个对开的小门,以便空气对流和存取谷物。据说,稻谷放在
这样的谷仓里,即便过了三五年,还保留着浓浓的香气……
20. 选 文 主 要 从 、 和 三 个 方 面 来 介 绍
船形屋。(3 分)
21.选文第③段引用了丹雅公主的传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 分)
22.第⑥段中划线句中的“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2 分)
23.有人说,这种船形屋相对于现代建筑,太落后了,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船
形屋,让它退出历史舞台。结合全文及自己的理解,说说你的看法。(3 分)
第二部分 综合运用(8 分)
24.完成下列名著阅读填空题与选择题。
(1)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
1937 年 10 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
界轰动。1938 年 12 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________________。
(1 分)
(2)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2 分)
A.考虑到抗日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
B.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C.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D.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3)某班举行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下面题目。(5
分)
【识书名】《红星照耀中国》这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作品,题目中“红星”象征
着_____。
【论英雄】 “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
全 一 致 的 纯 粹 知 识 分 子 , 他 是 一 个 书 生 出 身 的 造 反 者 。 ” “ 他 ” 指 的 是
___________(填人名)。
【忆历史】第五篇讲述了红军_______的艰难过程,重点记叙了“第五次反围
剿”,以及被看作中国革命的一次战略大转移的远征中________、_______ 等艰
难英勇的事迹。
第三部分 写 作(40 分)
25.拼,是一种勇敢的人生态度;拼,是一段亮丽的奋进之旅;拼,可以驱
走人生的阴霾,看到美好的风景。请以《其实,我也是蛮拼的》为题,写
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 6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人名、校名。
.
试卷答案
第一部分 阅 读(52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一) 默写(8 分)
1. 山山唯落晖
2. 大漠孤烟直
3. 谁家新燕啄春泥
4. 鸢飞戾天者
(二) 阅读诗歌,完成第 5——7 题(6 分)
5. 李白 青莲 (2 分)
6. 辽远无际的原野(2 分)
7. A (2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8 分)
8.描写,议论(2 分)
9.山川,月色 (2 分)
10.甲文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2 分)
乙文 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
思想感情。(2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4 题(10 分)
11.(1)放下 (2)值得 ( 4 分)
12.C(2 分)
13. 校对有关历史事件,便于路上默诵诸经注疏 (用自己的话回答)
(2 分)
14. 治学严谨,学习刻苦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9 题(10 分)
15. 妯娌 (1 分)16 不能,“劳碌”指事情多而辛苦忙碌。“劳累”
指过度的劳动而感到疲乏。
从文中内容看,母亲操持一家二十多口人的家务,用“劳碌”更确切。
( 2 分 )
17.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在家中任劳任怨,与家人和睦相处,
用自己的聪明能干照顾好整个家庭,同情比自己贫困的人,时常周济和照
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因此她就像温暖的太阳光一样。(写出任意三点)
(3 分)
18 . D ( 2 分)
19.交代写作缘由,奠定了感情基调。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自然引出下
(二)阅读下文,完成 20—23 题(10 分)
20.外部特点、历史由来、内部构造及其作用(3 分)
21.这一传说主要是为了说明船形来历,这样写给文章增添了传奇色彩,使
文章更具可读性;客观上也说明了船形屋的基本特点。(2 分)
22.不可以,“往往”表示通常情况如此,但不是一定全都是这样,这样写,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2 分)
23.示例:我觉得船形屋有其独特的优点,它是黎族人民的文化符号和精神
家园,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保护宝贵的历史遗产,
不能让船形屋退出历史舞台。(3 分)(表达观点 1 分,陈述理由 2 分)
第二部分 综合运用(8 分)
24.完成下列名著阅读填空题与选择题。
(1)《西行漫记》(1 分)
(2) A(2 分)
(3)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周恩来
长征 强渡大渡河(或飞夺泸定桥) 通
过大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