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安市2021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省武安市2021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ID:461748

大小:7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试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社会已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化 的发展形态,当下正在经历重新部落化的过程,占据主导地位的媒介从口语、 印刷媒介转向电子媒介。传统部落由空间、语言和地理位置决定,这一时期由 于时空边界难以打破,交流和信息传递只能在特定的物理空间范围内进行,人 们的感官觉知处于平衡的状态;文字和印刷技术的出现,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 被打破,文字、书籍使得人们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去部落化时代,理性、 逻辑、单向性和阶层化的社会心理逐渐形成;然而电子媒介再次打造了一个时 空同步的世界,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恰恰是通过人们各 种感官同步互动而实现,人们重新回到了部落化时代的感官同步时代。个体的 能动性被不断释放出来,传统的宏大叙事和权威叙事被打破,部落化的微小和 个体叙事再次回归到重要位置。 不同于都市,乡村社会始终是一个情感有机共同体。共同体中“尽管有种 种的分离,仍然保持着结合;在社会里,尽管有种种的结合,仍然保持着分 离”。在数字时代,将乡村作为共同体,为生活在其内种种分离的不同成员提 供了彼此博弈、合作、共赢的平台,使得曾经的乡村统治转向了社区式治理。 建立和完善数字时代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也是最难突破的环节。 从依靠乡绅治理、行政管理到法治约束,乡村治理体系关系着社会结构的稳定、 社会关系的建立、社会权力与各种资源的分配。 过去,乡村管理是垂直式的,缺乏双向反馈机制,共同体内部的各个主体 之间未形成有机联结,结构单一曾一度由于信息不透明和不公开,乡村社会中 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缺乏沟通、互相猜疑,这不仅增加了乡村治理 成本,也增加了治理难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为改变此种现状提供了 绝佳的机遇。互联网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沟通交往的媒介,是实现信息最 充分共享的天然桥梁。它加快推动了政策公开和信息透明,同时作为一种新的 交流工具为不同主体间沟通对话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在数字乡村建设现实中,2019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向全国推广的安 徽合肥三瓜公社小镇,在政府、村委会、企业、社会组织、学者、村民等各方 协同努力下,展开交流对话,推动了各方的了解与理解,充分调动了各方主体 的积极性,建立了法治、德治、村民自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在政府的推 动下,企业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引擎,源源不断提供乡村振兴的动力,市场化 不仅激活了当地农业经济,而且将传统部落外的土地、人和乡土文化再次联结 起来,具有显著“重新部落化”特征。 信息时代多元主体的治理体系不仅发挥了农民的自主性,也使得个体与政 府、企业在治理权力的博弈中实现了动态平衡。建设数字乡村需要将一元化的 乡村统治转变为多元共治的社区式治理,为不同主体提供在乡村振兴中积极作 为的空间;同时不同主体本身也要深刻理解在历史长河中以及在当下数字化时 代乡村基于中国人的意义,从而在互联网构筑的新环境中不断凸显传统乡村社 区固有的多元共同体意义。 (摘选自《“重新部落化”——新媒介赋权下的数字乡村建设》 材料二: 目前我国有 9 亿多网民,不到三成来自农村。数据显示,到今年 3 月,我 国农村网民规模为 2.55 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 46.2%。怎样缩小城乡 之间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让互联网世界变得“更平”?近日,中央网信办等 七部门联合部署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希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 应该看到,近年来“数字十乡村”已经展现出广阔前景。截至 2019 年 10 月,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 4G 比例均超过 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 99%。 网络触角的延伸,跨越了崎岖小路,连通了深山沟壑。在短视频的风靡和直播 间的热闹里,正宗土货和好山好水让越来越多人“种草”;在数字化资源的流 动过程中,村里的书屋和学校“搬”来大城市的博物馆、千里外的好课堂。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繁荣乡村网络文化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正当其时。 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数字乡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复制版,要因地制宜、 精细探索不同类型乡村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方式。 我国农村地区广袤,资源禀赋、人口结构、认知水平、消费能力迥异。山 高坡陡的偏远地区怎么建设?语言文字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怎么推广?这些都 是摆在数字乡村面前的课题。反过来看,利用好各色各异的乡土风情,又能为 数字乡村增添不同风味,最终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辉映 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在“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 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在“已播种”的地区,数字化建设还要继续挖掘潜力。 当互联网的因子撒向更广阔的土地,信息化成为田园牧歌的生活常态,数字乡 村的美丽图景可期。 (摘选自《精细开垦数字乡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被打破,文字、书籍使得人 们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去部落化时代。 B.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推动了政府信息透明和公开,降低了治理成 本,减轻了治理难度。 C. 在数字乡村建设现实中,三瓜公社的事例说明了我们已经建立了法治、德 治、村民自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脱离了传统部落的特征。 D.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乡村的数字化建设已经落地生 根,信息化已成为田园牧歌的生活常态。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自然经济时代,人们形成了较为固化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基于个体 间的信任和情感是乡村社会重要的粘合剂,维系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B. 传统部落使得人们的空间语言和地理都是固定的,这一时期由于时空边界 难以打破,交流和信息传递只能在特定的物理空间范围内进行。 C. 乡土社会中的有机团结、熟悉关系、信任机制、情感与道义关系作为维系 乡土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空间载体,在重新部落化的乡村中也必不可 少。 D. 乡村数字化,包含乡村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深刻调整与重构,由此引发 在城乡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深层结构中的巨大变革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 生动力。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数字乡村范畴的一项是 ( ) A. 浙江省德清县三林村不仅有自己的抖音号、村播平台、网红学院、乡村数 字图书馆,还有水下智能机器人“数字鱼”的科技示范。 B. 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金融机构 与金融服务深入覆盖乡村,为农村居民提供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务。 C. 利用遥感技术开展作物长势和病虫害防治的监测预测,在耕种收管机械设 备上安装更多的传感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D. 政府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 城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来应对气候变化。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数字技术时代乡村的“重新部落化”有哪些重要 特征。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行文脉络。 (二)散文阅读(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与瓦共舞 林延军 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 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 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 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 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 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 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 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 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 铺几块瓦片。 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 “除虫”。“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权, 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记忆中,父亲“补 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 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 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 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 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 父亲都会朝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 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 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 凡不过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瓦造“小船”,用一根棍 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 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 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 上了洋楼。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 空荡荡的,像被遗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 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 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 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 满青笞,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 沧桑,是衰老。 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 巍巍故宮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 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 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 煅烧而成的瓦。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 盖房,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 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 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 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 就像父亲母亲的背。 (选自 2019 年 3 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 父亲补瓦动作的娴熟。 B. 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 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 C. 文章写到父亲频繁补瓦,既暗示了当时生活的贫困艰辛,又表现了父亲对 家庭的付出。 D. 文章以补瓦切入,从过去的贫穷写到现在生活的美好,既有对过往岁月的 回忆,也有对当今生活的感触。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补瓦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运用比 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补瓦后屋顶的形态。 B. 引用李商隐的“一春梦雨常飘瓦”诗句,增添了文化气息,有利于下文表 达作者对家乡的瓦的感情。 C. 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 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 D. 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天气转凉”“凛冽的冬天”“风吹得更猛 了等,烘托了父亲形象。 8. 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意蕴。 9. 简要概括这篇叙事散文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举万历十一年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二十 六年召为左庶子,寻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三十五年五月,擢向高礼部尚书兼东 阁大学士,十一月入朝。明年,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 相。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 每事执争效忠荩。自独相,即请增阁臣,帝不听。及吏部尚书孙丕扬以荐贤不 用求去,向高特疏请留,亦不报,遂引疾。屡谕,乃出视事。四十年春,向高 以历代帝王享国四十年以上者,自三代迄今止十君,劝帝力行新政。复以用人 行政请,不报。向高志不行,无月不求去,帝辄优旨勉留。向高复言:“臣进 退可置不问而百僚必不可尽空台谏必不可尽废诸方巡按必不可不代中外离心 辇毂肘腋间怨声愤盈。帷幄不得关其忠,六曹不得举其职,举天下无一可信之 人,而自以为神明之妙用,臣恐自古圣帝明王无此法也。”熹宗初政,帝本冲 年,不能辨忠佞,魏忠贤、客氏渐窃威福。刑部尚书王纪削籍,礼部尚书孙慎 行、都御史邹元标先后被攻致仕去。向高争不得,因请与元标同罢,帝不听。 忠贤益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忠贤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 困之。向高以时事不可为,乞归二十余疏。乃命加太傅,遣行人护归,所给赐 视彝典有加。寻听辞太傅,有司月给米五石,舆夫八。向高既罢去,韩爌、朱 国祯相继为首辅,未久皆罢。居政府者皆小人,清流无所依倚。熹宗崩,向高 亦以是月卒,年六十有九。 (选自《明史·叶向高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进退/可置不问/而百僚必不可尽空/台谏必不可尽废/诸方巡按必不 可不代/中外离心辇/毂肘腋间/怨声愤盈 B. 臣进退/可置不问/而百僚必不可尽/空台谏必不可尽废/诸方巡按必不 可不代/中外离心/辇毂肘腋间/怨声愤盈 C. 臣进退可置不问/而百僚必不可尽空/台谏必不可尽废/诸方巡按必不可 不代/中外离心/辇毂肘腋间/怨声馈盈 D. 臣进退可置不问/而百僚必不可/尽空台谏必不可/尽废诸方巡按必不可 /不代中外离心/辇毂肘腋间/怨声愤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首辅,明代内阁大学士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称,与内阁“次辅”、“群辅” 相对而言。 B. 冲年,意为幼年孩童,古人常以发型来区别年龄,如总角、垂髫、束发均 指幼年。 C. 削籍,旧时指削除名籍被革职,古人常用移病、乞骸骨等来表达自请退职。 D. 清流,与“浊流”相对,常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士大夫,古人也称“白 马清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叶向高忧国奉公,独撑朝政。皇帝长期懒于上朝,国事荒废,官职出缺不 补;叶向高德高望重,独居相位,主持政事竭忠尽力。 B. 叶向高执着尽忠,敢于直谏。他规劝皇帝推行新政,直言皇帝不信任百官、 剐愎自用的做法,并不是圣明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 C. 叶向高力抗奸臣,维护忠良。奸人窃取国家大权,朝中重臣遭到攻击、排 挤之时,叶向高极力抗争,成为与魏忠贤对抗的朝臣首领。 D. 叶向高志在救时,毫不恋栈。他多次因皇帝不听谏言主动请辞,皇帝以加 封太傅、赏赐超过常法的荣宠挽留,他却辞去了太傅职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向高特疏请留,亦不报,遂引疾。屡谕,乃出视事。 (2)忠贤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向高以时事不可为,乞归二十余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送严公①入朝十韵(节选) [唐]杜甫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②,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③,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注释]①严公:严武,杜甫朋友,曾以兵部侍郎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镇中巴蜀。 ②玉帐术:古代兵家一种安营的方法。③丹地:朝廷。 14. 下列对这首诗歌解读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漏鼓”两句通过特定的景物,设想严武在夜里等待着上朝的情景,并点 明严武入朝的季节。 B. 第三句“玉帐术”写严武曾镇守巴蜀,第四句“杀”写出给巴蜀百姓带来 灾难的是战乱屠杀。 C. 五、六句对仗工整,“通丹地”写严武从蜀地入朝,“隐白蘋”暗写诗人 境遇,从而引出下文。 D. 本诗虽然是原诗的节选,但是层次清晰,结构相对完整,能够将写景、叙 事、抒情融为一体。 15. 本诗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中,指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后,再被晒也无法挺直 的原因是“______ ”;认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的才德之所 以会超过一般人,就是因为“ ______ ”。 (2)白居易《琵琶行》开头“ ______ ”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 之情;“ ______ ”一句,则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乐曲醉人。 (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师说》中写士大夫这类人从地位尊卑的 角度为自己不从师学习进行辩解的两句话是:“ ______ , ______ 。”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A)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之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 )书简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样突出,一批批传世书简已成为重要 典籍,记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人与人之间,每当有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有了或长或短的分离,书简总能及时派上用场。古时,书简是重要通信方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及至时下,通讯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便捷, 音频视频瞬间抵达,书简似不再有 。然而,疫情 ,“隔离” 骤然闯入我们的生活。“隔离”状态下的亲情、友情、爱情、乡土情、家国情, 来得浓烈、来得澎湃。(B)除了手机上的音频,视频,书简又一度登场,共同 表达情感的浓烈与澎湃。 《战“疫”书简》共 5 辑。所列各篇,并非 ,而是你中有我, 相互包涵。亲情中含家国之思,成长中有笃志之愿。不论信出何人,谁在阅信, 都是 。每一封书简,都是一次深情的目送。每一次捧信阅读, 都会感觉到身后站着很多很多的人:(C)你为这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岁月静好奔 赴前线,逆行战疫,他为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平安健康坚守后方,深情守望。(D) 一封书信,串连起前方和后方,凸显出满满的家国情怀、家国祈愿。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立锥之地 突如其来 泾渭分明 如沐春风 B 一席之地 突如其来 泾渭分明 见字如面 C. 一席之地 不期而至 自成一格 如沐春风 D. 立锥之地 不期而至 自成一格 见宇如面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书简是人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 B. 人类通过书简传递情感,表达信息。 C. 书简是人类传递情感、表达信息的重要载体。 D. 人类通过书简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19. 依据上下文内容及标点符号,选出文段中 ABCD 四处划波浪线句子标点符 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0.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崇尚学术的环境有助于加强学者的学术毅力。②不能排除个别人虽然在 年轻时取得举世瞩目的学术研究成果,但多数学术大家的高水平学术成果是年 过半百才取得的。③能否几十年坚持不懈地从事学术研究,对学术人才成长具 有重要意义。④崇尚学术的环境也有助于学者去除心中杂念、专心学术研究, 愿意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⑤而这种不计名利的学术投入, ⑥是当今时代学术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字。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 展往往早于市。(1)_____,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 要特征。市的主要功能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其主要设施,(2) _________。(3)____________,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 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四、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百度、头条“信息战你来我往”,抖音、快手小视频你争我夺,都抢什么 呢?抢“流量”。流量是关注度,是用户,是金钱。而对于使用者呢?流量是 你我的时间,碎片化的时间。这是一个内容无限的时代,有限的只是我们的时 间。 赫胥黎曾在《美丽新世界》中担心:“人们被淹没在信息和无聊琐事的汪 洋大海,他们不愿读书,甘愿享受充斥着感官刺激和欲望的庸俗文化。” 无处不在的娱乐,让人们再也没有时间去仰望星空,去安心读书。 专家说:娱乐主要让人们获得感官上的享受,并让人们沉迷其中,丧失意 志,全民娱乐的国家,是不会有未来的,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的哪些认识和思考呢?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 B A 项,“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错误,是“文字和印刷技术的出现”, 而不是“目前”。 C 项,“脱离了传统部落的特征”错误。 D 项,“乡村的数 字化建设已经落地生根”错误。 2. B “传统部落使得人们的空间语言和地理都是固定的”错误。 3. D “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 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属于绿色智慧城市,而非数字乡村。 4. ①乡村进入时空同步、感官同步的时代;②部落化的微小和个体叙事再次回 归到重要位置;③由乡村统治转向社区式治理。 5. ①首先提出怎样缩小城乡之间互联网差距,引出数字乡村的话题;②接着分 析数字乡村呈现广阔前景以及对实现数字乡村的思考;③最后总结数字化转型 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 6. B “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错误。乡村生活条件艰苦,父亲不得不多次 在屋顶补瓦,有时天气恶劣,父亲虽然脾气暴躁却依然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 所以没有对父亲的不满。 7. C “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错误。瓦片在新生 活中有了新的用途没错,但这不是今昔用途对比的目的,对比是为了表现时代 的变迁。 8. ①体现了父母对家庭和儿女的庇护,也表现出父亲的责任和担当。②表达了 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有快乐也有辛酸。③“瓦”原来用来盖瓦房,现在用 来建猪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9. ①瓦片象征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②瓦 片记载了当时生活的艰辛和儿时生活的乐趣,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生活的怀念。 ③由贫困年代住瓦房需要时常补瓦,到现在住洋房,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发展。 10. C 11. B “总角、垂髫、束发均指幼年”说法有误。“束发”指成童的年龄,清 朝以前汉族男孩 15 岁时束发为髻,成童。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 15 至 20 岁。“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 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12. D “皇帝以加封太傅、赏赐超过常法的荣宠挽留,他却辞去了太傅职衔” 说法有误。 13. (1)叶向高特地上疏请求留用他,皇帝也不答复,叶向高于是称病不出。皇 帝多次下诏,于是出来管理事务。(“疏”,作动词,上疏;“报”,答复; “引疾”,托病辞官;“谕”,动词,旧时上告下的通称,这里指下诏书; “视事”,经办公务,到职开始办公。) (2)魏忠贤总是故意拿一些小事,责备叶向高,使他为难。叶向高认为自己对 国家的时事已无能为力,乞求离职达二十多次。(“时”,副词,常常;“毛 举”,列举不重要的小事;“细故”,细小的事情,形容不值得计较或无关紧 要;“困”,使动用法,使……为难;“乞归”,请求辞职回乡。) 参考译文: 叶向高,字进卿,是福清人。考中万历十一年进士,授职庶吉士,随后提 升为编修。万历二十六年,朝廷征召任命叶向高为左庶子,不久被提拔为南京 礼部右侍郎。万历三十五年(1607 年)五月,提拔叶向高为礼部尚书兼东阁 大学士,十一月,叶向高进入朝廷。第二年(1608 年),首辅朱赓也去世了, 次辅李廷机因为人言而长期闭门不出,于是叶向高就成为唯一的辅臣。在那个 时候,皇帝在位已有很长时间了,懒于上朝,国家大事多废弃懈怠。叶向高因 为德高望重而成为宰相,忧国忧民,一心为公,每逢主持政事都很尽忠效力。 叶向高自从成为唯一的宰相,就请求增加阁臣,神宗又不听。等到吏部尚书孙 丕扬因为举荐贤能不被任用而请求离职,叶向高特地上疏请求留用他,神宗也 不答复,叶向高于是称病不出。神宗多次下诏,才出来管理事务。万历四十年 (1612 年)春,叶向高以历代帝王中,在位达四十年以上,从三代以来直到 现在只有十人,规劝神宗大力推行新政。又以选用人才行政请求,神宗也不答 复。叶向高的意图得不到实行,每个月都要求辞职。神宗每次都降旨勉励挽留 他。叶向高又说:“我的去留可以置之不理,但百官一定不能都让位子空着, 台谏一定不能都废除了,各方的巡抚一定不能不让人代替。朝廷内外离心,宫 城之内怨声载道。而陛下不能使臣属尽忠效力,六部的官员不能各负其责,整 个国家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却还自以为有神机妙算,我恐怕自古以来圣明 的帝王没有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的。”熹宗执政之初,皇帝本来就很年轻,不 能够辨别忠臣和奸臣。魏忠贤、客氏逐渐窃取了国家大权。刑部尚书王纪被剥 夺官籍,礼部尚书孙慎行、都御史邹元标先后被攻击离职。叶向高争论没有结 果,于是请求跟邹元标一起被罢免。熹宗没有接受。魏忠贤由此更加怀恨叶向 高了。当时朝臣跟魏忠贤对抗的都依靠叶向高,魏忠贤总是故意拿一些小事, 责备叶向高,使他为难。叶向高认为自己对国家的时事已无能为力,乞求离职 达二十多次。熹宗于是下诏加封叶向高为太傅,派行人护送他返乡,赏赐给他 的财物比按常法赐予的还要多,不久又听任他辞去太傅,每月赐给他五石米, 八个轿夫。叶向高被罢免后,韩爌、朱国祯相继成为首辅,没多久都被罢免。 谄媚小人占据要职,清高的士大夫们无所倚靠。明熹宗驾崩,叶向高也在当月 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14. B (对“杀”的理解有误。“杀”,此处是副词,表示程度深。愁杀,很 忧愁的意思。) 15. (1)赞扬严武的才干。诗歌三、四句写严武当初镇守巴蜀,保护了当地 百姓,他的入朝使成都百姓忧愁、思念。 (2)勉励严武努力。诗歌的最后两句,劝勉严武若担任辅弼要职,一定要克 尽职守,不能临危惜身。 (3)杜甫感叹自身命运,渴望报效朝廷。“江潭隐白蘋”,写诗人自己滞留 四川的惆怅,“此生那老蜀 ?不死会归秦”,不想终老蜀地,定要北归,像严 武都样效忠朝廷。 16 (1). 使之然也 善假于物也 (2).枫叶荻花秋瑟瑟 唯见江心秋月白 (3).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17. B 一席之地:是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立锥之地:强 调极小的地方。文中并不强调其小,而是着重说其位置的不可保,填入“一席 之地”。突如其来:突然发生。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疫情到 来,“突然”更合适,填入“突如其来”。泾渭分明:意思是泾河水清,渭河 水浑,泾河水流人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自成一格: 意思是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从下文内容可知,文意并不强调风格,而是内 容。“泾渭分明”与下文“你中有我,相互包含”形成对照,填入“泾渭分 明”。如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 熏陶,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见字如面:见到字就如同见到本人。看到这 些字的内容,就像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见字如面更符合“阅信”的内容,填 入“见字如面”。 18. A 19.C C 项,冒号后两个并列大句子之间应该用分号隔开,应把“逆行战疫” 后的逗号改为分号,即“你为这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岁月静好奔赴前线,逆行战 疫;他为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平安健康坚守后方,深情守望”。 20.①应将“加强”改为“增强”。②“虽然”要调到“不能”之前。③去掉 “能否”或去掉“否”。④“愿意”前加上“学者们”或“学者”。 21. ①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 ②开放是其主要特征 ③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 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 23.审题: 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本道作文题关注社会主义文化状 况中的一个侧面,同时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青少年的成长,还关注 到文化征候与国家的未来。命题材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当前流行文化的一些 重要特点和征候,是当下社会热点之一。材料第一段是事实展示和实质揭示。 抖音、快手小视频成为当下最热的互联网流行文化,其中不乏好东西,但更多 的是迎合大多数人的人性中较为负面的东西。其最大的受害者是青少年。对此, 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一方面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价值引导。第二、三、四段进一 步揭示了沉湎于小视频的实质与危害,实质是满足感官刺激,满足低俗欲望, 使生活只有娱乐,让娱乐充斥心灵。危害是不能自拔,不愿读书,丧失了意志, 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动力。现实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以娱乐的眼光看待一 切,以娱乐心态看待先烈,以娱乐心态看待历史,以娱乐心态看待英模人物, 以娱乐心态看待灾难,以娱乐心态看待亲人的离去,以娱乐心态看待重大节日、 纪念日,等等。娱乐一切,解构一切,失去了对许多人和事应有的严肃和尊重。 一般来说,人有六种精神需求: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审美。当前 以小视频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基本满足的是刺激和休闲需要,这种铺天盖地的存 在,必然会压制人的另外几种精神需求。这样的环境必然会损害青少年、损害 国家。我们在写作时,若能围绕现象进行背景探究,原因分析,利弊权衡,最 终找到解决途径,并有侧重地展开,文章就会有深度。由青少年的成长上升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等,文章就有了高度。 立意: 1.向泛娱乐化开战 2.别让娱乐毁了我们的未来 3.摆脱信息洪流,且望头顶星空 4.莫让娱乐遮望眼 5.莫让娱乐荒芜了自己的人生 6.别让梦想溺于娱乐的汪洋 7.抵制娱乐至死,共逐星辰大海 8.娱乐只得一时欢,沉淀方能恒久远 例文: 泛娱乐之风当休矣 打开手机,娱乐头条让人目不暇接;走在街上,低头族比比皆是。在泛滥 的信息流中,很多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全民娱乐,细思极恐,长此以往, 国将不国。泛娱乐之风当休矣! 慎思之:全民娱乐,贻害无穷! 当前最杀人们时间的一个是信息流推送,代表是百度和头条;一个是小视 频,代表是抖音和快手。作品产出者都以自媒体为主,鱼龙混杂,内容亦是泥 沙俱下。因为它是依靠点击量获得收益的,所以就必须主动迎合大多数人的人 性中较为负面的东西。人们满足于感官刺激,满足于低俗欲望,天真无邪的孩 子们头对头在玩“王者荣耀”;年轻妈妈们低头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 们沉迷其中,不愿读书,丧失了意志,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动力。 明辨之:娱乐至死,祸国殃民! 当前,中国与美国的博弈已经向着进一步的强度和深度发展。普遍的看法 是,中国和美国最大的差距有两个:一个是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创新,一 个是以流行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创新。而一切娱乐产品——影视剧、综艺、游戏, 它们背后都有着庞大的团队,这些团队的唯一目的,就是用尽各种手段,刺激 你的愉悦感,让人欲罢不能。一旦习惯了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就很难 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比如说学习、阅读、思考。一般来说,人有六种精神 需求: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审美。当全民娱乐时,人只停留在最 低级的精神追求层面,那我们还谈何民族振兴呢? 笃行之: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阿根廷诗人曾说:“ 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当年的清 华园里,杨绛、钱钟书夫妇酷爱读书。除了上课、办公、开会之外,他们可谓 是深居简出,目不窥园。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一如既往杜门谢客,潜心读书。 她的闭门读书不是消极避世,而是“追求精神享受”。周国平说:“世界多么 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 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最美主持人董卿说: “我每天都会抽出 1 小时 的时间来读书,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 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 去除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那 么要让国民心灵不再荒芜,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一本书丰富一颗心灵,一个好书 店温暖一座城市,一片书香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当全民阅读,书香弥漫 时,泛娱乐之风自当休矣!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