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练习讲解:短歌行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练习讲解:短歌行

ID:461827

大小:83.1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7.1 短歌行 核心素养练习 一、核心素养聚焦 1、下列加点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pì) 慷慨(kǎi) 青衿(jīn) B.笙箫(shēng) 阡陌(mò) 契合(qiè) C.周匝(zā) 哺育(pǔ) 鼓瑟(sè) D.沉吟(yín) 拾掇(duō) 呦呦(āo) 【答案】A 【解析】B 契合(qì)C 哺育(bǔ)D 呦呦(yōu)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慨当以慷        当以:应当可以。 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礼遇。 D.绕树三匝        匝:遍。 【答案】B 【解析】A 项,没有实义;C 项,问候,探望;D 项,周,圈。 3.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D.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答案】B 【解析】B 项古今义相同,指颜色。A 项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C 项古义,光明、明亮;今义, 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D 项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 4 请从以下亳州名人中任选一位填在横线上,再在空格里写出点赞的理由,语言要衔接连贯,至少使用 一种修辞方法,不少于 50 字。(5 分) 老子 庄子 曹操 曹丕 曹植 华佗 我为中国名人________点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我为中国名人曹操点赞。理由是:你胸怀大志,“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你的雄心; 你壮心不已,“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你的壮志。步出夏门,你老当益壮,自比千里老马;蒿里苦寒,你痛彻心扉,体贴百姓。你,是一个英雄! (2)我为中国名人庄子点赞。理由是: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 华真经。他视权贵如腐鼠,宁做自由之龟,安时处顺,穷通自乐。其散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晚周诸子 之作,莫能先也。 【解析】先确定一个名人,然后写出理由。 5.下面是某班级魏晋诗歌“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 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个字。 【答案】(示例):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作业;班内将开展海报 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 【解析】这类“树状图”把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展示得很明确,表述时可由主干开始,逐步向枝叶展开。 注意并列概念之间的先后顺序,如“小组”和“班级”,应是先分组进行,再在班内展示;“主题”“书目”“作 业”,应是“作业”在后;“海报展示”“笔记漂流”“投票评比”,应是“投票评比”在最后。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汉 乐 府 民 歌 《 长 歌 行 》 诗 中 “ 东 皋 薄 暮 望 , 徒 倚 欲 何 依 ” 化 用 了 曹 操 《 短 歌 行 》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表现诗人 的彷徨之情。 (2) 曹 操 《 短 歌 行 》 中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 比晨露转瞬即逝。 (3) 曹 操 《 短 歌 行 》 中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诗人将奏 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5)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6)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 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答案】(1)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2)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3)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4)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5)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6)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解析】注意正确书写。 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短歌行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对《短歌行》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 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 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 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周鲁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 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答案】C 【解析】“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错,应是表明自己要像“山”“海”那样接纳贤才。 (2)诗的最后两句有咏史怀古之意,诗人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意图? 【答案】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诗人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期盼贤才的到来,使天下英才心 悦诚服地归顺麾下的愿望,也流露出诗人渴望一统天下的理想。 【解析】先回答出“周公吐哺”的修辞,然后再结合典故的内涵回答出诗句的意图。(3)下列句子中对涉及的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因其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 B.“阡陌”一词出自于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指在田野上南北走向 和东西走向并且相互交错的田埂。其中,“阡”是指东西走向的田埂;“陌”是指南北走向的土埂。 C.“青青子衿”中,子,是敬称;衿,指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 人。 D.周公吐哺典故中的周公,姬姓,名旦,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他就是《周公解梦》 之“周公”。 【答案】B 【解析】B 项,“阡是指东西走向的田埂,陌是指南北走向的土埂”表述错误,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 陌是指东西走向的土埂。故选 B。 二、学业质量测评 基础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 发 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释放出智慧与力量。 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就拿开会发 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能引起共鸣、激荡人心的原因,是由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 辑层面无懈可击,有 。 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 ,誓言“舍 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 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 。 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 成,理定 而后辞畅”。( )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正式 创造力 社会现实 折服 B.郑重 创造力 社会现实 信服 C.郑重 说服力 历史长河 折服 D.正式 说服力 历史长河 信服 【答案】D 【解析】①第一空,“正式”指合乎一般公认的标准的,或合乎一定手续的。“郑重”指严肃认真。 从语境来看,“正式”更能与后文的“发言”搭配,且与前文的“日常”构成对应关系。 ②第二空,“说服力”指说话者运用各种可能的技巧去说服受众的能力。“创造力”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说服力”合乎语境。 ③第三空,“历史长河”指源远流长的历史。“社会现实”指社会客观存在的情况。从前文的“纵观” 和后文的“他们终能流芳千古”来看,此处选“历史长河”合乎语境。 ④第四空,“信服”指相信并佩服。“折服”有信服、佩服的意思,但相较而言,“折服”比“信服” 的程度更深,而语境中没有强调的意味,因而选“信服”更恰当。 2.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人的讲话能引起共鸣、激荡人心的原因是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B.一个人的讲话能引起共鸣、激荡人心的原因,是由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C.一个人的讲话能激荡人心、引起共鸣的原因是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D.一个人的讲话能激荡人心、引起共鸣的原因,是由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答案】C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引起共鸣、激荡人心”语序不合逻辑,“激荡人心”是前提,是个体的 心理状态,“引起共鸣”是结果,是集体情感碰撞产生的效果,因而语序为“激荡人心、引起共鸣”更恰 当;“……的原因,是由于……”句式杂糅,应改为“……的原因是……”。故选 C。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语言的真义,又何尝不是行文的典范? B.这不仅是行文的典范,而且是语言的真义。 C.这既是语言的真义,又是行文的典范。 D.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 【答案】D 【解析】A 强调“行文”,C“既……又……”表并列关系,因而排除 A 和 C;B、D 两项都强调“语言”, 而 D 项后一个分句是反问句,更有强调的意味,更具有感染力,因而 D 项最恰当。故选 D。 4.下列对联,不是评价曹操的一项是( ) ①仁义声于今犹存,礼让风千载不泯。 ②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 ③半亭清风山与水 一船明月酒和诗。 ④少时聪慧心计深,一心扶汉思报国。 ⑤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 ⑥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答案】C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联,不是评价曹操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对 对联的理解的能力。首先要了解“曹操”的有关情况,如形象性格特点、历史事迹、后人评价等,然后圈出对联中与“曹操”相关的内容。①联“仁义声于今犹存,礼让风千载不泯”评说的是孟子,联中“仁义 声”“礼让风”是个提示。③联“半亭清风山与水 一船明月酒和诗”评说的是李白,李白一生爱游山玩 水,他常借用山水风景寄托自己的赤子情怀,而且“月”“酒”和“诗”是李白的特色,李白有很多写“月” 的名句,李白是“酒中仙”,李白的诗更是盛唐时期的一大特色。⑤联“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 评语的是诸葛亮,“卧龙”乃诸葛亮自指。②联“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中的《观沧海》《短 歌行》是曹操的诗歌,④联“少时聪慧心计深,一心扶汉思报国”中的“扶汉报国”、⑥联“功首罪魁非两 人,遗臭流芳本一身”中“功罪一身”的评判皆指向曹操。另外,B 项是个干扰项,三个句子都是评价曹操 的,审题不严谨的考生极易中招,如果放在 A 项的位置,可能误选的考生更多。故选 C。 5.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小李收到王先生著作后回信:惠赐的大作已收到。拜读后,深感对我的写作有莫大帮助,定当珍藏。 B. 令郎能在这次全国物理竞赛中折桂,多亏您悉心教导,我略备薄酒,以示感谢。 C. 本学会于明晚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敬请王先生莅临指导。 D. 乡镇庙会上人山人海,街道上几乎水泄不通,突然一位中年男子高喊着:“借光,借光!”神色匆 匆地往乡政府跑去。 【答案】B 【解析】B 项,“令郎”是敬辞,称别人的儿子。此处用来指自己的儿子,不得体。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 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适应场 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30 个字。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__①__。东汉末年,曹操慷慨赋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淋漓抒写了诗人__②__。一千三百年前,李白曾吟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表达了 他__③__。“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总结了后 唐庄宗既得天下又失天下的原因,感喟小自一人、大至一国,无不以安逸而衰亡,以理想而勃兴。 【答案】①就是人类的梦想史 ②勇于追求的壮志豪情 ③不畏艰难的远大理想抱负 【解析】第一个空根据语境应填写“就是人类的梦想史”;第二个空主要根据前面引用的内容来填写, 曹操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勇于追求的壮志豪情;第三个空根据李白的诗句表达了他不畏艰难的远大理想抱负。 综合练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却东西门行 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D.“戎马”两句写出了征人马不解鞍,甲不离身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之情。 E. 诗歌虽充满悲凉的情调,但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故乡安可忘”回荡着沉郁刚健之气。 【答案】BD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 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 项,“形单影只”错误。从诗中来看,“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 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鸿雁只是 在“无人乡”,但它们“自成行”,是一个群体,并非“形单影只”。E 项,“慷慨昂扬之情”“对祖国的忠 诚与热爱之情”错。这首诗歌写思乡情结,充满悲凉凄切情调,结处以神龙、猛兽等作比,悲凉中不会显 得过于柔绵,反而回荡着刚健爽朗之气。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分析。 【答案】借景抒情、比喻、用典、比兴(起兴)。(答到其中 2 种手法即可) ①借景抒情:借“鸿雁”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严冬南飞食稻,阳春则北翔重回的辛劳困苦之景抒 发作者对东征西战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借“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的景象抒发作者对有家不 能回的无奈与愁苦之情; ②比喻: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的随风飘荡、无所归止喻指征夫背井离乡,辗转 远征;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狸”死后头朝故土的各有定所,各遂其愿的状态喻 指(反比)征夫对回归家乡的执念;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思念之情及有家归不得的无奈愁苦。③用典:用屈 原《哀郢》中“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典故(或用“狐死首丘”的典故),写狐狸死后头朝自己的 窟穴,表达狐狸不忘故乡,此处用来反比征夫们的流离辗转,有家不能归,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不得归 的无奈愁苦。 ④比兴(起兴):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的随风飘荡、无所归止起兴,引出征夫 出征之遥、之苦和返还无期;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死后头朝故土,引出征夫 的乡关之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不得归的无奈愁苦。 【解析】题干问的是“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首先回顾艺术手法包含的范畴,然后再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前六句采用比兴手法。一开头,诗人略一勾勒,便写出了鸿雁的境 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塞北”、“无人乡”强调其孤寂寥落,“万里余”则突出路途之遥。鸿雁万 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它们只能服从节令的安排,严冬则南飞而 食稻,阳春则北翔而重回,其辛劳困苦不言而喻。同时诗人借这一景物表达了自己有家不能回的无奈和愁 苦。“田中有转蓬”四句为第二层次,诗人没有像通常诗歌那样在比兴后立刻引入正题,而是再用一比兴 手法,写蓬草随风飘荡,无所归止,也永远无法回归故土。“相当”意为与故根相遇。“鸿雁”与“转蓬” 这两个艺术形象极不相同,鸿雁有信,依节侯岁岁而回;转蓬无节,随轻风飘荡不止。但是,它们本质上 是一样的,都不得不转徙千万里之外。诗歌写鸿雁举翅“万里”之外,其空间距离感鲜明突出;转蓬“万 岁”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漫长感异常强烈。而两者实是互文见义,路途遥、时间长,都是诗人所特别强 调的。诗歌第三层切入正题,以寥寥六句写征夫之状,却括尽他们艰险苦难生活的内容:一为出征之遥, 远赴万里,镇守四方;二为出征之苦,马不解鞍,甲不离身;三为年岁飞逝,老之将至;四为故乡之思, 返还无期,徒作渴念。思乡而不得归,唯其愿望不能实现,其思乡之情也就日益加深。这一层将征夫的深 愁苦恨,都在其对现实状况的叙述中宣泄出来。“神龙藏深泉”四句为诗歌最后一层,诗人于描写正题后 又将笔墨宕开,连用神龙、猛兽、狐狸等数个比喻。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各有定所,各遂其愿, 令有家归不得的征夫羡慕不已。“狐死归首丘”典出《礼记·檀弓》:“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 也’。”屈原《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动物至死尚且不忘故土,远离家乡的征夫们更不 能忘。诗人借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情感。“故乡安可忘”这极平直的一句话,在全诗的层层衬映,铺垫之下, 也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令·秋夜感怀 刘辰翁 无叶著秋声。凉鬓堪惊。满城明月半窗横。惟有老人心似醉,未晓偏醒。 起舞故无成。此恨难平。正襟危坐二三更。除却故人曹孟德,更与谁争。 *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叶著秋声。凉鬓堪惊”两句点明了时节,同时也流染了萧瑟的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B.“满城明月半窗横”描写的是皓月当空、明月当窗的夜晚美景,寄寓了诗人愉悦惬意的心情。 C.“未晓偏醒”中“偏”字意涵丰富,强调了天未亮不想醒却醒了,写出了词人内心的不情愿。 D.“起舞”二字运用了贤人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诗人报国效忠、收复河山的伟大志向。 【答案】B 【解析】选项 B,“寄寓了诗人愉悦惬意的心情”错,应是“夜不能寐的忧愁”。故选 B。 (2)苏轼《赤壁赋》中写到了“曹孟德”,这首词的下片也写到了“曹孟德”,请分析它们表情达意的不同之处。 【答案】苏轼《赤壁赋》中描写建立功业的曹孟德为周郎所困,最终也消失在历史深处,作者借此表 达了看淡功名利禄的豁达心态。而本词则借不能忘却曹孟德,表达了词人希望建功立业、有所成就的理想, 抒发了词人执着于收复故土的宏大抱负。 【解析】此题为比较不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 手法的分析。题干要求是:苏轼《赤壁赋》中写到了“曾孟德”,这首词的下片也写到了“曹孟德”,请分 析它们表情达意的不同之处。《赤壁赋》写曹孟德是为了感慨随着时光的逝去,古代英雄人物逝去并落寞的, 表达了作者面对古人古事的感慨和淡泊之情。本词中写曹孟德,是作者借助古代英雄人物自旷,表达自己 建功立业渴求成名的胸怀和抱负。 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各题。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诗有着独特艺术风格,语言浅显,清丽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笔致委婉,感情细腻,有 千回百转的缠绵。 B.全诗不断变换抒情角度,运用赋、比、兴名种表现手法,综合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行 动描写等方法,反复渲染思妇的情绪。 C.短歌,调类名,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一般来说,长歌多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短歌多表现低 回哀伤的思绪。 D.李白有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建安时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 曹丕作为此时期的代表人 物,以作品风骨遒劲而著称,被后来人尊为典范。 【答案】B 【解析】B 项,“全诗不断变换抒情角度,运用……肖像描写”赏析有误。诗中没有“肖像描写”。故选 B 项。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①借景抒情。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 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②对写。女主角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乡的情景。③直抒胸臆。“念君客游思 断肠,忧来思君不敢忘”写出了自己孤苦寂寞和对丈夫的牵挂。④用典。运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思妇的哀怒,对丈夫的思念。⑤“不觉泪下沾衣裳”是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泪”是思的外在表现,“泪 下”而“不觉”,正是动情之处“沾衣裳”则突出了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解析】诗中“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 借景抒情。“念君客游思断肠,忧来思君不敢忘”,从对方入笔,设想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思念家乡,更能表 达思妇对丈夫的牵挂。“忧来思君不敢忘”,直抒胸臆,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牵牛织女遥相望”,用 典,表达思妇的哀怒,对丈夫的思念。“不觉泪下沾衣裳”,运用细节描写,因思念丈夫而不觉“泪下”, 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10.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野田黄雀行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①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掌权,对曹植心存疑忌,本诗作于曹植的至交丁仪、丁廙被杀 之时。② 捎:挥击,削破。③摩:接近、迫近。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 【答案】古诗(古体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体裁的识记能力。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 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格律 限制不太严格。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有四古、 五古、七古等。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 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本题,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古诗。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暗示了环境的险恶 B.“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两句委婉地表达诗人失权,无法救助朋友的无奈和愤懑 C.“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两句表达诗人对突破困境,实现理想壮志的憧憬 D.“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两句表达诗人内心依然乐观,表明诗人性格开朗 【答案】D 【解析】D 项,“两句表达诗人内心依然乐观,表明诗人性格开朗”分析错误,前句中的“少年”是诗 人的化身,黄雀“飞飞摩苍天”所表现的轻快、愉悦,实际是作者在想象中解救了朋友急难之后所感到的轻快和愉悦。诚然,这只是作者的幻想而已。在现实中无能为力,只好在幻想的虚境中求得心灵的解脱, 其情亦可悲矣。这不是乐观、开朗的性格。 故选 D。 (3)本诗通过一连串的比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诗的开篇“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象征环境的险恶,渲染危难降临的紧张 恐怖气氛, “利剑” 喻权力,“罗网” 喻迫害,“黄雀”喻自己及遭受迫害的朋友,“少年” 则是诗人摆脱困境, 实现“飞飞摩苍天”的宏图大志的寄托。比喻含蓄深沉,又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诗人的处境、内心的愤懑和 胸怀的理想。 【解析】诗的开篇“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象征环境的险恶,渲染危难降临的紧张恐怖气氛。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诗人喊出了石破天惊之论,没有权势便不必交友。利剑比喻权力。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作者又进而想象有一手仗利剑的少年,抉开罗网,放走黄雀。“罗网” 喻迫害,“黄雀”喻自己及遭受迫害的朋友,“少年” 则是诗人摆脱困境,实现“飞飞摩苍天”的宏图大 志的寄托。“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作者在想象中解救了朋友急难之后所感到的轻快和愉悦。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