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D:461887

大小:76.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1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 《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乡愁》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乡愁》的 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 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的运用, 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 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 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 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 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 材料二: 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 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 的恰恰是音乐性。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 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2 谐还是必要的。李山所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倡导现代的散体诗如何在 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语魅力的诗,他认 为这是需要大力尝试的。 诗人王久辛说,出现新诗有无音乐性的疑问,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真 正懂修辞的诗人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的,因为畅达的修辞,高妙、精微、动人的修辞,那种有复 合性的修辞,都是对诗歌音乐性的一种大胆的创造、勇敢的探索。诗人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命题。 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 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他们多以 19 世纪以前的西方诗歌为参考系,弄出些音步或音尺,但这没 什么意义。 (摘编自《辽宁日报》) 材料三: 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似乎从未断过。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做了否定:20 世纪之所以没能出现“李白”“杜甫”,原因是“五四”时期引入了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断传统,使 得白话诗万劫不复。 如此说来,这真是一部让人沮丧的百年新诗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诗人于 坚就坚持认为,“中国 20 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 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 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 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中国古典诗歌有着超稳定的审美规范,平仄间的韵律流 转充满内外交融的音乐性,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极为自然。从如此强大的古典诗歌参照系出发,读者 对新诗的数落与普遍不满便可以预料: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凤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 新诗语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 然而,必须正视一个严酷的事实,古典诗歌堪称优美的诗情画意,在后起的新诗这里已经出现 了脱节或者转变。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 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3 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对这两种状态下的诗歌,显然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的评价体系或许才是明智之举。 多年来,诗歌界有这么一个共识,新时期的中国诗歌用二三十年的时光,几乎走完了西方现代、 后现代诗歌的全部征程,“浓缩”了西方近百年的现代诗、后现代诗发展历史。学习和吸收西方现 代诗歌,无疑为中国新诗提供了转型契机,但这种转型不是分阶段的蜕变,而几乎是共时性完成的。 中国新诗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吸收,有时消化很好,有时消化不良,有时过于贪食——狼吞虎咽、饥 不择食,有时反复挑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致营养过剩。 在中外诗歌的评价与比照中,人们总是将各国的诗歌菁华与国际级大师串联起来,组成纵深队 列的国际军团——从 20 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的普吕多姆,到爱尔兰的叶芝,再到瑞典 的特朗斯特罗姆……多国联军步步进逼,综合全部优势,用世界诗歌的精粹“总和”轻松地把单一 国家的百年新诗比了下去。这种缺乏对等参照的评价标准无形中变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谓中国诗 歌“追赶”世界诗歌的差距。 除了与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歌直接或间接的“对抗”,中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 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形式和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新诗自身也形 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对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其自身小传统的考核,而不是固 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不必执念新诗必须是古诗的一种分支与延续。 最后,还涉及对前辈诗人的具体评价问题。当下不少诗人对新诗诞生之初的历史成绩持否定态 度,如“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诗歌写作都是二三流”,这种断语相当有代表性。他们用 已经大大发展了的现时尺度去审视过去,忽视了任何接受与评价都不能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余光中等人探索了新诗音乐性,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 B.李山认为新诗创作没有必要讲究格律,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 C.于坚认为对新诗的误解、忽略,表明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 D.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业界对新诗音乐性的认识不同,争论可能还要持续下去。4 2.下列说法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证明了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 B.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 C.材料三认为,对诗人进行评价不应该抹去时代背景,否则容易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D.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 3.材料三是从哪几个角度分析“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这一问题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分)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 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看能不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 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 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已经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 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 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无论是大商家、小商店、饭店、手机店、服装店,还是各种各样的专 门营业厅,无一例外,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 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 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 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5 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 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 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 (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 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那的老板娘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 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 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我问,老 板娘,能做吗?老板娘笑了,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 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饭菜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 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 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 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6 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 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 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 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 2019 年第 1 期《长城》,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 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 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 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 们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哀痛。 5.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 分) ▲ 6.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 7 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①(节选) 【宋】苏轼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 “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 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 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 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 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 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 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 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 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②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注释】 ①〔文与可〕苏轼表兄兼好友,名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善画竹,曾画筼筜谷偃竹图赠苏轼。 筼筜谷,在陕西洋县西北,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曾在此谷中筑亭。 ②〔车过腹痛〕语出曹操祭奠桥玄之文《祀故太尉桥玄文》:“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 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 肯为此辞乎?” 7.下列各项,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2 分) A.初不自贵重:宝贵 / 与可厌之:代词,代指人们求画的行为8 B.近语士大夫:告诉 / 持缣素而请者: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C.余因而实之:证明 / 知公倦于笔砚:介词,引入对象,相当于“对”“对于” D.苏子辩则辩矣:辩解 /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介词,把 8.下列各项,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 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B.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 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C.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 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D.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 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9.下列各项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本文是一篇“记”。“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以叙事为主。可叙事、写景、状物,描写等等, 也可用以抒发情怀抱负,但一般不用来阐述观点。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在诗、词、文、书、画等诸方面成 就斐然。其中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是他一生的重要转折点。 C.箨龙,是竹笋的别称。在文人的笔下,竹笋除了“箨龙”还有许多别称,如“竹萌”“竹雏”“竹 胎”等等。“箨”指笋壳,色黄而有光泽,故而过去文人将其称为“锦箨”,意思是笋的外壳如 锦缎般漂亮。 D.“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其古字形像一人伸开两臂丈量的样子,因伸开两臂的长度约合古代 八尺,故一般认为八尺为一寻,也有说六尺或七尺为一寻的。 10.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9 A.文同虽然是有名的画家,但他起初对自己的作品并不看重,导致求画者争相而至,这使文同颇 为厌烦,就把求画者送来请他作画的素绢用来做袜子。 B.文同写信给苏轼,开玩笑说已经告诉求画者,画墨竹的大师苏轼就在徐州,让他们去向已到徐 州任职的苏轼求画。 C.选文第一段主要记录文同与苏轼的书信往来,在这戏语笑言里,两人的胸襟气度、智慧才能和 彼此间亲密的友谊,都得到了活泼生动的表现,文风幽默风趣,更衬托出第二段的怀人之悲。 D.选文第二段写苏轼睹物思人,并用曹操祭桥玄的典故,意指自己与文同也是情意深厚的至亲笃 好,引用典故自然贴切,读来情思绵长,悲意顿生,平淡语中更显出悼念故友的挚情一片。 11.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3 分) ▲ (2)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5 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2-13 题。 长安秋望① 【唐】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②学楚囚。 【注释】10 ①此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 ②〔南冠〕楚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 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 12.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今体诗的范畴。律诗在形式上有严格要求,尤其讲究对仗。每首律诗 一、二、三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尾联可对可不对,据此可见,这首诗从格律上看,并不 非常规范。 B.首联点出了时间,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汉代 的宫观楼阁都在眼前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引发了诗人物是人非的感伤。 C.颈联拟物作人,移情于物,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以“静”赋菊,以“愁”状莲,表达容颜易 老、好景无常的伤感,与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借菊之憔悴写人之愁苦异曲同工。 D.这首诗以秋日典型形象入诗,诗中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动静结合,有声有 色,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使得全诗意境深远和谐,风格峻峭清新。 13. 颔联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差异?请结合诗歌比较分析。(6 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4. 任选三小题。(每空 1 分,共 6 分) (1) ▲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 。(曹操《短歌行》) (2) ▲ ,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3)海客谈瀛洲, ▲ ;越人语天姥,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浔阳江头夜送客, ▲ 。……醉不成欢惨将别, ▲ 。(白居易《琵琶行》) (5) ▲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11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2 分,共 20 分) 15.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2 分) A.寥廓(liáo) 间歇(jiàn) 莳花弄草 死生锲阔 B.罅(xià)隙 木讷(nà) 守绌抱朴 恬然自得 C.稻菽(shū) 慰藉(jiè) 霓裳羽衣 乍暖还寒 D.悲怆(chuàng) 红绡(xiāo) 羽扇纶巾 灯火阑姗 16.下列诗句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2 分) A.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此次进博会,中国馆展区面积约 1500 平方米,以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为主题,从六个角度 全景式地呈现了新中国 70 年来发生的________的变化。 从参观者的交口称赞中,可以感受到本届进博会中国馆众多________的设计亮点。中国馆充分 运用了高科技元素,通过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让参观者可以视听、触及、参与,________ 地感受大飞机、中国天眼、深海勇士这些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在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展区,前来参观体验的观众________。自投入使用 以来,“中国天眼”已经发现 132 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 93 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在展区,参观者不仅可以戴上 VR 眼镜,而且能够看到“中国天眼”的微缩模型,跟随“中国天眼” 的脚步探索宇宙深处的秘密。来自江西南昌的参展商李海荣一直以来非常关注“中国天眼”的消息, 体验过后他颇为惊喜:“像置身于时空隧道一样,( )。”12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翻天覆地 匠心独运 身临其境 络绎不绝 B.沧海桑田 别出心裁 身临其境 络绎不绝 C.翻天覆地 别出心裁 设身处地 川流不息 D.沧海桑田 匠心独运 设身处地 川流不息 18.文中的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在展区,不仅参观者能够看到“中国天眼”的微缩模型,而且可以戴上 VR 眼镜,跟随“中国天 眼”的脚步探索宇宙深处的秘密。 B.在展区,参观者不仅可以戴上 VR 眼镜,跟随“中国天眼”的脚步探索宇宙深处的秘密,而且能 够看到“中国天眼”的微缩模型。 C.在展区,参观者不仅能够看到“中国天眼”的微缩模型,而且可以戴上 VR 眼镜,跟随“中国天 眼”的脚步探索宇宙深处的秘密。 D.在展区,不仅参观者可以戴上 VR 眼镜,跟随“中国天眼”的脚步探索宇宙深处的秘密,而且能 够看到“中国天眼”的微缩模型。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来自天外的陨石扑面而来,带来视觉上的震撼 B.来自天外的陨石扑面而来,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C.扑面而来的陨石来自天外,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D.扑面而来的陨石来自天外,带来视觉上的震撼 20.《宁波文化丛书(第二辑)》以“唤醒城市记忆的味道和画面,保护和标出宁波的文化风景线, 绘制文化地图延续文脉”为主旨,对宁波丰富的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新的梳理。下 列内容是丛书书名的后半部分,请根据示例,填入合适的字母。选填三处。(3 分) A 宁波老城的生命印记13 B 甬上商贸繁华的世事沧桑 C 鄞江历史文化溯源 D 江南士人的精神构建与历史流变 E 西风东渐下的宁波缩影 F 山水城市的栖居理想 G 解读中国古县城的标本 H 宁波城隍庙的前世今生 示例:(1)《鼓楼钟声: A 》 (2)《书香月湖: 》 (3)《外滩烟云: 》 (4)《江厦观潮: 》 (5)《千年郡庙: 》 (6)《四明首镇: 》 (7)《天赐慈城: 》 (8)《钱湖烟雨: 》 2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题目。(6 分)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提到,要探索将 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10 月 15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 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出要推进美育评价改革。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目前已有多省市实行了美育中考改革,教育部 将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美育进中考的意见、建议,争取扩大美育进中考的试点范围,并不断总结 经验,让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14 王登峰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 4 个省市推进艺术进中考,其中河南省已经做了部署,现在还只 是在部分地市实行;江苏、湖南、云南三省都已经开始实行。另外,山东、四川、山西、内蒙和吉 林 5 省已有 12 个地市开始实行美育中考这项改革,分值在 10 到 40 分之间。 (1)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 分) ▲ (2)对这一改革,你是否赞成?请简要陈述理由。(4 分) ▲ 四、作文(3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30 分) 1900 年《少年中国说》写出了少年对祖国繁荣昌盛所负的责任,“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 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 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2017 年 12 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无欲无 求,看淡一切,心若止水,怎么都行”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 2020 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发布的《后浪》让人思考青春的多样化,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 年轻的一代拥有了选择的权利,可以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 地方旅行……时代的馈赠、个人的探索,汇聚成青春的蓬勃、生命的丰盛。 不同时代的青年有不同的选择;同一个时代的青年,也有多种多样的人生追求。请结合以上材 料,以“我的青春选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 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5 1.【D】A 项,根据原文说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 新的道路”,可知“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理解错误,他们只是“在这个意义上”,“为新诗的音乐性, 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B 项,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理解 错误,原文说“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命题。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 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不是格律使人失去创造 力,而是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C 项,表明新诗已 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理解错误,原文“中国 20 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 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 的意思是新诗的价值不可低估。 2.【C】A 项,“证明了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错,根据原文“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 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 的道路”可知,“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是为了说明余光中等人对中国新诗 的贡献。B 项,“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 错,谢冕的观点是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王久辛的观点是音乐性的强弱与诗人修辞能力有 关。D 项,“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重陶与培育,使得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错, 根据“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 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 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治的生 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可知,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3.以中国古典诗歌为参照,以西方现代诗歌为参照,以自身“小传统”为参照。(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D】D 项,“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哀痛”分析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住 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哀痛”语意过重。故选 D。 5.①除夕夜,下雪不止,渲染了严寒冷寂的环境气氛;②烘托了人物的伤感心情。在寒冷雪夜中“我” 出去为重病的老伴找吃的,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我”内心的沉重哀伤。③用寒冷的气候突 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16 (每点 2 分,满分 5 分) 6.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 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 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 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 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 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 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每点 2 分,共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6 分) 7.【C】A 贵:意动用法,认为……宝贵;B 而:表示修饰关系;D 辩:有口才,善言辞 8.【C】 9.【A】“记”还可议论,可以阐述观点。比如《岳阳楼记》。 10.【A】文同说要把素绢用来做袜子,只是一句厌烦时说的戏语,并未付诸行动。 11.参考译文: (1)与可没有办法回答,就说:“我的话说错了,世上哪里有万尺长的竹子呢? (无以、妄、岂或反问语气各 1 分) (2)与可这天正和他的妻子在山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诗,禁不住大笑,把嘴里 的饭喷了满桌子. (是日、游谷中省略+状语后置、发、失笑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 12.【D】解析:A 律诗的惯例,二、三联必须对仗,一、四联可对可不对。B 唐代有“以汉喻唐”的 习惯,“汉家宫阙”即指唐代的宫殿,诗人也未抒发“物是人非”的感伤。C 以“静”赋菊,并17 不表达容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菊花半开,静穆闲雅,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 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油然而起归隐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 13.颔联借景抒情,(1 分)通过拂晓时分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悠扬的笛声,营造出寂寥凄清 的意境,(1 分)表达的是思乡的愁情。(1 分) 尾联则用典抒情,(1 分)上句用了用西晋张翰想念故乡的菜莼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的典 故,表达自己的故园之思和退隐之志;(1 分)下句用春秋时期的楚囚钟仪之事,“戴南冠学楚 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意义,与归隐之不宜迟。(1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4.(1)青青子衿 沉吟至今 (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3)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4)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5)雕栏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2 分,共 20 分) 15.【C】A 项,死生契阔;B 项,木讷(nè),守拙抱朴;D 项,灯火阑珊 16.【A】A 项,拟人;BCD,比喻 17.【A】翻天覆地:①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②形容闹得很凶。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 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别出心 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 或境遇中。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接不断。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流水 一样连续不断。 18.【C】 19.【B】 20.参考:(2)D《书香月湖:江南士人的精神构建与历史流变》 (3)E《外滩烟云:西风东渐下的宁波缩影》18 (4)B《江厦观潮:甬上商贸繁华的世事沧桑》 (5)H《千年郡庙:宁波城隍庙的前世今生》 (6)C《四明首镇:鄞江历史文化溯源》 (7)G《天赐慈城:解读中国古县城的标本》 (8)F《钱湖烟雨:山水城市的栖居理想》 21.(1)艺术已进多省中考,将扩大美育进中考试点范围 (2)观点一: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不能一考了之。 理由:①客观来看,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学生在学习其他文化课程的同时还要分出精 力重点学习、复习音乐、美术课程,学习压力进一步加大。 ②通常城市孩子接触音乐、美术教育较早,而乡村地区孩子往往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美育 入中考,也加大了教育不公平。 ③美育教育首先应该教导学生养成从生活实践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习惯。习惯的 养成不仅需要激发兴趣,还需要学生做到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在于从激 发孩子兴趣到养成习惯这一重要步骤。 观点二:美育应该加入中考。 理由:①艺术类课程与实践是学生应该承担的学业责任,是不应该被减下来的负担。 ②艺术类学习与实践纳入学业要求,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③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恰恰需要艺术课程学习与实践, 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1 分)理由 2 个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四、作文(30 分) 22.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