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单元检测卷(答案解析附后)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4 题,48 分)。
二、1.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丝绸,棉布,武夷山的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这些都在更
靠海滨的地方出现了加工店。这一发展趋势说明( )
A. 经济重心转移的速度逐渐加快 B. 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淡化
C. 海外市场对国内经济影响增强 D. 政府调整对外经济政策
2.唐代的官府手工业类型分为中央政府在京师直营手工业、建筑及公共工程手工业、地
方政府经营手工业、中央政府在地方经营的手工业。除了这四种手工业,还有军事手
工业和一些分散而又特殊的官府手工作坊。这反映出唐代官营手工业( )
A. 技术水平最高 B. 管理体系比较完善
C. 垄断全国市场 D. 生产分工细致严密
3.推动图 1 所示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图 1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南北贸易的发展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土地制度的变革
4.1836 年 2 月,英国鸦片贩子马地臣在《不列颠对华贸易史上的若干主要事件》中批
评中国说,“这个特别民族的政策是自己以及一切他们所占有的东西隐藏在神秘莫测
之中为的是独自享受那块土地上的一切。因此,他们就表现出全面的排外精神。”材
料言论批评的是( )
A. 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 B. 中国的鸦片走私泛滥
C.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D.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5.康熙帝南巡时,江南士子进献《耕织图》。在此图基础上,康熙帝命人另绘耕图、织
图各 23 幅,并亲自赋七言绝句并撰写序文。这表明清朝统治者( )
A. 重视江南绘画艺术 B. 坚持以农为本理念
C. 推行民族融合政策 D. 标榜自身诗词天赋
6.表 1 为战国时期墓葬出土的铁器清单。
表 1
地点 铁器清单
河南辉县固围村 179 件,其中犁 4 件,镢 4 件,锄 36 件,铲 10 件,镰 1 件。
河北易县燕下都 22 号墓 65 件,其中镢 6 件,锄 1 件,铲 1 件,镰 1 件。
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
址
80 件,其中镢 60 件,锄 2 件,镰 2 件,镐 1 件。
而同时期出土的石器、骨器、蚌器农具较少。这说明( )
A. 北方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B. 北方地区已经全面推广铁犁牛耕的技术
C. 北方冶炼技术超过南方
D. 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7.以下两幅地图用于研究性学习,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
隋朝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①都使后来王朝短命而亡 ②都贯通南北成为交通动脉
③都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 ④都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有人评议重农抑商政策说:自秦朝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以推行,并由此基本政策衍化出轻商、贱商、鄙商的观心和意识,形成一个包括意识、观
念、思想和政策在内的有机整体,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前后才开始走向破产。这说明
重农抑商政策( )
A. 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B. 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
C. 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 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9.明初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民窑不过 20 座。但官窑管理腐败,很快衰落。为完成上贡
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
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这反映了明代( )
A. 手工业分工细,管理手段新 B. 官窑产品占据了市场
C. 民营制瓷业逐渐占主导地位 D. 区域性分工更加明确
10.宋朝时期,政府在商业管理上出现两种模式,一曰“买扑”,一曰“钞引”。“买扑”
类似于后世的招标承包制。在暴利性的盐业出现“钞引”,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
数量的钱物换取凭证,拿凭证到指定机构支取食盐,再到指定地点销售。材料表明宋
代( )
A. 放弃了传统盐铁专卖政策 B. 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放松
C. 民间商人已处于主导地位 D. 官商勾结现象日益严重
11.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文中
提到的两种瓷器产地分别位于下图中(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西汉时期,出土的随葬品中青铜礼器逐渐减少,陶礼器增多。到东汉时期陶礼器减
少,豪强地主墓葬中实用类冥器模型大量出现,如仓、井、灶、猪圈、鸡舍、磨房、
建筑模型等。这从侧面反映出( )
A. 东汉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发展 B. 东汉时期礼乐制度的彻底崩坏C. 两汉时期手工业技术全面衰落 D. 两汉时期百姓生活的安乐富足
13.明代营建紫禁城所用巨木大多出自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山西等
省,政府征用民夫数十万,通过江河、运河等渠道,运输里程长达数千里。由此可推
知,当时( )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B. 全国经济的重心在南方
C. 国内长途贸易条件日益成熟 D. 北方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14.春秋时期,管仲劝齐桓公穿绨(丝织品)衣而使齐人效仿,并使人从盛产绨的鲁梁高
价买入。鲁梁之民因而不事农耕争相织绨。其后,管仲又劝齐桓公禁止齐人穿绨衣,
并断绝与鲁梁的贸易,致使鲁梁有绨而无粮被迫臣服于齐。这说明春秋时期( )
A. 商战成为诸侯争霸手段 B. 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
C. 重农抑商思想逐渐兴起 D. 各诸侯国鼓励商业发展
15.“宋代城市革命”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工商业行会应运而生。
《都城纪胜》记载:“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据此可知,工商业行
会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抑商政策的废止 B.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工商业竞争激烈 D. 工商官营的确立
16.下表是秦朝部分律法,这一现象反映了秦朝( )
律法 主要内容
《田律》
及时以书面形式汇报降雨量和受益田地的面积以及受灾的面积,中
央政府严密关注生产进度等
《厩苑律》
规定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奖罚制度十分明确,如牛
因劳累而腰围每瘦一寸,主事者受笞打十下的惩罚等
《仓律》 对不同身份人的口粮定量都做了严格明确规定等
A. 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B. 法律体系十分完备
C. 经济管理的法制化 D. 户籍管理较为严密
17.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市镇的分布十分密集,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
市五里,东至王江泾镇六里,北至平望镇十五里,西南至新城镇三十里,至濮院镇五
十里,西至震泽镇三十里,至南浔镇五十里。这些密集的市镇网络( )
A. 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B. 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萌芽C. 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 D. 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8.《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中期,官方所设管理金银铜铁的盐冶场务共 270 余所,
而唐代只有 168 所,北宋矿冶生产能力提高了几十倍。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 )
A. 灌钢法在北宋时期技术走向成熟 B. 北宋放宽了对民间开矿的限制
C. 北宋普遍使用煤炭作为矿冶燃料 D. 水排冶铁技术在北宋开始出现
19.下列图片显示了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状况。由此可见,当时( )
《清明上河图》中的骆驼商队 两宋时期的榷场 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
A. 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 国家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C. 商帮推动了城市的繁荣 D. 商品经济取得良好发展
20.下表为明代不同时期大明宝钞(政府发行的纸币)购买力的统计概况
时间 永乐五年
(1407)
宣德初 宣德七年
(1432)
正统九年
(1444)
购买
力
米一石值钞三十
贯
米一石值钞五十
贯
钞一贯兑铜钱五
文
米一石值钞一百
贯
(注:贯为古代计量单位,一千文铜钱为一贯。)
据此可知当时( )
A. 人地矛盾突出导致粮食供应紧张 B. 政府重农抑商诱发经济危机
C.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农产品商品化 D. 政府的财政与税收亟需调整
21.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22.下图是发掘于河南南阳的汉代画像砖,此图可以说明当时( )
A. 集体耕作制出现新形态 B. 农耕中畜力已取代了人力
C. 农业生产使用耦犁技术 D. 出现可控制耕土深浅的犁
23.观察下表,其数据变化反映出明朝( )
宋朝和明朝城市发展情况表
宋朝 明朝
府级城市 30 140
州级城市 254 193
县级城市 1234 1138
合计 1518 1471
A. 城市商品经济活跃 B. 重视府级城市建设
C. 城市扩张步伐加快 D. 注重城市均衡发展
24.表 2
记述 出处
三十一年,……米石千六百。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 《汉书·食货志》
(汉高祖)令民铸钱,……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
物,物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史记·平准书》
读表 2,这反映出( )
A. 秦朝苛政严重破坏社会生产 B. 汉初通货膨胀现象突出
C. 商人逐利是市场失序的根源 D. 盐铁官营政策逐渐失效
二、材料阅读(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5 分,共 5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交换物品的场所被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
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
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打破。秦汉
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
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
地域性商帮形成。
——摘编自章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演变,并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
要因素。(13 分)
材料二
物流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存在传统的物流活动。 据《左传》
记载,奚仲担任夏朝的“车正”官职,主管战车、运输车的制造、保管 和使用,是我国官
办物流运输最早的记载。秦汉时期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当时用 车快递叫做“传”,用马速
递传称“驿”,传递文书的机构多称“驿置”。秦汉时创立了漕运,秦始皇征服百越时开凿灵
梁,方便军粮漕运。由于大运河的开凿,隋朝水路快递更为突出。唐代驿站的设置已达到了
辽东。宋代陕西粮食有惠民河转汴河入京,江淮粮食由淮水转汴河入京,山东粮食由五丈河
入京。元朝初期,设京义都漕运司、江淮都漕运司,秩正三品。明代通过运河和近海航运,
将江南粮食经海路运到海河,运至京师。明代设漕运府总兵官、 总督,设立漕运衙门。清
代漕运管 理职责分明,正式将漕运总督纳入官制。
——摘编自贾杉(中国物流近代化研究(1840-1949) 》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物流业
发展的积极作用。(12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2 分)
共治
政体
宋仁宗:“屡有人言朕少断。非不欲处分,盖缘国家动有祖宗故事,共治苟或
出令,未合宪度,便成过失。以此须经大臣论议而行,台谅官见 政体有未便,
但言来,不惮追改也。”杜范(宰相)?:“凡废置子夺,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
未当,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得以缴驳,台(御史)、谏(谏官)得以
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
市民
社会
市民发达的酒楼茶坊、繁华的夜市、热闹的瓦含勾栏是服务于广大市民的社会
大众场所。城市中的商贩与人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大
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实早市者又开店矣”;
瓦舍则是“士庶放荡不羁之所”。
纸币
理论
李流谦:“欲其(纸币)价常赢而无亏损之患,唯使常用于官而不滞纸币于私,
则可矣”,“此乃流通纸币之妙”。
张开(时总领四川财政)?:“凡民钱(纸币)当入官者,并听用引折纳,官支
出亦如之。民私用引为市,于一千并五百上许从便增高其直,惟不得减削。法
既流通,民以为便。”
——摘选改编白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
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 分)
材料
明初,由于战乱、灾荒和繁赋重役也是促使明代流民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诱因。明代的
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百姓背井离乡,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迟缓、国力
下降。更有甚者,流民积聚为乱,愈演愈烈,成为威胁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造成巨大的社
会动荡。洪武十四年(1381 年),明朝统治者“诏天下府、州、 县编赋役黄册”,推行户籍
黄册制度。由各户真实详细填写人丁和田产状况,经里、县、府、布政司,自下而上层层造
册,最后报送户部。因为册子以黄纸作为封面,所以被称为“黄册”。明朝统治者为了进一
步加强对户籍的管控,还在刑律中明确规定:“若官吏里甲通同人户隐瞒作弊,及将原报在
官田地,不行明白推行过割,一概影射减除余粮者,一体处死。隐瞒人户,家长处死,人口
迁发化外。”凭借刑罚巨大的威慑力,户籍黄册制度得以有效地推行。
——节选自《明代户籍法律制度与社会流动》
(1)据材料概括明朝初期推行户籍黄册制度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户籍黄册制度形成的特点及推行的影响。(9 分)答案解析参考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C B A B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C A B C C C D D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C C B B
1.【答案】C【解析】在海滨地区出现相关行业的加工店,明显有利于拓展海外市场,即海
外市场对国内经济影响增强,故选 C 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 A 项;材料的主
旨是海外市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不涉及区域经济差异的淡化,排除 B 项;材料强调
海外市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未体现政府调整对外经济政策,排除 D 项。
2.【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唐代的官营手工业体系庞大,既有中央直管,也有地方
经营,既有政府管理,也有军队管理,管理体系比较完善,故选 B 项;没有相关数据,我
们得不出唐代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最高”的结论,排除 A 项;官营手工业产品不在市场
流通,不能说“垄断全国市场”,排除 C 项;材料强调唐代官营手工业管理体系比较完善,
不涉及生产分工细致严密,排除 D 项。
3.【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曲线信息可知,北宋以后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根本变化,之
后南方占总人才比重一半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主要因素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故
选 C 项;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相对于民主而言,体现皇帝个人专断独裁,皇帝集国
家最高权于一身,帝位终身和皇帝世袭,与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根本变化无关,排除 A 项;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商业相关知识可知,此时我国南北贸易发展迅速,与“南方人才占主导”
无关,排除 B 项;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农业相关知识可知,此时我国为土地私有制,并未出
现土地制度的变革,排除 D 项。
4.【答案】C【解析】“为的是独自字受那块土地上的一切。因此,他们就表现出全面的排
外精神”,结合时间 1836 年得出材料言论批评的是中国的闭关锁国,故选 C 项;“为的是
独自字受那块土地上的一切。因此,他们就表现出全面的排外精神”表明批评的是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 A 项;材料的内容是批评当时的闭关锁国政策,与鸦片走私泛
滥无关,排除 B 项;1936 年的中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不是对外开放政策,排除 D 项。
5.【答案】B【解析】据材料“康熙帝命人另绘耕图、织图各 23 幅,并亲自赋七言绝句并
撰写序文”说明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故选 B 项;材料“另绘耕图、织图”说明继承是绘
画内容不是江南绘画艺术,排除 A 项;材料“耕织”属于农业不是民族融合,排除 C 项;
材料“绘耕图、织图”说明重视农业不是诗词,排除 D 项。
6.【答案】A【解析】材料中犁、镢、锄、铲、镰、镐等均属于铁农具,它们的普遍出现以
及“同时期出土的石器、骨器、蚌器农具较少”,说明北方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有较大的提
高,故选 A 项;材料仅提及三个地区,无法看出“全面推广”,且材料仅提及“铁犁”并未
提及“牛耕”,排除 B 项;材料并未提及南方的铁器出土情况,无法将北方与南方进行对比,
排除 C 项;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
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
7.【答案】B【解析】隋朝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后来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①错误;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都南起杭州北至北京,
都是贯通南北的交通动脉,故②正确;大运河的修凿都需要征发大量民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
力,使得人民赋税繁重、徭役频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故③正确;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
都是贯通南北的交通动脉,加强了南北交通,都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故④正确;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8.【答案】A【解析】根据“并由此基本政策衍化出轻商、贱商、鄙商的观心和意识”可知,
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它的长期推行抑制了商业的发展,故选 A 项,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与闭关锁国政策密切相关,排除 B
项;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了轻商、贱商、鄙商的观心和意识,不利于商业发展,排除 C 项;
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的轻商传统,导致商人将资金买田置地,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排除 D
项。
9.【答案】C【解析】根据“但官窑管理腐败,很快衰落”“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
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可知,明代景德镇的官窑逐渐衰落,民窑的数量快速发展,并
且规模大于官窑,并代替官窑为政府烧造瓷器,这反映了明代民营制瓷业逐渐占主导地位,
故选 C 项;题干并没有反映明代制瓷业的分工和管理手段,排除 A 项;官窑产品主要消费
对象时皇帝、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并不面向市场,排除 B 项;题干只反映了明朝景德镇官
窑和民窑的发展变化,不能体现区域性分工,排除 D 项。10.【答案】B【解析】根据“‘买扑’类似于后世的招标承包制”,以及在暴利性的盐业上
允许一些商人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销售可知,宋朝时期政府在商业管理上做出了调整,适当
放松了专营政策,故选 B 项;根据题干中“钞引”的概念可知,宋代只是调整了专卖政策
的管理模式,对盐的销售依旧受到政府的控制,传统的盐铁专卖政策并没有放弃,排除 A
项;材料表明只有获得政府凭证的商人可以到指定地点售盐,不能说明民间商人已处于主导
地位,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府对商人的引导,而不是官商勾结现象,排除 D 项。
11.【答案】B【解析】邢瓷的窑址位于河北邢台市临城县与内丘县一带,唐代七大名窑之
一,因产在邢州而得名,是华夏白瓷的鼻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故①正
确;②为邛窑,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彩绘瓷的发源地,以丰富的小瓷俑最为生动形象,以创
造了陶瓷省油灯而闻名全国,开始于东晋时期,盛于唐,衰于南宋,断烧于元代,是古代青
瓷的重要产地,故②错误;③为江西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世,五代时以南方最早烧造
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并打
破“南青北白”的格局,故③错误;越瓷的窑址位于浙江上虞一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
瓷窑系,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
瓷”。越窑持续烧制了 1000 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烧,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
最广的窑系,故④正确;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12.【答案】A【解析】据材料“仓、井、灶、猪圈、鸡舍、磨房、建筑模型等”可知,东
汉豪强地主墓葬中的冥器模型中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器具一应俱全,间接反映了其自给自足的
庄园经济发展,故选 A 项;材料仅提及东汉时期“陶礼器减少”,这并不能说明礼乐制度的
彻底崩坏,排除 B 项;据所学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知识可知,两汉时期手工业技术全面发展
而非衰落,排除 C 项;材料描述的是豪强地主的墓葬,无法反映普通百姓生活,排除 D 项。
13.【答案】C【解析】据材料“明代营建紫禁城所用巨木大多出自浙江、江西、湖南、湖
北、四川、贵州、山西等省,政府征用民夫数十万,通过江河、运河等渠道,运输里程长达
数千里”,可知明代时南北交通相对发达,便利了长途贸易,故选 C 项;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排除 A 项;材料说的紫禁城修建的巨木运输,与经
济重心关系不大,排除 B 项;出产巨木的省份中包括山西,并不能说明北方生态环境得到
保护,排除 D 项。
14.【答案】A【解析】管仲派人高价从鲁梁购买绨,当鲁梁人纷纷放弃农业都去织绨时,
管仲又断绝与鲁梁的贸易,致使有绨而无粮的鲁梁被迫臣服于齐,这表明在春秋争霸时,管
仲通过商战,不费一兵一卒就达到了争霸的目的,故选 A 项;工商食官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 项;重农抑商思想在商鞅变法时兴起,排除 C 项;材料只是涉及两个国家,
排除 D 项。
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工商业行
会应运而生”并结合所学可知,工商业行会的出现主要是受到宋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
故选 B 项;抑商政策没有被废,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竞争问题,排除 C 项;工商官
营是周代确立的,而不是宋代,排除 D 项。
1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央政府严密关注生产进度”、“评比耕牛”、“对不同身
份的人的口粮都做了明确规定”等信息可知当时秦朝政府设置各种法律加强了对社会经济各
个方面的管理,经济管理法制化,故选 C 项;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
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
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材料主旨“秦朝的律法”不符,排除 A 项;材料仅有经济管理的
法律,未涉及其它法律,因此不能说明“法律体系完备”,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管
理,并非“户籍管理”,排除 D 项。
1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市镇的分布十分密集”,而且东南西
北绵延至几十里形成市镇网络,有利于各地区商品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故选 C 项;材料“江
南市镇的分布十分密集”主要体现市镇密集而没有体现长途贩运,排除 A 项;资本主义萌
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B 项;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
的发展不会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 D 项。
18.【答案】C【解析】由材料“北宋中期,官方所设管理金银铜铁的盐冶场务共 270 余所,
而唐代只有 168 所,北宋矿冶生产能力提高了几十倍”可知北宋使用煤炭作为矿冶燃料,极
大的提高了金属冶炼的质量和数量,故选 C 项;灌钢法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排除 A 项;材
料强调的是冶金生产能力的提高,不能得出政府放宽民间开矿的结论,排除 B 项;水排冶
铁技术东汉时期开始出现,排除 D 项。
19.【答案】D【解析】“《清明上河图》中的骆驼商队”是宋代开封城对外交流的证明,“两
宋时期的榷场”反映了边境贸易的发展,“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呈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这些都是宋代商品经济取得良好发展的体现,故选 D 项;宋代依然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产
业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革,排除 A 项;仅从对外贸易的发展无法看出国家经济集权,且
材料并未提及其他时期,“日益加强”的说法也无从体现,排除 B 项;商帮产生于明清时期,
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 项。
20.【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明代纸币对铜钱急剧贬值可推知明代财政出现问题,为解决财政问题需调整相应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故选 D 项;材料反映的是纸币的购买力不是粮
食供应,排除 A 项;纸币贬值等于经济危机,排除 B 项;纸币购买力变化不是农产品的商
品化,排除 C 项。
21.【答案】C【解析】“是故身率妻子”“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所涉及人员皆为一个
家庭的成员,说明东汉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故选 C 项;“戮力耕
桑”“耘于前”“立春东耕”皆未出现铁犁牛耕,材料与农具使用范围无关,排除 A 项;三
则史料所反映的是汉代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未涉及精耕细作生产模式,排除 B 项;
战国时期男耕女织生产形式已经形成,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22.【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汉代使用一人扶犁并驶二牛的耕作方法,即二牛耦耕的
耦犁技术,故选 C 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是否为集体耕作制,排除 A 项;材料中只能体
现使用畜力,而不能说“取代”,排除 B 项;唐代曲辕犁能控制耕土深浅,排除 D 项。
2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表格呈现了宋明两个时期府级城市、州级城市和县级城
市的数量,对比可以得出宋朝时期府级城市只有 30 个,而明朝府级城市有 140;而州级城
市和县级城市,明朝的数量都少于宋朝,所以明朝时期府级城市建设取得较大成就,故选 B
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地方行政级别城市发展状况,未涉及城市经济职能的发展,排除 A
项;依据材料,明朝时期也只有府级城市数量大量增加,而州级城市和县级城市稍微减少,
不能体现城市扩张步伐加快,排除 C 项;表格仅仅反映了宋明时期城市数量发展的变化,
未涉及城市的地域分布,所以体现不了城市均衡发展,排除 D 项。
24.【答案】B【解析】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 216 年)一石米一千六百钱,汉初,一石
米五千钱,到“(汉高祖)令民铸钱”时,一石米一万钱,表明汉初通货膨胀现象突出,故
选 B 项;材料没有反映出秦朝的苛政的影响,排除 A 项;不法商人屯居奇积使物价上涨不
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战乱导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排除 C 项;盐铁官营政策是汉武
帝统治时期的措施,排除 D 项。
二、材料阅读
25.【答案】
(1)发展演变:商代已出现商人,商业贸易区域广泛;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局面被
打破;秦汉时期,统一货币,促进了全国商品流通;隋唐到两宋,城市经济繁荣,商品交易
突破时空限制,并出现纸币;元明清时期,出现地域性商帮,商品经济繁荣。(10 分)
主要因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环境;政府的经济政策;交通运输等。(3 分)(2)基本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以运输公粮和军需物资为主;政府主导,设专门机构
管理;政治军事功能为主;管理呈现专业化趋势;水陆并用。(每点 2 分,共 8 分)
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
维护国家统一;为后世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每点 2 分,共 4 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发展演变,我们首先可以从材料一中找出五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即商代、春
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隋唐到两宋时期及元明清时期,然后根据材料一“商朝就已经出现
了……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可知商代已出现商人,商业贸易区域广泛;根据春秋战
国时期的材料一得出“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根据秦汉时期的材料一可知统一货币,促进
了全国商品流通;根据隋唐到两宋的材料得出城市经济繁荣,商品交易突破时空限制,并出
现纸币;根据元明清时期材料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商帮
形成”可知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地域性商帮。第二小问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
治、社会环境和自然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得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环境;政府的经济
政策;交通运输等。
(2)第一小问基本特点,根据材料二“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存在传统的物流活动。……是
我国官办物流运输最早的记载”可知起源早,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二“方便军粮漕运……宋
代陕西粮食……江淮粮食……山东粮食……”可知以运输公粮和军需物资为主;以政治军事
功能为主;根据材料二“明代设漕运府总兵官、 总督,设立漕运衙门……纳入官制”可知
政府主导,设专门机构管理;管理呈现专业化趋势;根据材料二“粮食经海路运到海河,运
至京师”可知水陆并用。第二小问积极作用,可以从中国古代的物流特点分析,物流运输促
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官办物流运输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加强
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起源早,历史悠久为后世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26.【答案】
论题:宋朝已经具备近代社会色彩。(2 分)
阐述:宋代二府三司行政管理体制,皇权集中于皇帝,形成君臣“共治政体”; 随着商品经
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北宋时期,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出现,
具备了现代社会货币的特点,形成了纸币理论,对通货膨胀有了一定的认识;社会风气出现
重大转变,城市出现了夜生活,打破了唐以来的市坊时空限制,活跃了经济,促进了社会繁
荣与发展。(8 分)总之,两宋时期,中国已具备了近代社会的一些要素,呈现出了显著的
近代社会色彩。(2 分)【解析】
本题由三则材料组成,我们从三段材料的出处《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可知,三段材料都是
围绕着一个中心话题即宋朝的现代化色彩而展开的,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政治上的现代化
色彩,出现了“君臣共治”的思想和言论;第二、三段材料则主要是从商品经济的繁荣角度
来体现经济上的现代化色彩。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宋朝已经具备近代社
会色彩,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去论证宋代的现代化因素,最后再进
行总结概括。
27.【答案】
(1)原因:由于战乱、灾荒和繁赋重役导致流民严重;百姓流离破坏了生产的发展;流民
聚集威胁到国家的统治;大量的流民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任答三点,6 分)
(2)特点:自下而上,层层造册;制定法律以保证户籍制的推行。(4 分)
影响: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政府征调赋役;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封建政权的巩
固。(任答两点,3 分)对人口流动的严格控制,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2 分)
【解析】
(1)材料前三句话分别从流民问题、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威胁国家统治和造成社会动荡三
个层次分析明初实行户籍黄册制度的原因,所以可以概括得出,由于战乱、灾荒和繁赋重役
导致流民严重;百姓流离破坏了生产的发展;流民聚集威胁到国家的统治;大量的流民造成
巨大的社会动荡。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自下而上层层造册,最后报送户部”“凭借刑罚巨大的威慑
力,户籍黄册制度得以有效地推行”可得自下而上,层层造册;制定法律以保证户籍制的推
行。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推行措施进行分析辩证分析,根据材料“各户真实详细填写人丁
和田产状况”可得有利于政府征调赋役;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根据材料“加强对户籍
的管控”可得一方面严格管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封建政权的巩固,但另一方面对人口流动
的严格控制,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