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卷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治文明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卷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治文明

ID:461923

大小:340.6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治文明专题单元检测卷 一、单选题(每题 4 分,共 12 题,48 分)。 1.公元前 5 世纪的时候,古希腊的城邦通常被一座城墙围绕,市内有一个被称为“卫城”的地方。在卫城 上耸立着各种神庙、祭坛、公共纪念物,有很多廊柱、店铺、法庭,以及给城邦众神的各种供奉。这说明 “卫城”是(  ) A.培养集体意识的场所 B.城邦的政治中心 C.保卫城邦的前沿阵地 D.公民的理想国度 2.克利斯提尼时代的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超过了“10 个人 3 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 止;雅典人通常采用简单的柱形基碑,城邦每年为阵亡者举行公共葬礼,并由执政官致悼词。这样做 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削弱特权加强城邦意识 B.提倡节俭的消费观念 C.鼓励生产增加城邦财富 D.保障公民的权利平等 3.英国学者厄耐斯特·巴克指出,古希腊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城邦,城邦之间密切相关。他认为古希腊 人自然会对以下问题产生特殊吸引力——“最好的国家是怎样的?”“现存的形式中哪一个更接近于 完美?”巴克意在说明(  ) A.城邦政治催生了人文精神 B.城邦政治是时人的历史选择 C.雅典民主根源于城邦政治 D.民主制是最完美的政治制度 4.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要出海,肯定会去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如果我们生病,肯定会去找一 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船长或医生。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 A.认为雅典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B.揭露雅典民主制的虚伪本质 C.高度重视人类的理性思维 D.提倡顺应时代建立专制制度 5.在罗马法中,很早就有私人建筑物之间必须留有一定距离的规定。后来,这一规定扩展至水渠与树之间, 以便水渠不会受到到处伸展的树根的影响。这反映出罗马法(  ) A.注重保护公共利益 B.旨在服务于社会生产 C.保障私有财产权利 D.维护奴隶主贵族权益 6.罗马帝国时代出现了这样一种流行趋势:不允许分离奴隶的家庭,不能单独出卖丈夫而留下妻子和孩子; 人们正式地埋葬奴隶,而不是让他们暴尸荒野或是让其他奴隶埋葬他们。这种趋势说明(  )A.罗马劳动力日益匮乏 B.自然法观念影响增强 C.奴隶的政治地位提高 D.万民法得以贯彻实施 7.古代罗马的法人分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种。法人的成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必须以帮助国家或社会 公共利益为目的;(2)必须具有物质基础,社团要达到最低法定人数(三人以上),财团须拥有一定数额的 财产,数额多少没有严格规定;(3)必须经过政府或皇帝的特许。罗马法对法人的规定(  ) A.侧重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B.具有理性主义的特征 C.强调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D.是专制统治下的产物 8.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时,专门成立十人专家小组进行法律方面的工作,聘请五大法学家对法律进行 解释并具有钦定法律效力;《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皇帝出资并任名誉主编,以两位法学教授亚奥裴 里斯、多罗西斯为首的专家团倾力而为的杰作。这表明,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  ) A.内容和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B.法律专家垄断了法律制定 C.重视凝聚法律专家的智慧 D.服务于皇帝个人专制需要 9.英国《自由大宪章》中涉及债务担保和连带责任的规定,与罗马法中“保证人在履行了担保责任之后可 以向主债务人行使追索权”的规定如出一辙。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 A.英国法律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 B.近代西方法律的源泉在罗马法 C.罗马法中蕴含着天赋人权思想 D.罗马法迎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10.下表为部分关键年份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造成的主要政治 影响是(  ) A.推动了 1832 年的议会改革 B.加强了英国国王的经济力量 C.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D.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11.下图为 1832 年发表的英国漫画《垫脚石,或者约翰·牛隐约看到了未来》,漫画意在(  )A.讽刺工业资产阶级充满虚伪 B.争取民众支持权力重新分配 C.表达对工业革命的美好憧憬 D.呼吁封建势力不要抗拒改革 12.“它使得贵族寡头制度开始分崩离析,资本主义民主大厦的根基建立起来……1832 年前,特别在‘有组 织的反对党’罗金厄姆派尚未出现时,议会各党派都没有稳定的组织系统,加上许多无党派议员的存 在,常使议会中党派界限模糊。1832 年后这种局面很快结束,整个议会尤其是下院划分为界限明朗的 两大政治集团。”对此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A.结束了英国贵族寡头政治制度 B.开始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C.推动了议会政党制度的新发展 D.形成了社会两大阶级对立局面 13.如表为 19 世纪初英国选邑(即选区)情况简表,表格中所示的这种现象可表明英国(  ) 人口数 选邑 100~200 人 40~50 个 50~100 人 14 个 20~50 人 20 个 10~19 人 4 个 5 人 1 个 无人 2 个 A.议会改革迫在眉睫 B.工业革命发展受阻 C.君主立宪制度完善 D.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14.1784 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 17 年。材料表明(  ) A.英国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B.首相取代国王的元首地位 C.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加强 D.行政制衡立法机制的运用 15.1776 年,北美民众从一本小册子中读到:“因为一个孩子是吃奶长大的,所以他永远不该吃肉;或者 说,我们一生的开头二十年应该成为第二个二十年的先例。这些是强词夺理的说法。”据此推知,这本 小册子在当时(  ) A.契合了北美政治变革的需要 B.得到殖民地民众的普遍认同 C.改变了美国的近代历史进程 D.意在分享儿童教育先进理念 16.2018 年 12 月 22 日至 2019 年 1 月 25 日,由于特朗普与国会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问题上分歧严重, 无法就拔款法案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局部关门 35 天,创下了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最长“停摆”纪录。这 一事件表明(  ) A.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制约 B.总统与国会阶级利益不同 C.国会是美国的权力中心 D.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 17.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制定的合众国法律……均为国家最高法律。每一州的法 官都受本宪法的约束。”这一规定表明(  ) A.各州的立法权被严重削弱 B.联邦体制得到了完全建立 C.联邦法官权力高于州法官 D.国家司法标准得到了统一 18.下图是漫画《美国两党是如何商讨解决办案的》。该漫画反映了美国(  ) A.政党分歧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升级 B.两党所代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C.两党在对外政策上分歧大于共识 D.政党政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 19.漫画《向自由献祭》(1789 年)是英国近代漫画家吉尔雷对法国大革命解读的画作之一。画作右侧坐在巴士底狱废墟上登基的自由女神正接受路易十六的朝拜,手持的权杖上端悬挂着象征自由的弗吉尼亚小 红帽,自由女神对国王说:“从自由神的手中再次接回你的皇冠吧!”据此可知(  ) A.画作充满现实主义气息 B.作者讽刺英国政治保守 C.作者带有保守主义倾向 D.作者担忧革命者的激进 20.1853 年,马克恩在致恩格斯的信中称,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土地公有制和村社制度的破坏是一场“革 命”,认为它充当了印度社会发展的“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1879 年。马克思在笔记中指出,印度村 杜等传统制度存在着发展动力,英国殖民者的破坏行为“不是使当地人民前进,而是使他们后退”。可 见,马克思(  ) A.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张性 B.认识到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 C.揭示了传统文明消亡的危害性 D.强调了殖民主义影响的进步性 21.巴黎公社下设相当于政府各部的十个委员会,制定法律,并讨论决定一切大事,公社委员执行委员会 的决定,并对委员会和人民负责。这说明巴黎公社委员会(  ) A.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B.是社会主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兼行行政权和立法权 D.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的典型 22.巴黎公社所发表的公告、文件的头上都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公社在用气球向城外散发的 传单上宣布土地归农民,工厂归工人。因此,列宁说:“公社完成的实际任务,首先是实行民主专政 而不是社会主义专政,也就是实施我们的‘最低纲领’”。以上说明,巴黎公社(  ) A.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 B.代表工人和农民利益 C.兼具有民主革命性质 D.最终失败具有必然性 23.1917 年,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在党内外引发争论,有人认为提纲“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并提出 “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列宁则强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 为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据此可知(  ) A.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紧迫性 B.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C.列宁依据实践发展了革命理论 D.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 24.1917 年 11 月 7 日的俄国刚刚结束了一个国家两个政府的局面,随即遭遇到国内白军和来自英、法、日、 美等 14 国协约国武装干涉。20 世纪 50 年代的中国也有着相似的“经历”。两个新生政权都(  ) A.遭遇两次世界大战后格局调整 B.建立立法权行政权统一的政体 C.国内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D.迅速实现国有化力图应对危局 二、材料阅读(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第 15 题 15 分,共 5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在 1689 年之后约 150 年的时间内,除安妮女王统治的 12 年外,英国国王一直由一位同时担任 他国国王的欧洲人担任。为了保护国王在欧洲的属地,与欧洲国家结盟成为英国外交的首要特征。虽 然结盟外交受到国王的影响,然而介入欧洲事务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因素使然。在重商主义指导下, 在海外殖民掠夺并获取商业特权成为 18 世纪特别重要的内容,在这种竞争中,强大的法国越来越成为 英国最主要的对手。英法七年战争中,英国于 1756 年通过《威斯敏斯特协定》与普鲁士建立盟约关系, 由普鲁士牵制法国,使英国取得最终胜利。英国一方面重新确立了欧洲大陆的均势格局,另一方面在 与法国争夺殖民与商业利益方面获得完全的胜利。这使得英国从早先孤立于欧洲的一个边缘国家变为 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国家。 ——摘编自刘明周《18 世纪英国的结盟外交》 材料二 清代外交公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王朝的外交理念。清朝对待亚洲各国的公文,一般使用“谕” 与“敕谕”,充分表现出宗主国与藩属国的上对下的等级关系。康熙年间中俄双方定例,“中国行俄罗 斯之公文,用理藩院的印信,咨(地位相当的高级官署间相互行文时使用的平行公文文种)行俄罗斯萨 那特(“萨那特”意思为理事)衙门;俄罗斯行中国之公文,用萨那特衙门及托博勒城守尉印信,咨行 中国理藩院衙门。”理藩院与萨那特衙门两个机构在职位、品级上都是对等的。1689 年,清政府与俄国 公使费要多罗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在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大获全胜后与俄国人签订的平等条 约。1793 年,英国政府正式派出以乔治·马戛尔尼为正使的使团访华进贡,乾隆皇帝在遣回来使时, 写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一封敕谕,以“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开头。 ——摘编自陈静《论清代外交关系变化在对外文书文种上的体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实行结盟外交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与俄英两国不同的外交关系并分析其原因。(13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 透过形色各异的外表,一切宪政无不具有以下四大特性:(1)逻辑起点:人性有恶。正是因为认为人性有恶,西方人在组建政府时通常机关算尽,精心设计各种制度,以遏制人的恶性膨胀,弥补人 的理性不足,宪政自然就成为他们优先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2)立宪之道:正和博弈。宪政的建立既 是斗争的结果,又是妥协与平衡的产物,亦即正和博弈的结晶。(3)权力结构:分权制衡。道德的、法 律的、民主的限权手段之所以效果都不够理想,盖因它们都是外在性的限制,没有触及权力的内部结 构。所以“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4)运行模式:强程序性。 在宪政制度下,程序既完备又稳定,具有毋庸置疑和不可挑战的权威性和强制力,是规制权力的重要 手段,所以,但凡宪政国家无不对程序重视有加。 ——摘编自程汉大著《西方宪政史论》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历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 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7.【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18 世纪六七十年代,伦敦中等阶级认为议会已被少数人控制,必须进行改革。由此开启了长达半 个多世纪的改革运动。18 世纪晚期受法国大革命影响,出现关于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可以变革的论战。 其中,在潘恩《人权》的影响下,下层人民开始了改革运动。议会改革运动几经波折,但中心始终在 北、中部工业区。1830 年 1 月伯明翰工业家成立“政治同盟”,工业家由追随政府转向改革阵营。1832 年辉格党政府的改革方案提出后,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白热化。5 月中旬,全国召开 200 多次群众大会, 递交 300 多份请愿书,数以万计的人参加改革同盟。工人阶级全国同盟表示该方案不符合工人利益, 但指出工人阶级可以把它看作改革的第一步,为以后更全面的改革打下基础。中下层人民联合行动的 可能性出现,武装起义的计划被制定出来。议会下院对可能出现的托利党政府坚决反对。这让人想起 17 世纪的革命。托利党不得不退让。1832 年 6 月 7 日,改革法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议会改革的历史意义。(9 分)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卫城上耸立着各种神庙、祭坛、公共纪念物,有很多廊柱、店铺、法 庭,以及给城邦众神的各种供奉”可知,卫城内有大量与城邦运行相关的重要设施,故选 B 项;根据 材料“各种神庙、祭坛、公共纪念物,有很多廊柱、店铺、法庭,以及给城邦众神的各种供奉”可知, 这些设施并不都是全体公民能够集体使用的,排除 A 项;根据材料“市内有一个被称为‘卫城’的地 方”可知,卫城在城内,不是前沿阵地,排除 C 项;卫城是城邦城市的一个区域,不是国家,排除 D 项。 2.【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做法体现了公民之间的平等,且突出了城邦在举行公共葬礼中的主导权, 目的在于削弱特权加强城邦意识,故选 A 项;提倡节俭的消费观念只是其目的之一,但并不是主要目 的,排除 B 项;材料中的规定并非针对生产而言,无法体现鼓励生产增加城邦财富,排除 C 项;公民 的权利平等是通过城邦民主政治保障的,材料中对墓葬的规定虽体现了平等但不能保障平等,排除 D 项。 3.【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古希腊人自然会对以下问题产生特殊吸引力——最好的国家是怎样的?现 存的形式中哪一个更接近于完美”可知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出现,故选 C 项;材 料强调希腊人对国家民主政治的思考而非人文精神的发展,排除 A 项;城邦民主政治是由雅典地理环 境、经济发展所决定的,排除 B 项;“最完美”表达过于绝对,排除 D 项。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苏格拉底用雇佣船长和寻找医生做例子,说明他认为抽签的不确定性带有弊 端,体现他高度重视人类的理性思维,故选 C 项;材料中苏格拉底在批判抽签制度产生的不专业性, 而不是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排除 A 项;抽签制一定程度上是保证了民主政治的公平,而不是虚伪, 排除 B 项;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没有提倡建立专制制度,排除 D 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很早就有私人建筑物之间必须留有一定距离的规定。后来,这一规定扩 展至水渠与树之间,以便水渠不会受到到处伸展的树根的影响”可知,这些留出的空间不属于私人, 属于公共空间,故选 A 项;罗马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统治,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公共空 间的保障,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公共空间的保障,不涉及奴隶主利益,排除 D 项。 6.【答案】B 【解析】“不允许分离奴隶的家庭”使奴隶有生活依靠,“不能单独出卖丈夫而留下妻子和孩 子”有利于保护妇女和儿童,“正式地埋葬奴隶”体现了对奴隶生命的尊重,这些都体现了自然法所宣 扬的“理性、平等、人权、正义”原则,表明自然法观念在罗马帝国的影响在增强,故选 B 项;“正 式地埋葬奴隶”只是人文关怀,与劳动力无关,排除 A 项;根据“不能单独出卖丈夫而留下妻子和孩子”可知奴隶依然可以买卖,排除 C 项;万民法是指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不包括奴隶,排除 D 项。 7.【答案】B 【解析】罗马法对法人的规定比较客观,如规定了最低法定人数一定数额财产,充分体现了 罗马法理性的一面,故选 B 项;罗马法对法人的规定侧重财产保护,排除 A 项;满足条件即可成为法 人,这与平等不平等没有关系,排除 C 项;“必须经过政府或皇帝的特许”是为了体现法人的权威, 排除 D 项。 8.【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无论是《十二铜表法》还是《民法大全》,都凝聚了法律专家的智慧,故 选 C 项;材料没有提及罗马法的内容和体系,排除 A 项;“垄断”一词太绝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元 老院的决议、皇帝的敕令、裁判官的告示均属罗马法,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皇帝专制,排除 D 项。 9.【答案】D 【解析】罗马法在公民法向万民法的发展过程中,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是主要动力之一, 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恩格斯),因此罗马法与英国《自由大宪章》有相似之处 的根源就是罗马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 D 项;材料只是强调英国《自由大宪章》与罗马法有 个别的相同的法律规定,但英国《自由大宪章》只是英国法律的一部分,不能以偏概全,排除 A 项; 英国《自由大宪章》签署于 1215 年,不属于近代西方法律,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法律 条款,与“天赋人权思想”无关,排除 C 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图表数据可知,四个经济部门收入都有增长,但工业增长最多、工商业在四个 经济部门中所占比重上升明显,根据图表所示时间,此时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 量不断壮大,为 1832 年议会改革提供了条件,故选 A 项;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排除 B 项;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排除 C 项;英国责任内阁制在 18 世纪中期已经 形成,排除 D 项。 11.【答案】B 【解析】从漫画可以看出,通过改革未来可以生活富庶,社会融洽,这是工业资产阶级在描 绘未来的理想蓝图,争取民众对议会改革的支持,故选 B 项;漫画的内容是工业资产阶级给民众描绘 的理想蓝图,是为了争取民众的支持,不是对工业资产阶级的讽刺,排除 A 项;1832 年,工业革命已 经接近完成,不需要憧憬,现实就摆在眼前,排除 C 项;漫画的内容是工业资产阶级给民众描绘的理 想蓝图,是为了争取民众的支持,无法得出呼吁封建势力不要抗拒改革,排除 D 项。 12.【答案】C 【解析】议会政党制度的新发展,与材料中“常使议会中党派界限模糊。1832 年后这种局面 很快结束,整个议会尤其是下院划分为界限明朗的两大政治集团”相符,故选 C 项;“使得贵族寡头 制度开始分崩离析”是一方面,但与材料中“1832 年”不符,排除 A 项;1689 年开始确立了英国的君 主立宪制,与材料中“1832 年”左右“议会各党派都没有稳定的组织系统”不符,排除 B 项;D 项是工业革命的后果,排除 D 项。 13.【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 世纪初英国选邑(即选区)情况简表”,可知当时英国选区数与人口数不 相符,因此议会改革迫在眉睫,故选 A 项;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当时英国选区数与人口数不相符,议 会改革迫在眉睫,排除 B 项;材料说的是选区与人口数的比例,并不是君主立宪制,排除 C 项;材料 中只是 19 世纪初英国选区情况,无法体现出资产阶级壮大的过程,排除 D 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可知,虽然 国王收买了不少议员,但首相通过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的方式最终实现了改革,这体现了对行政制 衡立法机制的有效运用,故选 D 项;英国内阁依旧集体对议会负责,排除 A 项;首相是政府首脑,没 有取代国王国家元首的地位,排除 B 项;当时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还没有加强, 排除 C 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因为一个孩子是吃奶长大的,所以他永远不该吃肉;或者说,我们一生 的开头二十年应该成为第二个二十年的先例。这些是强词夺理的说法”可知《常识》在当时呼吁人们 与英国决裂,拿起武器反抗,独立建国,契合了北美政治变革的需要,故选 A 项;独立战争改变了美 国的近代历史进程 ,并非“《常识》”,排除 B 项;材料仅涉及《常识》的主张,未涉及民众对此的态 度,排除 C 项;根据材料“因为一个孩子是吃奶长大的,所以他永远不该吃肉;或者说,我们一生的 开头二十年应该成为第二个二十年的先例。这些是强词夺理的说法”可知《常识》在当时呼吁美国独 立,并非“分享儿童教育先进理念”,排除 D 项。 16.【答案】A 【解析】由材料“由于特朗普与国会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问题上分歧严重,无法就拔款法 案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局部关门 35 天”可知国会有权否决总统签署的法案,对总统权力有一定的制约 作用,故选 A 项;美国总统与国会都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 B 项;美国的权力中心在总统,排 除 C 项;美国的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掌握,材料中并未提及司法权,排除 D 项。 17.【答案】D 【解析】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联邦法律“为国家最高法律”,法官的司法“都受本宪法的约 束”,从而使得国家司法标准得到了统一,故选 D 项;材料规定树立了联邦法律的权威,并未体现出削 弱各州的立法权,排除 A 项;材料只体现出在法律方面联邦体制的确立,排除 B 项;材料体现出联邦 法律权威高于各州法律,并非联邦法官权力高于州法官,排除 C 项。 18.【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驴象代表的两党,在国内各项问题上,争论不断,但是一涉及“把上述问 题归罪给他国”,维护美国的利益时则握手言欢,意见相同,可知二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故选 B 项; 美国实行两党制,两党之间对垒鲜明,争斗不休,政见分歧大,但是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以维护美 国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并没有影响到国内社会的稳定,加剧社会矛盾,排除 A 项;材料漫画体现出两党在外交问题上既有分歧,也有一致,不能表明出两党在外交政策上分歧大于共识,排除 C 项;从 材料漫画体现的两党在不同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可知材料中强调的是两党虽有分歧,但实质相同,并 不是强调政党制度的作用,排除 D 项。 19.【答案】C 【解析】材料中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仍然会保留君主,并且君主仍然拥有一定权力, 而实际上法国大革命后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并且废除了君主制度,可见作者对于法国大革命的 形势判断是保守的,故选 C 项;材料并没有刻画现实,自由女神也并不真的存在,排除 A 项;图中“自 由女神对国王说:‘从自由神的手中再次接回你的皇冠吧!’”可知作者认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排 除 B 项;作者画作中仅表明了自由女神将权力赐予路易十六,未体现对革命者激进的态度,排除 D 项。 20.【答案】B 【解析】1853 年,马克思认为英国的殖民侵促进印度的现代化进程,1879 年,马克思认为 即使没有外来侵略,印度传统制度自身也存在着发展动力也会促进印度的近代化,这表明马克思认识 到近代化道路并非只有西方式的资本主义近代化,也可以是东方式的近代化,故选 B 项;在 1853 年肯 定了资本主义文明的积极性影响(扩张性),排除 A 项;材料反映了马克思对英国破坏印度村杜等传统制 度的认识,没有涉及印度村杜等传统制度消亡的危害性,排除 C 项;只在 1853 年强调了殖民主义影响 的进步性,排除 D 项。 2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制定法律”和“公社委员执行委员会的决定”等关键信息可知,巴黎公 社委员会兼行行政权和立法权,具有“议行合一”的特点,故选 C 项;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三权 分立的原则,与“巴黎公社”不符,排除 A 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但没有建立 起社会主义国家,排除 B 项;巴黎公社未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不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立起来的, 排除 D 项。 2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宣布土地归农民,工厂归工人”和“实行民主专政而不是社会主义专政” 说明巴黎公社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故选 C 项;法国大革命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专 政不是农民和工人专政,排除 A 项;材料“首先是实行民主专政而不是社会主义专政”强调巴黎公社 的革命阶段不是代表利益,排除 B 项;材料强调巴黎公社的革命阶段而不是失败的原因,排除 D 项。 23.【答案】C 【解析】材料列宁“强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能够首先在俄国取得成功, 列宁从国情出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故选 C 项;材料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取 胜的可能性,排除 A 项;B 项是七月流血事件,排除 B 项;D 项出现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排除 D 项。 24.【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俄国……随即遭遇到国内白军和来自英、法、日、美等 14 国协约国武装 干涉”和“中国也有着相似的‘经历’”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时国内国民党残余势力破坏和外国势力敌 视且中俄都面临国民经济崩溃情况,故选 C 项;据所学一战 1914—1919 年,1917 年一战尚未结束,排除 A 项;据所学,新中国人大立法,政务院行政,排除 B 项;据所学,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三年国民经 济恢复才开始三大改造,排除 D 项。 25.【答案】(1)原因:维护英国及英王本人的利益;应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法国;维持欧洲大陆势力均衡。(6 分)影响:使英国及英王在欧洲大陆的利益得到维护;确立了英国的欧洲及殖民霸主地位;推动了英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等。(6 分) (2)关系:清政府与俄罗斯是平等的外交关系;对英国则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等级关系。(4 分)原因:俄 罗斯与中国接壤,且实力强大;与俄国确立平等外交关系有利于北方边境的安定等。(4 分)英国离中国 较远,清政府对英国不甚了解;清政府闭关锁国,固守天朝上国心态;早期殖民扩张阶段,清政府对 西方国家持防范态度等。(5 分)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为了保护国王在欧洲的属地,与欧洲国家结盟成为英国外交的 首要特征”可知维护英国及英王本人的利益;根据材料一“在重商主义指导下,……强大的法国越来 越成为英国最主要的对手”可知应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法国;根据材料一“英国……重新确立了欧洲大 陆的均势格局,……使得英国从早先孤立于欧洲的一个边缘国家变为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可知维 持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为了保护国王在欧洲的属地,与欧洲国家结盟成 为英国外交的首要特征”可知使英国及英王在欧洲大陆的利益得到维护;根据材料一“英国一方面重 新确立了欧洲大陆的均势格局,另一方面在与法国争夺殖民与商业利益方面获得完全的胜利”可知确 立了英国的欧洲及殖民霸主地位,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第一小问不同的外交关系,根据材料二“理藩院与萨那特衙门两个机构在职位、品级上都是对等的” 以及“1793 年,……乾隆皇帝在遣回来使时,写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一封敕谕,以‘奉天承运皇帝敕谕 英吉利国王知悉’开头”可知与俄罗斯是平等的外交关系,与英国则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等级关系。 第二小问原因,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俄罗斯与中国接壤,且实力强大,而英国离中国较远,清政府对 英国不甚了解;从对外关系的目的来看:与俄国确立平等外交关系有利于北方边境的安定,而对英国, 在早期殖民扩张阶段,清政府对西方国家持防范态度;从根本原因来分析:清政府闭关锁国,固守天 朝上国心态。 26.【答案】示例一 论题:美国宪政的确立体现了正和博弈的结果。(2 分) 阐释:美国独立后,1787 年制宪会议召开,各种力量之间最终达成妥协,形成了 1787 年宪法。如通过 确立联邦制,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保留了黑人奴隶制,把黑人按五分之三人口折算,协调了南 方与北方的矛盾;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协调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8 分) 综上所述,美国通过各种势力的妥协最终确立了宪政,是正和博弈的结果。各种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 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分) 示例二 论题:美国宪政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2 分) 阐释:美国宪政的分权制衡,包括纵向分权与横向分权两个方面。纵向分权主要表现为确立联邦制, 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中央与地方相互制约;横向分权表现 为: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于国会、总统与最高 法院,三者相互制约;各州政府内部也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内部再次分权,参议院与众议院分 享立法权,两者互相制约。(8 分) 综上所述,美国宪政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 阶级民主。(2 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材料说明了西方宪政的特点,根据材料“逻辑起点:人性有恶。正是因为 认为人性有恶,西方人在组建政府时通常机关算尽,精心设计各种制度,以遏制人的恶性膨胀,弥补 人的理性不足,宪政自然就成为他们优先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可知,西方人性论中“人性有恶”的 思想,对西方宪政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此为基础,西方的宪政建设不一定是当时最完美的设计,但一 定是在当时环境下最优的选择,同时对个人或团体掌握权力不信任,通过各种分权制衡、程序性约束 等手段进行个人或团体掌握的权力进行限制,因此可以结合美国 1781 年宪法中分权制衡的内容进行论 述;根据材料“立宪之道:正和博弈。宪政的建立既是斗争的结果,又是妥协与平衡的产物,亦即正 和博弈的结晶”可知,在宪政建设过程中,不同势力之间既有斗争,在必要时又有妥协与合作,不同 势力之间相互妥协与平衡,最终促使宪政的建立,因此可以结合美国 1787 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中央与 地方、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妥协平衡进行论述;根据材料“权力结构:分权制衡。道德的、 法律的、民主的限权手段之所以效果都不够理想……所以‘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必 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可知,西方宪政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分权制衡来达到维护自由民主的目的,因 此可以结合英国内阁与议会下院的关系、美国 1787 年宪法中纵向分权与横向分权等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根据材料“运行模式:强程序性。在宪政制度下,程序既完备又稳定,具有毋庸置疑和不可挑战的权 威性和强制力”可知,强调权力运作的程序性是西方宪政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可以结合英国内阁、 议会下院及国王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27.【答案】(1)背景:中下层民众对政治上无权感到不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壮大;议 会改革运动高涨;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等。(6 分,答出 3 点,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意义: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发展;使政府决策日益符合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开启了英国政治制度改 革先例;为无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等。(9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亦可) 【解析】(1)据材料“18 世纪晚期受法国大革命影响”“在潘恩《人权》的影响下”可得民主思想的进一 步传播;据材料“1830 年……工业家由追随政府转向改革阵营”可得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 力量;“1832……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白热化”可得议会改革运动持续高涨;据材料“工人阶级全国 同盟表示该方案不符合工人利益,但指出工人阶级可以把它看作改革的第一步,为以后更全面的改革 打下基础”可得工人阶级政治意识的觉醒。 (2)对改革意义类问题的回答应秉持开放性思维,如有利于缓和了阶级矛盾、社会稳定,稳定了资产阶 级代议制民主,使政府决策日益符合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等,言之有 理即可。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