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讲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⑥
【答案】B
【解析】①试管常用于物质的制备、发生装置;②普通漏斗常用于过滤,可用来分离固液混合物;③
分液漏斗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④托盘天平常用于称量固体的质量;⑤蒸馏烧瓶常用于分离
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⑥研钵常用于固体药品的研磨,不能用来分离。所以用来分离的仪器有②③⑤ 。
2.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过滤
B.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蒸馏
C.从硝酸钾和氯化钾混合液中获取硝酸钾——蒸发
D.从溴水中提取溴——分液
【答案】A
【解析】沙子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则利用过滤法可分离,故 A 正确;水和汽油的混合物分层,则
利用分液法分离,故 B 错误;硝酸钾、K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若蒸发均从溶液中析出,应利用结
晶法分离,故 C 错误;溴水不分层,不能利用分液分离,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应利用萃取分
液,故 D 错误。
3.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 CO2 气体,从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并连接。
其中连接顺序合理的是 ( )
A.a—a′→d′—d→e B.c—c′→d—d′→g
C.b—b′→d—d′→g D.d—d′→c—c′→f
【答案】B
【解析】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 CO2 气体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除氯化氢用饱和 NaHCO3 溶液,除水蒸
气用浓硫酸,CO2 比空气密度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O2 气体。
4.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或实验装置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除去 KCl
中少量
MnO2
用 10 mol·L-1 盐
酸配制 100 mL
0.1 mol·L-1 盐酸
用 NaCl 溶液制
备 NaCl 晶体
除去乙烯中少量
SO2
实验仪器
或装置
烧杯、玻璃棒、分液
漏斗
100 mL 容量瓶、
玻璃棒、烧杯
【答案】C
【解析】A 项,MnO2 难溶于水,KCl 易溶于水,故采用过滤法,应该用普通漏斗而不是分液漏斗,错
误;B 项,缺少量取盐酸的仪器,如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等,错误;D 项,SO2 和乙烯均能与酸性 KMnO4
溶液反应,故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错误。
5.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
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
【答案】C
【解析】KNO3 中混有 NaCl 应提纯 KNO3,将它们都溶于水,并降温结晶。因为 KNO3 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升高,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化。则有,操作Ⅰ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
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 KNO3 饱和溶液,操作Ⅲ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 KNO3 结晶析
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 KNO3 晶体。
6.下表是 Fe2+、Fe3+、Zn2+被 OH-完全沉淀时溶液的 pH。某硫酸锌酸性溶液中含有少量 Fe2+、Fe3+
杂质,为制得纯净的 ZnSO4,应加入的试剂是( )
金属离子 Fe2+ Fe3+ Zn2+
完全沉淀时的 pH 7.7 4.5 6.5
A.H2O2、ZnO B.氨水
C.KMnO4、ZnCO3 D.NaOH 溶液
【答案】A 【解析】要使 Fe2+和 Fe3+全部除去,由题给信息可知,需将 Fe2+全部氧化成 Fe3+,再调节溶液 pH 范
围为 4.5≤pH7
(2)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 CCl4、振荡、静置 下层呈橙色
(3) 向(2)所得水溶液中加入 Ba(NO3)2 溶液和稀 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4)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和稀 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B.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②③
C.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⑥
D.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答案】C
【解析】(1)用 pH 试纸检验,溶液的 pH>7,说明溶液呈碱性,肯定含有 SO2-3 ,则一定不含 Ba2+,根
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阳离子一定含有 Na+;(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 CCl4、振荡、静置,CCl4 层呈
橙色,说明溶液中含有 Br-;(3)向(2)所得水溶液中加入 Ba(NO3)2 溶液和稀 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
淀为 BaSO4,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SO2-4 ,因为在第(2)步骤中加入过量氯水后,SO 2-3 被氧化为 SO2-4 ;(4)过
滤,向滤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和稀 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 AgCl,但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
Cl-,因所加氯水中含有 Cl-。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①④⑥,可能含有的离子为③⑤,一定不存在的
离子是②。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溶液中加 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Fe3+,可能有 Fe2+
B.气体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氨气
C.用铂丝蘸取白色粉末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一定有 Na+,可能有 K+
D.向某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O 2-3 或
SO2-3
【答案】D
【解析】KSCN 与 Fe3+作用使溶液显红色,只能说明含 Fe3+,不能说明有无 Fe2+,A 正确;气体通过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氨气,B 正确;用铂丝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
明原粉末中有 Na+,没有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则可能有 K+,C 正确;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证明气体中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的一种或两种,则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可能为 CO2-3 、SO
2-3 、HCO -3 或 HSO-3 ,D 错误。
14.溶液 X 中可能含有 K+、Mg2+、Al3+、AlO-2 、SiO2-3 、CO2-3 、SO2-3 、SO 2-4 中的若干种离子。某
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
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
C.K+、AlO -2 和 SiO 2-3 一定存在于溶液 X 中
D.CO 2-3 和 SO 2-4 一定不存在于溶液 X 中
【答案】C
【解析】据流程图,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 CO 2-3 或 SO 2-3 或两者都有,生成的气
体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两者都有,一定不存在和 CO 2-3 或 SO 2-3 不共存的 Mg2+、Al3+;加盐酸有沉淀
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 SiO2-3 ;加入过量氨水(提供 OH-)有白色沉淀生成,只能是氢氧化铝沉淀,说明
此时溶液中存在 Al3+,但是原来溶液中的 Al3+一定不能存在,所以该 Al3+是 AlO -2 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所
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AlO-2 ,要保证溶液呈电中性,只有 K+这一种阳离子,所以一定存在 K+。根据上述
分析可知,气体甲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两者的混合气体,A 错误;原溶液中不含有 Mg2+,所以沉
淀甲是硅酸,不可能是硅酸镁,B 错误;K+、AlO -2 和 SiO 2-3 一定存在于溶液 X 中,C 正确;不能确定溶
液中是否含有 SO2-4 ,但可能含有 CO2-3 ,D 错误。
15.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 BaCl2 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 SO2-4
B
滴加氯水和 CCl4,振荡、
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 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
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 Na+、无 K+
D
滴加稀 NaOH 溶液,将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
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 NH+4
【答案】B
【解析】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 SO2-4 ,因为若溶液中含有 SO2-3 、CO
2-3 、Ag+等,滴加氯化钡溶液也都生成白色沉淀,故 A 错误;氯水中的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四
氯化碳把碘单质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下层溶液显紫色,故 B 正确;Na+的黄色火焰可以覆盖 K+的浅紫色火焰,故检验 K+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故 C 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溶
液中含有少量的 NH+4 ,滴加稀 NaOH 溶液需加热才会放出氨气,故 D 错误。
16.某酸性废水中可能含有 Fe2+、Fe3+、Al3+、Mg2+、Na+、K+、CO2-3 、SO2-4 。取废水样品分别进
行如图所示①~④四个实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废水中含有 Na+,不含 K+
B.废水中含有 SO 2-4 和 CO2-3
C.废水中不含 Fe3+,可能含 Fe2+
D.废水中一定含有 Na+、Al3+、SO2-4
【答案】D
【解析】根据已知废水为酸性,故和 H+反应的离子不能存在,即 CO 2-3 不存在,根据溶液是电中性的,
可知 SO 2-4 一定存在,由实验①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说明一定含有 Na+,可能含有 K+;实验②加盐酸后
再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再一次说明含有 SO2-4 ;实验③加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
Fe3+;实验④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一开始无现象,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最后沉淀溶解,说明含有 Al3+,
不含有 Fe2+和 Mg2+,所以废水中肯定含有 Na+、SO 2-4 和 Al3+,肯定不含 CO2-3 、Fe2+、Mg2+、Fe3+,可
能含有 K+,故 D 正确。
17.实验室在 500 ℃时隔绝空气加热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至分解完全并确定分解产物成分的装置
如图所示(已知分解的固体产物中可能有 FeO、Fe2O3 和 Fe3O4,气体产物中可能有 NH3、N2、H2O、SO3 和
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②用于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水蒸气生成,试剂 X 最好选用碱石灰
B.装置③用于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 SO3 气体生成并除去 SO3 和 NH3
C.取①中固体残留物与稀硫酸反应并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红,则残留物一定为 Fe2O3D.装置④用于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 SO2 气体生成,装置⑤用于收集生成的 NH3 和 N2
【答案】B
【解析】装置②的作用是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水蒸气生成,故试剂 X 应选用无水 CuSO4,A 错误;
装置③用于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 SO3 气体生成,若有 SO3 气体生成,则装置③中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
并用氯化钡和盐酸除去 SO3 和 NH3,B 正确;①中固体残留物中可能还含有 FeO,可能不含有 Fe2O3 而含有
Fe3O4,不一定为 Fe2O3,C 错误;NH3 极易溶于水,若分解产物中有 NH3,则 NH3 被装置③中的溶液吸收,
装置⑤中不可能收集到 NH3,D 错误。
18.如图表示从原混合物中分离出 X 的两种方案,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若含 X 的混合物为溴水,可通过方案Ⅰ进行分离,加入试剂为 CCl4,充分振荡后液体分层,下层为 X
的 CCl4 溶液
B.若含 X 的混合物为 BaSO4、BaSO3 的混合物,可通过方案Ⅱ进行分离,加入试剂为稀硝酸,X 为 BaSO4
C.若含 X 的混合物为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可通过方案Ⅰ进行分离,加入试剂为饱和 NaOH 溶液,
残留液中含有乙酸钠
D.若含 X 的混合物为 Fe、Al,可通过方案Ⅱ进行分离,加入的试剂是过量的 NaOH 溶液,1 mol X 与
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 3 mol 电子
【答案】C
【解析】溴易溶于四氯化碳,微溶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分液时在混合液的下层,该方法合
理,故 A 不符合题意;BaSO3 被稀硝酸氧化成 BaSO4,然后通过过滤得到 BaSO4,该方法合理,故 B 不符
合题意;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时,应该选用饱和 Na2CO3 溶液,否则乙酸乙酯与 NaOH 溶液反应,该方法不
合理,故 C 符合题意;Al 可与 NaOH 溶液反应,故最后得到的 X 为铁,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1 mol
铁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 3 mol 电子,该描述合理,故 D 不符合题意。
19.某废催化剂含 58.2%的 SiO2、21.0%的 ZnO、4.5%的 ZnS 和 12.8%的 CuS。某同学用 15.0 g 该废催
化剂为原料,回收其中的锌和铜。采用的实验方案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列装置中,第一次浸出必须用________,第二次浸出应选用________。(填标号)
(2)第二次浸出时,向盛有滤渣 1 的反应器中先加入稀硫酸,后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顺序相反,会造
成__________________。滤渣 2 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________。
(3)浓缩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使用的器皿名称是________。
(4)某同学在实验完成之后,得到 1.5 g CuSO4·5H2O,则铜的回收率为________。
【答案】(1)D A
(2)H2O2 与固体颗粒接触分解 SiO2(SiO2 和 S)
(3)蒸发皿 (4)30%
【解析】(1)根据题给化学工艺流程知第一次浸出发生反应 ZnO+H2SO4==ZnSO4 +H2O、
ZnS+H2SO4==ZnSO4+H2S↑,有有毒气体 H2S 生成,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选 D 装置,第二次
浸出时发生反应:CuS+H2O2+H2SO4==CuSO4+S+2H2O,不产生有毒气体,可选用 A 装置。
(2)第二次浸出时,向盛有滤渣 1 的反应器中加入稀硫酸,后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顺序相反,会造成
H2O2 与固体颗粒接触分解。滤渣 2 的主要成分是 SiO2(SiO2 和 S)。
(3)浓缩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使用的器皿名称是蒸发皿。
(4)15.0 g 废催化剂中含有铜的物质的量为 15.0 g×12.8%÷96 g·mol-1=
0.02 mol,1.5 g CuSO4·5H2O 中铜的物质的量为 1.5 g÷250 g·mol-1=0.006 mol,则铜的回收率为
×100%=30%。
20.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
[查阅资料]隔绝空气加热至 500 ℃时硫酸亚铁铵能完全分解,分解产物中含有铁氧化物、硫氧化物、氨
气和水蒸气等。
[实验探究]某化学小组选用如图所示部分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验证分解产物中含有氨气和水蒸气,并探究残留固体成分。
(1)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证明有水蒸气生成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有氨气生成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中固体完全分解后变为红棕色粉末,设计实验证明 A 中残留固体仅为 Fe2O3,而不含 FeO 或
Fe3O4: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CBD
(2)C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3)D 中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4)取少量 A 中残留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向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高
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则残留固体是 Fe2O3,而不含 FeO 或 Fe3O4
【解析】(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NH4)2Fe(SO4)2 的分解产物中含有 NH3 和水蒸气,并探究残留固体成分,
装置 A 用于分解(NH4)2Fe(SO4)2 固体,装置 C 用于检验水蒸气,装置 B 用于吸收 SO2 气体,装置 D 用于检
验 NH3,由于分解产生气体通过溶液时会混入水蒸气,故应先检验水蒸气,后检验 NH3,所选装置的连接
顺序为 A→C→B→D。
(2)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蒸气生成 CuSO4·5H2O 晶体,由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
(3)NH3 通过导管进入 D,溶于水形成氨水,使溶液显碱性,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4)FeO 和 Fe3O4 溶于稀硫酸,都能产生还原性的 Fe2+,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Fe2O3 溶于稀硫酸
产生 Fe3+,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故可将残留固体溶于稀硫酸,再利用酸性 KMnO4 溶液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