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稍逊(xùn)分外(fēn)风骚(sāo)摇曳(yè)
B.嘶哑(sī)鲜妍(yán)腐烂(fǔ)娉婷(pìn)
C.柔嫩(nèn)翅翼(yì)冠冕(guàn)枉然(wǎng)
D.忧戚(qī)咏赞(yǒng)飘逸(yì)..汹涌(yǒ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沉醉 漫游 成吉思汉 俱往矣
B.呢喃 坦荡 红装素裹 竟折腰
C.风骚 凝望 原驰蜡象 射大雕
D.勃发 丰润 一代天娇 无止息
3.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B.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忧戚:忧伤烦恼)
C.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摇曳:摇荡,晃动)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举止潇洒的人)
4.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欲与天公试/比高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D.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
夏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是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 1902 年在且本横滨创办的,曾产
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
销路?
D.新鲜大米,手感爽滑,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
清香可口。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我爱这土地》——艾青一—中国朦胧诗人
B.《乡愁》——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散文家
C.《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建筑师、诗人、作家
D.《我看》——穆旦——诗人、翻译家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沁园春·雪》中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离骚》和《楚辞》里的《国风》。
B.《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诗人选择土地作为寄情和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然而又将这些
感情浓缩在 10 行的诗句里,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C.《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了对故乡、
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
D.《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
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
8.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2 分)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____
9.综合性学习。(4 分)
某中学九年级(2)班开展以“走近伟人毛泽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
任务。
(1)对联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联系《沁园春·雪》的有关内容,将对联的下联补写出来。(2 分)
上联:巨手一挥,破碎河山成旧景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话语激发了伟人毛泽东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责任意识,也震撼
了无数有志之士的心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生,你对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感想呢?(2 分)
二、阅读。(50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12 分)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0.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4 分)
11.上片中作者望见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4 分)
1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封”“飘”两字有什么妙处?(2 分)
1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 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歌,回答问题。(6 分)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15.现代诗歌中,有的诗歌诗体自由,既不讲求格律,也不追求押韵;但有的诗歌,如《礁石》,则
有较强的韵律感。试分析《礁石》的押韵规律。(2 分)
16.请分析“礁石”这一形象。(2 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8 分)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颗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母亲一样的蜡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17.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 分)
18.试分析“一瓢、一张、一片、一朵”等词语的准确性。(2 分)
19.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题。(2 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10 分)
回家
田禾
今夜,月光就像一块冰凉的生铁
拦在我前头 拦住我回家的路。
星星就像故乡田野一粒一粒的
银豌豆 天堂里风很大,吹落了几粒。
突然从我头顶上飞过一只小鸟 像标点
像逗号 像飘在风中的一块撕碎的纸片。
深夜,我与儿子站在一座 城市的高楼上 遥望远方的故乡
儿子说“回家” 我往二百里之外的方向一指
我沾满泥粒的指尖,已率先到达
2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21.诗中写了那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4 分)
22.说说你对画线诗句的理解。(2 分)
23.现在中国有 2 亿农民工,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在异地打拼着。“回家”是他们永恒的期盼。
请你编写一则手机短信,为他们送去温暖的问候。(2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4 分)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
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
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
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
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
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
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
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
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
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
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
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
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
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
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
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
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
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
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
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
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
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
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
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
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
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
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
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
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
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
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
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
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
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
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
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2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2 分)
25.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4 分)
26.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 字以内)(2 分)
27.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2 分)
28.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4 分)
三、作文。(50 分)
26.根据要求作文。
大自然拥有阳光,万物才显出生机与活力;生活中拥有阳光,人们才能享受温暖与甜蜜。也许,
阳光是一种关爱;也许,阳光是一种心态;也许,阳光是一种追求;也许……
请以“阳光”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