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HClO 的电子式为
B.H2S 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C. 用电子式表示 Na2O 的形成过程为
D. MgCl2 的电子式为
【错因分析】若不了解 HClO 分子中的原子结合顺序则会错选 A 项。
【试题解析】HClO 的电子式应为 ,A 错;H2S 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应为 ,B
错;C 中两个 Na+不能合并,正确的表达方法为 ,C 错。
【参考答案】D
书写电子式时的易错点
1. 漏写孤电子对
(1) 如 N2 的电子式应为 ,易误写成 。
(2) 如 NH3 的电子式应为 ,易误写成 。
2. 混淆电子式与化学式的书写
如 Na2O2 的电子式应为 ,易误写成 。
3. 共用电子对数目写错如 CO2 的电子式应为 ,易误写成 。
4. 根、基电子式混淆不清
如 OH−的电子式应为 ,易误写成 。
5. 原子结合顺序写错
如 HClO 的电子式应为 ,易误写成 。
6. 错误使用括号
如 H2O2 的电子式应为 ,易误写成 。
7. 误将电荷数标成化合价
如 Na2O2 的电子式应为 ,易误写成 。
8.“·”或“×”使用混乱
如 H2O2 的电子式应为 ,易误写成 。
9. 复杂阳离子与简单阳离子混淆不清
如 NH+ 的电子式应为 ,易误写成 NH+ 。
4 4
10. “→”与“ ”表示意义不清
如 ,易误写成 。
1. 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氨: B.氯化铵:
C.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
【答案】D
【解析】A 项,氮原子上漏掉了一对孤电子对;B 项,氯离子的电子情况没有标出;C 项,碳原子和氧原子
间是双键而不是单键,即碳原子和每个氧原子间均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
混淆物质组成的几种表达方法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 C2H5OH
B. 丙烷的电子式为 H∶ — — ∶H
C. 丁烯的最简式为 CH
D.环己烷的结构式为
【错因分析】明确表示有机物结构的各种方法并能严格区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做到以下两点可以
有效地避免错误,第一,辨别表示有机物结构的各种方法的概念;第二,熟悉常见物质的分子式,进而推
导出表示结构的其他方法。
【试题解析】记错有机物的结构通式易错选 C,分不清键线式和结构式易错选 D。选项 B 中有“·”也有
“—”, 既不能代表电子式也不代表结构式,错误;选项 C 中丁烯的分子式是 C4H8,故它的最简式是 CH2;
选项 D 是键线式而非结构式。
【参考答案】A
有机物结构表示方法中的误区
误区一 把简单有机物的分子式与结构简式等同起来,如 C2H5OH 是乙醇的结构简式而非分子式,乙醇的
分子式是 C2H6O。
误区二 把不饱和烃结构中的碳碳双键或三键省略,如乙烯的结构简式误写为 CH2CH2,乙炔的结构简式误
写为 CHCH 等。
误区三 比例模型与球棍模型辨别不清,从而产生错误,原因是未能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二者的区别。
误区四 把电子式和结构式混写在同一个分子结构中,出现错误的式子。4
4
3
3 3
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羧基的结构简式:HCOO−
B.HBrO 的结构式:H—O—Br
C. 2C 的结构示意图:
D. Ca2+的电子式:
【答案】B
【解析】羧基的结构简式应为 —COOH,题中表示的是甲酸根离子,A 错。12C 核内只有 6 个质子,正确的
结构示意图为 ,C 错。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化学式相同,Ca2+的电子式应为 Ca2+,D 错。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错误
3. 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亚硫酸氢铵溶液与含等物质的量的 NaOH 的溶液混合: NH+ +OH- NH3↑+H2O
B.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至溶液恰好呈中性:Ba2++2H++ SO2 +2OH- BaSO4↓+2H2O
C.向明矾[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至 SO2 恰好沉淀完全:2Al3++3 SO2 +3Ba2+
+ 4 4
6OH− 2Al(OH)3↓+3BaSO4↓
D.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Mg2++2 HCO +Ca2++2OH - CaCO3↓+ 2H2O+
MgCO3↓
【错因分析】不知道 OH-与HSO 、 NH+ 反应的先后顺序,会错选 A。不知道SO2 恰好沉淀完全时,明矾
3 4 4
与 Ba(OH)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会错选 C。不知道 Mg(OH)2 的溶解度比 MgCO3 的小,会错选 D。
【试题解析】OH-与HSO 、 NH+ 反应时,OH-先与HSO 反应生成SO2 和 H2O,然后与NH+ 反应生成
3 4 3 3 4
NH3·H2O(或 NH3 和 H2O),当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的 NaOH 反应时,只发生反应:
HSO +OH− SO2 +H2O,A 错。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至溶液恰好呈中性时,Ba(OH)2 与3
4
4
4
NaHS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B 正确。明矾与 Ba(OH)2 反应至SO2 恰好沉淀完全时, SO2 与 Ba2+的物
4 4
质的量相等,即明矾与 Ba(OH)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则 Al3+与 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4,两者恰好
反应生成 Al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2 SO2 +2Ba2++4OH- AlO +2BaSO4↓+2H2O,C 错。由
2 4 2
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比碳酸镁的小,所以 Mg(HCO3)2 与过量碱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生成碳酸镁沉
淀,D 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Mg2++2 HCO +2Ca2++4OH- 2CaCO3↓+2H2O+Mg(OH)2↓,D 错。
【参考答案】B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经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离子方程式书写除了掌握以上步骤及
注意点之外,还应掌握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技巧。
1. 生成的产物可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的离子反应。
NaOH 与 AlCl3 溶液(足量或不足量),NaAlO2 溶液通入 CO2(少量或过量),Ba(OH)2 溶液通入 CO2(少量或过
量),NaAlO2 溶液加 HCl 溶液(少量或过量),有关离子方程式都有区别。这类离子反应,只需注意题给条件,
判断产物是否与过量物质继续反应,以确定产物形式。(注意:向 C6H5ONa 溶液通入少量或过量 CO2 离子反应方
程式是一样的)
2. 酸式盐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
如 NaHSO4 溶液加入过量的 Ba(OH)2,因为 Ba(OH)2 过量,NaHSO4 溶液中的 H+和SO 2 均参加反应,所以参
加反应的 H+和SO 2 与原溶液中的 H+和SO 2 相等,原溶液中的 H+和SO 2 物质的量之比为 1∶1,即在
4 4 4
离 子 反 应 方 程 式 中 H+ 和 SO2 物 质 的 量 之 比 为 1 ∶ 1 , 离 子 反 应 方 程 式 如 下 :
H++ SO2 +OH−+Ba2+===BaSO4↓+H2O。
3. 较特殊且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这类离子反应要求量与其他因素统筹兼顾。
如 Mg(HCO3)2 溶液与过量 NaOH 反应,不可忽视 Mg(OH)2 比 MgCO3 更难溶、更稳定;明矾与足量 Ba(OH)2 溶
液反应,不可忽视 Al(OH)3 的两性;NH4HSO4 溶液与足量 Ba(OH)2 溶液反应,不可忽视 NH3·H2O 也是弱电
解质;新制氯水与少量 FeBr2 溶液反应,不可忽视 Fe2+、Br−都能被 Cl2 氧化等。3
4
4
3
3
4
4. 混合顺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这类离子反应应注意各物质量的变化。
如:NaOH 与 AlCl3 溶液、Na2CO3 与 HCl、Na2S 与 FeCl3、氯水与 FeBr2、NH3·H2O 与 AgNO3 等。
3. 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Fe2+与 H2O2 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 2Fe3++2H2O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 +2OH−+2 HCO CaCO3↓+ CO2 + 2H2O
3 3
C.少量 CO2 通入苯酚钠溶液中:2C6H5O−+CO2+H2O 2C6H5OH+ CO2
D . 向 NH4HSO4 稀 溶 液 中 逐 滴 加 入 Ba(OH)2 稀 溶 液 至 SO2 刚 好 沉 淀 完 全 :
Ba2++2OH−+2H++ SO2 BaSO4↓+2H2O
【答案】A
【解析】A.Fe2+与 H2O2 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H2O2+2H+ 2Fe3++2H2O,故 A 正确;
B.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 +OH−+ HCO CaCO3↓+H2O,故 B 错误;C.少
量 CO2 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6H5O−+CO2+H2O C6H5OH+ HCO ,故 B 错误;D.向
NH4HSO4 稀 溶 液 中 逐 滴 加 入 Ba(OH)2 稀 溶 液 至 SO2 刚 好 沉 淀 完 全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Ba2+ +
2OH−+ NH+ +H++ SO2 BaSO4↓+ H2O+NH3·H2O,故 D 错误。
4 4
忽视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问题条件导致出错
4. 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况下,22.4 L 一氯甲烷和二氯甲烷的混合物所含氯原子数且介于 NA 至 2NA 之间
B.0.1 mol 的铜与足量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 SO2 的体积约为 2.24 L
C.25 ℃时,pH=3 的 1.0 L NaHSO3 溶液中,含 Na+数目为 0.001NA
D.在反应 Zn+2HNO3+NH4NO3 N2↑+3H2O+Zn(NO3)2 中每溶解 1 mol Zn,转移电子的数目大于 2NA
【错因分析】NA 问题涉及很多知识,如反应的条件、物质所处的状态、电离与水解等,必须一一考虑周全3
4
才不会错解。若未考虑到在标况下二氯甲烷为液态会导致误选 A,若只注意到浓硫酸足量而未注意到题中
没有告知生成的气体是否处于标况下,会导致误选 B,若误认为HSO 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会导致误选 C。
【试题解析】对于选项 A 可用极值法思考,若 22.4 L 全为一氯甲烷,则氯原子数为 NA,但在标准状况下,二氯
甲烷为液态,故 22.4 L 二氯甲烷的物质的量远大于 1 mol,即氯原子数远大于 2NA,故A 错。当浓硫酸足量时,
0.1 mol Cu 完全溶解生成 0.1 mol SO2,但题中未告知气体是否处于标况下,因此无法判断 SO2 的体积,B 错。若
HSO 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则溶液中钠离子数为 0.001NA,但由于HSO 是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
3 3
不能完全电离,因此题设条件下溶液中Na+数目远大于 0.001NA,C 错。选项D 所给反应中不仅Zn 的化合价升
高,而且NH+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也升高,故每溶解 1 mol Zn,转移电子的数目大于 2NA。
【参考答案】D
解答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题目应注意分析题干给出的条件,如物质的状况、所处的环境、物质本身
的结构,同时还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电离、水解等情况,具体有如下几点:
1. 注意“标准状况”“常温常压”等外界条件
(1) 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如 H2O、SO3、戊烷、CHCl3 等;
(2) 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2. 注意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 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 Ne、D2O、18O2、H37Cl 等。
(2) 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 CO2、CnH2n+2 等。
(3) 最简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 NO2 和 N2O4、乙烯和丙烯、O2 和 O3 等。
(4) 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 N2、CO、C2H4 等。
3.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电子转移(得失)数目的问题分析,如 Na2O2、NO2 与 H2O 反应;Cl2 与 H2O、NaOH、Fe 的反应;电解 AgNO3
溶液、CuSO4 溶液等,分析该类题目时还要注意反应产物以及过量计算问题。
4. 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3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可水解盐溶液中,离子发生微弱水解。如 0.1 mol·L−1 的乙酸溶液和 0.1
mol·L−1 的乙酸钠溶液。
5. 注意一些特殊的反应
如一氧化氮和氧气不需要条件即可反应,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合成氨反应等属于可
逆反应。
4.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苯含有 6NA 个 C—H 键
B.常温常压下,22.4 L H2O 含有 3NA 个原子
C.1 L 0.1 mol·L−1 NaHCO3 溶液中含有 0.1NA 个 HCO3−
D.23 g Na 与足量 H2O 完全反应共转移 2NA 个电子
【答案】A
【解析】A 项,1 个苯分子中含有 6 个 C—H 共价键,所以 1 mol 苯分子中含有 6NA 个 C—H 键,正确。B
项,常温常压下,水是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错误。C 项,碳酸氢根离子会发生水解和电离,
所以 1 L 0.1 mol·L−1NaHCO3 溶液中含有 HCO −的数目小于 0.1NA,错误。D 项,23 g Na 的物质的量是 1
mol,与足量 H2O 反应完全共转移 NA 个电子,错误。
不能正确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5. 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不相等的是
A.相同质量、不同密度的 N2O 和 CO2
B. 相同体积、相同密度的 CO 和 C2H4
C. 相同温度、相同压强、相同体积的 O2 和 O3
D.相同压强、相同体积、相同质量的 NO2 和 NO
【错因分析】阿伏加德罗定律涉及的相关概念和公式较多,题目涉及的计算点多,导致很多同学无从下手
而错解。理解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则是解题的关键。【试题解析】选项 A 中,N2O 和 CO2 的摩尔质量相同,相同质量的 N2O 和 CO2,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也相
同。选项 B 中,相同体积、相同密度的 CO 和 C2H4,具有相同的质量,由于两者摩尔质量相同,因此也具
有相同的分子数。选项 C 中,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但要注意的是 O2 和 O3 中
所含的原子数目不同)。选项 D 中,同质量的 NO2 和 NO,由于摩尔质量不同,所以物质的量不同,故分子
数不相等,因此选项 D 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D
求解此类问题时:
(1) 应分析题给信息,若已知质量,则与状态无关,若已知体积,则与状态有关。
(2) 在分析问题时,对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要有深层次的理解,例如:
①NA 个氧气分子与 NA 个氢气分子的质量比等于 16∶1(正确);
②标准状况下,22.4 L 以任意比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 NA (正确)。
③标准状况下,22.4 L 以任意比混合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 2NA (正确)。
④同温、同压、同体积的 CO2 和 SO2 所含氧原子数均为 2NA (错,二者所含氧原子数相等,但无法确定
具体的量)。
(3) 要记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并能推导相关推论,即:pV=nRT= m RT→pM= m RT=ρRT。
M V
5. 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 CO2、H2、O2、CH4、SO2 五种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 2>CH4>O2>CO2>SO2
B.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
C.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O2>CO2>O2>CH4>H2
D.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CO2>SO2>CH4>O2>H2
【答案】D
m
【解析】A.根据 n=
M 可知,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则体积也越小,质量相同的
CO2、H2、O2、CH4、SO2 五种气体,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故 A 正确;B.根m
据 n=
M 可知,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则分子数越少,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 CO2、
H2、O2、CH4、SO2,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故 B 正确;C.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
于摩尔质量之比,CO2、H2、O2、CH4、SO2 五种气体摩尔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O2>CO2>O2>CH4>H2,
密度之比大小顺序为:SO2>CO2>O2>CH4>H2,故 C 正确;D.取 m g 气体,质量相同的 CO2、H2、O2、CH4、
mSO2 五种气体含电子数分别为:
44
m
×22,
2
m
×2,
32
m
×16,
16
m
×10,
64 ×32,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
是:H2>CH4>CO2=O2=SO2,故 D 错误;故选;D。
不能熟练进行物质的量的综合计算
6. 将 2.8 g 铁粉与一定量的稀硝酸微热反应,铁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气体约 a L(假设装置中无残留,
忽略硝酸分解),若将该气体与 672 mL O2(气体均为标准状况)混合通入水中恰好溶于水无气体剩余,则
a 为 ,溶液中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 ,反应中消耗的 HNO3 的物
质的量为 。
【错因分析】若不能熟练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运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等则易错解或计算复杂。
【试题解析】由题意可得 n(Fe)= 0.05 mol,n(O2)=0.03 mol。
4NO + 3O2 + 2H2O 4HNO3
89.6 L 3 mol
V(NO) 0.03 mol V(NO)=0.896 L
假设每个 Fe 失去的电子数为 x,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由 Fe 失去的电子数=O2 得到的电子数可得:
n(Fe)×x=n(O2)×4→0.05 mol×x= 0.03 mol×4→x=2.4→生成的盐为 Fe(NO3)2 和 Fe(NO3)3。由质量守恒
及得失电子守恒可解得:n[Fe(NO3)2]= 0.03 mol,n[Fe(NO3)3]= 0.02 mol。
由氮原子守恒可求得消耗的 n(HNO3)=2n[Fe(NO3)2]+3n[ Fe(NO3)3]+n(NO)= 0.16 mol。
【参考答案】0.896 Fe(NO3)2 和 Fe(NO3)3 0.16 mol
1. 物质的量的综合计算的核心是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同时要注意运用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化学方程式在量的方面的含义:
化学计量数之比
扩大 NA 倍
H2
1
NA
+
∶
∶
Cl2
1
NA
∶
∶
2HCl
2
2 NA
物质的量之比 1 mol ∶ 1 mol ∶ 2 mol
质量之比 2 g ∶ 71 g ∶ 73 g
标准状况下体积之比 22.4 L ∶ 22.4
L ∶
44.8
L
同一条件下体积之比 1 ∶ 1 ∶ 2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等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
物质的量之比,即 v1∶v2∶v3=N1∶N2∶N3=n1∶n2∶n3,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在同温同压下还等于参与
反应的各气体的体积之比。
2.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有关物理量的换算关系注:密度ρ的单位为 g·mL-1
6. 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国家标准规定合格 CuCl 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 CuCl 的质量分数
大于 96.50%。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CuCl:
2CuSO4+Na2SO3+2NaCl+Na2CO3 2CuCl↓+3Na2SO4+CO2↑
(1) CuCl 制备过程中需要质量分数为 20.0%的 CuSO4 溶液,试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的 CuSO4·5H2O 与
H2O 的质量之比。
(2) 准确称取所制备的 0.250 0 g CuCl 样品置于一定量的 0.5 mol·L-1FeCl3 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
后,
加水 20 mL,用 0.100 0 mol·L-1 的 Ce(SO4)2 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 24.60 mL Ce(SO4)2 溶液。有关化
学反应为 Fe3++CuCl Fe2++Cu2++Cl-;Ce4++Fe2+ Fe3++Ce3+。
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样品中 CuCl 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
【答案】(1)5∶11 (2)符合
【解析】(1)设需要 CuSO4·5H2O 的质量为 x,H2O 的质量为 y。CuSO4·5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50,CuSO4
160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0,依题意有 250 20.0 ,x∶y=5∶11。
x y 100
(2) 设样品中 CuCl 的质量为 z。
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CuCl~Fe2+~Ce4+
则:
99.5 g
z
1 mol
0.1000 mol L1 24.60
103 L
z=0.244 8 g
0.2448 g
CuCl 的质量分数为 0.2500 g ×100%=97.92%
97.92%>96.50%,所以样品中的 CuCl 符合标准。
不能熟练应用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方法导致解题复杂
7. 由 Zn、Fe、Al、Mg 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 10 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 11.2 L(标准状况)
氢气,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Zn B.Fe
C.Al D.Mg
【错因分析】若不能熟练运用“极值法”会对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
【试题解析】由于混合物中四种金属的含量不确定,故无法列方程式或方程组求解。假设全部为四种金属
中的某一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 11.2 L(标准状况)氢气,可得所消耗的质量分别为 m(Zn)=32.5 g、
m(Fe)= 28 g、m(Mg)=12 g、m(Al)=9 g。其中只有 Al 的质量小于 10 g。故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Al。
【参考答案】C4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五种计算方法
1. 差量法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产生差量,差量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
数成比例,利用这种比例快速求得反应物的量或生成物的量的方法叫差量法。
此类题的解题思路为
2. 极值法
极值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化学上所谓“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
算或混合物组成判断的题目,采用极端假设(即为某一成分或者为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
物质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样使一些抽象的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具体应用 当题干缺少条件无法列方程组求解时,可先用极值法依据化学方程式求解得到答案的极值 a 值、b
值,正确答案 c 值应位于 a 值、b 值之间,即 a 值﹥c 值﹥b 值(或 b 值﹥c 值﹥a 值)。
3. 关系式法
(1) 解题关键:正确寻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
(2) 建立关系式的方法
①利用化学式找关系式,如 Na2SO4 与它所含的各粒子之间的比例关系为 Na2SO4~2Na+~SO 2−~4O。
②原子守恒法
如 NH3 经催化氧化并用水吸收反应产物的过程:
4NH3+5O2 4NO+6H2O
2NO+O2 2NO2
3NO2+H2O 2HNO3+NO
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 N 元素守恒知:NH3~HNO3。
③得失电子守恒法
2
上述过程中,NH3 失8e HNO3,O2 得4e 2 O 。由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知,NH3 经氧化等一系列过程生成 HNO3,NH3 和 O2 的关系为 NH3~2O2。
4.平均值法
所谓平均值法就是一种将数学平均原理应用于化学计算中的一种解题方法。它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
两个数 Mr1 和 Mr2(Mr1 大于 Mr2)的算术平均值 M r 一定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只要求出平均值 M r ,就可以判
断 Mr1 和 Mr2 的取值范围,或根据 M1 和 M2 确定 M 的取值范围,再结合题给条件即可迅速求出正确答案。
常见的平均值有:求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浓度、平均含量、平均摩尔电子质量、
平均组成等。
5.终态分析法
终态分析法是利用逆向思维方式,以与待求量相关的物质(离子、分子或原子)在终态的存在形式为解题
的切入点,找出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关系,不考虑中间变化过程的一种快捷有效的解题方法。在一些多
步反应或多种混合物的计算中,由于涉及到的反应繁多、数据不一或变化过程复杂,解题时如果逐一去分
析这些反应或过程,按步就班的进行计算,往往会纠缠不清,导致思维混乱,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极易出
错,甚至无法解答。但如果我们淡化中间过程,关注最终组成,利用守恒关系进行整体分析,就会简化思
维,从而快速求解。
7. 将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 NO
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下表(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 NO)。下列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编号 ① ② ③ ④
稀硝酸体积/mL 100 200 300 400
剩余金属/g 18.0 9.6 0 0
NO 体积/mL 2240 4480 6720 V
A.①中溶解了 8.4 gFe B.原混合物的总质量为 105.6 g
C.硝酸的浓度为 4 mol/L D.④中 V=6720
【答案】D
【解析】A 项,由上述分析知,实验①发生反应 3Fe+8HNO3 3Fe(NO3)2+2NO↑+4H2O,生成 NO 的物质
的量为 2.24 L
22.4
L/mol
=0.1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Fe 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 3 =0.15 mol,
故参
2加反应的 Fe 的质量=0.15 mol×56 g/mol=8.4 g,正确。B 项,原混合物的质量为 4×(18.0 g+8.4 g)
=105.6 g,
正确。C 项,实验①中生成 NO 的物质的量为 2.24 L
22.4 L/mol =0.1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的
物质的量为 0.1 mol×4=0.4 mol,故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0.4 mol =4 mol/L,正确。D 项,由上述分析知,
0.1 L
在实验③的基础上再加入 100 mL 硝酸,为硝酸与溶液中亚铁离子反应生成 NO,V 一定大于 6720,可直接
作出判断;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实验②中 Fe 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生成 NO 的物质的量为
4.48 L
22.4
L/mol
=0.2 mol,由 3Fe+8HNO3 3Fe(NO3)2+2NO↑+4H2O 可知,溶液中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3
mol,在实验③的基础上加入 100 mL 硝酸后,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知,生成 NO 的物质的量为 0.3 mol (3 2)
=0.1
5-2
mol,故生成 NO 的体积为 0.1 mol×22.4 L/mol=2.24 L,则 V=6.72 L+2.24 L=8.96 L= 8960 mL,错误。
8. 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 MgCl2 粉末 95 g 溶于水后,与足量 AgNO3 溶液反应,测得生成的 AgCl 为
300 g,则该 MgCl2 中的杂质可能是
A.NaCl B.AlCl3 C.KCl D.CaCl2
【答案】B
【解析】提供 1 mol Cl-所需各物质的质量(即“平均摩尔 Cl-质量”)分别为:
物质的化学式 MgCl2 NaCl AlCl3 KCl CaCl2
平均摩尔 Cl-质量 47.5 58.5 44.5 74.
5
55.5
而平均值=
95×
143.
5
300
=45.4,小于 45.4 只有 AlCl3,故选 B。
一、化学用语
1. 电子式的书写
(1) 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作电子式。
(2) 电子式的书写
微粒的种类 电子式的表示方法 注意事项
原子 元素符号周围标明价电子, 价电子数少于 4 时以单
电质子数——Z
每个方向不能超过 2 个 子分布,多于 4 时多出
的
部分以电子对分布
单原子 离子符号 右上方标明正电荷数阳离子
多原子
元素符号紧邻排列,周围标
清电子分布
用“[ ]”括起来,右上
方
标明正电荷数
单原子
元素符号周围合理分布价
电子及所获电子
用“[ ]”括起来,右上
方
标明负电荷数
阴离子
多原子
元素符号紧邻排列,合理分
布价电子及所获电子
相同原子不能合并, 用
“[ ]”括起来,右上方
标明负电荷数
离子化合物
由阳离子电子式和阴离子
电子式组成
同性不相邻,离子合理分
布,相同离子不能合并
共价化合物
把共用电子对写在两成键
原子之间
要标明未成键电子
2. 原子的表示方法
(1) 原子的组成
(2) 原子的表示方法
质量数——A X——元素符号
(3) 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关系)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阳
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阴
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3.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
(1)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了形象地表示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排布,引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如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2) 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得到或失去一定数目的电子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原子核不发生改变,只是核外电子(一般是最外 层
电子)数目发生了改变。因此,单原子离子也可用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其核外电子排布。如 Mg2+的
结构示意图为 ,Cl−的结构示意图为 。
4. 常见的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种类 含义 应用范围
电子式
用“·”或“×”表示原子最外层
电子成
键情况的式子
可用于离子型、共价型物质
结构式
用短线“—” 表示一个共价
键,用
“—”(单键)、“=”(双键)或
“≡”
(三键)将所有原子连接起来
①多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性质;
②多用于表示分子中各原子间的
成键情况,有机反应方程式中的有
机物可以用结构式表示
结构简式
①表示单键的“—”可以省略,将
与碳原子相连的其他原子写在其旁
边,在右下角注明其个数;
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性质及有机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②表示双键、三键的“=”“≡”
不能
省略
键线式
省略碳氢键及碳、氢元素符号,只
表示分子中键的连接情况;每个拐
点和端点均表示一个碳原子,每个
碳原子都形成四个共价键,不足的
用氢原子补足
多用于表示分子中各原子间的成键
情况
球棍模型
小球表示原子,短棍表示化学键 用于表示分子的空间结构(立体
形状 )
比例模型
用不同体积的小球表示大小不同
的原子
用于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大
小和结合顺序
最简式 各原子个数为最简整数比的式子 反映分子中原子个数的基本关系
甲烷的常见表示方法
名称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分子模型
甲烷 CH4
5.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 非水溶液或反应物在固体状态时进行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①固体与固体间:铵盐与固体碱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②固体与液体间: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③气体之间:氨气与挥发性酸(不在水溶液中进行)生“烟”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2) 离子方程式中物质的拆写要正确
记忆方法:记住要拆的,其余是不拆的。
①强酸、强碱、易溶盐、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要拆成离子形式。
②弱酸、弱碱、难溶物、氧化物、气体、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成离子形式。
③对于微溶物的处理分以下两种情况: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不拆,仍写其化学式[如 Ca(OH)2、CaSO4];4
N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为悬浊液或固态则写其化学式,若为澄清溶液则写成离子形式。
④如果生成物是易溶于水的气体,要特别注意反应条件。如 NaOH 稀溶液和 NH4Cl 稀溶液反应时,离子
方程式为 NH+ +OH- NH3·H2O;当反应物为浓溶液时,离子方程式为 NH+ +OH- NH3↑+H2O;
4 4
无论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只要加热,离子方程式都为 NH+ +OH- NH3↑+H2O。但氨水作为反应
物时通常写成 NH3·H2O。
(3) 离子方程式必须满足两个守恒
①质量守恒(元素及原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元素种类和各元素的原子守恒。
②电荷守恒(电子或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两边的正负电荷代数和相同。
(4) 具有强氧化性的微粒与具有强还原性的微粒相遇时,首先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只简单地考虑
复分解反应。
二、常用物理量
1. 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 n。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与质量一样,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2) 摩尔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 mol。
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 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 6.02×1023。
摩尔的使用标准:在用摩尔量度微观粒子时,一定要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或用能表明粒子种类的化学
式表示)。
2. 阿伏加德罗常数
1 mol 任何粒子含有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 6.02×1023 mol-1 表示。
符号:NA,即 NA=6.02×1023 mol-1。
3. 粒子数
符号:N
物质的量(n)、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间的计算公式: n 。
NAm
4. 摩尔质量
(1)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 M,常用的单位是 g/mol (或 g· mol-1) 。
摩尔质量、质量、物质的量之间的计算关系: M 。
n
(2) 数值:某粒子的摩尔质量以 g·mol-1 为单位时,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
子质量。
注意事项:(1)物质的量是计量微观粒子的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
(2) 粒子指微观粒子,一般包括分子、原子、原子团、离子等。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等于阿伏加
德罗常数,因此粒子数 N=n×NA。
(3) 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当以 g·mol-1 为单位时,其在数值上等于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5. 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 Vm。
常用的单位有 L/mol (或 L·mol-1)、m3/mol (或 m3·mol-1)。
(2) 数值
在标准状况(0℃、101 kPa)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 L/mol(或 22.4 L·mol-1)。
(3) 计算关系
V
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为 n 。
Vm
(4) 影响因素
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在非标准状况的条件下,其数值可能不等于 22.4。因此,使用标
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气体的体积时,要注意题给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6.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 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人们将这一结论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2) 阿伏加德罗推论
结论
前提条件
公式 语言叙述
T、p 相同 V1
n1
V2 n2
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
其物质的量之比
T、p 相同
1
M1
2 M 2
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之比等
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之比
T、V 相同 p1
n1
p2 n2
同温同体积下,两气体的压强之比
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T、p、m 相同
V1 M
2
V2 M1
同温同压同质量下,两气体的体积
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成反比
T、V、m 相同
p1 M
2
p2 M1
同温同体积同质量下,两气体的压
强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
量)成反比
7. 物质的量浓度
(1) 定义
用来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叫做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 cB,单
位为 mol/L(或 mol·L-1)。
(2) 物质的量(nB)、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液体积(V)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量浓度(c )= 溶质的物质的量(nB) c nB 。
B ,即
溶液的体积(V) B V
(3) 相同浓度溶液中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现有两种溶液:①1 mol·L−1 KCl 溶液、②1 mol·L−1 BaCl2 溶液,用“相同”或“不同”填写下表:
取不同体积的 KCl 溶液 取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
c(溶质) 相同 相同
ρ(溶
质)
相同 不同n(溶质) 不同 相同
m(溶质) 不同 不同
(4)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有关溶液混合稀释的计算:
①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
稀释: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列方程式:
c1·V1=c2·V2
a. 如果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
c1·V1+c2·V2=c 混·(V1+V2)
b. 如果考虑溶液混合后的体积改变,则
c ·V +c ·V =c ·V (V = m 溶 液 )1 1 2 2 混 混 混 1000
②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的计算。
混合:抓住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列方程式:
m1·ω1+m2·ω2=(m1+m2)·ω混
③两种同溶质溶液等质量混合、等体积混合时质量分数的判定。
a. 等质量混合: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时,ω = 1 2 。
2
b. 等体积混合: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体积混合时,
当ρ >1 时,ω > 1 2 。液 混
当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