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辽宁省多校联盟高一下语文期末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辽宁省多校联盟高一下语文期末试题

ID:462424

大小:29.6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辽宁省多校联盟高一下语文期末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材料一: 在今年 5 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建议修改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处以 10 日以上 15 日以下拘留和 1000 元以下罚款。 今年 2 月 24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 野生动物 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简称 《决定》),明确自 2 月 24 日起,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 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在 此之前,禁食的范围局限于国家重点保护的 野生动物。朱列玉表示,《决定》迈出了从法 律层面以彻底规制、禁食野生动物的第一步。为贯彻 《决定》的法律精神,确有必要将食用野味纳入治安管理处罚范围。 (摘自《新浪新闻》)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经 1988 年 11 月 8 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4 次会议修订 通过,自 1989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至今经历了四次修订,但仍有种种不足。 对野生动物(wildlife),绝大多数的人的认识都是自由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动物,不靠人工喂养即 可生存和繁殖,是从来源上进行分辨的。但目前的法律对野生动物是按物种 进行管理而不是来源, 这就给野生动物管理带来了困难,给禁食野生动物増加了难度。 在实践中,一些特种动物、经济动 物、外来动物身份不明,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也扰 乱了市场管理秩序,例如鹌鹑、七彩山鸡、杂 交野猪、牛蛙、蝎子、蜈蚣等管理松散甚 至缺失,但从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 来讲,是否属于野生动物应尽 快明确。而长期以来确属人工繁育成熟稳定的梅花鹿、鳄鱼、龟鳖、 虎纹蛙、眼镜蛇等 应纳入“特种经济动物"或家禽范畴管理。 究竟哪些动物应该“禁食”,哪些动物还能食用?现行法律应增加目录清单管理。 (摘自周洪宇《应将〈野生动物保护法〉改为〈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法〉》) 材料三: 饮食除了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也同时具有深层的文化心理机制表征。按进化论来理 解,留下来 的都是经过自然界无数年的洗礼被认为是健康、美味的,而业已消失和被拒 绝的一般从味觉体验和 营养价值上都较差,但国人对野味的天然偏好,非味觉可以解释 ——它不是来自自然遗传,而是来自文化遗传。 《周礼天官》记载,夏商周时期,野味就出现了分类,有了 "六禽” “六畜”的说法 古代饲 养动物的水平仍欠发达,主要的肉食来源依然是野生动物。《东周列国志》记载“乃觅鸮鸟数头,来 見庄公”《汉书》里也曾记“五月五日作乾羹,以赐百官”, 可见当时有吃猫头鹰的习惯。晚唐《岭 表异录》里罗列了岭南地区的奇异野味,包括鹧鸪、蛇、 蜈蚣、蚂蚁等、而宋代时游牧民族契丹和 女真的食谱屮列有鹿舌和兔肝。到了元代,马 可波罗初到中国就惊愕于中国饮食的无顾忌,他记载 人们吃生肉和蛇的情状。在明朝, 饮食上猎奇之风盛行,出现“水陆八珍”的说法,而清代满族人 把喜好打猎、捕食野味 风带到关內。社会学者认为,野味在中国人的思维深处未被排斥是历史原因, 通过捕 食野生动物补充动物蛋白的记忆代代相传,且食客们不断锐意创新。 古代社会饮食不足,现代社会食物极大丰富,为何依然迷恋野味?是人们的好奇心的驱使力。 生命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生存,其次是躲避无聊,而打发无聊的最好方式是好奇、品尝从未涉猎的食 物是大众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驱使你讶异于生活中一些出乎意 料的食物时,当品尝新异食物唇齿 间感受到异样信息出现后,大脑的信息空白得以填补, 大脑中会激活特定的奖励区域,进而产生愉 悦和满足。这种人类行为遵从多巴胺、内啡 肽、血清素神经递质传递给大脑愉悦感和满足感。由此, 野味虽未必美味,但却在心理上填补了体验空白点和感官空缺。 (捕自管键:《屮国人的野味执 文化心理的探究》) 材料四: 野味因其稀缺性而在中国社会文化中成为饮食等级的高端位列。原始社会的古墓考古中就发现 权贵随葬的猪下顎骨,夏商时期从肴馔品类、筵席宴飨到炊具器皿都蕴含阶层和等级的序列。《国语》 记载:“天子食太牢三牲,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珍馐美味历来是 权贵阶级的符号。随着历史的演进,越稀有、越难捕获的野味,越会成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清代的 满汉全席,号称尽享万物之灵,能享用的只限权力塔尖上的人物。 其实,珍稀并不代表一定美味。但口味倒成了其次,吃野味在人们的思想根源上成了等级化的 标志,延续至今成为虚荣、炫富的花式表现。 鲁迅说过,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中国人重“礼”, 宴请的餐桌上,如何助力请客的心意 和诚意?必然出巧出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充沛丰盈,但“物以稀为 贵”,野味的不可多 得性和无法通过批量生产而获得使其成为有面子的代言,请人吃野味和被请吃野味都颇具顔面。 (描自杨建伟《餐桌上的权力》) 材料五: 中医养生讲究“药食同源”,主张人们“缺什么就吃什么,吃什么就补什么”,不少野生动物被 视为餐桌上的药材,例如蛇胆清火、鹿茸强肾等。一些人持有所谓“以形补 形”理论,甚至还有人 持“联想性”理论,比如穿山甲因能打通洞穴,就联想为其能打 通脉络活血散瘀。朴素的养生观念 提倡依乎天理,顺应自然,食客们便固执地认为野生 “最天然”,原生态,无添加,更养生;甚至无病也要进补,认定越是珍奇越能大补。广 告商和营销商推波助澜,虚假宣传,夸大保健品功效, 甚至以保健品代替药品进行销售, 误导坑害消费者。 (摘自王健楠《舌尖上的惩罚»)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中,人大代表的建议是从阻断需求链的角度提出的,有利于《决定》的施行。 B.材料二认为,要建立禁食清单,还要建立可食清单,应尽快给身份不明的动物“定性"。 C.材料三认为,中国人偏爱野味有历史原因,吃野味的传统代代相传,心理上没有排斥。 D.材料四认为,野味其实并不美味,但为显示“髙贵”或“富有”会忽视这-点。 2.根据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现行法律中并没有对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惩罚的具体规定。 B.生活在岭南的广东人吃野味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 C.鲁迅先生反对国人吃野味是基于对中国人好面子的批评。 D.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濒危与人们荒诞的养生观念有关。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围绕法律的修改展开的,二者针对的法律不同,但都有对已有法律增加相关 内容规定的建议。 B.材料三在证明“国人对野味的天然偏好来自文化遗传”的观点时,是按照历史演进的时间顺序组 织材料进行论证的。 C.《红楼梦》中乌庄主来贾府交租,还供上了“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狗子五十只, 熊掌二十 对”等野味,这可以作为材料四的论据。 D.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孔雀肉味凉,有毒,食肉后服药必不效”“野马肉味辛, 有毒,食 其肉易生疮痢”,不能用来驳斥材料五中的错误观念。 4.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都是围绕探寻中国人吃野味的缘由进行论述的,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 说明。(4 分) 5.综合以上五则材料,谈一谈为有效推进全面禁食野味,现在应该加强哪些方面?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柴庄主厚待林教头施耐庵 行到晌午,早望见官道上一座酒店,三个人到里面来,林冲请两个公人上首坐了。 坐了半个时辰酒保并不来问。林冲等得不耐烦,把桌子敲着,说道:"你这店主人好欺客,见我 是个犯人,便不来睬着!我须不白吃你的!是甚道理?”主人说道:“你这人 原来不知我的好意。 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 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 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无人敢欺负他。专一招集天下往来的好汉养在家中。常 常嘱咐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我如今卖酒肉与你吃得面 皮红了,他道你自有盘缠,便不 助你。我是好意。”林冲听了,对两个公人道:“我在东京教军时 常常听得军中人传说柴 大官人名字,却原来在这里。我们何不同去投奔他? ”店主人道:"只在前 面,约过三二 里路,大石桥边,转湾抹角,那个大庄院便是。” 林冲等谢了店主人出门,走了三二里,过得桥来,一条平坦大路,早望见绿柳阴中 显出那座庄 院。三个人来到桥边,与庄客施礼罢,林冲说道:"相烦大哥报与大官人知道, 京师有个犯人送配 牢城,姓林的求见。”庄客齐道:“你没福!若是大官人在家时,有酒 食钱财与你,今早出猎去了。” 林冲道:“如此是我没福,不得相遇,我们去罢。” 别了众庄客,和两个公人再回旧路,肚里好生愁闷。行了半里多路,只见远运的从林子深处, 一簇人马奔庄上来,中间捧着一位官人,骑一匹雪白卷毛马。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齿皓朱唇, 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身穿 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腰系一条玲 珑嵌宝玉环绦,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帯一张弓, 括一壶箭,引领从人,都到庄上来。林冲看 了寻思道:“敢是柴大官人么? ”又不敦问他,只肚里踌躇。 只见那马上的官人纵马前来问道:“这位带枷的是甚人?”林冲慌忙躬身答道:“小人是东京禁军 教头,姓林,名冲。为因恶了高太尉,寻事发下开封府,问罪断遣刺配此沧州。闻得前面酒店里说, 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因此特来相投。不期缘浅, 不得相遇。"那官人滚鞍下马,飞奔 前来,说道:“柴进有失迎迓!”就草地上便拜。林冲连忙答礼。柴进说道:“小可久闻教头大名, 不期今日来踏贱地,足称平生渴仰之愿!" 林冲答道:"微贱林冲,闻大人名传播海宇,谁人不敬! 不想今日因得罪犯,流配来此, 得识尊颜,宿生万幸!”那官人携住林冲的手,同行到庄上来,不 移时,只见数个庄客托 出一盘肉、一盘饼,温一壶酒;又一个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著十贯 钱,都一发将出来。柴进见了道:“村夫不知高下!教头到此,如何恁地轻意!唗,快将进去!先 把果盒酒来,随即杀羊相待。快去整治!" 柴进当下坐了主席,林冲坐了客席,两个公人在林冲肩下,叙说些闲话,江湖上的勾 当。吃得 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好。"林冲 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 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 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 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 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 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走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教厚礼管待配军? ”柴 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教头道: "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 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头,来投庄上诱得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 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便道:“凡人不可易相, 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 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 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 ”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 (选自《水浒传》,有删改,题弓为编者所加。)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林冲在酒店里“请两个公人上首坐了”,又主动敲着桌子催促店主,体现了对两个押解公差的殷 勤,这与林冲配军犯人的身份相合。 B.林冲访柴进,先是未遇,被庄客奚落“没福”,心里愁闷时又撞见,这样安排不但使情节生波澜, 而且也突出了林冲落难的境遇。 C.柴进厚待林冲,是因为林冲敢得罪高太尉,这让柴进好生敬佩,再加上林冲的讲述中 称自己为“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而感到髙兴。 D.柴进有意安排洪教头來与林冲比武,一来要看看林冲的武艺,二来也是想让狂妄粗骨的洪教头吃 些苦头。 7.下列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店主人并非“闲人”,作者通过他来引出柴进,既省去了对柴进身世的介绍,也为后文柴进对待林 冲的态度等情节做好了铺垫。 B.柴进是世家子弟,他仗义疏财,广交豪杰。在小说中这一特点通过与托着放着酒食钱粮托盘的数 个庄客的对比得到了强化。 C.林冲本是遭高太尉陷害而被刺配的,但对柴进却说自己“恶了髙太尉”,体现了他尊卑上下的观念, 也体现了他恭顺隐忍的性格。 D.洪教头被尊作“教师”,但为人却粗鲁无礼、狂妄自大,这些性格特点都是通过洪教头自己的言行 来体现的。 8.结合文本,分析画线句子,林冲为什么“不敢”与洪教头比武? (4 分) 9-柴进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这一回中作者对他的描写颇用笔墨,金圣叹点评道: “写柴进亦 是写林冲。”试就这种说法进行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伯夷论 王安石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 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 夫伯夷①,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 曰:“不念旧恶,求仁而得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不立恶人之 朝,避纣居北海之滨,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百世之师也。”故孔、 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 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 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 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②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 二子○3 ,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④闻西伯善养老,则欲 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 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 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 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 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 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 不仁也。纣 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 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 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 注:①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他死后,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 为逆父命,遂逸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逸之。②韩子:指韩愈。③二子;指伯夷及其弟叔齐。④ 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 10.下列对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子因之,亦为之颂 因:沿装 B.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 微:地位低微 C・天下孰不病纣 病:痛恨 D,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 春秋:年龄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标点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釆薇》之歌。D.伯夷叩马而谏, 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藏之歌》。 C.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釆薇之歌》。 D.伯夷叩马而谏, 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釆薇》之歌。 1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世人一般对伯夷的看法为“义不食周栗”的高士,但王安石在《伯夷论》中却对这种看法提出了 质疑,表现了他不拘于传统成见的精神。 B.文章第一段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在结尾一段又重申了这个观点,前后照应,使文章的论证结 构更为严谨. C.在伯夷这件事上,“辩之甚详而明”的“圣贤”是孔子,“偏见独识”的“后世"是孟 子,“共守之” 的“学士大夫”是司马迁、韩愈。 D.文章的最后,作者用自己的推想“其烈岂减太公哉”作为结束,强调了自己的观点, 増强了论证 效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淸,而号为圣人耳。(4 分) (2) 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4 分) 14.请举出两例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加以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題共 2 小題,9 分) 双调 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渓。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料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 底成何济! 归,学取他渊明醉。 注:泼醅,没有滤过的酒。 15.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双调•碧玉箫》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首小令,“双调”是曲牌名,“碧玉箫”是标题。 B.首句有领起作用,“堪题”是''值得题写、值得描画”的意思,引出下面三句对秋天山景的描写。 C.作者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冷的画面:红叶凋谢,溪水清凉,野菊茂盛,苍松下的小路更显得偏僻幽 静。 D.尾句中“渊明”是东晋诗人陶潜的字,作者借陶潜辞官归隐表达自己告别仕途、借酒浇愁的愤激。 16.本曲蕴含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概括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木題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 1 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唐太宗“十思”,其中与“慎重赏罚”相关的两句 是: " , 。” ( 2 )《阿 房 宫 赋 》 中 作 者 描 写 宮 室 楼 阁 随 着 地 形 建 造 、 结 构 参 差 错 落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一文,论证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其原因各有不同,其中齐国灭亡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政治家王安石用“ ________________” 一句指出空谈兴亡其实是 没有意义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11 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曾点言志,没有说治国平天下的想法,却只提沐浴吹风歌咏,似有不学无术【甲】 之嫌,而孔 子居然还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可见在早期的孔 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心理。那么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 道互补并非中国文化两千多年来发展的結果,而是人性的使然。因此儒道两家在作为一种学术流派 产生之始,甚至___①___ ,就开始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带着这个假设,我们再来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说的“治国爱民”这些话了。而庄子虽然总是 批评儒家,但也同意“德无不容,任也;道无不理,义也・"【乙】如果老庄真如他们所说的完全弃 尘绝世,就应该像《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沮、 桀溺等——【丙】连姓名都不留, 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可见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他们 ○2 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德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文明秩序德发展,老庄关怀 的是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与自然。他们都重视人性和社会问题,只是朝着不同的学术方向发展。 但无论二者的差异多么大,却能彼此依存,形成互补,本同末异,殊途同归。【丁】 18.下面对原文的几处说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甲处“不学无术"的使用欠妥,这里不应该评价曾点“没有学问和本领”,改为“胸无大志”更合 文意。 B.乙处标点使用错误,此处属句中的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的外面。 C.丙处的破折号使用正确,两个破折号表示插入解释说明,作用和括号的作用类似。 D.丁处前面的句子是病句,病因是"本同末异”和“殊途同归”矛盾,应删掉一个。 19.根据上下文,补写两处画线处的内容,使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1 ○2 20.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论证方式:首先做出某个假设,然后推理出其与定理、事理或己知条件矛盾, 从而证明假设不成立,以此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试分析第 2 段所用的反证法的推理思路。(4 分) 四、整本书阅读(9 分) 结合你的整本书阅读实践,完成后面的问题。(本題共 2 小題,9 分) 21.下列《红楼梦》中的人物,与之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贾赦 袭一等将军 贾琏、惜春的父亲 不满母亲偏向弟弟贸政 B.贾雨村 补应天知府 林黛玉的家庭教师 在甄士隐资助下考中进士 C.史湘云 绰号“蕉下客” 贾母的内侄孙女 与黛玉联诗“寒塘渡鹤影" D.花袭人 本名花珍珠 贾宝玉的大丫鬟 撕宝玉的扇子“作千金一笑 22《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金钏儿投井是一个重要事件,不同的人听说这一事件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请分析他们反应不同的原因.(6 分) (1)袭人的反应:唬了一跳,忙问“那个金钏儿? ”……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2)王夫人的反应:赏了金钏儿的娘五十两银子,把小姐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点。 头哭。“原 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 (3)宝钗的反应: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 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五、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林觉民《与妻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鲁迅《这也是生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电影《蜘蛛俠》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以上的名言激起了你哪些思考和感想?请帯着这些思考和感想写一篇发言稿,在高 一年级的期 末表彰大会上作为学生代表作发言。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