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D:462429

大小:139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1 -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 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且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传统书院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 可以从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 镜鉴和启示。 精神文化层面:传统书院注重价值关怀,有益于当代德育为先理念的坚守。 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古代书院为“补官学之弊而兴办”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 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书院。大儒朱熹曾言:“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 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 以钓声名、 取利禄而已也。”简言之,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 制度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强调规范保障,有利于当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化。 书院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管理架构和制度规范,其特点是管理机构精练化、管理 原则民主化和管理方式学规化。书院的管理架构主要是“山长负责制”。山长是书院的灵魂 和核心,主持教学、引领学术,德行必须“足为多士模范”。书院生徒参与管理比较普遍,很 多职务都由学生担任,“斋长”是其中最主要的职务,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担 任。学规是为古代书院师生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在中 国书院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规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涵盖阅读目的、进 德立品、修身养性、阅读技法等方面,语言严肃而不失婉约。书院学规是根据学生的主体需要 和内在潜能确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行为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倡扬活动实效,助益于当代学校教育实践的优化。 书院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会讲、讲会和游历等活动。讲会指大家聚集在一起,共 同探讨,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讲会参与者不分阶级、不问出身,广纳会友,所有人一律平 等交流,学生在自习中产生的问题可以当面向老师请教可以得到及时解答。公元 1167 年,理学 家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来到湖南长沙,去访问主教岳麓书院的张栻,开创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 2 - 派之间会讲的先河,留下了千古佳话“朱张会讲”。游历是书院大师提倡的履历活动,教育不 能局限于课堂、书本,应该走向民间,走近名山大川。书院山长经常带领生徒“绝其尘香,存其 道气”,使生徒“聆清幽之胜,踵明贤之迹,兴尚友之思”,以强化其社会责任感。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的独特文化符合教育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 入新时代,弘扬传统书院优秀文化,既可以引领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又可以促进文化 自觉和文化自信。 (摘编自张晓《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日、韩等国对中国书院进行了大范围的移植和仿建,使之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 B. 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它由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两方 面组成。 C. 朱熹访问主教岳麓书院的张栻,在这次会讲中,他们开展学术交流和争鸣,有益于教育实 践的优化。 D. 新时代,只有弘扬传统书院优秀文化,才能在引领思想、规范行为以及促进文化自觉等方 面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文化层面入手,对传统书院文化丰富的内涵进行了解读。 B. 文章在论证三个文化层面时,引述了与书院大儒、南宋理学家朱熹有关的言论或事例。 C. 文章在论证传统书院文化的现实意义时,对每个层面的当代价值都进行了具体分析。 D. 文章在论证传统书院不同层面的特点时,也提及它们给予当代教育的不同角度的启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嘉认为古代圣贤教人为学之意,并非完全在于培养人的阅读、写作能力并借此追求功名 利禄。 B. 学规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它作为古代书院的规章制度,理所应当由生徒遵守。 C. 很多职务由学生担任,生徒参与管理较普遍,这是书院制度文化中管理原则民主化的体现 。 D. 出于强化生徒的社会责任感的目的,书院山长经常带领他们游历,这有助于收获活动实效 。 【答案】1. C 2. C 3. B- 3 -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筛选文中信息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 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 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 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 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 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强加因果。原文第一段“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和“在中华文 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因果关系,故排除。 B 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 ”,选项缺少“主要”二字,应排除。 D 项,表意绝对。“只有弘扬传统书院优秀文化,才能在引领思想……”的说法太绝对,夸大 了书院的作用。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新时代,在引领思想、规范行为以及促进文化自觉等方 面,弘扬传统书院优秀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 C。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无中生有。错在“对每个层面的当代价值都进行了具体分析”这个地方。原文只是从精 神、制度、行为文化三个方面对传统书院的内涵作了解读,并指出了对当代的价值,但并没 具体分析。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 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题干要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 项,曲解文意。错在“学规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它作为古代书院的规章制度,理 所应当由生徒遵守”这个地方。原文是“学规是为古代书院师生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 4 - 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即不仅是生徒该遵守,老师也该遵守。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技巧:完成论述类文本要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 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 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 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 章的过渡处。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G 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面向 2020 的移动通信技术”。毫无疑问,5G 是推动新一轮数 字变革的最重要角色。 5G 的出现,让物联网真正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只有 5G 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 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以看到,5G将成为实现网络世 界和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它首先将使前几年兴起的物联网概念真正成为现实,可穿戴智能终 端、车联网终端以及各类大大小小的智能终端,都将连上这张物联网。在这种连接的基础上, 新的应用比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都将成为现实,整个社会的信息 化将更加深入、彻底。 当然,人们在憧憬 5G 的同时,还必须面对诸如流量费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便宜的流量 资费无疑是使用 5G 服务的必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 必须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 5G 时代的发展。5G 在满足人们移动网络海量教据的需求、 为用户带来丰富服务的同时,对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要求也显著提高。 (摘编自《人民日报》余建斌《5G 撬动新一轮数字变革》 ) 材料二 日前,在福州长乐区的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内,主刀医生坐在机器人前,通过实时传送的 高清视频画面,利用 5G 技术操纵机器人的机械臂,远程控制手术钳和电刀,为位于福建医科大 学孟超肝胆医院中的一只小猪,切除了一片肝小叶。整个手术持续了近 1 个小时,手术创面整 齐,全程出血量极少。这只小猪在手术完成半小时后,逐渐从麻醉中苏醒,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 定,手术宣告成功。 据了解,这台手术两地相距约 50 公里。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全球首例在 5G 环境下进- 5 - 行的远程外科手术测试取得圆满成功,为今后 5G 远程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创造了条件。 5G 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此次手术的成功,说明了 5G 技术在远程医疗上是完全可行 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福建成功实施全球首例 56 远程外科手术》 材料三 显然,5G 网络会比 4G 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 5G 手机配合上 5G 网络环境,网速可达 4G 的 9 至 20 倍。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 5G 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是因为需要。 占用毫米波频段。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一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 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 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你的 WiFi 使用的是 2.4G 或 5.8G 频段 ,而毫米波使用的是 24G 以上的频段)。这意味着它能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 围的损失。毫米波基站只有 150 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 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才能充分享受 毫米波支持下 5G 带来的超高速快感。 但是 5G 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速,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孙子讲起视频网站时 常延迟卡顿的往事,把这当成怀旧的笑谈。而这,都要归功于今天的工程师和他们的毫米波。 (摘编自《光明日报》戴维•波格《5G 会带来什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 作为“面向 2020 的移动通信技术”,它的运用将使诸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 、虚拟现实等成为现实,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将会推行得更好。 B.利用亳米波频段的特性,工程师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使未来的人们体会到 5G 网络的超 高速快感,而诸如视频网站延迟卡顿的现象也将成为历史。 C.利用信号实时互联互通和 5G 技术与手术机器人的结合,医生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 手术进行远程控制,此次为小猪手术的成功说明其可行性。 D. 高网速是以高流量为前提的,而且网络的资费是按流量计算的,那么高流量就意味着高额 资费,为了 5G 的发展,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 5G 网络技术,物联网就能真正实现,人们通过各类智能终端将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紧- 6 - 密联系在一起,这必然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 5G 网络尽管将推动新一轮的数字变革,但是也将给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因 此必须同时构建适应 5G 时代需求的网络安全体系。 C. 5G 远程外科手术的成功意味着运用 5G 技术,医生将来还可能实现远程查房、远程 B 超等, 这可能让优质医疗资源能迅速影响到偏远地区。 D. 网络频段越高,它所提供的速度越快,但同时它要接受覆盖范围的损失。要保证利用 24G 频段以上毫米波的 5G 网络的速度,服务商就需要升级现有的基站和安装更多的基站。 6. 5G 网络有哪些主要特征?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D 6. ①超高的网速。②超低的时延。③超大的容量(或连接)。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 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 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 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 D 项,“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的表述错误,原文说“便宜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 5G 服务的必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必须切实‘提 速、降费’,以适应 5G 时代的发展”,可见,“降费”是网络运营商必须考虑的问题,而不 是“广大用户迫使”的。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 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D 项,“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毫米波基站只有 150 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 7 - 装更多的基站”。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 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 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题干要求,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5G 网络有哪些主要特征? 据材料三“显然,5G 网络会比 4G 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 5G 手机配合上 5G 网络环境, 网速可达 4G 的 9 至 20 倍”可概括出“超高的网速”;据材料二“5G 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 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 了可能”可概括出“超低的时延”;据材料一“也只有 5G 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 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概括出“超大的容量(或连 接)”。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 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 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 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 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过年 东方晓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田野一片银白。 她伫立在村口,睁大双眼向远方瞭望。北风像无数只利爪,无情地撕扯着她的衣服。鹅 毛般大小的雪片,一个劲儿地往她的脖子里钻。她紧了紧棉衣外边黛青色的围腰,又围了围 那条深蓝色的头巾,继续瞭望。 她在等待当兵的儿子回来。进腊月时,儿子就来信说打算回家过年,可究竟哪天回他却 说不准。今天是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她相信儿子今天一定能回来。 她已经成了雪人,但她并不愿拍去身上的积雪。身为农民,她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 理。可这会儿她又担心雪下得太大,会阻断道路。心里默默念道:儿子你在哪儿呀?是在部队,- 8 - 还是在路上?这天气你还能回来吗?老天爷啊,给我儿子留下回家的路吧……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她就开始等啊,盼啊,盼着儿子早点回来。年根里事情多,家 家户户都忙着置备年货,她的老伴儿有病,她家自然比别人家忙。可即便这样,她还是每天 都到村口瞭望一会儿,一天不落。但直到现在,还是没看到儿子的身影。 昨夜又下起了大雪。她知道,儿子今天要是再回不来,可能就不会回来了。是阻在了路 上,还是部队突然有了任务?先前,儿子写信告诉过她,军令如山倒,一旦有命令,任何个人 的事情都必须放下。但她依然满怀希望,在她看来,这么太平的世道怎么会有什么重大事情 呢?肯定是被阻在了路上,这该死的大雪! 今天吃过早饭,她把大年夜要吃的肉炖上,又吩咐女儿剁饺子馅儿,然后就冒着大雪到 村口去瞭望。 雪不停地下,风使劲地吼。她的脚早已冻得麻木,不停地跺地驱寒。跺着跺着,脚下成 了一对儿冰砣窝子,但她决不挪开地方,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等到儿子回来。 “娘,回家吃饭吧!” 她以为是儿子在唤她。回头一看,却是女儿。她才意识到已过了中午。 吃过午饭,她又来到村口。洁白的雪路上,又留下她一串深深的脚印。而那脚印很快就 像先前的脚印一样,被大雪盖得无影无踪了。 来到村口,搜寻到自己踏过的雪窝子。雪窝子已被大雪盖住,但还是留下了浅浅的痕迹。 她依然站在那对雪窝子上,生怕不能连续似的。她坚信站在老地方等,肯定能等到儿子。 两个小时过去了,她什么也没等到。 又过了两个小时,她仍然什么也没等到! 天渐渐黑下来,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鞭炮声也在四面八方响起。她才失望地对来唤 她回家吃饭的女儿喃喃地说,你哥今年可能回不来了。 晚上,她还不死心。老伴儿和孩子都睡了,她还坐在炕沿上,等着儿子回家。直到凌晨, 鞭炮声再次响起。她才自言自语地说:“看来真的回不来了!” 然而大年初一的清晨,一家人正要开始吃饺子,-封信送到她的手里。是儿子写来的! 爹、娘: 儿不孝,让你们失望了。儿原本要回家过年,但临行前突然接到命令,我们驻地附近发 生特大雪灾,积雪超过 30 公分,灾区牧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上级命令我们马上赶往灾区救 灾。时间紧急,不能多写,请爹娘安心过年,不要牵挂儿子。 随信寄上我的新照片,就先让它陪着爹娘过年吧。- 9 - 儿 拜上 1988 年 2 月 5 日 她拿起照片认真端详:穿着厚厚棉军装的儿子戴着像雷锋那样的帽子,双手端着枪笔直地 站着,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身后是碧蓝的天空和皑皑的雪山。眼泪 一下子就溢满她的眼眶…… 她把儿子的照片装进相框,端正地放在桌子的一边,又在照片后面放上凳子,然后含泪 笑着说:“儿啊, 过年了,吃饺子吧! ……”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很注重通过细节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文中两次写到主人公执意要站在“雪窝子 ”上等儿子,反映了她对儿子回家的热切期盼。 B. 儿子不能回家过年,母亲在遗憾中过年时却收到了儿子的信和照片,这样的安排,虛构痕 迹太重,削弱了故事的真实性。 C. 小说结尾处的语言描写耐人寻味。虽然是“含泪笑着”,但这一细节与收尾的省略号,却 表明母亲对儿子无法回家过年的深刻理解,突出了母亲的深明大义。 D. 小说以“回家过年”为题,但当兵的儿子却并未回家过年。这一设计,既体现小说构思的 新颖,又丰富了儿子与母亲的形象,凸显小说的主旨。 8. 小说是如何塑造儿子这一形象的?有什么深刻意义? 9. 小说中不惜笔墨描写风雪,请结合文本赏析其作用。 【答案】7. B 8. ①是一位爱小家(母亲、家人),更爱大家(为国奉献)的军人。 ②侧面描写,通过思念儿子但深明大义母亲来映衬出为国奉献的儿子。 ③正面描写,通过儿子的书信、照片,真实揭示了他爱小家但更懂得军人奉献他人的高尚品 质。 9. 文中多处描写母亲在雪中等待儿子的细节,第一段风雪描写在结构上:设置悬念,引出下 文,雪这么大,也为后文儿子因雪灾而前往救灾的情节作了铺垫。“雪不停地下,风使劲地 吼”在人物塑造上,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侧面表现了军人在家中是一个好儿子;从主题 表达上,通过母亲在风雪中的焦灼与失望,表现出的巨大牺牲,赞美了军人的无私奉献。对 儿子照片上雪的描写,映衬出军人坚强无畏的形象。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 10 - 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 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 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下列对小说相 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B 项,错在“虛构痕迹太重,削弱了故事的真实性”这个地方,其实,儿子不能回家过年,母 亲在遗憾中过年时却收到了儿子的信和照片,这样的安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 小说更具可读性。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 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 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 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题干要求回答,小说是如何塑造儿子这一 形象的?有什么深刻意义?应分步作答,先答形象,再谈意义。 “儿原本要回家过年,但临行前突然接到命令,我们驻地附近发生特大雪灾,积雪超过 30 公 分,灾区牧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上级命令我们马上赶往灾区救灾”可见他爱国爱民,“随 信寄上我 新照片,就先让它陪着爹娘过年吧”可见他始终牵挂家中的爹娘,爱家更爱国。 从描写手法来看,文章中儿子始终没有正式出场,都是通过母亲思念来衬托人物形象,这是 侧面描写;最后通过阅读儿子的信件(相当于语言描写)、照片(相当于肖像描写),使他 为国奉献的精神更为突出。总之,结合文本,从小说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等角度分析即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为 下文做铺垫、深化主旨等。题干要求,结合文本赏析小说中不惜笔墨描写风雪的作用。先找 到文章描写风雪的语句,再分析其作用。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田野一片银白”“她伫立在村口,睁大双眼向远方腺望。北风像无 数只利爪,无情地撕扯着她的衣服。鹅毛般大小的雪片,一个劲儿地往她的脖子里钻”设置 了悬念,令人好奇为何雪这么大,她还在等待,等待什么人,从而引起下文对儿子的叙述;“ 雪不停地下,风使劲地吼。她的脚早已冻得麻木,不停地跺地驱寒。跺着跺着,脚下成了一 对儿冰砣窝子,但她决不挪开地方,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等到儿子回来”通过母亲对儿子坚 的- 11 - 定的等候,塑造出母亲深爱儿子的形象,同时也侧面烘托出儿子在母亲心中的重要性,可见 儿子是个好儿子;“村口洁白的雪路上,又留下她一串深深的脚印。而那脚印很快就像先前 的脚印一样,被大雪盖得无影无踪了”“搜寻到自己踏过的雪窝子,雪窝子已被大雪盖住, 但还是留下了浅浅的痕迹。她依然站在那对雪窝子上,生怕不能连续似的”太大的雪为后文 儿子不能回来是为了去救雪灾的情节作了铺垫,同时也用母亲的痴心等候与最终失望来烘托 军人为国为民而牺牲个人与家庭的团聚,赞美军人的精神;“穿着厚厚棉军装的儿子戴着像 雷锋那样的帽子,双手端着枪笔直地站着,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身 后是碧蓝的天空和皑皑的雪山”,雪山在此处是对儿子坚定无畏的军人形象的衬托,如同怒 放的寒冬梅花,坚贞不屈,令人敬佩。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 之位。朔初来,上书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后稍 得亲近。 因奏泰阶之事,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 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久之,隆虑公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 罪,上许之,隆虑公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狱系内官,以公主子,廷尉上请请论, 左右皆为昭平言,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日:“法 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朔前曰:“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讎,诛不择骨肉 。书日:不偏不党,王道汤汤。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是以四海之内 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上乃起。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日:“孝 文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 缊无文,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 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绩屬;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作徘优,舞 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 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书日:‘正其本,万事 理;失之豪厘,差以千里。’愿陛下留意察之。”- 12 - 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而朔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与枚皋、郭舍 人俱在左右,诙啁而已。久之,朔上书陈农战疆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辞 数万言,终不见用。 赞曰:“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日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 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而杨雄亦以为朔言不纯师,行不纯德,其流风遗书蔑如也。然朔名过 实者,以其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 令后世多传闻者 B. 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日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 令/后世多传闻者 C. 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诸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 后世多传闻者 D. 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日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 后世多传闻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征,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由皇帝征聘社会贤才到朝廷充任官职。文中东方朔即是接 受皇帝所“征”才来到朝廷。 B. 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 最高官吏,职掌刑狱。根据诏令 ,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C. “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句中的“钟”即时钟。 D. “书”,在文中指“五经”中的《尚书》;“易”在文中指解说和发挥《周易》的《易传 》(其学说据说源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 12.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方朔自视甚高。他向汉武帝上书自荐,言词不谦虚,对自己评价很高,引起了汉武帝的 重视。 B. 东方朔善解人意。在汉武帝为处死昭平,觉得有负隆虑公主临终嘱托而悲伤时,他以“圣 王为政赏不避仇、诛不避亲”的观点来宽慰汉武帝。 C. 东方朔耿直敢言。在武帝问化民之道时,他指出前世圣主率先垂范,注重仁义道德,天下 的- 13 - 望风成俗,而汉武帝穷奢极侈,并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D. 东方朔名过其实。班固认为其虽能言善辩,但因“诙达多端,不名一行”,所以建议始终 不被汉武帝采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2)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答案】10. D 11. C 12. D 13. (1) 法律,是先帝制定的,因为我妹妹隆虑公主的缘故而使先帝制定的律法受污,我又 有什么面目进祖庙(去见先帝)呢?又对下让我有负万民。(2)皇上这样的奢侈无度,却偏 偏想让百姓不奢侈,不弃农经商,这是难以做到的事。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 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 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 采用排除法。波浪线句子大意:刘向年轻时向知道当时事情和东方朔时代的长老询问,都说 东方朔言语诙谐擅长辩论,喜欢被庸人说起,所以现在人们很多传颂他的。“通于事及朔时 者”是“长老贤人”的定语后置,与前文不应断开,排除 AB 两项; “论”作“持”的宾语, 不应断开,排除 C。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 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题干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句中的“钟”和“鼓”都是一种乐器,而不是今日所说的 “时钟”。 故选 C。 【12 题详解】 的- 14 -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 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 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 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等错 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 D 项,曲解文意。原文“朔上书陈农战疆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辞数万言, 终不见用”这说明只是东方朔要求升职被重用的上书没有被采纳,而原因也不是因为“言语 谐笑,极不端庄”。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 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 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 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 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 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 完善。 第(1)句采分点:“法令者,先帝所造也”,判断句;“造”,制定;“用”,因为;“弟 ”,指妹妹;“故”,缘故,原因;“何”,什么?“下”,在下,对下;“负”,辜负。 第(2)句采分点:“淫”,过多,过分;“侈”,奢侈;“欲”,想;“事之难者也”中的 “之”主谓之间取独。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 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 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 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 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 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 15 - 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汉武帝即位不久,征召天下推举方正、贤良、有文 学才能的人士,用不低的地位来对待他们。东方朔刚到长安,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 自己,汉武帝却认为他奇伟,命令他在公车署待诏,但俸禄微薄,没有被赏识提拔。后来稍 微得到亲近。 因为上奏泰阶的事,皇帝于是拜他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给他百斤黄金。 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过了很久,隆虑公主病危时,进献 黄金千斤、钱千万,请求预先为儿子昭平君赎一次死罪,汉武帝答应了她的请求。隆虑公主 去世后,昭平君日益骄纵,竟在喝醉酒之后将公主的保姆杀死,被逮捕入狱。廷尉因昭平君 是公主之子而请示武帝,汉武帝身边的人都为昭平君说话。汉武帝说:“我妹妹年纪很大了 才生下一个儿子,临终前又将他托付给我。”当时泪流满面,叹息了很久,说:“法令是先 帝创立的,若是因妹妹的缘故破坏先帝之法,我还有何脸面进高祖皇帝的祭庙!同时也对不 住万民。”于是批准了廷尉的请求,将昭平君处死,但仍然悲痛难忍,周围的人也一起跟着 伤感不已。待诏官东方朔上前祝贺汉武帝说:“我听说圣明的君王治理国政,奖赏不回避仇 人,惩罚不区分骨肉。《尚书》上说:‘不偏向,不结党、君王的大道坦荡平直。’这两项 原则,古代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非常重视,而夏禹、商汤、周文王三王都难以 做到,如今陛下却做到了,这是天下的幸运!我东方朔捧杯,冒死连拜两拜为陛下祝贺!” 皇帝才起用他。 当时天下崇尚奢华,争相从事工商业,老百姓多离开农田。武帝悠闲地问东 方朔:“我想教化百姓,有什么办法吗?”东方朔回答说:“我愿意就近说说孝文皇帝时的 事,这是当今在世老人都知道的。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他身着黑粗布衣服,脚穿生 皮做的鞋,用不加装饰的韦皮剑鞘挂佩剑,铺着莞蒲编的草席,兵器像木制的那样没有利刃, 棉衣以乱絮铺成而不加纹饰。缀合装奏章的青布袋用作宫殿帷幕。文帝以道德高尚为美,以 仁义为准绳。于是天下人都仰望他的风范,形成淳厚的风俗,明显地教化了民众。现在陛下 嫌长安城地方小,在城外建章宫,左有凤阙,右有神明台,号称千门万户。家具用锦绣装饰, 宫人头上簪着玳瑁,设置杂耍玩车,倡导驰逐游猎之乐,追求装饰的文采华丽,聚集珍奇怪 物,乐人演戏,郑女起舞。皇上这样的奢侈无度,却偏偏想让百姓不奢侈,不弃农经商,这 是难以做到的事。陛下果真采用我东方朔的建议,撤去这些华丽的帷帐,在四通八达的大街- 16 - 上烧掉,放弃饲养良马表示不再骑用,那样,就只有尧舜盛世才能与陛下的功业相媲美了。 希望陛下能用心考虑上述之事。” 武帝招纳英才后,衡量东方朔的器宇才能,用他心切,唯恐失去他。而东方朔曾经官至 太中大夫,后来常作侍郎,与枚皋、郭舍人都在皇帝左右,诙谐幽默而已。过了很久,东方 朔上书说农战国家的大计,因为自己说不能得到大官,想要求得皇帝任用,写了几万字,终 究没有被重用。 评论说:刘向年轻时向知道当时事情和东方朔时代的长老询问,都说东方朔言语诙谐擅 长辩论,喜欢被庸人说起,所以现在人们很多传颂他的。而杨雄也认为东方朔说话不能够尊 师重道,不纯师,他遗留下的风气和书信也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然而东方朔名声超过实际 的原因,是因为他诙谐豁达,计策多端,不只专注一行,诙谐如同优伶,机智无尽如同智者, 直言进谏如同正直之人,隐藏品德如同隐士。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南宋)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 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 ,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南宋抗金志士。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 上。 14.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既实 写景物,又点明时间。 B. “胭脂”两句,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 以乐景衬哀情,以此反衬愁怀。 C. “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 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D. 词的下片感叹身世飘零,怀才不遇,因而产生归隐田园的念头,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 实的逃避。- 17 - 15.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 含年华流逝之意。 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 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③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 ,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 ④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 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 ⑤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 收复失地。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词中语句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 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词中语句的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曲解文意,错在“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这个地方。结合注解杨炎正,南 宋抗金志士,可看出他是有追求,有斗志的人,并不是“软弱”,而是由于南宋统治者的昏 聩无能,采取苟安政策,所以有识之士不被重用,甚至被排挤。词人有感于此所以有些无可 奈何的意味,但是最后一句“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说明他内心并不是真的想隐居遁 世,还是渴望有朝一日能收回失地。总之,“软弱”的理解不正确。 故选 D。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内容,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来理解, 还要结合诗歌的意象特征、诗歌的表现手法去分析;要从整体入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诗歌 的主要内容。在体验情感时,特别要抓住“情语”“景语”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题干要求,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这是一首十分明显的感怀秋日的词。杨炎 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无从施展。 这首词通过对自家身世的倾诉,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真实地表现了他那种感时- 18 - 抚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动。“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起首两句,夕阳西斜,词人手 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之感慨。 “谁是中州豪杰”,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 又何处可用武?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悲愤。“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 去作钓鱼翁”,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 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词人自言 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之感叹对故国 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以此表达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 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 —→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 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 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 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 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 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 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 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女子自述自己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如此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连用两个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他对官场 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1). 夙兴夜寐 (2). 靡有朝矣 (3). 青青子衿 (4). 悠悠我心 (5). 羁鸟恋旧林 (6). 池鱼思故渊 【解析】- 19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 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 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 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 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 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夙”“寐”“靡”;衿(是衣服,所以是“衣字旁” 而 不是“示字旁”);“羁鸟”“恋”(是依恋、眷恋的意思,而不是“想念”)“ 故渊”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 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 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 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 门所致。当表情包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 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悄然生成、蔓延,现代 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情达意。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 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 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_______,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 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 、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 移默化感染到观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也许有人认 为,“语言癌” 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其实,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 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病态中文”在现实生活 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 。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 并及时将它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 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 。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 20 - 愈。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推波助澜 累赘 俯拾即是 遏止 B. 兴风作浪 繁杂 应接不暇 遏止 C. 兴风作浪 累赘 应接不暇 遏制 D. 推波助澜 繁杂 俯拾即是 遏制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 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B.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乃因其 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C.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乃因其 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D.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 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19. 根据以上文字,给“语言癌”下定义。不超过 50 字。 【答案】17. A 18. C 19.“语言癌”是台湾媒体新近提出的,一个描述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情达意的新概念 。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 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 日常习惯用语,推断司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 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 此处主语是电视、网络,结合语境,此处应选“推波助澜”。第二处,“累赘”:形容事物 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繁杂”:事情多而且杂乱。结合语境“电视记者吐出的话语” 分析,此处选用“累赘”。第三处,“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 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应接不暇”:原形容美景 繁多,看不过来。后来多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此处的主语是例子,再根据- 21 - 语境分析,此处选用“俯拾皆是”。第四处,“遏制”,强调阻止的过程。“遏止”,强调 结果。结合语境,是说明达到了阻止的效果,故此处选用“遏止”。 故选 A。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 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 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 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画 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是先“在短时间内升温”,然后才会“引起热议” ;二是句式杂糅,最后一个分句是陈述原因,但原文既用了“因”,又用了“所致”。这样 来看: A 项,语序不当且句式杂糅。先“在短时间内升温”,然后才会“引起热议”;同时应删掉“ 所致”。 B 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所致”。 D 项,语序不当,应先“在短时间内升温”,然后才会“引起热议”。 故选 C。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所给材料,找出被定义概念、属概念、 事物的特性,然后按照“被定义的概念=(是/是指)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属概念”的形式 组织答案即可。下定义的一般格式:小概念+“是”+修饰语+大概念。或者:被定义概念=种 差+属概念。变换时这些方法要灵活运用。题干要求,根据以上文字,给“语言癌”下定义。 前面第 2 题对有关“语言癌”的句子进行了病句修改,正确的表述是:“语言癌”这一新概 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 门。再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语言癌”悄然生成、蔓延,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 文表情达意。本题可抓“语言癌”的“提出者”、“具体特征” “本质属性”等来概括。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为荔枝写下的名句,表达了对这种水果的 特别喜爱。然而,如果真的像诗中所写的那样,每天吃下数百颗荔枝,恐怕是会患上“荔枝 病”的。也许你会奇怪,荔枝那么甜,含糖量一定很高,___?实际上,荔枝所含的糖是果糖- 22 - ,必须经由人体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如果过量食入荔枝,人体内的转化酶就 会供不应求,多余的果糖,____,还会刺激胰岛细胞释放大量胰岛素,引发低血糖反应。此 外,荔枝中含有的 a—次甲基环丙基甘氨酸,也有降低血糖的效果。 吃“糖”不补“糖”,还让人缺“糖”,这仿佛是一个隐喻。吃,是一种外在的表象; 补,____。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吃上,就容易被表象所迷惑,想当然地以为消化了、吸收了, 并且于已有补。而实际上,可能非但不是如此,还有截然相反的效果。 【答案】 (1). ① 怎么会让人患上低血糖呢 (2). ②不仅无法转换成葡萄糖 (3). ③则是一种内在的效果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此类试题一 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 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要求所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语句通顺。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本段文字围绕着“荔枝甜却使人患上低血糖”内容来写 。第一空,荔枝甜,自然含糖量就高,所以填写“含糖量一定很高”。 第二空,根据前文内 容“荔枝所含的糖是果糖,必须经由人体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如果过量食 入荔枝,转化酶不够,多余的糖果就转换不了葡萄糖,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所以第二空内 容应该是“无法转化成葡萄糖”,又因为下文是“还会……”,所以应该用关联词语“不仅” ,归纳起来就是“不仅无法转换成葡萄”。第三空,要填的内容和前一句形成对比“吃,是 一种外在的”,所以“补,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前文“荔枝有降低血糖的效果”,因此本空 应填“内在的效果”。总之,做补写句子类的题目应该“瞻前顾后”。 21.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校园文明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武汉市某中学开展了“校 园文明建设宣传标语、口号征集评选”活动。以下是部分参赛作品,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留心捡起的一片纸屑,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 的灵魂。 (2)播种文明、收获温馨。 (3)礼仪体现的是细节,细节展现的是素质。 (4)君子爱绿,行之有道。 (5)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问题一:你认为哪个作品最优秀,并简要说明理由。(不超过 50 字) 问题二:请自创一副作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含对偶),不超过 30 字。- 23 - 【答案】1.第(5)句好。因为此则宣传口号,既紧扣了活动主题——校园文明,又采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赋予花儿以人的动作,非常生动;同时,上下两句,句式对称,读来朗朗上口, 突出强调了文明重在行动的道理。2.文明就像纯净甘冽的雨露,浸润着校园内的“花朵”—— 学生,让他们茁壮成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涉及到语言的准确、生动、鲜明和修辞手法 的运用等等。题干的语境是武汉市某中学开展了“校园文明建设宣传标语、口号征集评选” 活动。题目要求回答两个问题,要分步作答。第一问:你认为哪个作品最优秀,并简要说明 理由。这个题的回答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可把自己设想成评委,对参选作品从其表 达校园文明的主题是否鲜明、准确、生动的角度去评判即可。第二问要求,自创一副作品,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含对偶),不超过 30 字。这是考查运用修辞手法表现对校园文明 的宣传、理解和感悟等等。可以仿照第五句前半部分来写,第五句中的“花儿用美丽装扮世 界”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非常形象生动,赋予了花儿以人的情态和动作。也可以用比喻来写, 如:文明就像纯净甘冽的雨露,浸润着校园内的“花朵”——学生,让他们茁壮成长。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诗词是流淌其中的血液。许多经典诗词名句已经深深烙印在我 们民族记忆的深处,滋养着每一个人的生命, 涤荡着每一个人的灵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古》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狱中题壁》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上述诗词名句引发你怎样 联想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两三句作为写作话题,自拟题目,自定 文体(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得宿构与抄袭。 【答案】例文: 胸怀天下,勇担责任 乘着时光的快车,我仿佛看到了蔺相如持璧抵柱、智退强秦的身影和视死如归的神情。 秦王倚仗国家强大的那点儿神气,此刻在相如冲天的豪气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是什么给 的- 24 - 了相如这莫大的自信?那是保护赵国子民免为亡国奴的责任。 安史之乱,百姓流离失所,昔日雄霸天下 大唐气象不复存在。诗圣发出大声疾呼“君 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 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是什么让杜子美敢于秉笔直书,那是对国家的责任! 岳阳楼下,滔滔江水拍打着江岸;岳阳楼上,范仲淹难抑心潮的荡漾,放声高喊:“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什么使文正公如此情感激扬?是一切为了百姓的责任! 胸怀天下,勇担责任,这是一种英雄情结。是李清照笔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楚霸王项羽。遥想巨鹿之战,楚霸王率领将士,破釜沉舟,誓死奋战,才有“百二秦关终 属楚”的千古佳话。千百年来,人类拥有上苍赐予的许许多多美好的品质与情感,强烈的责 任感就是其中的一点美丽的光芒,在一颗颗忠义的赤子之心中闪耀着。 胸怀天下,勇担责任,这是一种家国情怀。晚晴闭关锁国,列强环伺,以康有为、梁启 超为首的倡导“戊戌变法”,力图改革弊政,然而变法失败。谭嗣同没有选择东渡日本避难, 他要用鲜血唤起民众的觉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一种怎样的豪迈 和壮烈的家国情怀啊。 胸怀天下,勇担责任,这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使命。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半殖民半封建 的社会奴役,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谁来拯救百姓于水火?伟人毛泽东发出了“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呐喊。自此掀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崭新的篇章。 时代在进步,国家在发展。新时代的我们更要有胸怀天下,勇担责任的情怀,时刻准备 着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川航 3U8633 次航班在飞行过程中前风挡玻璃破裂,驾驶 舱瞬间失压,气温降到零下 40 度,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了出 去……两分钟内飞机急降 2200 米。英雄机长刘传建沉着冷静,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旅客的 责任,终于安全降落。百姓欢呼,人人拥戴,那是对刘传建一样的新时代的楷模,胸怀天下, 勇担责任的的讴歌和赞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心声,更是华夏儿女奋进的动力源泉。 朋友们,让我们弘扬仁人志士的奉献精神吧,让圣哲先驱的光芒烛照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 胸怀天下,心系家国下,勇担时代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 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 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 的- 25 - 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 的魅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此题是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题目要求对上述诗词名句引发你怎样的联 想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两三句作为写作话题,自拟题目,自定文体(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 于 800 字的文章。不得宿构与抄袭。首先要读懂每句话的大意,然后进行组合。组合的原则 是求同,即看哪些句子间有共性。比如屈原、李清照、谭嗣同、毛泽东的句子都有一种不懈 奋斗,勇于担当的意味。而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和张九龄的“海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和谐、温馨和美好的祝愿。总之,先读懂 句子的意思,然后进行组合,确定话题。接下来,才是选择文体,确立中心和立意角度,选 好素材之类的。 立意角度: 1.人生短暂,应该为国家为民众做一点自己应有的贡献。 2.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和未来的建设者,为此我们要胸怀天下,有责任担当。 3.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幸福、温馨和甜美,这是自己的期待和憧憬,也是对他人的祝愿和祝福。 结构层次: 题干给了六个句子,都是历史上的名人所写的诗句,精辟而富含人生哲理。“路漫漫其修远 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讲到了要不断地寻求和努力;“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现了对 有为之人的膜拜和讴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现了一种杀身成仁的豪迈 和献身精神。“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了一种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担当 和责任。所以行文的过程中,仅仅扣住这几句话的话题中心“责任担当”来写作。开篇举蔺 相如、杜甫、范仲淹的例子,说明他们有责任担当,同时引用诗句又增加了文化的底蕴。接 着以三个小分论点结构全篇,将毛泽东、谭嗣同、李清照的句子用上,表明“胸怀天下,勇 担责任”是一种情结、情怀和使命;紧接着联系实际,举刘传建的例子说明新时代的人同样 有担当;最后呼吁大家在新时代担当责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素材积累: 1.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 、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增强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官启军老师建议设立“18 岁成人礼",将仪式的庄严感转化成社会责- 26 - 任的精神力量。她说,18 岁成人意味着要有更多的责任担当、对父母更感恩,但现在衡量孩 子是否优秀的标准多是学习成绩。此外,她希望像成人礼这样的仪式可以和钱离得远一点。 3.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 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 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 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 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 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 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 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