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
河阳人(今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
哲学家。 的倡导者。明人列
他为 之首。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
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谥“文
”,故又称“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
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
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
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
”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
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
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
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
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即元和十四年(819)
正月,韩愈上书谏迎佛骨劳民伤财,触怒了宪宗,由
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即现在的广东东部,距当时京都
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
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
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
首政治抒情诗。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
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贬潮,对韩愈而言或许是不幸,但
对潮州百姓而言则是大幸。他治潮八
月,政绩昭彰:驱鳄、兴学、勤农、
释奴。特别是启用贤士,兴学育才一
节,对潮州文化的发展影响至深,故
为潮人历代传诵、景仰。笔架山因之
改称韩山,山下鳄溪改称韩江,潮州
山水俱姓韩。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意理解: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
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
惜残余的生命。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
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
瘴江边收敛我的尸骨。
点明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同时也有虽遭祸被贬亦无怨无悔的情感。
赏析 :
1、诗歌的前两句点明了什么?
“朝” “夕”
“一封” “路八千”
时间
数量
对比
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把
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
感染力。
2、开头两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蕴含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
“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数量与时间之
间的鲜明对比, 诗人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
原因,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
变化,透露出诗人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
之情,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
理的倔强性格。
点明作者报国之志的句子是: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分析颔联中的诗人形象?
诗人是一位刚直不阿、忠心耿耿、坚
持真理、老而弥坚、无怨无悔的形象。
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诗人还是老而弥
坚。“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
义无反顾的勇气,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五六两句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
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
付出的惨痛代价。
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
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
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
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
”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马不前”三字,
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颈联是本诗唯一写景的一联,这幅画面有
着怎样的特点?并赏析这一联。
赏析:运用虚实结合、一语双关、借景抒情的手
法,表面上写的是天气寒冷、山高云深、关山险
恶,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写政治气
候恶劣, 暗示前路的艰辛;马不向前走实际上也
是作者在挂念家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
进而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作者借景抒情,抒发
了忠而获罪,远贬潮州,抛妻别子的怨愤和伤痛。
画面特点:通过“云横雪拥”中“横”—
—广度,“拥”——高度,可看出:气象
苍茫、雄浑壮阔、凄冷恶劣
试分析尾联的作用。
内容: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结构:进一步深化主旨,并扣题,吐
露了凄凉、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
的感伤情绪。
这首诗表达了韩愈对朝廷“既忠且怨”
的复杂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诗人为国事献计献策,却“朝奏”而“夕
贬”,怨愤之情溢于言表。(1分)但诗人只想
替皇帝“除弊”,毫不吝惜残余的生命,表现
了老而弥坚的耿耿忠心。(1分)第三联“家何
在”,“马不前”将思家念国的忠贞和英雄失
路的悲怨交织在一起。(1分)尾联“收骨瘴江
”,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1
分)全诗感情沉郁,动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