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新导学上册必修1第三单元教学课件.pptx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新导学上册必修1第三单元教学课件.pptx

ID:464717

大小:5.2 MB

页数:18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第三单元 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短歌行 一、识作者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 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雄才大略,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① [伴读] ①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 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大家要睁开慧眼,仔细甄别哦。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著有《孙 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 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 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②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唱和,形成 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文人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 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伴读] ②他的诗歌散文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余秋雨评价说,诸葛亮的文章是君 臣之情,曹操的诗歌是宇宙人生,格局不一样。确实如此。二、知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 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设酒宴请诸将,饮至 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本诗表达了曹操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即为明证。③ [伴读] ③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三、明文体 歌行体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因其声调短促,故名。多为宴会上唱的乐曲。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 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 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④ [伴读] ④你还能举出歌行体的诗作吗?四、拓知识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 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 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 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 尊为典范。⑤“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 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伴读] ⑤魏晋风骨盛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两笔。五、理基础 1.记字音 pì jīn yōu duō qiān qì yàn zā bǔ 2.识字形 “____”同“____”,_______䜩 宴 宴饮3.古今异义 古义:________ 今义:一门数学学科。 4.一词多义 多少。 弹 击鼓 振动 一种乐器5.文言句式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__________ 断绝 横渡 极,最 停止 宾语前置附文白对译 ⑥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 广大“贤才”,打开了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士人的心扉。⑦曹操求贤若渴,曾颁布《求贤令》,但是政治文件感染力稍差。这首诗就能抒发政 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⑧⑨化用典故,援引成语来抒写自己的怀抱,皆恰到好处,浑然一体而不露痕迹。*归园田居(其一) 一、识作者 隐逸的田园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 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 ”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 度。 [伴读] ⑩见《晋书·陶潜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 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三、拓知识 田园诗四、理基础 1.记字音 jī zhuō yìn ài xū fèi fán 2.古今异义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因留恋而不忍分离 隐约的样子。3.一词多义 (1)归 回到 归附,归依 回娘家 复归 女子出嫁离开 过去的 距离 往,到……去 除掉附文白对译任务群构建与探究 文本构建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 的忧患、生命的悲剧,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 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 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抒发出渴望 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描写 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 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 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官场束 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以及 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任务探究 任务探究一 出世与入世的碰撞——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任务导引 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说到 底,出世与入世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在东汉末年乱世中,曹操和陶 渊明作为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他们都借助诗歌传达出了自己的心声。通过 解读这两首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任务设计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忧”什么?真的是想借酒浇愁吗?“守拙归园田” ,“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答案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一个政治家身处乱世渴望招募贤才、建功立业、 一统天下的慷慨之叹。表面上是要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实际上表现出一个有雄心 壮志的政治家深感人生苦短、贤才难求的苦闷心理。“守拙归园田”,“拙”即朴 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巧”相对,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 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2.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知人论世,方能探究此问题。 答案 “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出对 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明月可望不可即,即 为人才难得,也反映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 然环境,又是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 明诗人对田园的向往是源自“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3.(拓展延伸)请替曹操或者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有出世或入世的 观点。 穿越时空,只是一种处世态度的碰撞,不存在孰是孰非,但想象要合情合理。 答案 (示例)陶兄:久仰你大名了,与您鸿雁往来,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曾为您不 为五斗米折腰的孤高所震撼,拜读大作,更深深地羡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清闲。您的大作无不表现出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您是位隐士,如菊一般,遗世独立,高洁雅致,气韵超逸;但是这样与世何益? 何不如菊一般,不畏严寒迎风斗霜,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呢? 企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成为浊世中的一枝独秀的菊花。 不过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就此生无憾了。 曹操顿首任务探究二 志士与隐士的对话——赏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任务导引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 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而隐士思想,也历来占据传统文化精神最崇高、最重要的地位。 另外,古往今来,很多人同时具备隐士情怀和志士节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 笔。他们可能没有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却能造就人格的丰碑。 任务设计 1.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 《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 《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2.鲁迅先生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他评价陶渊明: “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你如何理解呢?请根据曹操和陶渊明 的作品客观评价一下。 答案 曹操名作有《蒿里行》《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这些作品风格慷慨悲凉 而沉郁雄健,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在乱世中有顽强进取精神的人,称 之为“英雄”也是实至名归。 而陶渊明因为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不适应仕途中繁文缛节的限制和 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尽管反复多次出仕,但是最终归隐田园。正是因为他并未完 全脱离现实,却有这样的精神气节,“并非浑身静穆”,他才如此伟大。3.(拓展延伸)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 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 假如他们穿越时空相遇,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 请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名为“志士与隐士”的剧本。 对话要得体,符合人物的身份和阅历。 答案 (示例)[傍晚,树林,一条古道蜿蜒伸展向树林深处。林边,陶渊明左手背在 身后,手里握一把菊花,右手拈须,望着远方的山影]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曹操 (骑马从林间古道而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陶渊明 (作揖相让路边)此诗悲歌慷慨,气韵沉雄,乃曹公名作也。曹操 (下马)哈哈,正是孤的陋作。 陶渊明 (暗暗吃惊,仍不卑不亢)偶遇曹公,实乃三生有幸。 曹操 孤也有幸得见先生。不知先生高姓大名? 陶渊明 在下姓陶,名潜,字渊明。 曹操 陶先生,刚刚听闻先生的吟作,也委实不世之材。现如今天下大乱,所 谓“乱世之中出枭雄”,先生可否出山,助孤一臂之力? 陶渊明 于今乱世,曹公还能有何理想? 曹操 先生可以帮孤出谋划策,助孤立下赫赫威名,先生亦可功名在身,扬名 天下。陶渊明 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吾身处乱世中,自当斩破红尘,既然不能提剑安 天下,也应留清白之名于后世。 曹操 天下不幸,有才学之人理应奋起拯救万民于水火,知其不可而为之,挽狂 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这才是一个志士的理想。 陶渊明 在下不这样认为,乱世之中,做一个隐士才能以平和的心情去独守自己 的本分。(深深一揖)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还是回到我的桃花源去吧。(说完飘然离去) 曹操 (高声吟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扬鞭奋蹄而去)任务探究三 言浅意深巧设喻——赏析诗歌的比喻手法 任务导引 诗歌最主要的特征是抒情言理,无论是情趣,还是理趣,都是诗歌不可或缺 的内在因素。而这些情趣和理趣,在诗歌中往往不会直接说出,而是借助比喻手 法来加以表现。这样,不但使诗歌更具形象性,而且提高了诗歌含蓄蕴藉的审美 效果。任务设计 1.这两首诗中出现了“明月”“乌鹊”“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意象, 它们分别比喻什么?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物象的象征意义角度思考。 答案 《短歌行》中,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 “乌鹊”“绕树三匝”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 《归园田居》中,“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示诗人已看透官场 的污秽黑暗,对官场充满了厌恶。“羁鸟”“池鱼”是诗人自比,意在说明自己误 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自然的心志。2.(拓展延伸)“鸟”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感情。无论曹操笔下 的“乌鹊”还是陶渊明笔下的“羁鸟”,内涵是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变化着的。请 分别用四个字概括下列诗句中相关“鸟”的内涵。 ①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赵嘏《寒塘》) ②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④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⑤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答案 ①思乡怀亲 ②羁旅愁苦 ③爱情相思 ④忠贞不渝 ⑤离愁别绪任务群阅读与实践 下面三首诗词都是作者人生态度的体现,请阅读后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 龟虽寿【注】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 本诗写于曹操53岁。材料二 诉衷情①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 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②。 【注】 ①本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②沧洲,古人隐居之地。 材料三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 汪元亨 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直志定行藏,屈指数兴亡。 湖海襟怀阔,山林兴味长。壶觞,夜月松花酿。轩窗,秋风桂子香。1.三首诗词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一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 决心和永不停息的壮志;材料二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材料三抨击世态污浊,赞美隐居生活的恬静、闲适。 2.阅读三首诗词,试分析其中感情的抒发原因。 答案 曹操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即使已到暮年,却依旧雄心不改,故而壮志在胸; 陆游是一个以身许国、胸怀壮志的爱国词人,他报国无门,而落得心系前线、闲老 家乡的境地,故而悲愤不平;汪元亨身处一个恃强凌弱、贪婪不平的时代,刚直不 阿的性格决定自己的行为,他襟怀开阔,向往隐居而自觉归隐。 3.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人生态度的?请说出自己的观点。 答案 略。8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识作者 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盛唐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5岁始在各地漫游①,结交名流,希望由布 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较广泛地接触 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 现实的诗篇。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 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伴读] ①李白的漫游生涯在诗中是从十五岁开始的,你看:十五 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二、知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 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由布衣而卿相”的梦 幻就此破灭。后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②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 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这已是离开长安后的 第二年。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伴读] ②学者闻一多盛情讴歌李白和杜甫的相遇: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一刻,也许只有老子与孔子的相遇能与之媲美,是太阳与月亮的相碰。三、明文体 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 古风③。 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 诗等;诗句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为“杂言古诗”。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 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算是七言古诗。杂 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给人一种奔放排奡④的感觉。 [伴读] ③李白很喜欢写古风,也许唯其如此,才会“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 ④奡ào,矫健有力。四、拓知识 1.谢公屐 《南史·谢灵运》记载:谢灵运⑤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 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伴读] ⑤他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开创了山水诗派。2.三山五岳 三山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五 岳各具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 山之峻。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 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 三山五岳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耸于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 外险峻。东、西、中三岳地处黄河附近,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 居的地方,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五、理基础 1.记字音 mǔ yíng tāi shàn lù zhuó yǐn lì dàn hōng jì huǎng jiào 2.通假字 列 裂 分裂3.一词多义 (1)信 确实,实在 信任,相信 信用 真实,不虚伪 音讯 随便,随意依据 于是,就 通过 顺着,沿袭 原因 趁机副词,暂且 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让步关系,尚且 并列关系,可译作“又” 将,将要4.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弹奏 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名词作动词,下雨 使动用法,使……战栗,使……惊 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作状语,在中间附文白对译 ⑥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 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⑦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⑧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云之君”“仙之人”皆受命 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何等的惊心炫目,光耀夺人! ⑨在梦幻中翱翔轻飘飘,在枕席之上躺卧沉甸甸。多么惨痛的对比!⑩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这是他异 乎常人的伟大之处。登 高 一、识作者 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二、知背景三、明文体 律诗的格律四、理基础 1.古今异义 晚年。 极恨。2.一词多义 盘旋 回转 调转 还、返回 极 使……困苦 发愁 凄苦,痛苦附文白对译*琵琶行并序 一、识作者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美刺讽喻作用。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 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 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二、知背景三、明文体 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主要特点有: ①篇幅可短可长。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一百二十句,《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 ②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 充实而生动。 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 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④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 的句子。四、拓知识 琵 琶五、理基础 1.记字音 chāng gǔ mǐn zhé xún dí xián diàn liǎn há fāng bì lán zhāo zhā ōu yā2.古今异义 于是创作。 第二年。 随随便便。容颜。 突然冲出。 整理。副词,以前。 年纪大了。3.一词多义 (1)是 指示代词,这 判断动词,是 正确 这 说 话 言语 字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数量 屡次 计算 写,创作 弹奏 给,替 以为,认为 为了4.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形容词用作动词,被打湿 名词作动词,作歌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名词作状语,在梦里附文白对译任务群构建与探究 文本构建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作者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姿,以 主要的笔墨借助想象描绘了梦游天姥的情景,突 出地展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全诗通过梦境 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 妥协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消极的避世态度。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 高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这首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 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把诗人忧国 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 而悲壮。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 高浑一气,古今独步。*琵琶行并序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 居易贬谪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 琵琶女一事。诗中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 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前者为主, 后者为宾。既表达了对琵琶女晚年沉沦 遭遇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的凄凉心境。任务探究 任务探究一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任务导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 中也说过:“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衬,乃具深婉流美之致。”我国古代诗人深谙 此道。本课三首诗中,渲染景物以衬托所抒之情的例子很多,要注意赏析。任务设计 1.本课三首诗中都有写景,请分别概括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 答案 李诗写景由四幅画面组成。第一幅是清幽宁静的月夜渡湖图,画面意境的清 幽宁静,则表明了李白此时内心的惬意与自足。第二幅是山中日出图,壮丽雄奇的 “海日”“天鸡”景象,预示以后的前途一片光明,豪壮的图画中洋溢着他凭诗才 受宠后短暂的得意之情。第三幅是阴森恐怖的山中夜景图。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 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第四幅是富丽神奇的傍 晚仙聚图。这是一个瑰丽多姿、险怪神奇,而又变幻莫测、灿烂辉煌的自由极乐的 神仙世界。仙境美妙衬现实丑恶,向往神仙就是厌恶黑暗现实。杜诗的首联和颔联是写景句子。首联两句出现六个意象,勾勒出了一幅严秋肃临天下 的生动图画,萧索惨淡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哀猿的啼声暗示着诗人的悲苦。 颔联勾画出一幅更广阔的长江秋景。从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到奔流不息、滚 滚而来的江水,我们可以感到诗人浩茫而纷乱的思绪。 白诗有五处景物描写。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头送 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 曲折地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唯 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 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2.三首诗中写景的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分析。 写景常用手法:正与侧的结合、动与静的结合、声与色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点 与面的结合、远与近的结合、白描手法。 答案 李诗写景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 十句诗描绘了梦中所说的洞天仙境的景象,这是一个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世 界,众仙平等相处,仙人和天地万物和谐共生。这些都显示了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 和大胆奇特的夸张之妙。杜诗写景动静结合,首联和颔联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格调高亢的秋景 图。杜诗还通过视角方位变换来写景,“风急天高猿啸哀”既为远观之景,亦是仰 视之物,而“渚清沙白鸟飞回”,则为近看之物,俯视之景。与此同时首联两句相 对颔联两句则为局部之景,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为作者登 上高处,远眺全面之景,如此变换写景,描写了气势恢宏、境界阔大之景。 白诗写景纯用白描,并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别 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黄芦苦竹绕宅生” 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3.(拓展延伸)从读过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名句,并和同学 分享。 答案 (示例) 李白: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③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④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⑤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杜甫:①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②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③映阶 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④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⑤五夜漏声 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白居易:①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②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③荷 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⑤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燕啄春泥。任务探究二 高扬个性,异彩纷呈——探究唐代三大诗人的风格 任务导引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唐代三大诗人——“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他们都高扬个性,风格迥异,把唐诗推到前所未有 的高度。本课三首诗就是这三位大诗人的名篇,可以看作他们不同人生的缩影。 任务设计 1.本课三首诗歌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优秀代表作品,试结合诗句分析其风格。 要从诗歌的形式、内容以及所用的手法上思考。答案 李诗采用杂言歌行体,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风格飘逸奔放,并 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出李白对权贵的蔑视; 所写内容想象丰富,具有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呈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杜诗是格律严整的律诗,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 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所写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 凉,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呈现出现实主义风格。 白诗是句式整齐的歌行体,把写景和抒情穿插到叙事中,语言流转自然,通俗易懂, 刻画形象生动鲜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把封建社会底层艺伎的 痛苦生活与正直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相提并论共表同情,表现了作者极强的人民性。 全诗具有现实主义特色。2.(拓展延伸)诗评家们评论李白诗“豪迈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白居易诗“通 俗鲜明”,请分别举出诗句予以说明。(课文所选诗词除外) 答案 (示例)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豪迈的情怀使得诗歌的表达瑰丽无比,奇特俊逸。 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足见诗人沉郁之情。 白居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只是通俗之语,而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 地表现了出来。任务探究三 此曲只应天上有——赏析《琵琶行并序》的音乐描写 任务导引 浔阳江上,琵琶几曲,使得江州司马白居易泪透青衫,将琵琶女引为知己,唱 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慨叹。音乐原本是抽象的,音乐形 象是很难捕捉的,但今日凡读到此诗,我们对琵琶声会产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 感,这都缘于白居易的妙笔巧绘。任务设计 1.诗人根据音乐的或高或低、忽缓忽急的特点,把整个演奏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分 而有合。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①酝酿准备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仅是调弦校音, 就显示了琵琶女的演奏才能和丰富的感情。②起始阶段:这个阶段,乐声渐起,“ 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这便将弹奏时的神态与自如的动作、灵活 多变的指法,惟妙惟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③起伏跌宕阶段:由“大弦嘈嘈”“小 弦切切”写到“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再到“此时无声”最后又“银瓶乍破 ”“铁骑突出”。有一个“声暂歇”之时,又在“暂歇”之后写出一个高潮。④收 尾阶段:戛然而止,干净利落。2.《琵琶行》对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诗人 是运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音乐的呢? 诗歌中对音乐的描写单从正面描写是很难的,更多的是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答案 ①用饱含感情的动作引领听众去感受音乐。“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 的准备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演奏时的情态,“轻拢慢捻抹复挑”中“拢 ”“捻”“抹”“挑”是弹奏中的指法,表面看,是展示琵琶女技艺的娴熟,实际 上一系列时缓时急、时强时弱的动作变化,正是琵琶女内心世界的波澜;曲终时“ 收拨”一“画”,干净利落,整个音乐戛然而止,却余音绕梁。②用精妙的比喻突 显人物情感,完成主题表达。以紧张的“急雨”比乐声的繁密强劲,以轻柔的“私语”比其幽细亲切,以“珠落玉盘”喻其圆润清脆错杂,以“银瓶乍破”“水 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形容乐声暂时休止后骤然响起的激越雄健。以“裂 帛”喻四弦齐拨时的清脆短促、响亮非凡。以“花底”的“莺语”,喻乐声的流畅 婉转轻快,以“冰下”的“泉流”喻音乐的幽咽冷凝低沉,倾诉“得意”时的欢快、 失落时的凄凉。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听到过的声音,比拟各种不同的音响, 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画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 体会出了弹奏者的“有情”“不得志”以至难以明言的“无限事”。③注意运用环 境气氛来描写音乐效果。“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里写听乐,以 人们沉湎神往于周围环境的寂静,衬托其效果迷人。3.(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一首描写音乐的诗歌,回答问题。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 了《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几句诗? 答案 好处:有丰富的暗示性,不仅引导读者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可以通过这 一无声的顷刻去领悟那筝曲的全部妙处,同时也暗示出弹者的不幸与悲苦。 这一句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化用。(2)有人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分析这首诗与 《琵琶行并序》在写法上的不同。 答案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本身的描写上。《琵琶行并序》得意的笔墨是对 琵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从听者听曲感受角度 加以衬托(侧面描写),写出筝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任务群阅读与实践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 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 此诗写于745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李白和杜甫在鲁郡再次相逢。分 别之时,李白写下此诗。杜二甫即杜甫。材料二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 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 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 甫儿时旧友。材料三 送客归京 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①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②春。 【注】 ①九衢(q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②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 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 宴会,饮酒赋诗。1.阅读材料一,回答:“海色明徂徕”一句中的“明”字有何妙处? 答案 “明”字运用了拟人手法,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 有意地映照着徂徕山,这就把山色写活了,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 2.阅读材料二,回答问题:颈联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作用何在? 答案 描绘了一幅桃花锦簇、柳絮纷飞的明艳春景图。运用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 法,反衬出诗人离愁难遣、怕和友人后会无期的伤感。3.阅读三则材料,回答:三首诗都写到了送别,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材料一诗中表达了送别友人杜甫之后的怀念之情、对重逢的渴盼以及对各自 前途飘转不定的忧虑之情;但最后以酒抒怀,一醉而别,感情豪迈。 材料二既有童年伙伴重逢的喜悦,也有朋友间失去联系的茫然之感和感伤离乱的情 怀,更有别离的愁思和人生苦短的迟暮飘零之感。 材料三既有对友人归京的担忧、欣羡之情,又有对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重 用,并对友人寄予厚望的期许之情。9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识作者 风雨任平生的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密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 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 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 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等地, 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 追谥文忠公。苏轼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他 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 富了词的意境,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 豪放词派的先河。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 如天地奇观。” 散文方面,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并称“唐宋八大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① 。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 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伴读] ①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现在知道“三父子 ”是谁了吧?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的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他 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 的苟且偷安为主题。词的笔势纵横,气势恢宏,境界开阔,形 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并 称“苏辛”。②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 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继承了《诗经》《楚辞 》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善于融诗、辞、歌、 赋、经、史入词,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入词,给词带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辛词形 成了“稼轩体”的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致。《稼轩长短句 》是他的代表作。 [伴读]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婉约之词宗——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 人。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她好学多才,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主要是反映她 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表达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 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这些词格调优美,热情明快,天真活泼,委婉 含蓄。后期的词主要写她在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国破家亡后的悲苦心情,深厚的故国 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使她的作品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随之扩大了。③前期的主 要代表作是《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等。词作集有《漱玉词》。 [伴读] ③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 思维的制高点。她看到了很多他人看不到的事情,寻求着很多他人不寻求的境地,这 就不免有孤单的悲痛。二、知背景 被贬黄州创千古名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喻新 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 功名未有所成,抑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 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作者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壮志难酬 的感慨。登山苦谏诉衷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1205年作者在镇江任知府时,此时的作 者已经66岁。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 于是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毗邻战争的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 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他不同意韩立即北伐的主张。韩听不进辛弃疾 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是给韩的一封“ 谏书”。④ [伴读] ④辛弃疾名弃疾,但他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 未圆,山河碎,心不安。颠沛流离《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 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 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 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 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⑤ [伴读] ⑤有人认为,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 约,不能列入婉约体。你怎么看呢?三、明文体 长 调 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字数以91字以上者为长调,例如:“ 满江红”“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等。 长调最长的在二百字以上。例如《莺啼序》有二百四十字,可以称作已知的最长的 长调。四、拓知识 豪放派 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 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 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 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 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 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⑥ 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 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 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⑦ [伴读] ⑥豪放派意境高远,词风大气磅礴;婉约派则温婉尔雅,词多柔情。可有些 词人虽是婉约派,豪放起来也堪称一绝。不可一概而论。 ⑦也许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促成了“易安体”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 艺术特征吧。五、理基础 1.记字音 guān lèi xiè gē xū bì 2.古今异义 长江。杰出的。 轻率。 落得。光景,状况。 概括得了。3.一词多义 (1)如 好像 到……去,往 及,比得上 依照,遵从 登山祭天,以示功勋 分封 疆界 封闭抵挡,抵御 攻击 敌人 同等,相当 飞过,经过 过分,过于 错误,过失 责备附文白对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⑧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我想,苏轼会另有心得:既 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 ⑨这几句写景真是奔马轰雷、惊心动魄啊,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⑩这里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 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任务群构建与探究 文本构建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写眼前赤壁雄奇的江景, 联想到赤壁古战场的鏖战以及周瑜“雄 姿英发”的形象,赞颂其功业,并借以 抒发自己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上阕借孙权和刘裕这两个历史上的 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 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下阕用刘义 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 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为 朝廷所用的激愤。*声声慢(寻寻觅觅)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本词选取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 义的景物,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 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任务探究 任务探究一 一曲怀古,千古风流——鉴赏怀古词 任务导引 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 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古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 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 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 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任务设计 1.苏词和辛词都是怀古词,抒情主人公心绪有何不同? 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和个人身世分析。 答案 苏轼倾慕古代英雄周瑜,从而引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喟与怅惋、“人生 如梦”的长叹,可见词人深深的痛惋与颓唐。词人毕竟性格旷达乐观,尽管身处逆 境仍“一尊还酹江月”,豪爽而超旷。 辛弃疾歌颂英雄业绩,慨叹英雄逝去,旨在表达对当朝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 民族投降政策的无比愤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况,表其 心迹,祈望征战沙场,报效国家,抒发了词人抗金救国、光复中原的执着情怀,倾 诉了无路请缨、空怀壮志的愤懑和无奈。2.两首怀古词都借古人抒怀,在用典上有何不同? 答案 苏词以精细笔墨集中塑造了儒雅倜傥、智败强曹的青年将领周瑜形象。在对 其显赫功业、横溢才华渲染之时,另置笔墨巧妙点染他温文尔雅的风度和幸福美满 的婚姻,以一特写镜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凸显这位军事统帅风度翩翩、气 宇轩昂、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及其过人的胆识与才智。表达了词人对周 瑜的仰慕、对自身际遇的无限感慨。 辛词上阕写的却是两人:三国时的孙权,南北朝时的刘裕。不像苏词那样倾笔于人 物的音容笑貌、神情风采,而是侧重于史实的濡染。孙权和刘裕都是在京口建功立 业,令人仰慕。 下阕写了两人。刘义隆急于求成,仓促北伐,结果只落得个“仓皇北顾”的下场。 词笔沉重地追述了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悼古以讽今,告诫当政者谨慎用兵,免蹈 前车之辙。廉颇渴望为国出力却报国无门,词人以之自比,倾吐心声。3.(拓展延伸)用典是怀古诗词的特点。古诗词中典故的运用,按其来源一般可分为三种: 一是引用历史典故,二是引用神话传说,三是化用前人诗句。请按照以上三类分别 从读过的诗歌中找出常用典故并相互交流。 ①引用历史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引用神话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化用前人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历史典故有:“燕然”“燕然勒石”,表示对大将武功的推崇;“ 新丰客”“新丰”,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喟,希冀能被明主任用;“青冢”即昭君冢, 用来描写塞外景色,抒发征人悲壮凄凉的情怀。②神话传说有:“沧海桑田”,比喻时局变化和人事变迁;“化鹤”“归鹤”,表 示人生变幻,反映一种消极的出世思想;“七夕”“鹊桥”“星桥”“牵牛织女” 等,常用来写男女爱情的忠贞;“天狼”,表示有战事;“折桂”,指登科及第。 ③前人诗句有:“玉树后庭花”“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创作的 乐曲,这靡靡之音使陈朝走向灭亡,后人用这首曲子表淫靡之音、亡国之音;“阳 春白雪”,用来称赞那些不容易被大众接受的高雅的艺术作品;“关山”“关山月 ”,是边地音乐,表达远离家乡、戍守边关的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五柳先生 ”“五柳”,指高人隐士,或高人隐士隐居之地。任务探究二 万物皆染我色彩——赏析词的情景交融 任务导引 情景交融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作者往往把丰富的情感巧妙地融入 到所描绘的景物中。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缘情绘景,缘景 明情,因人设物,情景交融,使笔下的词意味幽远。景必缘情而绘,物必因人而设。 本课三首词都用到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需要我们认真赏析。任务设计 1.本课三首词都是如何借景物来抒情的? 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浓墨重彩。先出乱石,峭拔险峻,势若 穿空——从形状角度绘其雄奇;次写惊涛,撞击江岸,声若裂堤——从音响角度状其 汹涌;再喻浪花如雪,且以“千堆”夸饰之,水大浪高,溅玉喷珠——从色彩角度描 其磅礴。绘出了一幅雄浑壮丽的江山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没有纯粹的景物描写,而是有机地穿插在史实的叙述中 次第出现,都是淡笔勾勒。开篇景物大至“江山”,小则“舞榭歌台”“斜阳草树” ,浅墨淡抹,不着点缀。纯客观的轻描淡写,意在暗示事过境迁,物是人非。 《声声慢》从感觉、知觉、视觉、听觉上,共写了六层可伤可愁之情境,忽寒忽暖的 天气,浸透凉意的秋风,空中飞掠的大雁,满地怒放的黄花,窗外飘飞的细雨,黄昏 时分的梧桐,这些景物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营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2.“雁”经常出现在李清照的词中,在《声声慢》中,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 旧时相识?表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雁”这一意象往往被诗人赋予丰富的情感,常与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逆旅 的游子、凭栏的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连。 答案 词人看到大雁想到了与丈夫的书信往来,而此时丈夫已逝,美好幸福的生活 已成为回忆,国破家亡,不能北归。表现了词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 流浪之感。3.(拓展延伸)一般情况下,诗歌中写景抒情,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 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请从读过的诗句中举出实例。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可见,反衬 手法用得好,效果更为强烈。 答案 (示例)①柳永的《雨霖铃》的结尾“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虽说是“虚设”,但终是美景,但诗人心中却蕴涵着难 以排解的愁苦。②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描写了花 儿含露欲放,鸟儿林间鸣叫,本是赏心悦目的美景,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诗人 以含情之目视物,物也就生情了,突出了诗人悲痛的深切。③《采薇》里的“昔我 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 然离别之际;雨雪霏霏,冰天坼地的寒冷,却是征夫回乡之时。任务探究三 纤丽与雄慨齐飞,婉约共豪放一色——赏析词的风格 任务导引 婉约与豪放是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两者中词人又各有不同的个性特色, 使词坛呈现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象。本课所选三首宋词就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苏、 辛一派的豪放词雄放慷慨;“婉约之词宗”李清照的婉约词,纤丽柔婉。词人们用生 花妙笔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任务设计 1.本课三首词刚好代表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的风格,请阅读后分析,三首词的豪放 或婉约的风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案 ①从题材上看,苏词描写的是古战场情形,表现作者对古代豪杰的凭吊,字 里行间透露出豪壮雄浑之感;辛词由京口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 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李词则以眼前庭院内秋景写出了处境的 冷清,心境的清冷,悲苦愁绝。②从主题上看,苏词反映了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壮 志,尽管壮志难酬,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辛词表达了雄心犹在但不受朝廷重 用,难以尽展其才的苦闷心情;李词则流露出强烈的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偏居之 苦。③从表现手法上看,苏词和辛词都是借古抒怀,托古喻今;李词则用细腻的白 描、委婉抒情。④从语言上来看,苏词和辛词都是读来豪气干云,壮丽之情油然而 生;李词读来感伤婉转,是一种怨苦凄悲之感。2.《声声慢》中叠词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语言特点。这首词开篇的叠词 有什么表达效果? 叠词运用通常的效果如下:①增加形象性;②表达更确切;③音律和谐,声声悦耳。 答案 “寻寻觅觅”写动作,写出了寻觅无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环境, 写出了处境的冷清、心境的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写心理,写出了心里的沉痛凄 厉。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定下了全词 悲苦愁绝的基调。3.(拓展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李清照 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结合读过的诗歌思考一下:苏轼、辛弃疾的每一首词是不是 都是豪放词?李清照的词是不是都是婉约词? 答案 苏辛是豪放词派代表人物,但也不乏婉约之作。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 二十日夜记梦》把哀思与自叹融合,情真意切,哀婉欲绝,读之催人泪下。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中“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却写得如此深婉。 李清照是婉约之词宗,但是其《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 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意境阔大,想象丰富,风格豪放。任务群阅读与实践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 祝英台近·北固亭 岳 珂① 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 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 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注】 ①岳珂:字肃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材料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材料三 【中吕】满庭芳·京口感怀 汤舜民 残花剩柳,摧垣废屋,新冢荒丘。海门①天堑还依旧,滚滚东流。铁瓮城②横刺着 虎口,金山寺高镇着鳌头。斜阳候,吟登舵楼,灯火望扬州。 【注】 ①海门:京口以下江面开阔,古人称海,其地称海门。②铁瓮城:位于今江苏 省镇江市京口区北固山的前峰。1.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全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 不求进取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C.“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 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解析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借用曹操的话。 答案 C2.阅读材料一,回答:词中写“关河无限清愁”,词人心中有哪些“愁”?请结合全 词简要概括。 答案 年华易逝鬓霜满头之愁,无处用武功业无成之愁,山河破碎时局动荡之愁, 朝廷偏安不思收复之愁。 3.三则材料都写到京口北固亭风景,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案 材料一抒发词人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悲叹;材料二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 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 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 且偷安、毫无振作思想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材料三借古城京口的凄凉清冷与扬 州灯火的对比,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单元学习任务【相关知识】 诗是一种思想高度凝练、高度集中的文学体裁,我们学习古诗,就是要将这种被 集中、被凝练化的语言具体化,所谓具体化,我想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将诗的意境重组, 将诗人的感情再现,让诗歌掺入读者的思想。了解这些,那么我们在学习、鉴赏古诗 时就能有条理、有步骤地去解析古诗,领会诗中蕴含的意思。 关键能力培养——鉴赏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紧扣诗题,了解内容 有些古诗,诗题便是内容的眼,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中主要 写了夏夜词人在黄沙道上见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再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 这首诗写诗人夜晚在船上的见闻。学习这类古诗时,应先理解题目,然后紧扣题目, 猜想内容,在猜想过程中了解诗人写作的内容。二、围绕诗句,猜想主题 由于古诗短小、精悍,因而留给我们联想的空间极为广阔,也正因为诗歌以极简 略表现极丰富,所以读诗时难免靠“猜想”,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把握住有限的诗句, 去了解诗歌的主题:或反映民间疾苦,或抒发个人胸臆,或痛斥朝政腐败,或自怜悲 惨身世……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面是写残花并不是 无情的,到来年春天它便化作泥土去滋养、保护花朵,其实是在暗喻自己,虽然遭到 迫害,但理想与信念是不会变的。这一点是需要我们去猜想的。三、把握重点,品味意象 中国古代诗歌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如花、草、山、河等表现主观感情, 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还应透过这些事物的表象,看到内蕴的情感。如王维的诗 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何“烟”会“直”?为何“长河”会“圆”?其 实这句诗写出了边塞烽烟的坚毅、劲拔之美,同时“圆”字给人以亲切而略带苍茫的 感受,这也是当时被排挤出京城的王维的内心感受。四、了解作者、历史背景 许多古诗的创作与作者的身份及历史背景有相当关联。如文天祥写作《过零丁洋 》时,正值宋兵被金兵围攻,宋军面临着兵败的危险,看到这一切,作为爱国将领的 文天祥,发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感叹。可是,由于朝廷的腐败 无能,他眼见报国无望,最后以一句流传千古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来表达自己的赤子之心。 五、反复诵读,悟出诗情 俗话说“熟读百遍,其意自见”。“读”对于古诗学习来说应该是个关键。一首 诗,首先要将它读通,这是基础。然后在理解诗句大致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这是 重点,也是古诗课堂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实践任务】 课下搜集关于诗歌鉴赏方面的资料,分组解决如下问题: 1.从诗歌内容表达的主题角度来看,古典诗歌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案 从诗歌内容表达的主题角度来看,对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 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类,以表达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 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的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⑤闲适类,以表达清 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为主。⑥借景抒情类,以借景物表达自己 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⑦托物言志类,以托物显 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⑧爱情类,以抒发男女的相悦之 情、相思之情为主。⑨民生类,以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2.什么是诗歌的意象?古典诗歌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答案 诗歌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典诗歌当中 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 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兰、 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梧桐的凄凉、悲伤;杨花的离 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时,通常从哪几方面考虑? 答案 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有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五种。 ②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 重章叠唱等。 ③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 景写哀情等。 4.古典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哪些? 答案 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刚健、雄奇、豪放、悲慨、旷达、苍凉、沉郁、飘 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绚丽、恬淡、凄美、明快、自然等。写作任务指导——学写文学评论 【知识导引】 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 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是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其任 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 文艺创作的水平;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培养和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 康的艺术情趣。 文学评论的写作大致有三步:阅读—选题—写作。一、阅读 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就写作要求看,阅读要 做到两个结合,即“点面结合”和“深浅结合”。 “点面结合”的“点”指的是要评论的作品,“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他作 品、其他作家的作品等方面。 “深浅结合”之“深”是针对所评论的作品而言的,应该对作品反复、深入地阅 读,力求读深读透,务求掌握它的精神和实质。因为只有仔细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 对评论的对象了如指掌,不可作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对作品的阅读要深一点,直到能 够产生真知灼见为止。为了深,就要多读几遍。比如列宁为了对小说《怎么办》进行 评论,在一个夏天把这部小说读了五遍,“每一次都在这个作品里发现了一些新的令 人激动的思想”(《列宁论文学艺术》)。而对于作家生平和其他作品材料的阅读不妨 “浅”一点,浏览一遍有一个直觉印象即可。二、选题 评论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社会责任感,这就是“选题”。评 论的范围可以是某个作家的全部作品,也可以是某一部或一篇作品,也可以只选某一 问题或某一文艺现象或某种艺术手法来评。初写评论选题不宜太大,可根据作品的特 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评论,要抓住特点,写出新意。但关键还是要根据个人的专长, 也就是要选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来评,要具备一双慧眼,培养“眼 力”,有两点要做到:一是选取。选取作品有意义之点来评。鲁迅说:“选取有意义 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那是正确的批评家的任务。”在开始时 可以选取一些名篇,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范围,选取一些有意义之点,比如评价鲁迅的小说《祝福》,确定一个范围:评论祥林嫂的形象塑造技巧,这样既可以从总的方 面——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成功在哪里等方面来选取;也可以从局部的方面 ——鲁迅怎样刻画祥林嫂的眼睛、语言、性格等方面来选取。二是甄别。主要从三方 面锻炼自己的甄别能力:一、作品中什么是应选取的有意义之点,什么是要舍弃的无 意义之点;二、什么是自己对于作品的真知灼见,什么是旧调重弹;三、哪些是自己 评论时能够驾驭的,哪些是偏大偏难自己力所不及的。三、写作 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但是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 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他的议论文,要有点文学色彩。 1.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我们对一篇文学作品发表议论,总要有个基本看法: 是好还是坏?是大体上过得去,还是基本上不行而尚有可取之处?这个基本的看法就 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必须是正确、鲜明的。 2.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描 写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的分析,从而引用能够说明自己论点的材料 来充当论据,这些论据一定要准确可靠。3.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是用归纳法,还是用演绎法,或者是 类比法,应深思熟虑。 4.文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因此文学评论的理论和术语也要不断更新,为此就要努 力学习文学理论知识、美学知识、语言学和修辞学知识,使得评论的语言既有文学性, 又有形象性。【写作任务】 细读《山居秋暝》后,写一篇诗歌鉴赏评论。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写作示例】 山水的画卷与人生的感怀 ——王维《山居秋暝》细读 这是一首山水诗歌的名篇,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于诗情画 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属于全景式的描写,交代了时间(晚)、时令 (秋)和地点(山),似一幅水墨山水的画卷,营造出清新淡远、恬静舒畅的世外桃源景象。 其中,“空”字不仅是对山的实写,也在一定意义上渲染了山的空灵之美,为全诗表 现诗人的空旷寂静的心境做好了铺垫。而“新”字用得尤其出色,点出了山雨初霁、 万物为之一新的山间气象,同样为诗人表现自己返璞归真的纯净理想进行了铺垫。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由首联的全景转入山中的近景,同样是一幅 动人的山水画卷: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诗人通过 描写如此清幽明净的自然之美,表现了自己理想的人生境界。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由山间自然景色转入人世之景。竹林里传 来了一阵阵的欢歌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 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 下,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的人们。这幅图画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向 往纯朴本真的生活愿望。正因为此,作者在尾联自然而然地转入了感情的直接抒发: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虽然春天已去,芳华不再,但山间的秋色也格外动人,面 对如此清新的山水,面对如此朴素单纯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留下来呢?至此,诗人 通过对山间景色和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渴望归隐田园的理想与志趣,抒发了 自己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非常成功。首先,诗歌一如既往地承继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特点,可以说,首联、颔联和颈联,就分别是三幅关于山水田园的精致 的画卷,诗人的理想和志趣则寄托在这样的画卷之中。其次,意境的清新淡远,诗人 以“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翠竹”“荷花”等意象,营造出清新淡雅悠 远的诗歌意境。第三,陌生化的语言也是本诗的一个亮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两句,采用了倒装的手法,将耳所听、眼所见放在前面,将“喧”和“动”的原 因放在后面,不仅造成了阅读的陌生化效果,而且也非常符合当时的情景,因为浣女 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诗人先是听到竹林里的喧声,看到荷叶的动静,才 发现(或许是推测)浣女归、莲舟下的。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魏晋六朝时期,陶谢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 象,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人生感怀,为山水田园诗开宗立派。到唐代,王孟继承陶谢 的诗歌传统,山水田园诗派蔚为大观,在这个过程中,诗人的创作日臻完美,手法也趋 于圆熟,尤其是王维的山水诗作,如《鹿柴》《鸟鸣涧》等,能够通过一种淡远幽深的 意境,表现诗人归隐林下的志趣,以境写心,了无痕迹,象外有象,韵外有致,在看似 简略的描写中隐含无限丰富的意蕴,在我看来,这首《山居秋暝》正是如此。 【名师点评】 作者由诗句剖析入手分析,抓住了诗句中的关键字眼,结合具体的写 作手法,由浅入深,予以分析评论,重点结合诗中的景与情的描写,突出表现王维“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 联系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剖析。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